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8 MB
- 文档页数:16
前言本指导书是配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专业课《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实验教材,通过实验的验证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技术和软件编程方法。
本书共设计了七大类实验,第一类中包含过程通道和数据采集处理方面的几个内容;第二类为数字PWM 发生器和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的开环实验;第三类包含几种数字PID闭环控制实验;第四类中有两种数字调节器直接设计方法的实验;第五类是一个温度控制系统;第六类是随动系统实验;第七类是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实验五至实验七的内容是带有被控对象的控制系统。
七个实验的全部学时大于计划学时,教师和学生对所做的实验内容可以选择以满足实验计划学时为准。
通过实验学生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为今后实际工作打下了一定技术基础。
本指导书由王尚君、毛一心老师共同编写,穆志纯教授进行了严格的审阅工作。
由于计算机性能的快速提高,计算机控制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出新,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7年10月目录前言 (1)目录 (2)实验一过程通道和数据采集处理 (4)一、输入与输出通道 (4)1. AD 转换实验` (5)2. DA 转换实验` (7)二、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9)1. 零阶保持实验` (9)2. 直线插值实验*` (11)3. 二次曲线插值实验*` (11)三、数字滤波 (15)1. 一阶惯性实验 (16)2. 四点加权实验* (16)实验二开环系统的数字程序控制 (19)数字PWM 发生器和直流电机调速控制 (19)一、实验目的 (19)二、实验内容` (19)三、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19)四、实验原理及步骤 (20)五、思考题 (21)六、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 (21)实验三数字PID闭环控制 (22)数字PID控制算法 (22)积分分离法PID控制 (23)带死区的PID控制* (27)简易工程法整定PID 参数 (30)扩充临界比例度法 (30)扩充响应曲线法 (32)实验四数字调节器直接设计方法 (36)最小拍控制系统 (36)一、实验目的 (36)二、实验所用仪表及设备` (36)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36)有纹波最小拍控制系统 (37)无纹波最小拍控制系统 (38)四、实验步骤 (40)五、思考题 (41)六、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 (41)实验一过程通道和数据采集处理为了实现计算机对生产过程或现场对象的控制,需要将对象的各种测量参数按要求转换成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经计算机运算、处理后,再转换成适合于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量。
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实验报告1. 引言ECS-700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业应用进行实验,验证其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性能和可靠性。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3.验证ECS-700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实际效果。
3. 实验器材与软件本实验使用以下器材和软件:•ECS-700集散控制系统主机•ECS-700集散控制系统模块•电源供应器•交流电机•电压表•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编程软件4. 实验步骤4.1 硬件配置首先,按照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要求,将主机和模块连接起来。
确保所有的连接线松紧适当,并检查电源供应器的电压是否正常。
4.2 软件编程然后,打开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编程软件,并进行相应的软件编程。
根据实际需求,编写控制程序,设置输入输出变量,并进行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
4.3 实际操作接下来,根据实际需要,将交流电机连接到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口,并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机的运行情况。
根据软件编程设置的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观察电机的运行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4.4 数据分析与实验结果最后,对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ECS-700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效果。
根据实际需求,对软件编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5.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ECS-700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的一些结论和讨论。
例如,评估其控制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ECS-700集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践,掌握了其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ECS-700集散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可以满足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控制需求。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计算机控制系统,探究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搭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的连接和配置;2. 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执行器的控制;3. 进行实际控制实验,观察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和效果。
三、实验步骤1. 硬件搭建: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要求,连接计算机、传感器和执行器,确保硬件平台的正常运行;2. 软件编写:根据实验要求,编写控制程序,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执行器控制等部分;3. 实际控制:运行编写好的控制程序,观察执行器的运行情况,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搭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并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
在实际控制过程中,计算机能够准确、快速地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执行器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和作用,提高了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解。
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改进。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对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六、实验感想本次实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决心。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成为优秀的控制工程师,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的报告,谢谢阅读。
北华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实习报告班级:测控XX-XX学号:XX姓名:XXX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指导教师:宋文蕾目录实习题目 (3)实习内容 (3)实习目的 (3)实习要求 (3)硬软件介绍 (3)1.研华PCI1711 (3)2.MM420变频器 (4)3. PT330型压力变送器 (4)4.磁力离心泵 (5)5.霍尼韦尔电动执行器ML7420A8088-E调节型控制执行机构描述 (7)6.PID算法介绍 (7)7.组态王参数设置 (8)实习步骤 (8)1.液位控制系统硬件搭建 (8)2.工艺流程图 (9)前馈控制 (9)单回路控制 (11)串级控制 (11)系统调试及运行 (13)1.前馈控制 (13)2. 单回路控制 (14)3.串级控制 (15)实习心得 (17)附录 (18)参考文献 (18)实习题目液位控制系统的三种控制模式实习内容通过三种不同的控制模式来控制液位控制系统中电动调节阀开度,进而使液位达到一个平衡的液位,并且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很快达到一个自整定的过程。
画出工艺流程图和电气接线图。
实习目的集散控制系统的工程实践是集散控制系统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实习,增强了学生对集散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相关理论的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综合运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为后续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实习要求1、了解系统组成及结构;2、能正确进行硬件连接;3、能熟练使用组态软件,并设计相关程序;4、完成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常见工业对象的集散控制;5、按时出勤,安全操作,爱护设备;按照实习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认真完成实习报告书。
硬软件介绍1.研华PCI1711PCI-1711是12位的低损耗多功能采集卡卡,具有独特的电路设计和完善的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支持即插即用,具有FIFO的高速缓存,可灵活设定输入类型和范围,具有16通道单端模/数输入、16通道数字I/O和2通道数模输出,采集速率可达100kHz,可编程的计数/计时器可作为A/D转换的速度触发,同时具有通道自动搜索功能。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单容水箱液位控制仿真2013年12月一、实验目的1. 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具体学习集西门子的集散控制系统PCS7组态软件;能够用组态软件建立工程,学习系统,设备组态以及数据和图形组态,最后能够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整体的系统调试;通过仿真,对单容对象特性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在西门子PCS7集散控制系统环境下,完成如下内容:根据单容对象的特性,建立单容对象的仿真模型;实现液位控制,并通过PLCSIM 进行仿真,建立OS 连接,实现OS 界面。
三、实验原理3.1、单容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单容水槽水位调节对象为例,分析其动态特性和数学模型。
典型的单容水槽水位调节对象如下图所示P-4P-5各个变量定义:Q1:输入水流量(米3/秒) Q10:输入稳态水流量(米3/秒)。
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稳态方程式为:Q10 −Q20=0动态方程式是:dV/dt是流体储存量的变化率。
它与被调水位h 间的关系是:dV=Fdh整理以上式子,可得化成以增量表示的微分方程式最终得到单容对象特性的拉氏变换为:1()(1()2())H S Q S Q SFS=-3.2、模式实现原理有模型图可知,当模型没有滞后时单容对象特性的拉氏变换为:INT-P:1()() V S U STI S=⨯当模型有滞后时单容对象特性的拉氏变换为:PT1-P:1()()_1V S U STM LAG S=⨯+如果TM_LAG=0,表示没滞后,即V(S)=U(S)。
四、仿真实现过程根据教学视频,可完成以下步骤:4.1、在PCS7中创建模型1、打开SIMATIC MANAGER软件;在菜单“选项-自定义”下,设定存放项目的目录;用向导创建项目。
2、在组件视图的“图表”中,新建CFC对象,改名为LEVEL,打开,进行编辑。
关于集散控制系统所涉及的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调查报告: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DCS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由于生产技术的需求和对DCS系统的逐步加深,对其DCS功能的开发和完善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于是我对DCS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一、基本概念:集散控制系统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采用控制功能分散、显示操作集中、兼顾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的新一代过程控制系统。
二、基本思想及方法:集散控制系统由现场级、控制级、监控级、管理级构成。
集散控制系统控制功能分散、显示操作集中:采用分布式多处理器智能化体系结构,具有模块化柔型设计,各模块智能自治,分工协作,实现过程控制、逻辑控制、顺序控制综合,支持先进控制与过程优化算法集,提供开放数据接口与工业网络接入是优质稳定的新一代主控系统。
其基本思想如下:三、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联系与区别:集散控制系统是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上的典型应用。
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
它是由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测量控制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相互渗透、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控制技术。
四、优点及缺点:1、优点:1、可靠性高:由多台计算机分别控制生产过程中多个控制回路,同时又可集中获取数据、集中管理和集中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
2、灵活性高:可由专用的管理计算机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记录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等组成,也可由通用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
3、协调性好: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
4、易于维护功能: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
5、功能齐全具有优良的控制性能: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
2、缺点:1、安装成本高、维护费用高。
集散控制实验分布式多微机控制系统比单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实现地域分散、系统复杂的控制任务中,使用的电缆数量显著减少,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安装调试与维护的难度,具有显著的优点。
虽然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的技术还在高速发展中,但许多高等学校的自动化与相关专业都已开设了“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然而却缺少教学实验。
目前,如何开设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验还在探索中,本书中提出一种低成本的方法,用自行开发仿真PLC的功能的单片机系统与上位机连接构分布式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本文再进一步提出在Controx2000组态软件的平台上,用脚本语言开发仿真PLC的功能的单元,由一个或多个功能单元组成代表下位计算机的模块,便可以用内存变量对其进行监控,对学生学习组态软件的编程有帮助。
同时也可用在实际系统开发中,有利于提高所开发系统的正确性。
实验一利用PLC控制电机转动1、实验题目:利用PLC控制电机转动2、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PLC,掌握PLC的编程方法和工作原理。
3、实验要求:对PLC编程控制电机的单向转动,搅拌转动和停止。
4、实验讲解:在实验设计中我们选择的是日本欧姆龙公司的型号为CPM1A的PLC,点数为20点,12个输入点,地址为00000~00011;8个输出点,地址为01000~01007。
观察实验箱的PLC,在PLC的两侧分布有两排指示灯一侧8个代表输出,一侧12个代表输入,对哪个输入输出操作指示灯就会亮。
PLC中间还有四个指示灯,分别是“POW”电源指示灯接通电源就会亮;“RUN”当PLC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指示灯就会亮;“ERROR”是错误指示灯,当灯闪烁时说明PLC检查出操作员的错误操作,但是不影响程序的运行,改正后灯就会灭;当灯一直亮的时候,PLC内部出现错误,停止程序的运行,这可能是程序的问题也可能是硬件的问题,如果是程序的问题改正程序或重新载入一个正确的程序灯就会灭。
如果是硬件的问题无论怎么操作灯都是亮的就必须进行硬件维修。
实验报告学年学期: 2015 —— 2016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集散型控制系统及应用指导老师:学院(部):班级:学号:姓名:认识实验实验目的:1.认识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2.了解System View组态软件的功能;3.掌握工程的建立。
实验原理:集散型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以下称作DCS) 也称为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s),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分析了计算机、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它是以微处漓历为核心,采苊数据通讯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的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该系统能够完成直接数字控制、顺序控制、批量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多变量解耦控制以及最优控制等功能,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中,还包含有生产的指挥、调度和管理功能。
System View 是一个用于现代工程与科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平台。
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等各个领域,System View 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
实验内容:运行System View组态建立一个简单的工程,了解组态的功能。
结果分析:1.集散型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以下称作DCS) 也称为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s),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分析了计算机、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实验四系统总体结构、操作小组、数据组数据区组态-实验
讲义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新建组态、用户授权管理,现在我们来学习对已创建组态进行系统总体结构组态、操作小组设置、创建数据组。
我们本次实验的目的包括
(1)学习系统总体结构组态
(2)了解操作小组设置
(3)掌握创建数据组
采用的实验装置是计算机
第一步:学习系统总体结构组态
找到主机图标-点击-在主机设置中点击增加-增加需要的主控卡数量
第二步:主控卡设置
在主机设置中选择型号-选择xp243-点击确定-点击注释-对主控卡进行命名-设置主控卡IP地址-设置其他参数第三步:操作站设置
点击操作站标签-增加1个工程师站和2个操作员站-选择相应ip地址
第四步:操作小组设置
找到操作小组图标-点击增加-增加需要的两个操作小组-对操作小组进行命名
第五步:创建数据组
找到区域设置图标-选择默认分组-选择数据分区-设置需要的分区数量并命名
第六步:用户操作小组授权
点击用户授权图标-角色列表选择工程师+-选择操作小组权限-勾选相应的操作小组权限-选择其他角色并勾选相应权限今天我们完成了系统总体结构组态、操作小组设置、创建数据组,大家下去可以尝试如果我们现在对于主控卡设置修改后,其他设置哪里需要改动?。
计算机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深入理解计算机控制原理,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它由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计算机通过接收来自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进行计算,输出控制信号到执行器,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等。
2. 连接实验设备:将传感器、执行器与计算机连接,并将传感器和执行器与被控对象进行连接。
3. 编写控制程序:根据实验要求,编写控制程序,实现计算机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4. 运行实验:启动计算机,运行控制程序,观察被控对象的响应。
5.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评估控制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不同输入信号下被控对象的输出响应,以及计算机输出的控制信号。
2.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被控对象的行为特性,以及控制信号对被控对象的影响。
3. 结果展示: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对比理论分析与实践结果的一致性。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计算机控制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其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范围的广泛性,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此外,我们也可以从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报告》姓名:刘传超学号: 1245533114班级: 12电气1班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2015年12月前言集散控制系统(DCS,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多个微处理机为基础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图形和冗余技术等实现对分散控制对象的调节、监视管理的控制技术。
DSC也叫分布式控制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本课程实验主要从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和基本操作出发,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集散控制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实验是从一个简单的工程项目来学习和掌握集散控制JX—300X系统以及相应的组态软件。
设置的具体实验项目如下:实验1: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
实验2:(设计性实验)JX-300系统的组态设计:了解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包;掌握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掌握I/O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
实验3:(设计性实验)流程图及报表的操作与设计:学习JX-300X系统的流程图制作、报表制作软件包;掌握如何用流程图制作软件来进行工艺流程的绘图制;掌握如何用报表制作软件来自动生成报表。
实验4(设计性实验):加热炉控制系统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对集散控制系统的了解;了解一个工程项目实现的过程;学会对系统硬、软件的调试、编译、下载和运行等。
实验一: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3、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4、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
二、实验内容:硬件简介:1、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示意图通讯网分为三层:信息管理、过程控制(SCnet II)和控制站内部I/O控制总线(SBUS)。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自动化控制的系统。
它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军事防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其工作过程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实验设备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设备和材料包括: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数据采集卡等。
实验过程1. 硬件连接首先,将计算机与控制器通过数据采集卡连接起来,并将传感器和执行器与控制器相连。
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正确无误。
2. 程序编写编写控制程序,根据实验要求设定相应的控制算法和参数。
在程序中设置传感器数据的采集频率和执行器的控制方式,并将其与控制器进行关联。
3. 实验数据采集启动实验程序,开始采集传感器数据和执行器的控制信号。
通过数据采集卡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保存为文件以备后续分析使用。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曲线绘制和统计分析,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稳定性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结果。
通过对响应时间的分析,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稳定性的分析,可以评估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控制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我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意识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结语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可以加深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基础。
实验报告内容要求
1、 AUTOCAD的基本操作、基本电气器件绘制
简要介绍AUTOCAD2008,叙述一下AUTOCAD画直线、园、阵列等的基本操作过程。
附图:基本电气器件的图纸打印;
2、控制系统的电气控制电路图绘制
分析电机控制原理,说明电气控制图中各符号的编写规则(网上有)
附图:电机电气控制的图纸打印;
3、电气柜设计图以及电气柜内部布局图设计
叙述一下电气控制柜的基本设计步骤(网上有)
附图:电气控制柜的图纸打印;
4、组态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及组态软件监控画面的设计
简要介绍力控组态软件,叙述一下组态画面的基本操作过程
5、组态软件的控制系统设计
叙述组态监控画面的设计过程(网上有)
附图:组态监控画面的截屏打印;
6、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连接,PLC与上位机的网络连接实验
叙述PLC与力控组态软件的通讯设置,以及相应的数据连接
7、组态软件与PLC控制系统的系统编程与调试
基于三菱PLC实验平台,叙述三菱PLC的实验模块程序如何与组态软件实现数据的交换(即采集和控制)
附:相应的PLC程序+组态软件运行的截屏图。
DCS实训报告合成氨控制系统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姓名:邵瑞瑞学号:201102010091专业班级:自动化2011级2班合作者:林云指导教师:邢春芳2014年11 月09 日一、系统构成和利时公司的MACS集散系统,由4台操作员站兼工程师站、一台服务器、一台远程主控单元、和三个现场总线远程I/O模块,其中FM148为8路模拟量输入模块、FM143为8路热电阻输入模块、FM151为8路模拟量输出模块。
图1所示为MACSV系统结构图。
图1 DCS分布式系统框图二、实训目的(1)熟悉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组成(2)学习、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和系统配置方法(3)掌握MACSV组态软件的使用方法(4)培养灵活组态的能力及系统调试技能三、实训流程及内容以THSA-1型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装置为工业对象。
完成合成氨工艺控制流程系统的组态。
要求:设计合成氨工艺流程控制系统,并用MACS组态软件完成组态。
包括:(1)设备选型及系统配置:一个现场控制站,二,个操作员站,一台服务器,不冗余。
(2)数据库组态、设备组态。
(3)算法组态。
(4)画面组态。
(5)系统调试。
四、实训步骤1. 工程分析合成氨工艺流程控制系统需要7个流量测量输入信号,8个压强测量输入信号,7个温度测量输入信号,两个输出测量信号。
因此需要两个模拟量输入模块FM148、一个热电阻输入模块FM143和一个模拟量输出模块FM151,分别用来采集系统由一个主控单元FM801、一个D电源模块FM910和一台计算机(兼作服务器和操作员站)构成。
2.工程建立(1)打开:开始程序macsv组态软件数据库总控。
(2)选择工程/新建工程,新建工程并输入工程名:SR(3)点击“确定”按钮,然后在空白处选择“SR”工程。
显示当前域号为65535等信息。
(4)选择“编辑>域组号组态”,选择组号为1,将刚创建的工程“SR”从“未分组的域”移到右边“改组所包含的域”里,点击“确认”按钮。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
实验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种应用于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通过采集、处理和输出各种信号来完成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实验仪器: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被控对象等。
实验步骤:1.确定实验目标和实验要求。
2.研究被控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设计控制方案。
3.配置硬件设备,连接传感器、控制器和计算机。
4.编写控制程序,设置控制算法,实现被控对象的控制。
5.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实验经验。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作为被控对象。
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温度,并通过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给加热器,调节加热器的功率来控制环境温度。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观察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控制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环境温度可以稳定在设定温度附近,并具有很好的控制精度。
此外,我们还对控制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的评价。
实验结果显示,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可以满足实际工业生产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学习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
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断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集散控制系统实验报告1.硬件部分1.1实验目的:1.1.1 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1.2 熟悉系统规模和控制站规模1.1.3 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 名称, 性能以及输入/输出点数1.1.4 掌握控制站的地址设置1.2实验内容:因为是刚开始接触集散控制系统实验, 对其实验内容还是不很清楚。
来到学院实验室, 首先李兰君老师向我们分别介绍了流量控制系统, 压力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液位控制系统。
并且主要选择了流量控制系统, 对它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其中控制站卡件型号, 名称, 性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其内部主要是包括北京和利时公司的控制器811, 以及一系列的8路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 开关量的输入/输出模块, 还有价格非常贵的I/O模块, 还有任何电器都需要的电源模块。
接下来就是控制系统的变送部分, 在控制系统主要起到测量和反馈作用, 有助于帮助系统消除外界的干扰;再然后就是控制系统的执行部分及控制阀, 主要是接受控制器的控制, 最终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1.3实验结果:图(1)液位控制系统硬件连接图实验结果说明: FM191主要是为控制系统提供必需的供电;FM148A和FM161还有FM171A都是用来控制器内部的信号接收, 传递和输出的;对应的FM192FR 主要是作用于外部设备的。
1.4实验心得2.这是大学四年级自动化专业集散控制系统的第一个实验, 开始的时候觉得还有点紧张。
这个实验主要是学习了控制系统中的硬件部分, 对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控制站卡件型号, 名称, 性能以及输入/输出点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
为后面的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接下来的实验会更加轻松的!3.软件部分2.1实验目的:2.1.1 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1.2 熟悉系统规模和控制站规模2.1.3 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 名称, 性能以及输入/输出点数2.1.4 掌握控制站的地址设置2.1.5 具体学习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MACS组态软件2.1.6 能够用组态软件建立工程, 学习系统, 设备组态以及数据和图形组态, 最后能够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整体的系统调试。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实训实验第一部分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实训装置介绍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实训装置由浙大中控(SUPCON)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和浙江省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研制的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对象系统实验装置构成。
一、JX-300X集散控制系统简介JX-300X DCS的基本组成包括工程师站(ES)、操作站(OS)、控制站(CS)和通讯网络SCnetII。
在通讯网络上挂接通信接口单元(CIU)可实现JX-300X DCS 与PLC等数字设备的连接;通过多功能计算站(MFS)和相应的应用软件AdvanTrol-PIMS可实现与企业管理计算机网的信息交换,实现企业网络(Intranet)环境下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流程查看、实时趋势浏览、报警记录与查看、开关量变位记录与查看、报表数据的存贮、历史趋势存贮与查看、生产过程报表生成与输出等功能,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全集成综合自动化。
JX-300X DCS覆盖了大型集散系统的安全性、冗余功能、网络扩展功能、集成的用户界面及信息存取功能,系统规模变换灵活,可以实现从一个单元的过程控制,到全厂范围的自动化集成。
工程师站(ES)是为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内装有相应的组态平台和系统维护工具。
通过系统组态平台生成适合于生产工艺要求的应用系统,具体功能包括:系统生成、数据库结构定义、操作组态、流程图画面组态、报表程序编制等;使用系统的维护工具软件实现过程控制网络调试、故障诊断、信号调校等。
操作站(OS)是由工业PC机、CRT、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组成的人机系统,是操作人员完成过程监控管理任务的环境。
高性能工控机、卓越的流程图机能、多窗口画面显示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生产过程信息的集中显示、集中操作和集中管理。
控制站(CS)是JX-300X DCS中和现场数据直接打交道的单元,由主控制卡、数据转发卡、I/O卡件、供电单元等构成。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报告基础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工业控制机与微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掌握利用工业控制语言(梯形图)编写控制循环。
(3) 理解PLC输入点和输出点的关系,模拟量输入与开关量输入的区别,学会在实验室模拟现场调试。
实验要求利用Step7编程软件编写梯形图程序,实现工作台的顺序控制过程,通过输入点和输出点的二极管显示变化调试程序。
实现当按下某一个开关时,模拟控制工作台快速向前的输出灯点亮,说明工作台正在快速向前运动;当拨动另一开关时,模拟快速向前的灯灭,而指示慢速向前的灯亮;当拨第三个开关时,指示慢速向前的灯亮一定的时间后(5秒),指示快速后退的灯亮同时慢速向前的灯灭,直到模拟后退到位开关拨到位后,后退指示灯自动熄灭。
解题思路用I0.0,I0.1,I0.2,I0.3这四个拨动开关控制输出灯的变化,输出灯有Q0.0,Q0.1,Q0.2I0.0 : 控制第一个灯亮I0.1:第二个灯亮的同时第一个灯熄灭I0.2: 2秒后第三个灯亮I0.3: 重置操作,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重置,所有灯灭。
下面展示梯形图:图1图2图3图4图1中显示网络1、2、3,由网络1确定Q0.0的亮灭,当I0.0有输入时,由于I0.1、I0.3为常闭,所以Q0.0会点亮。
添加会使Q0.0常亮,不会因I0.0的断开而熄灭。
同理网络2完成Q0.1的点亮功能,I0.3是常闭,完成复位操作,如图2中的网络6。
实现当按下某一个开关时,模拟控制工作台快速向前的输出灯点亮,说明工作台正在快速向前运动;网络3中按下I0.2时,触发M0.0,开始计时,如图2网络4所示,为计时器状态。
当计时时间到达2S时,网络5通,Q0.2亮,同时Q0.1灭,实现当拨第三个开关时,指示慢速向前的灯亮一定的时间后(5秒),指示快速后退的灯亮同时慢速向前的灯灭.网络6中,按下I0.3时,对网络实现重置,所有的灯在按下I0.3时都会熄灭。
实验结果结果情况详见附件中的视频。
《计算机集散控制》实验报告实验一:硬件系统熟悉与操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熟悉系统规模、控制站规模;3、掌握控制站卡件型号、名称、性能及输入/输出点数;4、掌握控制站卡的地址设置。
二、实验内容:硬件简介:1、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如图1.1所示:图1.1 JX-300X DCS系统网结构示意图通讯网分为三层:信息管理、过程控制(SCnet II)和控制站内部I/O控制总线(SBUS)。
2、控制站卡件控制站卡件位于控制站卡件机笼里,主要由主控卡、数据转发卡和I/O卡组成。
卡件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完成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信号输出、控制、计算、通讯等功能。
控制站卡件一览表如表1.1所示:表1.1 控制站卡件一览表硬件选型:1、根据测点性质确定系统I/O卡件的类型及数量(适当留有余量),对于重要的信号点要考虑是否进行冗余配置;2、根据I/O卡件数量和工艺要求确定控制站和操作站的个数;3、根据上述设备的数量配置其它设备,如机柜、机笼、电源、操作台等;4、对于开关量,根据其数量和性质要考虑是否选配相应的端子板、转接端子和继电器。
Scnet II网络组件地址设置:对TCP/IP协议地址采用如表1.2所示的系统约定:表1.2系统约定的参数网络码128.128.1和128.128.2代表两个互为冗余的网络。
在控制站表现为两个互为冗余的通讯口,上为128.128.1,下为128.128.2。
在操作站表现为两块网卡,每块网卡所代表的网络号由IP地址设置决定。
三、实验条件:1、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一套2、DELL工控机计算机一台3、JX-300X DCS系统组态软件包一套四、实验练习:1、参考实验四的工程项目进行硬件配置。
2、TCP/IP协议地址的系统约定。
五、思考题:1、硬件选型时,I/O卡件选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根据《测点清单》中测点性质确定系统I/O卡件的类型及数量(适当留有余量),对于重要的信号点考虑是否进行冗余配置。
通过上面的分析,实现测点清单上的所有信号的采集和控制需要I/O卡件为:SP313卡件4块、SP314卡件3块、SP316卡件2块、SP322卡件2块、SP362卡件1块、SP363卡件1块,共计13块I/O卡。
以上统计数据中,如果考虑到将来的系统扩展及备品备件要求,各种卡件还需相应的增加。
实验二:JX-300系统的组态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JX-300X系统组态软件包;2、掌握控制站、操作站等硬件设备在软件中的配置;3、掌握I/O设备、信号参数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参考实验四加热炉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备、系统所需采集的信号、控制方案、操作时需显示的数据和如何操作等完成系统组态。
三、实验组织运行:根据实验特点,以集中模式组织实验教学。
每批分20组,每组1人。
每组学生必须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经教师认可后才视为完成实验。
四、实验条件:1、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一套2、DELL工控机计算机一台3、JX-300X DCS系统组态软件包一套五、实验步骤:对于一个项目的组态设计,主要是指利用JX-300X DCS系统组态软件包,在工程师站上完成的设计、配置工作,组态设计基本上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整理硬件及I/O信息,测点分配表如表2.1表2.1 测点分配图2、建立组态文件电脑开机,开机密码为:supcondcs。
进入系统后,双击桌面 JX-300X组态图标,新建文件名“加热炉”,指定保存路径,点击保存。
新建组态文件时,系统会生成(文件名).sck的组态文件,同时,在同一目录下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和组态文件同名的文件夹。
该文件夹下包含着一些小文件夹:control:存放图形化组态文件;flow:存放流程图文件;lang:存放SCX语言文件; report:存放报表文件; run:存放运行文件; temp:存放临时文件。
3、主机设置点击组态软件界面上的主机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主机。
这时对话框中出现“主控卡”选项,在这里可以进行主控卡设置,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一个控制站。
接下来填写相应控制站的参数。
IP地址:JX—300X系统主控卡在ScnetII网络中的地址,对TCP/IP协议地址采用表1.2所示的系统约定。
点击“操作站”标签,可对操作站进行配置,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操作站。
填写相应操作站的参数。
4、控制站I/O组态主机设置完成后,可进行控制站I/O组态:包括数发卡、I/O卡、信号点设置。
点击工具栏 I/O 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数发卡。
这时对话框中出现“数据转发卡”选项,在这里可以进行数发卡设置,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一个数发卡。
接下来填写相应的参数。
完成数发卡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点击“I/O卡件”标签,可对I/O卡件进行组态,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I/O 卡件。
填写相应I/O卡件的参数。
地址设置参考机笼卡件布置表,如表2.2。
I/O卡件全部设置完毕后点击退出按钮。
点击“I/O点”标签,可对I/O信号点进行组态,通过下拉菜单选择I/O卡件设置中的任意I/O卡件下地某信号点进行设置。
参考测点分配图设置。
当I/O信号点全部设置完毕后点击退出按钮,至此,I/O组态全部完成。
表2.2 1#机笼卡件布置图5、控制方案组态本实验的控制要求中,回路控制的前两个要求都是标准常规回路。
加热炉烟气压力PI-102与PV-102构成一个单回路PIC-102,参见图2.1。
原料加热炉出口温度TI-101图2.1 PI-102与PV-102构成单回路控制是一个串级控制其中副回路是流量控制,流量测量信号为FI-104,输给调节阀的信号是FV-104,回路号为FIC-104,主回路是温度控制,温度测量位号为TI-101,回路号为TIC-101。
点击工具栏常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控制方案。
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一个控制方案。
选择相应的控制方案。
完成控制方案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6、操作站组态点击工具栏操作小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操作小组。
点击增加按钮,即增加一个操作小组。
填写相应的参数。
完成操作小组参数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趋势画面组态:点击工具栏趋势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趋势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增加按钮,在该操作小组中增加趋势画面。
设置画面内容(?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
完成趋势画面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分组画面组态:点击工具栏分组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分组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增加按钮,在该操作小组中增加分组画面。
设置画面内容(?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
完成分组画面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一览画面组态:点击工具栏一览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一览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增加按钮,在该操作小组中增加一览画面。
设置画面内容(?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
完成一览画面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总貌画面组态:点击工具栏总貌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标准总貌画面。
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中选择“加热炉”,选择好操作小组后点击增加按钮,在该操作小组中增加总貌画面。
设置画面内容(?按钮提供位号的查询功能)。
完成总貌画面设置后点击退出按钮。
提示:组态顺序必须是:先操作小组,后操作画面。
六、思考题:1、I/O卡件的组态和I/O卡件的硬件排布有何联系?答:在系统中I/O卡件的地址范围在00~15之间,I/O卡件的组态地址应与它在控制站机笼中的排列编号相匹配,并要求遵循冗余规则。
七、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系统所进行的硬件设备、系统采集的信号、控制方案、操作时需显示的数据和如何操作等的系统组态过程。
实验三:流程图及报表的操作与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习JX-300X系统的流程图制作、报表制作软件包;2、掌握如何用流程图制作软件来进行工艺流程的绘图制;3、掌握如何用报表制作软件来自动生成报表。
二、实验内容:1、绘制一幅工艺流程图,如图3.1所示:图3.1 加热炉流程图2、制作一张能自动生成的班报表,如表3.1所示:表3.1班报表三、实验组织运行:根据实验特点,以集中模式组织实验教学。
每批分20组,每组1人。
每组学生必须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经教师认可后才视为完成实验。
四、实验条件:1、JX-300X集散控制系统一套2、DELL工控机计算机一台3、JX-300X DCS系统组态软件包一套五、实验步骤1、建立流程图文件:点击组态软件界面上的流程图按钮,即可进入系统流程图登录窗口。
利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指定流程图画面的当前页在哪个操作小组中显示。
接下来在画面中点击增加按钮,在该小组中增加一条流程图连接信息,填写相关参数即可。
点击“编辑”按钮,将启动流程图制作软件。
2、绘制流程图:对于流程图制作软件,出现在画面上的图形元素可粗略分为两类:静态图形元素——直线、弧线、各种矩形、圆、多边形等各种工业装置的基本组成单元以及标注的字符等。
动态图形元素——主要是指流程图画面上出现的动态数据、动态棒形图、动态开关、命令按纽等。
图形元素的绘制主要通过软件界面上左侧的绘制工具栏上的功能按钮来实现。
绘图步骤:①确定主体设备的位置。
②根据图纸添加管线。
③添加相关的仪表和设备。
④添加动态数据。
⑤填写设备和管线标注。
流程图制作完毕后应保存,点击保存按钮。
3、建立报表文件:点击组态软件界面上的报表按钮,即可进入系统报表登录窗口。
利用“操作小组”下拉菜单指定报表画面的当前页在哪个操作小组中显示。
接下来在画面中点击增加按钮,在该小组中增加一条报表连接信息,填写相关参数即可。
点击“编辑”按钮,将启动报表制作软件。
4、报表制作:报表制作步骤:①确定报表所需的行列数。
②制作表头。
③报表格式设定。
④时间对象的组态和填充。
⑤位号的组态和填充。
⑥报表事件组态。
⑦报表输出设置。
请注意,对任何一个单元栏目进行设置以后,都需要按“回车”键对刚才的操作进行确认。
六、思考题:1、用户添加了一页新流程图,并进行了精心绘制,但进入监控画面中却无法找到该页流程图,为什么?答:有可能是流程图存放的路径不正确,图形元素绘制完毕以后,应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在Flow文件加下;也有可能是流程图登陆对话框中,相应的流程图文件没有进行正确的连接。
2、为什么对流程图进行了修改,在监控画面中却没有体现?答:有可能是在修改时没有重新进行编译,或是没有重新启动监控软件。
3、绘制流程图中,动态数据在监控画面中无法显示,监控时点击该数据框也无法弹出相应的模拟仪表,为什么?答:可能是在流程图制作软件过程中该动态数据框没有被组合。
七、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记录流程图和报表的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绘制你所完成的流程图和报表,回答思考题以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