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10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A.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问题B. 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C. 科学技术创新的基本问题D. 人口统计的基本问题答案:A2. 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自然资源分布与利用B. 土地利用与规划C. 城市化与乡村发展D.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答案:C二、问答题1. 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含义及其影响。
答: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约为24小时。
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地球上时间的划分。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约为365.25天。
公转使地球的季节变化发生,影响气候和植被分布。
2.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城市化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影响很大。
首先,大量的城市建设导致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农田和湿地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其次,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增加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再次,城市化对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很大,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增大。
最后,城市化使珠江三角洲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但也带来了城市贫富差距、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三、解答题1. 简要介绍亚洲的地理特点。
答:亚洲位于东半球,占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地理特点包括:- 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盆地等,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高加索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 气候带差异明显,涵盖了寒、温、暖、热带等不同气候带,包括西伯利亚寒带、中亚大陆性气候、印度季风气候等。
- 河流众多,包括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重要河流。
- 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等)以及农业资源(稻米、小麦等)。
- 文化多样性,拥有众多不同的宗教、语言、风俗惯等。
2. 以长江为例,分析中国河流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具有重要的地理、经济和文化意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下列适宜在山区发展的是( )A.种植业B.旅游业C.交通运输业D.渔业2.关于我国地形地势说法,错误的是( )A.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B.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种植业C.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D.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3.下列地理现象主要受地势影响而产生的是( )A.长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B.宁波雨热同期,夏季多台风C.新疆深受夏季风影响,梅雨连绵D.哈尔滨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却温暖如春读我国沿北纬32°线地形剖面图,完成4~5题。
4.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是(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B.第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最高C.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河流D.高山都分布于第二级阶梯5.下列诗句不能体现图中地势特征对河流影响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B.三万里河东入海C.春风不度玉门关D.碧水东流至此回6.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西南向东北递减B.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C.从北方向南方递减D.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每年都有一抹耀眼的金黄油菜花,缓缓掠过神州的原野,铺陈出精彩的大地艺术。
让我们跟随油菜花的金色足迹,来一场绚烂的旅行。
下图阴影区示意我国冬、春油菜主要分布区。
据此完成7~8题。
7.在冬油菜分布区,我们跟随油菜花盛开的金色足迹,赏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 )A.由东向西B.由西向东C.由北向南D.由南向北8.青海省东部甲地油菜花盛开时间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光照C.降水D.纬度下图为我国南宁、呼和浩特、拉萨和乌鲁木齐四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④代表的城市是( )A.拉萨B.呼和浩特C.南宁D.乌鲁木齐10.图中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城市是( )A.①B.②C.③D.④11.图中③城市7月平均气温最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读“我国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C.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D.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2.如下图漫画的主要含义是()A.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无限使用B.水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需限制使用C.可再生资源若使用不当,也会成为非可再生资源D.非可再生资源若恰当使用也可成为可再生资源3.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气候资源C.生物资源D.矿产资源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构成,比例最小的是()A.草地B.耕地C.林地D.建设用地5.下列关于中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B.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C.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D.自然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丰富6.我国耕地、林地、草地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A.受生产方式的影响B.受人口密度的影响C.受开发历史长短的影响D.受光、热、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7.“地大物博”中的“物博”是指我国自然资源()A.数量大B.种类多C.人均占有量大D.种类多,数量大8.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是()A.从西向东减少B.东北多,西南少C.从东南向西北减少D.北方多,南方少9.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的是()A.内蒙古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横断山区D.天山山脉10.下列对可再生资源理解错误的是()A.我们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所以空气是可再生资源B.铁矿石可以被炼成钢铁,钢铁可以制造机械,所以铁矿石是可再生资源C.我家门前的河水总是流不尽,说明水是可再生资源D.太阳光总是每天照耀大地,给我们温暖,说明太阳光是可再生资源11.跨流域调水的目的在于()A.调节径流量的时间变化B.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C.节约水资源D.发展淡水养殖业12.我国的土地利用基本国策()A.合理开发,永续利用B.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D.占多少,垦多少13.自然资源中不可再生的是()A.森林资源和水资源B.海洋水产资源和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和动物资源D.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14.下图中A、B、C三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 . 耕地、林地、草地B . 草地、林地、耕地C . 草地、耕地、林地D . 耕地、草地、林地15.下列土地资源中,属于非农业用地的是( ) A . 草地 B . 建筑用地C . 林地D . 耕地16.根据下面漫画所示,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目的是( )A . 增加自来水公司收益B . 人为抬高自来水价格C . 减少社会用水需求D .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17.造成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直接原因是( ) A . 流动人口分布的不均 B . 全年气温季节变化明显C .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D . 各地离海远近不同18.从2015年4月1日起,烟台市平均每吨水提价0.3元,烟台市提高水价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为获取更多利润 B . 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 C . 经济危机导致企业亏损D . 运用经济手段,增强节水意识,减少浪费 19.下列对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缺乏B . 我国南方城市不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C.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20.我国黄河、海河、淮河流域用水十分紧张,其主要原因是()A.不重视修建水库蓄水B.流域面积小,河流稀少C.耕地面积较大,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但水资源不足D.水资源浪费严重,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21.读下图,回答问题。
第二十单元中国地理A卷全国卷中国自然地理(2012·课标文综,6~7)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城市大致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乙城市大致位于我国东部黄淮平原一带。
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秦岭阻挡,冬季风对甲城市影响较小,故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7月份普遍高温,根据图示信息,两地均温大小不易判定。
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空间定位能力。
根据图示经纬度采用排除法不难选出C项。
答案3.(2013·课标Ⅰ,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1图2(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6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8分)解析第(1)题,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冬季受冷气流影响小;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使河谷处气温升高。
第(2)题,应从气温、阴晴、风等方面描述。
攀枝花位于背风坡,云雨天气少,晴天多;受到北部山脉阻挡,风力弱;气流运动弱,气温较高且变化小。
第(3)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
工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其主要依据是()A.矿产种类少 B.矿产总量少 C.矿产分布过分集中 D.人均矿产资源少2.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B.我国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很多C.我国北方耕地多,且以水田为主D.我国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3.据分析,以每张贺卡10克计算,10万张为一吨,造纸每吨约需5.5立方米木材,折合下来制作3000万张贺卡需砍树7500棵。
而且在造纸过程中,每吨纸浆产生废水300吨。
为此,提出“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4.水、土是立国之本,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状况是()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C.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D.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5.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为主的是()A.内蒙古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横断山区 D.天山山脉6.下列土地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是()A.黄土高原北部 B.辽东丘陵 C.山东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7.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A.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丰富 B.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很贫乏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多8.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建设用地下图是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属于干旱地区,河水主要来源大气降水B.乙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C.丙地处于半湿润地区,水资源丰富D.丁地处于湿润地区,水热条件好10.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最有效的办法是()A.大力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C.用新能源,新材料替代一切矿产资源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11.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方的耕地以()A.旱地为主 B.水田为主 C.林地为主 D.草地为主12.我国土地资源的突出特点是()A.耕地多,林地少,山地多,草地少 B.耕地少,林地少,山地多,草地多C.耕地少,林地多,山地少,草地多 D.耕地多,林地少,山地少,草地多13.如下图反映的问题是()A.我国水资源丰富B.我国土地资源短缺C.水、土资源配合协调D.水、土资源南、北地区分配不合理,“水土矛盾”十分突出14.以下漫画反映的问题是()A.乱砍滥伐,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乱砍滥伐,引起土地荒漠化 D.气候恶化,沙尘暴加剧15.下列关于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叙述,你认为错误的是()A.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B.防止滥伐森林,毁林开荒的现象发生C.大力营造人工林,扩大森林面积D.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16.自然资源中不可再生的是()A.森林资源和水资源 B.海洋水产资源和矿产资源C.土地资源和动物资源 D.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17.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特点是()A.夏秋少,冬春多东南少、西北多 B.夏秋少,冬春也少南缺北丰C.夏秋多,冬春也多南丰北缺 D.夏秋多,冬春少南丰北缺18.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和能量B.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等D.自然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不断更新和再生19.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20.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沙漠、地震、闪电、空气、风景等属于自然资源B.自然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均匀的C.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D.自然资源的状况总是处在不断变动之中21.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南方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B.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C.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D.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22.我国水资源分布最少、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B.西北内陆、海河流域C.东北平原、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23.下列对可再生资源理解错误的是()A.我们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所以空气是可再生资源B.铁矿石可以被炼成钢铁,钢铁可以制造机械,所以铁矿石是可再生资源C.我家门前的河水总是流不尽,说明水是可再生资源D.太阳光总是每天照耀大地,给我们温暖,说明太阳光是可再生资源24.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我们每个人应该做而且都可以做到的是()A.治理水污染 B.节约用水 C.跨流域调水 D.开采地下水25.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参考答案】4.C 5.A 6.A (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参考答案】28.D 29.A 30.C (2018年甘肃张掖市)(2018年山东滨洲市)读等温线分布图,回答5~7题。
5.从右图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同纬度的①②两地,若①是陆地,②是海洋,此时该地区是冬季B.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南半球C.图中等温线能反映世界气温随纬度变化的规律D.图中等温线能反映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6.若①地位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下列气温和降水资料反映的气候类型与其一致的是7.若②地为亚欧大陆东岸的滨州市,下列月份与季节搭配正确的是A.1-3月为春季B.9—11月为秋季C.10-12月为冬季D.5—7月为夏季【参考答案】5. C 6.C 7.B(2018年山东滨洲市)14.关于我国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小C.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长江有“黄金水道”的盛誉,是世界第一大河【参考答案】14.C(2018年山东滨洲市)2017年11月15日2时35分,我国风云三号D星成功发射。
据此回答21~22题。
21.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其中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领域的是A.汽车制造业B.航天业C.钢铁工业D.纺织工业22.风云三号D星将帮助人们更早获知未来天气状况,降低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其中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是A.干旱 D.台风 C.洪涝B.梅雨【参考答案】21.B 22.A(2018年山东滨洲市)31.2018年4月26日山东省第一届研学旅行研讨会在滨州召开,某中学现场展示了他们的黄河研学课程。
请依据图文材料完善他们的研学手册。
(7分)【研学准备】(1)工具准备:手机下载地图慧、水印相机、经纬海拔测量仪(2)成员分工:实地观察黄河,拍摄黄河实景图。
“自然地理’’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右图中.大圆是某一日地球上的一个晨昏圈.直线代表经线.当国际标准时间为10:00时.Y地(700S)正值正午.回答1-3题。
1.X地的地理坐标是:A.700N,300EB.200N,1500EC.700N,1500WD.900S,300E2.赤道上.西半球处于昼半球的经度范围是:A.00~400wB.600W~200WC.1600E~1800D.150W~200E3.图示所代表的日期.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圣地亚哥正值西风带控制B.哈尔滨举办冰雪旅游节C.恒河流域正值枯水期D.珠江口的盐度高于一年中的平均值下图是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4~6题.4.图中N地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A.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④6.若该图表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则③所在气压中心的名称为A.小可留申低压B.印度低压C.亚速尔高压D.冰岛低压读下图.回答7~8题。
7.甲、乙两地区中,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是;根据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当地雨季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A.甲地震、火山B.乙滑坡、泥石流C.甲滑坡、泥石流D.乙地震、火山8.能正确表示甲图中所示海区温度和盐度分布特点的是:某一地区同时出现某一物候现象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物候线。
读我国东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图(图中数字代表开花日期)。
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我国东部剌槐始花期分布规律及影响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南向北推移——气温B.东部早于西部——降水C.由南向北推移——光照D.西部早干东部——温度10.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A.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年较差大B.地处四川盆地,积温多,气温高C.地处四川盆地,空气湿度大D.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日较差大下图表示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12.关于图示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并不是所有河流的人海口处都形成这种地貌B.B处可能为岩质河岸C.①②③④四点中。
地理考试试题及答-已经整理打印地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地理考试试题及答案的整理和打印:
一、选择题
1.下列天文现象中,不属于日变现象的是( C )
A.日食 B.日全食 C.日冕 D.日偏食
答案:C
2.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主要由( D )气候区域组成。
A.热带雨林 B.热带沙漠 C.季风区 D.干旱区答案:D
3.人口的增长率是指( A )
A.单位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变化
B.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比率
C.年出生率与年死亡率的比值
D.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答案:A
二、填空题
1.世界上最大的海是 ________ 海。
答案:太平洋。
2.中国的主权领土不包括 ___________。
答案:台湾。
3.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理学名著是 ____________。
答案:《山海经》。
三、简答题
1.简述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南极洲的气候严寒而干燥,主要分为西部海洋性气候和东部陆地性气候两种类型。
西部气温较高,降水充沛,而东部则是典型的冰雪荒漠,气温极低,降水稀少。
南极洲的气候独特,在地质、气象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2.简述中国的自然区划。
中国的自然区划主要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六大自然地理区。
区划界限以自然物理地理和生态环境为依据,
是一种科学的地理分类方式,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的自然景观和资源分布,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以上就是地理考试试题及答案的整理和打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下面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右图示意我国某地砂岩风成地貌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右图地貌的岩石主要为()A.①——沉积岩B.②——喷出岩C.③——侵入岩D.④——变质岩2.图示①、②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需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重熔再生一风化作用—变质作用B.地壳抬升一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C.地壳拾升一岩浆侵入一固结成岩D.重熔再生一岩浆侵入一冷却凝固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梦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3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海南文昌成功发射。
11月3日,梦天实验舱顺利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梦天实验舱发射时,赤道附近某地正好迎来日落。
该地最可能位于()A.大西洋东部海域B.非洲大陆东部C.太平洋西部海域D.南美大陆西部4.从梦天实验舱发射到顺利完成转位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纽约白昼时间逐渐变长B.堪培拉太阳始终从西南方落下C.巴黎正午日影逐渐变短D.南极点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日光温室内向下挖掘一定的深度形成的下沉式日光温室,利用地温的稳定性,使保温性能比非下沉式日光温室提高,但下沉深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地温的增加。
温室北部的土墙白天充分吸收光照热量并及时储存,夜间缓慢将热量释放到温室内,较好地为蔬菜生长提供自然热量。
下面图1为宁夏四个地区所在位置示意图,图2为下沉式日光温室示意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下沉式日光温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宁夏地区的日光温室主要在夏季使用B.采光面最好朝向南偏东C.红寺堡在宁夏四个地区中日光温室下沉深度最大D.贺兰在宁夏四个地区中日光温室下沉深度最大6.宁夏四个地区中,下沉式日光温室土墙蓄热保温效果最好的是()A.红寺堡B.吴忠C.中卫D.贺兰伊塞克湖位于天山北坡,是高山盆地的封闭内陆湖,湖水来源包括河流的汇入、降水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湖体水面蒸发是水量耗散的主要途径。
大学自然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
A. 40,000公里B. 30,000公里C. 20,000公里D. 10,000公里2.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
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3. 以下哪个不是地球的内部圈层?()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大气圈4.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
A. 24小时B. 12小时C. 48小时D. 36小时5.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
A. 圆形B. 椭圆形C. 抛物线D. 直线6. 地球的倾斜角度大约是()。
A. 23.5度B. 30度C. 45度D. 60度7. 以下哪个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无关?()A. 日出日落B. 昼夜交替C. 季节变化D. 地球的磁场8.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
A. 365天B. 365.25天C. 366天D. 367天9. 以下哪个因素对地球的气候影响最大?()A. 地球的自转B. 地球的公转C. 地球的形状D. 地球的倾斜角度10.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热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外层空间。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3.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______公里,极半径约为______公里。
4.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称为______角,其大小约为______度。
5. 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约为______,表明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______。
6.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赤道处最大,约为______米/秒。
7. 地球的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约为______米/秒;在远日点时最慢,约为______米/秒。
8. 地球的大气层中,对流层的厚度约为______公里,平流层的厚度约为______公里。
中国地理常识题及答案
问题1: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
答案: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北京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故宫、天安门广场等著名景点。
问题2:中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
答案: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
这些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各省级行政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拥有自主权和行政管理权。
问题3:中国的最高峰是哪座山?
答案:中国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海拔8844.43米,被誉为。
戊乙甲丁丙比例尺 1:50000等高距 50m一.选择题第 1 课时地球和地图(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 1 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 1 题。
图11.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2010 浙江高考)图4 是某地地形图,MN、PQ 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 1--2 题。
2.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3.Z 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2010 江苏高考)图 6 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 9~I0 题。
4.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 线B.KMOP 线C.KMNQ 线D.KRQ 线5.拟在 K 点与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FF 线B.KMNQPT 线C.KLOPT 线D.KST 线6.(2010 年天津卷)读图1,回答1~2 题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 年4 月30 日20 时10 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纽约——4 月29 日清晨B.新加坡——4 月30 日上午C.伦敦——4 月30 日中午D.巴西利亚——4 月29 日下午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回答 10—11 题。
7.下列有关图中等高线表示的基本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B 线表示山谷B.CD 线表示山脊C.E 处为陡崖D.F 处为山峰读图,回答7~8 题。
8.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9..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是(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2009·上海高考)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我国,五种地形类型均有分布,其中盆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9%。
读我国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图(图2-1),回答1~2题。
1. 关于四大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位于内流区B. 均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C. 只有一个盆地位于季风区D. 都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2. 有关我国四大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势最高的是①B. ②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C. 气候最为温和湿润的是③D. 有“聚宝盆”之称的是④图2-1 图2-2读图2-2,回答3~4题。
3. 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A. 内蒙古高原B. 青藏高原C. 塔里木盆地D. 东北平原4. 近年来,冬季我国很多南方人前往图示区域旅游,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冬季()A. 草场广,可感受草原风情B. 海拔高,可观赏蔚蓝天空C. 气温高,可享受灿烂阳光D. 气温低,可体验冰雪乐趣读图2-3,完成5~6题。
图2-35. 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甲)和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乙),图甲中B所代表的地形类型是图乙中的()A. aB. bC. cD. d6. 关于图甲中各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B. B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C. C地区的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D. ③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图2-4分别为我国四大高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读图,完成7~8题。
图2-47.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8. 丙图气候资料代表的高原是()A. 云贵高原B. 青藏高原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9. 读图2-5,西宁供暖时间比太原早约15天,主要影响因素是()图2-5A. 纬度位置B. 经济水平C. 海陆位置D. 地形地势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
中国自然地理考试题(A卷)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大陆度-表征大陆性气候强弱的用气温年较差计算的一种参数。
干燥度-年最大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
季风-广义指盛行风向随着季节变化(方向变化120°)有明显转变的现象。
狭义指海陆热力学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的现象。
大陆性气候-指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所影响的气候。
海洋性气候-临近海洋地区受海洋气团控制的气候。
水团-海洋中理化性质(温度,密度,盐度等)比较均一的大块水体。
地理区划-根据地理环境总体特征、结构、发生发展规律,地域差异和利用改造、保护进行不同目的不同尺度区块划分的过程。
二简述自然地理区划的原则自然区划原则,是反映自然地理区域分异的基本法则,是进行自然区划的指导思想,是选取区划指标、建立等级系统、采用不同方法的基本准绳。
1 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
综合性原则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环境的各组成成分和其本身综合特征的相似和差别,然后挑选出一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根据。
贯彻综合性原则,目的是要保证所划分的单位,是一个具有特点的自然综合体。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原则强调选取反映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的某一主导标志来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根据,并且特别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区划时,必须按统一的指标来划分。
2 发生学原则。
发生学原则应理解为区域单位成因的一致性和区域发展性质的共同性原则。
由于地域分异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追溯发展历史以论证其发生、发展的异同是十分重要的。
运用发生学原则,有利于深入研究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各区划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再了解区域分异规律。
3 区域共轭性原则。
每个具体的区划单位都要求是一个连续的地域单位,不能存在着独立于区域之外而又从属于该区的单位。
区划的这一属性,称为区域共轭性。
这一原则决定了区划单位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着某一区划单位的分离部分。
区域单位的划分与合并,主要是根据区域发生上的共同性,景观特征的相似性和区域共同性来进行,因此,上述三个原则是进行自然区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概述中国土壤、植被分布规律土壤分布规律:1.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我国土壤的水平分布总的规律是:在东部湿润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高纬向低纬递增。
土壤带基本随着纬度变化,表现出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自北而南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寒棕壤;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南亚热带和热带雨林、季雨林赤红壤与砖红壤。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与暖温带广大地区,自东而西,干燥度逐渐增加,土壤按东西近乎经度方向更替,表现出干湿带性分布规律。
在温带,土壤的演替顺序是从暗棕壤经东北平原的黑土,向西出现黑钙土、栗钙土以至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暖温带土壤分布则由东部的棕壤向西北依次为褐土、黑垆土、灰钙土,而止于欧亚大陆干旱中心的棕漠土。
纬度地带性与干湿带性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干湿带性分布中仍有纬度地带性差异,而纬度地带分布明显的土壤带中,东部和西部也有干湿带性分异。
2.垂直地带分布规律我国土壤垂直带谱也可分为湿润海洋型和干旱大陆型,两者之间为一些过渡类型。
西北干旱内陆山地,从山麓至山顶,气温降低而湿润程度在一定高度内逐渐增加,影响土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湿润状况。
常见的土壤垂直带谱结构是从山地灰漠土依次递变为山地棕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黑钙土、山地灰黑土和腐棕土。
东部湿润地区山地,从山麓至山顶,湿润程度虽有一定增加,但其变化不甚显著,这里热量条件的改变是影响土壤变化的主要因素。
土壤垂直带谱自下而上逐渐从暖热地区的类型过渡到寒冷地区的类型。
如在亚热带地区,常见的土壤垂直带为从山地红、黄壤依次递变为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和腐棕土等。
概括起来,我国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有以下特点:①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水平地带的位置。
一般以其所在的水平地带为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
②东部湿润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
③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随着干旱程度加大,土壤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结构趋于简化。
3.垂直与水平复合式分布规律在高原周围边缘山地,土壤的分布为镶边式的垂直带谱,可分为南面与东面的亚热带、热带北缘湿润海洋型和北面的暖温带干旱大陆型。
在广阔的高原面上,有一系列高山耸立,亦出现土壤的垂直分化(有人称上垂带谱);同时在整个高原面上,尤其是东部和南部,是我国几条大型江河的发源地,在深切的河流谷地中,沿河谷两侧的陡坡,与山地一样也发生土壤(反向)垂直分异(亦称下垂带谱)。
但从整体看,高原面上的土壤水平分布是比较明显的。
以高原中部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为界分南北两带,北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自东而西,由高原边缘到高原内部,依次出现山地灰褐土及寒毡土垂直带、寒冻毡土地带、寒冻钙土地带、冻漠土地带。
南带因西南季风沿边缘河谷向高原内部输入,自东而西依次出现寒毡土、山地暗棕壤、山地棕壤、山地褐土的下垂谱、寒毡土地带、寒钙土地带。
4.我国土壤除呈上述地带性分布外,还有分布广泛的隐域性土壤,如变性土、潮湿土、盐渍土、初育土等。
它们的分布主要受岩性、地表组成物质以及地下水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制约,但在形成发育过程中,仍带有地带性因素的烙印。
植被分布规律:1.水平地带分布的规律性植被水平分布的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总规律,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随着海洋季风和湿润气流影响逐渐减弱,而顺序出现各类森林、草原和荒漠。
干湿度地带分异非常明显,即使青藏高原也没有打破中国植被水平分布受海洋季风影响的总规律。
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纬度地带性规律,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种情况。
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变化,自北向南形成了不同的纬度植被带。
主要水平带植被更替为: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叶树-落叶阔叶树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过渡性(北)亚热带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因其地貌结构独特,致使植被水平地带的纬度变化规律性趋于复杂化。
北部的新疆地区,天山北部为温带干旱半荒漠、荒漠,南部为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裸露荒漠带。
南部青藏高原植被带的纬度变化规律为:藏南谷地为旱生灌丛以及山地灌丛草原,还有喜暖的白羊草、固沙草草原。
羌塘高原南部为高寒草原,北部为高寒荒漠。
2.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大体可分为“湿润型”和“干旱型”两大类。
我国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有下列规律性:①各垂直带都是以各类森林占优势,仅在山顶或接近山顶处出现灌丛、草甸带;各基带都分别反映着其所在地水平带的森林类型。
②各山地植被的垂直带谱,自下而上大体相当于由其所在的温度带向高纬度方向排列的水平地带谱;在垂直带谱中相同森林类型所处海拔高度由北向南升高。
③各温度带之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有该水平带特有的植被类型。
④在同一温度带内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山地植被垂直带亦有所差别,在亚热带东、西部之间这种差别尤为明显。
干旱、半干旱区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特点如下:①各山地垂直带谱中,森林植被居次要地位,以至缺失,而以山地草原或山地荒漠或高山嵩草草甸占优势。
②山地垂直带由基带向上,植被带的更替是:在山坡中、下部随着大气水分由干旱到半干旱,是由荒漠→草原。
③山地垂直带中各植被带分布的高度,自东向西随干燥度的增强而升高,并且垂直带谱结构趋于简单化。
④同一山地垂直带的阴坡和阳坡的植被明显不同。
3.隐域性植被的分布规律隐域性植被包括草甸、沼泽、水生植被,还有沙地植被等类型。
其分布主要受地方性因素制约,如水文因素和岩性、土壤等因素。
其次,也与大气候之水、热条件有一定关系。
草甸植被的分布规律:①森林草原带的草甸植被:禾草-杂类草草甸,禾草-杂类草盐生草甸。
②典型草原带的草甸植被:盐生草甸最常见。
③温带荒漠区的草甸植被:盐生草甸、灌木。
沙地植被的分布规律:①温带半湿润区的沙地植被:樟子松疏林、榆树疏林。
②温带半干旱区的沙地植被:落叶灌丛、榆树疏林。
③干旱荒漠区的沙地植被:半灌木油蒿。
四概述中国现代自然地理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
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交,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高原上耸立着许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5%。
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
总的来说,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地形阶梯,且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
在我国,某些从地质时期承袭下来的因素,在现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北美同纬度地区那样广泛、强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响较少,所以生物种属特别繁多,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亦比较混杂。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我国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
五概述中国地貌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1.地貌特征: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
青藏高原外缘以北、以东,地势显著降低,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界,构成我国第二级地形阶梯,主要由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②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3。
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
如果把分割的高原、盆地中崎岖不平的山地性高原、丘陵性高原、方山丘陵性盆地包括在内,连同起伏和缓的丘陵合计来算,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
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地表组成物质及气候水文条件都很复杂,按地貌形态区分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