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新版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学期1.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同步练习9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5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1.2《30、45、60的三角函数值》教案一. 教材分析《30、45、60的三角函数值》是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特殊角度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并能够运用这些值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对三角函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来发现和总结这些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并能够熟练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特殊角度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能够运用这些值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特殊角度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这些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2.教学素材:与特殊角度三角函数值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已知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值,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三角板,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特殊角度30°、45°、60°的三角函数值。
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观察,总结这些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2《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2《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教案2,主要介绍了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并能运用这些特殊值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并掌握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能熟练运用这些特殊值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
2.难点:发现并证明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特殊性。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发现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2.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讲解法: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黑板。
2.学具:每人一份三角函数值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三角函数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并证明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特殊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特殊角度三角函数值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2《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并会运用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并能运用这些值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体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
2.难点:运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份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你们已经掌握了哪些锐角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2《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1.2《30度,45度,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
这是学生在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初步知识后,进一步深化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有新鲜感,又有挑战性。
教材通过引入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归纳等过程,掌握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初步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应用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克服困难,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并能运用这些值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探究、归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初步知识,引出本节课的特殊角度三角函数值。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30度、45度、60度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重点)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重点)3.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出相应锐角的大小.(难点)一、情境导入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一副三角板进行演示),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如图①),那么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一个锐角是45°呢(如图②)?由此你能发现这些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类型一】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行计算计算:(1)2cos60°·sin30°- 6sin45°·sin60°;(2)sin30°-sin45°cos60°+cos45°. 解析: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求解.解:(1)原式=2×12×12-6×22×32=12-32=-1;(2)原式=12-2212+22=22-3.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 【类型二】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取值范围若cos α=23,则锐角α的大致范围是( )A .0°<α<30°B .30°<α<45°C .45°<α<60°D .0°<α<30° 解析:∵cos30°=32,cos45°=22,cos60°=12,且12<23<22,∴cos60°<cosα<cos45°,∴锐角α的范围是45°<α<60°.故选C.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9题【类型三】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根据下列条件,确定锐角α的值:(1)cos(α+10°)-32=0; (2)tan 2α-(33+1)tan α+33=0. 解析:(1)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来求α的值;(2)用因式分解法解关于tan α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解:(1)cos(α+10°)=32,α+10°=30°,∴α=20°;(2)tan 2α-(33+1)tan α+33=0,(tan α-1)(tan α-33)=0,tan α=1或tan α=33,∴α=45°或α=30°. 方法总结: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将“tan α”看作一个未知数解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第8题探究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应用 【类型一】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已知△ABC 中的∠A 与∠B 满足(1-tan A )2+|sin B -32|=0,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根据非负性的性质求出tan A 及sin B 的值,再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 及∠B 的度数,进而可得出结论.解:∵(1-tan A )2+|sin B -32|=0,∴tan A =1,sin B =32,∴∠A =45°,∠B =60°,∠C =180°-45°-60°=75°,∴△ABC 是锐角三角形.方法总结:一个数的绝对值和偶次方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或偶次方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类型二】 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三角形的边长如图所示,在△ABC 中,∠C =90°,∠B =3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AC =3,求线段AD 的长.解析:首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出∠BAC 的度数,再求出∠CAD =30°,最后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AD 的长度.解:∵△ABC 中,∠C =90°,∠B =30°,∴∠BAC =6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CAD =30°,∴在Rt △ADC 中,AD =AC cos30°=3×23=2.方法总结: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已知和未知元素化归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进行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类型三】构造三角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要求tan30°的值,可构造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作Rt △ABC ,使∠C =90°,斜边AB =2,直角边AC =1,那么BC =3,∠ABC =30°,∴tan30°=AC BC =13=33.在此图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探究tan15°与tan75°的值.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首先求出CD 的长,进而得出tan15°=CDBC,tan75°=BC CD.解:作∠B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BD 平分∠ABC ,CD ⊥BC ,DE ⊥AB ,∴CD =DE .设CD =x ,则AD =1-x ,AE =2-BE =2-BC =2- 3.在Rt △ADE 中,DE 2+AE 2=AD 2,x 2+(2-3)2=(1-x )2,解得x =23-3,∴tan15°=23-33=2-3,tan75°=BC CD =323-3=2+ 3.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含有15°和75°的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15°和75°的三角函数值.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三、板书设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课程设计中引入非常直接,由三角板引入,直击课题,同时也对前两节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整体的复习,效果很好.设计引题开门见山,节省了时间,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在讲解特殊角三角函数值时也很细,可以说前部分的教学很成功,学生理解的很好.。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学习目标1、探索经历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3、能够根据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学习重点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比较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学习难点 进步一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学习方法(一)复习: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 (二)自主学习【问题】1、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问题】2、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问题】3、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问题】4、60°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 【问题】5、45°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到的?结论:【例1】计算:(1)sin30°+cos45° (2)sin ²60°+cos ²60°-tan45°练习:计算(1)sin60°-tan45° (2)cos60°+tan60° (3)22sin45°+sin60°-2cos45°(4)sin60°-2sin30°cos30° (5)2sin ²30°·tan30°+cos60°tan60°(6)(2+1)-1+2sin30°-8 (7)(1+2)0-|1-sin30°|+(21)-1(8)sin60°+60tan -11例2 一个小孩荡秋千,秋千链子的长度为2.5m ,当秋千向两边摆动时,摆角恰好为60°,且两边的摆动角度相同,求它摆至最高位置时与其摆至最低位置时的高度之差。
2017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特色训练(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九年级数学下册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特色训练(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九年级数学下册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特色训练(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一.选择题:1.在△ABC 中,∠A ,∠B 都是锐角,且 si n A =21,cos B =22,则△ABC 三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A.∠C >∠A>∠B B .∠B >∠C>∠AC .∠A >∠B >∠C D.∠C >∠B >∠A2.若0°<<90°,且|sin -41|+223cos ⎪⎪⎭⎫ ⎝⎛-θ,则t an 的值等于( )A .3 B.33 C.21 D .23 3.如图1—37所示,在△A BC 中,∠A=30°,t an B=32,AC =23,则AB 的长是 ( )A .3+3 B.2+23C. 5 D .92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a,则其底边上的高是( ) A.32a B.a C.12a D.12a或32a 二、选择题5.在Rt △ACB 中,∠C =90°,AC=3,AB=2,则tan2B = . 6.若a 为锐角,且si n a =22,则cos a = . 7.在Rt △ACB 中,若∠C =90°,sin A =32,b +c=6,则b= .1,则cosB=________;8.(1)在△ABC中,∠C=90°,sin A=21,则=________;(2)已知为锐角,且cos(90°-)=2α,则锐角=________.(3)若1︒3=+tan10)(三、计算与解答。
1.2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A ,∠B 都是锐角,且 sin A =21,cos B =2
2,则△ABC 三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
A .∠C >∠A >∠
B B .∠B >∠
C >∠A
C .∠A >∠B >∠C
D .∠C >∠B >∠A
2.若0°< <90°,且|sin -41|+2
23cos ⎪⎪⎭
⎫
⎝⎛-
θ,则tan 的值等于( )
A .3
B .33
C .21
D .23
3.如图1—37所示,在△ABC 中,∠A =30°,tan B
,AC
=,则AB 的长是 (
) A .3
.2
+ C. 5 D .9
2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腰长为a ,则其底边上的高是( )
A
a B .a C.12a D .12a
二、选择题
5.在Rt △ACB 中,∠C =90°,AC
,AB =2,则tan 2B = .
6.若a 为锐角,且sin a
,则cos a = .
7.在Rt △ACB 中,若∠C =90°,sin A
b +
c =6,则b = .
8.(1)在△ABC 中,∠C =90°,sin A =21
,则 cos B =________;
(2)已知 为锐角,且cos(90°- )=21
,则 =________;
(3)若1)10(tan 3=︒+α,则锐角 =________.
三、计算与解答
9.计算(1)sin 60°·cos 30°-
12
.
(2) 2 cos 230°-2 sin 60°·cos 45°;
(3) 2 sin30°-3 tan 45°+4 cos 60°;
10.如图1—38所示,在Rt △ACB 中,∠BCA =90°,CD 是斜边上的高,∠ACD =30°,AD =1,求AC ,CD ,BC ,BD ,AB 的长.
11.如图1—39所示,在相距100米的A ,B 两处观测工厂C ,测得∠BAC =60°,∠ABC =45°,则A ,B 两处到工厂C 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12.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且c=,若关于x的方程(
+b)x2+2ax+(-b)=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方程2x2-(10sin A)x+5sin A=0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为6,求△ABC的面积.
参考答案
1. D ; 2 。
B .
3.C [提示:过点C 作CE ⊥AB ,垂足为E .构造两个直角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出AE ,EB ,则AB =AE +EB .]
4.D[提示:考虑等边三角形和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5[提示:∵∠C =90°,AC ,AB =2,∴cos A ,∴∠A =30°,∴∠B =90°
-30°=60°,∴
2B =30°,∴tan 2B =tan 30°.]
[提示:∵a 为锐角,∴sin 45°=cos 45.]
7.2[提示:由sin A ,得∠A =60°.又∵∠C =90°,∴cos A =12b c =,∴c =2b .又∵b +c =6,∴2b +b =6,∴b =2.]
8.(1) 2
1; (2) 30°; (3) 20°.
9.解:原式1124
=.1.(1) 263-; (2) 0;
10.提示:AC =2,CD ,BC =,BD =3,AB =4.
11.提示:过C 作CD ⊥AB 于D ,然后利用特殊角解直角三角形.求得A ,B 两处到工厂C 的
距离分别是-1)米,-)米.
12.解:∵方程+b )x 2
+2ax +-b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c =,∴△=(2a )2-4(c +b )(c -b)=0,∴a 2+b 2=c 2
,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C =90°.设x 1,x 2是方程2x 2-(10sin A )x +5sin A =0的两个根,则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有x 1+x 2=5sin A ,
x 1·x 2=52sin A .∴x 12+x 22=(x 1+x 2)2-2x l ·x 2=(5sin A )2-2×52sin A =6,解得sin A =35
或sin A =-25
(舍去),∴a =csin A =3,b ==4,S △ABC =1
2ab=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