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心理学模拟题目Word版

学前儿童心理学模拟题目Word版

学前儿童心理学模拟题目Word版
学前儿童心理学模拟题目Word版

学前儿童心理学模拟试卷(一)(闭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20个小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 把被研究者称为。

2、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3、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有重要联系。

4、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为主。

5、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再,然后是。

6、皮亚杰根据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将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个子阶段。

7、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复述策略、、提取策略。

8、音乐感知能力包括、、。

9、儿童岁开始掌握歌词的能力有较大进步,能唱出较为完整的歌,错词明显减少。

10、儿童独自一个人游戏,即使有其他人在场,也不与他们发生任何联系;而且儿童之间从事着不同的游戏活动是社会游戏中的游戏,该游戏出现在。

11、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等心理成分。其中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性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个体心理发展

2、自我中心

3、儿童的社会化

4、安全型依恋

5、社会性游戏

三、简答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同伴交往关系的因素。

2、简述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

3、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四、论述题(本题共一题,共20分)

评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学前儿童心理学模拟试题(一)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题(本题共20个小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主试、被试

2、视觉偏爱

3、气质

4、无意记忆

5、上下、前后、左右

6、六

7、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组织性策略

8、旋律感、节奏感及音高辨别能力

9、四到五岁10、独自游戏,2-2.5岁

11、气质、能力、性格,性格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5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1、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到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2、自我中心: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则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3、儿童的社会化:又称为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

握社会规范,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能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过程。

4、安全型依恋:属于儿童依恋的一种,安全依恋于母亲的儿童,当母亲在场时,会自由地进行探索、与陌生人打交道,在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得心烦意乱,并在看到母亲返回时高兴。

5、社会性游戏:指儿童在与游戏玩伴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游戏。

三、简答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影响同伴交往关系的因素。

答题要点:其一,教养方式,儿童与他人的交往受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如母亲的态度采用照顾过度,这孩子的性格易为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或胆怯;母亲采取忽视的态度,则孩子表现为冷酷、攻击、情绪不稳定、创造性强等。其二,身体吸引力,在童年早期和中期,儿童对于相貌漂亮的同龄人和相貌平平的同龄人会有不同的判断。

第三,行为特征,通过社会测量技术发现儿童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也密切关系着儿童交往的成败、儿童同伴地位的不同。

第四,认知能力,有研究表明,智商搞的儿童与同伴的接纳程度之间存在正相关。

第五,教师的影响,一个儿童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的影响到同伴对这个儿童的评价。

2、简述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

答题要点:游戏活动中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为:(1)兴趣指引;(2)注意力集中;(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4)自由性;(5)假想与真实的转换;(6)人与人、物的交流;(7)各方面能力的延展。

3、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答题要点:在早期教育领域,关键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到了20世纪70年代,关键期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人们发现,在关键期之后,如果将是以的刺激呈现足够长的时间,同样也能产生印刻印象。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四、论述题(本题共一题,共20分)

评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题要点: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识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增加,而是一个有着质的差异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从11岁或12岁开始)。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虽然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目前也存在争论,但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形式运算思维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高阶段。

皮亚杰虽然提出了认识的起源离不开儿童的主体的活动,但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以先天的图式为基础的,不少研究者也因此批评他的"生物决定论"是唯心的,认为这是他理论的最大局限,但是,我们认为这正是皮亚杰理论被人们重视的一个根本原因,他既不脱离人的生物性基础来研究人的认知心理,也不拘泥于生物性而忽视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着眼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充满了辩证的色彩的。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