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33.62 KB
- 文档页数:13
网上安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网络攻击与防范1. 病毒与木马:病毒是一种能够复制自身并传播给其他计算机的恶意软件,而木马则是指偷偷地在用户计算机中安装并运行的恶意程序。
在网上冲浪时,用户应当注意下载和安装来自可靠来源的软件,并经常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扫描。
2. DDOS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通过利用大量不同来源的计算机对特定目标发起攻击,使目标服务器过载而无法正常工作的攻击手法。
网络管理员需要及时更新网络设备的防护策略,并加强网络流量监控以及及时响应异常流量。
3. 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伪装成可信赖实体(如银行、电子邮箱提供商等)发送虚假通知以诱使用户向其提供个人信息,从而实施盗窃行为。
用户需要学会辨别伪装邮件,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并且要经常更改并保护好自己的密码。
4. 勒索软件:勒索软件是一种利用加密算法将受害者数据加密,并向其勒索“赎金” 来解密文件的恶意软件。
用户需要定期备份重要文件,并且不要随意下载未经验证的软件。
5. 防火墙与安全策略:防火墙是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威胁侵害的关键设备,网络管理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防火墙,制定安全策略,及时更新漏洞补丁以防止系统被攻破。
二、个人隐私保护1. 密码安全:好的密码应当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不易被猜测。
用户需要注意不要使用相同的密码在不同的网站上,并且要定期更改密码来提高个人账户的安全性。
2. 个人信息保护:用户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偷窃等行为,因此,用户需要谨慎选择发布个人信息的平台,并设置个人信息的访问权限。
3. 公共Wi-Fi使用:公共Wi-Fi网络往往安全性较低,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
因此,用户在使用公共Wi-Fi时,应当避免登录重要账户,尽量使用VPN或者其他加密传输方式进行上网。
4. 社交媒体隐私设置:用户需要定期检查社交媒体账户的隐私设置,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明身份的用户获取,以免遭受骚扰、诈骗等。
网络专业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它们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根据规模和拓扑结构的不同,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不同类型。
2. OSI七层模型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个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互连的标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3.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族,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等协议,用于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解释。
二、网络设备1. 路由器路由器是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可以传输数据包并决定其下一跳的路径,是构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交换机交换机是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并转发数据的设备,可以提高局域网内的传输效率和减少冲突。
3. 防火墙防火墙是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恶意攻击的设备,可以过滤数据包并监控网络流量。
4. 网桥网桥是用于连接两个局域网并传输数据的设备,可以转发数据包并学习和过滤数据。
5. 调制解调器调制解调器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传输到电话线上,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设备。
6. 网络无线设备网络无线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等,用于提供无线网络连接。
三、网络协议1. IP协议IP(互联网协议)是用于规定互联网数据包交换的标准,具有地址分配、路由和错误检测等功能。
2. TCP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是满足IP协议可靠性要求的协议,提供了数据包分段、重组和流量控制等功能。
3. UDP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简单的数据报协议,用于不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如语音通话和视频传输等。
4. HTTP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网页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送超文本文档的协议,是万维网的核心协议之一。
5. FTP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可以进行上传、下载和删除文件等操作。
1.数据是指以任何格式表示的信息,数据的格式需要信息的创建者和接收者提前达成共识。
比如一副图片可以抽象成由无数个像素组合在一起,再用其它方式表示一个像素,这样就能实现把一副图片存储在存储介质上。
2.常用的信息有文本、数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形式。
3.数据通信是指两台设备之间通过线缆、传输设备等形式的传输介质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
4.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应该由报文、发送方、接收方、介质和协议五个部分组成。
5.报文(message):报文是指通讯中的数据块。
文本、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被编码后,以报文的形式被传送。
6.发送方(sender):发送方是指发送数据报文的设备。
它可以是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手机等。
7.接收方(receiver):接受方是指接收报文的设备。
它可以是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手机、电视等。
8.介质(medium):传输介质:是指信号传送的载体。
局域网中常见的传输介质有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
9.协议(protocol):10.协议是指管理数据通讯的一组规则。
它表示通讯设备之间的一组约定。
如果没有协议,即使两台设备可能在物理上是连通的,也不能通讯。
比如一个只能说汉语的人就无法被一个只能说英语的理解。
11.单工:在单工模式(simplex mode)下,通讯是单方向的。
两台设备只有一台能够发送,另一台则只能接收。
12.键盘和显示器都是单工通讯设备。
键盘只能用来输入,显示器只能接收输出。
13.半双工:在半双工模式(half-duplex mode)下,每台设备都能发送和接收,但不能同时进行,当一台设备发送时,另一台只能接收,反之亦然。
14.对讲机是半双工系统的典型例子。
15.全双工:在全双工模式(full-duplex mode)下,通讯双方都能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
16.电话网络是典型的全双工例子。
17.网络(network)是一个复杂的人或物的互连系统。
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一张网。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2. 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在物理上互3. 资源共享: (1) :服务器、打印机、通讯设备(2)共享(3)共4. 按按地域来划分:。
建设计算机网络的属性来分:公用网和专用网。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分:按信息的交换方式来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5.*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9. 调制解调器:兼有调制和解调功能的器件。
10. 调制解调器最基本的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11. 接收端通过这些附加位在接收译码器的控制下不仅可以发现错误,而且还能自动地纠正错误。
接收端通过这些附加位可以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判断看其是否正确,如果存在错误,它不能纠正错误而是通过反馈信道传送一个应答帧把这个错误的结果告诉给发送端,让发送端重新发送该信息,直至接收端收到正确的数据为止。
13. :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14. 通过网络中的结点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可以采用另一种数据交换的方法叫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在报文中包括要发送的正文信息和指明收发站的地址及其它控制信息。
在这种报文交换方式中,不需要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
原理是把一个要传送的报文分成若干段,每一段都作为报文分组的数据部分。
17. OSI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七个层次,由低层至高层分别19. 双绞线主要是用来连接计算机网卡到集线器或通过集线器之间级联口的级联。
20. 光纤是一种细小、柔韧并能传输光信号的介质,一根光缆中包含有多条光纤。
星型拓扑结构有以下优点: 1.单个工作站损坏,不会对整个网络造成大的影响,而仅会影响该工作站。
2.网络的扩展容易。
3.控制和诊断方便。
4.访问协议简单。
星型拓扑结构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1.过分依赖中心结点。
2.成本高。
:总线型拓扑结构有以下的主要优点: 1.从硬件观点来看总线型拓扑结构可靠性高。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概念和发展历史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功能二、数据通信基础知识1.数据通信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数据通信的基本过程3.数据通信中的信道和调制4.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三、物理层1.物理层的功能和特点2.传输媒介和编码技术3.数据传输率和基带调制4.信道复用和调制解调器四、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特点2.帧的概念和帧的组成3.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4.MAC地址和以太网五、网络层1.网络层的功能和特点2.网络层的路由和转发3.数据报和虚电路4.IPv4和IPv6的基本概念六、传输层1.传输层的功能和特点2.传输层的协议和服务3.TCP和UDP的特点和区别4.TCP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七、应用层1.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2.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和服务3.DNS、HTTP和FTP的工作原理4.电子邮件和远程登录的基本概念八、网络安全和管理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2.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3.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网络性能监测和故障排除九、无线和移动网络1.无线和移动网络的基本概念2.蜂窝网络和无线局域网3.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4. 移动IP和移动Ad Hoc网络以上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的一个总结,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各层协议和技术、网络安全和管理以及无线和移动网络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点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点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2 网络协议与通信原理1.3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1.4 数据加密技术1.5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2.网络攻击与防护2.1 常见网络攻击类型2.2 与蠕虫攻击2.3 与后门攻击2.4 DDoS攻击与防护2.5 SQL注入与跨站脚本攻击2.6 无线网络安全与攻击手法2.7 社会工程学与钓鱼攻击3.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3.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3.2 安全策略与政策制定3.3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3.4 安全事件响应与处置3.5 安全意识培训与教育4.网络安全法律法规4.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相关条款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4.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4.5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附件:________1.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表格2.网络安全事件响应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网络安全法: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正式生效,旨在保护国家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刑法: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用来规定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
3.保密法: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是中国保密工作领域的基本法律,确保国家秘密及其他保密事项的安全。
4.电信条例: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范了电信市场的管理,保护个人和单位的通讯自由,维护电信业的正常运营秩序。
5.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________由中国信息化部制定,规定了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实施安全保护的各项措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知识点大全:一、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2、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栈3、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设备4、IP地质与子网划分5、数据传输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6、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7、网络层与路由协议8、传输层与可靠传输协议9、应用层与常见协议二、局域网技术1、以太网技术与IEEE 802.3标准2、交换技术与交换机3、VLAN与VLAN划分4、网桥与二层交换机5、局域网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6、局域网扩展技术:集线器、中继器、网桥、三层交换机三、广域网技术1、传输介质:方式线、光纤、无线电波2、数字传输系统:PDH、SDH3、ATM技术与应用4、Frame Relay技术与应用5、MPLS技术与应用6、VPN技术与应用7、BGP与动态路由协议四、网络安全技术1、安全威胁与攻击类型2、防火墙技术与应用3、VPN技术与应用4、IDS/IPS技术与应用5、加密与认证技术6、非对称加密与数字证书7、安全策略与安全管理五、无线网络技术1、无线局域网技术与IEEE 802.11标准2、WIFI技术与应用3、蓝牙技术与应用4、无线传感器网络5、移动通信技术.2G、3G、4G、5G6、网络规划与优化六、网络管理与监控1、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系统2、RMON与NetFlow技术3、IP SLA与QoS技术4、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5、带宽管理与流量控制6、网络性能优化与调优附件:1、网络设备配置范例2、OSI参考模型图示3、VLAN划分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对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益所享有的法律保护。
2、隐私保护:指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合法使用与保护。
3、互联网行业: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包括互联网接入、网站运营、电子商务等领域。
50个网络知识点大全一、云计算: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按需分配和管理计算资源,提供灵活、可扩展和经济高效的计算服务。
2.云计算的优势:云计算可以降低企业的IT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可靠性和灵活性。
3.云计算的关键技术:虚拟化、自动化和可扩展性是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4.云计算的部署模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和社区云是常见的云计算部署模型。
5.云计算的服务模型: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是云计算的常见服务模型。
二、大数据:6.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数据量过大、处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技术和算法来获取、管理和分析的数据。
7.大数据的特征:大数据具有“四V”特征,即数据量大(Volume)、数据速度快(Velocity)、数据种类多(Variety)和价值密度低(Value)。
8.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大数据在金融、医疗、交通、电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9.大数据的处理技术:Hadoop、Spark、NoSQL等是常见的大数据处理技术。
三、物联网:10.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是将各种物理设备和对象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感知、交互和共享。
11.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1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和物联网协议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四、区块链:13.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14.区块链的特点: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等特点。
15.区块链的应用领域:数字货币、供应链管理、身份验证等是区块链的应用领域。
16.区块链的工作原理:区块链通过共识机制和密码学算法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一致性。
五、人工智能:17.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18.人工智能的分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常见分支。
关于网络的知识点总结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网络的知识点,包括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架构、网络的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一、网络的基本概念1.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特定的网络协议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可以使用户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和通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交流的便利性。
2. 网络的组成网络由多个节点和链路组成。
节点是指连接在网络上的各种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而链路则是指这些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3. 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的是节点之间连接的方式和形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对于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适用场景有着不同的影响。
4. 网络的传输技术网络的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
有线传输使用网线等物理介质进行数据传输,而无线传输则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数据通信。
不同的传输技术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5. 网络的协议网络协议是指网络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等。
这些协议定义了数据的传输格式、传输流程、错误处理等内容,保证了网络通信的顺利进行。
6. 网络的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服务,包括文件共享、数据传输、虚拟专用网络、远程登录等功能。
这些服务能够满足用户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需求,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日常操作和信息交流。
二、网络的架构1.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是指网络中的两种常见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
在这种架构中,服务器负责提供服务和资源,而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服务并获取资源。
这种架构简单明了、易于管理和维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系统中。
网络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是由一组相互连接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组成的系统。
它们通过数据链路互相连接,并能够共享资源和服务。
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不同规模和范围的网络。
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网线、无线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二、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1. OSI七层模型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一个概念性的网络结构,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层,从上到下依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协议和功能。
2. TCP/IP协议族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是Internet标准协议族,包括传输层的TCP协议和UDP协议,网络层的IP协议,以及应用层的HTT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等。
TCP/IP协议族是当前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协议族。
3. 网络地址和子网划分在TCP/IP协议族中,网络中的设备需要有唯一的网络地址,常见的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
网络地址可以通过子网划分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和优化。
4. 路由概念路由是指网络中用来决定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路径选择。
路由器是用来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能够根据目的地址选择最佳的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三、网络设备和技术1. 网络设备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转发。
交换机:用于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和转发。
防火墙:用于安全控制和过滤网络流量。
网卡: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负责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无线路由器:提供无线网络连接接入点。
2.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VLAN)是一种将物理上分散的设备通过逻辑手段组合在一起的局域网。
VLAN可以通过交换机的端口划分来实现。
3.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进行加密通信的私人网络。
网络安全知识点1. 恶意软件:指那些具有破坏或潜在破坏计算机系统功能或信息安全的能力的计算机程序,如病毒、蠕虫、木马、间谍软件等。
用户应当避免下载和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来保护系统安全。
2. 弱密码:密码是保护用户账户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使用弱密码容易遭受暴力破解等攻击方式。
用户应该选择强密码,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改密码。
3. 钓鱼攻击:这是一种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并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站欺骗用户向其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的攻击方式。
用户应警惕不熟悉的邮件和网站,并不轻易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4. 网络针孔摄像头:黑客可以通过入侵互联网连接的摄像头来窃取用户的隐私。
用户应该定期更改摄像头的默认密码,并在不使用摄像头时将其关闭。
5. 无线网络安全:公共无线网络容易遭到黑客攻击,用户在连接这些网络时应使用加密技术(如WPA2)并避免在无加密的网络中进行敏感操作。
6. 信息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身份盗窃和其他不良后果。
用户应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上留下个人敏感信息。
7. 防火墙:防火墙是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和攻击的重要措施。
用户应保持防火墙的开启状态,并定期更新防火墙软件。
8. 两步验证:为了加强账户的安全性,用户可以启用两步验证功能,当登录时需要输入手机上收到的验证码,以防止身份被盗用。
9. 安全更新: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全更新是保持系统安全的重要步骤。
这些更新通常修复了已知的漏洞,以防止黑客的攻击。
10. 社交工程:黑客可能通过欺骗用户,例如通过冒充合法机构或身份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用户应始终保持警惕,不随意相信陌生人的请求。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1.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计算机或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形、星形、树形、网状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对网络通信的效率、可靠性和扩展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2. OSI模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是一个理论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的功能和协议。
它分为七层,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协议,通过层与层之间的协议和接口来实现网络通信。
3. TCP/IP协议族: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互联网通信的核心协议,它由一系列的协议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是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Internet Protocol)。
TCP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而IP负责将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
其他常用的TCP/IP协议还包括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等。
4.IP地址:IP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的计算机或设备。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IPv4采用32位二进制表示,通常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92.168.1.1、IPv6采用128位二进制表示,可以支持更多的IP地址分配。
5.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用于划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它与IP地址进行位运算,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分开。
常见的子网掩码有255.255.255.0,也就是将IP地址的前三个字节作为网络部分,最后一个字节作为主机部分。
6.路由器和交换机:路由器和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设备。
网络常识知识点总结一、网络的基本常识1. 什么是网络?网络是将各种信息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系统。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因此我们在使用网络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2. 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是一种全球范围内连通数以亿计的私人、学术、商业和政府网络。
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互联网,获取信息、沟通和交易。
互联网是网络的一种,但是规模和影响力都远远超过了其他网络。
3. 什么是无线网络?无线网络是指利用无线电波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的网络。
无线网络可以使使用者在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无线设备实现通信和信息传输,大大增加了人们的便利性。
广泛应用于手机、无线路由器、无线电视等领域。
4. 什么是局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一种网络,通常在一个建筑物或者是一个校园内。
而广域网则是在更大范围内的网络,通常是指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的网络连接。
在局域网内的设备可以直接通讯,而广域网则需要通过网络设备进行通讯。
5. 什么是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网络传输的数据包,根据事先设定的规则来决定数据包的接受或者拒绝。
防火墙可以防范网络攻击和黑客入侵,保护网络安全。
6. 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在网络时代,我们的个人隐私很容易受到侵犯,因此保护个人隐私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隐私设置、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定期修改密码等方式来保护个人隐私。
7. 什么是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一种犯罪行为,通过虚假的网站、电子邮件、软件或其他手段诱骗他人进行非法交易、获取个人信息或者财产。
我们要警惕各种网络诈骗行为,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8. 如何防范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一种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恶意程序,我们可以通过安装杀毒软件、不随意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定期进行系统升级等方式来防范网络病毒。
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点网络信息安全知识点一、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概念1.2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1.3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二、网络攻击与防范2.1 黑客攻击类型2.1.1 DDOS攻击2.1.2 XSS攻击2.1.3 SQL注入攻击2.1.4 攻击2.2 网络攻击防范措施2.2.1 安装防火墙2.2.2 更新及安装安全补丁2.2.3 加强口令设置2.2.4 数据加密2.2.5 运行安全扫描工具三、网络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3.1 用户身份认证技术3.1.1 用户名和密码3.1.2 双因素认证3.1.3 生物特征识别3.2 访问控制技术3.2.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3.2.2 强制访问控制(MAC)3.2.3 自主访问控制(DAC)3.2.4 访问控制列表(ACL)四、密码学基础4.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4.2 哈希算法及其应用4.3 数字签名与证书4.4 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五、网络数据传输和通信安全5.1 安全套接层(SSL)与传输层安全(TLS)5.2 虚拟专用网络(VPN)安全通信5.3 防火墙与代理服务器的应用5.4 硬件安全模块(HSM)六、漏洞扫描与安全评估6.1 漏洞扫描技术6.1.1 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6.1.2 开放式扫描和暗盒扫描6.2 安全评估方法6.2.1 风险评估6.2.2 安全测试6.2.3 安全审计6.2.4 安全合规性评估七、事件响应与数据备份7.1 安全事件响应计划7.1.1 安全事件的定义和分类7.1.2 安全事件响应步骤7.2 数据备份与恢复7.2.1 数据备份策略7.2.2 数据恢复方法八、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8.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8.2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等级保护管理办法》8.3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8.4 《个人信息保护条例》附件:附件一:网络安全检测报告样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明确了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秩序。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⒈网络基础⑴ OSI参考模型⑵ TCP/IP协议栈⑶数据链路层⑷网络层⑸传输层⑹应用层⒉网络设备⑴网络接口卡(NIC)⑵网络交换机⑶路由器⑷防火墙⑸网络负载均衡器⒊ IP协议⑴ IPv4地址及子网划分⑵ IPv6地址及子网划分⑶ ARP协议⑷ ICMP协议⑸ DHCP协议⒋传输层协议⑴ TCP协议⑵ UDP协议⑶端口号⑷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⑸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⒌网络安全⑴访问控制列表(ACL)⑵ VPN技术⑶防火墙规则⑷传输层安全协议(TLS/SSL)⑸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⒍网络性能优化⑴带宽与吞吐量⑵延迟与时延⑶网络拓扑优化⑷ QoS(Quality of Service)⑸网络监控与诊断工具⒎无线网络⑴ IEEE 80⑴1标准⑵ Wi-Fi安全性⑶ WLAN控制器⑷无线网络规划方法⑸蓝牙技术⒏互联网协议(TCP/IP协议族)⑴ HTTP协议⑵ DNS协议⑶ FTP协议⑷ SMTP协议⑸ POP3协议⒐云计算与网络虚拟化⑴ IaaS、PaaS和SaaS⑵虚拟局域网(VLAN)⑶虚拟化技术(如VMware、KVM)⑷软件定义网络(SDN)⑸容器化技术(如Docker)⒑附件:参考书籍、教程和文档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OSI: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通信协议构建模型,用于描述计算机系统中不同网络层级之间的通信原则和协议。
⒉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组用于互联网的通信协议,能够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
⒊ IPv4和IPv6:互联网协议版本4和版本6,分别用于分配和管理全球网络中的IP地址。
IPv4使用32位地址,IPv6使用128位地址。
Ch1 计算机网络概述1、Internet的前身:ARPAnet2、电路交换的特点:面向连接,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3、分组交换:原理:首先发送方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网络内的分组交换机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各个分组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接收方剥掉各分组的首部,将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组合起来,恢复原始的数据报文。
优点:1)高效。
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2)灵活。
每个分组都是独立处理,单独查找路由。
3)迅速。
没有连接建立和连接释放。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4、网络的分类:PAN、LAN、MAN、WAN及其距离尺度5、发送时延、传播时延的计算6、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7、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网络的层次、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每一层使用的协议,但不包括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8、协议的概念:对等层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规则约定,是对该层功能如何实现的一种定义。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9、协议和服务的区别与联系10、OSI参考模型:自底向上,每一层的名称及其主要功能11、TCP/IP 参考模型,常用协议所处的层次例题:1.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CA.应用层 B. 表示层 C. 传输层 D. 网际层2.在TCP/IP体系结构中,负责将数据从一个主机送到另外一台主机的是 B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3.下列选项中,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BD (不定项选择)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4.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属于 B 。
A.PANNC.MAND.WAN5.数据交换技术可分为 DA. 空分交换、时分交换、分组交换B. 电路交换、空分交换、时分交换C.线路交换、空分交换、分组交换D.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6.在网络体系结构中,__数据链路层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在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__网络_____层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路由,___应用____层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各种应用进行标准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00个知识点
一、网络基础知识
1.OSI七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
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四层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3.IP地址:分为IPv4地址和IPv6地址,用来标识节点的网络位置,由网络号、主机号组成。
4.子网掩码:用来分隔网络号和主机号,决定节点是否属于同一子网。
5.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由英特尔公司和斯坦福大学
设计的路由协议,是基于最短路径的路由算法,可在复杂的企业网络中实
现最优的网络路由。
6.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用于将一个网络中的内部
IP地址转换为适合外部网络的外部IP地址。
7.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用于两台计算机
间的文件传输。
8.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
于在Internet上传输邮件。
9.PPP: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用于在两台计算机
间的安全、可靠、可信的数据传输。
10.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串行线路互联网协议,
用于两台计算机间的TCP/IP数据包传输。
二、网络安全知识
11.认证:是指确认用户身份或确认信息完整性的一种过程。
12.授权:指企业对具有特定身份认证的用户提供访问信息系统的特定功能和操作权限的一种过程。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什么是三层交换,说说和路由的区别在那里?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可工作在网络的第三层,根据ip地址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或交换),原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两个名词趋向于统一,我们可以认为三层交换机就是一个多端口的路由器。
但是传统的路由器有3个特点:基于CPU的单步时钟处理机制;能够处理复杂的路由算法和协议;主要用于广域网的低速数据链路在第三层交换机中,与路由器有关的第三层路由硬件模块也插接在高速背板/总线上,这种方式使得路由模块可以与需要路由的其他模块间高速的交换数据,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外接路由器接口速率的限制(10Mbit/s---100Mbit/s)。
※对路由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方提出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简单说明一下你所了解的路由协议。
路由可分为静态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由管理员手动维护;动态路由由路由协议自动维护。
路由选择算法的必要步骤:1、向其它路由器传递路由信息;2、接收其它路由器的路由信息;3、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并由此生成路由选择表;4、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及时的做出反应,调整路由生成新的路由选择表,同时把拓扑变化以路由信息的形式向其它路由器宣告。
两种主要算法:距离向量法(Distance Vector Routing)和链路状态算法(Link-State Routing)。
由此可分为距离矢量(如:RIP、IGRP、EIGRP)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IS-I S)。
路由协议是路由器之间实现路由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它允许路由器之间相互交换和维护各自的路由表。
当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变化时,它需要及时地将这一变化通知与之相连接的其他路由器,以保证数据的正确传递。
路由协议不承担网络上终端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任务。
※简单说下OSPF的操作过程①路由器发送HELLO报文;②建立邻接关系;③形成链路状态④SPF算法算出最优路径⑤形成路由表※OSPF路由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DR、BDR的选举过程,区域的作用及LSA的传输情况(注:对方对OSPF的相关知识提问较细,应着重掌握)。
特点是:1、收敛速度快;2、支持无类别的路由表查询、VLSM和超网技术;3、支持等代价的多路负载均衡;4、路由更新传递效率高(区域、组播更新、DR/BDR);5、根据链路的带宽(cost)进行最优选路。
通过发关HELLO报文发现邻居建立邻接关系,通过泛洪LSA形成相同链路状态数据库,运用SPF算法生成路由表。
DR/BDR选举:1、DR/BDR存在->不选举;2、达到2-way状态Priority不为0->选举资格;3、先选BDR后DR;4、利用“优先级”“RouterID”进行判断。
1、通过划分区域可以减少路由器LSA DB,降低CPU、内存、与LSA泛洪带来的开销。
2、可以将TOP变化限定在单个区域,加快收敛。
LSA1、LSA2只在始发区域传输;LSA3、LSA4由ABR始发,在OSPF域内传输;LSA5由ASBR始发在OSPF的AS内传输;LSA7只在NSSA内传输。
※OSPF有什么优点?为什么OSPF比RIP收敛快?优点:1、收敛速度快;2、支持无类别的路由表查询、VLSM和超网技术;3、支持等代价的多路负载均衡;4、路由更新传递效率高(区域、组播更新、DR/BDR);5、根据链路的带宽进行最优选路采用了区域、组播更新、增量更新、30分钟重发LSA※RIP版本1跟版本2的区别?答:①RIP-V1是有类路由协议,RIP-V2是无类路由协议②RIP-V1广播路由更新,RIP-V2组播路由更新③RIP-V2路由更新所携带的信息要比RIP-V1多※描述RIP和OSPF,它们的区别、特点RIP协议是一种传统的路由协议,适合比较小型的网络,但是当前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急剧膨胀使RIP协议无法适应今天的网络。
OSPF协议则是在Internet网络急剧膨胀的时候制定出来的,它克服了RIP协议的许多缺陷。
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IP&OSPF管理距离分别是:120和1101.RIP协议一条路由有15跳(网关或路由器)的限制,如果一个RIP网络路由跨越超过15跳(路由器),则它认为网络不可到达,而OSPF对跨越路由器的个数没有限制。
2.OSPF协议支持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RIP则不支持,这使得RIP协议对当前IP地址的缺乏和可变长度子网掩码的灵活性缺少支持。
3.RIP协议不是针对网络的实际情况而是定期地广播路由表,这对网络的带宽资源是个极大的浪费,特别对大型的广域网。
OSPF协议的路由广播更新只发生在路由状态变化的时候,采用IP多路广播来发送链路状态更新信息,这样对带宽是个节约。
4.RIP网络是一个平面网络,对网络没有分层。
OSPF在网络中建立起层次概念,在自治域中可以划分网络域,使路由的广播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链路中继资源的浪费。
5.OSPF在路由广播时采用了授权机制,保证了网络安全。
上述两者的差异显示了OSPF协议后来居上的特点,其先进性和复杂性使它适应了今天日趋庞大的Internet网,并成为主要的互联网路由协议。
※什么是静态路由?什么是动态路由?各自的特点是什么?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在路由器中手动配置的固定路由,路由明确地指定了包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的路径,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
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应,所以一般说静态路由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相对固定的网络。
静态路由特点1、它允许对路由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控制;2、减少了网络流量;3、是单向的;4、配置简单。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
是基于某种路由协议来实现的。
常见的路由协议类型有: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如RIP)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如OSPF)。
路由协议定义了路由器在与其它路由器通信时的一些规则。
动态路由协议一般都有路由算法。
其路由选择算法的必要步骤1、向其它路由器传递路由信息;2、接收其它路由器的路由信息;3、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到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并由此生成路由选择表;4、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及时的做出反应,调整路由生成新的路由选择表,同时把拓扑变化以路由信息的形式向其它路由器宣告。
动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大、拓扑复杂的网络。
动态路由特点:1、无需管理员手工维护,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
2、占用了网络带宽。
3、在路由器上运行路由协议,使路由器可以自动根据网络拓朴结构的变化调整路由条目;※VLAN和VPN有什么区别?分别实现在OSI的第几层?VPN是一种三层封装加密技术,VLAN则是一种第二层的标志技术(尽管ISL采用封装),尽管用户视图有些相象,但他们不应该是同一层次概念。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
VLAN在交换机上的实现方法,可以大致划分为2大类:1、基于端口划分的静态VLAN;2、基于MAC地址|IP等划分的动态VLAN。
当前主要是静态VLAN的实现。
跨交换机VLAN通讯通过在TRUNK链路上采用Dot1Q或ISL封装(标识)技术。
VPN(虚拟专用网)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
VPN使用三个方面的技术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隧道协议、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VPN使用两种隧道协议:点到点隧道协议(PPTP)和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
■VPN采用何种加密技术依赖于VPN服务器的类型,因此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对于PPTP服务器,将采用MPPE加密技术MPPE可以支持40位密钥的标准加密方案和128位密钥的增强加密方案。
只有在 MS-CHAP、MS-CHAP v2 或 EAP/TLS 身份验证被协商之后,数据才由 MPPE 进行加密,MPPE需要这些类型的身份验证生成的公用客户和服务器密钥。
对于L2TP服务器,将使用IPSec机制对数据进行加密IPSec是基于密码学的保护服务和安全协议的套件。
IPSec 对使用L2TP 协议的VPN 连接提供机器级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
在保护密码和数据的 L2TP 连接建立之前,IPSec 在计算机及其远程VPN服务器之间进行协商。
IPSec可用的加密包括 56 位密钥的数据加密标准DES和 56 位密钥的三倍 DES (3DES)。
■VPN的身份验证方法前面已经提到VPN的身份验证采用PPP的身份验证方法,下面介绍一下VPN进行身份验证的几种方法。
CHAP CHAP通过使用MD5(一种工业标准的散列方案)来协商一种加密身份验证的安全形式。
CHAP 在响应时使用质询-响应机制和单向 MD5 散列。
用这种方法,可以向服务器证明客户机知道密码,但不必实际地将密码发送到网络上。
MS-CHAP 同CHAP相似,微软开发MS-CHAP 是为了对远程 Windows 工作站进行身份验证,它在响应时使用质询-响应机制和单向加密。
而且 MS-CHAP 不要求使用原文或可逆加密密码。
MS-CHAP v2 MS-CHAP v2是微软开发的第二版的质询握手身份验证协议,它提供了相互身份验证和更强大的初始数据密钥,而且发送和接收分别使用不同的密钥。
如果将VPN 连接配置为用 MS-CHAP v2 作为唯一的身份验证方法,那么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证明其身份,如果所连接的服务器不提供对自己身份的验证,则连接将被断开。
EAP EAP 的开发是为了适应对使用其他安全设备的远程访问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通过使用 EAP,可以增加对许多身份验证方案的支持,其中包括令牌卡、一次性密码、使用智能卡的公钥身份验证、证书及其他身份验证。
对于VPN来说,使用EAP可以防止暴力或词典攻击及密码猜测,提供比其他身份验证方法(例如 CHAP)更高的安全性。
在Windows系统中,对于采用智能卡进行身份验证,将采用EAP验证方法;对于通过密码进行身份验证,将采用CHAP、MS-CHAP或MS-CHAP v2验证方法。
※关于VPN一、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是一门网络新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通过公用网络安全地对企业内部专用网络进行远程访问的连接方式。
二、VPN使用三个方面的技术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隧道协议、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
三、1.隧道技术是VPN的基本技术,类似于点对点连接技术,它在公用网建立一条数据通道(隧道),让数据包通过这条隧道传输。
隧道是由隧道协议形成的,分为第二、三层隧道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