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96.50 KB
- 文档页数:83
基础地质学复习资料
基础地质学复习资料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和地球内外力学作用的学科。它是
一门综合性科学,涉及到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岩石、矿物、地壳运动、地质
历史等。作为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础地质学是学习地质学的第一步。在这篇
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基础地质学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地球的结构是地质学的基础之一。根据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壳和海壳。地幔是地
壳下方的一层,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
铁和镍组成。
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火成岩是由地球深部熔融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
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如砂岩、
页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原有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
片麻岩、大理岩等。
地质历史是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地质历史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地球
的起源、地球的年龄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等。地质历史可以通过地层的堆积顺
序和化石的分布来推断。地层是地质历史的记载,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
重要依据。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过去地球上的
生物群落和环境。
地壳运动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构造
运动是指地壳中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包括地壳的抬升、下沉、挤压、拉伸等。
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由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引起的地震波的释放。地震可以分为地震带、震源和震级等不同的概念。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3、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
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4、造岩矿物: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5、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6、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7、沉积作用:是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8、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在沉积的过程中,使原来粗、细、轻、重混杂在一起的物质,按一定顺序依次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9、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0、沉积相:是指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一套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
11、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12、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知识归纳整理《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
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面形态及其发展
变化的规律性。
2、岩石圈: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3、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5、双变质带:其中一具带是高压低温变质带,分布于靠大洋一侧;另一带是与之平行的高
温低压变质带称之为双变质带。
6、风化壳: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延续薄壳(层),称为风
化壳。
7、克拉克值:国际上将某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分量百分比叫做克拉克值。
8、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所表现出来的岩石特征。
9、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组成部分的罗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的岩石特征。
10、成岩作用:促使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作用称成岩作用。
11、层理构造:沿原始沉积平面的垂直方向上矿物成分、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变化所构成
的一种层状构造。
12、成分成熟度:是指砂岩中碎屑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
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沉积环境:是沉积物(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发生这种过程的环境。
13
14、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15、重力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狭谷流动的,含大量泥沙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
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
1、地球的形状为(D)
A、球形;
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
C、苹果形;
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
A、岛弧;
B、丘陵;
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
A、大陆边缘;
B、裂谷;
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
A、赤道;
B、南极;
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
A、大陆磁异常;
《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
1、地堑:主要有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
同的下降盘。
P271
2、地垒:主要由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
共同的早升盘。P272
3、地温级:以℃表示,而把温度每增高
1℃时所增加的深度。P22
4、地温率:我们把深度每增加100米素增高的温度。P22
5、叠层构造:即叠层石,它是由蓝绿藻
分泌的粘液将细屑物质粘结再变硬而成。它的生长由于季节变化而形成两种基本纹层:第一种是富藻纹层,又称暗层或暗带,藻类组分含量多、富含有机质故色暗;
另一种富碳酸盐纹层、藻类含量少、有机质少故色浅。两种基本纹层交替出现,组成叠层构造
。P207
地堑
地垒
6、变质作用:是指在底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
基本上在固定状态下发生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
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原岩可以是沉积
岩、岩浆岩及变质岩。P185
7、造岩矿物:矿物的化学成分中以含氧盐类矿物中的硅酸盐矿物(斜长石、钾长石、辉
石、角闪石、云母、橄榄石和粘土矿物等)及石英最多,约占矿物总量的
91%,这些矿物是组成岩石的主要常见矿物,称为自造岩矿物。P35
8、解理:矿物受外力后沿晶体格架规则裂开的现象。
解理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可分一二三组。在
标本上如果见到晶粒的断裂面为闪光的小平面,
即为解理面。P335
9、沉积相:是指一定的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沉积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P209
10、相标志:沉积岩特征(如岩石类型、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等)、
地质学基础复习
第一篇:地质学基础复习
2016年园林专业《地质学基础》复习提纲
(有▲符号为要求园林专业重点章及内容)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地质营力
二、选择/填空
内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地质作用的特点(填空)
第一章
地球概况,第二章矿物
一、名词解释矿物;
岩石圈:由地壳及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坚硬岩石所组成的圈层。
二、选择/填空
1.石英、云母的鉴定特征;
2.克拉克值是指(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百分数)。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依次为(填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O、Si、Al、Fe、Ca、Na、K、Mg、Ti、H。它们的总含量占地壳重量的99.98%。
▲第三章
岩石
一、名词解释
岩石;岩性;
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熔岩;岩浆作用;侵入作用;
火山作用(喷出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层理;片理;
分选性;磨圆度;
二、选择/填空
1.岩浆岩按SiO2分类(填空); 2.岩浆作用包括(填空);
3.岩浆岩、沉积岩的常见结构、构造类型(选择);4.常见岩浆岩名称(选择);
5.固结成岩作用的基本方式;6.沉积岩的基本结构类型;7.碎屑结构的基本类型; 8.常见沉积岩名称; 9.砂岩分类;
10.在地质历史中岩石处于消亡中和新生的(无限循环)中。这是因为地质作用改变着岩石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只能有特定种类的岩石存在。
11.火山岩是(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
三、简答题
1.简述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3.简述陆源碎屑岩磨圆度、分选性与形成过程的关系。
《地质学基础》期末总复习.
《地质学基础》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
2.大地水准面
3.矿物
4.造岩矿物
5.晶体
6.同质多像
7.类质同象
8.沉积作用
9.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10.沉积岩
11.沉积相
12.变质作用
13.岩浆岩的产状
14.地层
15.岩层
16.地层层序
17.地层划分
18.平行不整合
19.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0.产状
21.岩相对比定律
22.生物层序律
23.将今论古
24.地温梯度
25.岩石孔隙度
26.地质构造
27.断裂构造
28.地下水
29.承压水
30.含水层
31.透水性
32.成矿作用
33.矿床
34.矿石
35.矿产资源
36.外生矿床
37.解理
38.节理
39.断口
40.岩浆
41.岩浆作用
42.岩浆岩
43.变质岩
44.风化作用
45.剥蚀作用
46.搬运作用
47.成岩作用
48.变质岩
49.构造运动。
50.新构造运动
51.褶皱
52.断层
53.风化壳
54.构造旋回
55.地层层序律
56.构造体系
57.软流圈
58.地槽
59.地台
60.地盾
61.转换断层
62.变质作用
63.克拉克值
64.浊流
二、填空
1、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及其规律。
2、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密度状况,可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和。
3、常见的地层接触关系有:、和三种。
4、岩层之间的是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任何类型的(和)都代表岩层的不连续现象,反映了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
5、地史上第一次形成广泛陆相沉积的时代是。
6、地球的内部有两个最重要的地震波速度变化界面,是和,据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和。
7、是指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分异使同一种岩浆冷凝成成分不同的岩浆岩。
1、地质学: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理化性状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目前主要研究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岩石圈。
2、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海沟大洋中脊大洋盆地
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
(1)大陆架(陆棚):是大陆在水下自然延伸的海底平台。
特点:坡度平缓,一般小于0.3度;水深一般小于200米;平均宽度75千米。
(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海底斜坡。是地球上最大的斜坡。
特点:坡度3度左右,最大可达20度;水深200—3000米;宽度小,平均宽度28千米;在斜坡上有许多海底峡谷。
(3)大陆基:大陆坡与洋盆之间的缓坡地带,坡度<1º,在海沟发育地区没有这一地形单元。
2、海沟与岛弧:
岛弧:延伸距离很长的呈弧形分布的火山列岛
海沟:岛弧靠大洋一侧的长条形巨型深凹槽,水深大于6000米。
3、洋脊和海岭:
海岭:海底的山脉。
洋脊:横贯大洋呈线状延伸几千公里的海底巨型山脉,每个大洋都有,而且联通,全长6万多公里。
4、大洋盆地(洋盆)平均水深4~5Km,盆地内分布有:深海丘陵,深海平原、海山等。
3、地温梯度、地温深度
(1)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2)地温深度:地温每升高1度所增加的深度。
4、地磁三要素:
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交角。(指北针偏地理北方的东侧,叫东偏角,符号“+”,反之为“-”。我国大部分西偏,甘肃酒泉以西为东偏)
磁倾角:磁力线与水平面的交角。(纬度越高,倾角越大,在磁极上为直角,赤道处为零。南半球—北针上倾为负,北半球—北针下倾为正)
一、理解地质学研究的内容;
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有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
2、研究岩石或地质体的空间分布;有构造地质学、动力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区域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3、研究地球的历史;有古生物学、地史学(地层学)、第四纪地质学、岩相古地理;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
1)研究地下资源方面的分支学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运动和分布规律;有水文地质学;
2)、研究地质与人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支学科;
二、掌握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内能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外能引起地壳表层形态、物质成分变化的作用。
三.掌握地质作用的研究方法。(难点)。
1、野外观察: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确定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确定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关系,采集各种野外标本。
2.分析试验:通过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的方法提高对地球物质的分辨能力、穿透能力、鉴定能力、模拟能力。
3. 理论研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资料收集2)分析、归纳、推理3)模拟、验证4)得出结论
①“将今论古”的方法:即利用现今正在发生地质现象(规律),推测、类比、认识过去(古代环境)。
②“以古论今、论未来”的方法:今天的地质作用只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一个片断,而过去的地质现象却记录了全部过程,认识了过去就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现在、预测未来。
《地质学基础》期末复习题《地质学基础》复题
一、名词解释
1、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至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称为重力异常。
2、地热增温级:指在年常温层以下,温度每升高1℃时所增加的深度。
3、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4、软流圈:在地下深度60-400km范围内,震波速度明显下降,这一层称为古登堡低速层,一般认为在这一层可能有部分熔融,具有较大的塑性或潜柔性,因此又称为软流圈。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6、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7、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
8、晶质体: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
9、类质同像:在结晶格架中,性质相近的离子可以互相顶替的现象。
10、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
11、解理: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做解理。
12、断口:矿物受力破裂后所出现的没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断开面叫做断口。
13、沉积岩:露出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遭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颠末破坏而构成的碎屑物质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颠末复杂的成岩作用而构成岩石,这些由外力作用所构成的岩石就是沉积岩。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4、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5、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6、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7、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8、内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的内能引起的、作用在整个地壳甚至岩石圈的地质作用。
9、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10、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遭受破坏的作用。
11、剥蚀作用:各种外界地质营力对地面岩石及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称剥蚀作用。
12、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的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13、沉积作用: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便会导致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沉积作用。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1.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
2.地球圈层结构:
一、外三圈:(1)大气圈<主要成分氮占78%、氧占21%、其他是二氧化碳、水汽、惰性
气体、尘埃等占1%>、
(2)水圈
(3)生物圈
二、内三圈:(1)地壳
(2)地幔
(3)地核
3.莫霍面或莫氏面:
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的一级不连续面。
4.地壳(A层)可以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地壳(A'层),和花岗岩的成分相似,叫花岗质层,又称硅铝层;
下层地壳(A''),和玄武岩的成分相似,叫玄武质层,又称硅镁层。
5.地质作用:
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矿物: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7.岩石: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8.矿物的同质多像:
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即同质多像.
9.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利用条痕板(无釉瓷板),观察矿物在其上划出的痕迹的颜色)
10.硬度:
指矿物抵抗外力刻画、压入、研磨的程度。
11.摩氏硬度计:
[标准矿物名称/硬度级别] 滑石~1 石膏~2 方解石~3 萤石~4 磷灰石~5 正长石~6 石英~7 黄玉~8 刚玉~9 金刚石~10
12.解理:
在力的作用下,矿物晶体按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
《地质学基础》复习
第一部分题型
1、填空题(共10个填空,每个填空1分,共10分)
2、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5分)
3、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5、名词解释(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6、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7、读图填空并说明理由:(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8、读图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
第二部分各章重点
1、绪论
现阶段地质学主要研究对象,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莱伊尔的均变论和“将今论古”研究方法,居维叶的灾变论,
水火之争
2、地球的基本特征
地球的平均密度5.517,地壳上部岩石的平均密度2.65,
地磁的类比,条形磁铁与地轴的夹角11.5°,绘图表示地磁三要索一
—磁场强度、磁偏角、磁倾角。地磁移动的趋势一向西缓慢移动,古
地磁学,居里点(一般金属的居里点400-700°C )o
地热增温级和地热梯度的概念及其平均值,地热的主要来源及次要来
源,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有『叫u235, Th232, K°°等,地热释放的形式——火山、温泉、构造运动和人地热流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构造的研究方法及原理,不连续面及其定义,莫霍洛维奇不连
续面,不连续古登堡面
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前10位及其数值,
硅铝层和硅镁层,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的概念与对比, 软流圈和岩石圈的概念地质作用和地质营力的概念,
3、矿物和岩石
元素、矿物、岩石三者的关系,矿物和岩石的概念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关于岩石成因的水火之争中,水成论的代表人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二章地球概述
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 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重力勘探)
5 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
6 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地热释放最经常和持续的形式是地球内部热能从地球深部向地表传输即大地热流
7 地球内部圈层:地壳 (莫霍面) 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8 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构造运动,发展历史及演化规律,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主要是资源与环境条件的评价;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第一章地球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6.重力异常:地球的重力一般指地球对地表和地内物质的引力,但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以致所测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分为正异常和负异常。(重力勘探)。
7.校正方法:一:只考虑海平面与测点之间高差影响,而未考虑物质影响称为自由空气校正。有自由空气异常。二:将自由空气校正后的值减去岩石和地形产生的
重力值,称为布格校正,有布格异常。
8: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夹角;磁倾角:磁针与所在地水平面夹角。9:地磁特征:地磁南北极与地理南北极位置不一致,并且磁极的位置逐年都有变化,磁极有向西缓慢移动的趋势;地面上每一点都可从理论上计算出他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两角与理论值不符时叫地磁异常;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由于太阳风的影响,被压缩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地球磁场形成的原因假说众说纷纭。10:地热:地球内部储存的巨大热能。(常温层,地热增温级与地热梯度)主要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地热释放最经常和持续的形式是地球内部热能从地球深部向地表传输即大地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