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
- 格式:docx
- 大小:27.38 KB
- 文档页数:2
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龙慧芳最近读了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该书以“回答他人来信所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
36条建议条条实用,深入我心,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这些建议就象是一本字典,为我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方向。
一.学生是我们的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有什么样的老师也会影响出什么样的学生。
如果学生遇到一位讲课的时候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老师,那这个学生会慢慢爱上学习并不断收获学习的喜悦;如果学生遇到一位不是照搬教参人云亦云的老师,那这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可能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势必会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自身的好形象来对学生产生熏陶。
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应该时时以学生为鉴,要经常自我反省,“揽镜自照”看到自己的“瑕疵”,以展现自己更多的“靓点”。
教师要学会常照镜子,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保护好学生的羞耻心当源告诉我宇偷了他的钢笔时,我并没有在班里大肆批评,而是先调查然后确认事实后找了他们过来聊天。
宇的家庭条件很好,偷钢笔纯粹是因为钢笔的样式好看便据为己有,最终还是被源发现了。
宇进办公室时知道缘由,一个劲地说自己错了,今后不敢了,请老师原谅。
看着他泪如段线的样子,害怕和后悔的眼神,我依然严肃地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然后、勉励他:老师相信你是一时犯糊涂,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改。
千万不要有歪念。
最后,我当着宇的面嘱咐源,今天这件事到此结束,不能再向任何人提起,我给了宇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宇听后泪眼模糊地向我保证:老师,谢谢您,我以后一定不会再犯。
我的“包庇”保护了他的羞耻心,让他更加信任我的教育。
三.班级管理中以“和”为贵“和”是什么“和”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的包容心,也是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读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读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2015年3月2日8:27至4月16日16:50,我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收获很多,现将书中我理解的关于李老师的一些观点简要摘录、概括如下,以此作为我读此书之记录,也希望能对从事基础教育的同行们有帮助。
关于教育家李镇西老师认为,相比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是呼唤教育家的时代,这种呼唤一直延续到现在。
其实,人们呼唤教育家,是呼唤更多具有教育家品质的人。
在李镇西老师看来,要成为教育家,除了一些基本的素质之外,还至少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品质:拥有超越世俗的高远追求,拥有富有创见的教育思想,拥有百科全书式的学识素养,拥有长期的第一线教育实践。
把教师当做职业还是事业,是教育家与一般教育者最根本的区别。
我认为,在当前我国对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师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形势下,很难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从教,就少了一些能把教育当做事业的教师,少了一些有思想的教师,导致我国现在的中青年教育者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先天不足的弱点。
所以,教育家苗子的先天不足导致拥有教育家品质的教师很难产生。
当然,如果苗子不好,但是土壤肥沃,照样可以成长成为一株较为健壮的植株。
思想自由,是教育家产生的第一社会土壤。
只要给教育者尽可能的思想自由,中国的教育家应该自然是源源不断,层出不穷。
当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教师不得不戴着“镣铐”跳舞,但良知和智慧,能够使我们戴着“镣铐”的舞步尽可能优雅一些。
无数相同教育体制下但却很优秀的老师证明,这是能够做到的。
关于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一)为什么要减少“刻意教育”?李老师认为:教育的意图掩蔽得越好,教育的效果就越佳。
不动声色、不知不觉、了无痕迹、天衣无缝、自然润物、潜移默化……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
不用刻意去追求外在的“教育意义”,因为大自然本来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如果不让学生在童年和少年时代便打开这本书阅读,这不但是我们教育的缺失,也是学生们人生的遗憾。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笔记(精选3篇)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掩卷而思,感慨万端。
有惭愧与反思,也有智慧与力量。
李镇西老师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在书中谈到了有关于智慧教师的养成,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对待“特殊学生”的方式,以及对于现在比较热门的“教师尊严”等问题都有涉略。
另外,书中还对“如何对待自己的教育失误、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谈心、如何对学生进行真是教育”等比较难把握的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这对处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将起到很好地参考作用,而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一、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书中李老师肯定了对学生进行“真实教育”的必要性,并讲述了李金川和宁晓燕两人的悲惨遭遇,虽然此二人的事件属个别案例,但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书中李老师也真诚的向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应付检查配合学校认认真真造假的,事后又是如何向学生们吐露心声的。
他当时的一段话让我感到由衷的佩服,佩服他的敢于说真话,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我觉得对学生们进行社会现实教育是必要的,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大部分是美好的善良的,但也有许多的丑恶的不好的现象客观的存在着。
尽量不做假,这是我们所能做的,如果实在躲不过,那么就应该坦率的告诉学生,我们正在做着不该做的事;而且告诉学生以后如果有机会有能力尽量杜绝弄虚作假。
这才是我们真实的教育,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中国。
我们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辨别方法,正确的看待认识我们这个社会。
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善良并努力去维护和促进这种美好和善良,同时也要学会警惕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远离它们,正确的分析他们,从中找出有利于自己的积极因素,而这需要我们的老师正确的引导。
二、走进学生心灵,真诚的和学生谈心李老师在书中说:“成功的谈心,第一,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第二,语言要有亲和力;第三,要善于铺垫,善于不知不觉的走进学生心灵。
”李老师给我们举个了他的例子,我体会到和孩子们谈心是一门技巧,如果你掌握了这个技巧你就能和学生有效的沟通,但我们往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老是以居高临下的角度来看待学生,使得他们感觉不到被尊重,而且喜欢以偏概全,犯点小错误就抹杀了孩子的所有优点。
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龙慧芳最近读了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该书以“回答他人来信所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分析、解答。
36条建议条条实用,深入我心,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这些建议就象是一本字典,为我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方向。
一.学生是我们的教育者的一面镜子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有什么样的老师也会影响出什么样的学生。
如果学生遇到一位讲课的时候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老师,那这个学生会慢慢爱上学习并不断收获学习的喜悦;如果学生遇到一位不是照搬教参人云亦云的老师,那这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可能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势必会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自身的好形象来对学生产生熏陶。
与此同时,我们教师应该时时以学生为鉴,要经常自我反省,“揽镜自照”看到自己的“瑕疵”,以展现自己更多的“靓点”。
教师要学会常照镜子,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保护好学生的羞耻心当源告诉我宇偷了他的钢笔时,我并没有在班里大肆批评,而是先调查然后确认事实后找了他们过来聊天。
宇的家庭条件很好,偷钢笔纯粹是因为钢笔的样式好看便据为己有,最终还是被源发现了。
宇进办公室时知道缘由,一个劲地说自己错了,今后不敢了,请老师原谅。
看着他泪如段线的样子,害怕和后悔的眼神,我依然严肃地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然后、勉励他:老师相信你是一时犯糊涂,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改。
千万不要有歪念。
最后,我当着宇的面嘱咐源,今天这件事到此结束,不能再向任何人提起,我给了宇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宇听后泪眼模糊地向我保证:老师,谢谢您,我以后一定不会再犯。
读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书中谈到了教师的智慧与技巧、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的因素、如何阅读理论著作、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何对待教育失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确立班委,安排座位,学生活动等等,有很多的收获和感动。
李镇西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课堂“与教室里的学生同呼吸”。
真实而又生动的观察,耐心而又细致的倾听,直白而又浅显的语言,使他不但为我们呈现出真实而又细致入微的课堂景观,道出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特别谈到教书不要老是谈什么艺术还是一门技术活,教书匠不必是教育家,但教育家必须是教书匠!并且对老师们遇到的一些教育难题有非常实际的参考作用,对老师的自身发展有了切实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来谈一下,我感悟比较深刻的地方。
一、关注自身成长,追求进步书中说到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心态、童心,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八个重要因素。
而李老师这一生的教育经历就是努力抓住机遇,积极实践、不断超越,坚持阅读和写作,永葆纯真做真教育的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不断进步成为一代名师的过程。
而对比我们自身,我们是年轻教师,虽说是想快速成长起来,却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整天像无头苍蝇一样,忙忙碌碌一天下来却毫无成效。
对比文中李镇西老师的成长的八个因素,我们又拥有几个?机遇:我们到了学校代课,这是我们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多向周围的前辈们请教学习,快速成长,形成自己的课堂流程。
实践:书中说,所谓实践,就是不停的做。
教育首先是做出来的,不只是“说”出来或“写”出来的。
这里的“做”又不只是拿着“旧船票”简单的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绝不重复自己,不断地创新,不断超越自己。
联系我们的现状我们应该认真备课,每节课下来都应该反思,优点与不足,及时改进,应用到下一节课中。
阅读:能够让心灵飞翔。
多读书能够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读有关中学生的书,让我们能从另一个角度走进学生的心灵,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关于《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心得第1篇:关于《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心得这些年来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
”李镇西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对教学及学生的研究有其独到的见解。
在上一学期学校开展的师徒结对活动中,我的师傅王锐送给我了一本李镇西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
李镇西老师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在书中谈到教师在教育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写得通俗易懂,方便*作,给我的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带来很大启迪。
下面我谈谈最有心得的报喜单:李老师每周末都要在全班举行一次“全民公投”,也就是让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评选出当周进步最大的同学,凡是获得票数最多的前十名,他征求科任老师的看法,给家长发报喜单。
报喜单是他提前印好的,需要的时候直接填有关学生的姓名就可以了。
报喜单是这样写的:×××同学的家长:你好!您的孩子×××,本周在校表现良好,进步突出,特此通知,请予以鼓励,并建议给孩子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感谢您的配合教育,我们期待着孩子继续进步!班主任:李镇西李老师要求获得报喜单的孩子必须拿回家让家长签字,周一返校将家长签字后的报喜单回交给他,由李老师自己保存,到期末由李老师做统计,根据报喜单数量的多少,分别给有关同学按一二三等奖发奖品。
看到李老师的着种做法,我觉得这不仅能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还对转化后进生有帮助,并且物质奖励还不用自己掏钱,我也立刻打印了报喜单,准备按李老师的方法来试一试。
我为了将表扬转化为集体表扬,给学生更大的激励,我每组安排了一名同学准备**的卡片,在投票前提前给自己组每人发三张,这就是同学们的选票,填写选票,我提了要求,按这样的方式来写:×××同学:你(写优点,进步最大的方面。
)我希望你(写自己的希望,今后可以改进的方面。
)×××日期我告诉孩子们你在选票上写下的内容是对对方的肯定和鼓励,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金钱都买不到的,对方一定会把这张选票珍藏,要是我来写我一定会认认真真写下每一个字,送上我最真诚的祝福。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每阅读一次教育书籍,都是在给自己进行培训和自我教育。
坚持一书一得,将其牢记于心并运用于心,那本次阅读就是有成功的,开卷有益。
通过阅读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使我学习了一条教育教学的智慧之路,也让我从中获得了更多的理解与思考。
一、老师之间如何相处呢?李老师回答了我们,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学会欣赏和尊重,欣赏每位老师的优点,以开阔的胸襟和善良的眼光对待周围的同事,人际关系自然越来越好了。
二、老师和家长如何相处?对于家长送礼的情况我们又如何处理呢?第一,老师跟家长都是为学生服务的,我们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正因如此,老师和家长要合作,共同为孩子量身定做一个适合他的教育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作为青年教师,我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要善于向家长们取经。
每一位同学的家长都是孩子生活中的教育家,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他们有自己的教育智慧,老师应当抱着学习的心态与家长平等沟通交流,要无条件尊重每一位家长。
第二,家长送礼可能也是受社会“潜规则”的影响,并非故意“侮辱”老师的人格。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坚守住自己内心的那道防线,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保持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对于家长送礼,我们可以学习李老师的做法。
李镇西老师是这样对家长说的:“你们孩子对我的尊敬,你们对我的尊重,就是给我最厚重的礼物。
”三、关于教师成长。
所有的成长都是在困境与夹缝中完成的。
思考也好,学习也好,都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项需要“专门时间”完成的任务。
我相信从来没有专门的时间用来给教师成长,只有在夹缝和困境中奋力成长,我相信人的成长就是在平凡的每一天当中一点点壮大的。
厚实的学问、儒雅的修养、执着的理想、赤诚的爱心、纯洁的童真、丰富的智慧、宽阔的胸襟、凌云的气节、伟岸的风骨、朴素的良知、自由的精神……构成了高贵心灵的全部内涵。
四、关于爱与教育。
教育之爱决不止于情感,它还包含着责任与能力。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笔记范文《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笔记范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1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掩卷而思,感慨万端。
有惭愧与反思,也有智慧与力量。
李镇西老师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在书中谈到了有关于智慧教师的养成,如何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技术的巧妙运用,对待“特殊学生”的方式,以及对于现在比较热门的“教师尊严”等问题都有涉略。
另外,书中还对“如何对待自己的教育失误、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谈心、如何对学生进行真是教育”等比较难把握的问题做了细致的分析,这对处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将起到很好地参考作用,而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一、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书中李老师肯定了对学生进行“真实教育”的必要性,并讲述了李金川和宁晓燕两人的悲惨遭遇,虽然此二人的事件属个别案例,但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书中李老师也真诚的向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应付检查配合学校认认真真造假的,事后又是如何向学生们吐露心声的。
他当时的一段话让我感到由衷的佩服,佩服他的敢于说真话,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我觉得对学生们进行社会现实教育是必要的,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大部分是美好的善良的,但也有许多的丑恶的不好的现象客观的存在着。
尽量不做假,这是我们所能做的,如果实在躲不过,那么就应该坦率的告诉学生,我们正在做着不该做的事;而且告诉学生以后如果有机会有能力尽量杜绝弄虚作假。
这才是我们真实的教育,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中国。
我们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辨别方法,正确的看待认识我们这个社会。
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善良并努力去维护和促进这种美好和善良,同时也要学会警惕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远离它们,正确的分析他们,从中找出有利于自己的积极因素,而这需要我们的老师正确的引导。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心得教师是平凡的,工作是琐碎的,时代赋予的责任是重大的,但我们追求平凡、拒绝平庸。
下面我们来看看《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借鉴。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心得1 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从这本书中使我收获很多,其中的一条“在如何把握好教育过程中的‘宽’与‘严’”给我感触最深。
书中谈到:教育,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刚”是相对的,“柔”是绝对的;“法”是相对的,“情”是绝对的;严厉是相对的,宽容是绝对的;“疾风暴雨”是相对的,“和风细雨”是绝对的;“三下五除二”是相对的,“润物细无声”是绝对的;“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作为教师在管理学生中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教不严,师之惰”,道出了“严”的重要性。
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已,“言教不如身教”,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
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
严要解决的问题是班级最基本或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为了保证所有力量都集中于此,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在管理中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严明的班级纪律,按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行为习惯、课堂纪律、寝室纪律以及卫生等方面规范学生,使之形成班规并以此约束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同时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班委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了量化管理,奖优罚劣,使学生自觉地规范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违反校纪班规的学生要严肃处理,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适当的惩罚。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不闻不问,不及时批评指正的话,会使学生丧失真善美、假恶丑的标准。
学生从老师的批评声中,如果能领悟出严中有爱,批评自己是为自己好,他也就从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读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我今天分享的书是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书中是以教师平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小标题,从李老师自身的做法来提出建议,比如,谈到教师的智慧与技巧、教师成长的因素、如何阅读理论著作、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何对待教育失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等,读完后,我确实有很多的收获和感动。
李镇西老师作为成都教育改革的领头人,享有“中国苏霍姆林斯基”之称,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课堂,真实而又生动的观察,用直白而又浅显的语言,道出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对老师们遇到的一些教育难题有非常实际的参考作用,对老师的自身发展有了切实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来谈一下,几个我感悟比较深刻的地方。
关于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一)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8个重要因素李老师认为: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心态、童心。
这8个因素最为重要。
印象很深的是“实践”和“童心”这两个关键词。
所谓“实践”,就是不停地做。
教育首先是做出来的,不只是“说”出来或“写”出来的。
所以,一名真正的教育者,一刻也不应该脱离学校,脱离学生。
应该一直在一线实践,并且一直不重复自己,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超越自己。
李老师是一个具有激情的人,始终坚持在教育一线的他,每天都在创造,每天都在实践,每天都在探索。
就像他说的一样,“有人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但实际上只当了一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是一样的,都是昨天简单的重复。
有人做了三年教育,却实实在在当了1000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充满创造。
对照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入职一年以来,一直努力为自己的本职尽职尽责,日常工作也基本了然于心,但是,对照李老师的文字,我找到了自己欠缺的激情,李老师三十年如一日一直在实践,并且一直不重复自己,在实践中完成“自身潜力的不断挖掘和自我价值的不断实现”,这正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童心”这个关键词,我认为就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真诚地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真善美充实做教师的人生,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李老师总结了“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读一万字的书,写一则教育随笔。
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给教师的36条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有用性很强。
通过这本书能感受到李老师满满的真心实意,对读者的真心,为人的正直和真实,敢于说真话,这种纯真在当代难能可贵——这是我看到的对李镇西老师这本书的评价,因此我在暑假马上拜读了李老师的这本(给教师的36条建议),收获颇丰。
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中,处处透着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涵盖了李老师个人对教育的独特见解。
整本书中他的文辞是缜密的,他的思考是客观的,往往能发人深省;他的认识是清醒的,对人对己毫不盲目。
在这本书中,我学到很多有用的教学方法,也对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博学,修养,善良等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探究。
在这本书中,李老师不是一味的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给其他教师指导,而是以自身真实的案例分享去给人以启迪。
这些案例中,有成功的,有失误的,让我透过这些文字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教师成长之路。
我从教也刚满三年,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增长的是年龄和教龄,个人的学识、素养等方面增长感到还是甚微。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书中很多李老师遇到的那些问题。
如性格上的不强势,治理班级没有威信;不会抓住意外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课堂上有趣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等等,认真阅读了这本书,书中提到的很多建议都非常适用。
比方李老师阐释了教师面对应试教育与素养教育时的一个认知误区,素养教育与成绩好并不冲突,不同的是方法,素养教育要求教师能够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学习,享受猎取知识本身的美好。
所以奉行素养教育的教师也要让学生考出好成绩。
对于后进生转化问题,书中还有很多珍贵的案例参考。
包含班级失窃问题的处理,班干部的选举等等都是常见的一些现实问题,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很有援助。
可以看出,李老师是理论与实践的实干家,真心真意地爱教育,做教育。
很喜欢他的一些观点:“如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还有“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心得《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书心得1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从这本书中使我收获很多,其中的一条“在如何把握好教育过程中的‘宽’与‘严’”给我感触最深。
书中谈到:教育,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刚”是相对的,“柔”是绝对的;“法”是相对的,“情”是绝对的;严厉是相对的,宽容是绝对的;“疾风暴雨”是相对的,“和风细雨”是绝对的;“三下五除二”是相对的,“润物细无声”是绝对的;“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作为教师在管理学生中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教不严,师之惰”,道出了“严”的重要性。
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已,“言教不如身教”,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教育是人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
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
所谓“已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敬其师,信其道。
严要解决的问题是班级最基本或当前最主要的问题,为了保证所有力量都集中于此,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在管理中针对学生特点制定严明的班级纪律,按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行为习惯、课堂纪律、寝室纪律以及卫生等方面规范学生,使之形成班规并以此约束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同时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班委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了量化管理,奖优罚劣,使学生自觉地规范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违反校纪班规的学生要严肃处理,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适当的惩罚。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错误不闻不问,不及时批评指正的话,会使学生丧失真善美、假恶丑的标准。
学生从老师的批评声中,如果能领悟出严中有爱,批评自己是为自己好,他也就从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其实也是一种严格,一种特殊的严格。
当然,要使宽容这一教育方法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得注意分寸,掌握尺度,灵活而辨证地使用它。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悟一口气读完李镇西老师写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这本书,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让平常在教学、在与家长的相处、与孩子们的沟通、与同事们的共事中的种种疑惑与不解有了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本书的浅见。
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孩子,正因为我们相处的对象不同,所以决定我们必须学会独特的沟通方式。
面对这一群祖国的花朵,到底怎样与他们相处,怎样沟通、怎样合理处理他们中出现的矛盾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呢?李镇西老师说:“尊重”在人际关系中的意义是非凡的,人是有尊严的,因此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如果再说得深刻一些,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其核心便是对人的尊重。
也就是说,尊重别人,就是一种民主生活方式的体现。
所以,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或者在处理学生的各种“民事案件”时,一切以尊重为前提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当然要有班规,而且每个班都有班规,但从班规的制定到班规的实施中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往往处理得方式是不一样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一个班的班规约束班级个人的种种言行,同时引领班级积极、阳光地向上呢?李镇西老师的班级是这样的:班规不仅管班上的孩子,还管班主任、管各科任老师,违反班规者都必须按班规处理。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无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在这,班规也是规矩,既然是一个班级,所以班级中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既然老师都能遵守了,那么班级中的学生也自然不会做违反班规的事儿。
这个班级必然是一个阳光向上、带着积极灵魂的班级。
要成为一个好老师,必须是一个有爱心并且民主的老师。
爱心和民主是李老师的教育观念。
爱心才是教育的真正真谛,要有怎样的爱心还必须学习有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
总之,读完李老师的书,让我的教育之路有了前行的方向,我也会向着这道光亮继续我的教育之路。
做智慧的教师做最好的自己——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当班主任以来,读的最多的书便是教育类书籍。
今年寒假,在家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一书。
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三十年教育经验的集大成之作,针对教师来信中的36个最典型的问题,一一解答,提出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并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这些建议涵括了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方方面面,包括课堂教学、教师的自我提升、与学生的互动、与家长的交往、与学校领导、同事等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也探讨一些极其棘手或尴尬的问题,如怎样处理学生偷盗、怎样对待家长。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班主任工作复杂又繁琐,如何在风起云涌的新时代做好班主任工作,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近年来,学生因手机被没收而跳楼自杀、学生或家长怒打老师甚至学生亲手杀死自己的班主任老师等事件频频发生,以至于教师这个职业被社会上称为“高危职业”,这无疑给班主任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到底是管还是不管?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我明白了班级管理不是管,也不是不管,而是该管的一定要管,不该管的不要管。
这需要班主任掌握相应的方法和技巧。
一、读懂学生读懂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要想真正的读懂学生,班主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
班主任要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理解学生的情绪表达,进而分析学生的异常行为。
其二,班主任还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以一个独特的人而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也就意味着差异性,班主任要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
二、差点管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对学生进行差点管理。
因为每个学生之间都是千差万别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长和不足,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发掘、唤醒学生的潜能,挖掘闪光点,找到他们的优长,发现他们的差点,扬长避短,使他们的一切天赋和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
读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
我今天分享的书是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书中是以教师平时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小标题,从李老师自身的做法来提出建议,比如,谈到教师的智慧与技巧、教师成长的因素、如何阅读理论著作、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何对待教育失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等等,读完后,我确实有很多的收获和感动。
李镇西老师作为成都教育改革的领头人,享有“中国苏霍姆林斯基”之称,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课堂,真实而又生动的观察,用直白而又浅显的语言,道出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对老师们遇到的一些教育难题有非常实际的参考作用,对老师的自身发展有了切实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来谈一下,几个我感悟比较深刻的地方。
关于教育教学和教师成长
(一)
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8个重要因素
李老师认为: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心态、童心。
这8个因素最为重要。
印象很深的是“实践”和“童心”这两个关键词。
所谓“实践”,就是不停地做。
教育首先是做出来的,不只是“说”出来或“写”出来的。
所以,一名真正的教育者,一刻也不应该脱离学校,脱离学生。
应该一直在一线实践,并且一直不重复自己,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超越自己。
李老师是一个具有激情的人,始终坚持在教育一线的他,每天都在创造,每天都在实践,每天都在探索。
就像他说的一样,“有人在学校工作了一辈子,但实际上只当了一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是一样的,都是昨天简单的重复。
有人做了三年教育,却实实在在当了1000天老师,因为他每一天都充满创造。
对照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入职一年以来,一直努力为自己的本职尽职尽责,日常工作也基本了然于心,但是,对照李老师的文字,我找到了自己欠缺的激情,李老师三十年如一日一直在实践,并且一直不重复自己,在实践中完成“自身潜力的不断挖掘和自我价值的不断实现”,这正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
“童心”这个关键词,我认为就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真诚地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真善美充实做教师的人生,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二)
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李老师总结了“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读一万字的书,写一则教育随笔。
看到这很高兴,因为这就是我们学校现在的做法。
我们学校为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出了“五个一”制度是:每周听一节课,每天记一篇案例,每学期有一节风采展示课,每个人有一群学科追随者,有一门学科外专长。
可见成长的过程也是需要一天天的积累和坚持。
(三)
转化后进生
提起后进生,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头大,几个老师坐在一起,似乎一天的时间也不够让大家把他们的问题说完,对于这一点,李镇西老师指出,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就是换一种眼光。
转化后进生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情感倾斜。
第二,唤起向上的信心。
第三,引导集体舆论。
第四,允许不断反复。
第五,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第六,暂时降低要求。
总之,与学生的相处,最首要的原则就是不与学生为敌。
结合这个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也碰到了不少的后进生,举一个例子,9班的一个后进生,在他每次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别的同学都会在下面喊他的名字,把机会让给他,并且每次答完后不论正确与否,都会给他鼓掌,这就是集体舆论的力量,渐渐地,这位同学越来越有信心,在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他考到了80分,让我和班主任魏老师都
非常的惊喜。
(四)
班里有小偷怎么办
作为青年教师,碰到最棘手的问题大概就是班里发生失窃事件,李老师认为:当发生失窃案件的时候,老师应该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对整个集体的教育上,对学生进行必然的教育,也利用这一不期而遇的教育情景,对全班进行自然而然又入耳入脑、震撼人心的教育。
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要注意几个点:(1)不能伤害犯错误同学的自尊心(2)不能大张旗鼓地搜查(3)是否能够破案并不重要(4)教育过程一定要自然,而且进入孩子的心灵
(五)
第一天面对学生该做些什么?
李老师认为:开学第一天,面对新生,作为老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中点点滴滴的闪光点,然后及时予以表扬。
这是一种集体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在开学前先浏览学生的档案,找出学生的一些特长和特点,这样第一次见面就能对学生个性侃侃而谈的老师,谁会不喜欢呢?
让学生对新的班集体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李老师认为可以试着做这么几件事:
第一,写一封热情洋溢的欢迎信;第二,给学生一份有意义的见面礼;第三,给学生一个做主人的机会;第四,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第五,照一张“全家福”。
(六)
如何第一次给学生安排座位?
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教育学老师说过这么几个字,民主在先,考虑差异,轮流换座。
李老师对这个情况给出的建议是:排座位的原则应该是尊重学生、有利学习、小组固定、每周轮换。
(七)
怎样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李老师认为: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是自由而独立的,只要在行为上不妨碍他人的生活,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人为去“塑造”别人的“灵魂”。
重要的是沟通,“沟通”本身就是目的。
他举了一个案例,班里一个转学生,个性非常强,一开始来他们班的时候,李老师明显感觉到这个学生对他有很强的排斥心理,所以李老师没有选择与他谈心,而是选择在他的周记本上,写一些朋友间的话语,慢慢地他发现,这个学生会在他的留言后写回执了,久而久之,防线解除,后续的交流就很顺畅了。
试想,如果一开始李老师就把他叫出来谈话,这个学生的抵触情绪一定会很大,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对于一个已经对老师有排斥心理的学生,在没有获得他好感之前,决不主动找他谈心。
(八)
如何有效地与学生谈心?
这一条我认为很有效果,并且在下学期我也打算尝试。
李老师在找不交作业的学生谈话时会和学生这样说:“你的内心深处有两个我,一直在打架。
一个是勤奋的我,一个是懒惰的我。
每次面对作业,这两个我都在打架,只是对你来说经常是懒惰的我占了上风,所以你就没有完成作业。
现在你就要尽量让勤奋的我占上风。
”
李老师认为:成功的谈心,第一,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第二,语言要有自然而然的亲和力;第三,要善于铺垫,善于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
读完这本书,受益匪浅。
切实感受到李镇西老师作为教育大家给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带来的教育智慧和方法,从而帮助我们青年教师不断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