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药学》教学大纲
前言
【开设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
(1)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炮制方法、用量、用法等。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他炮制方法。
(2)掌握121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用法;并了解其来源(指一味药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86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了解87种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2.对本课程授课要求
中药学是中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讲授中药学必须以中医药的理论为指导,突出辨证用药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药性和应用。
中药的理论和功效主治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要求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故教学时要做到明确共性突出个性,注意前后有关内容的联系,加强系统性;对于功效近似的药物,采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要有重点地说明某些药物通过配伍后性能的变化,治疗范围的扩大及各类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
鉴于中药数量较多,并且一药有多种功效,内容比较复杂。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可采用观看药材标本,布置作业,组织讨论,部分章节采用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指导学习方法,注意学生所学知识的反复巩固,既抓好平时教学,又要重视单元复习及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目的要求】
明确中药学、中药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教学内容】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教学方式】
讲授,结合多媒体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目的要求】
1.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
【教学内容】
中药的产地、采集。
【教学方式】
讲授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概念、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
【教学内容】
中药的炮制
【教学方式】
讲授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4.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
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用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本章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五节。
【教学方式】
讲授。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
【目的要求】
掌握中药配伍概念、配伍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教学内容】
中药的配伍。
【教学方式】
讲授。
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目的要求】
掌握配伍禁忌、病证的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教学内容】
用药禁忌。
【教学方式】
讲授。
第七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剂量的含义及确定用药剂量的依据。
2.熟悉剂量与药效的关系。
3.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教学内容】
本章用药剂量及煎煮时间与方法两节。
【教学方式】
讲授。
第八章解表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10味,熟悉药物12味,了解药物1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4.熟悉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发散风寒药
掌握: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白芷
熟悉:紫苏,香薷、羌活,细辛、苍耳子(附:苍耳草)、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藁本、辛夷
2.发散风热药
掌握:薄荷、牛蒡子、菊花、葛根、柴胡
熟悉:桑叶,升麻、蝉蜕、蔓荆子
了解:淡豆豉
【教学方式】
讲授,结合多媒体。
第九章清热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
2.掌握药物17味,熟悉药物14味,了解药物10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