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优选.)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4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单位(公章):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单位负责人(签字):2018年6月—1—软件工程专业(08521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职业特点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软件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高尚道德情操,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具备坚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4、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研究方向1、智能系统的软件支撑技术该方向主要从事智能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自动推理技术、动态几何技术、自动出题与解答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交互式软件设计技术,以及与具体学科深度融合的智能辅助学习系统研发,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
2、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该方向主要招收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向的研究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云计算实现海量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实践、安全性和可用性设计的方法与实践、传统数据中心改造成云计算中心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虚拟化技术的核心技术及应用特征,深入挖掘教育大数据中隐藏的信息,辅助智慧教学的进行。
三、基本修业年限与总学分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
课程设置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培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和专业实践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16学时/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专业实践环节为8学分。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摘要:一、引言二、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3.实践课程四、实习与就业五、培养模式与特色六、结语正文:【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行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满足社会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软件工程硕士培养项目。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进行详细介绍。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软件理论基础、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以及较高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软件工程人才。
毕业生将具备独立承担软件项目开发、管理及研究的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设计、开发、管理、研究等工作。
【课程设置】软件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部分。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在软件工程领域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涵盖了软件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如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
【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习、软件开发实践等。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
【实习与就业】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强调实践性,学生将在实习单位接受实际工作锻炼,培养实际工作经验。
毕业生将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可以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等岗位顺利就业。
【培养模式与特色】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采用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许多高校还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等多种机会。
【结语】总之,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为我国软件工程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摘要
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的软
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以及计算机应用技
术的深入研究,满足软件工程人才的现实需求。
本方案包括: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学习方法、课外活动等内容。
一、课程设置
该方案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修读以下10门课程:
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程实践、数据库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软件设计与
开发、软件集成与调试、面向对象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原理、软件工
程实验、数据挖掘与分析等。
此外,还应修读各类选修课程,以及专业研
究方向课程,如智能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等。
二、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可以涉及软件开发与管理、软件
学习仿真、物联网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等方面。
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在实践及研究中积累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专业能力。
三、学习方法
该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学术环境中掌握和深入了解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开发的知识。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2023年修订)专业代码:085212一、培养目旳培养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理论体系支撑下旳“实用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使学生可以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旳基础理论和广阔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可以按照软件系统工程思想进行大型软件设计、开发、研制、产品化、实行、组织、管理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毕业时可以从事软件工程独立设计和实现大型软件系统、软件产品旳研制及关键技术旳研究,并可以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详细规定是:1.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旳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遵法,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旳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计算机领域扎实旳基础理论和广阔旳专业知识;具有很强旳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运用先进旳工程化措施、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旳能力,以及工程项目旳组织与管理能力、团体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到达基本旳数学和语言规定;纯熟掌握英语,具有良好旳阅读和撰写外语资料旳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旳能力;拥有很好旳沟通技巧和团体协作能力,通晓和遵守有关法律和职业道德。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旳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软件工程实践环节规定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完毕必要旳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获得旳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毕学位论文旳撰写。
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或技术汇报,以及有关旳工作成果。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旳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旳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软件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3500 学科名称:软件工程1. 培养目标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品行优良、身心健康。
能够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软件工程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软件工程学科学术研究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素质,是学科带头人、技术负责人和政府领导人的后备人才。
2.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1)应具备的品德及基本素质要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遵守职业道德。
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掌握扎实的本学科所需的数学类知识,如矩阵分析、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等。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原理、软件系统模型与理论、高级软件体系结构、程序理解与分析、服务计算技术、高级数据库系统,以及选修模块给出的各研究方向的核心知识等。
(3)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能够系统地使用软件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研究并解决本领域的学术问题及实际工程技术问题;是企业总裁、总经理或总工程师等软件产业领军人物的后备人才。
3. 培养方向(1)软件服务工程与服务计算 (2)软件体系结构(3)智能软件技术与程序分析技术 (4)软件可靠性与软件测试 (5)智能软件理论与机器学习 (6)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7)软件工程应用(含:①互联网服务及特定服务领域应用②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③数字媒体与游戏④移动互联网应用⑤物联网工程⑥数字化企业与电子商务⑦嵌入式系统与软件⑧图像处理与检索⑨生物信息处理软件等)4. 课程体系设置类别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学时 课内/实验学分 开课 时间 备注 MX61001 与实践研究 32 2 秋 必修 MX61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必修 公 共 学 位 课FL62000 第一外国语(硕士) 32 2 必修 CS64001 组合优化与凸优化 32 2 春 MA63008 应用随机过程 32 2 秋 二选一,必修 数学基础 MA63006 矩阵分析32 2 秋 必修 CS64003 高级算法设计与分析 32/16 3 春 CS64007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32/16 3 秋 CS64053 软件系统模型与理论 32 2 春 CS64033 高级软件体系结构 32/16 3 春 CS64049 程序理解与分析 24/8 2 春 CS64054 服务计算技术24/82 春 暂时 未开 CS64006 高级数据库系统 32 2 秋 学 位 课 程学 科 核 心 课CS64010机器学习理论与算法 32/16 3 秋 CS64009 模式识别 32/16 3 秋 CS64016 知识工程 24 1.5 春 CS64055 自然语言处理 32/16 3 秋 CS64018 信息检索 24/8 2 春 CS64020 计算语义学 24/8 2 春 CS64023 多Agent 系统 24 1.5 春 CS64024 社会计算24 1.5 春 选修课推荐列表CS64034普适计算与移动计算322秋CS64025 计算机图形学24/8 2 春CS64056 软件开发过程与项目管理24/8 2 秋CS64057 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24/8 2 秋CS64058嵌入式软件开发24/8 2 春暂时未开CS64059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技术16/8 1.5 春暂时未开CS64060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24/8 2 春暂时未开CS64061软件仓库挖掘与分析16/8 1.5 春暂时未开CS64062软件安全24/8 2 春暂时未开CS64063开源软件开发16/8 1.5 春暂时未开CS64028 大数据计算技术前沿16/8 1.5 春CS64029 复杂大系统计算24 1.5 春CS65002 学术写作与学术规范16 1 春PE65001 体育健身课32 0 秋学生选修课程除选择方案中课程外,可在全校各学科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范围内选择,但需要导师或学科负责人批准。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培养方案一、引言软件工程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涵盖了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合格的软件工程师已经成为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等工作;2. 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主流编程语言进行软件开发;3.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项目团队中有效协作;4. 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方法。
三、培养课程1. 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课程,以构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
2. 软件工程课程:包括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架构、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编程课程:包括C/C++、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和编程能力。
4. 实践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实验、软件项目管理实践等课程,通过实践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四、实践教学1. 实验教学:开设软件工程实验课程,通过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培养学生的软件系统开发和测试能力。
2. 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软件项目实训,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熟悉并应用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3. 实习实践: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软件工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五、教师团队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团队由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教师组成。
教师们不仅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六、实践与就业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
摘要:
1.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概述
2.培养计划的目标和要求
3.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
4.培养计划的实践环节
5.培养计划的质量保障和评估
正文: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概述】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软件理论基础、宽广的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知识,以及较强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技术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计划的目标和要求】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软件开发、项目管理、技术研究等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包括:软件工程理论、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研究方法等。
同时,还设置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相关课程,如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等。
【培养计划的实践环节】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
课程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实习则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毕业设计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软件工程项目。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领域的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软件工程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当前国内外本学科最新前沿,具有从事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软件工程理论主要研究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软件自动生成和演化、软件分析建模与验证、软件行为学、软件互操作性理论、方法与标准等。
2.软件工程技术主要研究软件需求工程、软件方法学、软件规范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重用与再工程、软件工程环境与开发工具、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等。
3.软件工程管理主要研究软件配置和质量管理、软件过程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度量方法与技术等。
4.软件服务工程主要研究软件服务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过程服务、面向服务的计算及服务工程。
5.语义软件工程主要研究支持语义描述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语义驱动的软件开发理论、方法和技术,研制支持语义程序设计的软件工程环境与开发工具。
6.Web信息管理主要研究Web数据建模理论、Web数据的获取、组织、查询与检索技术,研制语义信息的管理系统和以语义搜索为基础的应用服务。
三、学习年限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 学分。
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 学分(公共必修课8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 5 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学位论文10 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软件工程硕士学生培养方案一、前言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软件工程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针对这一趋势,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软件工程硕士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软件工程硕士学生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软件工程硕士学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开展软件工程研究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 具备较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2. 具备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实践能力;3. 具备熟练运用至少一门计算机语言进行软件开发;4.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5. 具备团队协作和跨领域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学术课程:包括计算机科学基础、软件工程理论、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编程语言原理等;(2)专业课程:包括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构建、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实践、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工程经济学等;(3)选修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领域的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 实践能力培养(1)实习实训:鼓励学生在校外软件企业或研究所进行实习实训,提升软件工程实践能力;(2)工程项目:组织学生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科研项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专业能力培养(1)毕业论文:进行系统性、创新性的研究,培养学生独立科研能力;(2)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会议、期刊投稿等活动,提升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3)实践能力:开设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培养学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
四、导师指导1. 分配导师:每个学生在入学时分配一名导师,进行全程指导;2. 导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提供学术和生活指导;3. 导师评价:定期评价学生学术和实践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018年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专业: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工学)●软件工程理论(二级学科、专业)●软件工程技术与管理(二级学科、专业)●信息系统工程(二级学科、专业)●软件服务工程(二级学科、专业)二、培养目标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1. 培养目标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掌握软件工程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信息领域的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2. 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学分不少于28(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17),其中公共必修学分5,必修环节学分2,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学分不少于1,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20。
鼓励选修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
学位课学分内只允许包含2学分外语课程学分。
三、课程设置1. 公共必修学分(5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60680012)2学分(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1学分(考试)●第一外国语(60640012)2学分(考试)2. 学科专业要求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12学分)(1)基础理论课(≥6学分)●组合数学(74100043)3学分(考试)●计算几何(70240183)3学分(考试)●形式语义学(74100192)2学分(考试)●高等数值分析(60420024)4学分(考试)●应用近世代数(60420153)3学分(考试)●最优化方法(60420194)4学分(考试)●现代优化算法(60420174)4学分(考试)●不确定规划(60420214)4学分(考试)●随机过程(60230014)4学分(考试)●应用随机过程(60420094)4学分(考试)●概率论与随机过程(80420934)4学分(考试)●基础泛函分析(60420144)4学分(考试)(2)专业课●软件度量技术(74100142)2学分(考试)●软件需求工程(84100102)2学分(考试)●软件测试技术(74100132)2学分(考试)●电子商务概论(84100122)2学分(考试)●电子政务概论(84100132)2学分(考试)●软件体系结构(74100152)2学分(考试)●网络系统建模与分析(84100242)2学分(考试)●计算机网络前沿研究(84100222)2学分(考查)●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74100102)2学分(考试)●应用密码学(84100182)2学分(考查)●网络测量与分析技术(84100232)2学分(考试)●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84100082)2学分(考试)●数据质量(84100212)2学分(考试)●现代数据库系统概论(74100162)2学分(考试)●工作流技术基础(74100052)2学分(考试)●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4100072)2学分(考试)●数据库管理技术(74100062)2学分(考试)●大规模多媒体信息管理与检索(74100202)2学分(考试)●领域特定语言设计(84100293)3学分(考试)●嵌入式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84100282)2学分(考试)●软件形式化验证(84100192)2学分(考试)●计算机辅助几何造型(84100253)3学分(考试)●数字几何处理(84100272)2学分(考试)●真实感渲染技术(84100262)2学分(考试)●并行程序设计(84100142)2学分(考查)●数据流系统建模与Simulink仿真(74100222)2学分(考试)●数据集成(84100312)2学分(考试)●高性能计算机互连理论与方法(74100233)3学分(考试)●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84100322)2学分(考试)●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84100332)2学分(考试)●深度学习(84100342)2学分(考查)经导师同意,可选计算机学科工学硕士生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数字影视技术和安防应急信息技术6个二级学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一)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绿色计算机系统主要研究绿色计算、绿色存储介质、低功耗芯片设计、高效能低能耗计算机体系结构等。
2、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主要研究并行与分布计算机系统的总体结构、并行与分布程序设计语言及算法,并行与分布系统模拟的方法与技术等。
3、云计算主要研究虚拟计算技术,虚拟机的实现、调度和迁移、云计算基础平台及关键技术等。
4、高性能计算主要研究DNA计算、基于GPU的高性能计算及程序设计、多平台的并行计算及多处理器程序设计等。
5、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研究量子计算、生物计算、光计算等。
6、信息存储主要研究分布存储、存储局域网(SAN)、IP存储、面向对象存储、集群存储、检错纠错技术、海量信息存储系统等。
7、嵌入式系统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人机交互技术、嵌入式通讯技术、嵌入式分布并行计算、嵌入式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低功耗设计及应用等。
8、物联网技术主要研究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协议、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信息存储8、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研究无线网络核心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接入技术、无线网络管理技术、无线网络路由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无线网络容错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数字影视技术和安防应急信息技术6个二级学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的硕士学位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相关专业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进行交流,能运用该外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一)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主要研究方向1、绿色计算机系统主要研究绿色计算、绿色存储介质、低功耗芯片设计、高效能低能耗计算机体系结构等。
2、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主要研究并行与分布计算机系统的总体结构、并行与分布程序设计语言及算法,并行与分布系统模拟的方法与技术等。
3、云计算主要研究虚拟计算技术,虚拟机的实现、调度和迁移、云计算基础平台及关键技术等。
4、高性能计算主要研究DNA计算、基于GPU的高性能计算及程序设计、多平台的并行计算及多处理器程序设计等。
5、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研究量子计算、生物计算、光计算等。
6、信息存储主要研究分布存储、存储局域网(SAN)、IP存储、面向对象存储、集群存储、检错纠错技术、海量信息存储系统等。
7、嵌入式系统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人机交互技术、嵌入式通讯技术、嵌入式分布并行计算、嵌入式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低功耗设计及应用等。
8、物联网技术主要研究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协议、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信息存储8、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研究无线网络核心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接入技术、无线网络管理技术、无线网络路由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无线网络容错技术。
武汉大学软件工程(中文信息处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软件工程(汉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科学引入汉语言及应用语言等领域,培养汉语言及应用语言信息化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其特点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网络与信息科学的技术手段来管理、分析和中文信息资源,实现对汉语言及应用语言的全方位运用。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培养既通汉语本体研究又懂中文信息处理并具备汉语言及应用语言实用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能独立从事语言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出版、新闻、文化、管理等领域的工作。
二、入学要求1、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原所学专业、工作年限和年龄不限);较系统掌握汉语言及应用语言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2、身体健康。
3、报考人员参加我校组织的入学考试。
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软件工程(汉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学分制组织教学,学制为二年,学生须修满40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软件工程(汉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其中,必修课程应修满24学分,其余学分通过选修获得。
课程安排:1、必修课程:学分(总计22学分)学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英语4学分72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3学分54计算机网络技术3学分54数据的组织与信息挖掘3学分54语言信息处理研究3学分54学位论文4学分722、选修课程:统计语言学2学分36语义学2学分36语用学2学分36认知语言学2学分36语言研究方法论2学分36现代语言学研究2学分36语言学概论2学分36软件过程管理2学分3620世纪科技革命与世界信息化进程2学分36可供参考的课程计算语言学2学分36社会语言学2学分36语言专题研究2学分36应用语言学专题研究2学分36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一般在课程学习完成以后进行。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的实用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硕士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运用先进的工程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培训方向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具有较宽的培养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领域工程、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软件及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系统管理与支持、市场营销等方向。
三、多年的学习学习年限一般为2到4年,其中从事软件工程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研究生可以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各门课程(包括实验性课程)的要求和课时数须与全日制研究生要求相同。
一硕士生课程实行学分制。
硕士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必须累计学满至少32学分,其中必修的学位课程至少21分,非学位课程至少12学分。
四、课程课程体系遵循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等五个基本原则。
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技能训练课程、项目管理课程等。
1、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数学的必要基础理论知识和软件工程方法,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数学方面,重点包括概率和数理统计(算法分析和设计)、现代工程数学的基础等;在软件工程方法方面,重点包括软件过程和软件工程管理、面向对象方法(UML)等。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软件工程领域的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较好地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软件工程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当前国内外本学科最新前沿,具有从事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理论
主要研究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软件自动生成和演化、软件分析建模与验证、软件行为学、软件互操作性理论、方法与标准等。
2.软件工程技术
主要研究软件需求工程、软件方法学、软件规范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重用与再工程、软件工程环境与开发工具、面向领域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等。
3.软件工程管理
主要研究软件配置和质量管理、软件过程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度量方法与技术等。
4.软件服务工程
主要研究软件服务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软件工程过程服务、面向服务的计算及服务工程。
5.语义软件工程
主要研究支持语义描述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语义驱动的软件开发理论、方法和技术,研制支持语义程序设计的软件工程环境与开发工具。
6.Web信息管理
主要研究Web数据建模理论、Web数据的获取、组织、查询与检索技术,研制语义信息的管理系统和以语义搜索为基础的应用服务。
三、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申请提前毕业者在校最低学习年限不低于两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
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公共必修课8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5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学位论文10学分。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本方案指定的本科生必修课至少2门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并经导师审核同意。
2.开题报告:选题后,学生应拟定撰写计划,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在本专业或指导小组(不少于3人,含导师)内进行开题报告。
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后,应在导师指导下进入论文撰写阶段,时长不少于一年。
论文应阐述理论或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求格式规范、命题正确、逻辑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流畅,反映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并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
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
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参加8次以上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听取学术报告等)并填写《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专业论文至少1篇。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所有必修环节,成绩全部优秀,创新能力强,攻硕期间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或会议上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专业论文至少2篇。
(指定学术期刊或会议包含CCF专业委员会指定国际会议及期刊,SCI、EI检索期刊论文,985以上高校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性学术年会论文集)。
5.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5月份进行。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
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总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参加实习实践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及实习实践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
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进入答辩环节并计2学分(委培类研究生可免修)。
2.中期考核:第三学期进行,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等。
七、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导师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与科研实践等。
进校一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学生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包括对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学术活动、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工作等做出的具体安排。
硕士生必须完成导师规定的科研工作,通过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多种形式,着重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