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天然的斑纹》
- 格式:docx
- 大小:17.93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然的纹理》是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自然的纹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的纹理、人类利用纹理的例子以及如何自己创造纹理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美的认识和创造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他们对大自然的纹理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更加关注和欣赏生活中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纹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纹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创造自己的纹理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纹理,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能够创造自己的纹理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纹理,发现生活中的纹理。
2.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创作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纹理的理解和想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大自然的纹理图片,如树叶、石头、动物的皮毛等。
2.准备一些人类利用纹理的例子,如图案设计、建筑物的装饰等。
3.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他们找出有纹理的物品,如地板、桌椅、书本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激发他们对纹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准备好的大自然纹理图片和人类利用纹理的例子,让学生欣赏和观察。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纹理的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纹理进行模仿创作。
可以是在画纸上模仿纹理的形状、颜色或排列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美术《天然的斑纹》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斑纹现象。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1.2 教学方法: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斑纹,如动物的皮毛、植物的花纹等。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斑纹,并讨论其特点和美感。
1.3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然界中的斑纹进行观察和描述。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斑纹,教师引导讨论斑纹的特点和美感。
第二章:艺术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2 教学方法:展示法: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斑纹的艺术作品,如画作、摄影等。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中斑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2.3 教学内容: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斑纹的艺术作品,如动物的皮毛纹理、植物的花纹等。
学生观察并分析艺术作品中斑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三章:创作准备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引导学生准备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2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创作材料和工具。
学生实践法: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自行尝试使用创作材料和工具。
3.3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创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彩色纸张、水彩颜料、画笔等。
教师进行创作演示,展示如何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来表现斑纹。
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自行尝试使用创作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准备。
第四章:斑纹创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4.2 教学方法:学生实践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察,运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教师指导法: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表现技巧。
4.3 教学内容: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和欣赏,选择一个自然界中的斑纹进行创作。
学生运用彩色纸张、水彩颜料、画笔等材料和工具,表现所选斑纹。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表现技巧。
第五章:作品展示与评价培养学生展示和评价自己作品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纹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创造,表现纹理的美术技能。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纹理的认识:介绍纹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纹理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美。
2. 纹理的观察与发现: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纹理,如树叶、土地、水波等。
3. 纹理的表现:教授学生如何用画笔、颜料等工具表现纹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界中的纹理,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纹理用美术的方式准确地表现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画笔、颜料、纸张等。
2. 学具:画笔、颜料、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与发现: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纹理,并记录下来。
3. 创作与表现:教授学生如何用画笔、颜料等工具表现纹理,并让学生进行创作。
4. 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天然的纹理》2. 主要内容:纹理的认识、观察与发现、表现方式。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找到一种纹理,进行绘画创作。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找到的纹理,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 分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更好地进行指导。
3.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观察到创作再到分享的全部学习过程,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系列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如树木的年轮、岩石的纹路、沙漠的波纹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纹理的多样性和美丽。
人教课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天然的斑纹课题:天然的斑纹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施教时间:9月21日——9月28日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表现1-2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否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与同学共享。
教学准备:教师:表现不同肌理的课件,一只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学生:提前搜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实物。
水粉色、毛笔、调色盘等。
纸。
第一节:活动一:请学生将手伸到教师带来的布袋子中随便摸一件东西,并凭触觉说说它表面的花纹是怎样的,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然后拿出来看猜得对不对。
说说自己凭什么这样猜的,你平时注意到物品的这些细节了没有?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活动二: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他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比如说:“树皮给我们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是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还可以有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又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树叶要滋润、细腻……活动三:布置练习作业:各组同学交换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2-3个用彩色笔或油画棒画一下。
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布置学生下节课带拓印工具。
札记:去年做了一个关于有趣的叶子的幻灯片,里面有好多叶脉的纹理的图片,今天正好放给孩子们看,让他们感受自然界的花纹。
效果很好,所以说教学资料的积累非常有用。
第二节活动一:教师为学生表演一个魔术:在一张白纸上用油画棒用力涂色,白纸上除下了一些有肌理的画面。
请学生猜猜为什么会这样?揭示谜底:白纸的下面垫着一张树叶。
再换一种方法:在树叶上涂上厚厚的水粉颜料,将一张吸水性很强的纸覆盖在上面,轻轻的压,小心解开,白纸上就出现了纹理。
美术教案-天然的斑纹
教案名称:天然的斑纹
教学目标:
1. 了解天然斑纹的种类和特点;
2. 学习运用天然斑纹元素进行创作表现;
3.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天然斑纹的概念和种类,例如动物皮肤上的斑纹、树木的年轮纹理、石头上的纹理等等。
引起学生对天然斑纹的兴趣和好奇。
2. 学习(15分钟)
展示不同天然斑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这些斑纹的特点和美感。
引导学生发现斑纹的形状、色彩、纹理等特征。
3. 实践(30分钟)
让学生运用画笔和颜料,在纸上模仿天然斑纹进行绘画创作。
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斑纹进行表现,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发挥想象力。
同时,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如彩色纸、油画棒等,进行创作表现。
4. 作品展示与评析(10分钟)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进行评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谈论不同斑纹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天然斑纹元素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其他艺术创作中。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发现身边的天然斑纹,并尝试进行更多的创作实践。
教学资源:
1. 天然斑纹的图片素材;
2. 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材料;
3. 学生的创作作品展板。
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展示和评析,观察学生对天然斑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评估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天然纹理的认识:介绍什么是天然纹理,它的特点和美感。
2. 天然纹理的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纹理,如树木的年轮,石头的纹理,树叶的脉络等。
3. 天然纹理的表现:教授如何用绘画、手工等方法表现天然纹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表现天然纹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大自然中的纹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绘画工具,手工材料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和视频,展示各种天然纹理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让学生对纹理有更深的理解。
3.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纹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纹理的美。
4. 练习:让学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法,表现他们观察到的纹理。
5. 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对纹理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板书设计1. 《天然的纹理》2. 主体: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观察和表现纹理的方法。
3. 图文并茂: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直观地展示纹理的美。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法,表现他们观察到的纹理。
2. 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他们观察纹理的过程和心得。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纹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2. 学生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理解和掌握了纹理的特点和美感,是否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表现纹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因为这是学生实际参与和体验知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美术《天然的斑纹》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斑纹,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自然界中各种有趣的斑纹,如动物皮毛、植物叶子、矿物等。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自然界中的斑纹图片,如老虎、斑马、豹子等动物的皮毛,以及蝴蝶、鸟类等动物的翅膀。
1.4.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斑纹的特点和美感。
1.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界中的斑纹。
1.4.4 邀请学生分享对自然界斑纹的感受和想法。
第二章:艺术欣赏2.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欣赏艺术家运用天然的斑纹元素创作的艺术作品。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小组讨论。
2.4 教学步骤:2.4.1 展示艺术家运用天然斑纹元素创作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
2.4.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艺术作品中的斑纹特点和美感。
2.4.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感受。
2.4.4 邀请学生分享对艺术家创作灵感和技巧的看法。
第三章:创作实践3.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天然斑纹特点的艺术作品。
3.2 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材料和技法创作具有天然斑纹特点的艺术作品。
3.3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小组讨论。
3.4 教学步骤:3.4.1 教师示范如何利用材料和技法创作具有天然斑纹特点的艺术作品。
3.4.2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和技法进行创作。
3.4.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创作的作品中的斑纹特点和美感。
3.4.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并进行评价。
4.3 教学方法:作品展示、小组评价、自我评价。
4.4 教学步骤:4.4.1 学生将创作的艺术作品进行展示。
天然的斑纹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斑纹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和技巧,创作出具有天然斑纹特点的艺术作品。
3. 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斑纹现象:动物、植物、矿物等生物的斑纹特征及其意义。
2. 材料与工具:水彩、蜡笔、彩笔、剪刀、胶水等。
3. 创作方法与步骤:观察、描绘、剪贴、组合、装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斑纹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斑纹特征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艺术作品欣赏素材;各种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绘画本、彩笔、水彩等绘画工具;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斑纹现象。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自然界中斑纹的意义和特点,示范如何将斑纹特征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3.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想象,运用材料和工具进行艺术创作。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界中的生物,深入了解其斑纹特征,并创作一幅以此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2. 亲子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收集自然界中的斑纹素材,共同创作一件艺术作品。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评价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意、技巧和审美能力。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自然界斑纹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2. 书籍资源:关于生物学、美术创作等方面的书籍。
3. 实物资源:自然界中的斑纹素材,如树叶、昆虫、动物皮毛等。
十、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第9课:天然的斑纹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表述不同肌理效果对其产生的独特感受。
2.学生能够通过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式展现1-3种不同的肌理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肌理的含义,掌握肌理的表现方法。
2.难点在于如何准确表达不同肌理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收集各种具有凹凸纹理的物品,如树叶、羽毛、徽章等。
2.准备水彩工具、蜡笔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一)观察与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中寻找细节,并鼓励他们通过触摸来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从而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
2.教师展示自己和学生收集的材料,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通过触摸感受它们的特点。
3.教师示范肌理的描述方法,例如树皮粗糙,丝绸滑滑的,金属硬且凉。
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感觉比皮革温暖,青树叶比枯叶滋润细腻等。
(二)观察与猜测1.展示拓印的肌理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物体的肌理。
(三)思考与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拓印。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尝试与实践二、发展阶段1.教师介绍两种拓印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创意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
2.学生自主选择拓印方法,表现自己想要的肌理效果。
3.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作业,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以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三、整理与收纳1.提醒学生在课后整理教室内的物品。
四、课后拓展1.教师介绍其他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如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或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等。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了解和识别自然界中常见的纹理。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达对天然纹理的感受。
3. 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语言,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内容1. 天然纹理的认识:介绍自然界中常见的纹理,如树皮、石头、叶子等。
2. 天然纹理的观察和描绘:引导学生观察纹理的形态特征,学习用线条、色彩等手法进行描绘。
3. 天然纹理的创作: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天然纹理的认识和观察。
2. 纹理的描绘技巧。
3. 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1. 纹理的观察和描绘技巧。
2. 创作中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PPT展示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纹理?它们有什么特点?新课内容1. 讲解纹理的概念和特征。
2. 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纹理。
3. 演示纹理的描绘技巧。
练习1. 学生分组观察和描绘实物纹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创作环节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2. 教师提供创作建议和技巧指导。
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1. 课题:《天然的纹理》2. 教学目标3. 教学重点与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表现天然纹理的作品。
2. 观察身边的纹理,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教案:《天然的纹理》一、教学内容《天然的纹理》是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自然界中各种天然纹理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1. 了解纹理的概念和特点;2. 观察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3. 学习表现纹理的方法和技巧;4. 创作一幅以天然纹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纹理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掌握表现纹理的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以天然纹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纹理的表现方法和技巧;2. 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天然纹理主题作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素材、示范作品等;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自然界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纹理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纹理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3.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讨论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4.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如何表现纹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5.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一幅以天然纹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6.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天然的纹理》2. 教学目标:了解纹理的概念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掌握表现纹理的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以天然纹理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3.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纹理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天然纹理主题作品。
美术《天然的斑纹》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斑纹现象。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展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斑纹图片,如蝴蝶、豹子、树叶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斑纹的特点和美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二章:斑纹的分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斑纹,并分析其特点。
2.2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类型的斑纹,如条纹、圆点、斑驳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三章:斑纹的创作方法3.1 教学目标教授学生斑纹的创作方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的创作材料和工具,如水彩、彩笔、蜡笔等。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和工具创作出具有独特斑纹的画作。
3.3 教学方法演示创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并提供指导。
第四章:斑纹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斑纹在设计和艺术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展示斑纹在服装、家居、艺术品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引导学生讨论斑纹在这些领域的美学效果和作用。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斑纹分类、特点和创作方法。
5.3 教学方法第六章:案例研究一动物斑纹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斑纹的功能和适应性。
分析动物斑纹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6.2 教学内容选择几种具有特殊斑纹的动物,如斑马、老虎、蝴蝶等。
研究这些动物斑纹的功能,如伪装、保暖、威慑等。
6.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七章:案例研究二植物斑纹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斑纹的多样性和美学价值。
分析植物斑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7.2 教学内容展示不同植物的斑纹特征,如叶子的纹理、花瓣的图案等。
研究这些斑纹在植物生长和繁衍中的作用。
7.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实地观察、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第八章:创作练习一纸上斑纹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纸张材料创作斑纹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天然纹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天然纹理的概念和特点。
2. 天然纹理的观察和描绘方法。
3. 天然纹理的欣赏和创造。
4. 天然纹理与环保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然纹理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天然纹理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天然纹理的美感,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天然纹理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天然纹理的概念和特点。
2. 观察:让学生观察和描绘天然纹理,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天然纹理的美感。
3.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4. 创造: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天然纹理作品。
5. 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1. 天然的纹理2. 副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9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观察和描绘自己身边的天然纹理,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创造自己的天然纹理作品。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天然纹理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观察和描绘天然纹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学生们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天然纹理的美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培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对于“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说明1. 引入(约10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天然纹理的图片和视频,如树皮、石头、水面、沙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 9《天然的纹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然的纹理》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纹理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纹理,同时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具有天然纹理效果的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环境中的纹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尚在培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此外,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手工制作技能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纹理特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纹理,并尝试自己创作具有天然纹理效果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珍惜,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纹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自然界中的纹理特点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具有天然纹理效果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5.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自然界中的美丽纹理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大自然的纹理特点。
2.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纹理,分析其特点和美感。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纹理特点和感受。
5.天然的花纹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体验、感觉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短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成效带给自己的独到感觉,学会用不同方法表现纹理。
2.过程与方法:经过赏识,认识纹理的制作方法,能够用生活中的物件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建、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足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让学生认识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取视觉和触觉的独到感觉,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建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升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教课重、难点:要点:指引学生找身世边各样事物中存在的纹理,并说出不同纹理给自己的感觉。
难点:指引学生勇敢、自由的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漂亮纹样,表达自己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指引学生奇妙的利用纹理的特色有针对性的创作作品,使之达到和睦和完美。
课前准备:(学生)拥有各样不同纹理的资料、水粉颜料和各样工具资料(教师)不同的制作工具、范作、课件教课过程:1、游戏激趣导入课题(初步感觉不同纹理的质感)今日李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一件特别宝贵的宝贝呢?终究是什么呢?谁想第一个知道?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盒子内藏有各样树皮),你知道是什么吗?猜不出来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摸在手里有什么感觉吗?(凹凸不平的,粗拙的,请你取出来,我们来看一看,终究是什么呢?,竟然是我们都很熟习的树皮。
树皮摸上去为何会这么粗拙?(由于树皮表面有纹理。
)同学们取出自己的资料,摸一摸,而后告诉我们,你手中的资料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能找一找它的纹理。
小结:不同的资料,由于纹理不同,摸在手上的感觉也就不同样了。
2、深入研究,探究新知我们生活着的大自然是多么漂亮,你还见过其余有显然纹理的物体吗?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漂亮的纹理。
⑴、这节课我们要用美术的方法,创建纹理(贴课题),你有什么方法?(画、用颜色来画、涂上漂亮的颜色)⑵、老师有一个很风趣的方法。
《天然的斑纹》说课案二今天我上的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第五课《天然的斑纹》。
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天然的斑纹》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关于“肌理”的知识,并能用不同的拓印方法来表现肌理。
使学生从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美。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纹理。
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表面的组织、排列、构造各不相同,因而产生粗糙感、光滑感、软硬感。
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
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基础的,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
这样体现于图片等上面的肌理,我们称它为视觉肌理。
肌理这个名词对小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它主要是指纹理、色彩,例如:指纹、树纹、叶纹等等,从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入手,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则或无序的种种变化,并尝试表现。
从尝试中感受肌理对于形象的强化作用。
侧重于触觉肌理的感受表达。
二、教学目标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尝试用拓印、磨印或者是绘画的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三、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方面:一个是按教师的整体要求请孩子们收集具有天然斑纹的物体或图片资料。
老师也同样的准备工作,收集更多类型的材料,比如石块、木块、布料、树叶、纸张等等。
上课时大家一起亮一亮比一比,无形中就会给孩子们一个启发:肌理原来有这么多的种类和变化呀。
再就是孩子们准备相关的拓印工具,水粉笔,毛笔,调整色盘等。
老师另准备部分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教学重难点设计方面:教学的重点在于从观察、触摸、语言表述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难点在于动手表现上,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才能创造出更加漂亮的肌理美。
三、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设计讲授、启发谈话法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肌理概念,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相对薄弱了些,时间上不够充裕的话,最好用演示法来展示不同拓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欣赏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纹理,并学会用线条、色彩等方式表现这些纹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纹理的认识:介绍什么是纹理,纹理的类型和特点。
2. 纹理的观察: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的纹理,如树皮、叶子、土地等。
3. 纹理的表现:教授如何用画笔、彩色铅笔等工具表现不同的纹理。
4. 纹理创作:学生动手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观察到的纹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和欣赏自然界中的纹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纹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纹理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用艺术手段准确表现这些纹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彩色铅笔、画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自然界中的纹理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介绍纹理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3.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纹理,并讨论如何用艺术手段表现这些纹理。
4. 创作指导:教授如何用画笔、彩色铅笔等工具表现不同的纹理。
5. 学生创作:学生动手创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观察到的纹理。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 《天然的纹理》- 内容:纹理的概念、类型、特点,以及如何用艺术手段表现纹理。
作业设计- 作业: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纹理,用画笔、彩色铅笔等工具进行表现。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和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纹理,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这些纹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可以更多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纹理的细微差别。
天然的斑纹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
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
水彩工具,蜡笔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教师可以将自己带来的和学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肌理,摸一摸,说说它们给你什么感觉?可以这样说:树皮给我的感觉是粗糙的,丝绸的感觉滑滑的,金属摸上去又硬又凉。
还可以做一些对比,譬如:棉布比丝绸粗糙,但比树皮细腻,皮毛的感觉比皮革温暖;青的树叶比枯叶要滋润,细腻……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
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
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
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
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有些纹理,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
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并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肌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年级上第五课教学参考资料
肌理:与形态,色彩一起组成造型三要素。
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成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
质地,手感,触感,织法,性质,纹理等说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
能够实际触摸的称为“触觉肌理”;只能看不能触摸出差别的称为“视觉骨理”,如从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