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部分银行业风险案例案例1-1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一案例分析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车薪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参见易纲《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二原因分析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二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正式开业的成立时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到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到账后的一个月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拿走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这种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三启示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尽管对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的匡算结果有不同有的说20左右有的说30左右不论那一个比例反正都是高比例大大超过了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限界也大大高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的泰国79马来西来64印尼17韩国12日本12台湾11而形成高比例不良资产的原因虽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由于体制因素及由此引起的过多行政干预造成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资产比例下只所以还能正常运转根本一点在于广大民众相信国有银行不会倒闭因此不但不挤提还照样存款海南发展银行一开始了就染上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病长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由于它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国家信用保证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挤兑引发支付危机而难以为继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是裹着国家信用大旗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如果不能尽快把不良资产比重降下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入就极容易引发类似海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风波二合规合法经营是商业稳健运行的基本要求海南发展银行只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开业就违规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章第35条第36条第40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而海南发展银行完全违背这些规定贷款不问用途贷款不搞抵押通过贷款的方式抽逃资本金前门拿进后门拿出拿来多少带走多少如此违法乱纪经营岂有不垮之理三中央银行的救助是防止商业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化解银行业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发展银行出现储户挤兑时中央银行紧急调动34亿资金予以支持当发现如此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机发生时中央银行采取断然措施立即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由中国工商银行对其实行接管从而避免了事态的扩大保护了私人储户的利益同时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对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在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偿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总付以体现投资者这里为存款者自我承担风险的原则这一案例充分显示了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和化解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火线的地位案例1-2 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一案例介绍一案惊中外1999年1月10日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广信在中外债权人面前宣布将申请破产1月16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吕伯涛对外公告经审查广信及其全部子公司广信企业发展公司广东国际租凭公司广信深圳公司等4家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境内外债务符合法定破产条件裁定进入破产还债程序由法院指定的算清组接管破产企业从1998年10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广信关闭清算至宣布破产时的初步清算结果是广信清产核资后的总资产21471亿元负债36145亿元资不抵债14694亿元其中境外债务高达159亿元更有境外或有债务147亿元涉及130多家境外银行和机构事实上到1999年4月15日申报债权期届满为止广信共有540家债权人申报了债权申报债权数额47025亿元其中境内债权人365家14684亿元境外债权人175家32341元估计破产后的清偿率不足5成广信是我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更是多年来在国际资本市场最为活跃的重量级地方金融机构它的破产是中国首家金融机构破产案也是最大的国有企业破产案同时还是首次涉外债务破产案因而立即成为全球财经媒体关注的热点香港的主要报纸以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西方报纸都在次日头条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1月11日香港银行及红筹股大跌12日红筹国企股继续大幅跌落酿成一场小型股灾多数驻外中资公司陷入信贷紧缩局面二窗口公司的魔力回首广信的兴衰成败需要把目光投向中国改革20年中模索建立的一种过渡性对外融资模式窗口模式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王歧山在1999年2月4日与国际基金经理谈话时提出这个概念广信的信用既不是主权信用也不是一般的企业信用可称为窗口公司信用在国际投资者看来窗口公司信用的主要支柱在于政府背景与政府信用政府加企业的窗口公司模式是转型时期的中国所独有中国对于窗口融资的探索始于80年代前期当时刚刚下决心走上对外开放之路的中国对于出洋借钱还相当陌生除了由政府出面获得政府双边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外中国并不很熟悉获得国际商业性贷款和发债的路数与利弊1983年10月成立已近3年的广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为国营金融企业并拿到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同年12月广信由广东信托投资公司改名为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成为国家指定的允许对外借贷和发债的地方级窗口公司当月即与日美英法等国12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获得136亿美元的信贷额度一年后又与24家欧美日银行签订协议获信贷额度207亿美元至1985年上述协议的签约银行增至38家信贷额度也增至3亿美元期间广信还为广东的沙角电厂B厂的国际融资提供了担保这是亚洲国家最早进行的BOT实验之一1986年秋正当广信积极争取从日本获得债信评级从而进入武士债券市场时国务院下发了83号文件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利用国外贷款工作分工意见这个文件确认了广信作为对外融资的全国十大窗口公司之一的地位就在文件发布后一个月广信拿到了日本公社债研究所给予的AA-信用评级并在日本成功发行了200亿日元为期10年的武士债券1987年8月又在香港发行5000万美元的亚洲美元债券至1988年5月又闯入伦敦发行了200亿日元欧洲日元债券 1993年是广信一个很辉煌的年头这年的3月和11月广信先后获得了美国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的债信评级而且是相当于当时主权债的评级这等于在更成熟也更严格的欧洲债券市场拿到了高级别的准入证5月它进入欧洲美元债券市场发行了15亿美元债券11月再进入美国市场发行了15亿美元扬基债券三关系经济难长久然而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充满变数到90年代中期中国利用国外商业贷款的整体性战略有所调整中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每年都一次或多次发行主权债一些国家政策性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频频涉足于国际金融市场窗口公司模式继续存在但窗口公司已不再有当年的特殊地位1995年以后国家更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可自行举债政府也不再为窗口公司进行担保并决定对外债实行全口径管理1995年的国务院25号文件还决定对发债窗口实行定期评审制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真正需要用汇的项目和企业也不再满足于由窗口公司横亘其中的融资方式国际上通行的项目融资和公司融资等方式开始起步广信这样的窗口自身也有了量与质的变化作为一家自身发展模式不清的大型信托投资公司它在80年代还主要是具有相对独立也部分听从广东省政府调度指挥的融资机构到90年代以后已经发展成具有集团公司架构的自主权极大的大型金融财团1994年5月广信总裁黄炎田的照片登上了美国《商业周刊》的封面画面上50多岁的黄炎田舒适地靠在凌志轿车的后排座上容光焕发踌躇满志头上正顶着当期封面大字标题红色资本家此时的广信资产已经可以百亿元计整个集团公司迅速膨胀资产状况极为庞杂按该公司自己的介绍广信投资参与了3000多个项目进入金融证券贸易酒店旅游投资顾问以及交通能源通讯原材料化工纺织电子医疗高科技等工业生产的几十个领域又特别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倾注巨资成为广东省最大的地主这样的资产状况以及当时的金融和房地产收宿形势本应使人担忧然而由于能够循权力经济之途靠关系办事黄炎田无需证明公司的盈利能力1996年下半年开始由广州最高的63层的广信大厦包装的广信表面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实际上某种败迹。
风险控制在银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银行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流动、贷款业务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责。
风险控制是银行业的关键任务之一,它的有效应用在保护银行利益的同时,也对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探讨风险控制在银行业中的应用。
案例一:信用风险控制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某商业银行在发放一笔较大额度的企业贷款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降低信用风险。
首先,银行进行了详尽的尽职调查,对借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前景进行了全面评估。
其次,银行要求借款企业提供充分的担保措施,如抵押物、保证人等,以增加违约风险的防范能力。
最后,银行定期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根据企业的还款表现进行调整信用等级。
这些措施加强了信用风险的控制,使得借款风险得到了较好的管理。
案例二:市场风险控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银行业在面对市场风险时需要有有效的应对策略。
某银行在面对外汇市场的波动性时,采取了合理的对冲操作。
银行的交易团队通过对外汇市场的短期走势进行分析,预计到美元可能会贬值,因此采取了买入欧元的队头来降低美元利息所带来的损失。
此外,银行还通过与外汇交易商签订远期合约,锁定了一部分外币资产的价格,以防止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通过这些市场风险控制措施,该银行成功地降低了潜在的外汇损失。
案例三:操作风险控制操作风险是银行业中常见的风险之一,因此合理的内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某银行在加强操作风险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银行对员工进行了全面的培训,提高其操作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其次,银行实施了严格的审批流程和制度,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此外,银行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交易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这些操作风险控制举措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潜在损失,提高了整体的运营效率。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控制在银行业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以下简称“原告”)是一家专注于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YY供应商(以下简称“被告”)是一家专业提供电子元器件的企业。
双方于2019年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被告向原告供应一批电子元器件,总价为100万元,付款方式为货到付款。
根据合同约定,被告于2019年10月向原告交付了货物,原告在收到货物后进行了验收,确认货物符合合同要求。
然而,原告在约定的时间内并未支付货款。
被告多次催促付款,但原告以各种理由拖延支付。
至2020年5月,被告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原告支付货款及逾期付款利息。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原告是否应当履行付款义务;2. 原告逾期付款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3. 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三、法院审理1. 原告是否应当履行付款义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原告与被告签订的购销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约定履行各自义务。
原告在收到货物后未按约定时间付款,已构成违约。
2. 原告逾期付款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法院进一步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原告未按约定履行付款义务,已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关于逾期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逾期付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违约金承担违约责任;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逾期付款利息。
”由于原被告双方在合同中未约定违约金,故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逾期付款利息。
四、判决结果法院最终判决原告XX公司向被告YY供应商支付货款100万元及逾期付款利息。
逾期付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从2020年6月1日起至实际付款之日止。
商业银行经典案例分析•引言•商业银行概述•经典案例一: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典案例二:某银行创新业务模式•经典案例三:某银行跨境金融服务•经典案例四:某银行数字化转型•结论与展望01引言目的和背景目的通过对商业银行经典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银行业的运营模式、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银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背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案例分析的意义借鉴经验经典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银行业的其他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其避免重蹈覆辙,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启示思路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启发银行业机构在业务模式、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新思路,推动银行业的创新发展。
提高能力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分析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02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特点以吸收存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金运用,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包括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包括贷款、投资等,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获取收益的主要方式。
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030201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竞争压力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监管挑战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监管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和市场环境。
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无法按时履约导致的风险。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内部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风险。
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以保持竞争力。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事件中的操作风险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金融领域中常见的风险类型,而操作风险则是在进行金融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在金融业务中,操作风险的发生往往与人为因素相关,而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则更多涉及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实际的金融业务中,这三种风险往往会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风险体系。
本文将通过一个关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事件中的操作风险案例来说明这三种风险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对金融机构可能产生的影响。
某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其信贷政策过于宽松,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也能够获得贷款。
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某行所持有的部分信用资产出现大幅贬值,使得该银行面临着潜在的市场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由于银行的信贷政策过于宽松,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评估不够严格,可能导致银行放贷给了一些本质上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客户。
一旦这些客户出现违约情况,银行将面临着信用风险的巨大损失。
这种信用风险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盈利能力,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稳健性。
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也带来了市场风险。
由于该银行持有的一些信用资产出现大幅贬值,使得银行在资产端面临着潜在的损失。
这种市场风险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进而影响到银行的整体风险承受能力。
操作风险在这个案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由于银行的操作不规范和内部控制不严密,可能导致一些操作失误和失控。
由于银行未能及时更新客户信用评级或未能及时调整风险敞口,可能导致银行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从而无法有效应对这些风险。
这种操作风险的发生将进一步放大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使得银行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事件中的操作风险在金融业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的发生和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案例分析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国际案例案例一:巴林银行。
1995 年2 月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了一条消息: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10 天后,以1 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巴林银行总损失为13 亿美元;资本损失100%;从违规到灾难发生的时间为三年;违规内容是未经授权及隐匿的期权和期货交易、隐匿亏损;违规者为新加坡附属机构交易员;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在组织因素上,治理、管理、文化多元、沟通失败;在政策因素上,违反政策、不合规、职责不清;在人员因素上,雇员不当、雇主判断失误.具体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首先,巴林银行没有将交易与清算业务分开,允许里森既作为首席交易员,又负责其交易的清算工作。
在大多数银行,这两项业务是分立的.因为让一个交易员清算自己的交易会使其很容易隐瞒交易风险或亏掉的金钱.这是一种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巴林银行的内部审计极其松散,在损失达到5,000 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资产负债表也明显记录了这些亏损,但巴林银行高层对资产负债表反映出的问题视而不见,轻信了里森的谎言。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5,000 万英镑存款,也没有人去核实一下花旗银行的账目。
监管不力不仅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也使其3 名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案例二:日本大和银行。
1995 年总部设在大阪的日本大和银行行长藤田彬宣布,由于驻纽约分行雇员井口俊英从1984 年开始在账外买卖美国债券,使该行蒙受了1,100 亿日元(约合11 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二战结束时,日本通过了《证券和交易法》,其中第65 条严令禁止日本的银行参与国内证券业,旨在保证存款人利益不受证券市场大幅度波动的影响。
然而,日本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因此大受限制,在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中也显然处于不利地位.于是,日本银行业纷纷积极拓展国际证券业务,通过国际渠道进行国内证券投资,以此增加利润、积累经验,等待国内金融管制的放松。
商业银行经典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经典的商业银行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这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美国次贷危机1.案例背景2007年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迅速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商业银行对高风险贷款的过度发放,导致大量不良贷款产生。
2.案例分析(1)风险管理失控:在追求高收益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放松了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大量高风险贷款得以发放。
(2)金融创新过度:商业银行通过金融衍生品将高风险贷款打包出售,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导致金融市场的风险不断累积。
(3)监管缺失:美国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风险隐患。
3.启示(1)强化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合理控制信贷规模,防范信贷风险。
(2)规范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应服务于实体经济,避免过度创新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累积。
(3)加强监管: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三、案例二:德意志银行洗钱丑闻1.案例背景2015年,德意志银行因涉嫌洗钱被罚款超过20亿美元。
该银行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为俄罗斯客户转移了约1000亿美元的资金。
2.案例分析(1)合规意识不足:德意志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未能充分重视反洗钱法规,导致洗钱行为得以发生。
(2)内部控制缺失: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3)监管不力:德国监管当局对德意志银行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洗钱行为。
3.启示(1)加强合规意识:商业银行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合规意识,防范洗钱风险。
(2)完善内部控制: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3)强化监管:监管当局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确保金融市场的合规运行。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案例
以下是几个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案例:
1.某城市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几年中,因为对房地产行业的过
度投资,导致大量的坏账和风险积累。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
降温,该银行的信贷风险暴露,许多贷款无法收回,导致
银行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2.某大型商业银行在近年来对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进行了大额
贷款,但该企业因为市场变化和经营不善,无法按期偿还
贷款。
尽管银行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追偿,但最终还是形
成了不良贷款,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损失。
3.某商业银行在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时,因为对风险的评估
和控制不当,导致大量的不良贷款产生。
这些贷款在银行
的风险评级中被认为是低风险,但事实上由于小微企业的
经营不稳定,风险难以控制,最终导致了银行资金的损失。
以上案例说明,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加强贷款管理和监督,以及加强不良贷款的处置和风险准备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外部监管和合规管理,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运行。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背景某商业银行作为信贷机构,面临着高风险的信贷业务。
为了有效管理信贷风险,该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其中包括信用评分模型、抵押品评估和风险控制策略等。
案例描述该银行在授信决策之前,采用了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
该评分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建立,通过综合评估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还款能力、借款目的等因素,为每个借款人分配一个信用评分。
同时,该银行还严格执行抵押品评估制度。
在进行大额贷款时,银行会对借款人的抵押品进行详细评估,确保其价值能够覆盖贷款金额,并具备易变现的特点。
这样可以在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时,通过变卖抵押品来弥补损失。
此外,该银行还采取了风险控制策略来管理信贷风险。
例如,严格控制贷款额度,确保将风险分散,并避免投放过多资金至同一借款人。
另外,银行还在贷款合同中设定了严格的风险提示和违约条款,借款人违约时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结果通过以上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该银行有效地降低了信贷风险,提高了贷款的回款率。
信用评分模型使该银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从而在授信决策时能够更加精准地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抵押品评估制度则提供了额外的保障,确保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变卖抵押品来减少损失。
此外,风险控制策略的采取,避免了将太多资金集中给同一借款人,从而分散了风险。
贷款合同中的风险提示和违约条款也起到了提醒和约束作用,使借款人更加谨慎,并增加了其偿还贷款的动力。
结论通过以上综合的信贷风险管理措施,该银行能够在提供贷款的同时,有效降低风险并保证收回贷款本息。
信用评分模型、抵押品评估和风险控制策略的应用使该银行能够做出更精准的贷款决策,从而提高了整体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这种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模型也可以为其他银行和信贷机构提供经验和借鉴。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案例摘要:本文利用包含和不包含信用风险的两组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2000-2007年我国十四家商业银行某-效率值进行估算。
结果显示:信用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存在较大影响,不考虑它们往往导致低估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经信用风险调整后的效率水平要高于调整前的效率水平,信用风险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水平都产生了影响,其中对股份制银行的影响最大。
关键字:商业银行;银行效率;信用风险;SFA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企业一样,最终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银行业的效率是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而商业银行效率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国内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风险因素将会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信用风险作为最主要的银行风险,对商业银行的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如何把握风险与利润、风险与发展之间的平衡,使银行既不承受过大的风险,又能保持适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SFA方法参数方法在测度银行效率时,需要规定效率前沿函数的具体形式,并通过样本银行数据对其进行参数估计。
随机前沿法是效率前沿分析的一种参数方法,最初是由Aigner,Lovell,andSchmidt(1977)提出,该方法认为由于随机干扰项和某无效率项的存在使得待考察银行与效率前沿银行发生偏离,同时该方法假定无效率项服从半正态分布,随机误差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SFA方法主要用来研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水平。
SchmidtandLovell(1979)提出如下的随机前沿成本函数:Y�i=某�iβ+(V�i+U�i)i=1,……N(1)其中,Y�i是第i个公司的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的对数);某�i 是第i个公司投入价格和产出(或其变换)的K某1向量;β是未知参数的向量;V�i是随机误差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V�i~N(0,σ�V�2),并且独立于U�i;U�i是非负的随机变量,它被用来解释生产成本的无效率,常常被假设服从单边分布,U�i~|N(0,σ�U�2|分布。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案例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批量打包转让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2012年末,某国有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不良贷款债权。
这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首次尝试。
一、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案例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
注册资金1500万元.截至2004年6月末。
B公司在A银行贷款余额1900万元,抵押物为天津市某区80套房产。
2004年6月,B公司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同年9月,B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强行羁押,公司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经营;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
2006年3月,A银行以B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A银行胜诉。
在该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产,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拍卖处置抵押物困难重重,致使该案始终未能完成执行程序。
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银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利息1172.79万元。
鉴于该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法律执行程序,A银行尝试通过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方式实现不良贷款的处置。
一是寻求新途径,制定债权转让方案.鉴于该笔不良贷款处置的难度、特点以及抵押物房产的各类瑕疵等情况。
A银行开拓思路,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新途径。
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A总行《做好2012年度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银行依法拟定了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某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方案.二是探索新模式,严格执行总行批复。
【关键字】精品商业银行危机案例摘要:随着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重视,银行危机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对两家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分析并进一步归纳防范商业银行危机。
关键词:商业银行,英国巴林银行,中国海南发展银行风险与防范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如存款风险、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风险、结算业务风险、投资风险、租赁风险、负债风险以及经营外汇业务风险、设置海外机构的国家风险等。
案例分析一:英国巴林银行事件巴林银行背景: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时,所用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
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
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位特殊的客户:英国王室,从此便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20世纪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
1989年7月10日尼克·里森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
9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
1992年巴林总部派尼克·里森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1994年先后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开设办事处,业务网络点遍布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
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达到59亿英镑。
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1995年3月2日,巴林银行亏损额高达9.16亿英镑,约合14亿美元。
银行风险案例1. 案例背景在金融行业中,银行作为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之一,承担着储蓄、贷款、支付等重要职能。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本文将以某银行的风险案例为例,详细分析其风险事件的发生、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2. 案例描述某银行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复杂的业务结构。
在一次内部审计中,发现该银行存在一起严重的信用风险事件。
该事件涉及一位名为张某的个人客户,该客户在该银行有一笔较大额度的贷款。
2.1 事件发生张某是一位投资者,他在过去几年里通过该银行进行了多次借贷和投资活动。
然而,由于市场行情的变化和张某个人经济状况的恶化,他开始浮现了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
银行在审查张某的贷款申请时,并没有全面了解他的财务状况,也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2.2 事件原因该银行在该案例中存在以下几个原因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不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 缺乏全面的客户调查:银行在审查客户贷款申请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导致无法准确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
- 过于依赖个人判断:银行在处理该案例时,过于依赖个人员工的判断和决策,缺乏科学的决策模型和风险控制流程。
3. 应对措施为了应对该风险事件,该银行采取了以下措施:-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加强了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建立了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 强化客户调查:银行对客户的贷款申请进行更加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确保准确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
- 建立决策模型和流程:银行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模型和风险控制流程,减少对个人员工判断的依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 效果评估经过上述应对措施的实施,该银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银行通过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加强客户调查,成功降低了信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银行运营风险案例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运营风险一直是银行管理的重要问题。
在银行运营中,
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下面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银行运营风险的具体表现及其应对措施。
某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出现了一起不良贷款案例。
该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存在
较大的信用风险,由于未能有效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导致大量贷款违约,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贷款。
这一情况直接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使得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该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对客户信
用状况的评估,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了对信贷业务的审查和监控力度。
其次,加强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培训,提高了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加强了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和追偿工作,减少了不良资产对银行的影响。
最后,加强了对外部市场风险的监控和应对能力,及时调整了投资组合,降低了市场波动对银行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银行运营风险的具体表现及其应对措施。
在银行运营中,风险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加强风险管理,银行才能够稳健经营,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
因此,银行在日常运营中应该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综上所述,银行运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可
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
希望银行能够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健的金融服务。
信用风险的案例信用风险是指借款方无法按时履约或无法还清借款本息的风险。
下面是一个信用风险的案例:某家小型企业A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由于该公司财务状况良好,信用评级较高,所以它与商业银行B行签订了一份贷款合同,向B行借款1000万元人民币。
合同约定,A公司需要在贷款期满三年后还清本金和利息,并且按时支付每个季度的利息。
B行在审查了A公司的财务报表、信用记录等信息后,认为该公司具有很高的还款能力,所以同意给予贷款。
起初,A公司按时支付了第一季度的利息,并没有出现违约的行为。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A公司的业务经营出现了问题,导致利润大幅下降。
由于利润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A公司开始拖延付款或者只支付一部分利息。
B行意识到A公司的财务状况有问题,开始对A公司展开信用调查。
调查发现,A公司面临多项诉讼和债务,而且已经被多家供应商列为不良客户。
此外,A公司的管理团队也发生了变动,现在的管理层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处理当前面临的问题。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后,B行决定将A公司的贷款风险列为不良资产,并提前提取了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同时,B行减少了对该公司的额度,并要求A公司立即偿还欠款,或提供担保。
然而,由于A公司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它无法偿还欠款,也无法提供足够的担保,进一步加深了B行的信用风险。
最终,A公司无法履行贷款合同,它被迫申请破产清算。
B行只能通过出售A公司的资产来尽量追回借款本金,但由于市场处于低迷状态,这些资产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导致B 行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个案例展示了信用风险的典型情景。
借款方的财务状况的恶化导致了无法按时归还贷款,从而给贷款方带来了财务损失。
信用风险案例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或债务人由于不履行或延迟履行其与债权人约定的偿债义务而导致债权人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以下是一个信用风险的案例:某银行通过其信贷审批部门批准了一家小型企业的贷款申请。
该企业是一家新设立的科技公司,专注于开发和销售高科技产品。
根据企业的商业计划和资金需求,银行决定提供一笔贷款,期限为5年,利率为8%。
银行对该企业进行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并认为其有足够的潜力和能力按时还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遇到了一系列困难。
首先,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推出了一款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导致该企业的销售额急剧下降。
其次,公司的研发团队遭遇了内部争议和高员工流动率,导致产品开发进展缓慢。
最后,市场条件也不利,该行业整体需求下降,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由于这些困难,该企业无法按时还款。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企业还勉强能够支付利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金流越来越紧张,无法维持债务偿还。
公司与银行进行了多次谈判,试图改变贷款协议,但银行坚持要求按照合同要求的还款计划进行还款。
最终,由于公司无力还款,贷款进入违约状态。
银行必须将这笔坏账列为损失,并在财务报表上进行相应调整。
这意味着银行需要承担财务损失,而且该企业被列入外部违约的名单,其未来融资和信用评级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个案例展示了信用风险的一个典型例子。
银行在审批贷款时没有预料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市场竞争、内部问题和行业趋势等。
如果银行在风险评估中更加谨慎,可能会发现这些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如要求提供担保物或提高利率等。
总结而言,信用风险对于债权人来说是一种潜在的经济损失风险。
尽管银行在贷款批准时进行了风险评估,但仍存在无法预测和控制的风险因素。
因此,债权人应该在贷款审批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并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信用风险的发生概率。
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该报表项目不完整,有些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有明显虚假嫌疑。
信贷调查报告未对报表主要科目进行深入分析,未对1998年企业销售收入锐减原因进行说明。
由于企业营业执照被注销,A银行贷款后就无财务资料.从1995年开始,XX公司涉足油井除蜡器的研究与开发,该产品1997年4月9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根据XX公司提供的油井除蜡器项目报告,我国油田原油含蜡量普遍较高,油管、油杆极易结蜡,该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合作开发的“油井除蜡器”,采取机械式除蜡,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作业成本低,既可避免原油污染,又可降低成本,提高采油效率,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该公司同时提供了与华北油田及大庆油田的供货合同,以及在大庆油田进行小批量实验的效果报告.按照XX公司提供的前景预测,此项产品可实现年销售收人1.14亿元,利润5000余万元,发展前景极为乐观。
该公司申请贷款用途为采购原料,委托华北柴油机厂进行产品生产。
按照XX公司与华北油田物资公司签订的3000台销售合同,总销售额达1740万元,用销售收入归还贷款有一定的把握。
此笔贷款由XY集团提供保证担保。
根据信贷员的实地调查,该集团下属多家企业。
报表显示该集团1997年末总资产3001万元,所有者权益1992万元,当年经营收人2544万元,利润243万元.因此,信贷员确认该企业具备担保能力,评定信用等级为A级。
西城集团提供担保后,又要求XX公司设定了反担保,反担保物为XX公司拥有的明末蒙古王碧玉镯,该反担保物经北京东方新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7月10日评估,价值人民币800万元。
按照当初设想,该贷款项目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4亿元,加上XX公司原有每年几千万元的销售收入,可为A银行增加存款和结算,综合效益显著。
同时,XX公司还答应帮助联系市邮电局、市社保局的存款,西城集团也承诺将其部分存款存人A银行,合作前景非常乐观。
二、事件过程XX公司于1998年6月15日向A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后,A银行即派信贷人员对该企业的借款资格、借款原因、贷款用途、贷款项目的技术可靠性、担保人情况进行了调查,对相关材料进行了核查,要求企业补充提供了油井除蜡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8月中旬对受托加工单位——华北柴油机厂进行实地调查,确认该厂正在为XX公司小批量试生产油井除蜡器,受托方具备加工生产能力。
银行风险案例一、案例背景某银行是一家国内知名的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广泛的业务覆盖范围。
然而,在其经营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本文将以该银行的一个风险案例为例,探讨其风险管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二、案例描述该银行在一次信贷业务中,与一家实力较弱的房地产开辟商合作,为其提供了大额贷款。
然而,由于该开辟商的经营不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其无法按时还款,甚至浮现了违约的情况。
这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信用风险和资金损失。
三、风险管理挑战1. 信用风险:该案例中,银行未能充分评估该开辟商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导致贷款违约的风险增加。
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客户评级和风险控制措施。
2.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该开辟商所处的房地产行业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银行未能及时调整风险敞口,未能有效应对市场风险的变化,导致资金损失。
3. 操作风险:在该案例中,银行在审查贷款申请和贷后管理等环节存在疏漏,未能发现该开辟商的经营不善和违约风险。
银行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流程管理,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四、解决方案1. 加强风险评估: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客户评级体系,对每一个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包括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和行业前景等方面的考量。
同时,加强对客户的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信号。
2. 控制风险敞口:银行应设定合理的风险敞口限制,确保在一个客户或者行业浮现风险时,不会对整个银行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同时,银行应积极进行风险对冲和多元化投资,降低市场风险。
3. 强化内部控制:银行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包括审查流程、贷后管理和风险监控等方面。
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风险,确保业务运作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4. 加强风险意识培训:银行应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银行风险案例一、案例背景在当今金融市场中,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资金存储、贷款发放、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本文将以某银行的风险案例为例,详细介绍该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二、案例描述某银行是一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广泛的业务范围。
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性,该银行面临着多种风险。
1. 信用风险该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存在信用风险。
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一些借款人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例如,某企业贷款逾期未还,导致该银行损失了数百万元。
应对措施:该银行建立了严格的贷款审查制度,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物。
此外,该银行还设立了风险准备金,用于弥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
2. 市场风险该银行在投资业务中面临市场风险。
由于股票、外汇等金融产品价格的波动,该银行的投资组合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资产损失。
例如,某次股市暴跌导致该银行的投资组合净值下降了10%。
应对措施:该银行采取了分散投资策略,将投资组合分散在多个不同的金融产品中,以降低市场风险。
此外,该银行还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对投资组合进行监测和调整,以及使用风险对冲工具进行保护。
3. 操作风险该银行在日常运营中面临操作风险。
由于人为疏忽、系统故障等原因,该银行可能发生错误交易、数据泄露等问题,导致资金损失和声誉受损。
例如,某员工误操作导致客户的资金转账错误,造成该银行的损失。
应对措施:该银行加强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风险防范意识。
此外,该银行还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实现了交易的自动化和风险监测的实时性。
三、案例总结通过对该银行风险案例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在金融市场中,银行面临着多种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该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建立严格的贷款审查制度、设立风险准备金、分散投资策略、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和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等。
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案例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成功上市后,不良贷款处置主要通过动用自身拨备核销、批量打包转让给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依法保全、现金清收等途径来实现。
2012年末,某国有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了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不良贷款债权。
这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首次尝试。
一、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案例B公司成立于1992年12月,主营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销售。
注册资金1500万元。
截至2004年6月末。
B公司在A银行贷款余额1900万元,抵押物为天津市某区80套房产。
2004年6月,B公司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同年9月,B公司总经理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强行羁押,公司资产被人民法院查封;2005年6月,停止经营;2008年12月29日,B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
2006年3月,A银行以B公司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为由,向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同年5月,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决A银行胜诉。
在该案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曾擅自出售抵押房产,造成多名案外人提出异议,法院拍卖处置抵押物困难重重,致使该案始终未能完成执行程序。
截至2012年3月8日,B公司拖欠A银行贷款本金1900万元,利息1172.79万元。
鉴于该案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法律执行程序,A银行尝试通过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方式实现不良贷款的处置。
一是寻求新途径,制定债权转让方案。
鉴于该笔不良贷款处置的难度、特点以及抵押物房产的各类瑕疵等情况。
A银行开拓思路,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贷款债权的新途径。
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A总行《做好2012年度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2年初,A银行依法拟定了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采用市场化处置方式转让某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方案。
二是探索新模式,严格执行总行批复。
2012年4月28日,A银行就该笔不良贷款债权转让价格、受让方资格条件、交易保证金、交易价款支付方式、转让交易价款处置等事宜向A总行报送请示。
2012年5月11日,A总行批准同意A银行通过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对外公开转让该房地产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并规定了该笔债权挂牌交易价格及下浮幅度。
三是尝试新方式;公开透明债权转让程序。
根据A总行批复要求。
2012年6月7日,A银行将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处置。
在挂牌过程中,A银行按照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规则确定的审批程序和公示时间,对不良贷款债权信息、买受人受让条件以及相关重大事项等情况进行公开披露。
按照A总行批复文件要求,以2012年6月8日该笔不良贷款本金、利息及产生的全部费用合计数为依据,第一次挂牌转让价格确定为3200万元,在无人竞买的情况下,先后依次20%、10%两次降价,挂牌价调整为2350万元,最终只有一家意向受让方进行受让登记。
并交纳了挂牌价格30%的保证金。
2012年7月26日,A银行与受让方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债权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
2012年10月31日,A银行向受让人交割与该案债权有关的贷款合同、抵押合同、抵押他项权证书及相关法律文书,并将债权转让事宜通知B公司。
至此,A银行完成全部债权转让程序,B公司不良贷款本息合计3200万元,该行垫付的诉讼费、拍卖费、评估费、债权转让交易佣金、交易手续费、交易鉴证手续费共计46.48万元、律师费47万元。
本息及可计量费用成本共计3293.48万元,债权最终转让价款为2350万元,在归还全部贷款本金1900万元后,实际应收未收利息损失943.48万元。
四是反映新成果,及时报备债权转让事项。
按照《天津银监局转发<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的通知》(津银监办发[2009]38号)的有关要求。
A银行向当地银监局报送了《关于转让天津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债权的情况报告》,及时反映不良贷款债权转让情况。
二、A银行不良贷款债权公开转让的优势与不足A银行此次通过公开市场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是天津市商业银行开拓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方面针对涉诉不良贷款“胜诉难、执行难”的现状,通过公开透明的市场,争取多元化主体包括诸多社会投资者的公平参与,有利于不良贷款的价格发现,并及时转化成现实的流动资产,不良贷款变现时间大幅缩短。
另一方面,采用市场化方式,拓展了处置渠道。
利用产权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平台,采用市场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拓展了处置的渠道和手段;进一步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交易行为更加规范、严谨,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操作风险、法律风险、资金风险和道德风险;通过产权交易市场的信息发布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手段。
充分形成市场竟价机制,实现了处置效益的最大化,最大程度地维护了银行权益。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流程,该案例的处置过程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未认定不良贷款责任人,处置环节有疏漏。
在该案例中,A银行对B公司贷款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未能在贷款企业还款能力出现问题时及时预警、压缩并收回贷款,在贷款企业涉案后也未及时提起诉讼,这些都是信贷资金形成风险的潜在原因。
此外,在抵押物管理上也存在瑕疵。
未能定期对抵押物进行核查、估值;未能及时掌握贷款企业擅自出售抵押房产的信息,造成案件即使胜诉却仍面临执行难的局面。
鉴于上述原因,按照《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对批量处置不良资产及时认定责任人,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将处理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和银监会或属地银监局”,A银行应对该笔不良贷款认定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
但该行并未执行责任认定程序。
二是未建立相关风险管理制度,处置流程有待完善。
按照《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法律效力有关问题的批复》(银监办发[2009]24号)的有关要求,“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应当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应的制度和内部批准程序。
”目前,A总行仅对该案例处置过程中提出相关要求。
未针对向社会投资者转让贷款债权制定风险管理及内部审批制度,处置程序中仍有需要完善的环节,对卖方的尽职调查、资产估值、买受人的资格认定、部分资产损失等易产生道德风险的环节应进一步规范。
三是应收未收利息损失的帐务处理有待进一步明确。
本案例成功处置后,贷款本金虽得到全额偿还,但应收未收利息损失达943.48万元,也使得一部分国有资产流失。
这种损失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帐务处理并责任到人。
三、两点建议(一)加大处置不良贷款转让的配套政策和法律支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前,商业银行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障碍,但是政策层面仍缺乏明确的规定。
监管部门应结合市场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对统一的市场规则和交易标准。
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对这一处置方式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建立向社会投资者转让不良贷款债权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审批程序,避免转让行为中的道德风险。
(二)创新处置方式,提升资产价值回报银行除运用催收、诉讼、核销等传统手段处置不良资产外,还要积极探索处置新手段、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提高处置效率和效益。
其一,加强对押品的管理,认真做到定期核查和市场估值。
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注重押品的选择,对于存在法律瑕疵及变现困难的押品应谨慎对待,对银行内部难以管理的抵押品可以外包给中介机构,进行专业维护保养。
达到其保值或减缓贬值速度。
其二,政府部门牵头或单独组建不良资产交易平台,汇集各方资源信息,通过挂牌交易、集中竞价、公开买卖等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不良资产市场化运作;三是积极探索资产推介、资产置换、转让出售、资产证券化等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与途径,加快不良资产的变现,使银行资产得以保值增值。
信用卡道德风险案例研究东胜讯去年6月,东胜区公安分局接到各大银行报来的多起信用卡诈骗案。
该案犯罪嫌疑人宋某伙同其弟弟、妻子等人在其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老家,以办理电话卡等为名向其同村人员借用身份证多达58张,并使用借来的58张身份证及本人的身份证冒名向鄂尔多斯市与呼和浩特市内的11家银行申请办理了242张银行信用卡,并利用这些信用卡在东胜地区、通辽地区以及辽宁等地区的不法商户套取大量现金,将套取的现金用于对外放高利贷、个人投资及消费,后因无力偿还信用卡银行欠款,造成1200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2014年7月,东胜区公安分局将逃跑一年多的嫌疑人宋某及其结伙犯罪的弟弟、妻子等人抓获,现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至此,东胜区最大的一起信用卡诈骗案宣布告破。
(孙丽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逐渐重视信用卡业务,外资银行也以不同方式介入信用卡业务。
各发卡银行发卡量大幅上升,市场竞争逐渐开始激烈,区域性的竞争尤为突出。
同时,国内的信用卡受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银行卡联网通用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由多元化市场主体构成的信用卡产业链初步形成,银联作为国内民族品牌的信用卡组织和发卡品牌,逐步得到国内客户乃至国外客户的认可。
截至2008年第四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为14232.9万张,同比增长57.7%;信用卡期末信贷总额9804.57亿元,同比增长75.8%,是2006年同期的3.2倍;期末应偿信贷总额1582.12亿元,同比增长110.9%,是2006年同期的4.8倍;信用卡支付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达到24.3%。
不过,随着信用卡市场的不断发展,发卡银行面临的业务风险也日益显现,如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尤其是信用卡作为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金融产品,虽然贷款基于消费,且基本为小额,但客户群体众多,审核手续简单,在银行对客户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中都面临不对称信息问题,由于客户收入变化,或是恶意拖欠会造成较大的信用风险,即使存在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事后逾期催收手段,但同样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
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时间还不是很长,业务经验相对匾乏,业务开展前期,单纯追求卡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信用卡风险集聚。
2008年,我国的信用卡不良率大概在1%左右,并且一直处于上涨的趋势中,到2009年年底,信用卡不良率根据预测可能会上升到3%-4%,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正在逐渐扩大。
于是,对信用卡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监控和有效的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是关系到信用卡业务的成本控制以及业务收入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