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说“一”不“二”之避免歧义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34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丰子恺先生是现代著名画家。
19世纪30年代上海某报刊发表过一篇评论,题为《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读者见到这一标题,无不大吃一惊:丰子恺先生一向品行高尚,画风端正,他做了什么“不要脸”的事?莫不是小人在对丰先生泼冷水?待读完全文才知道根本不是非议丰子恺,而是赞扬他的漫画别具一格——画人物“不要脸”,没有五官,却惟妙惟肖,尽传神态。
这篇文章的标题能如此引人入胜,就是因为作者故意利用“不要脸”这一短语的歧义,造成了读者的误解,给人留下了悬念,增强了宣传效果。
一竖一边一点——⎩⎪⎨⎪⎧歧义造成表意不明歧义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在语言表达中要避免歧义今日导读——歧义⎩⎪⎪⎨⎪⎪⎧产生原因⎩⎪⎨⎪⎧词语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如标题(3)(5)(7)结构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如标题(1)(2)(4)(6)消除方法⎩⎪⎨⎪⎧修改法:直接修改病句补写法:在原句前后补写必要的句子1.什么是歧义?什么是歧义句?[明确] 歧义是指语言文字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意思,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
歧义句是指在理解上会产生多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那样理解的句子。
2.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明确]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如:“北京人多”,可理解为“北京/人多”或“北京人/多”。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如:“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如:“他走了一个小时了”,可理解为“行走”,也可以理解为“离开”。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如:“我要炒肉丝”中的“炒”,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形容词。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如:“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如:“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
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第五课言之有理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辨析和分化语句歧义,从而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学习重点是了解语句歧义的产生原因、歧义句的类型,并且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课堂活动:“费解”是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
虽然有这么个分别,论效果是一样的:说话不明白,要读者伤脑筋。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歧义这个毛病也有轻重之分。
有时候两种解释显然是只有一种是对的。
这虽然不至于影响读者的了解,可是要他猜测一番,使他的时间和精神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①“把赵树理的作品翻译成外国文字,一定要用适当的语言来翻译,否则所翻的作品就不是作者的面貌。
”②“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看来年纪还很小。
”④“因为是冬季,没有看到耕种的情形,只看到秋季的收获。
”⑤“区代表四十九人,妇女代表倒占了二十一人。
”⑥“小屋分成两间,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另一间关上了门的房间显然是卧室。
”⑦“召开了各校学生家长妈妈会。
”⑧“在这几天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
”解析:①“所翻的作品”可以指原作,也可以指译文,但是从整句来看,自然是指译文,该说“翻出来的作品”。
②容易使人误会当中漏了“一辆”二字,以为是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
应该把“和”字改“夹”字,或是在“一辆”底下加“漆了”二字。
③“一边站着一个孩子”,让人疑心有两个孩子,其实只有一个。
把“一边”改作“旁边”,就不会引起误解了。
④“秋季的收获”,似乎是指秋季的收获情形。
但是冬季里看不到秋季的收获情形,看到的是“秋季的收获物”。
⑤读者可能把区代表和妇女代表看成两种身份不同的代表,其实妇女代表也是区代表。
“妇女代表”的“代表”二字宜删,否则应该在前头加上“其中”二字。
⑥“客堂和厨房连在一起”可以解释是客堂和厨房的相接,也可以解释是客堂兼做厨房。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我讲的这一课是《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歧义是病句的常见病例之一,它具有隐蔽性和含蓄性等特点。
日常生活中,我们若不留意歧义的现象,势必影响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辨清歧义的原因,学会消除歧义的方法,对于平时交际,对于应试,都将大有裨益。
歧义是高考病句的常见病例,这一课虽然是选修课的内容,但是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却是高考复习的一次很好的热身。
所以我制作课件时本着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辨析歧义现象; 2、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歧义句类型; 3、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把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歧义句的类型;掌握消除语句歧义的方法;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掌握消解歧义句的方法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用讨论法、辨析法、归纳法、实践法、激励法、多媒体导学法作为我的教学方法。
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用小品视频引入本课,用威尔逊和富翁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教学重点和难点溶于有趣的课堂教学中。
第四节说“一”不“二”——避免歧义有一个老笑话:有一个人赴宴,看见席上有板鸭,恍然大悟,说:“以前我不知道咸鸭蛋是哪里来的,现在知道了,原来是咸鸭生的。
”对于“咸鸭蛋”的正确的和错误的理解可以用不同的结构分析来说明:“咸∣鸭蛋。
”“咸鸭∣蛋。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赏读: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
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2.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孟子·公孙丑下》赏读: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
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孟子·滕文公下》赏读:(一个大丈夫)应住到天下最大的地方——“仁”里,站在天下最高的位置——“礼”上,履行有利于天下的大道。
如果得了志,应按这个道给人民办好事;如果不得志,也要独自按自己的道来行事(不要与社会上的坏人同流合污)。
不日·即日“不日”指过不了几天,侧重表示具体日期不确定,如“大厦不日即可竣工”;“即日”指当天、近日、最近几天,强调日程已定,语气肯定。
例句1:不日动身赴美留学。
例句2:本规定自即日起实施。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以为然”:然,是、对。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前者指的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后者指的是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
例句1: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例句2:意大利队的表现遭到了一些批评,但主帅里皮丝毫不以为意。
课题链接歧义的类型和消除歧义的方法关于语言的歧义问题,比较复杂,下面简单列举歧义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