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会考考点: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格式:docx
- 大小:37.74 KB
- 文档页数:2
高二历史预习资料——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三民主义1.提出背景(1)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影响。
(4)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5)个人努力: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2)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满清王朝统治;(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核定地价,平均地权,国民共享。
(社会革命)核心:民权主义4.实践:(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捍卫民主共和制度。
评价: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作用背景:①孙中山的多次挫折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作用: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一、三民主义1.历史条件(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理论上孙中山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实践,并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三民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将其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4.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意义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决定寻找新的出路。
(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3)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同孙中山合作。
(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网(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作用(1)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三、毛泽东思想1.形成过程(1)发端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极为关注,先后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背核心语句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记知识纲要一、伟大的转折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是主要问题。
(2)“两个凡是”的禁锢。
(3)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过程(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①内容: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意义: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内容: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②意义: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探究升华]下图是邓小平的题词。
你知道它是直接针对什么观点提出的吗?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1)“两个凡是”观点。
(2)有利于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形成过程2.内容(1)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
(2)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评价(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教材P87“学思之窗”问题提示]你认为哪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示:后一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是同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还不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的国情相适应的。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易错点1.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混点1. 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社会革命)。
2.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
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3. 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 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中国近代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知识梳理一、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的“师夷长技”思想1. 清朝统治危机四伏(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致使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使他们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代表:(1)林则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①举措:a设立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b编译《四洲志》等资料;c仿制船炮,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②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编撰《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西方历史和地理知识;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核心思想和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影响: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思想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
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洋务派。
3.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5.实践:掀起洋务运动。
6.结果: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7.影响: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高二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程内容标准(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课程内容标准分析这一学习专题主要阐述20世纪以来影响中国社会最为深远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即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核心理论成果。
它通过阐发20世纪百年发展历程中最具指引意义的四大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勾勒出20世纪中国人民不断前进所赖以指导的理论成果的基本面貌。
这一学习专题的主要内容有:1、孙中山三民主义作为20世纪最早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对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它的来源、形成过程、理论构架等,都需加以了解,并要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毛泽东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思想以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特色,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它仍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所以,对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应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充分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这一伟大事业中,邓小平理论以其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与特色,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成为指导思想。
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应有基本的了解,同时充分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⑴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含义: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暗含反帝的要求)⑵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内容:建立民国地位:三民主义的核心(因为从理论上解决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⑶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内容:平均地权:核实地价,增价归公;性质: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二)理解新三民主义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⑵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
⑶内容:民族主义:对外突出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其田”。
2、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的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二、毛泽东思想(一)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1)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927年10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新民主主义理论:创造性提出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文章:《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等(二)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高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成果(1)提出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是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正式提出的,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了制度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机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国民革命在当时具有明显较为明显的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伦理革命,是非常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同时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它没有提出明确恰当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伯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经济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徽标呈现出的*高潮的迅速到来。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同时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推动了国民革命。
但新统一战线在理论上、纲领上所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2)毛泽东思想必然结果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形成与社会主义的过程贯穿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发展建设时期:在国民*时期,刘少奇从理论上解决毛泽东了中国革命的、同盟军、革命对象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发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抗日战争时期,马列主义列宁主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为被确立党的指导思想;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建国后才的过渡时期,毛泽东刘少奇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项目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技术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信息技术的矛盾问题。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备课资料)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旧、新三民主义思想——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一)旧“三民主义”思想1、历史背景(经济、阶级、政治、思想、组织、实践)2、提出:1905年同盟会上,将其阐释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内涵:⑴“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它是三民主义的前提,但只反对满洲贵族封建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⑵“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
基本含义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但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给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⑶“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的补充与发展。
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具有明显的资义性质,但封建剥削依然存在,它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斗争自然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4、三者关系:⑴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革命)。
⑵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政治革命)。
⑶民生主义是补充发展(社会革命)。
5、认识评价:⑴进步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发展,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
⑵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6、实践活动:⑴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⑵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⑶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临时约法》。
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都属于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7、实践成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十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考点1孙中山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①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内涵: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中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③评价:三民主义的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④作用:三民主义指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新三民主义①背景:孙中山坚持与时俱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②提出:1924年国民党已达召开,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③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增加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④意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原则上基本一致,成为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
考点2、毛泽东思想(1)形成——井冈山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①背景:大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中共认识到俄国城市中心暴动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农村敌人力量薄弱。
②论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③主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2)成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论①条件:长期参加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历;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相对稳定的环境②论著:《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③主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进行了系统论述。
历史复习提纲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传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三个代表。
(6)科学发展观。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时期:20世纪初)(1)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内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展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3)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实践: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概念阐述】1.三民主义孙中山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在同盟会的政纲中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19世纪20年代,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2.毛泽东思想是指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丰富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邓小平理论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它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
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确立体系的时期;1992—1997年为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时期。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涉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问题等诸多方面。
高二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第六单元单元整合一、重要概念阐释1.三民主义190年8月,孙中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之后,他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孙中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世纪80年代末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中历史会考知识:20世纪以来中国重⼤思想理论成果 ⼀些重⼤的思想理论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前进⽅向。
下⾯由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思想理论成果》的会考复习知识点以供⼤家学习。
⾼中历史会考知识:20世纪以来中国重⼤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民族⾰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②民权主义(政治⾰命)即“创⽴民国”(核⼼) ③民⽣主义(社会⾰命)即“平均地权” 2、作⽤:三民主义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命纲领,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命。
3、新三民主义 ①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和团体享有民权 ③民⽣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 4、作⽤:⾟亥⾰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命的发展。
⼆、⽑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主 1、初步形成时间:井冈⼭时期(⼟地⾰命时期) 内容: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命道路和⼯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命指明了⽅向,标志着⽑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代表作品:《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的⽃争》《星星之⽕,可以燎原》 2、⾛向成熟时间:抗⽇战争(延安)时期 内容:创造性提出中国⾰命的两步⾛战略和新民主主义⾰命的科学概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中共七⼤上确⽴为党的指导思想) 代表作品:《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 3、丰富发展时间: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内容:在国家政权理论、⾰命转变理论、⼯作重⼼转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标、⼯业化道路、民主政治建设等⽅⾯均有重⼤民展,特别是创⽴了社会主义社会⽭盾学说。
代表作品:《论⼈民民主专政》《论⼗⼤关系》《关于正确处理⼈民内部⽭盾问题》 2、认识⽑泽东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高中历史会考考点: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
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创
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思想。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
动的发展。
*思想内容:①土地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权”;②抗日战争时期,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说明*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七大上,*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
了社会主义制度,领导了社会主义建设。
*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影响: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②是中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理论: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2年,*十二大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十三大上,根据*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1992年,*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十五大把*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章程》(党纲)。
*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的历史地位:①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②继承和发展了*思想;③是引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以*为代表的*人,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章程》。
三个代表:①中国*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中国*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③中国*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