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科学技术史专业学位论文基本信息(1)
- 格式:pdf
- 大小:163.41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科技史论文(5篇)第一篇:中国科技史论文浅谈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历史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来一直都是农业大国。
在灿若星河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中国农业科技文化贯穿始终,清晰的表明了我国古代先进的社会生活形态及生产方式,让我们全方位的认识中华民族的发展。
一、中外农业交流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与国外作物品种、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引进、推广有着密切的联系,辉煌的中华农业文明正是在中外农业技术交流的环境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中外农业交流问题一直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在这次会议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朱宏斌、王雯在《试论秦汉时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类型与模式》一文中,对秦汉时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的类型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根据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同周边地区及民族的远近亲疏和控制方式的差异,提出了秦汉时期中外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存在立体移植型、辐射渗透型和远接互化型三种模式。
随着交往程度和控制程度的弱化,农业科技文化传播交流的方式、途径、内涵及影响方面呈现出同步的弱化态势。
在作物品种传播方面,四川大学张箭的《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认为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15世纪开始在阿拉伯半岛种植和饮用。
20世纪初咖啡传入云南,中国大陆开始栽培咖啡。
随着咖啡种植、饮用的扩大,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咖啡饮食文化。
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严小青的《宋代及其以前域外香料的传入和影响》,对西汉至宋代期间香料传入的途径、香料种类及其利用状况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香料贸易与国家财政之间的关系,认为香料传入对中国内地的饮食、医药以及农业生产、商业贸易均产生了很大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羌建的《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探讨了我国引种美洲陆地棉的时间、路线和过程,分析了引种和推广美棉的原因和成效。
在农业技术交流方面,华南农业大学倪根金的《甲午战争前近代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系统地介绍了清朝后期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与引进问题,认为甲午战争前,近代中国人对西方农业机械的认识呈现出小范围、零碎性和同步性三个特点。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 卷 第 期 年 月目!!次主编的话廖育群 "科学史家文树德教授的中国医学研究之路郑金生 #研!!究古代军中计时法再议汪小虎 #$清末陈?编著 物理易解 初步研究王广超 %&民国政府设立的第一个出入境动物检疫机构 黑河道立兽疫检验所!!!!胡!糰!李志平 '(民国时期的艾酉学会范铁权!陈!星 )(哈尔滨犹太医院的历史与成因杨!威!马学博!李志平 )$照相锌版印刷术和照相石印术的发明及传华时间新考吕道恩 **资!!料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会 留影樊洪业 &'访谈录早期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谈庆明研究员访谈录!!!!熊卫民!王丽娜!李欣欣访问整理 &$书!!评一位小众学者的小众之作 从希腊到长安 的医药文化研究廖育群 +'科学源流译丛 概述张卜天 #(%信!!息%(#%年科学技术史专业学位论文基本信息 # #(+科技史新书目 %(#%年中国大陆 # 程占京!等 ##,中国科学技术史 数学卷 中国印刷史 插图珍藏增订版 荣获!!第'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研处 #%)第%届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研讨会会议纪要蒋!澈 #%&第,届中外技术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杨爱华!盖立阁 #,(技术史学会第))届年会综述姚大志 #,,人与机器 %(#%年国际煤矿史学术会议综述薛!毅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的两个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项目廖育群 #'#英文译审 英 莫菲特本期执行编辑 艾素珍!助理编辑 王传超期刊基本参数 -.##/)%)'0. #+$( #* #'% 12 3 4,(5(( #$(( ## %(#,/(#!中国科技史杂志"第!"卷#第$期#%&$!年$%$;'%:!"#$"%&#'#()*+&,-.)+/"#0%'/)+1).23%#&3#,&4!#3"&)-)51#)*+,!"-*,$#%&$!$古代军中计时法再议汪小虎#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研究所&广州<$&&&:$摘#要#古代军中计时法模拟漏刻&操作便捷&所见有步行计时法(数珠计时法'!武经总要"所载之步行计时法沿用!太白阴经"&其昼夜长短数据有历法的渊源'中国古代时间计量有昼夜之分&如测时定更&起算点常用天亮(天黑或日出(日落&这些时间点存在周期变化&两种军中计时法在运作时&需参照官方历法之昼夜长短数值'这种情况&与漏刻改箭依据官历昼夜时刻的原理相类&可以从制度层面增进对时间计量的理解&并丰富对中国古代历法社会功能的认识'关键词#时间计量#军中计时法#步行计时法#数珠计时法中图分类号#-&9%=.$@&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9前人曾对中国古代的计时器进行分类&指出其存在<种系统%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轮漏和木漏'.$/%&&9年&曹一的文章!古代军事中的夜间计时法研究".%/#以下简称!曹文"$发掘出关于古代军中计时定更的一些新史料&对步行计时法(数珠计时法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它们属于木漏系统'两种计时法&其实是通过人力均匀地步行(数珠&再辅以特定的时制&从而确定夜间更点的方法&笔者暂称之为军中计时法'本文尝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军中计时法的运作机理&探求多种不同计时方法的共性&以祈深入对中国古代时间计量的认识'!"步行计时法步行计时法&!曹文"依据的两条核心史料分别来自!太白阴经"(!武经总要"'二书所载操作方法相同&唯数据存在一些出入&!曹文"仅仅各取一个版本展开对比研究&认为它们是唐(宋不同时代的产物'其实&!武经总要"有些内容抄录!太白阴经"&其数据差异&乃是缘于传抄讹误'相关数据之源头&还可以进一步追溯'!E!"材料内容第一条材料出自!太白阴经"卷<!夜号更刻篇,更漏牌"'!太白阴经"又名!神机制###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汪小虎&$9;&年生&安徽池州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研究所讲师'###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项目编号%$&i T O&:!$)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 L&&<$#$期汪小虎%古代军中计时法再议敌太白阴经"&该书传抄已久&其间错讹脱漏之处颇多'笔者首先取清初虞山毛氏汲古阁抄本.!/&摘录此部分内容%一日一夜凡一百刻 以行马为一百牌 长三寸 阔一寸 逐月题云 某月更牌 一日一夜计行二百里 探更人每刻徐疾行二里 常取月中气为正雨水正月中 夜传牌四十九分 一更传牌九 余一里一百七十三步三尺二寸春分二月中 夜传牌五十二分 一更传牌十谷雨三月中 夜传牌三十七六分 一更传牌七 余一里一十四步二尺小满四月中 夜传牌三十六三分 一更传牌七 余百七十步四尺八寸夏至五月中 夜传牌三十五分 一更传牌七大暑六月中 夜传牌三十六三分 一更传牌七 余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处暑七月中 夜传牌三十六三分 一更传牌七 余一百七十步一尺二寸秋分八月中 夜传牌四十四五分 一更传牌八 余一里二百八十六步一尺一寸霜降九月中 夜传牌四十九五分 一更传牌九 余百十八步五尺六寸小雪十月中 夜传牌五十三三分 一更传牌十三 余一里一百一十五步一尺二寸冬至十一月中 夜传牌五十五五分 一更传牌十一大寒十二月中 夜传牌五十三 一更传牌十 余一里一百二十五步一尺三寸右件古法 多不合今清代!守山阁丛书"本!太白阴经"."/与上述内容有一些不同之处"&该本篇末还附有小注曰%*本篇诸数&以算术求之多不合&各本尽同&无从是正&姑仍之+'!故宫珍本丛刊"本.</内容亦可取来参照!'第二条材料出自!武经总要,前集"卷:!漏刻"&此部分内容如明代金陵书林唐富春刻本.:/%凡军中 虽置水漏 则用更牌 一昼夜一百刻 以竹为一百牌 长三尺 阔一寸 题云 某日更 牌 以探更人每更徐疾行二里 传一牌 一日一夜计行二百里 则传一百牌 常取月中气为正雨水正月中 夜传牌四十九四分 一更传牌九 余一里一百七十三步三尺三寸春分二月中 夜传牌五十 一更传牌一十谷雨三月中 夜传牌三十七六分 一更传牌七 余一里一十四步二分小满四月中 夜传牌三十六三分 一更传牌七 余一百七十步四尺八分9$" !计时法%以竹马为一百牌)春分二月中%夜传牌五十一分)谷雨三月中%夜传牌三十七分)处暑七月中%一更传牌七&余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秋分八月中%一更传牌八&余一里二百八十六步一尺二寸'小雪十月中%一更传牌十&余一里一百一十五步一尺二寸)冬至十一月中%夜传牌五十五)大寒十二月中%夜传牌五十三二分&一更传牌十&余一里一百二十五步一尺二寸'计时法%某日更牌)雨水正月中%夜传牌四十九四分&一更传牌九&余一里一百七十三步三尺三寸'谷雨三月中%一更传牌七&余一里一十四步二分)小满四月中%夜传牌三十六二分&一更传牌七&余一百七十步四尺八分)夏至五月中%夜传牌三十五一分)处暑七月中%夜传牌三十六二分&一更传牌七&余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秋分八月中%一更传牌八&余一里二百八十六步一尺二寸)霜降九月中%一更传牌八&余百十八步五尺六寸)小雪十月中%一更传牌十&余一里一百一十五步一尺二寸)大寒十二月中%夜传牌五十三三分'中#国#科#技#史#杂#志!"卷夏至五月中 夜传牌三十五一分 一更传牌七大暑六月中 夜传牌三十六三分 一更传牌七 余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一寸处暑七月中 夜传牌三十六二分 一更传牌七 余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秋分八月中 夜传牌四十四五分 一更传牌八 余一里二百八十六步一尺二寸霜降九月中 夜传牌四十九五分 一更传牌八 余一里一百八十步五尺六寸小雪十月中 夜传牌五十三三分 一更传牌一十 余一里一百一十五步一尺二寸冬至十一月中 夜传牌五十五 一更传牌一十一大寒十二月中 夜传牌五十三三分 一更传牌一十 余一里一百二十五步一尺二寸!四库全书"本内容与上述一致&惟更牌作*每月更牌+'!E %"材料释读与校勘!曹文"仅取!太白阴经"与!武经总要"各一个版本&将相关数据转换成阿拉伯数字&专门列表进行比较'她对数据差异解释说%由唐至宋兵书中这些数值上的变化 说明人们对这套计时办法是在实际应用的并且根据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有所修改 从夜晚长度与传牌数目的差值结果可以看出 差值在两分前后要比两至前后要大 这在天文学上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因为黄赤交角的变化率就是两分大于两至 因此在两分前后由于夜晚长度变化快 所以测量的误差相应也会比较大 %!曹文"表达略有问题&应该作为论据的不是黄赤交角有变化率&而是昼夜时间长短有变化率'她认为步行计时法在不同地理纬度进行过测量&故实测结果有所不同&其逻辑前提是!太白阴经"(!武经总要"中的数据是由步行计时实测而来'这些数据的共性在于%夜传牌有效数字位数较少&而一更传牌有效数位较多&常常达到寸'试想步行实测&测量工具000脚000的长度就已经有好几寸甚至接近一尺&而走一步又能跨出数尺&单位长度已较大&这种多步累积的长距离测量&精度不会有寸的数量级'每夜五更&夜传牌当为一更传牌之五倍'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是先有了夜传牌数据&再除以<&算出一更传牌数'由于史料存在缺陷&亟待基于现有的文献&相互参验&进行校正'计时法&从材料句式(语序看来&!太白阴经"(!武经总要"内容大体相同%前者篇名*更漏牌+&发挥成后者文首的*凡军中&虽置水漏&则用更牌+之语'更牌材质问题&*行+与*竹+相近&当为*竹+'有的版本说*以竹为一百牌+&还有的版本是*以竹#行$马为一百牌+&这个*竹+字后出现的*马+&与* +字型相近&当属传抄衍文'至于更牌式样&!太白阴经"作*长三寸(阔一寸+&而!武经总要"作*长三尺(阔一寸+'!曹文"注意到这一差异&并将之解读为唐代的更牌长度三寸&到北宋时演变为三尺了&笔者认为此处当属传抄错误&讹寸为尺'有的版本出现*某日更牌+&日当为月之讹'另外&!武经总要"对传牌事宜交待稍多&显得清晰&惟*每刻徐疾行二里+误作*每更徐疾行二里+'!曹文"的一些工作值得肯定'她关注行军速度&通过引述若干历史事例分析&证实了古代行军每刻二里之可行性'然后根据计时法总结出公式%<j 每更传牌数k 里数j $%k 步数!&&j $%k 尺数<j $!&&j ()$%l 夜晚时刻&%#$期汪小虎%古代军中计时法再议$%前文提及&!守山阁丛书"本!太白阴经"指出&验算数据多有不合'笔者亦反复推验&印证其说'因此公式只能在甄别部分差异明显的数据时&进行有限参考'!曹文"取$里l!&&步&$步l<尺&经过部分数值的验算&应该是$里l!:&步&$步l:尺'.(/雨水正月中&一更传牌数值有*一百七十三步三尺二寸+(*一百七十三步三尺三寸+两说&二寸(三寸仅一横之差)夜传牌数当取*四十九四分+'春分二月中&一更传牌为十&<倍是五十&夜传牌有*五十一分+(*五十二分+&一分(二分当为衍文'谷雨三月中&*一更传牌七&余一里一十四步二分+&误寸为分)经过验算&夜传牌数当取三十七六分'小满四月中&*一更传牌七&余一百七十步四尺八分+&误寸为分)夜传牌数当取*三十六二分+'夏至五月中&一更传牌七&夜传牌*三十五一分+&一分为衍文'大暑六月中&一更传牌应为*七&余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夜传牌三十六三分'处暑七月中&一更传牌应为*七&余一百七十五步一尺二寸+&此条应是误植了大暑六月中数值&有的版本还把夜传牌*三十六三分+抄成*三十六二分+'原数值无考'秋分八月中&*一更传牌八&余一里二百八十六步一尺二寸+&夜传牌四十四五分'霜降九月中&一更传牌有*九&余一百一十八步五尺六寸+(*八&余一里一百八十步五尺六寸+&验算发现偏差皆较大'夜传牌数四十九五分可以确定'小雪十月中&*一更传牌十&余一里一百一十五步一尺二寸+&夜传牌五十三三分'冬至十一月中&一更传牌十一&夜传牌*五十五五分+五分为衍文'大寒十二月中&*一更传牌十&余一里一百二十五步一尺二寸+&夜传牌当为*五十三三分+'小雪十月中与此数据同&而一更传牌数有误抄'!E&"数据溯源前文提到&一更传牌数是夜传牌数除以<得出'那么这十二中气的夜传牌数据又是从何而来1正史历志中&有关于各节气昼夜时刻的记载.;/'自东汉!四分历"&就给出自冬至起&每个节气的昼夜漏刻长度数值表格'笔者发现步行计时法中的夜传牌数&与南朝何承天!元嘉历"(祖冲之!大明历"记载的*夜漏刻+.9/颇多相同之处&详见表$'表!"夜传牌数与 元嘉历 大明历 夜漏刻 对比表中气夜传牌数!元嘉历"夜漏刻!大明历"夜漏刻雨水四十九四分四十九五分四十九五春分五十四十四五分四十四五谷雨三十七六分三十九七分三十九六小满三十六三分三十六一分三十六一夏至三十五三十五三十五大暑三十六三分三十六一分三十六一处暑1三十九七分三十九六秋分四十四五分四十四五分四十四五霜降四十九五分四十九五分四十九五小雪五十三三分五十三三分五十三三冬至五十五五十五五十五大寒五十三三分五十三三分五十三三中#国#科#技#史#杂#志!"卷##通过表$对比&发现其间有:处完全相同&雨水(小满(大暑等数值亦颇接近"'冬夏二至之夜使用五十五刻(三十五刻数值&明显是把早晚的昏(旦各两刻半时间计算在内了&即夜晚是从天黑开始&到天亮结束'夜传牌数之来源&当是某部历法相关文献&这点应该可以肯定'步行计时法&还可见诸明人范景文!战守全书"!%更筹之法 一日一夜计时百刻 人徐行二百里 每夜自初昏至明计五十刻 如以春分 秋分昼夜 两停为准 每刻行二里 共行一百里 如夏至前后夜极短 四十一刻 行八十里盈 冬至前后夜极长 五十九刻 行一百二十里缩 其余四时照节序长短增减计算 假如九十步安一更 往回一百八十步发一筹更 每里二筹 春秋二 至 分 计二百筹 冬至二百四十筹 夏至一百六十筹 筹尽天明 其夜天晓 即以此定之 行兵以令箭代筹 $&人一昼夜行二百里&每刻二里&速度较早期不变'此处已将原先计数的传牌改为发筹&每里二筹&则每刻用四根筹&又可用令箭替代筹'通过!战守全书"&还可以看到不同时代历史信息的积淀与糅杂'早期历法中的昼夜时刻&长期使用河南地中数值&并计入昏(旦各两刻半之值&冬(夏至夜刻数分别为<<(!<&春(秋分夜刻数一般是"<左右'!元嘉历"(!大明历"虽造于南朝&但昼夜漏刻据河南地中'唐宋时代&官方历法中的昼夜时刻以日出(日落为始&一般不计昏(旦二刻半&冬(夏至(春(秋分夜刻数一般是:&("&(<&(<&'元郭守敬!授时历"又变更此传统&采用北京昼夜时刻&北京地理纬度较河南为高&则冬至夜更长&夏至夜更短&冬(夏至(春(秋分夜刻数分别为:%(!;(<&(<&'明代!大统历"除了在正统末至景泰初的极短时间内使用过北京数值之外&长期采用南京昼夜时刻&南京地理纬度较河南为低&冬(夏至(春(秋分夜刻数分别为<9("$(<&(<&'!战守全书"各节气数据&举出冬(夏至(春(秋分夜刻数分别为<9("$(<&(<&&这是!大统历"夜漏刻数&不计昏(旦'相应地&冬(夏至(春(秋分所行里数&分别为一百二十里缩(八十里盈(一百里(一百里&即是在:&("&(<&(<&的基础上&对冬(夏至有所损益'发筹之数&冬至二百四十筹&夏至一百六十筹&春(秋二分二百筹&按筹数计算&二至(二分刻数当为:&("&(<&(<&&与里数对应&而略去了缩(盈'*每夜自初昏至明计+&这该是早期的传统&夜晚从天黑开始&到天亮结束&冬(夏至之夜刻数当使用<<(!<&春(秋分夜刻当是"<左右'此种差异该如何解释呢1笔者认为&这条史料很可能渊源较早&明人修撰兵书时&袭用前法&但仅据!大统历"修改了冬夏(至&春秋(分&及相关数值'%#数珠计时法数珠计时法&据!曹文"考证最早出现于!武经总要".%/'详细内容&如戚继光!纪效新%%" !谷雨夜传牌数中&*七+与*九+字型相近'唯春分夜传牌数与历法数值差别较大&笔者对此尚不能提出完美解释&暂付阙如'感谢学友陈志辉提示此条史料'#$期汪小虎%古代军中计时法再议!%书"记载%凡更筹 遇日晦夜暗 行军宿野 必须定更测时 以知早晚缓急之备 先以一日有百刻 分一十二时 每一时有八刻二十分 每一刻六十分 共五百分为一时 依二十四气节为十二筹 以日出入为则 每筹长二尺四寸 上书各得本节日出入时刻 分昼夜长短之数 或不用筹 计珠二串 一串用小珠七百四十个为数 紧慢行 数七百四十余步 或数珠七百四十余个 程限该二里二十七步余 为一刻行数 七千四百七十余个 程限二十里二百七十余步 为十刻 昼夜该七万四千七百余步 程限二百零八里有余 是为百刻 每一时八刻二十分 该行六千二百二十五步 数珠即六千二百二十五个 为一时 十二时 约程限与百刻同 凡定更筹 昼夜各长短不同 依十二时候节气 各以长短刻数随时分派 朝以日出 夜以日入为始 时定而更漏均 大同小异 可为警备矣 且如安营 一面一百八十八步 四面共七百五十二步行遍 若传筹五十次 共余五百余步 日将出矣 如冬至夜极长 夏至夜极短 二十四气皆有异同 余各仿此 $$明末兵书如!战守全书"(!兵录"(!武备志"(!登坛必究"等&皆抄录相关内容'数珠是对步行的模拟&人行走一步&则数一粒珠&故可替代之'一刻时间&人数珠("&余&行走("&余步&程限有%里%(步'如此&则十刻(百刻数值可定'!曹文"说%*冬至时候夜晚长度最长&夏至时候夜晚长度最短&各个节气夜晚传筹次数及步行多少是不同的&但是依照这种办法就可以用步数或数珠数目的多少来衡量夜晚的长度'+.%/倾向于认为各节气昼夜之长短&是使用数珠或步行之法测出'这种因果倒置&正与前文对步行计时法中夜传牌数的认识一脉相承'其实&!纪效新书"说每根筹上写有日出(入时刻&昼夜长短数&还有*凡定更筹&昼夜各长短不同&依十二时候节气&各以长短刻数随时分派&朝以日出(夜以日入为始22+&是指昼夜之始据太阳出(入&参照现有的节气昼夜长短&来确定数珠或步行数目'&#军中计时法为何参照昼夜长短那么&步行计时法与数珠计时法&在运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参照昼夜长短1中国古代的更点制度&是将每夜均分为五更000甲(乙(丙(丁(戊&每一更又再均分为五点'夜晚使用军中计时法&若在某个时刻欲求更点&就拿已经步行#传牌$距离(数珠数目#计筹$&再根据刻数的对应关系&便得先前已流逝之时间#间隔$&取该夜的昼夜长短数据&求两段时间之比值&即可获知几更几点'同样地&若在夜间一开始未尝计时&又欲求某个时刻的更点&就要当即使用军中计时法&等到天明或日出&知晓后来经过的时间#间隔$&再求其与昼夜长短之比值&反推即可'白天测时&按照上述原理&也可推求'军中计时法参照昼夜长短&与其运作过程中有昼夜之分&并使用特定的时间计量起算点000天亮(天黑或太阳出(入000有着紧密的制度关联'因为每一天的天亮(天黑&或日出(日落时间点并不固定&随着日期的推移而周年变动&这是由于地球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每一天的昼夜长短都各不相同&军中计时法简化使用十二月中气(二十四节气数值&虽较为粗略&但在时间计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古代社会&也大体能够适用'中#国#科#技#史#杂#志!"卷"%昼夜长短为历法中之重要内容&一般由官方专业人士测定'自东汉!四分历"起&就包含二十四节气的昼夜长短这一项&到唐代&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成功地实现公式化&即*步晷漏+术&陈美东先生对这些内容有过梳理&并计算其精度.;/'古今时间计量的取向颇有不同'今用钟表之计时起算点&一般有个固定时间&或依赖专门机构提供准点报时&亦可据天象&如子夜零点(正午时分&在不同的日期没什么变化'军中计时法有昼夜之分&参照昼夜长短&如早期的步行计时法&有百刻制&而无十二时辰之制&可以确定某时刻在该夜晚的位置&即几更几点'这样不能达到今人使用钟表连续计时的效果&确定夜间某具体时刻点在整个时间轴上的位置'仅有更点&未必能如钟表般知晓时间是在几时几分几秒'同样&钟表计时得出晚上几时几分几秒&也未必能确定更点'欲将两者建立联系&就需要太阳出(入时刻的数值&这在晚期的数珠计时法中可以见到'军中计时法的这种运作方式又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因为历法提供的昼夜时刻数值拘于一地&若行军征伐到远疆僻壤&昼夜长短差异就较大'因此笔者猜测&军中计时法更多是停留在纸面上&实际应用范围可能不是很广'(#制度视野下的时间计量问题今人研究中国古代时间计量问题&主要从*计时仪器史+着眼&此种路径下&容易与近代以来长期通行的机械钟表对应&常称漏刻为*计时器+&将其理解为*水钟+#F/B E2 A+*4D$'受*钟表模型+影响&研讨中国古代时间计量问题&一般走向两条路径%或是关注技术因素&如从物理学层面&讨论时间计量之精度(误差&这相当于研究钟表&考察机械操控的表针&研究其行走是否均匀)或是关注时段划分&如十二时辰制(百刻制及其细分单位等&这相当于研究钟表&考察表盘的十二或二十四小时制及分秒等'前人对中国古代计时器的分类&即是按照技术特色'!曹文"深受前人分类方式的影响&其研究带有浓厚技术色彩&因此对步行(数珠的速度尤其关注&多有篇幅讨论精度(误差等问题'她分析计时原理&按照有人参与的特点&最终将两种军中计时法归入木漏系统&认为是木漏的异体'但是&古人在步行或数珠计时的过程中&究竟有何种物件可以被称为*计时仪器+1人体(更漏牌(更筹(令箭&抑或手中所持之串珠1就军中计时法而言&*计时仪器+的路径不能很好地适用'基于军中计时法&我们可以尝试从多种不同计时方法具体运作方式中&探索制度层面的某种共性&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时间计量中的漏刻改箭系统'中国古代漏刻计时&须在特定日期更换漏箭&称为改箭'漏刻改箭制度主要有两种方案%一为*随刻改箭+&即漏刻随着昼夜长度的变化而改箭&昼夜时刻每增减一刻而易一箭)二为*随气改箭+&即漏刻随着节气变化而改箭&每个节气&或半个节气易一箭'.$%/漏刻为何要改箭1这是因为漏刻不似钟表般连续计时&而是分为昼漏(夜漏两段交替进行&因此一般是选取日出(日落作为计时之起算点'为了适应这种起算点的变化&就需要掌握昼夜时刻的推移规律&相关内容在官方历法之中"'军中计时法参照各节气昼夜长短&又与"这种情况&王立兴曾有过初步介绍&参见文献.$!/'此外&笔者的系列研究亦即将推出'。
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二十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史玉米病害防治研究史略.《农业与技术》.2001年4期.卢月霞.朱美霞.[2].科学、技艺、技术:中国农业从物质到知识的穿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白馥兰.董晓萍.[3].《蚕业史论文选》出版.《中国蚕业》.2012年4期.[4].古代的"竹蛎"与"石蛎".《农业考古》.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4期.吴建新.[6].新中国第一位畜牧科技史博士.《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年7期.王成.[10].公元前617世纪数学方法发展研究.《科技视界》.2014年4期.李琦.二、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金善宝与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燕.科学技术史南京农业大学2011(学位年度)[2]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研究.作者:许臻.专门史南京农业大学2009(学位年度)[3]当代中外科技史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李鑫.科学技术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6(学位年度)[4]农业古籍数字化整理研究.被引次数:15作者:曹玲.科学技术史南京农业大学2006(学位年度)[5].中国道教农业史——农业思想初探.作者:赵文杰.中国古代史山东大学2010(学位年度)[6].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18971937).被引次数:1作者:时赟.中国教育史河北大学2007(学位年度)[7]日本明治时期农业科技近代化发展研究.作者:李红.科学技术史南京农业大学2010(学位年度)[8]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技术选择的比较研究——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对农民技术选择的影响.作者:王正斌.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大学2001(学位年度)三、中国农业科技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农业科技园史述论.李昶罕.秦莹,2012第十二届中国农业园区论坛[2]淮河中游地区稻作农业考古调查报告.张居中.尹若春.杨玉璋.王象坤.孔昭宸.阚绪杭,2007纪念周拾禄先生诞辰110周年暨稻作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3]先秦时期河南水井与农业文明变迁研究.贾兵强,2010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4]栽培稻起源研究中三个主要理论问题.王象坤.孙传清.张居中,20012001年原始农业对中华文明形成的影响研讨会[5]一件珍贵的山东棉花科技史料.王丽华.傅明焱.段冰.崔方梅,2009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6]从《渤海碧海行动计划》的兴衰透视环境整治的综合性.彭光华,2010第10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目录一、文学院 (1)二、历史学院 (4)三、法学院 (8)四、马克思主义学院 (11)五、化学系 (14)六、物理工程学院 (29)七、数学系 (36)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7)九、电气工程学院 (43)十、水利与环境学院 (48)十一、土木工程学院 (55)十二、信息工程学院 (60)十三、化工与能源学院 (67)十四、药学院 (82)十五、基础医学院 (83)十六、公共卫生学院 (87)十七、一附院 (97)十八、二附院 (104)十九、三附院 (108)一、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期刊目录类别:A类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期刊目录类别:B+类类别:B类备注及相关说明:一、博士研究生1.、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在A类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或至少必须在B类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其中有1篇必须发表在B+期刊上。
2、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学术论文1篇,等同于在B+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
3、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或地厅级一等以上奖励(排名前3,署名郑州大学)1项,等同于在B类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
二、硕士研究生1、硕士研究生应在CN以上学术刊物或者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与本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不含增刊)。
2、凡要求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其中1篇必须为国家级期刊。
三、其他说明1、研究生在学期间均应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且以郑州大学为第一著作单位,按上述要求发表与本专业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后方可申请学位。
2、如果研究生申请答辩时未满足上述要求,但满足毕业条件的,允许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但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直至在规定期限内(博士生毕业后两年,硕士生毕业后一年)满足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后,再由本人申请审议其学位。
2012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代 码刊 名F034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C096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B030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I051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C105ACTA MECHANICA SINICAM100ACTA METALLURGICA SINICAG001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I062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I145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I282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I072CELL RESEARCHI139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E158CHINA OCEAN ENGINEERINGB023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D031CHINESE CHEMICAL LETTERSI122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I037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T100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C070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E012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D017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D019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I200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I201CHINESE MEDICAL JOURNALG126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I071CHINESE OPTICS LETTERSC106CHINESE PHYSICS BC058CHINESE PHYSICS CC059CHINESE PHYSICS LETTERSB022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B010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RESEARCHC095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E626CT理论与应用研究F017CURRENT ZOOLOGYT082ENGINEERING SCIENCESI220FRONTIERS OF EARHT SCIENCE IN CHINAI012INSECT SCIENCEI227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051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Z027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I018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F013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I063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W015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ERIES BF029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M015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B005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XPOSITIONF021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I105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I120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B024JOURNAL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M035JOURNAL OF RARE EARTHSR062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I090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I041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I184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F019MOLECULAR PLANTG278NEUROSCIENCE BULLETINI233OPTOELECTRONICS LETTERS*I202PARTICUOLOGYH046PEDOSPHEREC072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G616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M104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G095VIROLOGICA SINICAG275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G549癌变·畸变·突变G011癌症G481癌症进展A003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031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K027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002安徽农业大学学报A009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12安徽医科大学学报G786安徽医学Q906安徽医药G013安徽中医学院学报Z549安全与环境学报H340桉树科技*F044氨基酸和生物资源G550白血病·淋巴瘤R024半导体光电R063半导体技术G741蚌埠医学院学报U521包装与食品机械U645保鲜与加工E045暴雨灾害*N017爆破N012爆破器材N006爆炸与冲击A652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02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A005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U019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03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Y00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T020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014北京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030北京科技大学学报G500北京口腔医学N00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H02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H263北京农学院学报G004北京生物医学工程A010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L530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G016北京医学R018北京邮电大学学报G620北京中医药G017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A570编辑学报N101变压器G410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W568标准科学T098表面技术E135冰川冻土N008兵工学报R730兵工自动化N085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G018病毒学报C060波谱学杂志V040玻璃钢/复合材料T051玻璃与搪瓷A808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005材料保护M103材料导报Y007材料工程M010材料开发与应用M00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M006材料科学与工艺N026材料热处理学报M009材料研究学报K512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H009蚕业科学H525草地学报H234草业科学H527草业学报H538草原与草坪E543测绘工程E600测绘科学E615测绘科学技术学报E510测绘通报E152测绘学报E164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L017测井技术Y022测控技术R711测试技术学报H001茶叶科学X036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056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992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W010长江科学院院报Z02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J066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264肠外与肠内营养L036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024车用发动机E113沉积学报E547沉积与特提斯地质E102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01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G670 成都医学院学报*G019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V050城市规划V028城市规划学刊X043城市轨道交通研究X046城市交通J021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029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757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512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186重庆医科大学学报G225重庆医学R559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N060传感技术学报R532传感器与微系统G458传染病信息X010船舶工程X633船舶力学G322创伤外科杂志R048磁性材料及器件D013催化学报E144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E146大地构造与成矿学R051大电机技术H038大豆科学U512大连工业大学学报X024大连海事大学学报X001大连交通大学学报J02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H005大连水产学院学报G020大连医科大学学报E109大气科学L512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L004大庆石油学院学报S086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H040淡水渔业N004弹道学报T941当代化工Y503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N019低温工程V020低温建筑技术C055低温物理学报C031低温与超导E133地层学杂志E130地理科学E584地理科学进展E639地理空间信息E315地理信息世界E305地理学报E310地理研究E527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E024地球化学E142地球科学E115地球科学进展E004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E153地球物理学报E308地球物理学进展E656地球信息科学学报E300地球学报E549地球与环境V031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E357地学前缘E306地震E119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E150地震地质E118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E143地震学报E112地震研究E362地质科技情报E139地质科学E026地质力学学报E009地质论评E127地质通报E010地质学报E151地质与勘探E525地质与资源E132地质找矿论丛G005第二军医大学学报G021第三军医大学学报E301第四纪研究G361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R007电波科学学报R673电测与仪表R003电池Z015电镀与环保T508电镀与精饰T598电镀与涂饰R010电工电能新技术R043电工技术学报R740电光与控制N067电焊机D036电化学R088电机与控制学报R045电机与控制应用N027电加工与模具R011电力电子技术R654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N102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R07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S019电力系统自动化R090电力自动化设备R516电路与系统学报R044电气传动R029电气应用R058电气自动化R537电视技术R039电网技术R116电网与清洁能源R684电信科学R019电源技术R055电子测量技术R021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R651电子产品世界R548电子工艺技术R067电子技术应用R036电子科技大学学报R512电子器件R724电子设计工程R001电子显微学报R006电子学报R022电子与信息学报R020电子元件与材料J023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262东北林业大学学报H006东北农业大学学报A030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U01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002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57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028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944东南国防医药P003动力工程学报P018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F014动物分类学报F022动物学研究F043动物学杂志F231动物营养学报X034都市快轨交通G542毒理学杂志N070锻压技术N082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G920儿科药学杂志C071发光学报G874法医学杂志Z544防灾减灾工程学报U013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U015纺织科学研究U053纺织学报G893放射免疫学杂志G608放射学实践Y006飞行力学Y030飞行器测控学报K002非金属矿D022分析测试学报D005分析化学D026分析科学学报D004分析试验室D062分析仪器D015分子催化D035分子科学学报H845分子植物育种V052粉煤灰综合利用M105粉末冶金工业M039粉末冶金技术Q006辐射防护Q005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H051福建林学院学报H268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265福建农业学报A078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24福建医科大学学报A029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003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M505腐蚀与防护G068复旦学报医学版A001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Y019复合材料学报B029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G957腹部外科G338腹腔镜外科杂志A034甘肃科学学报G699甘肃中医H844甘蔗糖业G879肝胆外科杂志G690肝胆胰外科杂志G803肝脏G392感染·炎症·修复H045干旱地区农业研究E048 干旱气象*E020干旱区地理E105干旱区研究M050钢铁M013钢铁钒钛M027钢铁研究M019钢铁研究学报X028港工技术D020高等学校化学学报B002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R038高电压技术T001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T002高分子通报D021高分子学报A080高技术通讯T078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E358高校地质学报T016高校化学工程学报B00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R037高压电器C056高压物理学报E005高原气象V021给水排水N105工程爆破E360工程地质学报N049工程机械V030工程勘察V033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C002工程力学C073工程热物理学报N590工程设计学报B031工程数学学报T003工程塑料应用N061工程图学学报N064工具技术K018工矿自动化T563工业催化J057工业工程N110工业工程与管理P009工业加热V010工业建筑P005工业炉Z013工业水处理F030工业微生物G025工业卫生与职业病N037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Z032工业用水与废水G207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X579公路X022公路工程X047公路交通技术X682公路与汽运N039功能材料M50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D503功能高分子学报*E601古地理学报E304古脊椎动物学报E022古生物学报R047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Y013固体火箭技术C103固体力学学报W007管理工程学报W018管理科学W008管理科学学报W025管理评论W016管理学报H226灌溉排水学报R026光电工程R061光电子·激光R082光电子技术C091光谱学与光谱分析C097光散射学报R031光通信技术R017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N015光学技术N033光学精密工程C050光学学报N031光学仪器R097光学与光电技术C037光子学报J029广东工业大学学报H272广东海洋大学学报H893广东林业科技G390广东牙病防治G027广东药学院学报G026广东医学A04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535广西科学H069广西农业科学A062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28广西医科大学学报G816广西医学F028广西植物G029广州医学院学报G030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V572规划师T004硅酸盐通报T005硅酸盐学报M048贵金属G031贵阳医学院学报G032贵阳中医学院学报A077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275贵州农业科学A527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M033桂林工学院学报A040国防科技大学学报G495国际病毒学杂志G350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V529国际城市规划G936国际儿科学杂志G436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G659国际妇产科学杂志G498国际骨科学杂志G938国际呼吸杂志G967国际护理学杂志G362国际检验医学杂志G929国际精神病学杂志G997国际口腔医学杂志G930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G975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G349国际泌尿系统杂志G983国际免疫学杂志G939国际脑血管病杂志G415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G889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G426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G928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G982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G986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G954国际外科学杂志G660国际消化病杂志G940国际心血管病杂志Q911 国际眼科杂志*G933国际药学研究杂志G661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G499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G984国际遗传学杂志G934国际中医中药杂志G937国际肿瘤学杂志E578国土资源科技管理E591国土资源遥感R683国外电子测量技术H028果树学报T008过程工程学报X025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J00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J013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U021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055海军工程大学学报Y029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A012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941海南医学G416海南医学院学报L037 海相油气地质*E651海洋测绘E155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E131海洋工程E312海洋湖沼通报Z010海洋环境科学E147海洋开发与管理E145海洋科学E006海洋科学进展E311海洋通报E003海洋学报E149海洋学研究H284海洋渔业E008海洋与湖沼E108海洋预报L586含能材料N076焊接N624焊接技术N021焊接学报Y027航空材料学报Y017航空动力学报Y031航空计算技术Y012航空精密制造技术Y002航空学报Y014航空制造技术Y034航天返回与遥感Y015航天控制Y033航天器工程Y032航天器环境工程G034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T057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D602合成化学T505合成树脂及塑料T067合成纤维T065合成纤维工业T018合成橡胶工业J053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031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017河北工业大学学报J019河北工业科技K032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058河北科技大学学报H289河北林果研究H244河北农业大学学报A076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35河北医科大学学报G641河北医学G898河北医药G384河北中医G301河北中医药学报W012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06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014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011河南科学K526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011河南农业大学学报H356河南农业科学A058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684 河南中医*Q007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Q004核动力工程Q002核化学与放射化学Q001核技术C092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Q009核科学与工程H042核农学报A084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K505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R535红外技术C035红外与毫米波学报R084红外与激光工程A039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203湖北农业科学G334湖北中医学院学报E111湖泊科学A028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K016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06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231湖南农业科学G548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A055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G041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G336护理管理杂志G987护理学报G503护理学杂志G654护理研究G460护理与康复G734护士进修杂志E141华北地震科学R046华北电力大学学报H032华北农学报R752华东电力X003华东交通大学学报T0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103华南地震G340华南国防医学杂志J004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013华南农业大学学报A052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525华南预防医学A021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43华西口腔医学杂志G044华西药学杂志G294华西医学V506华中建筑V035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G077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J03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003华中农业大学学报A00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Z009化工环保T006化工机械T101化工进展T532化工科技T007化工学报T066化工自动化及仪表T009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D604化学分析计量T025化学工程T567化学工程师T076化学工业与工程T501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D506化学进展D011化学试剂D018化学通报D030化学学报D501化学研究D037化学研究与应用T931化学与黏合T553化学与生物工程Z017环境保护科学Z005环境工程Z021环境工程学报D024环境化学Z554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Z506环境科技Z004环境科学Z003环境科学学报Z002环境科学研究Z025环境科学与技术H049环境昆虫学报Z035环境卫生工程Z019环境污染与防治Z031环境与健康杂志G882环境与职业医学G656环球中医药M631黄金N042火工品N005火力与指挥控制N007火炸药学报X011机车电传动N069机床与液压N672机电工程R099机电一体化S004机器人N040机械传动M004机械工程材料N051机械工程学报N050机械科学与技术N057机械强度N047机械设计N054机械设计与研究N028机械设计与制造N053机械与电子N682机械制造N515机械制造与自动化G003基础医学与临床H245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R025激光技术F045激光生物学报R514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R521激光与红外R028激光杂志E116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042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A03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R586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G014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H243吉林农业大学学报H227吉林农业科学G719吉林中医药E007极地研究G452疾病监测G439脊柱外科杂志N038计量技术N014计量学报S05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S049计算机仿真S01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S034计算机工程与科学S022计算机工程与设计S025计算机工程与应用S03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S520计算机技术与发展S006计算机科学S085计算机科学与探索S509计算机系统应用S018计算机学报S021计算机研究与发展S029计算机应用S016计算机应用研究S009计算机应用与软件S048计算机与数字工程S500计算机与现代化S014计算机与应用化学S507计算技术与自动化C003计算力学学报B014计算数学C094计算物理S718技术经济A65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292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A045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H240家畜生态学报G638检验医学V051建筑材料学报V057建筑钢结构进展V045建筑技术V014建筑结构V044建筑结构学报S635建筑经济V005建筑科学V013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V047建筑学报Y564舰船科学技术A136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453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J035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015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700江苏农业科学H199江苏农业学报G046江苏医药G397江苏中医药H283江西农业大学学报H701江西农业学报A112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47江西医学院学报X002交通科学与工程X020交通信息与安全X672交通运输工程学报X694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X685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L587节能技术W567节水灌溉K553洁净煤技术V049结构工程师G869结直肠肛门外科G316解放军护理杂志A121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295解放军药学学报G048解放军医学杂志G315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G961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G507解剖科学进展G049解剖学报G358解剖学研究G050解剖学杂志G886介入放射学杂志N048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M051金属功能材料K022金属矿山N083金属热处理M012金属学报M040 金属制品*E599经济地理H266经济林研究N749精密制造与自动化G953精神医学杂志T102精细化工T955精细化工中间体T542精细石油化工G677颈腰痛杂志Z553净水技术G553局解手术学杂志T512聚氨酯工业R016绝缘材料G052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J056军械工程学院学报G18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F018菌物学报M018勘察科学技术A645科技导报S812科技管理研究R588科技进步与对策A083科技通报W027科技与法律A537科学技术与工程A075科学通报W514科学学研究W531科研管理L516可再生能源E140空间科学学报J059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Y016空气动力学学报S503控制工程R060控制理论与应用S001控制与决策G672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G246口腔颌面外科杂志G894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G325口腔医学G266口腔医学研究K525矿产保护与利用V054矿产勘查K025矿产与地质K004矿产综合利用E106矿床地质K014矿山机械E350矿物学报E354矿物岩石E504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M101矿冶M045矿冶工程K010矿业研究与开发F005昆虫分类学报F015昆虫学报F035昆虫知识J020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G053昆明医学院学报G395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A016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016兰州交通大学学报J008兰州理工大学学报G628老年医学与保健R096雷达科学与技术T010离子交换与吸附M001理化检验化学分册M002理化检验物理分册C101力学季刊C102力学进展C001力学学报C104力学与实践G580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L014炼油技术与工程U002粮食储藏U055粮食与饲料工业U008粮油加工C032量子电子学报C110量子光学学报K008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261辽宁农业科学A072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L035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G850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G646辽宁中医杂志U037林产工业T017林产化学与工业H740林业科技开发H280林业科学H281林业科学研究H102林业调查规划G880临床超声医学杂志G607临床儿科杂志G276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G271临床放射学杂志Q908临床肺科杂志G501临床肝胆病杂志G291临床骨科杂志G664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G658临床荟萃G345临床急诊杂志G204临床检验杂志G310临床精神医学杂志G881临床军医杂志G287临床口腔医学杂志G222临床麻醉学杂志G317临床泌尿外科杂志G257临床内科杂志G230临床皮肤科杂志G309临床神经病学杂志G802临床神经外科杂志G797临床输血与检验G256临床外科杂志G942临床误诊误治G855临床消化病杂志Q909临床小儿外科杂志G585临床心电学杂志G261临床心血管病杂志G293临床血液学杂志Q913临床眼科杂志G673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G274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Q910临床肿瘤学杂志G491岭南心血管病杂志N023流体机械X570路基工程H748麦类作物学报T060煤化工K504 煤矿开采*K038 煤炭工程*K005煤炭科学技术K017煤炭学报D027煤炭转化K009煤田地质与勘探U036棉纺织技术H037棉花学报G056免疫学杂志B017模糊系统与数学N087模具工业N107模具技术S015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T077膜科学与技术N084摩擦学学报U533木材工业M655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M042耐火材料J050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A013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Y011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117南方电网技术H068南方水产G023南方医科大学学报B016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A025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T011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Y02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N011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03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021南京农业大学学报A061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E12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G05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008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59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008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W590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G288脑与神经疾病杂志G662内科急危重症杂志G523内科理论与实践E104内陆地震A02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039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271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A111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G513内蒙古医学院学报P004内燃机学报W002泥沙研究U504 酿酒科技*A110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665宁夏医科大学学报T034农药T924 农药科学与管理*H404农药学学报H279农业工程学报Z008农业环境科学学报H773农业环境与发展H278农业机械学报H286农业生物技术学报H237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H222农业现代化研究V032暖通空调H219排灌机械工程学报U602皮革科学与工程U604皮革与化工G759齐鲁医学杂志N041起重运输机械E021气候变化研究进展E361气候与环境研究E352气象E566气象科技E359气象科学E001气象学报E633气象与环境学报X018汽车工程X013汽车技术P001汽轮机技术A093前沿科学Y009强度与环境C007强激光与粒子束X021桥梁建设U018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A658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61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T012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267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U535轻工机械J001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W020情报学报D002燃料化学学报P011燃烧科学与技术G448热带病与寄生虫学E563热带地理E642热带海洋学报H516热带农业科学E110热带气象学报G609热带医学杂志H223热带作物学报T105热固性树脂N071热加工工艺C134热科学与技术P006热能动力工程T013人工晶体学报N106人类工效学F041人类学学报G805人民军医T070日用化学工业U515 肉类研究*S011软件学报N029润滑与密封R086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D012色谱E635沙漠与绿洲气象A063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070山地农业生物学报E101山地学报G742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J022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A020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G062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V012山东建筑大学学报A637山东科学H031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804山东农业科学A057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63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G574山东中医杂志A01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393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390山西农业科学G064山西医科大学学报G923山西医药杂志R072 陕西电力*U025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217陕西农业科学A06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630陕西医学杂志G725陕西中医A056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W023上海管理科学X038上海海事大学学报H292上海海洋大学学报G330上海护理X006上海交通大学学报H02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G066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M021上海金属G343上海精神医学G283上海口腔医学J031上海理工大学学报H282上海农业学报A043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69上海医学G596上海针灸杂志G946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G389上海中医药杂志A515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G329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G070神经解剖学杂志G319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J052沈阳工业大学学报V011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027沈阳理工大学学报H024沈阳农业大学学报A586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7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G202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F203生理科学进展F001生理学报F042生命的化学F215生命科学F046生命科学研究Z034生态毒理学报H784生态环境学报S784生态经济Z014生态学报Z028生态学杂志Z02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F049生物多样性F003生物工程学报G401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F016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F224生物技术通讯F204生物加工过程B009生物数学学报F012生物物理学报F040生物信息学F213生物学杂志G006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G332生物医学工程研究G603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G624生殖医学杂志G072生殖与避孕C033声学技术C054声学学报V043施工技术E302湿地科学E636湿地科学与管理A615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T933石化技术与应用X042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L016石油地球物理勘探L015石油化工L034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L023石油化工设备L021石油化工设备技术L522石油化工自动化L019石油机械L031石油勘探与开发L032石油矿场机械L030石油炼制与化工E126石油实验地质L005石油物探L028石油学报L012石油学报石油加工L006石油与天然气地质L008石油钻采工艺L025石油钻探技术G387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A113实验技术与管理。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备注:
1.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
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
2.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
3.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4.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5.本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
对已注明了学位授予门类的专业,按照注明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可授两种(或以上)学位门类的专业,原则上由有关高等学校确定授予其中一种。
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发展研究国内图书分类号:V11 学校代码:10213国际图书分类号: 629 密级:公开理学硕士学位论文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技术发展研究硕士研究生:周晶导师:崔乃刚教授申请学位:理学硕士学科、专业:科学技术史所在单位:航天工程系答辩日期:2012年 7 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V11U.D.C.: 629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Engineering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EARTH/ORBIT REUSABLE LAUNCH VEHICLETECHNOLOGYCandidate: Zhou JingSupervisor: Prof. Cui Naigang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ScienceSpecialty: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ffiliation: Dept. of Astronautics EngineeringDate of Oral Examination: July, 2012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航天运载器技术是各国发展航天事业的核心技术,航天运载器技术的先进与否代表了一个国家进入空间能力的大小。
航天运载器技术是现代航天理论和技术实践高度结合的产物,航天运载器技术经历了从研制并应用一次性运载火箭到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的发展。
美国航天飞机已经正式退役,还没有能够投入使用的新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但是经过各航天大国的不懈努力,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在关键技术验证上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任何技术形成产品投入使用的过程都是经曲折的科学技术探索和复杂多变的推动因素以及制约因素等组合加工而成的。
附件2:专业分类目录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01 哲学(学科门类)0101 哲学(一级学科)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二级学科)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010104 逻辑学010105 伦理学010106 美学010107 宗教学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020102 经济思想史020103 经济史020104 西方经济学020105 世界经济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020203 财政学(含:税收学)020204 金融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020208 统计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020210 国防经济03 法学0301 法学030101 法学理论030102 法律史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 刑法学030105 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030106 诉讼法学030107 经济法学03010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 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030110 军事法学0302 政治学030201 政治学理论030202 中外政治制度030203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030204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030206 国际政治030207 国际关系030208 外交学0303 社会学030301 社会学030302 人口学030303 人类学030304 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0304 民族学030401 民族学0304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0304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4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101 教育学原理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040103 教育史040104 比较教育学040105 学前教育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宋代瓷器科技分析浅论姓名:王洪敏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科学技术史指导教师:王昌燧;毛振伟20100401摘要I摘要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陶瓷器的生与发展在中国文明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代表着生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从最早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开始,中国陶瓷的发展经历了三大技术突破和五个里程碑,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精美产品和高超工艺。
从20 世纪二十年代起,我国开始将科技分析运用到古陶瓷的研究中;此后对于古代陶瓷的研究和分析技术迅速发展,应用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
一般来说,古陶瓷的分析方法分为两类,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方法。
这些研究方法从胎釉元素含量、微观结构、矿物组成等方面揭示古陶瓷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进一步得到古陶瓷的原料产地及生产工艺信息。
本博士论文聚焦现代实验技术在宋代瓷器研究中的应用。
论文第一章,概括了宋代历史经济背景以及这一时瓷器生产的发展,同时介绍古陶瓷研究中一些常用的科技分析方法,简略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官窑青瓷是宋代最重要的一类瓷器,代表着当时生产工艺的最高水平;但人们对于北宋及南宋的官窑具体所在地一直存在争议。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及本世纪初分别对浙江杭州老虎洞和河南汝州张公巷遗址的发掘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这一争论终于有了初步结论。
论文第二章中,选取了张公巷和老虎洞出土的各十二片瓷片,通过比较外观颜色、显微结构、烧成温度和胎釉化学成分,讨论了这两个窑口品之间的联系。
论文第三章旨在探讨宋代青瓷的发展传播路线。
通过色差分析和元素组成特征判别等方法,研究青瓷从北宋汝瓷、张公巷窑,到南宋低岭头越窑,老虎洞窑的技术传承关系。
宋代由于斗茶之风大盛,黑釉瓷因其可以突显茶色之白的特点也盛行一时。
论文第四章讨论了湖北蕲春罗州城出土的宋代黑釉瓷片的物相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运用SPSS 分析软件对胎釉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这批黑釉瓷片的产地进行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