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语文版(s版)初一上册论语六则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482.86 KB
- 文档页数:1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3分)《论语》是经典之一,主要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的纪录。
孔子,名,字,春秋末期家、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2.(3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人不知而不愠.(2)学而不思则罔.(3)思而不学则殆.(4)学而不厌.。
3.(3分)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3)诲人不倦.(4)择其善者..而从之。
4.(3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
(3)敏而好学。
(4)不耻下问。
5.(3分)按要求默写原文。
(1)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
(2)要谦虚好学的句子是。
(3)学习要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课文里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它们是、。
(2)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3)文中总结了哪些学习方法?你还有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试写下来。
(4)《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子曰:“不愤②不启,不悱③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由!诲女④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⑤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①凋:凋零。
②愤: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
③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表达。
七年级上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练习(语文版)《论语》六则练习题一、填空1、《论语》是______家经典,是________及_________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的_____家,______家_________家。
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注音说()愠()罔()殆()2、解释下列加点字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三、名句默写:1、孔子强调学习和温习相结合的句子是: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3、阐述君子应具有的修养的句子是:4、孔子强调“乐学”重要性的句子是:四、本课相关的重要知识点练习题: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的用法: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5、则其善者而从之:6、三十而立:《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宋文学家。
刘义庆是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华歆()辄()携()拯()....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过中不至(过:)⑵去后乃至(乃:去:)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⑸元方入门不顾(顾:)⑹歆辄难之(辄: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⑻王欲舍所携人(舍: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⑽既已纳其自托(托: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8.《期行》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10.释词:日中:()舍去:()无礼:()引之:()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初一语文《论语》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论语》练习题及答案学习完了初一语文中的《论语》,大家觉得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呢?下面店铺带来一份《论语》的练习题,文末附有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 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论语六那么班级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不逾.矩〔〕罔.〔〕殆.〔〕好.之者〔〕二.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关于记录。
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字,〔时期〕家、家、家,儒家的人。
后世称其为“至圣〞,后来的儒学HY孟子被称为。
三.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
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惑:〕⑵人不知而不愠〔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新:〕⑷思而不学那么殆〔殆:〕⑸必有我师焉〔焉:〕⑹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矩:〕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从:〕四.根据要求默写。
1、参加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兴旺国家学习,但兴旺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2、孔子在<〈论语〉六那么>中提到学习要不断地进行复习,才能够掌握知识,这句话是: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引用<〈论语〉六那么>中,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意思。
4、学习与思考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论语〉六那么>中精辟的论述是:5、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呢?孔子曾经说:6、张红在小组学习时,经常觉得其他同学的许多想法对自己很有启发,这使她对孔子所说的“〞这句话体会更深了。
五.摘出出自<论语>六那么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六.说说以下句子的意思:〔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态度〔2〕关于学习方法;〔3〕关于学习效果。
请分别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
〔1〕关于学习态度:〔2〕关于学习方法:〔3〕关于学习效果:八.文言文字词积累。
1、“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有的表修饰,请区别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那么罔〔〕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择其善者而从之〔〕2、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三.人行古义:今义:3、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二)【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时习:按一定时间复习。
说:通“悦”,愉快。
愠: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罔:迷惑不解。
殆:危险。
敏而好学:聪明而且爱好学习。
敏,聪明,好,爱好,喜欢。
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视为可耻。
耻,认为可耻。
学而不厌:学习并不感到满足。
诲:诱导,教导。
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
三,这里不是确数。
二、相关背景:1、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一种地方官)。
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初中课内阅读】《论语》六则一课一练及答案《论语》六则学习导航 1、学习此文,能深入思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能诵读课文,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
3、从积累文言字词《论语》六则学习导航1、学习此文,能深入思考,逐步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能诵读课文,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
3、从积累文言字词入手,理解课文内容。
一、沙滩拾贝1、填空:①《论语》是记录_________的一部书。
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②《论语》全书共篇,内容涉及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行文以为主,是体散文的典范。
③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合为《四书》。
2、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学而不思则罔()(4)思而不学则殆()(5)默而识之()(6)敏而好学(3、读后你有哪些疑惑?请写在下面。
(一、二点即可) 4、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是以谓之‘文’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二、浪里串珠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古今异义。
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9、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阅读训练栏目:《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来源:学§科§网]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延伸训练: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同意思是:2.诲女知之乎同意思是: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意思是: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来源:Z。
xx。
]1.吾尝.终日不食2.诲.女知之乎?3.敏于事而慎.于言4.就.有道而正焉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不愤.不启三、翻译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来源:学科网ZXXK]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
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一、1.已矣了 2.女汝你 3.知智智慧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
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语文版七年级第六单元《<论语>六则》作业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拓展·应用6.“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7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8.课文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一则是。
三、探索•创新9.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0.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答案:1.略2.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春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3.⑴通“悦”,愉快⑵怨恨,心里不满⑶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迷惑;危险或疑惑⑸凭什么⑹记住⑺采纳,听从4、5.略6.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表顺接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论语》六则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5分)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7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原文填空:(4分),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5分)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4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7分)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4分)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5分)第二部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8 《论语》六则01积累运用1.字词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学而不思则罔.(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5)思而不学则殆.( )(6)不逾.矩( )2.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温故.而知新( )(5)可以为..师矣( )( )(6)学而不思则罔.( )(7)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择其善者而从.之( )(11)三十而立.( )(12)四十而不惑.( )(13)不逾矩..( )( )3.词语积累——写出下列句子中的“而”的用法。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温故而.知新(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学而.不思则罔( )4.句子积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句子积累——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华民族向来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我们可以引用孔子说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
《论语》六则习题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填空。
(5分)《论语》是记录。
孔子,春秋末期、、,儒家的创始人。
2、给加点字注音。
(5分)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殆诲人不倦谥号默而识之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5分)(1)(2)②解释下列词语。
(10分)愠:何以: 识:罔: 耻:诲:说: 厌:殆: 学而不厌:③翻译下列句子。
(15分)(1)温故而知新:。
(2)不耻下问:。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各一句)(10分)(1)关于学习态度:。
(2) 关于学习方法: 。
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成语接龙(前一成语的尾字和后一成语首字相同)。
(5分)心旷神怡——怡然自得——()——()—()—()——()2.选出下列句子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5分)A.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C. 可以/为师矣。
D. 必有/我师/焉。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5分)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的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论语》六则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原文填空:,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第一方面:第二方面: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第二部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知,通“智”,智慧)也。
币仍仅州斤爪反市希望学校<论语>六那么同步练习第一局部: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以下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原文填空:,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那么罔,。
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十那么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6.说说以下句子的意思: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那么。
第一方面:第二方面: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以下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那么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那么中孔子的话:,。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第二局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1、《论语》六则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怨恨,心里不满)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这里指新的理解与体会)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险或疑惑)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凭什么)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记住)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4.原文填空:,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所选六则,主要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
第一方面:第二方面: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表顺接)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接)温故而知新(表顺接)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接)敏而好学(表顺接)学而不厌(表顺接)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接)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意思相近即可)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16 秋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1 课《论语六则》word 练习题21、《论语》六则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论语().人不知而不yùn____思而不学则dài____子曰 (.学而不思则逾矩 (.)wǎng____)2、读准多音字(1)不亦乐乎 :____其她读音:____组词:______.( 2) 好之者: ____其她读音:____组词:______.3、找出通假字(1 )不亦说乎____通 ____意思:________(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 通 ____意思:________二、重要词语1、要点词语理解(1)时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人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耳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心所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逾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辨析3、词类活用解说(1) 温故而知新 (.(2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走近孔子孔子,名丘 , 字仲尼 , 春秋期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儒家的首创人 ,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论语〉六则》习题训练5分钟训练1、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并作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2)不亦说乎()(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 (4)思而不学则殆()(5)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 (6)敏而好学()2、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2)阐述个人道德修养的句子:?(3)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
(4)表明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的句子:。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填空:《论语》是记录_________的一部书。
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10分钟训练1、“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择其善者而从之()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4、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课文中哪句话说可以有它对应?5、《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
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一下。
6、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30分钟训练1、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
译: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B、不耻下问。
《论语》六则检测题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
2.填空:
《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
(5分)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7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实习:)(说:)
⑵人不知而不愠
(愠:)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知:)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殆:)
⑸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乐:)
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必:)
⑺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善者:)(从:)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
(立:)(惑:)(天命:)(耳:)(逾:)(逾矩:)
4.摘出出自《论语》六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