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53.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理论
1. 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 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
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
(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
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
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
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经
济区位‖、奥托林巴(E. Otremba)的―一般工业地理学‖、艾萨德(W. Isard)的―区域科学导论‖等著作为代表。
(4)按生产部门分类
通常以生产部门来划分区位,研究农业区位的为农业区位论,以杜能的著作为代表;研究工业区位的为工业区位论,以韦伯的著作为代表;专门研究海港区位的为海港区位论,以高兹的著作为代表;等等。
(5)按研究领域分类
按照不同的研究领域,经济部门研究的区位属于经济学领域的区位论,地理学研究的区位为空间理论的区位论,政府计划部门研究的区位为政策基础的区位论,等等。
◆尽管上述对区位论有各种不同的分类,通常应用的还是动态与静态的分类,以及按生产部门的分类。
(6)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教材上分为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见书P.35)
注:俄林:瑞典经济学家,把区际贸易引入新古典经济学,创立贸易与工业综合区位论。
哈格斯特朗:瑞典学者,提出空间扩散理论,被公认为现代区位论大师。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一)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也不同。
区位条件随其他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区位条件有主次之分:
主要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
次要区位条件
(参见书P.36 图2-1 工业区位条件)
(二)区位因子
1.概念
区位因子(或区位因素/区位力量)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最早)韦伯的定义: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区位理论的角度看,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图2-2 区位因子的分类
运费因子
成本因子
非运费因子
经济因子
区位因子收入因子
非经济因子
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活动、流通活动以及消费活动,其中生产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按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生产活动是效用再创造的活动,而这种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要素投入基础上的。
劳动、自然和资本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在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通称为生产的三要素。
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要素投入和产出(效用再创造的产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关系,通常用生产函数来表示:
x=f(y1,y2,…)
式中:x代表产出,y1,y2,…分别代表不同生产要素的投入,即产出是投入的函数
1930s初,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柯布,根据1899——1922年美国制造工业产出(Q)、雇佣劳动量(L)以及固定资本量(K)数据,提出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 = f (L, K) = ALαKβ
式中的A、α、β均为常数,且都大于零,α+β= 1。
说明:上式中A通常被认为是综合技术进步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进步对于总产出(GNP)的贡献已远远超过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贡献。因此A不再始终以常数形态存在,而是成为生产函数的重要变量之一。
一、土地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土地作为劳动对象:
土地的自然特性(空间位置、形态、地表物质构成、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等)起决定性作用。
2.土地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
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格外显著。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圈层分化较显著。
(见教材P.39 图2-3 城市区位型工业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图2-4 城市的经济地租及其土地利用分化)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一) 影响机制
原材料因子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原料按来源可分为初级原料与加工原料。
初级原料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或经人工培育的原料,主要包括矿物原料与动植物原料。矿物原料来源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以及开采成本的差异性,使得处于不同区位的经济活动主体获取它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原料成本在总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原材料型工业的区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