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CR及MSCT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诊断价值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胸部透视和MSCT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胸部X线透视和MSCT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比较两种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正确率。
方法对32例怀疑支气管异物的病例全部行胸透和MSCT检查(将获得的MSCT轴位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法(MinP)),检查结果分别与支气管镜对照。
结果3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发现异物。
胸透直接观察到阳性异物1例,具有典型间接征象的阴性异物16例。
MSCT诊断支气管异物31例。
结论螺旋CT较普通X线诊断率明显提高,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支气管异物;体层摄影术;三维重建小儿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危重急症,患儿随时都有发生窒息、死亡的危险[1]。
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非常必要。
笔者总结沧州市盐山县人民医院近年来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2例,分析比较普通X线和MSCT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5年11月以来收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2.2岁;病史2 h~4个月,其中有明确异物吸入史18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吸、呼气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咳嗽、喘鸣、发热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1.2.1 所有病例均首先行胸部透视,标准仰卧体位。
1.2.2 螺旋CT 检查采用东芝公司生产Toshiba Astein4层扫描机。
扫描前部分年龄小的患儿以0.5 ml/kg体质量的10%水和氯醛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待镇静后进行仰卧全肺CT扫描。
扫描参数:120 KV、120 mA、0.75 s/rot,常规扫描层厚8 mm,重建2.0 mm。
扫描结束将所得图像重建,以冠状位、失状位及任意角度的MPR、MinP重建。
观察异物的位置、形态以及肺内情况等。
2 结果经支气管镜检查,本组32例均发现异物。
取出异物分别为小铁片、花生米、瓜子、肉末、大米粒等2.1 胸透1例可见右主支气管内阳性异物伴纵隔摆动。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像诊断探析目的: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
方法:对近年来在本院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20例BPD患儿的胸部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20例BPD患儿的胸片:两肺野纹理增多、紊乱、模糊、透亮度减低者5例,两肺磨玻璃样改变及支气管充气征者3例,两肺斑片影者6例,合并肺气肿者4例,双肺弥漫结节影者2例。
结论:BPD患儿的X线检查结果虽无明显的特异性,但结合病史进行动态观察对患儿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多见于长时间使用机械通气所引起的继发性新生儿肺损伤后的早产儿[1]。
近十年来,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新生儿医疗技术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极低体重儿和超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BPD 的发病率也出现了明显的升高。
BPD严重危害着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多数专家和学者认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BPD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现就本院近年诊治的20例BPD患儿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20例BPD患儿为研究对象。
胎龄为26~34周,平均(29.5±1.72)周。
其中胎龄32周者4例。
出生重量为950~2050 g,平均(1628±291)g。
其中出生时体质量<1000 g者2例,1000~1500 g者8例,1501~2000 g者6例,2001~2500 g者4例。
本组患儿中基础病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者10例,早产儿肺炎者6例,早产儿吸入综合征者2例,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2例。
本组有8例患儿曾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约4~7 d,病情好转后改用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及面罩和/或箱式给氧。
本组中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氧依赖和肺部感染的情况,其中有4例患儿出院后有反复入院治疗的情况。
CR技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摘要】目的:探讨CR技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者780例,对其CR技术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80例患者经CR技术检查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者591例(约占75.8%)。
结论:CR技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中不仅准确率高,而且操作方便、检查迅速,能够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CR技术;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0-0101-02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性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霉菌及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单独引起的或者由病毒、细菌“混合”引起的肺组织感染[1]。
小儿时期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等,这些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不仅使得小儿极易发生支气管肺炎,且一旦发病其症状会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将会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呼吸、消化及神经系统的功能[2]。
为探讨CR技术在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我院收治的7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抽取的来我院诊治的7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438例,女性患者342例;年龄1~3岁(<1岁者414例,1~2岁者231例,2~3岁者135例);主要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38.9℃,不规则热594例,弛张热186例),咳嗽、咳痰(痰量不多、呈泡沫样),出现呼吸困难者112例,喘息者239例,烦躁不安者196例,精神不振者187例,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及中细湿啰音,化验检查白细胞升高者587例,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发病至就诊时间1~14d。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像分析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肺部疾病,一般多发于早产儿,近年来,经典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有明显降低,但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特别是随着多层螺旋CT的普及检查水平的提高对新型支发育不良检出率有明显上升,目前临床一般采用影像学方法对新生儿及成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进行诊断。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像学;X线;CT;核磁共振;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包括经典型及新型,经典型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为在胎龄36周时,胸片有特征性改变,在新生儿出生28天后,呼吸依然需要氧气的支持,产妇在生产前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在产后对新生儿进行保护性通气及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可减少经典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病率【1】,但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无特征性改变的不典型即新型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人数逐渐上升。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如不及时进行诊断及治疗,会导致肺大疱、肺纤维化的形成,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2】,临床一般采用影像学手段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进行诊断,笔者就对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定义1967年Northway等首次提出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概念,认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继发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与氧毒性及机械通气气压伤等有密切的关系。
1979年,Bancalari等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定义为:患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需要进行季节通气3天以上且持续给氧28天以上;具有呼吸困难体征及肺部影像学表现【3】。
2000年,在美国多家卫生研究机构的研讨会上制定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新定义:新生儿持续用氧28天以上;肺部放射学异常表现。
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病理学特点经典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主要病理特征为支气管及分支变化异常,有明显的纤维增生及炎症;新型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主要特征为肺泡及肺微血管发育不良,具体表现为肺泡结构简单化,肺泡数量减少,体积增大,肺有胚胎化的趋势【4】。
CT与MSCT早期诊断支气管扩张病症的效果分析-临床诊断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BCS 是因为支气管以及周围肺部组织出现慢性化脓炎症以及纤维化,使得支气管壁肌肉以及弹性组织遭到破坏,造成支气管发生变形并出现持久性扩张。
其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以及咳脓痰与反复咯血。
其致病因素主要是支气管受到感染以及阻塞或者牵拉等,少部分患者是先天遗传。
患者大多有麻疹以及百日咳或者支气管型肺炎(Bronchial pneumonia,BP)之类病史。
BCS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以及工作。
因此,早期有效的进行诊断,显得格外重要。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2 年7 月至2013 年7 月,我院总共收治了96 例BCS 的患者。
男73 例,女59 例;年龄29-76 岁,平均(49.8 7.6) 岁。
主要症状表现:发热、咯血以及反复发作型咳痰。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X -ray,CT 以及MSCT 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
以临床确诊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以及漏诊率。
1.3 检查方法:X -ray 采用XG 500mA X 射线机进行拍摄。
CT 检查将其扫描参数设定:电压为120KV,电流为150mA,层厚为2mm,间隔为1cm;靶扫描,FOV为240mm,其扫描范围为肺尖到隔顶。
MSCT 检查,其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进行1.25mm 的薄层重建。
1.4 评价标准:灵敏度= a /(a + c) 100% ;漏诊率=c / (a + c) 100% 。
见表1。
【表1】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13.0 软件分析。
数据比较以X2检验。
计量数据比较以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不同检查方法结果对比:CT 与MSCT 检查出平均柱状肺段数为(48 13)个,囊状为(32 15)个,静脉曲张型为(38 15) 个,混合型(29 12) 个,合计(137 12)个;均明显多于X -ray 检查的(12 9)个,(13 8)个,(17 10)个,(12 5)个,(43 7)个。
CR床旁拍片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CR成像系统的的优越性及其在床旁摄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60例患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60例CR系统床旁胸部摄片均一次成功, CR系统大大提高了床旁摄片的一次性成功率,大幅度降低了重复拍摄的几率,为患者的诊治争取了时间。
结论CR系统床旁摄片可获得高质量图像,减少重拍率,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关键词】CR系统;胸部x线摄片;屏胶片x线照相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将x线摄影的影像信息全部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IP)上,经读取装置读取,由计算机处理后得出一个数字化图像,再经D/A(数字/模拟)转换后在荧屏上显示的灰阶影像[1]。
CR系统以其信息量多、宽容度大、曝光量较小、辐射量低、强大的后处理技术等优点,提高了影像质量,它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增感屏胶片组合x线照相系统,广泛用于床旁摄片中。
现对260例监护室患者采用CR系统行床旁前后卧位胸部x线摄片,探讨CR 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60例监护室患者,其中男194例,女166例,年龄11~83岁。
均采用CR系统行床旁前后卧位胸部x线摄片。
主要材料及器械:岛津MU125P x线机,ADCC Cassette IP板,AGFA影像处理系统,AGFAScoPIX LT2B胶片。
照相条件:60~68Kv,4.2~6.3mAs,管片距离约150 cm。
1.2 方法按常规投照方法进行前后卧位胸部x线摄片,与同期常规屏胶片系统床旁胸部摄片在照相条件、照片质量以及对胸部结构和病变显示方面进行对比。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CR成像系统的的优越性及其在床旁摄片中的应用价值。
2 结果在x线机和管片距离均相同的情况下,CR系统床旁胸部摄片的毫安秒比常规屏胶片系统减少约45%;260例CR系统床旁胸部摄片均一次成功,CR系统大大提高了床旁摄片的一次性成功率,大幅度降低了重复拍摄的几率,为患者的诊治争取了时间。
MSCT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MSCT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体层摄影术;X线机【论文摘要】目的:探讨MSCT检查在诊断支气管扩张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3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MSCT检查资料,分析其表现和诊断价值;全部患者均采用MSCT扫描方式,并对病变区域行图像行三维处理,如MRP、MIP、MinIP、CPR等。
结果:30例患者中其中柱状支气管扩张20例,囊状支气管扩张3例,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7例,可显示双轨征和印戒征等。
结论:MSCT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特异性高,可以显示支气管扩张范围、程度和部位,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6~75岁,平均46.5岁;临床症状:反复咯血者26例、慢性咳嗽者29例、咳大量脓痰21例、发热8例。
?1.2设备与方法CT检查采用SIEMENS?SOMATOM?Emotion6层螺旋CT 机,管电压130kV,管电流300mA,扫描层厚6x2.0mm,图像层厚10mm,矩阵为512×512,纵膈窗窗位30~50Hu,窗宽250~400Hu,肺窗窗位-600~-800Hu,窗宽1200~1800Hu。
患者采用仰卧位,横断轴位扫描,两臂上举抱头屏气,从胸骨切迹起始向下逐层扫到膈顶。
对肺内病灶和兴趣区域图像做2.5mm薄层肺窗重建及后处理(MPR、MIP、MinIP、CPR)。
由3名有经验的CT室医师对患者的MS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对比。
?1.3诊断标准参照相关 [1]按扩张的形态分为柱状型、囊状型、静脉曲张型。
符合以下1条以上者即诊断该肺段支扩:?以肺段为单位,某一段支气管远端大于近端;?胸壁下1.0cm以内范围见到支气管;?与邻近肺段的支气管相比较,支气管的内径明显大于邻近肺段的支气管腔,管壁增厚。
床旁胸片经CR系统图像后处理诊断漏诊气胸1例
李建浩;顾明
【期刊名称】《西南军医》
【年(卷),期】2005(007)004
【摘要】患者,男性,32岁,车祸伤致左胫腓骨粉碎性骨折,人院后感左胸痛,行胸部平片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人院后再次计算机X线摄影(CR)投照床旁胸片,激光胶片胸部未发现明确异常征象,在影像浏览器上经图像放大,调节窗宽窗位,并行边缘锐化后发现左侧第2前肋骨折伴左肺尖气胸。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李建浩;顾明
【作者单位】成都军区总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放射科,成
都,6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
【相关文献】
1.床旁胸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肺气漏诊断中的应用 [J], 赵菊环;崔二峰;张治礼
2.移动DR后处理参数对床旁胸片影像质量的影响 [J], 郭哲;吴文娟;于宝海;张祖卓;袁玉玲;孟辉;吴慧钊
3.82例新生儿气胸床旁CR胸片特征分析 [J], 李淑娟;杨青
4.移动DR后处理参数对床旁胸片影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J], 李夏夏
5.简化CR后处理方法提高床旁胸片质量的探讨 [J], 曹立荣;张金声;纪盛章;李建伟;王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动脉吊带畸形的 M SCT 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林全任;董文锡;胡德余;陈伟【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目的:评价MSCT及后处理(MIP、MinIP、MPR、VRT)在肺动脉吊带畸形(P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在我院及合作医院住院并经手术证实的肺动脉吊带畸形的临床表现及 MSCT 特征表现。
结果本组22例全部为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远端的肺动脉吊带畸形,左肺动脉呈“C 形”走行绕过气管后方进入左肺,其中4例出现右肺发育不良,5例出现左肺阻塞性肺气肿,8例出现气管分叉呈“倒T”形,22例气管或支气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
结论 MSCT 及其后处理技术相互结合对肺动脉吊带畸形的准确诊断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4页(P238-241)【作者】林全任;董文锡;胡德余;陈伟【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浙江苍南 325804;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浙江苍南 325804;浙江省苍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浙江苍南 325804;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放射影像科浙江温州 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2;R814.42【相关文献】1.心脏MSCT对儿童"恶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 [J], 于彤;洪天予;高军;刘志敏;段晓岷2.先天性肺动脉吊带畸形的影像表现(附2例报告) [J], 缪华;陈香3.以反复喘息为表现的肺动脉吊带畸形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梁慧;赵德育;田曼;韩青4.Bosniak分级系统对MSCT诊断肾脏囊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其MSCT表现特点[J], 张文馨;陈文静;李学栋5.Bosniak分级系统对MSCT诊断肾脏囊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其MSCT表现特点[J], 张文馨;陈文静;李学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床旁CR及MSCT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床旁cr及msct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2年7月的32例经临床确诊为bpd患儿的影像资料,包括床旁cr和msct 检查。
结果 32例患儿影像资料中,其第一次床旁cr示早产婴肺的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23例,吸入性肺炎的3例,未见异常的2例,msct示7—28天的msct主要征象为肺野呈毛玻璃状密度及实变影8例,其中3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
表现为肺过度充气及多发大小不一、囊状透亮影8例,既有多发囊状透亮影又合并周围有片状、条索状致密影且双肺野不均匀分布的16例。
结论床旁cr可对本病预期诊断做出提示,msct结合临床病史及早期的影像资料综合分析对bpd可以做出基本明确的诊断。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床旁cr;msct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1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3726—0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2000年美国的bpd研讨会将其定义为①新生儿持续用氧至少28天;②肺部放射学异常表现。
符合上述标准诊断为bpd。
由于早产儿救治水平的提高,以及临床上机械通气的广泛使用,该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对bpd的临床和影像诊断有一个及早全面的认识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搜集2009年7月—2012年7月的32例经临床确诊为bpd患儿的影像资料,包括床旁cr和msct检查。
其中男19例,女13例;双胎产9例,剖宫产21例,自然产11例。
患儿中有28例出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呼吸困难,患儿平均胎龄29.8周(26.3—34.2周),出生的平均体重2210g,其中出生体重在1250g以下的2例,在1250—2000g间的6例,第一次床旁cr拍摄时间为1—8h,治疗后据病情进行随访复查,其组病例中早期的基础疾病诊断为早产婴肺的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23例,吸入性肺炎的3例,未见异常的2例,其中包括极低体重儿2例,患儿均有吸氧或正压机械通气病史。
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有至少两次以上的床旁胸部前后位cr片,用si—mensmobil床旁x线机及agfar计算机放射系统,konica自动洗片机。
所有病例msct检查均采用美国ge—lighspeed 16 sct扫描机检查,扫描参数:120 kv,170 ma,层厚3.75 mm,扫描范围自肺尖扫至膈面,根据病情需要定期复查。
3 结果
其中第一次床旁cr示早产婴肺的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23例,吸入性肺炎的3例,未见异常的2例,后根据病情需要于3—20天复查床旁cr示:其中早产婴肺两例除未见好转外可见双肺野透过度明显降低,并可见双肺野散在的片状致密影,23例rds患儿中,有18例病情持续3—4周无好转并合并双肺野渗出性
病变和纤维化,5例好转1—2周后出现病情的持续加重并出现肺野的透亮度增高影和致密影相间隔分布的影像表现,后于7—28天复查msct所见为:msct主要征象为肺野呈毛玻璃状密度及实变影8例,其中3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
表现为肺过度充气及多发大小不一、囊状透亮影8例,既有多发囊状透亮影又合并周围有片状、条索状致密影且双肺野不均匀分布的16例。
4 讨论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其高危致病因素与早产、高浓度氧损伤、机械通气、感染等原因密切相关,尤其早产和机械通气这两个因素1,2,另外相关报道示极低出生体重儿亦是bpd发病率高的重要因素。
bpd病理变化传统理论认为炎症和增生为主要表现,新型理论偏重于肺的胚胎化。
northway根据bpd 的病理过程将胸部x线及sct表现分4期:第一期两肺广泛颗粒影,肺野密度增加,支气管充气影明显;第二期两肺野密度普遍增加,心缘模糊;第三期两肺野有小圆形蜂窝状透明区,肺野密度不规则;第四期整个肺野有大小不一的圆形透明区,两肺过度扩张伴条索状肺不张。
王瑞珠等3认为肺发育不成熟、急性肺损伤、伤后异常修
复是引起bpd的三个关键环节。
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早应用及其他治疗方法的干预,以上这些典型的分期表现并不多见,结合本组病例的影像学表现,总结为:在肺部原发疾病好转后出现双肺纹理增重、紊乱,同时双肺野透亮度下降,表现为磨玻璃样,在床旁cr上可能不明显,但在msct上
可见两肺磨玻璃样表现及网格影,并可见以肺段、肺叶分布为主的实变影,其内有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另外可见多发的囊泡状影,其在双肺野不均匀分布,到后期发展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线状影及网格影,为间质纤维化所致。
病变发展至慢性期,病变不可逆,造成肺组织的严重损伤,预后非常差,所以对此疾病及早的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预防疾病的进展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的床旁cr为我们诊断本病做了一个预期的提示,结合患儿的临床情况,如病情好转后突发持续性加重以及氧依赖等,并有正压机械通气病史等,要及早行msct进一步明确,对于影像表现不典型而临床病史又高度怀疑本病的患儿,可进行激素实验性疗法来及早做出判断。
为了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建议在治疗和预防上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早产、预防感染、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并帮助患儿较早的脱离呼吸机和高浓度吸氧。
同时给予利尿、营养支持及合理的
给氧方式等。
由此可见,早期的床旁cr和msct资料结合患儿的临床病史,对bpd做出一个及早的准确判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尽可能及时地采取综合性措施来早期控制症状、降低肺损伤、降低bpd患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bhandari v,gruen jr.genetics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semin perinatol,2006,30 (4):185— 191.
[2] 陈幽,韩玉昆,叶贞志,等.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
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1):15—18.
[3] 王瑞珠,唐文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像分析江苏医
药,2010,36(12):1379—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