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城市发展(政府版)(1)
- 格式:pdf
- 大小:22.18 MB
- 文档页数:43
根据泸州市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末,四大支柱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这就需要泸州市在财政、土地、社会保障上向四大产业倾斜,转变发展模式,保障四大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尽快完成重大结构性基础设施建设。
泸州市现阶段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完善的对外交通,导致出现泸州经济被边缘化的危机。
如何依托泸州港,以水道、公路、铁路、航空四大通道为重点,完善交通网络,是泸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泸州港的升级、泸渝高速公路、川黔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等3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泸州进港铁路专用线、叙(永)大(村)铁路和隆(昌)黄(桶)铁路叙(永)织(金)段的完善、泸州航空港的扩容是关系泸州川南经济地位的重大交通规划。
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命脉,特别是全国普遍缺电的情况下,古蔺煤矸石电厂、叙永煤矸石电厂和泸州电厂二期工程的建设以及相应电网的组建是接下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应该抓紧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促进重要能源项目的建设。
(三)放开新兴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新兴产业现阶段,受制于财力和劳动力素质,泸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都不具有优势,几乎没有特别明显有潜力的新兴产业。
并且因为紧邻产业吸铁石重庆,其新兴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这样的情况下,强行发展新兴产业显然是不明智的,可以采取先放后收的政策,以市场为主体,在税收和土地政策上适当的放开对新兴产业的束缚,让新兴产业自由发展。
在未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政府再合适的时机介入,配合市场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从中选取新的支柱产业。
在泸州十二五规划中,泸州市提出了成套工程施工机械、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对这些产业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内坚决实行放开的政策,等待其成熟之后再介入。
(四)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公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特别是我国稳定压倒一切的国家战略影响之下,地方社会结构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泸州2023政府报告摘要本报告是泸州市政府对2023年工作的总结和展望,内容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通过全面分析泸州市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发展战略,以推动泸州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经济发展泸州市经济在过去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加强经济发展,泸州市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泸州市将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
泸州市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泸州市将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
2. 社会民生泸州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福利。
未来几年,泸州市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泸州市政府将加大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教育设施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建设更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
泸州市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泸州市政府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救助和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
3.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泸州市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泸州市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泸州市政府将加强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罚款力度,建立健全环境信用评价和公示制度。
•推动清洁能源利用。
泸州市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绿色能源的比重,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泸州市政府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 其他重点工作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泸州市政府还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城市建设与规划。
四川泸州的新介绍一、新时代的泸州随着时间的推移,泸州这座古老的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和魅力。
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泸州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泸州的新特点和发展动向,以及我个人对这座城市的看法。
1. 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泸州作为一个经济重心城市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和发展。
传统的酒业依然是泸州的一大特色,而如今泸州酒业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品牌形象,通过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
泸州还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技术制造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
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泸州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城市更新和建设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求,泸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建设。
城市交通得到了大幅改善,新建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泸州还加大了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打造了一系列的公园和休闲景点,提供了更多的户外休闲空间。
这些城市更新和建设举措使泸州成为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
3. 文化旅游的新亮点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拥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近年来,泸州在文化旅游方面取得了新的亮点。
泸州酒博物馆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展示了泸州酒文化的独特之处;江阳古镇通过修缮和保护,重新焕发出古镇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到访。
这些文化旅游的新亮点为泸州带来了更多的旅游收入,同时也提升了泸州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二、我对泸州的看法作为一个生活在泸州的人,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热爱和自豪。
泸州的人民友善热情,乐于助人。
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旅游时,总能感受到泸州人民的好客和真诚。
泸州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火锅、泸州小吃等各种美食琳琅满目,让人们流连忘返。
再次,泸州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
如峨眉山、江阳古镇等景点,都展现了泸州的独特之美。
泸州的文化底蕴令人向往。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泸州行动方案的通知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泸州行动方案的通知泸市府发[2016]4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单位):《中国制造2025泸州行动方案》已经市第七届人民政府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泸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8月29日中国制造2025泸州行动方案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工业为快”要求,进一步厘清泸州制造业创新增效扩容路径,支撑实现全面小康和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本行动方案期限为2016—2025年。
一、泸州制造业现状泸州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经过“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央属企业的内迁带动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集白酒、化工、机械、能源加工、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一体的综合型制造业体系。
2015年,泸州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6.3亿元,同比增长6.2%,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3.9%,成为支撑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一)部分行业在全国产业分工中发挥重要作用白酒产业方面,泸州是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拥有泸州老窖、四川郎酒两大中国白酒名酒品牌之花,全市规上白酒企业146户, 2015年,全市白酒产量、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的10.1%、12.86%。
化工产业方面,泸州是全国16个大化工基地和全国大中小城市14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拥有泸天化等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的国家级大型化工骨干企业。
泸州城市有机更新实施方案泸州市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老旧城区更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推动泸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制定了泸州城市有机更新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泸州城市有机更新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改善老旧城区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绿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实施重点。
1.老旧城区更新。
对老旧城区进行全面更新改造,包括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
2.交通改善。
优化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交通建设和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3.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城市绿化工作,提升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生态资源。
4.产业结构优化。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5.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三、实施措施。
1.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城市有机更新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资金投入。
增加对城市有机更新的资金投入,保障城市更新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支持。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城市有机更新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4.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市有机更新,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城市更新的良好局面。
四、成效评估。
建立健全的城市有机更新成效评估机制,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城市更新工作。
五、总结。
泸州城市有机更新实施方案的制定,将为泸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希望全市各级部门和广大市民积极支持和配合,共同推动泸州城市的有机更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泸州规划方案最新前言泸州作为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素有“天府鱼米之乡”和“中国龙舟之乡”的美誉,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有着较为完善的城市建设和规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泸州城市建设和规划,最近,泸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泸州规划方案的最新政策和计划。
本文就对其中的最新关于泸州规划方案的政策和计划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一、城市总体规划为了推进泸州城市化进程和深化城市文化建设,泸州市政府近期推出了 2021-2035 年城市总体规划,规划面积 755 平方公里,描绘了未来 15 年泸州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布局、交通系统、人居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大的思路有:1.加强城市空间管理和规划,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2.促进城市功能多元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3.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发挥城市的文化优势和特色;4.打造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推进交通建设和智慧交通发展。
二、泸州市交通规划泸州市作为四川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市政府提出了较严格的交通规划和目标,通过多途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对泸州市路网进行了优化和扩充。
目标是在2025年前,将泸州市主城区的路网密度从现在的3.78公里/平方千米提高到每平方公里4至5公里。
同时,多项交通工程的规划建设也在陆续推进。
泸州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有:1.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换乘配套能力,提高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程度;2.继续积极推进泸州市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3.优化泸州市道路交通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三、泸州市环境保护规划近年来,随着泸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创新,泸州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挑战,为了加强泸州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利用泸州市的自然资源,泸州市政府出台了泸州市环境保护规划。
泸州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如下:1.完善泸州市生态环境监控及应急预警体系,确保泸州市环境安全;2.深入推进泸州市固体废弃物和污染物处置与治理,维护城市环境卫生;3.引导高污染企业搬迁升级和治理转型,实现泸州市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泸州规划方案最新背景泸州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泸州市也在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市民生活。
本文将介绍泸州市最新的规划方案及其主要内容。
泸州规划方案概述泸州市的最新规划方案是《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1-2035年)》。
该规划方案由泸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并于2021年5月经审查通过。
该方案旨在加快推进泸州市城市现代化建设,推动城市素质和竞争力的提高,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该方案还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泸州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一、城市空间形态结构该规划方案提出了“核心区-干线区-革新区”三层空间结构,以及“一轴五区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形态。
其中,核心区由市中心商务区和天宁古城区组成,干线区包括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四大轴线,革新区则是城市功能优化改造区。
二、交通及物流泸州市交通将在未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因此新规划方案提出了“十横十纵”城市快速路网、市区轨道交通、出城交通枢纽等工程的规划。
同时,规划方案还注重物流建设,以加强泸州市作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物流枢纽地位。
三、城市绿地和生态保护泸州市也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规划方案提出了“绿心带”和“生态廊道”的建设规划,以及湿地保护、水源保护和城市水系建设等措施,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文化和旅游为促进泸州市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该方案提出了“一轴六带”的文化旅游布局,规划了12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结论泸州市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体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保护环境生态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城市交通和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这无疑将进一步促进泸州市的城市发展和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泸州的未来发展趋势泸州作为四川省主要的经济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我对泸州未来发展的一些预测和展望。
首先,泸州将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发展和投资。
泸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泸州古蔺竹海、泸州福寿湖等。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泸州将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提升泸州的知名度和形象。
其次,泸州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泸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如泸州酒文化、巴渝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亮点。
泸州将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本土文化产业,推动泸州文化产品的创新与推广,以此提升泸州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影响力。
第三,泸州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交流。
泸州位于成渝经济区的核心位置,与成都市、重庆市等发达城市相邻,未来泸州将利用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促进经济互利共赢。
同时,泸州还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拓宽国际合作渠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促进泸州的开放发展。
第四,泸州将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作为四川省的重点支持城市,泸州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泸州还将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加强工业和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第五,泸州将致力于解决环保和生态保护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日益严重。
泸州将加大对环保和生态保护的力度,推行绿色环保产业,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好泸州的生态环境。
最后,泸州将注重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泸州将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投资,提升民众生活质量。
同时,泸州还将注重扶贫工作,努力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泸州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将在旅游业、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环保和社会事业等方面持续发展壮大,为泸州的繁荣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泸州市现在的发展趋势如何
泸州市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经济发展:泸州市一直致力于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在重点产业领域的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泸州市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经济增长势头良好。
2. 优化营商环境:泸州市积极推进营商环境的改善,不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程度,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泸州。
3. 产业转型升级:泸州市正在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注重发展新兴产业。
例如,在传统白酒产业的基础上,逐渐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4. 促进旅游业发展:泸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通过加大旅游业投资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泸州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泸州市正朝着经济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和旅游业发展等方向努力,有望实现更好的发展。
四川泸州市辖区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一、 泸州市市辖区简介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边陲,身处川黔滇渝结合部区域(如图1),是长江出川门户之城。
其距省会成都约278公里,距离重庆仅203公里,深受重庆的经济辐射(如图2),若仅放在四川省内分析泸州市的产业局限性较大,放在成渝经济区内更适宜,在《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1-2020)》中对其发展定位为饮料食品、天然气和煤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市辖区是为直辖市和地级市划定的行政分区,是城市的重要部分,一般为中心城区,以第三服务业为主、人口最密集、活动最频繁的地区。
泸州市有三区四县,其中三个市辖区为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市辖区总面积 2,133平方千米,人口共145.1万人。
二、 泸州市市辖区产业现状分析1、 区域产业发展分析泸州市市辖区在地理上处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的丘陵地段,长江直传其境内,连接川渝滇黔四省市区域战略优势明显。
是长江出川门户之城,西南南北交通之要道。
在产业经济山,泸州市是西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成渝经济圈中南部发展带之上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化工产业基地,是成渝经济圈川南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地区,在经济区基础设施、产业体系、资金、人才、土地供应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政策上可以享受成渝经济圈带来有机遇。
在国家层面,泸州市市辖区处于长江战略发展带的上游,依托于长江,其市辖区产业具有很好的对外开放性和吸引投资的优势。
其产业的临港性比较明显。
在市域层面,泸州市市辖区是泸州市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
根据第五次全国普查数据,2010年,市辖区有常住人口137万人,占到泸州市域的32.5%。
2010年,泸州市辖区经济总量为369.49亿元,占市域的总量的51.7%。
市域人均GDP 为1,7万元,市辖区为2.7万元。
可以看出市辖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市域地区,是泸州市经济核心区。
其市辖区内化工、白酒、制造业三大优势产业在市辖区内优势十分明显。
四川泸州发展前景四川泸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同样也是一个充满着发展潜力的地方。
泸州发展前景广阔,以下是我对其前景的分析。
首先,泸州是四川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泸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油气、矿产等。
这些资源为泸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尤其是泸州的煤炭资源,是四川省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可以满足当地工商企业的用能需求,为泸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次,泸州交通便利,是四川省的交通枢纽之一。
泸州坐拥沱江和岳池河两大水系,泸州港是四川省内最大的内河口岸之一,连接雅砻江航道,并与长江、珠江相连。
同时,泸州还处于成渝经济区和泛珠江经济带交汇处,距离成都、重庆、广州等大城市相对较近。
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泸州成为了西南地区的物流中心,也为泸州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再次,泸州拥有优越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产业环境。
泸州是中国白酒之乡,拥有众多知名的白酒品牌,如泸州老窖、剑南春等。
白酒产业是泸州的支柱产业,也是泸州的品牌优势。
此外,泸州还在电力、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有着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泸州市政府积极引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创新创业,加强科技研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这些举措将为泸州产业升级提供新的机遇。
最后,泸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泸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泸州的名胜古迹众多,如泸州古城、泸州君山、龙马潭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泸州还有望通过文化和旅游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来说,泸州作为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交通便利,产业基础雄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泸州的发展前景广阔,将不断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我坚信,随着泸州的进一步发展,它将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和宜居的城市。
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规划要点一、规划期限与范围新一轮总规修编,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30年,其中规划近期2010年至2015年,规划中期2016年至2020年,规划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为2031年至2050年左右。
分为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市域:包括四县三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以及江阳区、龙马潭区和纳溪区,东西宽113公里,南北长185公里,总幅员面积12246.87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三区,即江阳区、龙马潭区和纳溪区,幅员面积约为2132.3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主要为宜泸渝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隆纳高速公路围合的区域及周边相邻区域,包括石洞、安宁、城北、茜草、沙湾、泰安、黄舣、城南、蓝田、邻玉、纳溪、高坝、罗汉等地区,面积约为548.07平方公里。
二、城镇体系规划1、城镇等级结构:各级城镇由于其规模、区位、经济实力不同,在城镇体系中所起作用也有很大区别。
为了强化中心城市的区域发展带动力,培育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城镇发展,传递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同时考虑到区域的腹地。
因此,全市的城镇体系分为四个等级,而将乡作为农村主要的新型社区建设。
泸州市中心城区为市域的一级中心城市,不仅辐射全市域,而且对周边地区,包括渝西、滇东北、黔北、川南地区。
以县城作为全市的二级中心城市,包括合江县、泸县、古蔺县、叙永县4个县城。
以县、区内的片区性城镇为三级中心城镇,带动市、县、区内一定区域的城镇和经济发展,是市域的重点镇,可带动3—5镇发展。
包括玄滩镇、立石镇、兆雅镇、牛滩镇、况场镇、大渡口镇、分水岭、白沙镇、福宝镇、九支镇、先市镇、白节镇、护国镇、江门镇、水尾镇、摩尼镇、太平镇、二郎镇、双沙镇、石宝镇、大村镇、龙山镇,计22个。
四级中心是一般建制镇,作为镇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计101个。
2、城乡空间结构:从大区域视角入手,分析泸州市域在川南乃至整个“成渝经济区”、川滇黔渝毗邻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以泸州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长江流域为重点经济带,以主要交通干线为骨架,以县城为辅助增长极,通过“核的集聚、带的生长、网的复合”,形成泸州市域内“一心一带、一区二轴“的城乡空间格局。
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8.24•【字号】泸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4号•【施行日期】2002.08.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4号)《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已经2002年8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XXX任二00二年八月二十四日泸州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设具有泸州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泸州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泸州市城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泸州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应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城市规划区是指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区域;本规定所称的建设是指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管线工程等一切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整治江河、改变地形地貌等活动。
第四条泸州市规划建设局是泸州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并直接负责城市规划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泸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指导泸州市城市规划工作,协调、决定泸州市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
泸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组对泸州市城市规划的重大问题提供技术咨询。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第六条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和组织编制,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编制工作。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需要,有关单位应当无偿提供编制过程所必需的基础资料。
第八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所确定的技术要求,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编制。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泸市府发[2017]1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8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59号),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和要求。
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工作安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奋力推进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总体目标,走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景城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目标任务,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试点蕴藏的内需潜力,为泸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驱动力。
坚持点面结合、统筹推进。
以提高质量为关键,注重协调发展,统筹规划、总体布局,推动实施空间“多规合一”,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促进中心城区、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
坚持纵横联动、协同推进。
加强省、市、县(区)政策联动,积极推动户籍、土地、财政、住房等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配套,确保改革举措和政策落地,形成促进合力。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泸市府发[2015]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市第七届人民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泸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3月16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及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改革工作,结合泸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精神,结合《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发展质量,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突出产业支撑能力,强化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竞争优势显著、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发展有序、带动能力强劲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建成在成渝经济区有重要影响、在全国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型城镇化先行市。
二、发展目标到2017年,力争率先建成具有合理可行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的特色示范市,具备可示范的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拥有行政管理创新高效与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的示范市。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到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16•【字号】泸市府发〔2020〕25号•【施行日期】2020.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川委发〔2018〕16号)、《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8〕17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先行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到2021年,全面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创新要素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初见成效。
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8年的0.65%提高到1.2%,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到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
二、重点任务(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
1.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
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指导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按照《关于推进科技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泸委发〔2016〕19号)》执行;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
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创新龙头、骨干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瞪羚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新认定的省级瞪羚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4.30
•【字号】泸市府发[2016]19号
•【施行日期】2016.04.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泸市府发[2016]1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各单位:
《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经泸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泸州市人民政府
2016年4月30日。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产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4.12•【字号】泸市府发〔2022〕7号•【施行日期】2022.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产业的实施意见泸市府发〔2022〕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为充分发挥新经济的先行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现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机遇,围绕推动“一体两翼”特色发展,将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为强化创新功能和促进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以“产业链”思维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新经济产业创新高地。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
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发展新模式、寻找新商机、实现新价值;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加强统筹规划、产业指导、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以市场化思维打造新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优势优先,突出重点。
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我市在数据存用、信创安全、智慧城市、文创体育、医疗健康等方面优势,努力在数据经济、信创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等方面实现突破。
创新驱动,成势见效。
营造鼓励创新、敢为人先的氛围,构建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经济价值。
(三)发展目标。
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带动力的新经济企业,推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新产品,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新经济成为驱动泸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泸州产业发展趋势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的副省级城市。
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泸州市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里,泸州市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泸州市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经济发展和政策引导泸州市是中国的传统工业基地之一,以化工、酒业等传统产业为主。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泸州市的产业结构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泸州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近年来,泸州市积极引导各类经济主体在泸州市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同时,泸州市也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的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减免税费、优惠贷款、专项补助等,以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
二、新兴产业的崛起在泸州市的产业发展中,一些新兴产业正在逐渐崛起,并成为泸州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其中,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泸州市作为国内重要的资源城市,新材料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泸州市在新材料领域已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并推出了一些新型材料产品,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加强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是泸州市在产业升级中重点培育的领域。
泸州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泸州市还建立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信息技术是泸州市的另一个重点支持的产业。
泸州市政府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中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减免税费、优惠贷款等。
泸州市还建立了信息技术产业园,吸引了一些知名企业和创新团队。
生物医药产业是泸州市的新兴产业之一。
泸州市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传统药物研发经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政府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展新药研发和生产,同时也积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泸州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二00六年三月七日泸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2006年3月7日泸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泸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会议认为,《纲要》(草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谋划布局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纲要》(草案)符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泸州实际,重点突出,目标任务明确具体,体现了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共同愿望。
会议决定,批准《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会议号召,全市人民在中共泸州市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为圆满完成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而努力奋斗。
目录序言 (1)第一章规划基础与形势分析 (2)一、“十五”的成就 (2)二、“十一五”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5)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8)一、指导思想 (9)二、奋斗目标 (10)第三章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13)一、加快化学工业发展,打造全国著名的循环型化工基地 (13)二、建设以名优酒为主体的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巩固“中国酒城”的优势地位 (14)三、加快能源工业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15)四、加快机械工业发展,打造四川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16)第四章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6)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17)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8)三、大力改善农村面貌 (19)四、加快小城镇建设 (20)五、创新体制机制 (21)第五章实施商旅活市战略,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物流、区域旅游组织中心 (22)一、充分发挥集散优势,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 (22)二、依托路港建设,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物流中心 (23)三、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构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旅游组织中心 (24)第六章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打造长江上游港口城市 (25)一、推进立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6)二、进一步优化港口资源配置 (26)三、加快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27)第七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7)第八章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 (29)一、大力发展教育 (29)二、推进科技进步 (32)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35)第九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6)一、深化改革,优化投资环境 (37)二、发展开放型经济 (39)第十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2)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2)二、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43)第十一章构建和谐泸州 (46)一、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 (46)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48)三、文体、广播电视 (50)四、公共安全 (53)五、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53)第十二章实施保障 (54)泸州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57)名词解释 (58)序言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一五”规划)是泸州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