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法律分析与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246.99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内容提要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各种风险中,信贷风险仍是主要风险。
信贷市场份额的多少,管理水平的高低,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各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些都使得信贷风险防范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首要的战略问题。
作为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的风险,其风险管理存在不足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下降,同时给银行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
本文就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和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两方面提出一些信贷风险的解决方案及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对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信贷风险是指银行信贷资金发放出去后,不能按期收回,造成资金损失或支付危机的可能性,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贯穿于贷款从发放到回收的全过程,受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影响。
银行信贷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主要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信贷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信贷风险仍是商业银行最大、最突出的风险,尽管商业银行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扔居高不下,这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较大困难,解决这个风险,不仅能缓解银行超负荷经营的矛盾,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资产的比例,改善负债经营的状况。
反之银行在经营中一旦疏于防范,出现大量不良信贷资产,当不良资产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出现支付困难,信用发生危机,就会引起人们的恐慌,演变成挤兑风潮,导致银行破产。
为此,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防范工作一、信贷风险的成因信贷风险是由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而形成,本文由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银行自身的原因1、贷款制度执行不严。
商业银行贷款审查不严,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制度,尤其对“知名企业"有所倾斜。
2、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及对策现阶段,随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个人贷款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引进风险管理经验,扩大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与实现分散化经营,在政府主导下创立统一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从而强化相关风险的规避,促进个贷业务健康快速地成长。
一、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风险种类及现状分析1.认真辨别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种类分析。
首先,信用风险。
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具体表现为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本付息协议,致使银行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实际上,信用风险是一种违约风险。
它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它不可能产生收益,它的后果就是损失。
目前,由于受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影响,一些个人信用观念淡薄,主动还款意识差,对贷款仍然存在“就怕借不到、不怕还不起”的观念。
其次,法律风险。
是指因现行法律不健全无法保障银行债权而出现的贷款风险。
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无个人贷款专项法律法规,而现有的《担保法》、《破产法》、《票据法》等金融法规都是针对企业生产性贷款而制定的,对个人贷款并不完全适用。
因此,在个人贷款业务中,就有着许多法律的漏洞,从而法律风险就随之产生。
第三,市场风险。
是金融体系最常见的风险之一,通常是指市场变量变动带来的风险。
根据变量的不同,市场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在个贷业务中,如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贷款品种,大多属于中长期贷款,流动性比较差,而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
随着消费信贷地发展,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将逐步显现。
第四,操作性风险。
是商业银行制度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它涵盖了银行的许多内部风险。
操作风险是银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
主要包括了道德风险、计算机风险、商誉风险等。
由于银行自身管理薄弱致使潜在风险也是操作风险,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薄弱,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良莠不齐,致使个人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此项操作风险逐渐增大,给个贷业务造成一定的损失,并且影响了银行的声誉。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新型风险及对策张铖(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论述现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完善;对策The business bank of our country faces new risk and countermeasuresZhang Che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risks which our Commercial Banks face. Base onthe discuss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therisk management, it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countermeasures to perfect our country commercialbanks' risk management.Keywords:Commercial Banks; Risk management; Problem; Perfect; countermeasures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不同组织机构对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和诠释并不相同:灾难精算师协会的定义为:风险管理是各行业组织机构为了使投资人的长短期投资达到升值的目的而对各方面的风险进行估算,控制,规避,补救和监督的过程,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定义为:风险管理是一种估算和应对影响组织战略目标的管理体系,加拿大秘书处的定义为:风险管理是一个从企业整体角度对风险的理解,管理和沟通过程,它具有持续性,主动防范性和系统性,并包括做出有助于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战略决策。
风险管理的概念移植于商业银行中,2003年5月,中国银行银监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概述。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巩剑璐 中国人民银行平遥县支行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发展已经与国民经济不可分割。
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面对现今复杂的经济金融市场环境,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信用风险,这种风险越来越复杂,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常态化,这样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来说压力不断的增大。
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探究,有利于更好地防范化解信用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用风险管理;管理文化;预警体系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一)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近几年以来,我国金融法律建设得以发展,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反洗钱法》等法律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
但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完整地制定出一部真正用来管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法律,只是部分银行制定出试行于各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政策》,这部分的缺失容易给银行业埋下潜在的危机。
例如:我国在征信管理法规的缺失,使得商业银行在对客户进行放贷的时候,无法运用专业的法律法规对借贷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导致盲目放贷,最终致使很多借款无法收回,这无疑是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法律出台敲响了警钟。
因此,面对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金融法律制度已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为规避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健全其信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刻不容缓。
(二)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1.全面风险管理的整体结构亟待健全现如今,相当一部分国内银行尚未拥有完善、系统的风险管控体系,甚至不少银行的内部架构本身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即便大部分银行早已成立了各种性质的风险防控组织,然而却都没有对它们具体的管控范畴进行有效界定,同时也存在着数量均衡方面的问题。
因为银行内部风控部门或组织工作范围的模糊不清,进一步造成单位内部风险防控工作的混乱和无序,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相互推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风险管理方面的重叠和缺口。
风险管理结课论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贷款风险分析摘要: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将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分析尚处在起步阶段,在理论上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和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正纷纷涌入中国金融市场,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先进的风险管理控制手段与我国本土商业银行展开全面竞争.因此,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信贷风险无疑是银行经营中最重要的风险。
问题贷款的概念覆盖了所有存在信用风险的贷款业务。
信贷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对问题贷款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因此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课学习的应用,围绕风险管理过程的五个阶段(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结合各种图书、网络资源和官方数据,对信贷—-问题贷款进行分析和综述.关键字:商业银行问题贷款信贷风险管理正文一.问题贷款(风险规划)问题贷款指偿还有困难的贷款,借款人已经不能或无法完全履约,或存在不能履约的可能性。
问题贷款的概念覆盖了所有存在信用风险的贷款业务。
信贷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对问题贷款的有效预防与控制。
1。
1问题贷款的界定我国商业银行推行国际通用的五级分类法。
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具体定义如下:·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约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类:借款人目前尚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存在可能对偿还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保证其足额偿还本息;·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会要造成一定损失;·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这些风险的存在不仅可能威胁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文章首先将对信贷风险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文章将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具体实践,分析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表现形式。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风险识别不准确、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手段单一等。
文章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商业银行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贡献新的力量。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波动,信贷风险日益凸显,对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营构成了严峻挑战。
信贷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场因素导致无法按期偿还贷款本息,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资产损失的风险。
这种风险既可能来自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如财务状况恶化、经营不善等,也可能源于市场风险,如利率波动、汇率变化等。
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还受到政策环境、法律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风险水平整体上升,不良贷款率有所反弹;二是风险类型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信用风险外,还包括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三是风险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均,部分行业和地区的信贷风险尤为突出。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应对策略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况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信贷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小觑,这种危害集中体现在巨额不良资产上。
近年来我国的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左右,属于较低水平,但最近一两年开始上升。
贷款按照风险程度来划分,可以分为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五类,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披露的2014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中,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8426亿元,比第一季度高出1965亿元。
不良贷款率从第一季度的%上升为%,其中次级类贷款率为%,可疑类贷款率为%,损失类贷款率为%。
数目如此巨大的不良贷款,使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运作中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成本以及贷款的目标收益率,信用风险的加大、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都会增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难度和相关费用的支出。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指银行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
我们以房地产信贷风险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房地产市场具有较强的波动性,表现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都容易发生。
当经济复苏时,人们对经济持乐观态度,投资者及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投资房地产的需求,通过向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但由于银行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就会向银行提供虚假的信息,这时银行以平均利率发放贷款,会引发逆向选择效应,而使高信用评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退出信贷市场,从而使信贷市场暴露在高风险之中。
当经济衰退时,投资者投资房地产的意向减弱,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其资金链紧缩,出现财务危机,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来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但由于泡沫破灭,房地产企业的市值迅速下降,银行相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为了降低信贷风险,此时银行就不会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造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进一步紧缩。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的风险范防与控制摘要:本文对引起国外金融危机的个人房贷业务加以关注,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潜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形成原因、表现形式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从政策、市场、银行、个人等方面探讨了防范、控制风险的处理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个人房贷;风险防范及控制今年以来,受欧美金融危机影响,国外金融市场异常动荡,金融机构的抗风险压力加大。
同时这场风波对于国内的金融机构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国内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由于监管层的严格监管,限制混业经营,没有大范围参与创新类金融衍生品投资而避免了这场金融危机,但对前几年因业务膨胀而潜伏的各类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高速增长的个人房贷业务,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的个人住房贷款的余额已经达到了27000亿元,同比增长36.1%,高于同期全国各项贷款增速19.7个百分点,监测分析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很有必要,如何范防风险、控制风险已成为当下紧迫的课题。
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不良贷款导致的流动性不足,而不良贷款的根源可能泡沫经济,也可能是所投资的项目盲目建设严重、效率低下和行业竞争过度、产品供大于求、无竞争力。
追究泡沫经济的起源,跟银行的利益诱惑、放贷冲动不无联系。
就我国而言,银行储蓄存款众多,中间业务收费占比过小,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只能寄希望于放贷产生的利差。
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商品房市场蓬勃发展,相应带来的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迅猛,它已成为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利润来源。
相对于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较小,安全性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完全没有风险。
特别是经过近十年的房价上升,房价泡沫已经显现,作为抵押品的房产估值也需要重新定价。
今年以来,屡见新闻媒体报道,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房价滞涨,交易量锐减,局部大中城市,房价出现持续下跌,个人住房贷款按揭户出现违约上升,断供增加······这些现实都在提示银行管理者,不存在“无风险”的业务,审时度势,客观、理性看待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存在的风险,有助于我们提高风险意识,有的放矢,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
浅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我国加入 W TO ,银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但首当其冲,最为严峻的就是资产风险管理问题 . 我国国有专业银行在向商业银行转轨的过程中,承担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义务以及市场经济初期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造成的企业风险的成本,同时,由于银行内部管理的原因 , 形成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 , 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益。
信贷风险管理是随着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并借鉴西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而引入的一项重要管理模式。
自1 9 9 7 年引入了风险管理观念以来 , 各国有商业银行于1 9 9 8 年起相继成立了资产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改善经营状况的主要途径 , 力求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化解资产风险,以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摸索,已初步建立起独立的风险监管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 , 风险管理也已经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但是 , 作为一项起步工作,特别是对照目前不良资产占比高的形势,对照当前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要求 , 有许多工作还亟待改善。
笔者拟从存在问题入手 , 就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加强风险管理谈点滴看法,以供商榷 .一、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及信贷风险管理的存在问题至 2 0 0 1 年 9 月末,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外币贷款为 6. 8 万亿元人民币 , 不良贷款为 1. 8 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 2 6 。
6 2 % 。
其中,实际已形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贷款的7 % 左右。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在世界无疑是较高的 , 尽管通过了多种手法抓清收盘活,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良资产占比仍然高居不下,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这其中除了经济环境、历史遗留等因素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 认识不到位。
由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一项新工作,加上目前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清收、保全不良资产,因而在基层中普遍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主要表现为: 1 、有些银行领导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摘要: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各种不良资产占了银行资本的很大比例,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大、竞争力差。
为适应新协议的标准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必须加紧调整措施,寻求有效的对策,解决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问题,创造高的资金回报率和资本充足率。
因此,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贷款风险刻不容缓。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制度完善一、贷款风险及其种类(一)贷款风险的概念及成因贷款风险是指贷款人与借款人在发生借贷业务的行为过程中所遭受的导致贷款人借款本息不能收回的可能性。
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贯穿于贷款从发放到收回的全过程,深受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不良贷款额居高不下,而且有一部分贷款超期时间长,难以收回,形成了呆账、坏账,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威胁着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和生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银行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银行业是典型的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尤其强调稳健性经营和风险意识加强。
从我国有关商业银行的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许多银行的风险意识相当缺乏,经常以牺牲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代价,粗放、扩张地经营,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部分银行领导人决策不力或者纵容甚至直接指示经办人发放人情贷、关系贷,对信贷工作管理不严,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另外,银行对贷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不足,没有能够预测到贷款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同样会给贷款的安全性带来威胁。
2、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是不完善的或者说执行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机制。
贷款工作中职责不明,信贷队伍建设不力;银行的领导体制上的弊端,往往是领导说了算,使不该贷的款贷了,结果出现大量贷款无法收回的现象。
3、商业银行存在的意义出现偏差前文已述,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企业,其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又具有金融中介的职能.但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商业银行又行使着一部分国家公共管理的职能。
第1篇一、引言商业银行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以货币资金为对象,向借款人提供贷款的一种金融服务。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商业银行贷款行为,保护借款人、贷款人及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
二、贷款合同的法律规定1. 合同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合同应当具备以下主体:(1)贷款人:具有合法经营贷款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
(2)借款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 合同内容商业银行贷款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贷款种类、金额、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基本条款。
(2)贷款用途、担保方式、违约责任等特殊条款。
(3)双方的权利义务、争议解决方式等。
3. 合同效力贷款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如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合同无效。
三、贷款担保的法律规定1. 担保方式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方式包括:(1)保证:保证人以其全部财产对借款人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抵押:借款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某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
(3)质押:借款人或第三人将动产或权利凭证交付给贷款人占有,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
(4)留置:贷款人依法占有借款人动产或权利凭证,在借款人未履行债务时,有权留置该动产或权利凭证。
2. 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应当符合以下规定:(1)担保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担保合同应当明确担保范围、期限、方式等。
(3)担保合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贷款利率的法律规定1. 利率确定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调整,贷款人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利率。
2. 利率变动贷款利率在合同期内可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进行调整,但调整频率不得超过每年一次。
3. 利息计算贷款利息按日计收,逾期利息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加收。
五、贷款期限的法律规定1. 期限确定贷款期限由贷款人和借款人协商确定,但最长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