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火爆的背后是谁也学不会
- 格式:docx
- 大小:13.62 KB
- 文档页数:2
知识付费兴起原因探析及前景展望探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知识付费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中。
知识付费是指向用户提供有偿知识服务的经营模式,它的兴起不仅满足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需求,也为知识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
本文将探讨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和前景展望。
一、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越来越便利。
互联网知识平台的出现,方便了用户的知识需求,为知识付费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知识经济的崛起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对知识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知识付费作为知识服务的一种新形式,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知识服务的需求。
3.用户知识需求的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知识付费提供了更优质、更专业的知识资源,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多样化需求。
4.付费服务的认可度提高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用户对于优质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甚至愿意为高品质的服务付费。
知识付费作为一种高品质的知识服务,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
二、知识付费的前景展望1.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知识付费市场的逐渐成熟,它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有关机构数据显示,全球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美元。
未来,随着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知识付费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2.知识付费服务会更加专业化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会使得知识付费服务更加专业化。
有些知识领域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技能等,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专业的知识服务提供商。
未来,知识付费服务将更加注重专业化、精品化,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服务。
3.知识付费会与社交媒体相结合社交媒体的发展为知识付费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知识付费平台和社交媒体相结合,可以更精准地找到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此外,社交媒体还可以帮助知识付费服务提供方建立品牌形象、提高曝光度、吸引目标用户。
4.知识付费会更注重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是一个产品或服务的重要元素,在知识付费领域中同样如此。
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论述类文本阅读原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
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
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
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另,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
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
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
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
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
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
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
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
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是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
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试分析网络知识付费兴起的动因申论
知识付费走红,有三个客观条件:一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到来,手机端阅读不断增长,阅读越来越碎片化;二是支付手段方便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提供了便捷;三是年轻人支付习惯的形成。
从本质上看,知识付费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是信息分享市场的供给侧改革。
信息可以粗略分为几个层次,娱乐八卦、新闻资讯、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不同层面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自媒体兴起以后,信息实际上是过量的,很多信息虽然是免费的,但信息密度低、营养价值低,用户要消耗的时间成本很高。
人们越来越愿意通过付费快速获取系统化、结构化、高密度的信息,即知识。
要在知识付费领域有所斩获,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积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为八卦埋单;二是稳定持续的创作能力,每天或每周都能推出新作品。
知识付费早期的内容以草根创作为主,多数产品的定价其实依赖随机打赏。
不过,现在知识付费的内容创作越来越倾向于精英化、专业化。
创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能够把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结构化讲述。
随着各大平台引入重量级专家、提升产品质量和线上线下互动,知识付费也将不再过分依赖打赏,价格将越来越走向市场化。
惟如此,知识付费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网络知识付费的兴起,带给我们以下两方面的巨大冲击:
一是观念上,过去很多人总是把网络想象成是免费的,或者说是“崇尚分享精神”,但移动知识付费显然“悖逆”了这种趋势;
二是实践上,通过移动平台获取知识,即便是学习者能够组建一定的网络社群,但与传统的个体阅读和课堂式教学,在学习互动过程上还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高三作文“知识付费”原题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号称“国民词典”。
它最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语言知识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今《现代汉语词典》出手机APP了,我们再也不用背着厚厚的词典了,而且该APP还有很多智能功能,诸如纠正发音、词语辨析、近义反义词、成语接龙等,还有易错词语学习游戏。
但该APP每天只能免费查找两个词语,如果需要查找更多,并使用其主要功能,需要付费98元,同款纸质书的价格为93元。
对此,有人认为文化知识应该传承,而不是拿来获取利益,该APP收费不合适。
不同的人对此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请你以一位高中生(或语文老师,或记者,或其他人士)的身份,对此事发表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
王通:玩转知识付费的两个关键点许多小白经常在抖音上看到很多卖99元的知识付费产品,然后直接给你海量的资料内容,然后直接把自己砸晕了,除了感觉到不明觉厉,没一点用。
还有一些刚做知识付费的老师,总想把自己几十年学习的一下子全部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一个课能够讲很久很久,自己做的非常累,但是大部分学生根本都学不会。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1、学习的知识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你花点心思,免费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N多个老师的教学视频,如果你花几百元,直接可以购买1T的内容。
但是,你能够看的过来么?估计你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全部在看,看一年你也看不完,就算看完了,对你也没有多大的改变。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知识和干货并不值钱!2、讲课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很多老师总觉得自己付出的时间越多,就是对学生越负责,学生就会越超值。
其实,这是错误的认知,要知道,学生听课比老师讲课累多了。
不信的话,你自己回忆一下,你自己去上大部分课,是不是听的挺累的呢?切记,讲课不是干体力活,你干的越多价值就越大。
其实,你只需要做一个调查,就会了解到核心点:问题一:价格是1万元,有两个选择:课程一:1000小时的视频干货内容,总共有1T的课程课程二:只有1小时的视频教程,可让你实现月赚10万请问你选择那一个?问题二:相同的方法,有两种学习方式第一种:你需要按部就班的慢慢学习一年,不承诺你自己能执行第二种:你只要学习一小时时间关键几点,保证你执行就有效果请问你选择那一个?毫不意外,都会选择第二种。
但是,很多人做事情的时候,就会陷入到过去的惯性错误思维中。
不仅仅普通的老师在做知识付费的时候,会犯这种错误,就算一些知名的培训机构,也会犯错。
十几年前,有一家超级有名的培训机构,他们下属许多分校的校长,都是我的SEO学员,付了几万元吗,参加了我一天线下课就学会SEO了。
后来,他们总部也要开一个SEO课程,然后找我合作,请我帮他们设计课程,沟通之后,他们竟然要设计出1年的课程。
“知识付费”火了,你怎么看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第05期“知识付费”大热的背后,不是“知识盛兴”,而是“知识焦虑”。
2017年双十一,除了淘宝、天猫等购物平台疯狂大促外,新世相读书会推出了一场售卖知识的狂欢:在其11月10日发布的文章《我把未来的365天,一天一天卖给你》中促销365元会员年卡,低价售卖书籍的精读音频、名人学者的讲书等知识,阅读量很快突破了100000+。
而此前的十月,“豆瓣时间”推出了《52倍人生——戴锦华大师电影课》;“得到”APP也邀请多位学者一起推出新专栏《刘苏里·名家大课》……愿意付费获取知识的人越来越多,这不禁让人感叹,知识终于值钱了!何谓知识付费?目前,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把一本书精简到数千字,再制作成语音。
听众只需极短的时间,就可以了解一本书的精华;还有一种则是请专家学者在网上开设专栏、课程,人们通过购买的方式满足自己对问题的释疑。
在快节奏中生活的人们,很难安静地坐下来专注地阅读并思考,知识付费则能够让人们轻松获取知识。
但其弊病也很明显,这种简洁快速的解答会使人们的求知浮躁化、知识碎片化。
对于那些纯粹的技能型知识而言,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回答方式是高效的,比如如何包饺子。
但有些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比如“怎样度过大学四年才有意义”,这就不是一个能轻易回答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的诞生把人类对速度的追求推向了极致,今天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已经快到令人窒息的地步。
古人常常担心自己所知有限,但当代人却大都烦恼于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没。
这样的时代,对人的思考能力的要求无疑是更高了。
只有具备出色的思考能力,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
但用户付费获取急需的知识、技能而得到的碎片化解答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知识只是让你看起来聪明,但与实际思考能力无关。
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
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为什么付费听了一年,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也没有什么变化。
知识付费为什么越来越火?最近很多的学员课程都造出来了,而且开播第一场就成交转化了,最让我震惊的是我有几个学员购买了我的课程以后,直接就把我的课程给录了一遍,然后也开始干知识付费了?有学员说李老师你为什么不起诉他?我说没必要啊,毕竟是我的学员,人家是付费学习的,我更希望这些学员能够超越我。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告诉大家,知识付费为什么会越来越火?我没有算错的话,未来所有的技能都可以做成知识付费,大到公司管理、就业求职、小到路边摆摊小吃培训,倾听别人烦恼都可以做成课程。
很多学员在学了我的造课特训营以后,他们明白了普通人知道什么课好卖?爆款课程的底层逻辑是否具备理论和实战相结合。
比如我的一个学员做美妆的,我就辅导她做出一个如何零基学会美妆护肤课程,在小范围内测试一下课程非常的畅销,她原本是做化妆品的,一直卖不掉,使用一套课程以后,不仅课卖的好,产品也卖的尖叫。
知识付费的市场空间很大,前景广阔,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没有专业的系统知识,所以根本做不好自己的工作?普通人要想快速的进入知识付费这个赛道,一定要找准老师,否则会一直痛苦的摸索下去,好的老师可以让你瞬间提升境界,并且找准一个细分擅长的领域深耕,我们看到一些网红,她们之所以火的就是因为她们有不可告诉人的流量密码?这个流量密码就是你与生俱来的东西,做为知识付费的导师,我一眼就能看到你身上这种发光的潜质,所以普通人要想坚定不移的做知识付费,即使你今天没有口才,长的普通不想出境,这些都是术的层面,如果你想花点时间进入知识付费的赛道年入百万,那么欢迎参加我们五月份筹备近半年的饕鬄盛宴《知识付费从0到1实操特训营》一套长期连载长达300集的知识付费系统课,从知识付费课程的打造、上架、直播间搭建、直播技巧、直播话术等多个维度特训,本课也是全网最系统的识付费课,此课一出,在知识付费的领域有绝对权威的地位,预估本套课程年底前会全国出版并上架新华书店。
更多的惊喜,请大家拭目以待。
知识付费风起云涌|知识变现,知行合一才是王道清科私募通吴佳琦 2017.4.19“全球经济导向已经从物质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
过去主要的财富来源是物质资产,比如金矿、麦田、油井,现在的主要财富来源则是知识。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写到。
知识付费自2016年已成为新媒体行业最热名词,被认为缺乏付费习惯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开始热衷于为知识付费,各个知识服务平台今年都在知识付费的赛道上压下重注,网上先后涌入了一大批爱学习的人,各种训练营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得到、分答、喜马拉雅、十点读书、微博专栏等,均以各种方式提供知识:比如分答,通过问答的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比如喜马拉雅,则是用流量思维实现知识变现。
知识付费的风起云涌2016年5月,知乎Live上线;2016年5月,分答上线;2016年6月,喜马拉雅首推付费音频《好好说话》上线;2016年7月,知识付费开课工具小鹅通进入大众视野;2016年12月,微博问答上线……“分答”上线仅一个半月之后,已拥有超过1000万收听用户,100万付费用户,交易额超过1800万元;喜马拉雅FM首届“123知识狂欢节”以5088万成交额结束;逻辑思维旗下“得到APP”截止到目前19个付费订阅专栏已逾85万份,销售额超过1.7亿元……知识付费的兴起源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以及在线支付的便利,也正因为这种便利实现了知识提供者和知识消费者的有效连接。
我们通过线上的学习,购买牛人的时间和经验,拯救了“知识焦虑”,实现“共同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与罗振宇提到的得到就是想要满足用户“一起成长”的需求有异曲同工之妙。
4月3日,微信公众号也开始试水付费阅读。
传统媒体从收费到免费又走向收费,知识的付费是人们对高质量知识内容的渴求,青年作家李尚龙写过一篇文章《免费的东西最贵》,的确,好的知识不应该免费,让知识有价,也是对知识的尊重。
业内大佬宋清辉表示,知识付费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的过程,不宜操之过急。
知识付费热潮的冷思考作者:周云焱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1期2016年5月,王思聪成为分答答主,在分答上回答了32个问题,累计语音时长20分钟,吸引近6万人收听,收入23.8万元。
分答由此突然爆红网络,成功引起网友关注。
在此前后,得到、分答(现已更名为“在行一点”)、知乎、喜马拉雅等平台竞相上线付费内容,打造知识付费平台。
知识付费火爆一时,资本开始相继进入。
分答在爆红之后,同年6月成功完成A轮融资25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元璟资本、红杉资本、普思资本等,其他知识付费平台也获得不少资本追捧。
在2017年全年,知识领域共享经济的融资规模约为266亿元,同比增长33.8%,知乎甚至跻身“独角兽”企业之列。
在资本的助力之下,各知识付费平台积极探索发展道路,其中电商化道路在知识付费平台中的应用最为普遍。
知乎率先建立起子社区“市场”,将付费内容集中化管理,生出一个天猫式的知识生态,将知识产品以电子书、知乎live、在线课程、一对一付费咨询等方式将知识明码实价的售卖,并推出了和传统电商几乎一样的售后机制:七天无理由退款、用户评价、Live发起人的保证金等。
由此,电商的发展逻辑与模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知识付费平台,成为一条看似最靠谱的发展思路。
经过两年时间的成长,知识付费产业日渐完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但知识付费并没有持续升温,现仍处于被观望的境地,平台之间似乎也是亦步亦趋。
而平台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远发展,至少面临两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内容变现能力有限;二是电商发展逻辑是否适用。
内容变现能力有限内容是知识付费平台的核心资产。
各大平台都试图占据内容生产的制高点,纷纷投入大笔资金支持内容创作者,以期内容变现。
目前各平台内容变现能力的强弱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信息需求。
在专业化的信息需求下,“知识”的经济价值越发凸显,用户也希望从冗杂的信息中通过付费来降低价值信息的检索成本。
用户需求的专业化和移动场景化促进了知识付费平台内容产品的变现。
知识付费遇冷究竟谁的错作者:暂无来源:《理财·市场版》 2019年第10期文/莫开伟最近,不少媒体披露,朋友圈卖课程的人越来越少了,那些课程用户的激情也早已退去;据《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用户对知识付费产品选择更加理性,未来情感类热度将逐渐削弱,专业化、实用性强的内容将成为市场主流。
简单地说,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
一句话,知识付费是让知识的接受者付出相应的成本。
曾经这种商业模式盛极一时,也广为大众推崇,让一些商业机构或网络平台赚得盆满钵满,也让不少商业机构为之眼红。
可知识付费近来为何遇冷?原因莫非三方面:一是知识付费购买者的知识选择能力和甄别能力不断提高,很多付费知识事实上不适应他们的胃口,使得原来购买付费知识的人可能会选择放弃,导致在线购买付费知识的人数回落。
二是一些付费知识本身内容粗制滥造,不具有真正的操作性,还有不少是以娱乐消遣类居多,对购买者起不到多大的帮助作用;不少人知识付费之后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知识焦虑问题,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继续购买的打算,有时还会劝阻自己的亲朋好友购买,这也使得知识付费出现暂时的萎缩。
三是一些商业机构或网络平台只顾牟利,采取“自杀式”营销方式,带有欺骗购买知识付费的嫌疑,对自己销售的知识付费宣传得相当精彩或“高大上”,而事实上则是不着调的“垃圾”,引起知识付费者反感和失望,不得不放弃知识付费。
然而,知识付费表现出的这些现象,应该说是知识付费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因为知识付费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政府层面对其引导不是特别到位,导致知识付费上述种种市场乱象。
而从当前中国现实出发,知识付费仍有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未来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因为我国是14亿人口大国,很多人不具备专业知识,或者专业知识欠缺,在就业中显示出不少的困惑,需要在线购买知识充电,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潜力。
知识付费遭遇成长烦恼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第4期忽如一夜春风来,知识付费四处开。
从2016 年开始,杀出了得到、值乎、分答等一大批知识付费的手机应用,然后迅速扔下石子激起一片涟漪,引出了更多关于知识付费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也进入这个领域,彻底点燃了知识付费领域的烽火。
近期,荔枝微课、千聊、新世相等知识分享和服务平台又遭微信封禁,更是引发热议。
五花八门的课程,良莠不齐的质量内容,盗版抄袭之风的盛行,分级营销的模式……知识付费领域暗藏着多种乱象,它背离了知识分享的初衷,正在破坏整个行业的生态。
如此看来,知识付费要想成长得更好更健康仍需努力。
当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罗振宇开始录制《罗辑思维》知识脱口秀时,他就已经在培养用户的付费意识。
2013 年,《罗辑思维》推出付费会员制,5500 个会员名额半天售罄,轻松入账160 万元。
2015 年,知识付费初见雏形。
果壳网上线名为“在行”的咨询平台,由业内专业人士对用户一对一解答。
同年11 月,罗辑思维团队创立得到App。
2016 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
4 月,知乎推出值乎App,随后又推出实时问答互动产品知乎Live,开始有偿直播授课;5 月,果壳网推出分答App;6 月,喜马拉雅FM 上线付费音频节目《好好说话》、得到App 上线付费订阅的商业知识服务类产品《李翔商业内参》。
2017 年3 月,豆瓣上线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
同年,微信公众号新世相等内容生产者也开始尝试知识付费。
2017 年跨年夜,除了罗振宇团队在深圳卫视做例行跨年演讲,喜马拉雅FM 也邀请吴晓波、高晓松、张召忠、马东在浙江卫视举办了一场思想跨年。
2018 年2 月,分答App 宣布更名为“在行一点”,旨在服务人类生活各个领域。
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这阵风也吹出了一张张光鲜亮丽的成绩单。
2016 年深圳卫视跨年夜上,罗振宇的演讲《时间的朋友》大受欢迎,被业内评价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知识跨年节目品类。
知识付费的兴起原因和前景展望知识就是财富”这句格言,又有了新的解读,因为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实现了知识直接“变现”,成了另一种含义的“知识就是财富”。
现如今,知识付费行业发展迅猛,据阿里应用分发Q2报告统计,知识付费用户已经达到5 000万,2017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预计可达到500亿元,知识付费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知识付费如此快速的崛起,其原因是什么呢?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呢?一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1 信息冗余和时间碎片化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我们进入全民移动互联时代,每当一个热点事件爆发后,各大媒体平台争相报道,用户想搜索一篇原创度高、有精华价值的文章,发现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淹没在冗余的信息海洋中,想要看到有价值、有观点、有水准的内容越来越难。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用户需要快速获取有用的信息,知识付费平台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节省时间的选择,付费来获取有用、有趣的知识。
用户付费后,可以在所处的平台中进行高效的信息筛选,还能激励优质信息和内容的再生产。
2 知识消除焦虑近两年流行作家杨绛说过的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让很多人觉得这话说到心坎里了,现在的人都在焦虑,为什么焦虑呢?因为过去的时代,我们先经历学生时代学习,储备好知识了,后面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再应用。
但是,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学校里面学的东西远远不够我们用一生。
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AI将取代50%的人的工作,而非常规认知型工作的职业机会在增加。
非常规认知型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技术水平高、知识更新快、富有灵活性、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除了在学校学习知识,工作后,还需要另外的优质学习资源,来让我们终生学习。
怎么学呢?看书、读MBA、参加培训课程都有用,但是无法利用碎片时间完成,也很难适应知识快速变化的当代,这时候知识付费应运而生,知识付费就是一种学习服务。
人们试图丰富自身的知识来消除焦虑。
通过知识付费平台,使得用户视野开阔,思想受启发,智力提升,冷静而清醒的渐进成长,解决了自我实现需要,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网友感慨为知识付费4袋大米的原文最近,新东方直播间火了!一起爆火的,还有被粉丝们戏称为“中关村兵马俑”的主播董宇辉。
董老师用临场发挥的各种段子,开口成章的另类风格,在一众以PK嗓门大小、语速快慢、价格高低的主播里,脱颖而出!有媒体评价:“直播带货的天花板是知识和修养,新东方老师董宇辉爆红——直播间没有吵闹和喧嚣,只谈三餐四季、纸短情长,时时刻刻散发着知识的光芒。
”一边上课、一边下单,这样魔性的直播带货,让之前很多对直播“不感冒”的人为之着迷。
随之而来,“知识付费了4袋大米”迅速登上了抖音热搜榜!事因网友在社交平台“友情吐槽”:“人生30年就从来没有这么离谱过!进了四次直播间,都碰上兵马俑老师在卖大米,每次都讲到心坎里,于是连买四袋大米,都不敢进新东方的直播间了!”如果你看过新东方直播间,一定会被主播们强大的知识储备和有趣的直播风格所折服。
别的主播:宝宝们,3,2,1,上链接!新东方主播:稍微晚上链接,不然我这个知识点讲不完。
你们别催我卖货,让我再讲一会儿课;货没抢到没关系,单词记住了就行。
正如董老师所说: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师,和现在的网络销售员,传递知识,让人喜欢阅读,最终热爱生活,这是我的福气、荣幸和使命。
茫茫人海,原来你也在这里。
卖牛排,董宇辉老师用发音标准的英文介绍:牛排价格299元,12 pieces of steak,12片牛排,24 bags of seasonings,24包调料,配料表是ingredient。
”“这个牛排的口感,第一个叫做juicy,多汁的;你的牙齿咬到叫做tender,嫩的,我们一般说一个东西嫩,还可以delicate。
不只英语,其它解说词也像一篇篇动人的诗篇。
卖玉米,董老师说:“仲夏夜的梦里,繁星点点,夜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偶尔一两只不知名的鸟飞过天空,发出叫声。
那时候我年轻,时常躺在院子里,听爸妈乘着夜风聊一天的收获……妈妈从地里摘得玉米放锅里煮,冒出一股非常诱人的清香,我用筷子戳着,悠闲地吃着,那个玉米的嚼劲,咬在嘴里的回甘和玉米的清香直到现在我都记忆深刻。
知识付费是宝藏还是陷阱?好学的我们为何总被割韭菜?引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付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职场技能提升到兴趣爱好培养,从名师大咖到素人博主,知识付费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然而,在享受知识盛宴的同时,我们也常常听到“知识付费是割韭菜”的质疑。
那么,知识付费究竟是宝藏还是陷阱?好学的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被割韭菜呢?第一部分:知识付费的崛起与争议知识付费之所以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不对称:优质的知识资源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知识付费平台为这些资源提供了流通的渠道。
•碎片化学习需求: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碎片化学习成为主流,知识付费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社交媒体的推动:社交媒体的传播扩大了知识付费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知识付费中来。
然而,知识付费也面临着诸多争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很多知识付费课程内容质量不高,甚至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
•价格过高:一些知识付费课程价格过高,远远超出其价值。
•消费陷阱:很多知识付费平台通过各种营销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课程。
第二部分:为什么我们容易被割韭菜•从众心理:我们往往会跟随大流,看到别人购买课程,自己也会跟风购买。
•焦虑心理:害怕错过学习机会,担心自己落后于他人,从而盲目消费。
•信息茧房:我们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只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过度信任权威:我们往往会过分相信名师大咖,而忽视了课程内容本身的质量。
第三部分:如何避免被割韭菜•理性看待知识付费:知识付费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购买课程前,一定要仔细了解课程内容、讲师背景、以及其他学员的评价。
•货比三家:不要急于购买,可以多比较几家平台的同类课程。
•免费试听:如果有免费试听的机会,一定要充分利用。
•学会质疑:对课程内容保持质疑的态度,不要盲目相信。
第四部分:如何最大化知识付费的价值•制定学习计划:购买课程后,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观见】知识付费,真有那么不堪吗?【观见】知识付费,真有那么不堪吗?2019-01-0618:23:00上观新闻摘要:业余爱好者高晓松时不时讲错,但知识付费没拦着专业人士来讲啊。
最近有两个名人的跨年演讲火了。
场面很牛,骂的人更多,很多人直接把矛头指向“知识付费”。
首先要指出,跨年演讲不等于日常他们做的知识付费,更不等于所有的知识付费。
演讲应该算是营销手段、巨型路演,并且负责制造社会话题。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算是达到了目的。
那么,看起来犯了众怒的“知识付费”,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在我看来,知识付费是一种快消品,与认证过的正经知识的关系,约等于zara和奢侈品。
知识付费很时髦,并且由于善于包装,还给人以用便宜价格买到高级物品的感觉。
缺点是经不起细品,更像zara一样动不动就坏。
当然人们通常还有另一种选择,比如正儿八经看一本书,相当于没什么牌子,却料子不错的实用衣服。
但我其实是支持知识付费的。
因为它用最快的速度向最广大的人群普及了很多容易学的知识。
学点东西有什么不好?不成体系又如何?它是消费,又不是授业。
赶时髦是一种动力,没有知识付费,知识付费的受众们多半也不会去学正经知识。
听了课,无非聚会时多点谈资,想问题时多个角度,萎靡时打针鸡血罢了。
没有人会拿着“得到”的完课清单去谋个什么专业岗位,也没有人听完两个月薛兆丰就敢跟经济专业学生pk了。
买课的人自己也不会这么认为,要真这么认为,那去上大学也救不了。
至于贩卖“焦虑”,那当然主要是营销手段。
我只能说,听个课——或者看了个广告就能被弄焦虑的人,他可能日常都处在焦虑中。
钻石不够大,孩子没上私立,买不起奔驰宝马,都是消费主义逻辑下的焦虑,这如果能被接受,何以独独不认同知识贩卖制造的焦虑呢?我看,总比用钻石挤兑人要强。
还有颇受吐槽的“错误”。
的确有错,错误不少。
但这是产品质量问题,并不是模式问题。
业余爱好者高晓松时不时讲错,但知识付费没拦着专业人士来讲啊。
这就说到了我支持知识付费的另一个理由,是它诚挚地为知识标价了——有价格就意味着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逐步诞生更好的产品。
面对知识诱惑,我们该如何选择和学习?
“知识付费”火爆的背后是谁也学不会
一切的速成都是虚假的;
所有的成功都是积累的;
思考和实践都是必须的。
昨天和朋友一起撸串,
聊到了“知识付费”的话题,
我把我写过的一篇“你被知识付费圈钱了么?”给朋友看了。
朋友看完给我说了他三年的学习情况:
从开始参与运营工作到现在,
每个月的学习费用大概是在1000元左右。
朋友圈的爆款课程全部都看了,直播课、录播课、社群、训练营。
各种课程和学习形式都参与、尝试了。
但是三年下来的情况就是:
那些速成课,看完了之后没有一项是能够速成的。
课程和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对应的,自己无法掌握并应用到实践当中。
学的时候感觉受益良多,用的时候束手束脚。
一堂课能有一个知识点记住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提学以致用。
听完他这番话,我觉得是时候展现真(装)正(X)的技术了。
灌了杯啤酒,我就开始给他分析原因了:
很简单,就两点,一个是老师,一个是自己。
1:讲师的授课能力的问题
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开始面对的情况,当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有问题的时候,当你不喜欢这位老师或不喜欢老师的教学风格时,想要学好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同理,现在的KOL大部分是没有教学能力的,他们在工作中或许是成功的,但是放到教学上是否可行,这就见仁见智了。
2:关于学习能力与学习方法的问题
部分老师有问题,不否认,但是也还是有好老师的,在优秀讲师的教授下还是学不好,又是什么原因呢?
还是拿学生时代举例,不管面对什么样的老师,有些人就是成绩好,他们不是生而知之,他们依靠的一半是能力,一半是方法。
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就要想办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我前边都是拿学生时代举例,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学生了,就要跳出学生时代的掣肘。
因为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谁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再也不要看到有人发知识付费的课程就无脑购买了。
针对老师的问题:
首先,确认自己学习的目的性,有目的性的去选择课程。
比如你需要做内容营销,就去找专门讲内容营销的课程,你需要社群管理,就去找社群管理方面的课程。
其次,选定课程类型后,去了解一下各个讲师他的一些过往和成长经历,授课历史等等都可以帮助你有效的进行筛选。
然后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1:整理好自己学习的心态:
做好学习笔记,把握好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做到心无旁骛。
虽然看上去像是小学生的做法,但是这就是学习的态度。
记住,你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当爷的,既然你已经选择了学,就让自己去吃这份学习的苦。
2:做好课程预习:
这个课程预习指的是学习前梳理自己的对于课程当前的理解,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当前实践中会遇到的问题。
便于在课程和学习中有针对性的提问和掌握。
3:思考出真知:
前边提到的两项,很多人是很够做到的,但是还是学不好,做不好,为什么呢?
因为缺乏深度思考。
就如同我的这位朋友,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学不好!这就是缺乏深度思考。
大家熟悉的“复盘”其实就是属于深度思考的一种,通过复盘,来考察自己在活动中的缺失和不足,提炼自己的成功方法。
当然不止是复盘,不管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很多地方都人们都缺失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可以让你看到问题的本质,可以让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和老师一对一的沟通:
付费和老师一对一的沟通,一对一老师会结合你的实际情况给出的建议和意见,精准,精确。
当你自己的深度思考无法达到更高的水平的时候,处在你的高处,了解你的情况的一对一就是打开前进大门的钥匙。
学习使我们成长,方法使我们成功,积累使我们进步,思考使我们清晰。
如果你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