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 格式:docx
- 大小:28.34 KB
- 文档页数:2
慢性肺心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因肺部、胸廓、或血管慢性
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或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本病多由肺脾肾虚、外邪侵袭、痰瘀媾合而引起,病机为本虚标实。
1.辩证分型论治
“虚”、“邪”、“痰”、“瘀”、“饮”缠绵于一体是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热毒烈盛灼津成痰,灼伤阴血而成瘀血;痰饮为患致肺气郁滞;痰瘀互结,郁而化热,而成热毒;瘀血阻滞,气
机不利,水津停滞成痰成饮。
临床实践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将本病分为9型
而辩证论治,治标常用疏风散邪、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宣肺行水、温阳行水等法,治本则据
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不足调和补益,遵循回阳存阴为准则。
(1)外束风寒,痰湿犯肺型:予
以主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小青龙汤加减;(2)痰热郁肺型,治应清热化痰,桑白皮汤加减;(3)脾肾阳虚水泛型:予以温阳利水,真武汤合茯苓桂术甘汤加减;(4)痰浊上犯,
心脑受邪型:予以涤痰开窍,醒神通便,涤痰汤加减;(5)痰热内蕴,肝风扰动型:予以
清热豁痰,开窍通便,羚羊钩藤汤加减;(6)热瘀互结,血溢络伤型:予以清热凉血,化
瘀止血,清热地黄汤加减;(7)气阴两虚,阴阳欲绝型:予以益气养阴,回阳救逆,生脉
饮合参附汤加减;(8)肺肾气虚型:予以补肺钠肾,益气健脾,补肺汤加减;(9)气虚血瘀型:予以固本益气,活血通脉,玉屏风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
近年来我所对9种类型的肺心病的论治进行慨括总结,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双参三紫
一术散”、“清热宣肺汤”、“葶苈附子汤”、“强心泻肺汤”四方,与西医常规治疗相结合治疗肺
心病,疗效满意。
2.1双参三紫一术散
方组为:太子参、紫丹参、苏子、紫菀、茯苓、白术、紫石英、紫杞子、黄芪、仙灵脾
等量。
将上药制成冲剂,每包20g。
患者于立春起及冬至起连续服药个三个月,每日2—3次,每次1包,开水冲服。
本方是在《金匮要络》苓桂术甘汤及《太平圣惠方》枸杞子散的的基
础上,结合临床防治肺心病多年经验而成。
方中太子参补中益气;紫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宁神;苏子、紫菀、紫杞子补肾养精,养肝明目;白术、茯苓健脾理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仙灵脾助养补肾,祛风湿。
功用:健脾补气,平喘祛痰,利水渗湿。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此方治疗早期肺心病32例,显效21例,好转9例,无效2例。
与西医常规治疗18例进
行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6.3%。
2.2清热宣肺汤
方组为:金银花15g,连翘10g,黄芩12g,党参10g,知母10g,杏仁12g,茯苓15g,
川贝母10g,陈皮10g,紫菀10g,款冬花10g,川芎10g。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3次口服。
方中金银花、连翘、黄芩、知母清热泻火,且以上四种均对金葡球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党参补中益气;杏仁、川贝母、陈皮、紫菀、款冬花止咳平喘,清肺化痰;茯苓健脾润肺,利水燥湿;川芎活血解瘀。
合而成方共奏清热泻火解毒,扶正祛邪,活血解瘀,清肺化痰之效。
临床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
风寒侵肺者,加麻黄、桂枝、荆芥;痰热扰肺者加石膏汤和小青龙汤;心气不足者加生
脉饮;肾气不足者加金匮肾气丸;肺性脑病者加半夏汤;极度阳虚者加参附汤。
配合西医一
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补充维生素、维持电解质平衡、解痉、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治疗老年肺心病23例,治愈(咳喘等肺部感染症状消失,肺部CT炎性吸收,痰培养转阴,心衰完全纠正)16例,显效(咳喘等肺部感染症状消失,肺部CT炎性基本吸收,心衰
基本纠正)6例,无效1例。
与西医对照组36例作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有效率73.8%。
2.3葶苈附子汤
方组为:葶苈子35g,五味子20g,益母草50g,茯苓25g,白术15g,干姜10g,赤芍
15g,白附子15g。
将上药水煎3次,至300ml,分2次口服,每日1剂。
方中葶苈子泻肺定喘,利水消肿;五味子敛肺滋阴,生津止汗;益母草活血利尿;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利水;
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痰;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附子回阳救逆,滋温脾肾,散寒止痛。
合而成方,共奏敛肺滋肾,活血利尿,补气温阳之功。
用上方同时同时配合吸氧和抗生素治
疗肺心病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40例,治愈16例,好转21例,无效3例。
与西医对照组
25作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9.7%。
???
2.4强心泻肺汤
方组为:葶苈子30g,太子参30g,生黄芪30g,丹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桑
白皮30g,泽泻10g,车前子10g,当归10g。
将上药水煎,分3次服每日一剂。
方中葶苈子、桑白皮、车前仁、泽泻泻肺平喘利水,以祛除停留在体内的水饮,使泻从小便中排出;太子参、生黄芪益气补心;丹参、当归、三七活血化瘀,以通心肺之络;麦冬、五味子益气生津,以养心肺之阴。
诸药合用,共奏强心泻肺,活血化瘀,利水平喘,从而使邪祛而正安。
临床
可根据病情加减,血瘀重者加桃仁、红花,阳虚者加附片,上逆者加法半夏。
用强心泻肺汤
配合西医治疗肺心病并急慢性心力衰竭22例,好转19例。
无效3例,与西医对照组15作
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1.4%。
3.肺心病中医药治疗前景
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已备受重视,临床报道如雨后春笋。
多位专
家学者在西医吸氧、抗感染、解痉、改善通气等常规治疗基础上,或辨证分型论治,或辨病
论治;或强调清热化痰活血,或强调温阳益气活血,或强调通腑祛浊等,论治各有侧重,研
究角度不尽一致。
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与整体观,而肺心病本身属中医学“肺胀”范畴,病情
较重,病机多变,归纳起来,多属本虚标实;从脏腑辨证,病位以肺、脾、肾为主,涉及心、肝,病理因素主为痰、瘀,可随阴阳盛衰寒化为饮、热化为浊,甚则灼伤血络。
感受外邪以
寒邪为多见;本虚涉及气血阴阳各个方面,各随其证转化,最严重者属元阳欲绝证。
治则方
药均应“谨守病机、各随其宜”。
当然,通过整体回顾发现,临床应用多限于中药饮片,可供
选择的中成药及中药静脉制剂不多,中药剂型科学创新任重道远。
今后研究应坚持中西并重,以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看待新生事物,争取在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47
[2]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