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PPT演示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154
第四章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了地壳内部物质密度的不均匀性,即从地表到地下几十公里的地壳深部,只要物质密度横向发生变化,在地下不同的空间和范田内形成剩余质量,就可以引起地表的重力异常。
定性解释侧重于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并粗略估计产生异常的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及埋深等。
定量解释则是通过理论计算.对地质体的规模、形状、产状及埋深等作出具体解答。
重力异常的推断解释的步骤:①阐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具体地说,就是确定异常是浅部因素还是深部因素引起,是矿体还是构造或其它密度不均匀体(岩性变化、侵入体等)的反映。
——定性解释②划分和处理实测异常重力异常图往往是地表到地球深处所有密度不均匀体产生的异常的叠加图象。
为了获取探测对象产生的异常,需要将它们进行划分。
不同的研究目的提取的异常信息不同,例如,矿产调查要提取队是矿体或没部构造产生的局部异常;而深部重力研究的目标正好相反,需要划分出的是反映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区域异常。
③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赋存形态一是根据已知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状、产状及埋深等.研究它们引起的异常的特征,包括异常的形状、幅度、梯度及变化规律等。
二是根据异常的形态及变化规律等,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状、产状、埋深及规模等。
前者足由源求场,称为止(演)问题;后者是由场求源,称为反(演)问题。
正问题是反问题的基础,而求解反问题则是定量解择的最终目的。
§4.1 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原因一.地壳深部因素莫霍洛维奇面:地壳与上地馒之间存在着一个界西地壳厚度各地不同,大陆平原地区大约20~30km,高山区为40~60km,西藏高原达60km以上,海洋区为10~20km,最薄处仅数公里。
这一界面上下物质密度差达0.3g/cm3以上,界面以上的硅镁层密度为 2.8~3.0g/cm3,硅侣层为2.5~2.7g/cm3,界面以下物质密度为3.3~3.4g/cm3。
该界面的起伏引起地表重力变化的特点是导常分布植围广,幅度变化大。
应用重力学第八讲重力异常反演d?解正问题是解反问题的基础,解反问题是目的。
仅从地质角度,解重力反演问题的目标9矿体类问题:寻找、研究或推断金属或非金属矿体;9构造类问题:研究地质构造,包括控矿构造,如含石油、天然气、煤的构造以及区域性的深部构造等。
从地球物理角度,解重力反演问题的目标9矿体类问题:确定地质体的几何和物性参数;9构造类问题:确定物性分界面的深度及起伏;9密度分布问题:确定密度的分布。
一、计算地质模型体的几何及物性参数(一)直接法直接利用由反演目标引起的局部异常,通过某种积分运算和函数关系,求得与异常分布有关地质体的某些参量。
(二)特征点法根据异常曲线上的一些点或特征点(如极大值点、零值点、拐点)的异常值及相应的坐标求取场源体的几何或物性参数;仅适用于剩余密度为常数的几何形体。
异常曲线形态分类第一类是单峰异常,零值点在无穷远处如球体的Δg曲线、台阶的Vxz曲线等;第二类是具有极大值、极小值和一个零值点如球体的Vxz曲线、台阶的Vzz、Vzzz曲线;第三类是具有一个极大值、两个极小值和两个零值点如球体、水平圆柱体的Vzz和Vzzz曲线;第四类是台阶的Δg曲线,一边高一边低的形态应用条件对异常作平滑处理,尽量准确确定原点的位置; 对异常曲线作分离处理,获得单纯由研究对象引起的异常;对剩余(局部)异常进行分类,判明该异常的场源体接近于何种可能的几何形体,然后选用相应的反演公式。
2223/2212()(GMDGMDg x D x D Δ=++)(6524.2/12/1x x ′−)(4811.03/13/1x x ′−)(4056.04/14/1x x ′−{{{ D1/2)nGD πμ=(三)选择法根据异常分布和变化特征,结合地质和其他地球物理和物性等资料,给出初始地质体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将理论异常与实测异常对比; 若两者偏差较大,对模型进行修改,重算其理论异常计算,再次进行对比……;如此反复进行,直至两种异常的偏差达到事前要求的误差范围为止,则这最后的理论模型就可作为所求的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