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变更管理制度(年修订)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1
变更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二、范围变更管理包括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三、职责由产生变更的相关部门主管提出变更申请及进行变更后的风险分析,安全环保、生产部及公司主管领导审批验收。
四、变更管理要求1.要明确变更的内容。
2.要按规定的程序来完成有关变更的手续。
如应先提出申请,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同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应进行分析评价等。
3.要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应将变更后的内容及相关控制措施,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并对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五、变更的类型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变更类型主要有:(1)工艺、技术变更包括:a. 原材料介质的变更;b. 作业现场改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c. 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变更;d. 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e. 操作规程的变更;f. 工艺参数的变更;g. 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2)设备设施的变更包括:a. 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b. 安全设施的变更;c. 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d. 设备材料代用变更;e. 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3)管理变更主要包括:a. 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b. 人员的变更;c. 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d. 管理职责的变更;e. 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六、变更的程序要求1.变更申请各部门需实施变更时,由申请人填写统一的《变更申请评估表》。
2.变更审批(1)《变更申请评估表》填好后,先报部门主管批准,再报生产管理中心经理批准,重大变更还需报总经理批准。
(2)变更批准后,实施单位应会同公司安全管理及相关人员对变更过程和变更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变更可能产生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由各相关职责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任何临时性的变更,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超过原批准的范围和期限。
4.变更验收变更实施结束后,变更主管部门应会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实施单位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确保变更达到预期要求。
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确保变更带来的危害得到充分识别,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建立变更管理程序,确定变更的类型、等级、实施步骤等,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不破坏环境,不损害企业的声誉。
第二条为了对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规范的控制,消除和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所属各室(专业组)在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变更第三章变更依据第四条以《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为依据第四章变更内容及要求第五条实施管理的变更类型包括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三种。
第六条变更内容(详见附件1)1、工艺、技术变更(1)工艺变更:因新、改、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3)原料介质变更;(4)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5)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6)操作规程的变更;(7)工艺参数的变更;(8)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2、设备设施的变更(1)设备设施变更:因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2)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3)安全设施的变更;(4)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5)设备材料代用变更;(6)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3、管理变更(1)人员的变更:新入厂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等。
人员的调动,必须由用人单位写出需用人计划、申请,报人力资源审核,主管审核,方可人员调动。
(2)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3)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4)管理职责的变更;(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第七条变更管理方法(1)工艺变更管理:工艺变更由技术装备室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变更管理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并依据相关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内部项目的变更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变更: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计划、进度、成本、范围等要素进行调整或修改的行为。
2. 变更管理:是指对项目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
3. 变更管理委员会:是指由项目相关人员组成的专门负责变更管理工作的机构。
4. 变更请求:是指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提出的书面或口头请求。
5. 变更评估: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6. 变更审核: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和决策,判断是否应予以批准。
7. 变更实施:是指变更请求经过审批后,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
8. 变更记录:是指对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的文档。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四条变更请求的提出1. 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编写变更请求。
2. 变更请求需明确说明变更的原因、变更的内容及变更的影响等信息,并提供相应的附件和支持材料。
第五条变更评估1. 变更管理委员会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进行初步分析和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带来的风险。
2. 变更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反馈给变更请求者。
第六条变更审核1. 变更管理委员会根据变更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
2. 变更审核结果应明确指出变更是否批准,并告知变更请求者。
第七条变更实施1. 变更请求获得批准后,由变更管理委员会指定相关人员负责变更实施。
2. 变更实施人员应根据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并及时记录和汇报变更实施情况。
第八条变更记录1. 变更记录应包括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所有相关文档。
2. 变更记录应按照规定的归档流程进行存档。
第三章变更管理责任第九条变更管理委员会职责1. 负责制定和完善变更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
变更管理制度1、目的确保对人员、工艺、设备设施、技术等可能发生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实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其对产品质量、人员健康、安全与环境造成有害影响,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2013]88 号文件及关于印发《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和《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应急(2019)78 号文要求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某某公司工艺技术变更(原料、工艺规程、仪表系统、公用工程)、设备设施变更(设备设施、备件材料、软件、电气设备)和管理变更(人员、机构、制度、供应商)。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艺技术变更(原料、工艺规程、公用工程)技术的改进、变更。
3.2生产部负责设备设施变更(设备设施、备件材料、软件、电气设备设备、仪表)。
3.3安全部负责管理变更(人员、机构、制度、供应商)。
4、变更管理的类型4.1管理变更管理变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的变更,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管理职责的变更,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应急预案、器材、联系方式的变更,环境的变更(温度、湿度、风速、雨、雪、雷电等),检测方法、仪器、环境的变更,供应商及承包商变更。
4.2工艺技术变更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装置的新建、改建、扩建,装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改变;工艺控制指标的修订牌,工艺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的改变,工艺报警联锁的改变,原材料介质的变更,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4.3.设备、设施变更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设施的关键重要更新、改造,设备、材料的代用,临时的配管、接头,临时增加的电气设备,新改、扩建的设备,电力系统及公用工程的变化,机组操作规程的改变,备报警联锁的改变,安全设施的变更。
5、变更管理制度风险辨识和采取防范措施的内容要求5.1变更前应对需要变更的项目及变更后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5.2对变更出的安全风险要制定控制措施;5.3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6、变更的申请、审批、实施和验收6.1变更申请各部门需实施变更时,由申请人填写《变更审批表》。
补充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及时做到变更管理时效性,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特制订本规定。
一、术语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管理、规程、工艺、技术、设施(含建构筑物)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二、变更管理的要求(一)变更申请部门应详细阐明需要变更原因、依据和内容,并按规定实施变更的程序。
(二)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应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
(三)将变更的内容,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三、变更的职责(一)变更申请人负责提出书面变更申请。
(二)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变更审核。
(三)总经理负责变更的审批。
四、变更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五、变更的类型及主管部门(一)工作岗位及人员变动的变更由人事部负责。
(二)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责的变更由综合部负责。
(三)工艺、技术(包括新、扩、改建项目)变更由技术部负责。
(四)安全操作规程变更由安全主管部门负责。
五、变更的程序各部门工作中,通过检查、了解、学习中发现的任何能够对生产的安全、稳定、高效、节能等有益的改进措施,均可向各自的领导提交变更申请。
各部门领导收到变更申请后,应及时将变更申请递交至安全生产部。
安全主管部门负责人收到变更申请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提事项进行讨论和研究,充分分析变更的可行性、可靠性与潜在的风险,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补充或修改,对于技术上可行、风险上可接受的变更,经安全主管部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六、变更的验收(二)安全生产部应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变更申请、实施、主管职能部门均应妥善保存相关记录。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管理制度为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加油站职工生产过程中的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㈠生产安全事故分级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变更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XXX公司过程变更管理,明确了变更管理的工作流程,对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规范的控制,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经营部机关各部室(生产质量组、设备组、安全综合组)、各工序(以下简称“各单位”)1术语与定义1.1 变更是指企业内任何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改造、停用、拆除或非同类替换的改变,以及对经过评审的管理方式和人员情况等进行的调整。
包括企业在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的改变。
1.2基于变更的内容将变更类型区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
1.2.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包括物料投加顺序),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等方面的改变。
1.2.2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设备运行参数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方面的改变。
1.2.3管理变更主要包括安全和生产相关的关键岗位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改变。
1.3基于变更的期限,将变更区分为:永久性变更、临时性变更。
1.3.1永久性变更企业实施变更后,变更对象不会恢复到变更前状态的变更。
1.3.2临时性变更因生产运行、安全目的或其他原因需要而进行的短期改变,且到达预定期限前应恢复到变更前状态的变更。
1.4在变更的风险性影响方面,将变更级别区分为:一般变更和重要变更。
1.4.1重要变更可能导致生产工艺不稳定、风险等级提高,带来事故发生、出现人员伤害、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企业不能接受的财产损失等潜在后果的变更。
变更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引言1.1目的本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的变更过程,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业务运作的负面影响。
1.2适用范围此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业务单元和部门,涵盖所有可能影响到信息技术、业务流程或组织结构的变更。
第二部分变更管理流程2.1变更提出2.1.1任何员工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需以书面形式提交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的原因、目的和预期影响。
2.1.2变更提出者要与相关业务部门和技术团队沟通,确保变更请求充分了解和详细描述。
2.2变更评估2.2.1由变更管理团队负责对提出的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资源需求、风险评估等。
2.2.2评估结果应在变更委员会会议前提交,以便委员会成员在会议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2.3变更委员会会议2.3.1变更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相关业务代表组成。
2.3.2会议周期为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以紧急召开。
2.3.3会议议程应包括变更提案的审查、评估结果汇报、风险讨论和最终决策。
2.4变更批准2.4.1变更委员会会对每个变更提案进行投票表决,多数通过即可获得批准。
2.4.2批准后,变更管理团队负责编制变更计划,明确变更的实施步骤、时间表和相关责任人。
第三部分变更实施3.1变更计划3.1.1变更计划应在变更实施前至少两周提前发布,以便相关人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3.1.2变更计划应包括变更的详细描述、实施时间、风险评估和变更回滚计划。
3.2变更验证3.2.1在实施变更后,变更管理团队负责进行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监测潜在的问题。
3.2.2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
3.3变更文档3.3.1变更管理团队负责撰写变更文档,包括变更的详细描述、实施步骤、验证结果和学习经验。
3.3.2变更文档要在变更实施后一周内提交变更委员会审查,并存档备查。
第四部分变更回顾4.1变更回顾会议4.1.1在变更实施后的两周内,变更管理团队组织回顾会议,总结变更的成功点和改进点。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企业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内部变更管理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变更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减少变更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变更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工作方法等进行调整和修改的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各类变更,包括但不限于业务流程变更、组织结构调整、工作方法改进等。
第二章变更管理程序第四条变更管理由变更提出、变更评估、变更实施和变更审批四个环节组成。
具体流程如下:1.变更提出:任何内部员工或部门可以向上级主管提出变更需求,应提供详细的变更内容和原因。
2.变更评估:上级主管将变更需求提交给变更评估小组,由评估小组对变更需求进行评估,包括评估变更的影响、风险和资源需求等。
3.变更实施:在变更需求获得批准后,变更实施团队根据变更计划进行变更操作。
4.变更审批:变更实施完成后,应由上级主管或变更审批委员会对变更操作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
第三章变更管理的职责与权限第五条变更提出者的主要职责是准确描述变更需求并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以便变更评估小组进行准确评估。
第六条变更评估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变更需求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是否批准变更。
第七条变更实施团队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变更需求和变更计划进行变更操作,并确保变更操作的质量和可行性。
第八条变更审批者的主要职责是对变更操作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批准变更。
第四章变更管理的资料和记录第九条变更管理的相关资料和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及时归档。
第十条变更管理的相关记录包括变更需求、变更评估报告、变更计划、变更操作记录等。
第五章变更管理的监督与评估第十一条企业内部应设立变更管理监督小组,对变更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
第十二条变更管理监督小组应定期开展对变更管理的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对于需要进行大规模变更的情况,可以设立专项变更管理小组,并制定相应的专项变更管理程序。
第十四条本制度由企业内部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变更管理制度(新)变更管理制度(新)一、总则1、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流程,确保变更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生产过程、设备设施、工作流程、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变更。
二、变更的分类1、按照变更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
重大变更:可能对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产生重大影响的变更,如生产工艺的根本性改变、关键设备的更换等。
重要变更:对局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或管理流程有较大影响的变更,如原材料供应商的变更、生产流程的局部调整等。
一般变更:对生产和管理影响较小的变更,如文件格式的修改、工作场所布局的微调等。
2、按照变更的内容,分为技术变更、管理变更和其他变更。
技术变更:涉及技术标准、工艺参数、设备性能等方面的变更。
管理变更:包括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变更。
其他变更:如法律法规要求的变更、客户需求的变更等。
三、变更的申请1、任何变更都应由相关部门或人员提出申请,并填写《变更申请表》。
2、《变更申请表》应包括变更的原因、内容、预期效果、可能带来的风险及控制措施等。
四、变更的评估1、变更申请提出后,应由相关部门组成评估小组对变更进行评估。
2、评估内容包括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影响、对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性等。
3、评估小组应根据评估结果出具《变更评估报告》,明确是否同意变更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五、变更的审批1、根据变更的分类和评估结果,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2、重大变更应由公司高层领导审批,重要变更应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一般变更可由基层管理人员审批。
六、变更的实施1、变更经审批通过后,由相关部门负责实施。
2、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
3、如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停止实施,并重新进行评估和审批。
七、变更的验证1、变更实施完成后,应由评估小组对变更的效果进行验证。
制度变更管理制度
标题:制度变更管理制度
引言概述:制度变更管理制度是组织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变更,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适应性。
本文将从制度变更的必要性、变更管理的原则、变更流程、变更沟通和变更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制度变更的必要性
1.1 提高组织运作效率
1.2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1.3 提升组织竞争力
二、变更管理的原则
2.1 确定变更需求
2.2 制定变更计划
2.3 严格控制变更过程
三、变更流程
3.1 制度变更申请
3.2 制度变更审批
3.3 制度变更实施
四、变更沟通
4.1 内部沟通
4.2 外部沟通
4.3 沟通反馈
五、变更评估
5.1 评估变更效果
5.2 收集反馈意见
5.3 不断优化改进
结论:制度变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变更管理,才能使组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和适应性。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对相关管理人员有所启发,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网络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新的网络设备接入的流程第一条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提出接入需求和方案,向网络中心提交接入申请。
第二条网络中心将讨论方案的安全性决定方案是否需要进行修改,若不需要修改则进入下一步,否则反馈提交申请人员对方案进一步完善并重新提交申请。
第三条由申请人进行非上线实施测试,并配置其安全制度。
第四条系统管理员对安全配置进行确认,检查安全配置是否安全,若安全则进入下一步,否则重新进行配置。
第五条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在线实施方案,并确定方案的正确性。
第六条由系统维护人员更新《系统资产管理清单》,并根据接入设备类型考虑是否更新《系统安全管理维护手册》。
第二章流程管理范围第一条系统中接入新的网络设备的情况。
禁止在没有任何审批的情况下私自接入网络设备。
第二条应对所有新接入的网络设备进行登记,任____的网络设备的接入都应进行记录备案,记录内容应包括:接入人,接入时间,接入原因等。
第三条任____的网络设备接入前,都应做好详细的应急预案,以备紧急情况时的应用。
第四条新的网络设备在正式上架运行前应由系统维护人员进行功能测试,安全测试并确认签字后方能正式运行使用。
严禁在不测试或测试不成功的情况下接入网络。
需要测试的内容如下:查看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稳定;新的网络设备是否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查看os版本和补丁是否最新;os是否存在已知的系统漏洞或者其他安全缺陷。
第五条新的网络设备在正式上架运行前,应严格按照“网络运行维护的安全制度”中的内容进行配置,并记录备案。
第六条新的网络设备在正式上架运行后,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在试运行阶段,应严密监控其运行情况,以及对网络是否带来影响;当发现网络运行不稳定或者出现明显可疑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试运行阶段后,应按照日常运维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二)标题: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版本号: 1.0生效日期: [填写生效日期]1. 引言本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变更过程的透明性、一致性和规范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变更对组织和业务运作的影响。
变更管理制度一、目的(一)为了规范变更管理,减少或消除由于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建立本制度。
(二)变更管理是指对有关人员、机构、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二、管理职责(一)产生变更的部门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安委会所发生的具体变更情况。
(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发生变更后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
(三)当有关人员、机构、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发生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变更后的状态进行风险辨识及分级管控,评估并提出具体控制措施。
三、管理的要求(一)中层以上干部发生变更,综合部应通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变更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签订相应责任状后方可上岗。
(二)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发生变更,综合部应及时通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联系有培训资质的机构进行安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三)一般从业人员发生变更,综合部应书面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转岗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四)管理机构发生变更,安委会应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报告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对安全管理网格进行调整。
(五)工艺、技术发生变更,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将变更的工艺、技术文件交业务部门审查,辨识变更可能产生的安全生产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应对措施,并由业务部门同时在变更的工艺、技术文件上组织实施。
实施完成后,必须通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验收,并形成收档案存档。
(六)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发生变更除应严格执行相关变更程序外,还必须将变更方案送业务部门(如果相关业务人员自身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需聘请专业人员)审查,对其可能产生的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进行辨识、评估,提出安全生产改进意见或防范措施,并根据提出的改进意见或防范措施修订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实施方案。
引言概述:变更管理制度是企业或组织内部为了有效管理变更而设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它的作用是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可控性和有效性,从而降低变更引发的风险和对业务的影响。
本文将以一个范本的形式,结合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变更管理制度的要点和步骤,旨在帮助企业或组织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
正文内容:一、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和范围1.明确变更管理的目标:通过规范变更流程,保证变更对业务的影响最小化,确保变更的合规性和顺利实施。
2.界定变更管理的范围:包括业务变更、技术变更、组织结构变更等,以及对应的资源调配和沟通流程。
二、变更管理制度的组成和流程1.变更管理委员会的成立: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士组成,负责审批所有变更申请。
2.变更提案的提交和评估:变更提案由申请人填写,包括变更的目的、影响、资源需求等信息,经过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批。
3.变更计划的编制和审批:对于被评估为需要进一步审批的变更,申请人需要编制详细的变更计划,并提交给变更管理委员会审批。
4.变更实施和监控:根据变更计划,组织实施变更,同时进行变更记录和监控,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
5.变更评估和回顾:变更完成后,评估变更的效果和影响,并进行回顾与总结,为后续变更提供借鉴经验。
三、变更管理制度的角色和责任1.变更申请人的责任:提出变更申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变更管理委员会的责任:审批变更申请,保证变更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3.变更负责人的责任:负责变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确保变更顺利进行和完成。
4.相关部门的责任: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协助变更的实施和监控。
5.变更评估团队的责任:对变更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四、变更管理制度的工具和技术支持1.变更管理工具:使用专业的变更管理软件或平台,记录和跟踪变更的进展,提供统计和分析功能。
2.变更管理手册和模板:制定变更管理手册,提供相应的模板和指导文件,规范变更管理的流程和要求。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者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合用于本公司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者暂时性变化的控制。
3.1 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变更的批准。
3.2 安全部负责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3.3 生产、质管、技术部负责工艺、技术标准的变更。
3.4 设备部负责机械、设备、电气仪表、设施变更。
3.5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的变更。
3.6 行政厂务负责建造、锅炉、高压配电等设施的变更。
3.7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变更提出申请并实施。
4.1 定义4.1.1 变更(改变):指任何在公司范围内技术上的 (如工艺、设备、设施等)或者组织管理上的(如程序、人员或者机构等)修改 , 或者不属于整体替代(RIK)的替代单元;4.1.2 整体替代(RIK):是指一个单元(设备, 化学品, 程序等), 它满足需替代单元的设计规范。
这可以是统一的替代, 或者在设计规范中特定的选择性设计, 只要这种选择性设计不会以任何方式对该单元的或者与该单元相关单元的使用产生负面的影响;4.1.3 暂时变更:是指为短期使用或者试验性质的安装或者修补, 期望的使用期少于六个月;4.1.4 紧急变更:是指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的变更, 如果按照正常的 MOC 程序, 需要的时间很长 , 会导致不可接受的安全危(wei)险 , 严重的环境事故或者严重的设备损坏以及工厂停工;4.1.5 危(wei)险评估:是指利用工艺安全分析技术识别要解决的潜在的问题, 还指建立在变更先后要实施的控制和管理手段;4.1.6 危(wei)险分析的资质人员:是指通过培训或者实践经验能够为危(wei)险评估带来特殊知识的人;4.1.7 开工(机)前安全审核(PSSR):是一种格式化的调查, 能确保与工艺安全(包括硬件, 程序和控制软件)相关的所有要素在开工 (机) 前就已到位, 而且所有受到关注的问题都已解决;4.1.8 关闭审核:是一种审计机制, 用来核实与变更相关的所有任务已经完成;4.1.9 工艺:任何一个用以生产或者影响生产过程所设计的或者要求的活动;4.1.10 受影响的员工:任何一个员工,在可能受变更影响的操作、控制、维修工艺、生产设备维修工作,他是受影响的员工;4.1.11 授权的工厂员工(变更起草人):认为需要一个变更,并提出变更的员工;4.1.12 设计的标准和具体要求:书面的文件、导则、设计极限用于保证设备和工艺能够安全地施工、改造和操作;4.1.13 责任人: MOC 实施对象(设备、工艺)的责任人,具体保证 MOC 的实施和关闭;4.1.14 批准人: MOC 实施对象(设备、工艺)部门负责人,具体批准相关MOC 的核准。
工程变更的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变更的管理流程,确保工程变更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控性,防止因变更导致的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的不利影响。
适用于本公司承担的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变更管理。
二、变更原则1. 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变更后的工程安全、适用。
2. 变更应基于充分论证,确保变更的必要性和经济性。
3. 变更应最小化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影响。
4. 变更应经过相关方的共同协商一致。
三、变更分类1. 设计变更:由于设计图纸或设计文件的修改而引起的变更。
2. 施工变更:由于施工条件、工艺或材料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变更。
3. 用户需求变更:由于用户要求的功能、性能或其他需求变化引起的变更。
四、变更程序1. 提出变更申请:由变更发起方填写变更申请表,说明变更的原因、内容和预期效果。
2. 变更评审:项目管理团队对变更申请进行评审,评估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影响。
3. 变更批准:根据评审结果,由项目负责人或授权管理人员批准变更。
4. 变更实施:按照批准的变更方案,调整设计、施工计划或用户需求。
5. 变更记录:详细记录变更过程和结果,包括变更的内容、实施时间、涉及人员等。
6. 变更监督: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变更按照批准的方案执行。
五、责任分配1. 项目管理团队负责变更的评审、批准和监督。
2. 设计单位负责设计变更的实施和修改。
3. 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变更的实施和调整。
4. 用户代表负责确认用户需求变更的内容和效果。
六、文档管理所有与工程变更相关的文档,包括但不限于变更申请表、评审记录、批准文件、实施记录等,都应当妥善保存,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七、违规处理对于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变更的行为,公司将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警告、罚款或其他纪律处分。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公司项目管理部负责解释。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变更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但需经过公司高层批准。
总结:。
变更管理制度范文尊敬的各位员工: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公司的变更过程,提高变更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公司决定制定并实施变更管理制度。
该制度将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变更活动,并为所有员工提供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流程。
一、目的和范围该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变更活动能够在最小化风险的前提下,有效地实施。
此外,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的变更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升级、流程调整、项目变更等。
二、变更管理团队公司将设立一个变更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变更管理制度。
该团队由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代表组成,负责审批和监督变更活动。
三、变更管理流程1. 提出变更请求任何员工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包括变更的原因、目标和实施计划。
变更请求需要写明变更的影响范围、风险评估和相关的资源需求。
2. 变更评估和审批变更管理团队将对每个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和审批。
评估主要包括变更的可行性、影响范围和风险评估等。
审批阶段需要确保变更请求得到高层管理人员的批准。
3. 变更计划和实施一旦变更请求得到批准,变更管理团队将制定详细的变更计划,并安排相应的资源和人员进行实施。
实施过程需要确保所有变更活动都按照计划进行,同时随时监督变更进展情况。
4. 变更评估和监控在变更实施完成后,变更管理团队将对变更活动进行评估和监控。
评估主要包括变更的效果和实施质量等。
监控过程需要确保变更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及时纠正任何不符合预期的情况。
四、变更记录和报告对每个变更活动,公司将建立详细的变更记录,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告变更的进展情况。
变更记录将包括变更请求的信息、变更计划、实施情况以及变更的结果等。
五、培训和沟通为了确保员工对变更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遵守,公司将开展相应的培训,并定期组织沟通会议,让员工了解变更管理制度的最新信息和变更活动的进展情况。
六、奖惩措施对于严重违反变更管理制度的行为,公司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同时,公司也将鼓励和表彰那些在变更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员工。
变更管理制度1. 背景与目的变更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所做的任何变更都经过充分的评估、审批和控制,以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目标并最大化项目价值。
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降低项目风险及对项目成本和进度的影响。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组成员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外部合作方。
3. 变更管理流程(1)变更提出项目组成员或外部合作方可以根据项目需求进行变更提出,提出的变更需包含变更内容、原因及影响分析等内容,并提交变更提议书。
(2)变更评估经过变更提出后,项目管理人员将对变更内容进行评估,包括对变更的必要性、影响分析和成本评估等。
评估结果需以正式文件形式提交给变更管理委员会。
(3)变更审批变更管理委员会将对变更提出进行审批,审批结果应以正式文件形式通知项目组成员。
审批结果分为批准、拒绝和推迟三种情况,审批文件需详细说明审批结果和理由。
(4)变更执行经过变更审批后,项目组成员将根据变更批准书执行变更工作,确保变更的有效实施,同时密切关注变更后的影响,及时调整项目进度和成本。
(5)变更跟踪项目管理人员需对变更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变更执行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变更的有效实施和项目进度不受影响。
4. 变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变更管理制度对于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合理的变更将给项目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
通过实施变更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降低项目风险,保证项目进度和成本的控制。
5. 变更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为了确保变更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项目管理人员需认真贯彻执行,确保项目组成员和外部合作方都严格遵守变更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
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需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变更管理制度,确保其适应项目需求的变化。
6. 结语通过落实变更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保障项目进度和成本的控制,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变更管理制度修订内容范文变更管理制度修订内容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企业管理制度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
变更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规范了企业变更管理的流程、责任和方法,保证了变更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变更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我们公司决定对现行的变更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二、修订目的1. 修订现有的变更管理制度,以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2. 强化对变更管理的统筹和协调,确保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3. 加强对变更管理过程的监控和评估,为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三、修订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和问题分析,我们对变更管理制度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1.变更管理流程(1)问题提出:对现有问题进行清晰的描述,明确提出变更需求;(2)问题评估:评估变更对现有业务流程、技术系统和组织架构的影响,确定变更的可行性和优先级;(3)变更方案制定:制定详细的变更方案,包括变更的目标、范围、资源需求和时间计划等;(4)变更方案评审:邀请相关部门进行变更方案的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5)变更实施:按照变更方案进行实施,确保变更过程的可控性和顺利性;(6)变更评估:对变更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变更对业务流程、技术系统和组织架构的影响,为后续改进提供数据参考。
2.变更管理责任(1)制定明确的变更管理责任分工,明确各岗位在变更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2)设立变更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变更管理进行统筹和决策;(3)明确变更管理委员会成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变更管理委员会的有效运作;(4)加强对变更管理工作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变更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能。
3.变更管理工具(1)建立变更管理信息系统,用于记录和跟踪变更管理的整个过程;(2)开发变更管理的模板和工具,用于规范和简化变更管理的操作。
4.变更管理评估(1)建立变更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变更管理的效果和改进;(2)定期对变更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变更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一):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清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设备工作参数及联锁、报警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风险辨识和控制。
一、职责1技术员负责对操作规程、工艺技术指标、设备工作参数及联锁、报警等变更实施管理。
[由整理]2办公室负责对管理制度等文件变更实施管理。
3其它各部门负责其职责范围内有关变更的管理。
二、程序1变更管理要求(1)明确变更资料;(2)规定实施变更的程序;(3)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价;(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5)将变更的资料,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变更类型(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善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工艺参数的变更;公用工程的水、电、汽、气的变更等。
(2)设备设施的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安全设施的变更;更换与原设备不一样的设备配件;设备材料代用变更;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3)管理变更,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的变更;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变更;管理职责的变更;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3变更程序(1)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文件变更按、执行。
(2)其它变更按以下变更程序执行:变更申请。
在实施变更前,变更申请人应填写,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变更审批。
应逐级签署意见,并经主管领导审批,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变更及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控制措施。
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实施过程严格按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后,变更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前,应将变更状况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并对其进行教育培训。
(3)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应满足、和等规章制度的要求。
注 精品文档
Q/JXQF.GL.AQ-26-2018
Q/JXQF
吉林奇峰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奇峰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规范性引用文件
《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导则》
4 定义
4.1 变更:是指工艺、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4.2 变更管理(Management of Changing 英文简写MOC):指对化学品、工艺技术、设备、程序以及操作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控制,避免因变更风险失控导致事故的过程。
4.3 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参数、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工艺、操作方式和环境条件、管理标准相同的更换。
4.4 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4.5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5 职责
5.1 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各分管领导按照审批权限,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变更管理。
5.2 安全环保处:负责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建立完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方面的变更管理台帐,定期监督检查各单位的变更管理执行情况,对变更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析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公司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变更管理过程风险分析及对落实风险措施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汇总各部门变更管理台帐及记录并向公司档案室存档。
5.3 生产处:负责组织生产工艺方面的变更管理及审批工作,对工艺变更进行风险分析及辨识,并建立完善统计生产工艺变更方面的变更台帐,负责生产作业区域等变更管理,每半年将生产工艺变更的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5.4 设备处:负责组织设备设施方面的变更管理及审批工作,对设备设施变更进行风险分析及辨识,并建立完善统计设备设施变更方面的变更台帐,负责项目工程施工方案、工作措施等方面的变更管理,每半年将设备设施变更的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5.5 综合管理处:负责各级组织机构、劳动组织和岗位人员的变更管理;负责识别法律、法规的变更并及时更新,针对法律、法规的变更开展符合性评价;组织进行变更管理的有关知识培训,促使岗位人员及时得到有关变更的生产安全信息,每半年将负责管理的变更台帐及记录向安全环保处备案。
5.6 各车间:负责与本车间相关的变更管理,建立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台帐,进行变更风险分析与辨识,落实变更的风险控制措施,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变更管理知识培训等,每半年向主管部门上交本单位的变更管理台帐及变更有关记录表。
6 变更类型、级别
6.1 变更类型: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作业过程变更等。
工艺控制范围内的调整、设备设施维护或更换同类型设备不属于变更管理的范围。
6.1.1 工艺技术变更:如工艺技术的改进、新项目的实施、原料及介质改变、操作条件或步骤变化等。
6.1.2 设备设施变更:如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变更,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6.1.3 管理变更:如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和机构的变更,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6.1.4 作业过程变更:是指工作作业过程、环境发生变化等。
6.2 变更级别:分为同类替换、微小变更和变更等。
6.2.1 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参数、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工艺、操作方式和环境条件、管理标准相同的更换。
6.2.2 微小变更:是指现有设计参数、规格型号、环境条件、管理标准许可范围内的改变,影响较小,不造成工艺参数、规格型号、环境条件、管理标准等的改变。
6.2.3 变更:是指影响较大、涉及工艺参数、规格型号、环境条件、管理标准的改变,导致工艺技术改变、设施功能变化、环境风险增大、管理标准偏离等。
7 变更管理程序
7.1 变更申请
7.1.1 提出变更:变更申请单位申请变更。
7.1.2 确认变更分类:根据变更的实际情况应初步判断变更类型及分类、影响因素、范围等,确认变更级别,同类替换申请单位直接组织实施,不执行此程序。
7.1.3 提出申请:按照分类、分级做好实施变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出变更申请(微小变更和
变更);申请人按照《微小变更申请审批表》或《变更申请表》内容要求规范填写。
7.2 变更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7.2.1 变更风险分析按照各职能部门、车间管理专业分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变更风险分析,变更风险分析由属地车间提出并会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电气仪表、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公用工程等其他部门、车间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变更风险分析,若与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沟通联系时,应反馈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安全部门组织协调进行变更风险分析,重大项目变更或安全生产委员会认定重点技改项目变更应组织各专业部门、车间例会进行变更风险分析,变更风险分析按照公司《工艺危害分析管理标准》执行,判断风险情况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落实,经基层领导审批通过后,向公司主管安全部门申请审核批准,安全部门按照变更申请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情况,审查是否同意变更,若满足要求则批准实施变更,若经变更风险分析判断风险情况无法满足安全要求时,申请单位应及时修改、调整变更方案、措施;若经调整变更方案、措施仍无法满足安全要求时,安全主管部门应否决变更申请,同时此变更不允许执行实施。
7.2.2 经各级部门审核批准的变更申请,必须严格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同时按照《变更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记录表》内容规范填写。
7.3 变更申请审核
7.3.1 变更审批程序
变更申请:提出申请变更单位负责人进行基层领导意见审批,公司安全环保处负责人进行安全部门意见审批,工艺、设备部门负责人按照专业分工进行工艺、设备部门意见审批,主管专业副总工程师进行主管领导意见审批。
7.3.2 微小变更审批程序
微小变更按照《微小变更申请审批表》内容要求规范填写,确认实施变更前需要审查的项目内容,若满足微小变更管理要求则由本单位主管专业技术人员签批,变更批准人由本单位负责人签批,同时分发给需要获取生产安全信息的有关部门及人员;《微小变更申请审批表》的编号为日期号,如20170901,顺序号为001、002、003……,以此类推。
7.4 变更实施和验收
7.4.1 经各级部门批准变更实施后,按照变更方案要求由各单位具体实施变更,变更过程由变更负责人全程实施跟踪及验收管理。
7.4.2 变更申请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并形成记录。
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主管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文件并填写《变更验收表》,同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7.5 变更培训
7.5.1 由变更实施的技术负责部门、单位制定所需的新规程、制度,并对使用单位、人员进行变更培训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变更的内容、使用注意事项、新的规程制度等,使使用者掌握变更后的安全操作技能。
7.5.2 作业过程变更时由作业过程所属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变更交底和安全注意事项告知。
7.6 变更文件归档
7.6.1 变更验收合格后,按文件管理要求,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参数,制定、完善管理制度,新的文件资料按有关程序及时发至有关部门和人员手中,关闭变更。
7.6.2 微小变更、变更由各车间分别建立台帐,将各《微小变更申请审批表》保存到车间档案室,《变更申请表》、《变更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变更验收表》等记录及台帐按照专业技术分工由车间每三个月上报公司主管专业部门,每半年由公司安全环保处统一汇总,同时到公司档案室进行备案存档,以备查用。
8 内容与要求
8.1 各级部门按职责权限管理各级变更项目,严格执行变更管理程序。
8.2 各级部门、车间按照属地单位管理建立变更台帐、档案。
8.3 各单位变更项目负责人负责变更全过程管理。
8.4 变更结束的条件:包括过程安全信息得到更新、相关人员得到培训、完成变更验收报告,相关资料归档。
8.5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年度审查具体的变更审批的适应性、相关工艺、设备、安全分析的质量、变更管理的程序及人员的培训等执行情况。
8.6 公司各主管专业部门应每半年执行一次变更管理的专项审核,确保相关规定的有效执行。
附件:《变更管理程序流程图》
《变更申请表》
《变更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
《变更验收表》
《微小变更申请审批表》
《变更统计台帐》
变更管理流程
变更申请表
变更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记录表
年月日变更验收表
微小变更申请审批表编号:顺序号:
注精品文档
注精品文档变更统计台账
单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