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猫弓形虫病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23
临床兽医1272023.8·0 引言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猫作为家中宠物,然而,若猫患有弓形虫病或携带弓形虫,人在与其亲密接触时,特别是在处理猫粪或接触被猫粪污染的物品时,有可能被弓形虫感染。
此外,食用未熟肉类或是未洗净的蔬果也是人类感染弓形虫的重要途径。
感染弓形虫疾病在健康人群中一般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流感症状,但是人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是处于孕期时,可能引发严重的疾病[1]。
了解弓形虫病的病因、症状、治疗以及预防,对于猫饲养者和公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 基本情况猫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这种微小的寄生虫可在猫的消化道中寄生繁衍,排入粪便中后,进入环境并形成可以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的卵囊体,该病在全年均有发生[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 )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可以感染许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
弓形虫在显微镜下为椭圆形或月牙形,形似香蕉状,两端钝圆,有一个显著的核,质地饱满,边界清楚。
猫及各类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唯一终末宿主,感染弓形虫的猫粪便中排出含有弓形虫卵囊体的粪便,卵囊体在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若其他动物或人类误食含有成熟卵囊体的食物或水,就可能被弓形虫感染[3]。
2 发病原因猫弓形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2种,一是水平传播,二是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主要为经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黏膜及眼感染。
大多数猫弓形虫病的感染都是由于猫摄入含有弓形虫卵囊体的食物或水。
弓形虫卵囊体在环境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对热、干燥和化学药品都有较强的抵抗力,在户外环境、收稿日期:2023-06-13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21C1257);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TD06)作者简介:文星星(1991-),女,湖南耒阳人,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动物疾病,动物药学。
文星星,马玉捷,邹丽丽,等.猫弓形虫病诊断与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23,99(8):127-129. doi:10.19369/ki.2095-9737.2023.08.033. WEN Xingxing ,MA Yujie ,ZOU Lili ,et al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Toxoplasmosis in Cats[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99(8):127-129.猫弓形虫病诊断与防治文星星,马玉捷,邹丽丽,谭胜国(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2000)摘要:弓形虫病是猫常见的内寄生虫感染疾病,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宠物人兽共患病犬弓首蛔虫病的诊治要点该病是由犬弓首蛔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和胃内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
常引起幼犬和猫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在我国分布较广。
一、病原(1)分类地位犬弓首蛔虫的分类地位属于线虫动物门,尾感器纲,蛔虫目,弓首科,弓首属。
(二)形态学及基本特征虫体浅黄色,虫体前端两侧有向后延展的颈翼膜,呈小刀样,头端有3片唇,缺口腔,食道简单,食道与肠管连接部有小胃。
雄虫长40〜60mm,尾端弯曲,有一小锥突,有尾翼,交合刺一对不等长。
雌虫长65〜100mn1,尾端直,阴门开口于虫体前半部,虫卵呈亚球形,卵壳厚,表面有许多点状凹陷,大小为(68〜85)Umx (64〜74)μm o二、流行病学犬弓首蛔虫寄生于犬、狼、美洲赤狐、猫、啮齿类和人(引起人的内脏幼虫移行症)。
为世界性分布,在我国也十分普遍,是犬、猫及野生动物主要的寄生性线虫,也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和人类卫生关系密切。
犬弓首蛔虫流行广泛,是因为蛔虫生活史简单,蛔虫卵对外界不良因素抵抗力强所致。
犬弓首蛔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10〜15d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而获感染。
(1)感染性虫卵被犬吞入,在小肠内孵出幼虫。
幼虫随血流经肝进入肺,第二次蜕皮后变为第三期幼虫。
第三期幼虫进入气管,逆行到咽,被咽下进入食道、胃到达小肠,经2次蜕皮发育为成虫。
共需时4〜5周。
此种感染方式一般只在3月龄以内的犬体发生。
3月龄以上的犬幼虫经肝、肺、气管的迁移较少出现;6月龄的犬体内,此迁移过程则完全停止。
第二期幼虫则迁移至广泛的组织,包括肝、肺、心、脑、骨骼肌和消化道壁形成包囊,但不继续发育(包囊幼虫被其他肉食兽摄食后,可发育为成虫)。
(2)在妊娠母犬,出现产前感染。
产前3周,母犬组织中的第二期幼虫活跃起来,迁移到胎儿肺部,出生前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产出的新生犬,第三期幼虫经气管逆行到咽最后被吞咽下到达小肠,再经两次蜕皮变为成虫,完成生活史。
犬猫弓形虫病的流行及防控作者:马明筠谭革姜汹欧阳艳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08期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各地犬猫弓形虫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阐述了其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弓形虫病;流行;防控措施中图分类号:S855.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8-0025-02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体病、弓浆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寄生在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血液原虫病。
犬、猫是弓形虫的宿主,其中犬是中间宿主,猫是终末宿主。
患犬、患猫是人类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它对人类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危害很大,孕妇感染弓形虫病后可导致早产、流产、胎儿发育畸形,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AIDS)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该病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受到感染威胁,血清阳性率平均为25%~50%,有的国家和地区高达80%以上[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饲养犬猫作为宠物的越来越多。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养犬约2亿只,养猫约1亿只,人们经常以逗玩、抚摸等方式与犬猫亲密接触,极大地增加了人感染弓形虫的机会。
2005年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弓形虫病平均感染率为7.88%[2],即全国约有1亿人感染了弓形虫病。
1发病情况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其体内可形成有性繁殖的卵囊,1只猫1d可排出1000万个卵囊,可持续排2周左右;当猫再次感染时可重新排出卵囊,所以猫是人类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猫可通过消化道感染,主要因食入含有卵囊和包囊的食物而感染。
猫感染的症状不明显,急性期以发热、腹泻、眼损伤和肺炎为特征。
1995年,吕元聪[3]报道我国部分地区家猫的感染率为26.67%。
1985-2006年,我国猫的弓形虫感染率在14.06%[4]~57.33%[5],最高为河北省,最低为北京。
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流行病学调查2012-05-19 09:15:33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兽医杂志浏览:1319次崔丽丽,于咏兰,刘帅,王贝贝,张兆霞,汪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农业部动物流行病学与人畜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国家动物原虫实验室,北京海淀100193)摘要:为初步调查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感染的流病学特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采集的家养犬猫、流浪猫血清样本。
其中,家养犬血清样本1876份,家养猫血清样本561份,检测发现,家养犬动物弓形虫IgG抗体阳性率24.9%;家养猫弓形虫IgG阳性率21.2%;同时检测流浪猫样本201份,阳性率30.3%。
家养犬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最高,为30.0%,家养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不同季节间无显著差异(P>0.05)。
不同性别犬猫弓形虫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
随着年龄增长,犬猫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均有明显增长。
对25例弓形虫抗体阳性家养犬病例和37例弓形虫抗体阳性家养猫病例进行了回访调查,结果发现,该62例动物主人的弓形虫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关键词:犬;猫;弓形虫;酶联免疫检测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呈世界范围分布的能够感染多种动物的寄生性原虫。
目前研究表明,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导致早产、流产胎儿发育畸形。
此外,弓形虫感染与艾滋病(AIDS有密切的关系[1]。
在我国,1978年崔君兆首次在国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采用统一的IHA方法检测全国81963人血清平均感染率为5.17%[2]。
2005年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国人弓形虫病平均感染率为7.88%[3]。
赵树馨等1984~1986年期间检测了1297例早孕妇女血清抗弓形虫抗体,其感染率为12.5%[4]。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犬、猫弓形虫感染率也非常普遍。
第8期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体病、弓浆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寄生在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血液原虫病。
犬、猫是弓形虫的宿主,其中犬是中间宿主,猫是终末宿主。
患犬、患猫是人类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它对人类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危害很大,孕妇感染弓形虫病后可导致早产、流产、胎儿发育畸形,是免疫功能低下患者(AIDS)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该病呈世界性流行,全世界约有1/3的人口受到感染威胁,血清阳性率平均为25%~50%,有的国家和地区高达80%以上[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饲养犬猫作为宠物的越来越多。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养犬约2亿只,养猫约1亿只,人们经常以逗玩、抚摸等方式与犬猫亲密接触,极大地增加了人感染弓形虫的机会。
2005年公布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弓形虫病平均感染率为7.88%[2],即全国约有1亿人感染了弓形虫病。
1发病情况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在其体内可形成有性繁殖的卵囊,1只猫1d 可排出1000万个卵囊,可持续排2周左右;当猫再次感染时可重新排出卵囊,所以猫是人类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猫可通过消化道感染,主要因食入含有卵囊和包囊的食物而感染。
猫感染的症状不明显,急性期以发热、腹泻、眼损伤和肺炎为特征。
1995年,吕元聪[3]报道我国部分地区家猫的感染率为26.67%。
1985-2006年,我国猫的弓形虫感染率在14.06%[4]~57.33%[5],最高为河北省,最低为北京。
猫的弓形虫感染在全国较普遍,而且有的地区相当严重。
犬也是人类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可呈先天性感染或获得性感染。
先天性感染是通过母体胎盘垂直传播胎儿所致,获得性感染是因食入含有弓形虫的未煮熟的肉、蛋、奶类食品而感染。
犬常呈现呕吐、腹泻、肺炎、轻瘫或瘫痪等症状。
犬的弓形虫滋养体通过消化道、接触、飞沫等不同途径感染犬,均可引起发病。
瑞必诊犬猫弓形虫说明书摘要:一、瑞必诊犬猫弓形虫说明书简介1.产品背景2.适用范围3.产品特点二、弓形虫病的危害及诊断1.弓形虫病的危害2.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三、瑞必诊犬猫弓形虫检测卡的使用方法1.产品组成2.操作步骤3.结果解读四、瑞必诊犬猫弓形虫检测卡的优势1.灵敏度高2.操作简便3.结果准确五、注意事项1.使用禁忌2.保存方法3.售后服务正文:一、瑞必诊犬猫弓形虫说明书简介瑞必诊犬猫弓形虫检测卡是一款专门用于检测犬猫弓形虫感染的产品,为广大兽医和宠物主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测手段。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瑞必诊犬猫弓形虫检测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弓形虫病的危害及诊断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动物出现流产、死胎、生长迟缓等症状,同时对人类健康也存在潜在威胁,尤其是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弓形虫病。
目前,诊断弓形虫病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
三、瑞必诊犬猫弓形虫检测卡的使用方法瑞必诊犬猫弓形虫检测卡主要由检测卡、样本收集棒和说明书组成。
使用时,只需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操作:1.使用样本收集棒采集犬猫的唾液样本;2.将唾液样本滴入检测卡的样本孔;3.等待10 分钟,观察检测卡上的显示结果。
四、瑞必诊犬猫弓形虫检测卡的优势瑞必诊犬猫弓形虫检测卡具有以下优势:1.灵敏度高:能够准确检测出弓形虫感染;2.操作简便:无需专业设备,轻松完成检测;3.结果准确:采用进口原料,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五、注意事项1.使用禁忌:请勿使用过期的检测卡或已开启的样本收集棒;2.保存方法:请将检测卡和样本收集棒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3.售后服务:如有产品质量问题,请及时联系售后服务人员。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瑞必诊犬猫弓形虫检测卡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人和犬猫如何预防弓形虫感染弓形虫病是所有饲养猫咪的人,最担心的疾病之一。
弓形虫是一种人和动物的共患病,如果猫咪感染了弓形虫,主人也极有可能会被传染。
要预防弓形虫,首先要注意猫咪的饮食、环境卫生,自身的卫生健康也不可忽视,主人最好学习了解弓形虫疾病的相关知识,以预防猫咪和家人的被感染。
规范动物的管理和饲养想要预防弓形虫病,就需要规范动物的管理和饲养,尤其要管理好猫。
对于猫咪的粪便,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而且尽量不要和动物有过分亲密的举动,还要纠正不良的喂养方式。
要为动物准备专用的食具,每次喂完了动物之后要及时的清洗双手,洗的时候要用热水,确保杀灭弓形虫。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弓形虫病。
弓形虫害怕高温,在烹煮食物的时候,将温度加热到67度以上就可以有效的杀灭弓形虫,也就是说要尽量吃煮熟的食物,未煮熟的食物以及生食还是少吃,尤其是肉类食物。
蔬菜要彻底洗净如果说吃了没有洗干净的蔬菜,也有可能会感染弓形虫,从而患上弓形虫病,所以说在吃蔬菜之前一定要彻底的清洗干净,尤其是生食的蔬菜。
给宠物注射弓形虫疫苗现在的人都特别喜欢养宠物,尤其喜欢养猫咪,在饲养这些宠物的时候一定要定期为其注射弓形虫疫苗,这样可以防止宠物感染弓形虫。
如果说宠物感染了弓形虫,那么人在和宠物密切接触之后也有可能会被传染,所以给宠物注射疫苗是很有必要的。
提高卫生意识提高卫生意识对于预防弓形虫病来说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应该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而且对于切过了生肉的菜板以及菜刀和其他厨具也要及时的清洗。
扩展资料:弓形虫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感染人体后的危害主要是针对孕妇,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具体如下:1、正常人在空气中感染后,多数为隐性感染状态,不会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约10%-20%的患者有临床表现,呈轻微感冒样症状。
患者出现淋巴结肿痛,但不化脓,病程持续数周或数月,如虫体不能被彻底清除,可形成包囊,转为潜伏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