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信息窗2)》优秀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72.87 KB
- 文档页数:3
信息窗二(米的认识)-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的概念和米的基本单位。
2.了解米的使用场合,并掌握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桌子、铅笔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米的概念和基本单位,掌握常见物品的长度。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米的使用场合,理解不同场合下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黑板、白板、彩笔、学生练习本、米尺和一些常见物品如书、桌子、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0分钟)1.老师出示一根米尺,问学生这是什么?2.学生应该有基本的了解,接下来老师就可以详细的解释米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3.然后老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问学生这些物品的长度能用什么来度量?4.让学生想一想,并从中选取几个物品进行讨论。
5.引导学生认识米的使用场合。
2.理解概念和单位(20分钟)1.老师用黑板或白板,画出一米长的线段,并标明一个短线段为一厘米,把米和厘米做一个比较。
2.让学生猜一下一米长的线段可以用来测量什么长度的物品?3.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估算出来他们的长度是多少?4.对于估算的结果,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3.练习(25分钟)1.学生课桌上自带一些常见物品,如书、笔、橡皮等,老师让学生去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
2.让学生自己估算出一些周围的物品的长度,如教室的黑板、门窗、书架等,然后进行测量和对比。
3.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实践体会和体验。
4.巩固练习(5分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测量房间的长度、寻找长度为一米的物品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和基本单位,并掌握常见物品的长度,同时让学生了解米的使用场合。
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长度单位——米。
通过本次课堂,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对长度单位——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简单的计算》参考教案教材分析:《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小文具店看看,但是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去,我们试试吧!课件出示:1元=()角 10分=()角()角=6元 7元5角=()角24角=()元 9元=()角活动一:师:大家完成得真棒,我们快进去瞧瞧吧!【可件出示问题商店的图片(教科书第60页情景图)】师:店里有什么呢,你知道哪些商品的价钱?师:你想买哪些物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应付多少钱?拿20元买一个铅笔盒和一袋彩笔够吗?用1元钱买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组由代表说出解决的办法,可以把单位换算成是一样的了,比如,把1元换成10角,再用10角减去橡皮8角就能很快的算出还剩的钱。
活动二:师:我们看看谁来了?(课件播放:凯蒂手拿5元钱,说:“我买一块橡皮。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板书问题)请你自己先试着做做,再把你的方法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师: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师:如果你有1张2元钱,你想买什么,需要考虑什么问题?师:请你独立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出来。
师:谁能把自己做的题给大家说说?活动三: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个“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标有价钱的实物图片和人民币图片。
小组成员轮了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看看哪位售货员收的钱和找出的钱最正确。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第一单元逛公园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2-12页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每一部分的后面都安排有针对已学内容的练习题,练习题力求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紧密配合学生的计算水平和生活实际,使数学应用与计算有机联系,既增加计算和加减含义的巩固机会,又体现应用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
2.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和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2.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情境图等。
信息窗1逛公园——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十几减9,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孩子们,去过公园吗?还想去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游乐园去玩一玩。
学生开火车口答、抢答,复习9加几的内容。
9+5 3+9 9+7 9+9 9+ () =15 () +9 = 179+2 9+6 9+4 2+9 9+( )=14 ( )+9=13(创设学生熟悉的公园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比较:数字的认识,数的比较。
(2) 数的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3) 数的应用:认识货币,认识面积和时间的概念。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数的认识与比较- 引入数的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数字,并介绍数字的意义和用途。
- 数字序数的概念:教授1-10的阿拉伯数字和数字序数的概念。
- 数字比较实践: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比较实践中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第二课时:数的运算- 加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加法的口诀:教授加法的基本口诀,并进行练习。
- 加法实践: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技巧。
第三课时: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减法的口诀:教授减法的基本口诀,并进行练习。
- 减法实践: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技巧。
第四课时:数的应用-货币认识- 教学货币的基本概念和面值。
- 货币运算:通过实际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学习货币的运算。
第五课时:数的应用-面积的概念- 面积的概念:以实际生活中的房间、地板等为例,介绍面积的概念。
- 面积的计算:通过实际测量面积的活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六课时:数的应用-时间的概念- 时间的概念:教学时钟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
- 时间的计算:通过实际的时间活动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1.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实际的场景和物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通过动手操作知道1米=100厘米。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认识长度单位“米”,并会用米做单位量一段距离。
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
米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阿福今天他又来做长袍。
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认识米,建立1米的实际概念
师:“米”它是比厘米大的一个长度单位,“米”也可以用m表示,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感受一下吧!
看米尺1米的长度。
讨论:1米=100厘米。
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呢?
三、用米测量和估测
估测: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
测量:黑板的长度,课桌的长度。
交流测量方法。
教师画一条线段,先估测再测量。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断尺:“0”刻度磨损的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2、利用断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开放性问题
一张床长2()一枝冰糕长12()
小明的鞋子长23()一棵大树高5()
六、当堂达标
自主练习题。
七、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八、作业布置:
课本92页,必做题:1、2题。
选做题:3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部分人民币样品,问:你们看这是什么?生:这是1元的钱,……。
师:对,这些是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关于人民币你都认识哪些,知道哪些?生:……。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自己的存钱罐,看到自己的存钱罐你想知道什么?生:想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
师:画面上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想知道他的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课件出示情境图,解读情境图。
)师:怎样才能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呢?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认识并整理人民币。
生:数一数存钱罐里的钱就知道了。
师:这么多这么乱的钱怎样数呢?生:我们可以分类数,元和元数,角和角数,分和分数。
师:这是个好办法,下面就开始整理吧!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将你们的整理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重点说说对于元、角、分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生:我们是将1元的放在一起,1角的放在一起,……、如:这是1元的,正面有……,反面有……、、教师根据学生对人民币认识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识别不同面值人民币。
2、回答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师:现在你能知道存钱罐存了多少钱?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全班展示各组的方法。
教师小结:出示教材中的统计表,体会统计表的优越性,解决图中的小朋友存了多少钱。
3、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关系。
师:(出示1元)将1元钱换成1角的,能换几角?学生操作并回答1元=10角师:(出示1角)1角钱能换几分?通过交流得出1角=10分………、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活动化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兑换练习。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8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
三、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计算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二步:导入新知识1.带领学生看题目,引入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题目。
2.通过例题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
第四步:应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展开,通过练习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作为作业。
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数学能力,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大海边
信息窗2——摆贝壳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完成主要目标的过程中比较轻松,学生们对竖式也已有了一些了解,做起题来比较得心应手。
只是在做第54页第4题时,刚开始有不少学生总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后经别的同学讲解,才慢慢有些“上路”。
信息窗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青岛五四学制版一年
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含义;
2.能够辨认人民币面额;
3.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1.认识人民币面额及其含义;
2.掌握人民币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1.进行人民币加减法运算时,能够正确把握进位、退位的方法;
2.对于一些数量较大的人民币面额,能够正确地读出它们的数值。
教学准备
1.预先准备一些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2.准备一些习题及练习题答案。
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
2.合作学习法;
3.互动讲解法。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新知
老师出示一些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辨认它们的面值,同时问学生“你们知道一个人民币是由多少“元”、“角”、“分”组成的吗?”
第二步:学习新知
1. 认识人民币面额及其含义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
•人民币有“角”、“分”两个单位,十角就是一元,十分就是一角。
2. 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加减法运算
•人民币的加法运算:进位、不进位的情况;
•人民币的减法运算:退位、不退位的情况。
第三步:合作学习
老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合作完成。
第四步:互动讲解
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练习题,并讲解其中的难点。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掌握了人民币的基本加减法运算方法,对于一些数量较大的人民币面额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动讲解的能力。
信息窗二(米的认识)-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了解身边的物品重量,掌握测量重量的方法;
3.学会使用天平及读取天平上的数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米的认识及测量重量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使用天平及读取天平上的数值。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使用现实场景展开课程导入:
老师拿出一包曲奇饼干,问学生:如果我要将这一包饼干分给三位同学,怎么办?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分配方案,老师适时提醒学生必须保证每位同学得到的数量相同。
这样,老师引入米的概念,米就是表示等量的一组数量单位,比如分饼干就是分成同一份量,每份就是1米。
2. 示范与合作探究
学生学会了米的概念,但如何测量物品的重量呢?老师将物品称放在天平上,指出需要称两次,读出两次的数据,然后将两次数据相加,即为物品的总重量。
示范完成后,老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实践操作。
3. 个人探究活动
学生们分别拿出物品,通过同伴相互称重,读取天平上的数值。
可以在小组内多次测量,加深学生理解。
4. 展示结果
分享学生所测得的物品重量与计算过程,可将物品与数值对应一一展示在信息窗二中。
四、作业布置
指定学生在家中将物品称量,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小册子上,做好记录后,规整小册子并交给老师。
五、教学小结
本节课通过物品重量的测量,学生牢固掌握了米的概念,并且掌握了测量重量的方法,通过天平的示范和操作,学生们也能够简单地读取天平上的数值。
本节课的教学道具简单易获,是一节非常实用的数学课程。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字的读法和书写方法;2. 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能够正确比较和排序数字;3. 掌握基础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4. 培养学生对形状的认知能力,学会用简单的几何术语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第一周:数字的认识与书写1. 教师介绍数字0-9的读法和书写方法;2. 制作数字卡片,帮助学生认识和书写数字;3. 给学生出示数字图片,要求学生正确说出数字名称;4. 练习书写数字,通过比较和排序数字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第二周:数的排序和比较1. 教师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2. 制作数的大小卡片,让学生通过比较卡片上的数字来进行排序;3. 练习数的比较和排序,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感知能力。
第三周:简单加法的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如1+1=2,2+1=3,3+1=4等;2. 制作加法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加法计算;3. 练习简单加法运算,通过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四周:简单减法的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如2-1=1,3-1=2,4-1=3等;2. 制作减法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数字进行减法计算;3. 练习简单减法运算,通过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五周:形状的认识1. 教师介绍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的特征;2. 制作形状卡片,让学生辨认和描述卡片上的形状;3. 练习辨认和描述形状,通过游戏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形状的认知能力。
第六周:形状的组合与分解1. 教师引导学生将几个相同形状的物体组合成一个大物体;2. 制作形状拼图,让学生根据提示将拼图完成;3. 练习形状的组合和分解,通过手工制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通过以上几周的教学,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信息窗(统计)-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窗的含义和用途;2.掌握用信息窗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的方法;3.能够应用信息窗进行数据处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信息窗的制作方法;2.学会用信息窗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3.能够应用信息窗进行数据处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信息窗的含义和用途信息窗是一种用于数据处理的工具。
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时经常用到。
信息窗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便于我们较为直观地进行观察和分析,更好地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信息窗在学习数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应用到统计学中的频率分布表,可以用于分析数据的分布状况。
2. 信息窗的制作方法制作信息窗的步骤如下:1.画出表格;2.设定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和单位;3.将需要收集的数据依次填入表格中。
在制作信息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表格必须规整、清晰、易于观察,并且统一;2.表头的含义必须明确,并且与数据相对应;3.表格的单位必须一致,方便进行数据统计。
3. 信息窗的应用在应用信息窗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将数据按照主题整理好;3.统计数据,计算各类数据的数量和比例,并将其填入信息窗中;4.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窗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如:数据的集中性、分散性、偏倚性、分布情况等。
信息窗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例:•统计某班级每位同学的身高,绘制出折线图,分析数据分布的特点;•统计某商品在不同地区的销售情况,绘制出条形图,比较不同地区的销售情况差异。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应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真实的数据处理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窗的制作、使用方法和应用技能。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观察以及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信息窗制作、信息整理、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2.考试题目设置多元化,既考查信息窗的制作方法,又对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进行测试。
六、教学后记通过此次教学,学生掌握了信息窗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对学生的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更加深入。
第五单元信息窗2: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包括元和角。
2. 培养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涉及人民币的找零和支付。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和角。
2. 人民币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币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进行人民币的找零和支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计算器、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
2. 新课:讲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包括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人民币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包括找零和支付。
4. 应用: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元和角。
2. 人民币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人民币的基本单位。
2. 计算题:进行人民币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3. 应用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涉及人民币的找零和支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元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进行人民币的找零和支付。
通过实际情境的运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安排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一、导入- 情境创设:使用PPT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的图片,同时播放轻快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第五单元信息窗2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教学重难点】在现实情境中,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能够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提高学生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筒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简单购物,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了解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在兑换人民币、模拟购物活动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周放假同学们有没有去逛超市啊?没时间去的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帯大家去商店看一看,看看运用人民币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师:首先,我们来到了学习用品区(出示情境图),这么多的学习用品你想买什么?师:哇,同学们想买那么多的东西啊,小丽也和大家的想法一样,想买一个文具盒和一袋水彩笔,她需要给售货员阿姨多少元钱?三、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1、解决钱够不够的问题:(1)明确研究问题师:请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表扬:你真聪明,懂得用加法计算。
)板书:9+6=15(元)师:可是妈妈只给了小丽20元钱,够吗?(课件出示问题:拿20元买一个文具盒和一袋水彩笔够吗?)师:哪位同学可以来完整地读一下这道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哪些信息?(2)探究方法谈话:你们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想到,我们已经算出一个文具盒和一袋水彩笔一共花多少钱,再跟20元比较大小追问:①6+9算的是什么?(一个文具盒和一袋水彩笔一共花多少钱)②为什么用加法?③15元表示什么呢?(表示要花的钱)④20元表示什么?(表示带的钱)15<20,也就是说要花的钱少于带的钱,所以够了。
同学们同意吗?和他想法一样的小朋友举手。
师:再请位同学说说完整想法,生说的过程中,师板书算式。
同位两个再互相说一说想法,然后师再请两位学生说一说。
简单的计算(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通过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人民币,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难点】1.解决简单的有关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2.运用元、角之间的换算,进行相关的简单计算。
3.应用人民币的知识和100以内数的组成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字问题。
【教学过程】一、智慧总动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你对人民币有了哪些认识?生1: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生2:1元=10角,1角=10分。
生3: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师:你还想学习人民币的哪些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人民币的知识。
(出示课题:简单的计算)二、智慧大探索1.教学例5。
(1)摆一摆。
师:请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模拟人民币)摆出1元2角(老师板书:1元2角)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并观察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摆法。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摆法,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
让学生到台上来,边演示边说自己的想法。
生1:1张1元和2个1角。
1元就是10角,再加上2个1角就是12角,也就是1元2角。
生2:12个1角。
从12个1角中拿出10角就是1元,再加上2角就是1元2角。
学生3:2个5角和2个1角。
2个5角是1元,再添上2个1角就是1元2角。
(2)出示例5。
()元()角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老师引导学生抽象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板书:1元2角=12角。
继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8角=()元()角。
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8角,所以18角=(1)元(8)角。
板书:18角=1元8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气球图。
(从左到右分别编号1、2、3、4、5)。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生1:各种气球的价钱不一样。
信息窗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法;2.能够认识金额为整万元以下的人民币;3.能够进行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重点1.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法;2.金额为整万元以下的人民币的认识;3.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三、教学难点1.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2.数字的转换和运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师调出幻灯片,出示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法,让学生通过听、看、观察等方式认识人民币;2.观看视频《生活中的小算盘》,进一步介绍人民币的使用和计算。
2. 基础技能训练1.师出示一些金额为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笔画出对应的阿拉伯数字;2.师出示一些金额为阿拉伯数字的数值,让学生用笔画出对应的人民币金额;3.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让学生用笔计算出结果。
3. 综合应用1.师出示一些购物清单,让学生根据清单中的金额计算总共需要支付的人民币;2.师出示一些情景图,让学生根据情景图中的金额进行加减法计算。
4. 归纳总结1.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阿拉伯数字表示法;2.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金额为整万元以下的人民币;3.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方法。
五、教学评估1.作业:让学生完成书本上相关练习;2.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外自主查阅相关资料。
六、教学资源1.幻灯片;2.视频《生活中的小算盘》;3.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1.整堂课的内容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实际的情景体验来深化学生的印象;2.课堂练习要分为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两个环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3.教师要适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
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2.让学生了解加法口诀、加法的交换律及其应用,掌握通过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2.通过信息窗口,让学生了解加法口诀、加法的交换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学会通过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教学内容加法口诀教师可以通过教唱加法口诀的方法,让学生熟悉加法口诀的内容。
加法口诀的主要内容为:一加一得二,二加一得三……十加一得十一。
学生记住口诀后,可以快速计算出相应的加法题目。
加法的交换律通过信息窗口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下面的例子:12+7=?7+12=?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两个式子计算结果是否相同,如果相同,为什么呢?这样,就可以引出加法的交换律的规律:加法运算中,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展示下列习题:56+7=?67-9=?引导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列竖式,再开始计算。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练习,鼓励学生动手做题,发现规律,并指导学生排除计算错误的方法。
整十数的加减法展示下列习题:60+5=?80-20=?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时个位上的数字,发现个位数字不变,十位上数字的变化规律,并进行解释。
信息窗口信息窗口是一种互动性强的教育工具。
在数学教育中,它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数学题目的正确答案,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计算工作,并培养学生注意数学计算的细节。
计算器的使用计算器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在数学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按钮,指示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计算器,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计算器计算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题目。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练习,测试学生对于数学口算以及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数学技能,达到历练竞赛的目的。
总结通过信息窗口、加法口诀、加法的交换律、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器的使用,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实现口算的方法。
《简单的计算(信息窗2)》教案
教材分析:
《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体验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养成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人民币加减法,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小文具店看看,但是只有答对门上的题才能进去,我们试试吧!
课件出示:
1元=()角 10分=()角
()角=6元 7元5角=()角
24角=()元 9元=()角
活动一:
师:大家完成得真棒,我们快进去瞧瞧吧!【可件出示问题商店的图片(教科书第60页情景图)】
师:店里有什么呢,你知道哪些商品的价钱?
师:你想买哪些物品,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买一个铅笔盒和一支铅笔应付多少钱?
拿20元买一个铅笔盒和一袋彩笔够吗?
用1元钱买一块橡皮,还剩多少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组由代表说出解决的办法,可以把单位换算成是一样的了,比如,把1元换成10角,再用10角减去橡皮8角就能很快的算出还剩的钱。
活动二:
师:我们看看谁来了?(课件播放:凯蒂手拿5元钱,说:“我买一块橡皮。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板书问题)请你自己先试着做做,再把你的方法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师: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师:如果你有1张2元钱,你想买什么,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师:请你独立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出来。
师:谁能把自己做的题给大家说说?
活动三: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个“小小售货员”的游戏,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标有价钱的实物图片和人民币图片。
小组成员轮了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看看哪位售货员收的钱和找出的钱最正确。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