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投融资与治理运营的思路及建议
- 格式:docx
- 大小:12.86 KB
- 文档页数:4
在现今世界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地铁已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处于骨干地位。
截止2003年,我国地铁总里程是303千米,“十五”期间,我国将斥资2000亿元用于地铁建设,新增里程450千米。
在短时刻内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需第一成立科学合理的投融资体制、高效顺畅的治理模式,才能保证地铁投融资、建设、运营几项工作和谐一致,彼此增进。
国内外地铁建设投资和运营情形
很多国家都是通过立法解决轨道交通的资金来源,地铁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来源大体以政府财政投资和补助为主。
国内外地铁投资治理体制比较分析
(一)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上看,大致有“国有国营”模式、香港、日本的“公私合营”模式、新加坡的“国有民营”模式、泰国的“民有民营”模式等。
“国有国营”是指由政府负责地铁投资建设,所有权归政府所有,运营由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负责。
纽约、柏林、巴黎、莫斯科、汉城等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都采纳“国有国营”模式。
要紧缘故在于地铁项目投资大,运营本钱高,票价低廉,带有必然的社会福利性,项目盈利的可能性较小,私人投资者投资地铁建设和运营的踊跃性不高。
“国有国营”模式下,地铁运营效率较低,对财政补助的依托程度较高,政府负担较重。
为了拓展资金来源,提高效率,一些国家和城市在“国有国营”的基础上,在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等不同环节,成立多样化的收益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如采纳“公私合营”、“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等方式。
“公私合营”是指由政府与企业一起出资设立地铁公司,负责地铁的投资、建设、运营。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地铁公司完全依照市场化原那么运作项目,通过公司主观上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为降低本钱而提高治理水平,为增加收入而提高效劳水平,客观上保障了为公众提供良好运输效劳的公共利益。
此模式的必要条件是必需成立地铁项目良好的投资收益机制,以吸引社会投资。
香港地铁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00年10月香港地铁实行部份私有化,在香港上巾,77%的股分由特区政府持有,其余23%为公众持股,股票融资达94亿元。
“国有民营”是指地铁线路完全由政府投资建设,建成后委托企业负责运营治理。
采取这种方式的优势是,把地铁的资产和运营业务委托私人企业治理,进行市场化运作,以降低本钱,提高效劳治理水中。
采取这种模式的必要条件是,地铁线路的建设投资完全由政府负担,以降低项目的财务费用与折旧本钱。
运会公司无资产所有权,只有利用治理权,承担专业化的运营职能,采取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实现公司盈利。
政府具有资产所有权,不干与其体运营,对运营开支进行少量补助乃至不补助,只负责监督、标准公司的运营,以确保地铁的公共福利性质。
新加坡地铁即采纳这种模式,新加坡地铁由新加坡国土运输局建设完成后交付运营公司利用,其建设资金全数来自于财政支出。
新加坡快速轨道交通公司负责新加坡地铁的运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一家私人企业。
“民有民营”是指由私人集团投资兴修,并由私人集团经营。
泰国曼谷轻轨采纳了此种模式。
从实际运作情形来看,泰国轻轨由于实际客流与预测客流差距较大,运营亏损严峻,项目盈利前景暗淡,现处于重组时期,“民有民营”的模式尚未取得成功。
(二)从地铁的治理方式看,能够分为一体化和专业化两种治理方式。
一体化的治理方式是集地铁投融资、建设、运营、沿线商业开发统一运作的公司制模式,如香港地铁公司、广州地铁总公司。
其特点是,依照每项职能设立部门,地铁建设、运营为要紧业务,房地产、广告等商业经营为辅助业务。
其优势一是地铁各类资源高度集中,有利于各方面资源的共享,资源配置的本钱低。
二是投融资、建设、运营作为公司内部的几项工作,便于和谐、分工。
三是客运主营业务与商业等辅助业务能够归并收入,实现合理避税。
其缺点一是承担职能太多,随着地铁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庞大,企业治理本钱增加,对企业治理水平有极高的要求,无益于大规模的地铁投资、建设、运营。
二是集建设、运营、沿线商业化开发于一体,资源、权利过于集中垄断,无益于地铁建设、运营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和市场化竞争格局的形成。
广州地铁就采纳了一体化的治理模式。
依照模块运作的治理模式,公司设立了八部二室一委员会的新架构。
从广州地铁的公司框架能够看出,广州地铁为集中一体化治理模式,总公司集建设、运营、沿线资源开发等各项职能为一体,依照每一个职能设立部门。
专业化的治理方式是把地铁的投融资、建设、运营、沿线商业开发别离由专业化公司来承担,各公司之间能够是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形式,也能够是完全彼此独立的市场化契约关系。
其中,“网运分开”的模式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即线路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如上海地铁、新加坡地铁、日本地铁等。
其优势一是将投融资、建设、运营别离成立专业化公司,结构清楚,有利于集中精力完成大规模的建设、运营任务。
二是有利于地铁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的市场良性竞争格局的形成。
缺点是尽管能归并报表,但各子公司要单独纳税,无益于避税。
上海地铁即采纳专业化治理模式,即实行“投资、建设、运营、监管”4分开。
上海城投和上海久事公司出资组建投资公司-上海申通公司。
申通公司在政府资金、政策支持下负责行使地铁项目的投融资职能。
申通公司和沿线各区联合组建项目公司,项目的具体运作由各项目公司实施。
在建设、运营治理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上海组建了3家轨道交通建设治理公司和2家运营公司。
从上海地铁运作的实际情形来看,专业化的治理模式在筹措建设资金、节约操纵项目投资、降低运营本钱、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发挥了踊跃的作用。
北京地铁在2001年7月对原北京地铁总公司进行整体改制,大体框架如下:北京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投入地铁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者权利,负责北京地铁的融资、建设、运营等任务。
具体建设任务委托集团出资成立的北京地铁建设治理公司实施,运营任务委托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实施。
北京地铁目前是从“国有国营”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方向进行改革;经营治理模式也从集小统一的一体化治理模式向建设、运营专业化治理模式转变。
这将改变北京地铁以往大而全,建设、运营、房地产、广告等混业经营的治理方式,成立专业化的投融资主体、建设公司、运营公司。
改革的两种方案:渐进式和一步到位式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世界尤其是我国地铁,正尽力摆脱以往单独依托政府投资的单一投资方式,慢慢向政府主导、多元化运作、多渠道筹资的方向迈进。
但每一个城市在各自地铁行业建设进展进程中,是选择一体化的组织模式仍是专业化的组织模式,还要依照自己城中的市场条件、投资环境具体分析。
国内有两种方式能够选择:
(一)渐进式的过渡性方案
现时期,国内地铁领域多元化的建设、运营竞争主体尚未成立起来,市场竞争机制还未形成,当前的建设任务又十分紧迫艰巨,有必要对地铁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多种经营等仍实施必然程度的统一集中治理。
随着市场化条件日趋成熟,慢慢完成一体化治理向专业化治理的转变。
具体是:
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融资主体的主导作用,并树立投资主体在近期内必然的权威性。
同时着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尽力创建地铁建设、运营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
一方面强化现有地铁建设、运营公司的专业化建设、运营职能,确保工程质量、平安运营。
另一方面合伙(如与香港地铁公司、新加坡地铁公司)成立1-2家地铁建设公司、运营公司,培育多元化的竞争主体,并慢慢成立地铁行业专业化的投资控股公司,最终完成地铁一体化治理体制向投融资、建设、运营领域专业化、市场化的过渡。
(二)“三分开,一设立”完全性解决方案
把地铁原先独家运作的一体化治理体制完全向专业化、市场化模式进行改革。
把地铁投融资、建设、运营3项专业职能分开,别离由独立的法人公司——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承担,3者间不存在资产、隶属关系,完满是平等的市场化契约关系。
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对地铁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实施必要的监督、和谐、治理。
具体方案如下:
(1)在现有投资基础上采纳增资扩股等方式,组建现代轨道交通投资(简称“投资公司”),并再也不持有地铁运营公司、建设公司股权。
投资公司的资产组成为目前老线的国有资产、政府财力对新线的投入和所有与地铁相关的经营性资产。
投资公司依照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级财力、社会投资、外资一起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各新线,并联合各新线股东、地铁建设公司、运营公司、专业投资者对地铁沿线广告、房地产等资源进行专业化开发,成立地铁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
同时通过综合运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借壳上市等多元化、市场化投融资手腕,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进行运作,专门负责地铁新线的投资、融资、还贷。
(2)慢慢放开地铁建设、运营,采取经营业绩协议、治理合同、效劳合同、租赁合一样方式加速市场化进程。
由政府出资设立或鼓舞国内地铁公司与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公司合伙组建1—2家建设公司、运营公司,形成地铁多元化的建设、运营市场格局,通过招投标式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本钱,提高效率。
对地铁辅助业务,应进行重组,引进外资和技术,打造机车车辆国产化基地。
按修造分离原那么,对国内现有地铁车辆修造厂进行改制重组。
或引入国外战略投资人,或采纳IPO或“借壳”等方式上市。
(3)投资公司、新线公司与各个建设公司、运营公司之间再也不是母子关系,完满是平等的法人主体。
投资公司与新线公司作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代表及业主,拥有地铁线路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即资产的处置权(报有关部门批准)、票款收入、广告、房地产的收益权,并利用这些条件为新线、老线筹集建设运营资金;投资公司、新线公司将老线、新线的建设、运营任务,采纳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一家建设商、运营商进行委托经营。
如此,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达到地铁行业降低本钱、保证质量、提高效劳的目的。
(4)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如轨道交通治理局,作为地铁行业专门的治理机构。
要紧负责对国内地铁投资、建设、运营工作的监管和指导、和谐;组织制订行业技术标准和标准等。
综上所述,这两种方式的实施对目前国内地铁的建设进展都具有较强的增进作
用,如何选择要紧取决于政府部门的目标取向:
若是考虑目前时刻紧迫,为确保实现“十五”期间既定建设目标,宜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案,有利于在建设期内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完成大规模、高强度的投资、建设、运营任务;
若是从加速国内地铁进展的市场化进程,通过适度竞争来降低建设、运营本钱,提高效率的角度动身,可采取完全性的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