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 格式:ppt
- 大小:5.53 MB
- 文档页数:43
课题3 制取氧气(两课时)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回答]1.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瓶气体中,若木条能够复燃,证明此瓶气体是氧气。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学生思考][投影]展示P36图2—17和图2—18。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1.在图2—17和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讨论)……[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1.图2—17的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塞子(带导管)、水槽、集气瓶。
图2—18的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塞子(带导管)、水槽、集气瓶。
2.左边是气体发生装置,右边是气体收集装置。
3.把一试管塞紧塞子,塞子中央行导管,导管的另一端放进盛水的烧杯是,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
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装置漏气。
4.因为氧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按下来我们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
[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行药口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
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火酒精灯。
(思考:如果光熄火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思考:为什么?)8.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那加少量水。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准备氢氧化钠(NaOH)和高纯度的双氧水(H2O2)。
2.混合反应物: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解于适量的双氧水中,并搅拌均匀。
3.收集氧气:将混合液倒入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并用一根漏斗将混合液缓慢滴入容器的底部,使氧气逐渐释放出来。
氧气会在容器的顶部形成气泡,可以用一个空气袋或气体收集瓶收集氧气。
4.除杂:氧气在制取的过程中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可以使用吸附剂或过滤器进行净化,以去除杂质。
5.存储氧气:将净化后的氧气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以免被其他气体或杂质污染。
在进行化学法制取氧气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安全操作:实验中使用的氢氧化钠和双氧水都是腐蚀性的物质,操作时需要戴上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实验室操作时应注意其他安全操作规程。
2.操作环境:制取氧气的实验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氧气积聚导致的安全隐患。
3.反应速度:在滴加混合液时要注意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氧气的生成。
应该控制滴入速度,保持适量的混合液进入容器。
4.收集器具:收集氧气的装置应该选择具有较高密封性的器具,以免氧气泄漏或被其他气体污染。
5.净化氧气:制取的氧气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需要进行净化处理,以保证气体的纯度。
另外,物理法制取氧气的步骤如下:1.准备原料:准备一定质量的高纯度双氧水。
2.加热分解:将双氧水加热至其沸点以上的温度(约150℃),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2H2O+O2↑3.收集氧气:将产生的氧气收集在一个收集瓶或气囊中。
4.除杂:同样,由于制取氧气时可能伴随有一些杂质,需要使用吸附剂或过滤器进行净化。
物理法制取氧气时的注意事项如下:1.安全操作:实验中使用的高纯度双氧水是一种强氧化剂,所以在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烧伤和有毒物质产生等安全问题。
制备氧气是化学教育中非常基础的实验内容。
在化学实验教案二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制备氧气的简单方法,并通过此实验教学,让学生们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将掌握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方法,并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器材:
过氧化氢3%(H2O2)、酒精灯、烧杯、试管、盆、滴管。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3%(H2O2),置于烧杯中。
2、点燃酒精灯,并将试管倾斜,将试管口放向烧杯中的过氧化氢中心。
3、缓缓将试管致过氧化氢,用滴管滴入几滴洗涤剂。
4、观察烧杯中的反应情况,会发现氧气慢慢地从试管口逸出。
5、当烧杯中的氧气足够多时,将试管口从反应液中取出,并用试管盖盖好。
实验注意事项:
1、由于实验过程中需要点燃酒精灯,请学生们切记注意安全。
2、制备过程中,试管需要缓缓致过氧化氢,以避免反应过程中氧气逸出。
3、若实验失败,要马上停止继续实验,避免造成伤害。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制备出氧气,并且了解到氧气的一些性质和应用。
氧气在自然界中所占比例较大,占空气的21%,在人类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氧气可以用于医学界中的氧疗,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同时,氧气也可以应用于航天、制氮、钢铁生产等领域。
结语:
制备氧气是一项基础的实验内容,但其实验过程并不简单。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确保实验效果,并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的知识和应用。
2.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2.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制取氧气的方法;2.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2.学会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锡水槽、锌片、洗涤瓶、漏斗、蜡烛、试管、橡皮塞、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硫酸、氢氧化钠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和简短的讲解,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内容,介绍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第二步:理论讲解1. 氧气的制取方法教师向学生介绍两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法和工业法。
实验法制取氧气实验法制取氧气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常见的实验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解释其中的原理。
工业法制取氧气工业法制取氧气是通过工业化的方法大规模制取氧气。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常见的工业法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操作和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
第三步:实验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第四步:实验探究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并完成实验记录。
第五步:实验结果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第六步:实验报告撰写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给教师。
六、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制取氧气的实际应用,例如氧气的燃烧性质和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
七、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课堂内容。
八、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课时的内容,并思考制取氧气的其他方法。
以上就是本课时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认识分解反应。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能与他人主动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准备: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火柴、铁架台、带导管的单孔塞、水槽、集气瓶、棉花、玻璃片、长颈漏斗、锥形瓶、带双孔的橡皮塞。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以探究法为主,综合运用启发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通过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氧气,那么,在实验室里怎样制取氧气呢?二、学生自学合作交流:2.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增加了吗?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活动与探究二:在活动与探究一实验③的试管中再加入少量H2O2溶液,并称量反应后MnO2的质量4.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呢?5.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概念[把催化剂的概念总结为“一变(即改变……,改变包含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两不变”]活动与探究三: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和步骤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同只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不加棉花。
6.动手实验,并写出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教师点拨提高升华: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3.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氯酸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氯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化学试剂,它常用于制备氧气。
氧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很多实验和工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并提供一步一步的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室设备和试剂:首先,确保实验室工作区域干净整洁,并具备必要的通风条件。
接下来,准备以下实验设备和试剂:- 烧杯或试管:用于混合反应物和收集产生的氧气。
- 氯酸钾:为本次实验的主要试剂,提供氯离子供氧气生成反应使用。
- 过滤纸:用于过滤氯酸钾溶液中的固体杂质。
- 量筒、滴定管等:用于准确称取和计量试剂。
2. 溶解氯酸钾:将适量的氯酸钾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溶解操作需要在实验室通风橱中进行,以防止试剂挥发。
通常,可将氯酸钾慢慢加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直到溶液变得均匀透明。
3. 过滤溶液:将溶解好的氯酸钾溶液通过过滤纸过滤,以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
将过滤后的溶液装入干净的烧杯或试管中。
4. 加热溶液:将装有氯酸钾溶液的烧杯或试管置于燃烧板上,并用火柴点燃燃烧板上的火焰。
对烧杯进行均匀的加热,使溶液温度逐渐升高。
5. 观察气体产生:随着溶液温度升高,氧气开始从溶液中逸出,并集结在烧杯或试管的顶部。
观察到有气泡逸出并聚集,即表示氧气已经开始生成。
6. 收集氧气:将一个干净的试管或倒置的烧杯(内部不含水分)迅速地放在正在产生氧气的试管或烧杯的顶部。
氧气会自然地进入新放置的容器中。
7. 验证收集的氧气:如果需要验证收集到的氧气,可以用一根带火花的木条置于容器内部。
根据氧气的特性,它会使木条燃烧更加旺盛,并伴有明亮的火花和爆炸声。
8. 安全储存和处理:实验结束后,将收集到的氧气小心地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容器中。
在使用氧气时要格外小心,因为它能助长助燃剂火焰,容易引发火灾或爆炸。
所以,必须妥善存放和处理氧气。
以上就是使用氯酸钾制备氧气的详细操作步骤。
制备氧气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室安全常识,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