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学期地理5月月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682.00 KB
- 文档页数:19
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学期地理5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共19题;共80分)
1. (4分) (2013高一上·台州期中) 前不久,美国宇航局发出警告:2013年地球可能遭遇强烈的太阳风暴,到时候全球将陷入大停电,手机通信将全部无法使用,如果这一切成为现实,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据此回答下题.
(1)
材料中所述的太阳风暴最可能是()
A . 太阳黑子爆发
B . 太阳爆炸
C . 太阳辐射增强
D . 太阳辐射减弱
(2)
该爆发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可能还有()
A . 导致火山爆发
B . 臭氧层破坏
C . 极地出现极光
D . 全球持续变暖
2. (4分) (2017高二下·河北期末)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21时52分夜空迎来“超级月亮”。
此次满月是1948年以来最大、最接近地球的一次。
右图是天文爱好者在“超级月亮”出现时拍下的画面。
从昼夜角度考虑,这位爱好者拍摄的地点不可能位于()
A . 伦敦
B . 曼谷
C . 东京
D . 悉尼
3. (2分)(2016·茂名模拟) 图为近六届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位置及举办时间示意图。
关于图中六个城市的
叙述,正确的是()
A . 冬奥会期间北京白昼时间最短
B . 1月份平均气温北京比都灵低
C . 位于西半球的城市比东半球多
D . 北京在盐湖城的东北方
4. (4分) (2015高一上·东莞期末) 北京时间2015年7月24日凌晨0点,NASA公布了一则消息,天文学家确认发现首颗太阳系外位于“宜居带”上体积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代号为“开普勒﹣452b”).这是2015年为止发现的首个围绕着与太阳同类型恒星旋转且与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被称为地球2.0,“地球的表哥”.据此完成下题.
(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的重要条件之一,“开普勒﹣452b”也可能存在流动水,下列叙述中与“开普勒﹣452b”可能存在液态水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质量和体积适中②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③恒星光照条件稳定④与恒星的距离比较适中.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公布消息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
A . 7月24日13时
B . 7月23日13时
C . 7月23日11时
D . 7月24日11时
(3)该消息发布后的一个月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北半球昼长夜短
B . 北京高温少雨
C .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D .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5. (4分) (2017高一上·大庆期中) 2015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
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千米的速度向火星挺进。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 . 黑子和耀斑
B . 耀斑和太阳风
C . 黑子和太阳风
D . 耀斑和日珥
(2)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②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③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④控制大型发电设施的发电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6. (6分) (2017高一上·铅山期中) 当黄赤交角α角由目前的23°26′逐渐减小为0°的过程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 .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 . 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
C . 海口的昼长不断减小
D . 海口由夏季进入冬季
7. (4分) (2013高一上·台州期中)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为纵波,②为横波
B . ③为古登堡界面
C . 地震波传到④界面时,横波消失
D . ⑤层的平均厚度为33km
8. (4分) (2019高一上·中山月考) 读我国四城市某日天气状况有关信息表,推测该日昼夜温差最大的城市是
A . 北京
B . 上海
C . 哈尔滨
D . 西宁
9. (4分) (2017高二下·枣庄期末) 北极燕鸥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一生致力于往返南北极之间追逐夏天。
图7示意北极燕鸥往返迁徙路线。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极燕鸥从繁殖地开始迁往越冬地的时间可能是()
A . 3月
B . 6月
C . 9月
D . 12月
(2)北极燕鸥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不是沿来路(实线)返回,而是选择图中的“S”形(虚线)线路,合理的解释是()
A . 沿大圆飞行,距离较短
B . 顺风飞行,节省体能
C . 顺地转偏向力,飞行速度较快
D . 顺地球自转方向,飞行速度较快
(3)北极燕鸥越冬所在的甲大陆,其地理环境特征与维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 . 暴雪
B . 烈风
C . 酷寒
D . 干燥
10. (6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期末)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 . 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 .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 .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与湿度变化
11. (6分) (2016高三上·三明月考)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中陆地大气活动中心达到一年内最强大的季节。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所示季节最可能是当地的()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2)
该季节正值雨季的是()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12. (4分) (2016高三上·盘山期中) 下图为某时赤道南北天气状况示意图(单位:百帕),下图中正确反映
①锋面过境期间,g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3. (4分)(2016·河北模拟) 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
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丁地所在半球、与该地气候类型的
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 . 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C . 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14. (4分) (2016高一下·河北期中) 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
他们于2013年6月22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4小时内,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若甲图地点位于我国,下列对联或诗句中,可反映该省(区)地理特征的是()
A .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B .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
C . 浩荡滇池波自远,苍茫洱海水何宽
D . 一路椰荫鱼艇静,天涯海角好家乡
15. (4分) (2013高一上·南昌月考) 分析江西省南昌市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下题
(1)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由()
A . 反气旋影响
B . 冷锋影响
C . 气旋影响
D . 准静止锋影响
(2)
反映天气变化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A .
B .
C .
D .
(3)
此系统易造成()
A .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
(4)
关于图中AB天气系统不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 . A过境时刮风现象明显,B过境时一般为微风
B . A过境后气温下降,B过境后气温上升
C . A过境后气压上升,B过境后气压下降
D . A降雨区在锋前,B降雨区主要在锋后
16. (4分) (2017高二上·沭阳月考)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2)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 . 夏季北移
B . 冬季南移
C . 夏季向高纬度移动
D . 冬季向高纬度移动
(3)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盛夏的伏旱是在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A . 亚洲高压
B . 亚洲低压
C . 气旋
D . 反气旋
17. (4分)以下地区降水类型主要由冷锋造成的是()
A . 北方夏季暴雨
B . 江淮地区梅雨
C . 长江流域雷阵雨
D . 江南沿海台风雨
18. (4分) (2016高三上·深圳期中) 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至14℃。
左图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
①冷锋②暖锋③气旋④反气旋
A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19日夜间~21日夜间,图中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3)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右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A . 增强大气逆辐射
B . 阻挡地面辐射
C .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 . 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9. (4分)该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 . 山峰
B . 盆地
C . 湖泊
二、综合题(本题共2道小题,共20分) (共2题;共20分)
20. (10分) (2013高一上·江苏期中) 如图甲为南半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图乙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图甲为北半球________(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
(2)
图甲中A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3)
图甲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图乙中①②③④四点的________位置,该位置接近地球公转的________点(远日点、近日点)附近,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平均速度________(快、慢).
(4)
当地球运行在图乙中①②③④四点中的________点至________点期间,扬大附中昼短夜长,且昼渐长;________点,扬大附中昼最长;当地球运行到①点时,A、B、D三地的昼夜长短关系________.
(5)
请在图中绘出此时的太阳光和自转方向.
21. (10分)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M日最接近()
A . 春分日
B . 夏至日
C . 秋分日
D . 冬至日
(2)
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 . 太阳高度
B . 白昼长短
C . 海陆位置
D . 天气状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共19题;共80分) 1-1、
1-2、
2-1、
3-1、
4-1、
4-2、
4-3、
5-1、
5-2、
6-1、
7-1、
8-1、
9-1、
9-2、
9-3、
10-1、
10-2、11-1、11-2、12-1、13-1、14-1、15-1、15-2、15-3、15-4、16-1、16-2、16-3、17-1、18-1、18-2、18-3、19-1、
二、综合题(本题共2道小题,共20分) (共2题;共20分) 20-1、
20-2、
20-3、
20-4、
20-5、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