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35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5、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2、通过理解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3、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2、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蚯蚓、硬纸板、平面玻璃、镊子、烧杯、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二.探究新知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
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过渡: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六.板书设计: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一、蛔虫的形态结构雄虫:15-25cm 尾部卷曲雌虫:15-35cm尾总尖直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危害三、预防措施四、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五、常见的线形动物六、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必备教案: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认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锻炼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增强热爱生活、关注个人与家庭卫生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比较蛔虫和蚯蚓的区别,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3、教学重难点(1)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二、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知道蛔虫病,也认识蚯蚓,但对蛔虫、蚯蚓的主要结构和生理特征没有深入观察了解,还不清楚。
(2)能力储备: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从视频中提取信息及分析归纳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3)心理特征:有较丰富的合作学习经验和较成熟的表达能力,表现欲较强烈。
.三、教学设计(7)介绍线形动物,展示常见线形动物图片资料提问:这些动物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认识常见的线形动物,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归纳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形成线形动物的概念。
活动3【活动】(三)环节动物.过渡:展示蚯蚓和蛔虫的图片,提问:蚯蚓是线形动物吗?引导观察蚯蚓(1)展示兴趣小组观察蚯蚓视频,学生认真观看。
(2)兴趣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观察蚯蚓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3)引导小组合作:观察蚯蚓任务一:外部形态①蚯蚓身体的体型?②蚯蚓的身体能区分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吗?任务二:运动③蚯蚓身体是否分节?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④蚯蚓如何运动?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任务三:呼吸⑤蚯蚓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光滑还是粗糙?⑥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学生结合实验、图片和课文,分组学习,讨论并形成小组意见,记录在校本作业中。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在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活动中,判断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 )A.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身体向前移动 B.用手抚摸身体表面,前端光滑C.环带在身体前端 D.观察口的位置2.在用手触摸蚯蚓的过程中,我们可根据颜色和手感到刚毛的多少,判断蚯蚓的背面和腹面,下面正确的结论是( ) A.背面颜色深,刚毛多 B.背面颜色浅,刚毛多C.腹面颜色深,刚毛少 D.腹面颜色浅,刚毛多3.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知道了蚯蚓的刚毛可以协助( )A.运动 B.呼吸 C.御敌 D.生殖4.下列一组动物中,全是环节动物的是( )A.蚯蚓、草履虫、蝗虫 B.蚯蚓、水蛭、沙蚕C.珊瑚、变形虫、蚯蚓 D.海蜇、蜘蛛蟹、沙蚕5.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能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 )A.适应水中生活 B.进行生殖 C.适应穴居 D.进行呼吸作用6.在农田中,大雨过后往往会有大量蚯蚓钻出地面,这是因为( )A.土壤中的温度太低 B.土壤中缺少食物C.土中水多,氧气少,无法呼吸 D.地面上温度高,有大量食物7.有的同学在观察蚯蚓时,把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发现蚯蚓死亡,原因是( )A.蚯蚓长期穴居怕光 B.蚯蚓的环带被损伤C.干燥使刚毛收缩而死亡 D.无法呼吸导致死亡8.蚯蚓的生活环境是(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C.潮湿、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9.蝗虫可以生活在于燥的陆地上,在它的形态结构中,防止水分散失的是( )A.体表的革质翅 B.体表的大量鳞片 C.覆盖全身的表皮 D.坚硬的外骨骼10.蝗虫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它的呼吸器官是( )A.肺 B.气管 C.气囊 D.外骨骼11.蛇是爬行动物,它的体表覆盖角质细鳞的作用是( )A.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B.可减少敌害的攻击C.形成与环境一致的保护色 D.保持恒定的体温12.根据观察到的图片资料,发现家兔的牙齿分化为( )A.门齿和臼齿 B.门齿、犬齿和臼齿 C.门齿和犬齿 D.犬齿和臼齿13.家兔的消化道与人体的相比,具有与其食草生活相适应的显著的结构特点是( )A.体腔内有膈 B.消化道较长,盲肠特别发达C.消化道较短,盲肠特别发达 D.牙齿分化为门齿和犬齿14.家兔的血液循环和人体的相似,下列关于家兔血液循环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肺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B.体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C.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D.体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15.家兔的体循环路线是( )A.右心室→肺→左心房 B.左心室→肺→右心房C.左心室→身体各部→右心房 D.右心室→身体各部→左心房16.家猫适于捕食家鼠和野鼠,其牙齿的分化特点是( )A.门齿不发达,臼齿咀嚼面宽 B.有发达的门齿C.犬齿数目很多 D.犬齿尖锐锋利,特别发达17.家兔适应陆地生活,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四肢,它的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脑和脊髓 B.大脑和小脑 c.脑、脊髓和神经 D.大脑、脊髓和神经18.下列几组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猫头鹰、扬子鳄、鲸 B.家兔、丹顶鹤、猎豹C.白熊、蛇、袋鼠 D.金丝猴、沙蚕、大熊猫二、简答题24.把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它的运动,用手指轻摸蚯蚓的腹面,会有感觉,说明有存在;而把蚯蚓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蚯蚓运动,说明刚毛有协助蚯蚓的功能。
备课教师备课组长教导主任班级组别姓名2010年9月13日学习内容: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学习目标:①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②阐述兔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①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②阐述家兔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陆地和水中有哪些变化?水中庞大动物的躯体一旦上岸,将无法行动,没有支持运动的器官,陆地上的也这样吗?这些陆地生物的运动方式又是怎样的呢?通过对课本P12—P13页的内容的理解,思考下列问题:1、体表被鳞、甲或有外骨骼的目的。
2、由于不受水的浮力作用,陆地动物一般都。
3、有发达的气管和肺是为。
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能。
5、总结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①有防止的结构;②有支持的器官;③有能在空气中的各种呼吸器官;④有发达的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学习任务二:兔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阅读课本P16—P18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6、兔的体表有什么特点?,该特点起到作用。
7、观察并比较兔和狼的牙齿,两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门齿用于;臼齿用于;犬齿用于。
8、观察兔的内部结构,并与人的内部结构相比较。
想一想,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吗?这说明了什么?兔的消化道与人体的有什么差异?这又说明了什么?兔的心脏有个腔,用呼吸,血液循环有和两条,使兔的体温维持。
9、兔有发达的及遍布全身的,发达的四肢,使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能够迅速的做出反应。
修改、补充10、兔属于动物,地球上大约有种该类动物,该类动物的特征有、、。
二、重点知识小结1、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①有防止的结构;②有支持的器官;③有能在空气中的各种呼吸器官;④有发达的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2、兔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①体表被毛,有作用;②口内有和的分化,利于摄食;③用呼吸,心脏有个腔,体温;④胎生哺乳。
初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了解免疫器官、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重点难点】1、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2、理解增强个人的体质对预防传染病的作用。
【学法指导】结合学习目标和课本插图,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知识链接】白细胞的作用【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
问题一: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作用?教师出示“皮肤的保护作用”的图片和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皮肤的保护作用)学习任务二: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一种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赶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问题二: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出示溶菌酶的作用的图片和吞噬细胞的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溶菌酶的作用)(吞噬细胞的作用)组成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对病原体的作用有何特点?师生共同小节:这两道防线的共同特点是人人生来都有,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学习任务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疫苗或没有出过水痘的人则往往患病。
备课教师备课组长教导主任班级组别姓名2012年9月6日学习内容: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学习目标:①通过对蚯蚓的观察,使学生能阐明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②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①阐明蚯蚓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一、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蚯蚓适应陆生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特点。
蚯蚓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其经济价值很高。
蚯蚓是耕耘土壤的"大力士",通过它的活动,使土壤疏松,团粒结构增强,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蚯蚓食性很广,许多污染环境的有机物质,都可作为它的食料,故可以用它来处理有机废物,净化环境,蚯蚓还具有繁殖率高,蛋白质含量丰富的特点,用作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饲料,都能取得增产的效果。
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的夜行性环节动物。
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
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
蚯蚓体内可分泌出一种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木质纤维的特殊酶,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
蚯蚓是好气性的低等动物,对周围环境反应十分敏感,适于生活在15℃~25℃,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为6.5~7.5的疏松土壤中,条件不适时,就会爬出逃走。
蚯蚓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汞、铅和镉等微量金属,这类金属元素在蚯蚓体内的聚集量为外界含量的10倍。
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蚯蚓可作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动物。
蚓粪含氮2.15%、磷1. 76 %、钾0.27%、有机质32.4%,并含有23 种氢基酸。
是花卉、草坪、城市绿化的好肥料。
蚯蚓粪微小的颗粒状还能帮助增进土壤与空气尽可能地接触,使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轻松地生长,大大提高了植物的生长能力。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材编排特点:本节内容选择了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从寄生虫的角度渗透了动物多样性的生物学观点。
探究学习两种寄生虫在形态结构和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系列特点,进而得出寄生、寄生虫、宿主的概念及其对人和动物的危害的相关知识,难点是解读人体感染蛔虫的流程示意图。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识记:寄生、寄生虫、宿主的概念。
2.了解: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结构。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知道: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
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常见寄生虫的生活特点及防治方法。
能力方面1.通过观察和比较蛔虫和绦虫的形态结构挂图或标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及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有关寄生虫的名称、形态特点、寄生部位、引起疾病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信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整合信息、运用信息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懂得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及对寄生虫的防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等科学素质的养成教育。
在寄生虫种类学习中,渗透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学观点。
3.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学情分析:《寄生虫》部分,选择常见的寄生在人体小肠内的蛔虫为代表动物,通过对蛔虫浸制外形标本、解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在认识寄生虫的基础上,重点了解寄生虫在形态结构上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为给出寄生、寄生虫及宿主等概念打下基础。
另外,通过解读人体感染蛔虫过程示意图,使学生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过程及蛔虫的生活史,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及如何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