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0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一、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的认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相对应的概念自然是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这个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并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联系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按照马克思的规定,古典经济学家指的是配第、斯密、李嘉图等人,庸俗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萨伊、穆勒等并不被包括在内。
凯恩斯使用了古典经济学家这一术语,但是他抹杀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界限,又将马克思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混同一谈。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就是边际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帕累托、克拉克、费雪、马歇尔、庇古等。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古典宏观经济学指的就是经过系统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
认为通过工资、价格与利率自动伸缩机制可以使劳动、资本、货币与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趋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的是凯恩斯的追随者所诠释与发展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这一派的经济学家最著名的有汉森、希克斯、克莱因、萨缪尔森和托宾等人。
古典宏观经济学不能解释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要为经济危机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提供理论基础。
凯恩斯将市场失灵归咎于价格刚性,认为它使市场力量受到阻碍,只有政府实施稳定性政策来进行调节经济。
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产出,而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效需求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第九章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Economic Theory of Neo-liberalism]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第二节 供给学派第三节 货币主义第四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概况一、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古典学派[Classical School]——“十八世纪后期十九世纪前期政治经济学家的一种流派;这个学派认为,在自由的个人首创精神和强有力的竞争情况下,经济发挥其功能比在政府控制下较为好些。
……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下述见解:财富的生产、消费和分配为经济规律所决定。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9页。
新古典学派[Neoclassical School]——“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经济学派。
这一学派的成员考虑到自十九世纪初以来所出现的变化而重建了古典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学派认为,竞争力量是调节经济活动从而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建立均衡的力量。
其理论主要是关于价格的理论,关于在消费者得到最大效用、生产者得到最大利润的刺激下,如何在各种用途之间分配资源的理论。
和古典学派的学说比较起来,新古典学派的革新主要是在数学方面。
”[美]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02页。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主张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和萨伊的“市场定律”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必然努力尽可能使社会的年收入增大。
实际上,一般说来,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在什么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
……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并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第9章总供给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不完全信息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是阐述经济主体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并不能掌握所有相关信息从而影响总供给的模型。
不完全信息模型假设市场出清,即所有工资和价格自由调整使供求平衡,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是因为对价格暂时的错觉。
此外,该模型还假设,经济中的每个供给者生产一种单一产品并消费许多产品。
由于产品数量如此之多,供给者无法在所有时间中观察到所有价格。
他们密切注视他们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但对他们消费的所有产品的价格关注较不密切。
由于信息不完全,他们有时混淆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
这种混淆影响了供给多少的决策,并导致物价水平与产出之间在短期的正相关关系。
当物价水平发生了未预期到的上升时,经济中所有供给者都观察到了自己所生产的产品价格的上升。
他们都理性而错误地推断,他们生产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了。
他们更努力地工作,并生产得更多。
总之,不完全信息模型说明,当实际物价超过预期物价时,供给者增加其产出。
由Y=Y+α(P-P e)可知,当产出背离预期物价水平时,产出背离自然率。
2、黏性价格模型:性价格模型即阐述黏性价格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黏性价格指不能迅速反映产品市场供求的变动,只能缓慢地根据产品市场状况改变而调整的价格。
该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不是价格制定者。
该模型表示为Y=Y+α(P-P e ),说明了产出与自然率的背离和物价水平与预期物价水平的背离是正相关的。
3、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它是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
因此,如图9-2-1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菲利普斯曲线(PC)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9.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主要观点。
答: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导致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进行解释,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 个体利益最大化。
(2) 理性预期。
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等相一致的预期。
包含3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系统错误,它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3) 市场出清。
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所以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4) 自然率。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1) 宏观政策的无效性。
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
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
(2) 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
(3)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
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试图将古典经济学的原理与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相结合,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个人利益,强调私有化的重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个人利益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私有化是保护个人利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私有化,个人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自由和更大的收益,同时也可以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能力。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由发挥其调节作用。
2. 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国家干预会破坏市场经济的自然平衡,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和浪费。
相反,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3. 主张经济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自由化可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通过贸易自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金融自由化,可以提高资本的流动性和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增长。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政府应该推动经济自由化进程,以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保护个人利益、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化等方面,旨在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又在相互的碰撞与交融中推动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建立在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的基础之上。
它认为,个体是具有完全理性的,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状况,并据此做出最优的决策。
在这样的假设下,市场能够迅速地自我调节,实现供需的平衡,即市场出清。
从理论框架来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强调了经济中的微观基础。
它将个体的决策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通过对个体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进行研究,来推导宏观经济的总体表现。
比如,在劳动市场上,工人会根据对未来工资和就业机会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供给;企业会根据对未来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的预期,来决定自己的劳动需求。
在政策主张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政府的宏观经济干预持怀疑态度。
它认为,由于人们具有理性预期,政府的政策往往会被公众提前预见到,从而无法对经济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甚至,政府的一些不稳定的政策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
然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些观点提出了挑战。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承认个体的理性,但同时也指出,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完全性,这些不完全性会阻碍市场的自我调节,导致市场无法及时出清。
就拿劳动市场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并非像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具有完全的弹性。
存在着诸如工资粘性、价格粘性等现象。
比如,由于劳动合同的存在,工资调整可能会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企业可能不会频繁地调整价格。
在经济波动的解释上,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外部冲击,如技术进步、货币政策变动等,会通过市场的不完全性放大和传播,从而导致经济的波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在宏观经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它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缓解市场的不完全性,稳定经济。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学派别,与传统经济学相比,更加注重市场自由和经济政策的微观基础。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中,政策主张通常涉及四个方面: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供给政策和净出口政策。
这些政策主张旨在推动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经济稳定。
接下来,本文将就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主张进行详细探讨。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中关键的政策工具。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在货币政策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中央银行应采取适度的货币紧缩或货币扩张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并保持经济稳定。
此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主张中央银行应享有独立行使货币政策的权力,以减少政治干预的风险。
二、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实现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但其对通货膨胀控制的效果较差。
因此,在财政政策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政府应实施适度的财政刺激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但应避免财政过度扩张以免引发通货膨胀。
三、供给政策供给政策是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率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通过降低税率、削减行政限制和鼓励市场竞争等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率,并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主张改善教育和培训体系,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四、净出口政策净出口政策是指通过调整国际贸易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和贸易平衡。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主张鼓励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促进跨国经济合作和资金流动。
此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主张政府采取积极的汇率政策,以确保货币兑换率的稳定,从而帮助促进贸易平衡和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主张涵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供给政策和净出口政策。
这些政策主张旨在推动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维护经济稳定。
第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二、内容结构三、重点和难点1.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述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约翰〃穆勒的古典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的体系,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新古典学派”。
然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使得新古典学派所构造的以均衡价格为理论基础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的信条不再令人信服。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有别于新古典学派的主张,新古典学派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但是凯恩斯主义在一统天下几十年以后,遇到了它无法解释的“滞涨”现象,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带来的严重的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政府财政开支庞大,赤字达到空前水平,从而引发物价上涨,更加重了已有的“滞涨”现象。
如此种种,使得凯恩斯主义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围绕凯恩斯主义所进行的讨论已经演变为各种流派,它们或者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或者对凯恩斯经济学持有异议,甚或反对“凯恩斯革命”。
概括说来,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分为两大派: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当代自由主义学派。
此外还有一些非主流学派。
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两支力量是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剑桥学派。
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初又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称为非均衡分析学派。
而在当代自由主义学派这方面,按时间顺序排列,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一批经济学家把“理性预期假说”结合到货币主义模式中,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并进一步发展,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出现了供给学派,并且盛极一时。
此外,在自由主义阵营中具有影响的还有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主义学派,尤其是后者,现在正是如日中天。
当然,所有的这些学派之间并非是界限森严,它们之间也在不断的取长补短,互相融合。
2.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l)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是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式同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综合而成的产物。
因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原有的主流经济学需要修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把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而把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新古典综合派一直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尽管受到诸多指责,但是至今也没有出现一个可以取而代之的经济学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
索洛、莫迪利安尼、阿瑟〃奥肯等。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1)接受以个体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现代经济是一个混合经济体系。
在该派的理论体系中,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不同就业水平的决定,二者各有侧重,相互统一,互为补充。
以最大化为目标的私人部门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而公共部门的行为受到政府的调节。
(2)在微观领域,市场需求来源于消费者的效用满足,厂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形成市场供给;生产要素的需求来源于厂商的引致需求,它取决于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3)在宏观领域,以收入与支出相等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凯恩斯理论被推广到包含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析的IS—LM模型之中,使得凯恩斯理论既适用于萧条时期,又适用于繁荣时期。
(4)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论证资本主义的长期稳定性。
(5)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的交替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引人市场不完全理论来解释“滞涨”现象。
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
新古典综合派以自己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为主,同时兼顾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在各个时期他们的政策方向也有所不同。
新古典综合派衰落的原因。
新古典综合派还能在目前勉强维持其正统地位,但已经日渐衰微。
简单地说,导致新古典综合派衰落的原因在于如下几方面:(1)不能解释也不能解决“滞涨”问题。
(2)西方国家战后普遍存在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问题,但是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里总是将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看成是系统的外生变量,也就谈不上如何解决该问题。
(3)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发达国家经济萧条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十分鼓励消费,结果导致了储蓄率偏低,从而影响了资本的形成,这也是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
(2)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他们以凯恩斯的正统传人自居,与师承一脉的新古典综合派存在着理论上的尖锐对立,认为新古典综合派折中性的大综合是对凯恩斯理论的背叛。
由于新古典综合派又称为“美国剑桥学派”,所以新剑桥学派与新古典综合派的纷争又被称为“两个剑桥之争”。
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罗宾逊、卡尔多和斯拉法。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撰写《通论》的最重要之点是对于收人分配问题的论证,即论证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并进而推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阶段。
而要分析收入分配,就必须以长期动态的观点来分析。
新剑桥学派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出发,把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发展成为长期分析,并且力图以他们建立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融为一体,以此来解释经济现象及提出经济主张,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构成了新剑桥学派理论的重点。
(1)经济增长理论。
新剑桥学派认为: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是与经济动态增长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经济增长规定了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变化;另一方面,经济的稳定增长可以通过收入分配结构的调节来实现。
新剑桥学派将社会成员分为资本家和工人两大阶层,认为资本家的储蓄倾向要大于工人的储蓄倾向,这样,全社会的储蓄率将随利润与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份额的变化而变化。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基本上是有利于资本家的。
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率越大,国民收人中利润的份额就越重,相应的工资所占的份额就越小,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加剧了收入的不均,带来了富裕中的贫困,引起有效需求不足。
因此,经济要实现稳定增长,需要调节收入分配的结构,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收入分配问题。
(2)收入分配理论。
新剑桥学派完全反对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他们认为,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得到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理论,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
①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中缺乏价值论,而分配论是不能和价值论分开的,他们设立了标准商品来充当不变的价值尺度,以此来计算工资率以及利润与工资的相对份额,他们认为,他们的这一理论是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发展,解决了李嘉图所谓的“不变价值尺度”的难题,否定了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综合派的价值论。
这一工作主要是由该派代表人物斯拉法完成的,因此又有“斯拉法革命”之称。
②新剑桥学派认为,作为纯产品的国民收人分为工资和利润两部分,两者相对份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利润率的高低,因此,在国民收人一定的情况下,工资和利润的相对份额具有反向关系。
③利润率与生产技术的物质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而与投资水平进而与经济增长速度密切相关。
④现实的收入分配分割的依据是社会制度(或者财产所有制)以及其他外生的历史条件沿袭的结果。
虽然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配,但至多不过是通过一定技术条件,决定纯产品对生产资料的比率,并不决定国民收入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分割。
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
新剑桥学派以自己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缺陷在于收入分配失调,因此他们主张政府的经济政策应重点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实现收人的均等化,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片面的以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同时也反对实行工资和物价的管制。
他们的主张如下:(1)以合理的税收政策消灭私人财产过分集中的趋向。
抑制食利者阶层的增长。
(2)补助低收入家庭,缓解贫富不均。
(3)发展民用部门和服务部门;用财政预算盈余去购买公司股票,增加政府控制经济的实力。
(4)实行投资管制,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和方向;实行进口管制,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培训的机会。
(3)新凯恩斯主义——非均衡分析派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当今西方经济学动态的一个流派。
这一流派沿袭凯恩斯主义的传统,同时又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不足。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萨默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斯蒂格里茨等。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
新凯恩斯主义是在与旨在恢复传统的自由放任的当代自由主义之间的论争中发展起来的,他们仍然坚持市场不能出清的假设,但在理论和逻辑推导上更为细致,强调对市场失灵的微观原因的探讨。
要考察新凯恩斯主义,就需要考察20世纪6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提出来的“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新古典综合派把连续的市场出清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是曲解了凯恩斯的原意。
作为修改,他们提出了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凯恩斯宏观模型,说明在理性的经济主体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引进数量调节取代瓦尔拉斯的价格调节,《通论》所提出的低于充分就业的非自愿失业均衡是现实的存在的。
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论证说明,凯恩斯假定的工资一价格刚性,为什么对于工人和厂商而言是合乎理性的。
(l)非市场出清的非均衡宏观模型。
该模型考察了经济主体面临数量约束情况下和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相互作用之下,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相等时会存在着凯恩斯的非自愿失业。
假定价格和工资在短时期内是既定不变的,初始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N s(W0/P0)是工人意愿的劳动供给曲线,N d(W0/P0)是厂商意愿的对劳动的需求曲线,瓦尔拉斯市场出清的均衡实际工资为W0/P0,就业量为N0。
由于与N0相应的劳动边际生产力等于实际工资率,所以厂商利润最大,均衡就业量为N0,相应的实际国民收人为Y(图10-l)。
现在假设,由于某个原因,总需求曲线AD0向左下方移动到AD1,假设物价(P0)和工资(W0)保持不变,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厂商将解雇工人,即从N0减为N1,总供给Y0减为Y1。
由于总需求减少,而实际工资不变,厂商将不得不偏离对劳动意愿的需求,而按照对劳动和有效需求N1KST曲线行事,因为只有当就业量为N1时劳动边际生产力N1K才等于固定的实际工资(W0/P0)。
由此可见,非自愿失业之所以产生,并非由于实际工资太高,因为在该模型里实际工资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于总需求减少的同时工资和价格没有相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