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位置——上下、前后的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内容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纸、各类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谈话:小朋友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比一比,谁最机灵,做的动作最准确,我们就评他“小机灵奖”。
2、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小脚向上跳一跳,小脚向下蹲一蹲,小脚向前走一步,小脚向后退一步。
3、评出“小机灵奖”。
提问:我们口令中的上下、前后表示什么?(以学生喜欢的“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获取新知1、(课件)出示例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2)仔细看图:你能说说汽车、卡车、轮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卡车在汽车的(),汽车在卡车的(),完成以下空格和问题。
(4)质疑:为什么说火车一会在下面,一会在上面?小组讨论,汇报。
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位置也就不同了。
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
2、(课件)出示例图:(1)星期天,二(1)班的小朋友想去展览馆参观。
你看,他们正排队上车呢!共有几个小朋友去?李林排在谁的前面?王英的后面是谁?张宁排在李林的哪儿?王英在张宁的哪儿?从图书馆上车,根据站牌推想小朋友经过几站路就可以到达展览馆?下一站是什么站?图书馆后第四站是哪一站?公园的前一站是哪一站?(课件出示)(2)路过体育馆的时候,小狗们正进行着激烈的游泳比赛:(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并完成相关问题如果继续游泳,它们的前后顺序可能有什么变化?(3)小组讨论。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
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拟定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逐步培养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依据以上三维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为: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创设情境,铺垫引入新知,使学习的主要内容带着愉快的节奏呈现出来。
再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使用的教具学具是: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三、说教学程序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
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生分析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三、设计理念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课堂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00以内数字比大小教案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大小教案2[人教版] 比大小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39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教学准备教具:两个计数器、小磁铁、课件。
学具:每个学生一张数卡(100以内不同的数),其中一个讨论组发特殊卡片(一位数、两位数和100都有的)。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遇到问题自己分析、判断这一过程,感受数学问题获得成功解决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学习的态度。
2、策略选择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也让学生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以及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也通过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解决数学问题所获得的喜悦,建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让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主要采取以下两种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
把知识和问题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大背景下,有利于营造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形成学习心向,思维活跃地进入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地分析、解决问题。
(2)设计数学活动。
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步步深入,使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参与面更广了,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也使得脑海里形成的表象逐步加深,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亿库教育网/retype/zoom/18d62f03b52acfc789ebc910?pn=2&x=0&y=0&raww= 642&rawh=987&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737.94392523 36449&md5sum=398f587f236de58a2d282759531e23f9&sign=92d5 e59854&zoom=&png=0-432&jpg=0-87812”target=“_blank”>点此查看亿库教育网/retype/zoom/18d62f03b52acfc789ebc910?pn=3&x=0&y=0&raww= 642&rawh=987&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737.94392523 36449&md5sum=398f587f236de58a2d282759531e23f9&sign=92d5 e59854&zoom=&png=433-860&jpg=87813-187442”target=“_blank”>点此查看五、教学片段实录贴卡片游戏第4环节(集体整队):师:真不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三项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让我们再来点难的,怕不怕?生:不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蕴含了深刻的数学思想,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规定了这部分内容。
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而本课时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我在本节课教学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信息技术等多种工具的强有力支持下,给学生提供多种素材,以实践活动为主线贯穿全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并学会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说学情分析1、一年级的学生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的特征也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
2、本年龄段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不长,因此,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生动、富有情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3、现实生活中有规律排列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并能体验到一种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结合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发现事物的规律,进而按自己的审美观点创造规律,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生动活泼的情境,培养学生概括、推理和创新的能力,主动探究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和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使学生初步学会发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并学会创造规律,能够对思考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运用规律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规律,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自由发挥想像力创造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的价值。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说课稿杨秀清一、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是在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基础教学教学的。
本节课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课堂操作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才能相加。
二、说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他们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地兴趣,有简单计算的基础,了解数的组成,因此教学中尽量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
三、说教法、学法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实现传统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确立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习中,有的用点数的方法进行计算,这也是可以的,教师要给予肯定,以此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我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二)复习铺垫1.听算( 4+3= 40+30= 20+60= 12+6= 5+2= 50+2= )2.仔细观察说一说(课件出示看图题目,指名回答)。
(三)指导观察,探索新知1.我开门见山问:同学们,还记得开学的第一天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吗?在学生的回忆回答中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幅关于发新书的情景图,一边说一边出示例1主题图上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到底发现了哪些数学秘密呢?(出示主题图)你能把你从图上看到的物品和数据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吗?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主题图下列两个问题:指名说出两个问题的算式分别是什么,明确35 + 3和35 + 30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算式。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范文八篇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1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1页例一及8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2、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课要认识的是要求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说教法学法】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同时还采用了动手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
2、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设疑导入1、利用学生熟悉的孙捂空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钟表,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
接着,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2、设疑:,那么小朋友现在是几点了呢?面对课件上的钟面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那么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明 (1)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1)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4)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1)四、课时安排 (14)各单元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6)一、位置 (16)(一)教学目标 (16)(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6)(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9)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6)(一)教学目标 (26)(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26)(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30)(四)参考教案 (46)课题:十几减几 (46)教学片断一:12-9=□ (48)教学片断二:解决问题 (49)三、图形的拼组 (52)(一)教学目标 (52)(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52)(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53)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57)(一)教学目标 (57)(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57)(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64)数数数的组成 (64)读数写数 (69)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7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79)(四)参考教案 (81)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81)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85)五、认识人民币 (90)(一)教学目标 (90)(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90)(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94)认识人民币 (94)简单的计算 (100)(四)参考教案 (106)教学片断: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 (106)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8)(一)教学目标 (108)(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08)(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14)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14)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20)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7)整理和复习 (139)(四)参考教案 (142)课题一: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142)教学片断: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144)课题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145)七、认识时间 (150)(一)教学目标 (150)(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50)(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52)实践活动:小小商店 (158)八、找规律 (162)(一)教学目标 (162)(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62)(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64)九、统计 (170)(一)教学目标 (170)(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70)(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72)十、总复习 (176)(一)教学目标 (176)(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76)(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77)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P85。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圈一圈,涂一涂的活动,体验和感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课也是生动有趣的。
四、本课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是通过找一找、圈一圈,涂一涂等环节、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出示一盒智慧星。
老师出示一和智慧星让孩子们猜一猜可能有些什么颜色,老师拿出幸运星……(出示第一颗,第二颗,第三颗分别让孩子们猜可能会有什么颜色,第五颗星开始集体猜)。
2、引出课题师:刚开始猜的不太准确,为什么同学们越猜越准确了呢?你有什么窍门吗?生1:星星的出现是一颗红星,一颗绿星,一颗红星,一颗绿星……是按顺序的。
生2:它们是有规律的。
师:对,像星星这样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重复的出现,我们就说它们是有规律的。
(板书:找规律)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找规律》(让孩子跟老师一起书空)。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并体现新课程标准情景教学的理念,意在创设一个与学生密切的游戏来激趣,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找规律](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主题图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出示主题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小朋友们布置的六一联欢会场,漂亮吗?仔细观察。
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一年级数学摆一摆想一想说课稿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5《摆一摆想一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地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棋子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中,让他们玩,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
所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内容:“自主探索”、“合作探究摆一摆”和“独立思考想一想”。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知识。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基于上述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这一实践活动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巩固100以内数位及数值的概念;(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3)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合理性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结合所学的数的分解组成,直观形象地熟悉和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2、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1、观察发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位表、9颗珠子、统计表格(三)说教法学法学生独立试摆棋子,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尤其在摆较多棋子操作无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目的是通过合作相互补充、完善,探索出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
2.从直观,无结构的学具到直观有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
3.注重学生的经验,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拐弯数”。
4.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数数时对“拐弯数”要重点指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大草原吗?大家看(出示课件)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生:我估计有80只羊。
生:我估计有・・・・・・3.师:刚才有很多同学猜大概有100羊,老师也认为大概有100只。
你们会数出来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数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数数)【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
二.实践探究新知1.师:大家瞧!这三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数量和小羊的`数量一样的物品,(第一位小朋友)他带来了什么?(回形针)观察课件,他是怎样数回形针数量的?(1个1个数)2.师:我们跟他一个一个来数回形针的个数。
3.师生同数(每到拐弯处),师问:几十九再添上一个是多少?4.师:回形针一共有多少个?(100个)怎样数的?(1个1个)这样数慢吗?(慢)大家能不能用一种快捷的办法帮小女孩数出小女孩她手中小棒有多少根?5.生自拿小棒数,数完同桌自己的数法。
6.展台演示自己的数法。
7.观看课件:小女孩也是这样数的。
①每几根扎成一捆的?(10根)②一共有多少根?(100根)③100里有几个十根?(10个)④谁能10个10个地数到100?(多叫几位学生)⑤小结:十根十根的数,10个十是一百,(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计数单位“百”。
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教学设计安陆市巡店镇桑树小学程鹏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说明《十几减9》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1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采用“做减想加”和“破十减”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而且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点数的办法来计算更不会产生什么困难。
但是这时的学生在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多数不会有意识的采用“做减想加”的方法,所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鼓励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当然不用强求。
教师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办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方法的思考,同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并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活动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讨论等探究活动,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因此在这节课中,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探索和掌握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
学生掌握了十几减9的基本思维方法,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减7等其他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之二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合作和发展,获取信息的能力,以上三个目标的制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6-47认识人民币二、教学准备学具人民币、相关课件、课前小调查(查找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㈠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㈡教学策略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如:人民币中为什么只出现1、2、5、10、20、50、100这些数呢,还有流通频率猜想等等,将这些熟视无睹的现象以一个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
四、教学流程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引入1、游戏:猜一猜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猜一猜,好吗?出示:一个储蓄罐问:⑴大约需要多少钱?⑵它有什么用?2、揭示课题我们现在用的钱,就叫人民币。
让我们一起出发,到人民币王国去看一看!二、展开㈠初步认识人民币1、出示课件、了解起点问:这些人民币王国里的成员,你都认识谁?这么多小朋友想说,老师听都听不过来,怎么办呢?2、同桌合作、初步认识⑴出示要求:①把你已经认识的人民币说给同桌听。
②把你不认识的人民币挑出来。
(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⑵同桌交流(师巡视)⑶班级汇报:①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最熟悉的几张?你是怎么认的?谁还有其他方法?(板书:数字、文字、图案......)②还有哪张不认识?需要老师帮助吗?3、练习反馈、巩固方法⑴认一认师:小朋友们,今天人民币王国的成员们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呢,你想去看看吗?出示:组织学生辨认,并说说方法。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实验教材与原义务教材相比。
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
更能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欲望;改变了编排顺序。
将分、角、元的认识变为元、角、分的认识。
顺应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增加了购物活动等。
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人民币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在此之前,学生见过、认过、用过一些人民币。
己经有了一些关于人民币的初步认识。
因此我设计本课时注意了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一年级学生平时用钱不多。
经验少。
使用的钱币面值比较小。
因此教学难点是初步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会用人民币买东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知道人民币的单位。
知道I元=10角,1角=10分。
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间的换算。
2.通过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模拟使用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兑换钱币、购物等过程。
从中探索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知道爱护人民币。
学会计划、节约用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
2.学生准备学具:人民币。
3.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货币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电脑出示“O",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是:星星、太阳、豆子、葡萄、橘子、纽扣、眼珠二‘’“2.纽扣、葡萄、橘子……买这些东西就要用钱。
钱也叫货币。
课前。
老师请同学们了解有关货币的知识。
现在你愿意把你了解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摆珠子教学设计课题《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45“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分析】“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节课就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的一节实践活动课,需要让学生在充分玩耍珠子,摆弄珠子的同时,学到知识,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具有与同学交流的能力,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
对于100以内的数,已初步了解了它的组成,但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抽象的,由初步认识数到认识数位及位值的意义,是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归纳等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玩乐中感受数学的神奇奥妙,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摆珠子写数的活动中感悟100以内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感悟100以内数的规律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数的规律。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十颗小磁珠、头饰、个位及十位的两座小房子等。
【学具准备】10个圆片、一个数位表和一张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摆珠子的游戏(板书课题《摆珠子》)。
这个游戏不仅和珠子有关,还与数位表有关系!谁能告诉大家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各是什么位?想一想。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师:今天的游戏我们只用到了个位和十位。
[设计意图:此处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珠子、数位表有关。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包括教科书和学生用学具卡片等。
这册教材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
同时,还注意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一、实验教材编写的主要思路1.在努力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
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
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2.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我国的数学教育有着丰富的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改掉什么、发展什么、坚持什么,这是需要认真研究与论证的。
在目前的编写研究中,我们注意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经验进行认真、慎重的取舍,同时努力创造和体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经验和方法,使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所谓基础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教材结构是基本的,仍然注意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
所谓丰富性,指的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呈现出丰富的特点。
最后要坚持发展性,使教材的结构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开放的、发展的。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是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实验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
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
“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探索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
这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根据这一理念本套实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20以内退位减法”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探索、理解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找规律”从学生们熟悉的学校举行联欢会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
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又如教材在第6页、第37页和第85页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分别展示了学生所能见到的含有数学内容的现象,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例如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第19页的放学以后、第31页的牧场上、第86~67页的小小商店等,都是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
教材还设计了一些充满儿童情趣的童话内容,如第20页的热闹的小河边、第25页的爱劳动的小松鼠、第41页的小熊一家,第43页的能干的小青蛙等。
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许多奇妙的数学知识,需要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有趣的游戏,第9页的“听反话”、第30页的“教你折飞机”、第44页的“估一估、猜一猜”等,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上述原理,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了以下几点:(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先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大,接着学习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然后探索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再试着用语言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等等,使学生经历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又如“统计”单元的教学安排了两个例题,先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花各有多少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再调查本班学生各喜欢什么颜色,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不仅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而且初步感受到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形成统计观念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