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科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48.35 KB
- 文档页数:11
初三科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双球洗气管常用于气体除杂、干燥、吸收(可防倒吸)等实验。
为吸收某气体并检验其性质进行图中实验,发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左方进入的气体可能是( )
A .NH 3
B .HCl
C .CO 2
D .O 2
2.硅(Si )等半导体元素的发现,是当今计算机高科技发展的基础,工业
上从石英砂提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C + SiO 2 高温
Si + 2CO 。
该反应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3.随着“灰霾”天气频频来袭,PM2.5逐渐进入公众视线。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PM2.5颗粒能直接进入人的气管和肺泡,并随着肺泡内气体交换由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内。
请结合血液循环示意图判断其最先进入心脏的( )
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
4.在元旦晚会上小明表演了—个魔术:他拿出一把装满“水”的“宝壶”,分别向编号为ABCDEF 六只烧杯(装有少量不同试剂)中倒“水”,结果A 杯无色透明,B 杯看似红墨水,C 杯看似蓝墨水,D 杯看似牛奶,E 杯看似红褐色涂料,F 杯看似蓝色果冻。
则宝壶中的“水”可能是( ) A .H 2O 2 溶液 B .HCl 溶液 C .AgNO 3溶液 D .NaOH 溶液
5.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C.0﹣t
1
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D.0﹣t
2
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7.人和动物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属于()
A.热能 B.贮存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
8.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如:
,反应前后,Na、Cl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Mg+O
22MgO
B.HCl+NaOH===NaCl+H
2
O
C.H
2
+CuO Cu+H
2
O
D.2KClO
3
2KCl+3O
2
↑
9.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
A.小灯泡的亮度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路的总功率不变
10.如图所示是一简单的台灯电路,灯泡的电阻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
阻值为,当开关闭合时,滑片从移到的过程中,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电压表示数逐渐减小
B.灯泡越来越亮
C.电路的总功率逐渐增大
D.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
11.风暴来临前,海边的渔民会发现,原来还在海边悠闲自得地悬浮的水母,纷纷远离海岸,潜入较深的海水中.当水母悬浮在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重力;水母下潜的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将.
12.如图是一种常见的红外线感应水龙头,当手对着红外线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
(1)使用该水龙头时,感应窗发出的红外线照射到手上时发生了,感应窗内的红外线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出水;
(2)当手一直处在感应范围内时,该水龙头在连续出水4秒后即自动停水6秒,如此反复。
某人用20秒洗一次手,则使用该水龙头比使用持续出水的普通水龙头能节水毫升(设水龙头的水流量均为40毫升/秒)。
13.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是学习科学的有效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硫酸属于酸,其分类标准是:它们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
(2)某同学将含碳元素的不同物质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整理,得到如下的物质关系C→CO
2
→H
2
C0
3
→ Na
2
CO
3。
请你参照他的分类标准,完成含钙元素的不同物质关系:
Ca→→ Ca(OH)
2
→CaCO
3。
14.某溶液可能由HNO
3
、
K
2
CO
3
、H
2
SO
4
、MgCl
2
中一种或几种物质混合组
成,向该混合溶液中加Ba(OH)
2
溶液,产生沉淀的量与加入Ba(OH)
2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
式) 。
15.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 2CO 3与稀H 2SO 4反应产生CO 2,通过CO 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 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 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 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 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中A 装置的作用是 ;图乙中E 装置的作用
是 .图乙B 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的作用是 ;反应停止后通空气的作用是 .反应前通空气时a 、b 、c 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 .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 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 2CO 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 3,当Na 2CO 3全部转化为NaHCO 3后生成的NaHCO 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 2。
现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 溶液。
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 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题
16.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 反应CO 2,通过CO 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 装置内空气中的CO 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 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 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B 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 、b 、c 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关闭c 、打开a 、b .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 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 2CO 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 3,当Na 2CO 3全部转化为NaHCO 3后,生成的NaHCO 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 2.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 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 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有三种分别是Na 2SO 4和H 2SO 4; ; Na 2SO 4和NaHCO 3.
17. “化学多米诺实验”是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
(整个反应只需要第一个反应发生,就好像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
)以下就是一个“化学多米诺实验”,已知H 2O 2在MnO 2的催化
作用下可分解产生O 2和H 2O 。
所示装置图中各仪器内盛放的物质分别为: A .稀硫酸; B .锌粒;
C .3% H 2O 2溶液;
D .MnO 2; E.某溶液; F.某块状固体;
G.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 H.足量澄清石灰水。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反应开始后,若G 中出现红色,H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F 中的块状固体可能是 ;
(3)分解反应发生在装置 中(填图中的字母)。
18.(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请根据下列仪器和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CO2,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
(3)收集CO2应选用装置 (填“④”或“⑤”) (4)利用图⑥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再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杭州在支援四川德阳地区抗震救灾活动中,一辆满载物资的总重为G 牛顿的运输车,将物资沿ABCD 路线运至D 处,AB 段海拔高度为h 1米,CD 段海拔高度为h 2米,如图甲所示。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v 米/秒运动,汽车t=0时经过A 处,t l 时经过B 处,t 2时经过C 处,在此过程中汽车牵引力功率P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简化为图乙所示(P 1、P 2、t l 和t 2为已知量)。
(1)请分析说明汽车在AB 段和BC 段运动时牵引力的大小关系。
(2)请根据已知量证明汽车沿斜坡BC 段运动时所受总阻力的表达式(总阻力包括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20.(6分)如图是小芳同学设计的“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压力的大小有关”的方案,分别拉着同一木块A 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同学认为同一物体对水平面和斜面压力确实不同,在水平面上拉动物体A 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即弹簧秤所受A 的拉力)等于物体A 所受摩擦力f 的大小,即F 1= f 。
但在斜面上拉动物体A 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2(即弹簧秤所受A 的拉力)大于物体A 所受摩擦力f 的大小,即F 2> f 。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大小不能都从弹簧秤上读取,所以这个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
请你依据牛顿第三定律、二力平衡和功的原理等知识对划线两个结论加以证明。
(提示: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
四、计算题
21.Cu 与Zn 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10g 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5.6g固体的成分是;表格中,
m=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2.实验室现有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5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4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上表中X的数值为;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3)上述实验中所用到的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五、简答题
23.以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如何制取烧碱?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24.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与较大的颗粒物相比,不易沉降,且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影响更大,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最主要“元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天的PM2.5动态监测数据折线图。
这一天中PM2.5的最高值出现在时左右。
(2)请你结合实际生活,判断以下改善雾霾天气方法可行的是()
①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②减少煤和石油的直接燃烧
③多骑自行车,少开私家车
④少开窗
⑤外出戴口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3)图乙是我国北方某城市一年中出现雾霾天气的柱状图(北方在寒冷季节常进行集中供暖).你认为该城市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是。
参考答案1 .B
【解析】
2 .C
【解析】
3 .A
【解析】
4 .D
【解析】
5 .D
【解析】
6 .B
【解析】
7 .C
【解析】
8 .B
【解析】
9 .C 【解析】
10 .D
【解析】
11 .等于、增大(或变大)
【解析】
12 .(1)反射;(2)480
【解析】
13 .(2)CaO
【解析】
14 .HNO
3
、MgCl
2
【解析】
15 .实验方案:锥形瓶;
交流讨论:②③④;
方案改进: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D装置中的碱石灰与空气接触;把装置内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排净;把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弹簧夹c;
数据分析:偏低.
【解析】
16 .锥形瓶, ②③④ ,偏低, Na 2SO 4 【解析】
17 .(1)检验气密性;(2)碳酸钙或CaCO 3;(3)D 【解析】
18 .(1)锥形瓶 (2)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3)④ (4)变小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变大 【解析】
19 .(1)汽车在BC 段运动时牵引力较大。
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 ,根据。
又因为P 2大于P 1且速度大小一定,所以汽车在BC 段运动时牵引力较大。
(2)设BC 段长为L 、高为h ,由功的关系可得 W F =Gh+fL , P 2(t 2-t 1)=G (h 2-h 1)+fL
P 2(t 2-t 1)=G (h 2-h 1)+fv (t 2-t 1) f=(牛)
【解析】
20 .(6分)证明水平面上F1=f (2分):说明A 受到弹簧秤的拉力和A 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1分)说明A 受到的弹簧秤的拉力和弹簧秤受到A 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及结论(1分)。
证明斜面上F2>f (4分):设上必须的物理量如物体重、斜面长和高、A 受到弹簧秤的拉力(1分),利用功的原理得出A 受到弹簧秤的拉力=f+Gh/1(2分),A 受到弹簧秤的拉力和弹簧秤受到A 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及结论(1分) 【解析】
21 .(1)铜;8.7;(2)44%;(3)19.6%
【解析】(3)解:设第1次反应所用的稀硫酸质量为x Zn+H2SO 4=ZnSO 4+H 2↑ 65 98 (10-8.7)g x 65/1.3g=98/x x=1.96g
H 2SO 4%=1.96g/10g=19.6% 22 .(1) 3.94 (2)3.18克 (3)20.8% 【解析】
23 .CaCO 3===(高温)CaO+CO 2↑ CaO+H₂O=Ca (OH )₂
C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
【解析】
24 .(1)18 (2分)
(2)C
(3)寒冷季节煤炭等矿物燃料使用较其它季节多,PM2.5排放也较多,从而导致寒冷季节的雾霾天气比其它季节多(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