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会实务】对外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会计实务优秀获奖文档首发!对外捐赠产品和材料的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精选文档首发】今天一位老同学忽然打电话给我,咨询一个看视非常简单的问题,就是对外捐赠产品和材料的的会计处理。
我当进顺口回答为:
借:营业外支出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晚上,我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仔细思考,查询了一些资料了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我们首先来看看准则中有相近问题的处理如:应付职工薪酬和非货币交易等情况下,核算是如下规定的:
一、用产品和材料用于职工薪酬的核算
用自产产品用于职工薪酬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同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用外购材料用于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贷:原材料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转出
通过上面二个业务,我们可以看出,自产产品用于职工薪酬时是确认为当期收入来核算的,外购的按增值税规定进项不得抵扣,因此是按进项转出。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与其他业务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的会计处理方式:
1. 首先,企业需要确定捐赠的金额或物品,并记录在业务损益表中的捐赠费用账户中。
2. 如果企业捐赠给非营利组织或慈善机构,可以将捐赠金额或物品列入企业的其他支出中。
这将在捐赠费用账户中增加一个对应的金额,并减少企业的利润。
3. 如果企业捐赠给政府部门,捐赠金额或物品可以被列入企业的税收支出中。
这将在捐赠费用账户中增加一个对应的金额,并减少企业的纳税额。
4. 如果企业捐赠给其他企业,捐赠金额或物品可以列入企业的其他费用中。
这将在捐赠费用账户中增加一个对应的金额,并减少企业的利润。
5. 在捐赠费用账户中记录捐赠的日期、受益人以及捐赠的目的和约束。
6. 另外,企业还需要记录捐赠收入(如果有)和相应的账户。
捐赠收入通常来自于捐赠人对企业的捐款。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处理的具体细节可能会因公司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例如会计准则的要求、捐赠金额的差异以及受益方的不同等。
因此,在处理捐赠事务时,最好咨询专业会计师或相关法律顾问以确保合规性。
如何处理对外捐赠款项【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所得税:捐赠支出可税前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根据新会计准则:利润总额=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而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捐赠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但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一是公益性,二是企业有实现的利润,三是要在一定的比例内。
如果企业发生了经营亏损,其捐赠的支出,是不能扣除的。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对向“汶川”和“玉树”灾区的捐赠可以全额扣除。
由于目前还没有关于向“雅安”灾区捐赠可以全额扣除的规定,需要等待下一步政策的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和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和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用于股息分配,用于对外捐赠,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等情况时,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第三条规定: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也就是说,将对外捐赠视同销售处理,对于自制的资产,收入按照公允价处理,对于外购的,视同销售收入按购买价处理。
而会计准则对外捐赠不作为收入处理。
增值税:3条规定需牢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分8款分别对8种不同的视同销售货物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
关于企业对外捐赠和接受捐赠有关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关于企业对外捐赠和接受捐赠有关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一、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㈠、原制度、准则下的会计处理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接受捐赠,接受现金捐赠,直接计入“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科目;接受非现金捐赠,应通过“待转资产价值”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年度终了,按“待转资产价值”科目的账面余额,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按应交的所得税(或弥补亏损后的差额计算应交的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价值减去应交所得税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在弥补亏损后的数额较大,经税务部门批准可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平均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缴纳所得税的,应在年度终了,按转入应纳税所得额的价值,借记“待转资产价值”,按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按转入应纳税所得税的价值减去本期应交所得税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会[2003]29号)文件联合颁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问题解答(三)》,其中问题二——企业接受捐赠资产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进行纳税调整?对上述会计处理进一步明确,并作出了一些修订,修订的要点是:1、“待转资产价值”科目适用的范围及会计处理方法,由原来外商投资企业扩展到所有的内外资企业;2、“待转资产价值”科目下设置“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和“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两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反映企业接受的货币性捐赠和非货币性捐赠;3、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仍如前述制度“待转资产价值”会计科目说明中列示的处理方法;4、取消“资本公积”会计科目中的“接受现金捐赠”明细科目,对接受的现金捐赠按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数额后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在解答中还对有关接受捐赠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的原则和相关解释进行了归纳提示。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接受捐赠和对外捐赠资产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各个组织和机构中的业务活动。
在会计实务中,对这些捐赠资产的处理有一些具体的规定和方法。
首先,接受捐赠资产时,捐赠方通常会提供一份捐赠通知或者捐赠合同。
这份文件需要被会计人员仔细审查,并确认其中包含了捐赠资产的种类、数量、价值以及使用限制等信息。
接受捐赠通知后,会计人员需要将相关信息记录在捐赠资产登记簿中,以便后续的管理和核算。
其次,对于接受的捐赠资产,会计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计量。
常见的评估方法有现值法和历史成本法。
现值法是通过将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与捐赠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相加来确定资产的价值。
历史成本法则是根据捐赠资产在获得时的成本来计量资产的价值。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会计人员都需要遵循公允价值原则,确保资产的评估和计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三,捐赠资产在会计报表中的处理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将捐赠资产列为非流动资产或者公益支出。
对于非流动资产,会计人员需要将其登记在资产负债表中,并按照其预计使用寿命进行折旧。
对于公益支出,会计人员需要将其列入损益表中,并在财务报表中注明该项支出是由捐赠资产产生的。
最后,对外捐赠资产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对外捐赠资产是指机构通过出售、转让或者赠送自身拥有的资产,以支持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公益事业。
在会计实务中,对外捐赠资产通常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出售或者利息的赠送。
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售,会计人员需要按照已确定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将出售所得的现金流量记录在现金流量表中。
对于利息的赠送,会计人员需要将其列入损益表中,并在财务报表中注明该项支出是由对外捐赠资产产生的。
综上所述,接受捐赠和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实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仔细审查捐赠通知、评估和计量资产的价值、将资产记录在相应的会计记录中,以及在财务报表中正确展示捐赠资产所产生的收入或支出。
这些处理都需要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确保捐赠资产的处理与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魄企业经贸止业珏贝■l o阿Te而忑忑石蜀蕊【摘要】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的对外捐赠业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和内外资企业税负的公平化。
由于会计和税法分别遵循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将从对外捐赠业务的视角,探讨对外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和纳税调整过程。
【关键词】公益性捐赠会计核算纳税调整一、会计制度对捐赠的一般性规定1、公益性捐赠的界定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f-1,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具体包括: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没施建设;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捐赠住房作为廉住房的也视同公益性捐赠。
2、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规定原税收政策规定,允许企业税前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主要有以下四类:第一,全额扣除项目。
包括向红十字事业、福利性、非营利性老年服务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
第二,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0%比例扣除。
包括对国家重点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京剧团、歌剧团及其他民族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公益性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革命历史纪念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捐赠。
第三,按应纳税所得额的3%比例扣除。
第四,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比例扣除,主要适用于金融保险企业。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将捐赠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应缴纳的流转税等相关税费,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处理,即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会计和税务在企业对外捐赠固定资产该如何处理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的财税处理在财会[2003]2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执⾏〈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的通知》中进⾏过⽐较详尽的规定,我们可以进⾏参考。
⼀、会计处理对外捐赠⽅:借: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借:营业外⽀出贷:固定资产清理接受捐赠⽅:借:固定资产贷:待转资产价值借:待转资产价值贷:营业外收⼊(企业会计制度下计⼊资本公积、新准则计⼊营业外收⼊)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注:如果企业接受捐赠的⾮货币性资产⾦额较⼤,经批准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分期平均计⼊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各期计算应纳所得税时,企业应按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期应计⼊应纳税所得额的待转捐赠额⾮货币性资产价值部分进⾏上述第2项账务处理。
⼆、税务处理对外捐赠⽅:《增值税暂⾏条例实施细则》第4条规定:第四条单位或者个体⼯商户的下列⾏为,视同销售货物:(⼀)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代销;(⼆)销售代销货物;(三)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统⼀核算的纳税⼈,将货物从⼀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县(市)的除外;(四)将⾃产或者委托加⼯的货物⽤于⾮增值税应税项⽬;(五)将⾃产、委托加⼯的货物⽤于集体福利或者个⼈消费;(六)将⾃产、委托加⼯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商户;(七)将⾃产、委托加⼯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将⾃产、委托加⼯或者购进的货物⽆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
财税【2008】17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若⼲问题的通知》规定:四、⾃2009年1⽉1⽇起,纳税⼈销售⾃⼰使⽤过的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已使⽤过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销售⾃⼰使⽤过的2009年1⽉1⽇以后购进或者⾃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税率征收增值税;(⼆)2008年12⽉31⽇以前未纳⼊扩⼤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销售⾃⼰使⽤过的2008年12⽉31⽇以前购进或者⾃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三)2008年12⽉31⽇以前已纳⼊扩⼤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销售⾃⼰使⽤过的在本地区扩⼤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使⽤过的在本地区扩⼤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税率征收增值税。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对外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四篇)目录:对外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一带息票据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二新准则下接受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三资产评估增值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四对外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于某种目的,有时发生对外捐赠产品或货币的行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呢?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超出3%限额的以及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应列入纳税调整项目,缴纳所得税。
无论何种捐赠,在会计合核算上都应该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到计算所得款时,应将不符合税法要求的捐赠剔除,无需做任何调帐处理。
因为按会计原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身就存在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时,必须严格按着以下程序:(1)调整所得额,即将企业已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吸赠额剔除,计入企业的所得额;(2)将调整后的所得额乘以3%,计算出法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3)将调整后的怕得额减去法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举例如下:某厂年末“本年利润”帐户余额为95万元,通过希望工程,捐助失学儿童5万元,已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假设企业当年无其他任何调整项目,全年应纳税款为:(1)调整所得额:95+5=100万元;(2)计算允许扣除金额:100×3%=3万元;(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00-3=97万元;(4)全年应纳所得税额:97×33%=32.01万克。
若年内已预缴所得税20万元,则应汇算清缴32.01-20=12.01万元。
并做如下会计处理:借:所得税12.01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2.01万元上缴税款时: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2.01万元贷:银行存款12.01万元对允许扣除的捐赠额3万元,与实际捐赠5万元之间的差异2万元,无需做任何会计处理。
捐赠的会计处理简介捐赠是指个人或组织将货币、物资或其他资产无偿转让给慈善机构或其他指定的接收方。
在会计方面,捐赠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以准确反映捐赠的收入和支出,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捐赠收入的会计处理捐赠收入是指个人或组织从外部获得的无条件收入。
根据会计准则要求,捐赠收入应当在收到时记录,并确认为收入。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捐赠收入的会计处理方法:1.创建捐赠收入账户:在会计科目中创建一个专门的捐赠收入账户,用于记录捐赠收入。
2.记录捐赠收入:根据捐赠的来源,记录相应的捐赠收入。
如果捐赠是以货币形式获得的,应该将相应金额记入捐赠收入账户。
如果捐赠是以物资或其他资产获得的,应按照其公允价值记录。
3.确认捐赠收入:捐赠收入应当经过确认。
确认主要包括核实捐赠的来源和条件,确保捐赠属于无条件收入,并且已经满足会计准则要求。
4.捐赠收入的分类:根据捐赠的性质和用途,将捐赠收入分类记录。
常见的分类包括一般捐赠收入、特定项目捐赠收入等。
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捐赠支出是指个人或组织将捐赠资金用于慈善用途的支出。
在会计处理上,捐赠支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核实,以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1.创建捐赠支出账户:在会计科目中创建一个专门的捐赠支出账户,用于记录捐赠支出。
2.记录捐赠支出:根据捐赠的用途和支出对象,记录相应的捐赠支出。
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记录。
3.确认和核实捐赠支出:捐赠支出应当经过确认和核实。
确认主要包括核实支出的用途和对象,确保支出符合捐赠条件和慈善目的。
4.捐赠支出的分类:根据捐赠的性质和目的,将捐赠支出分类记录。
常见的分类包括物资捐赠支出、项目资金支出等。
捐赠的税务处理根据国家税收法规,捐赠可能涉及税务处理。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个人或组织的捐赠行为可能享受税收优惠,如减免捐赠税、抵扣捐赠成本等。
对于慈善机构来说,捐赠收入可能会影响其纳税义务和税收抵扣。
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说实话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想着,不就是把东西捐出去嘛,这账能有多难记,结果啊,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我最早尝试的就是直接把捐赠出去的资产从资产账户里减掉。
当时觉得可简单了,好比你这里有一篮子苹果,送出去几个,这篮子里就少几个呗。
可是啊,这么做根本不对,月底对账的时候就乱套了。
后来我就开始上网找资料,发现原来对外捐赠资产不仅仅是资产的减少这么简单。
这里面还涉及到其他科目呢。
如果是捐的库存商品这类存货,它视同销售的。
什么叫视同销售呢?就好比你把商品送给别人了,但在会计眼里,就像是卖给别人了一样。
这时候要确认收入同时结转成本。
比如说我们公司之前捐了一批价值10000元的商品,成本是8000元。
那会计分录我就得写,借:营业外支出113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
然后再写个分录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8000,贷:库存商品8000。
要是捐赠的是固定资产呢,那就更麻烦一点了。
我就试过,直接把固定资产原值减掉了,但是忽略了折旧的问题。
后来研究明白了,要是有固定资产捐赠出去,首先要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出去,这里面包括原值减去累计折旧的金额。
这就像你租车开了一段时间再送给别人,你不能只说车的原价,还得考虑到车磨损了多少。
然后把这个账面价值转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如果有相关的清理费用等也要计入营业外支出。
这里面还有不确定的地方,比如说如果捐赠资产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税或者附加费之类的,到底该怎么处理,我还不是太清楚。
不过通过我的这些摸索,处理库存商品和固定资产捐赠在会计上的初略处理方法算是搞清楚一点了。
如果你要做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最好还是要参考企业的会计准则,像我这样在那盲目的猜测肯定不太靠谱。
然后呢,多做一些相关的会计分录练习,就像我之前弄错的地方,通过练习也能发现问题,把基础打牢真的很重要。
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一、企业对外捐赠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捐赠的时候呀,这会计处理还挺有趣的呢。
如果是用货币资金捐赠,就比较直接啦。
比如说企业捐了10000元现金出去,那会计分录就是借记“营业外支出- 捐赠支出”10000元,贷记“银行存款”10000元。
这就表示企业把钱花出去做善事啦,同时这部分支出是作为营业外支出的哦,不影响企业日常经营的利润计算,但是会影响最后的净利润呢。
要是捐赠的是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呢,就稍微复杂一丢丢。
假设企业生产的产品成本是8000元,市场售价是10000元,捐出去了。
这时候呀,要视同销售呢。
先做一笔销售的分录,借记“营业外支出 - 捐赠支出”11300元(这里是按照售价10000元加上13%的增值税算出来的哦,10000×1.13 = 11300),贷记“主营业务收入”10000元,贷记“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元。
然后再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8000元,贷记“库存商品”8000元。
二、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
反过来,如果企业接受了捐赠呢。
如果是接受的货币资金捐赠,比如收到了5000元的捐赠款,那会计分录就是借记“银行存款”5000元,贷记“营业外收入 - 捐赠利得”5000元。
这就像是天上掉馅饼啦,这笔钱是额外的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会让企业的利润增加呢。
要是接受的是固定资产捐赠,假设接受了一台设备,市场价值是20000元,那就要借记“固定资产”20000元,贷记“营业外收入 - 捐赠利得”20000元。
这台设备就成了企业的资产啦,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呢。
捐赠的会计处理其实就是这么个事儿,虽然看起来有点小复杂,但只要理解了背后的原理,就像解开一个小谜题一样,还是很有趣的呢。
无论是捐赠出去还是接受捐赠,都体现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一种互动和爱心传递,在会计账本上也都有它们独特的记录方式哦。
接受捐赠、对外捐赠资产业务会计实务处理引言对于一个组织或公司来说,接受捐赠和进行对外捐赠资产是一项重要的业务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的会计实务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接受捐赠以及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实务处理,包括相关的凭证和会计记录。
接受捐赠的会计实务处理捐赠收入确认当组织接受捐赠时,在会计上应当确认捐赠收入。
捐赠收入可以分为现金捐赠和非现金捐赠两种形式。
现金捐赠对于现金捐赠,组织应立即确认捐赠收入。
下面是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流程:1.首先,准备一张收据来记录捐款人的姓名、捐赠日期和金额。
收据-----------------捐款人: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金额:XX.XX元2.在会计系统中,录入一笔收入凭证,将捐赠收入金额填入收入科目。
会计凭证收入科目借贷--------------------------------捐赠收入 XX.XX银行存款或现金 XX.XX非现金捐赠对于非现金捐赠,例如物品和设备,组织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相应的收入。
下面是非现金捐赠的会计处理流程:1.首先,评估捐赠物品或设备的公允价值。
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或专业评估机构的估值报告。
2.在会计系统中,录入一笔收入凭证,并将公允价值填入收入科目。
会计凭证收入科目借贷--------------------------------捐赠收入公允价值增加其他收入公允价值捐赠资产的确认和披露当组织接受捐赠时,不仅需要确认捐赠收入,还需要确认捐赠资产。
下面是确认和披露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流程:1.首先,评估捐赠资产的公允价值。
与非现金捐赠类似,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或专业评估机构的估值报告。
2.在会计系统中,录入一笔资产凭证,并将公允价值填入资产科目。
会计凭证资产科目借贷--------------------------------捐赠资产公允价值增加固定资产公允价值3.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捐赠资产。
通常将捐赠资产列为固定资产,并在披露中注明是通过捐赠获得的。
新收入会计准则对外捐赠会计分录说到“外部捐赠”,大伙儿脑袋里第一反应可能是慈善捐款,或者企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社会团体。
这个是没错的,确实是企业行为中的一种善举。
但是呢,捐赠这事儿,咱们不光要做,还得弄清楚怎么记账,才不会把自己搞得乱七八糟。
特别是根据最新的收入会计准则,捐赠的会计处理也有了新的规定,企业如果不按规则来,后果可不是一般的“麻烦”哦。
先说说什么叫外部捐赠。
这个其实挺简单,通俗点讲,就是企业或组织自愿把钱或者其他资产捐给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
你看,捐赠就是那么个意思,企业掏出点“真金白银”去做点好事,通常这类捐赠也是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
不过,咱说到捐赠,最关心的就是捐赠之后怎么记账了,是不是?按照新收入会计准则,捐赠的会计分录是有讲究的。
这可不是随便记记账本就算了。
举个例子来讲,假设某企业捐了100万给一个公益项目,那么企业就要先记一下收到捐赠的资金。
这个时候呢,分录就得记成:“银行存款借”100万,捐赠收入贷”100万。
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先把捐赠收入放到账上,确认资金到位。
不过话说回来,捐赠的收入要怎么处理呢?有些捐赠可不是“打了水漂”,比如,捐赠的钱是用来特定用途的。
这时候,咱们要细致一点。
要按照捐赠的具体用途,确认收入分摊到不同的账务科目。
比如,这笔捐赠是为某个项目做资助的,那就不能像普通的捐款收入一样直接入账,而是得按项目进展慢慢确认收入。
这个时候,做账就得更加精细一点,不能“随便来,随便记”。
对了,捐赠收入的确认时间可不是随便定的。
按新准则的要求,如果捐赠收入没有附带特殊的条件,企业就可以在捐赠方确认捐赠的时候,直接将其收入确认。
可是,如果捐赠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这笔钱要用在环保项目上”,那就得等条件完成了再确认收入。
这里面也有一些微妙的地方,真不是简单地写个“银行存款借,捐赠收入贷”就能搞定的。
对了,还有一点得特别提一下,那就是对于捐赠的会计核算,不能只盯着捐赠金额。
关于捐赠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本文仅转给那些极度热爱会计的朋友,一起分享和学习一些东西,也欢迎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
(欢迎关注我的新浪微博@肖曙光财务)捐赠就是一方无偿的赠予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必然涉及捐赠方和受赠方。
一、捐赠方在会计上,捐赠方捐赠的行为一般是计入营业外支出,总的来说,分录大概是:借:营业外支出贷:XX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清理,库存商品等等)本文只讨论库存商品的捐赠,这种业务怎么做账?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入营业外支出呢?捐赠也是存货的处置,那要不要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呢?有没有销项税呢?所得税方面,这项支出能税前扣除吗?如果用公允价值做营业外支出,这样,库存商品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就要计入当期损益,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借:营业外支出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第二种: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营业外收入(库存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如果在借方就是营业外支出)如果用账面价值,就这样做:借:营业外支出贷: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后面再说这个销项税的事)可以发现,不管是用公允价值做还是账面价值做,最后对利润表上利润总额的影响是一样的,所以干脆用简单的方法——用账面价值。
要不要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捐赠库存是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行为,不是收入,就不能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有没有销项税呢?在增值税方面,用自产、委托加工、外购的货物对外捐赠、投资等要视同销售,所以有销项税。
也可以这样想,如果捐赠的存货是自己生产的,领用的材料入账时肯定有进项税抵扣,所以现在对外捐赠必须要视同销售交销项税。
但是,销项税是根据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乘以适用税率来计算的,不是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可以是最近库存的售价,这就说明视同销售在会计上是不体现收入的,而报税的时候要作为收入。
所得税方面,既然计入了营业外支出,就影响了损益,让不让税前扣除是一个问题。
捐赠的会计处理概述捐赠是指个人或组织向其他个人或组织提供现金、物品或服务的行为,通常是出于慈善、公益等目的。
捐赠的会计处理是指将捐赠收入或捐赠物记录在会计记录中,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在会计准则中,捐赠通常被视为非经常性收入,需要单独进行核算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捐赠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凭证和相关注意事项。
捐赠收入的会计处理捐赠收入是指个人或组织收到的来自捐赠者的现金、物品或服务。
在记录捐赠收入时,需要将其作为收入项目记录。
一般来说,捐赠收入应根据捐赠者的意愿进行分类,如常规捐赠、专项捐赠等。
以下是捐赠收入的会计凭证示例:捐赠收入科目借方(元)贷方(元)------------------- ---------- ----------捐赠收入 xx -银行存款 - xx捐赠收入科目应根据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进行确定,一般为“捐赠收入”科目。
借方金额应为捐赠收入的具体金额,贷方为银行存款账户。
捐赠物的会计处理捐赠物是指个人或组织从捐赠者处收到的物品或服务。
在记录捐赠物时,需要将其作为资产或费用项目进行核算。
对于现金捐赠物,会计处理与捐赠收入相似,将其作为收入记录,同时将现金存款增加。
对于非现金捐赠物,如物品或服务,应按照其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一般情况下,将其作为资产类项目进行核算,并在核算时确认其公允价值。
以下是捐赠物的会计凭证示例:捐赠物科目借方(元)贷方(元)------------------- ---------- ----------捐赠物 xx -固定资产 - xx捐赠物科目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捐赠物”科目。
借方金额应为捐赠物的具体金额或公允价值,贷方为相应的资产类科目,如固定资产。
相关注意事项在进行捐赠的会计处理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注意:1.透明度和准确性:捐赠的会计处理应遵循准确、透明的原则,确保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权责发生制:捐赠收入应当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在收到捐赠时确认相应的收入,而不是在捐赠支出时确认。
新准则与新税法下捐赠的会计及税务处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捐赠业务,特别是在救灾扶贫或一些新设立的企业在开业时,经常会发生社会各界的捐赠,对此事项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以前的核算方法,其会计与税务处理在捐赠方和受赠方各不相同。
一、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新准则规定,在会计处理中,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只需借记“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有关科目,如果被捐赠的固定资产已提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已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借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将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
按照相关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将捐赠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应交纳的流转税等相关税费,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即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交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如果对外捐赠符合公益、救济性捐赠条件,按照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及《所得税条例》规定,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标准统一为12%,超过限额部分要进行所得税纳税调整。
我国现行税法对两种形式的捐赠有明确规定:(1)符合税法一般规定条件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可在限额内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税前扣除;(2)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
如果对外捐赠不符合公益、救济性捐赠条件,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该项捐赠支出要在当期全额进行纳税调整。
二、接受资产捐赠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接受捐赠”是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新准则将其归人“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增加当期的所有者权益。
企业购进物资对外捐赠的会计准则企业在购进物资后,有时会选择对外进行捐赠,以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或提升企业形象。
在进行这样的捐赠活动时,企业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以确保捐赠的准确记录和透明度。
本文将介绍企业购进物资对外捐赠的会计准则。
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将捐赠物资作为一项费用进行核算。
捐赠物资的核算应按照实际购进成本计入捐赠费用,并在捐赠发生时确认该费用。
这样可以确保捐赠的真实成本被准确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
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明确捐赠物资的性质和用途。
捐赠物资应当符合企业的经营范围和企业的核心业务,并且要与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使命相一致。
捐赠物资的性质和用途应当在捐赠决策时确定,并在捐赠发生时明确记录,以便后续的核算和审计。
第三,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记录捐赠物资的数量和价值。
捐赠物资的数量和价值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准确估计,并在捐赠发生时记录在企业的账簿中。
这样可以确保捐赠物资的价值被准确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且方便后续的核算和审计工作。
第四,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措施可以帮助企业确保捐赠物资的安全性、准确性和透明度。
例如,企业可以设立捐赠审批流程,明确捐赠的决策程序和责任分工;同时,企业还可以建立捐赠物资的管理制度,包括物资的存储、使用和报废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捐赠物资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
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应当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企业应当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捐赠物资的金额、用途和受益方等信息,以便社会公众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捐赠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企业还应当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捐赠物资的信息,以履行相关税务义务。
企业购进物资对外捐赠的会计准则是确保捐赠活动的准确记录和透明度的重要依据。
企业应当按照实际购进成本核算捐赠物资的费用,并明确捐赠物资的性质和用途。
同时,企业还应当记录捐赠物资的数量和价值,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对外捐赠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于某种目的,有时发生对外捐赠产品或货币的行为,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呢?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超出3%限额的以及非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而应列入纳税调整项目,缴纳所得税。
无论何种捐赠,在会计合核算上都应该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到计算所得款时,应将不符合税法要求的捐赠剔除,无需做任何调帐处理。
因为按会计原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本身就存在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时,必须严格按着以下程序:(1)调整所得额,即将企业已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吸赠额剔除,计入企业的所得额;(2)将调整后的所得额乘以3%,计算出法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3)将调整后的怕得额减去法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举例如下:某厂年末“本年利润”帐户余额为95万元,通过希望工程,捐助失学儿童5万元,已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假设企业当年无其他任何调整项目,全年应纳税款为:(1)调整所得额:95+5=100万元;(2)计算允许扣除金额:100×3%=3万元;(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100-3=97万元;(4)全年应纳所得税额:97×33%=32.01万克。
若年内已预缴所得税20万元,则应汇算清缴32.01-20=12.01万元。
并做如下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