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变检查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共51页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51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液流变学主要研究的是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动性和变形性规律的科学它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关。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就是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其改变程度对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监测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和药物研究及群体普查及亚健康检查。
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已成为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血液流变学检测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流动状态是处于生理状态还是处于病理状态一、血液粘度测定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是反映血液“ 浓、粘、聚、凝” 的一项重要指标。
血液粘度的高与低能反映血液循环的优与劣或血液供应的多与少是血液流变学的基本参数。
测定血液粘度研究血液粘度的特点掌握血液粘度变化规律对于了解血液的流动性质和凝固性质尤其是对于揭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粘度测定:包括全血粘度(η b )和血浆粘度(η p )测定。
测定全血、血浆粘度对了解血液的流动性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评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诊断、防治血液粘度异常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资料表明许多表现有明显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血浆粘度增高。
而且微循环障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全血、血浆粘度增高是平行的。
微循环障碍同时伴有全血或血浆粘度的增高常见于多种疾病如脑中风、心肌梗塞、冠心病、肺心病等。
如果经过治疗随着临床症状和微循环障碍的改善血液粘度亦有所降低。
血液粘度的测定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
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和纤维蛋白原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和凝固性其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就可能引起脑血管病。
血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完整版)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形性及其临床应用的,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
血液流变学应用血液黏度分析仪对抗凝全血或血浆标本进行检查,可以测定出不同切变率条件下的全血黏度,并据此计算出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相关血液流变学参数。
通过检查全血、血浆及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流动性、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规律,判断血管内血液循环状况,为血流特性监测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一、全血黏度测定全血黏度是血液最重要的流变学特性参数,由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表面电荷、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流动性等多种因素决定,全血黏度高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越大,血液流动性越小。
临床意义增高1、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脑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病与血液黏度升高有关,增高的程度可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性。
血液黏度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一项前瞻性指标。
2、高血压及肺心病:主要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细胞比容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有关。
3、恶性肿瘤:血液黏度升高还使得肿瘤易于转移。
4、血液病:白血病细胞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导致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增高。
5、异常血红蛋白病: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
降低各种原因的贫血。
二、血浆黏度测定血浆黏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学特性参数,血浆黏度受血液蛋白质的大小、形状和浓度的影响,如血纤维蛋白原、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血浆是牛顿流体,其黏度与切变率变化无关。
临床意义血浆黏度增高见于:1、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2、血浆黏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机体内水的含量,当脱水出现血液浓缩时,血浆黏度可有大幅度升高,而血液稀释时血浆黏度下降。
3、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可导致血浆黏度显著升高。
血浆黏度降低无明显临床意义。
摘要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广泛的用于基础医学、医学及医学中,对疾病的、及发病机理的,医学方案的制定、药物等有重要作用。
因此,现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以及临床做一综述。
1 血液流变学测量指标意义1.1 全血粘度全血粘度结果有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下的三个血液表现粘度值,高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是由红细胞变形产生的,高切粘度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或弹性差,血管壁硬化、粗糙。
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主要是红细胞聚集决定的,低切粘度高,红细胞聚集性增高。
全血中切粘度值为全血低切粘度到高切粘度变化的一个过渡点。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充血性、先天性心脏病、高山病、烧伤、脱水、镰状红细胞病、球形红细胞病症、酸中毒、缺氧等均可引起全血粘度增高;而各种贫血、尿毒症、肝硬化腹水、晚期、急性白血病以及妇女可引起全血粘度降低。
同时,全血粘度测定对脑血管疾病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0%~80%全血粘度增高,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则不增高或降低。
1.2 血浆粘度血浆粘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纤维蛋白的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表示红细胞的聚集程度,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聚集性增强。
1.3 红细胞压积(HCT) HCT是影响全血粘度的最重要因素,增加HCT常导致全血粘度增高。
当HCT低于45%,全血粘度随HCT指数增高,粘度与压积呈直线关系。
当HCT超过45%时,粘度与压积呈对数关系。
因此,当HCT超过45%时, 压积的微小变化可引起血粘度明显上升。
HCT降低,血液流动性增加,因此可用血液稀释疗法(急性脑梗死时,HCT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即HCT 降低到30%~35%左右,认为在这个压积下血液粘度显著下降,血液流动性增加,以此改善脏器供血。
1.4 全血还原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是指全血粘度与红细胞压积之比,即单位红细胞压积时的全血粘度值,还利于不同红细胞压积血标本粘度的比较。
检验科血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定义:血液流变学包括: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血小板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血沉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等10多项指标。
主要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和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释放等指标反映由于血液成分变化,而带来的血液流动性、凝滞性和血液粘度的变化,来研究血液和血管、心脏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
二、采样:绿头管空腹采血5ml,2h内送检。
三、检测:赛科西德6000血流变仪。
1h出结果。
四、辅助检查: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检查。
五、可用于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1、血管性疾病①高血压;②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③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④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2、代谢性疾病①糖尿病;②高脂蛋白血症;③高纤维蛋白血症;④高球蛋白血症。
3、血液病①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②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③白血病;④多发性骨髓瘤。
4、其他①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②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
(五)、亚健康状态的筛选六、我院开展血流变检测的意义:1、西藏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人群的健康状态评估。
针对高原人群的研究认为久居高原人群的红细胞压积结果普遍在平原地区参考值的高线上或高于参考值范围,特别是40岁以后的中老年龄段,结果高出参考值范围更加明显,升高比率更加显著,血红蛋白结果高于平原地区参考值范围男性占50%以上,女性接近50%,高血糖、高血脂比率也不低。
监测血流变的异常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2、老年前期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及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虽然有诸多致病因素,但均与血液粘度异常有关。
甚至在尚无症状之时,就可以在血液流变参数方面反映出来。
至于血液病、遗传或免疫异常、休克和中毒等疾病的血液流变性会有更显著的改变。
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时期,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测,对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液流变学检验及临床应用一、血液流变学概述(二)什么是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 )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以及与血液接触的血管的流变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二)什么是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与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和疗效评价及药物的作用原理等有关的血液流变性称为临床血液流变学(Clinical Hemorheology )。
(三)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范围1血液的宏观流动性,即粘度。
2血细胞的流变性,主要是红细胞的聚集性和变形性。
3血浆成分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主要是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
二、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一)血液的流动血液在血管中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的“套管式”流动。
而所谓“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故又称层流。
液体层流的模式图(二)血液流变学参数1 内摩擦力(F ):快慢两层液体间能够驱使整体血液流动的一对力(拉力与阻力),就称为 内摩擦力。
单位:达因2 切应力(τ):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粘滞力。
单位:Pa (帕斯卡),1Pa= 10达因/平方厘米τ = F/S S:两液层之间的面积3 切变率(g ):反映快慢两液层之间的速度差和距离差。
单位:1/秒(s -1)公式:4 粘度(η):切应力(τ)与切变率(g )之比。
衡量液体流动时的内摩擦力或阻力的度量。
单位:毫帕斯卡·秒(m P a ·S )牛顿粘滞定律:血粘度是衡量血液流动性的指标,粘度愈高流动性愈差,粘度愈低流动性愈好。
5 非牛顿液体和牛顿液体全血是非牛顿液体,即全血的粘度是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而血浆被看作是牛顿液体,它的粘度与切变率无关。
6 血液的相对粘度(ηr )ηb : 全血粘度ηp : 血浆粘度dHdV g =ηηηp br =gτη=7表观粘度ηa:全血等非牛顿液体,在特定切变率下测定出来的粘度称为这种液体的表观粘度。
8还原粘度ηr e :用Hct校正后的表观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