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专题---第三讲行程问题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讲行程问题(一)一、知识梳理1.行程问题:关于走路、行车等问题,一般都是计算路程、时间、速度,叫做行程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速度、时间、路程、方向、速度和、速度差等概念,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再根据这类问题的规律解答。
2.解题关键及规律:同时同地相背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相向而行:路程=速度和×时间。
同时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追击时间=路程÷速度差。
同时同地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后,快的在前):路程=速度差×时间。
二、方法归纳行程问题分为追及问题与相遇问题: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同时出发)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击时间=相距路程甲的速度×甲追乙的时间-乙的速度×甲追乙的时间=相距路程路程差=相遇时间×速度差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速度差=路程差÷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三、课堂精讲例1 A、B两地相距1250千米,两辆汽车相对开出。
若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则乙车每小时行()千米,两汽车经10小时正好相遇。
【规律方法】根据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可以用方程,也可以用算术方法。
【搭配课堂训练题】【难度分级】 A1.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
甲车从A地、乙车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两车相遇后4.5小时甲车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5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3千米,甲乙两地相距416.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2一汽车下午2点30分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50千米,经1.5小时后另一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从B地开出,下午6时相遇,A、B两地相距()千米。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行程问题(3)例1:甲、乙两人步行的速度比是13:11,他们分别由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
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几小时?练习:从A地到B地,甲要走2小时,乙要走1小时40分钟。
若甲从A地出发8分钟后,乙从A地出发追甲。
乙出发多久能追上甲?例2: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相对开出。
第一次相遇时离A站有90千米。
然后各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
第二次相遇时离A地的距离占A、B两站间全程的 65%。
A、B两站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练习:甲、乙两辆汽车从A 、B 两地相对开出。
第一次相遇时离站有 110千米。
然后各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 沿原路返回。
第二次相遇时离B 地的距离占A 、B 两站间全程 的65%。
A 、B 两站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例3:一辆汽车从A 站出发经过B 站到C 站,然后按原路返回,汽车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汽车从A 站到C 站 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么汽车从C 站返回到A 站的速度是每小时 行多少千米?练习:下面是明明和婷婷外出情况的一张拆线统计图。
他们分别住在 一条大街的两头,相距2千米。
在他们两家之间,中途恰好是 一所书店。
现在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他们俩人是( )先出发。
2、婷婷的速度一直保持在每小时( )千米。
3、明明的速度一开始是每小时( )千米。
A C路程(千米) B 0 5 10 15 20 25 时间(分钟)能力检测:1、甲乙两汽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时离A站70千米。
然后各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车站后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离A站的距离占AB间总长的60%。
AB两站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有两条纸带,一条长21厘米,一条长13厘米,把两条纸带剪下5,问同样长的一段后,短纸带剩下的长度是长纸带剩下长度的9剪下的一段有多长?5,3、甲、乙两车从A、B两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6甲车先从A城开出55千米后,乙车才从B城出发,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0千米,求A、B两城市间的距离。
奥数行程问题一、多人行程的要点及解题技巧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难度系数比较高的一个模块,在小升初考试和各大奥数杯赛中都能见到行程问题的身影。
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
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1.简单行程:路程=速度×时间2.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3.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如“多人行程问题”,实际最常见的是“三人行程”例: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
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
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总之,行程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锻炼思维的好工具。
只要理解好“三个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解决行程问题并非难事!二、奥数行程:追及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的概念及公式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八、行程问题班级姓名例1、甲、乙两人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朝相反的方向跑,两人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间隔40秒,已知甲每秒跑6米,乙每秒跑多少米?如果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以原来的速度同向跑步,两人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间隔多少秒?例2、甲、乙两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2米,甲跑6秒钟可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4秒,则甲跑10秒钟能追上乙,两人每秒钟各跑多少米?例3、同学们去春游,排成一列队以每秒1米的速度行进,队伍长300米,马老师因事以每秒1.5米的速度从队伍的末尾追到排头,又立即从队伍的排头回到排尾。
问马老师又回到排尾时一共用了多少分钟?例4、一辆卡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A地驶往B地,出发1小时后,一辆轿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也从A地驶往B地,比卡车早半小时到达B地。
求A、B两地的路程。
例5、欣欣每天早上步行上学,如果每分走60米,则要迟到5分;如果每分走75米,则可提前2分到校。
求欣欣到校的路程。
例6、快、中、慢三辆车同时同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去追赶前面一骑车人,这三辆车分别用6分钟、10分钟、12分钟追上骑车人。
已知快、慢车的时速分别为24千米和19千米,求中速车的速度。
练习八1、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桥车同时从相距299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千米。
问:几小时后两车第一次相距69千米?再过多少时间两车再次相距69千米?2、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8小时可以相遇。
如果两人每小时都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后相遇,问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一辆面包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在面包车开出30分钟后,一辆轿车以每小时84千米的速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同一行驶路线去追赶面包车,追上时距出发地多少千米?4、A、B两城相距42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货车分别从两城相向而行。
货车上午8点出发,轿车上午9点出发,轿车的速度是货车速度的2倍。
行程问题(综合)知识梳理教学重、难点作业完成情况典题探究例1. 小华在8点到9点之间开始解一道题,当时时针、分针正好成一直线,解完题时两针正好第一次重合.问:小明解这道题用了多长时间?例2.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例3. 甲、乙、丙是一条路上的三个车站,乙站到甲、丙两站的距离相等,小强和小明同时分别从甲、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小强经过乙站100米时与小明相遇,然后两人又继续前进,小强走到丙站立即返回,经过乙站300米时又追上小明,问: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米?例4. 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赛跑,当甲到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20米,丙离终点还有25米,如果甲、乙、丙赛跑的速度都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1耐心细心责任心例5. 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26分钟赶上乙;如果两人相向而行,6分钟可相遇,又已知乙每分钟行50米,求A、B两地的距离。
例6. 一条公路上,有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骑车人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每隔6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步行人,每隔10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超过骑车人,如果公共汽车始发站发车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共汽车?例7. 甲、乙二人沿铁路相向而行,速度相同,一列火车从甲身边开过用了8秒钟,离甲后5分钟又遇乙,从乙身边开过,只用了7秒钟,问从乙与火车相遇开始再过几分钟甲乙二人相遇?演练方阵A档(巩固专练)1.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千米.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公里.3.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倍.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钟.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钟.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秒.5.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求出发后经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6.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出了步.7.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米才能回到出发点.8.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开出发地2100米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9.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距甲地有公里.10.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 出发,乙同时从B 出发,甲每分钟行进65米,乙每分钟行进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 边上.11.动物园里有8米的大树.两只猴子进行爬树比赛,一只稍大的猴子爬上2米时,另一只猴子才爬了1.5米.稍大的猴子先爬到树顶,下来的速度比原来快了2倍.两只猴子距地面多高的地方相遇?12.三个人自A 地到B 地,两地相距36千米,三个人只有一辆自行车,这辆车只能坐两人,自行车的速度比步行速度快两倍.13.铁路旁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每小时3.6公里,骑车人速度为每小时10.8公里.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钟,通过骑车人用26秒钟.这列火车的车身长多少米?14.一条小河流过A 、B 、C 三镇.A 、B 两镇之间有汽船来往,汽船在静水的速度为每小时11千米.B 、C 两镇之间有木船摆渡,木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3.5千米.已知A 、C 两镇水路相距50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某人从A 镇乘汽船顺流而下到B 镇,吃午饭用去1小时,接着乘木船又顺流而下到C 镇,共用8小时,那么A 、B 两镇的水路路程是多少米.15.B A ,两地间的距离是950米.甲、乙两人同时由A 地出发往返锻炼.甲步行每分走40米,乙跑步每分行150米,40分后停止运动.甲、乙二人第____次迎面相遇时距B 地最近,距离是______米.16. 甲、乙两个运动员分别从相距100米的直跑道两端同时相对出发,甲以每秒6.25米,乙以每秒3.75米的速度来回匀速跑步,他们共同跑了8分32秒,在这段时间内两人多次相遇(两人同时到达同一地点叫做相遇).他们最后一次相遇的地点离乙的起点有______米.甲追上乙_____次,甲与乙迎面相遇_____次.17.甲、乙二人在400米圆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比赛.两人从起点同时同向出发,开始时甲的速度为每秒8米,乙的速度为每秒6米.当甲每次追上乙以后,甲的速度每秒减少2米,乙的速度每秒减少0.5米.这样下去,直到甲发现乙第一次从后面追上自己开始,两人都把自己的速度每秒增加0.5米,直到终点.那么领先者到达终点时,另一人距终点多少米?B 档(提升精练)1. 甲乙两人分别从圆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出发,沿圆周行进。
六年级奥数之行程问题精选1.图中A、C两地相距2千米,C、B两地相距5千米。
甲、乙两人同时从C地出发,甲向B地走,到达B后立即返回,乙向A地走,到达A后立即返回。
如果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1.5倍,那么当乙到达D地时,还未能与甲相遇,他们相距0.5千米,这时甲距C 地多少千米?2.A、B两地相距36千米,甲、乙、丙的速度分别是4千米/小时、7千米/小时、5千米/小时。
如果甲、乙从A地,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那么几小时后,丙与乙的距离是丙与甲的距离的2倍?3.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跑步,甲每秒跑2米,乙每秒跑3米。
如果他们第四次相遇点与第五次相遇点的距离是160米,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4.A先生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忽然发现B先生正在向相反的方向步行,2分钟后汽车到站,A先生去追B。
如果A先生的速度是B先生速度的2倍,是汽车速度的1,那4么A先生追上B先生要多少分钟?5.轮船鸣着汽笛,以每小时18千米的速度面对悬崖行驶,4秒钟后听到回声。
声音传播的速度为每秒340米,请问轮船鸣笛时距悬崖多少米?6.甲、乙二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走80米,乙每分钟走70米,出发一段时间后,二人在距中点60米处相遇。
如果甲晚出发一会儿,那么二人在距中点220米处相遇。
甲晚出发了多少分钟?7.某人从A地到B地如果用每分钟90米的速度走,那么要迟到5分钟,如果用每分钟100米的速度走,那么仍迟到3分钟。
他应以每分钟多少米的速度走才能准时到达?8.在一条公路上,甲、乙两个地点相距600米。
张明每小时行走4千米,李强每小时行走5千米,8点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调头相向而行,依次接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数调头行走。
那么,张李两人相遇时是8点几分?9.A、C两地相距7000米,B地是A、C两地的中点,小明骑自行车从A地、小华步行从B地同时出发去C地,并且到了C地立即返回,已知小明每分钟走250米,小华每分钟走100米,小明和小华相遇时距C地多少米?10.两地相距18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这两地相向出发,甲快乙慢,12分钟相遇于A 地,如果每人每分钟多走25米,那么相遇地点B地离A地有33米。
六年级下册奥数第3讲~变速行程问题知识点二:设数法解变速行程举例:下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已知一个蚂蚁在每边上的爬行速度,求绕一圈的平均速度。
例2、一只虫子沿正方形ABCD的四条边爬行,已知其在AB上的速度是每分钟90厘米,BC上的速度是每分钟120厘米,CD上的速度是每分钟60厘米,DA上的速度是每分钟80厘米。
蚂蚁由A点开始,如果顺时针爬行一周,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顺时针爬行了一周半,平均速度又是多少?练2、一只虫子沿正方形ABCD爬行,已知其在AB上的速度是每分钟90厘米,BC上的速度是每分钟120厘米,CD上的速度是每分钟60厘米,DA上的速度是每分钟80厘米。
蚂蚁由A点开始,逆时针爬行2周半,平均速度是多少?知识点三:设分段法解变速行程当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路程时,我们只要通过设数的形式进行解题就可以了,当然设数法求平均速度的问题还有另外一种类型,1、张老师开车回家,此时距离家有120千米,前半程用速30千米/时速度行驶,临时家里有事需要尽快到达,要想3小时到达,那么后半段的速度是__________。
2、有甲乙两艘船在海上相向行驶,甲船单独行驶完全程需要6小时,乙船单独行驶完全程需要4小时,甲乙同时出发_______小时相遇。
例3、胖胖开车去外婆家,原计划按照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行驶到路程的一半时发现之前的速度只有50千米/时,那么在后一半路程中,速度必须达到多少才能准时到外婆家?练3、李老师开车去图书馆,前一半路程车速为每小时40千米,平均速度是每小时48千米,那么他后一半路程的车速是多少?知识点四:与正反比相关的变速行程举例:小红帽去外婆家,小红帽有天按照往常的速度去2000米处的外婆家,结果在最后500米处发现了大灰狼,小红帽加快速度跑步,结果比平时提前了3分钟到达外婆家,请问,如果小红帽一开始就以跑步的速度,那么可以提前几分钟到达外婆家。
板书总结:与正反比相关的变速行程1、路程相同,速度与时间成反比;2、去相同,比不同3、找不变量,路程和相同,速度和相同,时间也相同3、乐乐和静静、赛跑,这天他们选定了跑道进行比赛,已知乐乐和静静、的速度比为5:4,乐乐比静静、早2秒到终点,乐乐跑完全程需要多久?4、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货两车所行的路程比是5:4,相遇后货车每小时比相遇前每小时多走27千米,客车仍按原速前进,结果两车同时到达对方的出发站。
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变化最多的一个专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行程问题中包括:火车过桥、流水行船、沿途数车、猎狗追兔、环形行程、多人行程等等。
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路程(s)、速度(v)、时间(t)三个关系:1. 简单行程:路程 = 速度× 时间2. 相遇问题:路程和 = 速度和× 时间3. 追击问题:路程差 = 速度差× 时间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一追及与相遇例题:例1:一列火车以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小时,算一算这列火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例2.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城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6千米,5小时两车相遇。
两城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例3. 甲、乙两人相距10千米,甲在前,乙在后,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
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乙几小时能追上甲?例4 甲乙两辆汽车从A、B两地之间相对行驶,甲每小时行72千米,乙每小时行78千米,由于乙有事耽搁,甲先出发,2小时后乙才出发。
4小时后两车在中途相遇。
求A、B之间的距离?例5 甲、乙二人分别从C、D两地同时同向出发。
甲在C地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行进,乙在D地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行进,经过6小时甲追上了乙。
求C、D两地之间的距离。
例6 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
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
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
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我们把这样一个抽象的三人行程问题分解为三个简单的问题,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
1、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千米,相遇时两车距离中点3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千米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公里,回来时每小时走9公里,来回公用5小时。
小明来回共走了公里。
3、一个人步行每小时走5公里,如果骑自行车每1公里比步行少用8分钟,那么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倍。
4、一位少年短跑选手,顺风跑90米用了10秒,在同样的风速下,逆风跑70米,也用了10秒。
在无风的时候,他跑100米要用秒。
5、AB两城相距56千米,有甲乙丙三人,甲乙从A城,丙从B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乙丙分别以每小时6千米、5千米、4千米的速度行进。
求出发后经过小时,乙在甲丙之间的中点?6、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任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追上狗时,狗跑了出了步。
7、兄妹二人在周长30米的圆形水池边玩,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绕水池而行,兄每秒走1.3米,妹每秒走1.2米,他们第十次相遇时,妹妹还需走米才能回到出发点。
8、骑车人以每分钟300米的速度,从102路电车始发站出发,沿102路电车线前进,骑车人离出发地2100时,一辆102路电车开出了始发站,这辆电车每分钟行500米,行5分钟到达一站并停车1分钟,那么需要 分钟,电车追上骑车人。
9、一个自行车选手在相距950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训练,从甲地出发,去时每90公里休息一次,到达乙地并休息一天后再沿原路返回,每100公里休息一次。
他发现恰好有一个休息的地点与去时的一个休息地点相同,那么这个休息地点据甲地有 公里10、如图,是一个边长为90米的正方形,甲从A 出发,乙同时从B 出发,甲每分钟行进65米,乙每分钟行进72米,当乙第一次追上甲时,乙在 边上。
11、动物园有8米的大树,两只猴子进行爬树比赛,一只稍大的猴子爬上2米时,另一只猴子才爬了1.5米。
稍大的猴子爬到树顶,下来的速度比原来快了2倍。
知识提要
行程问题几类:
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追及问题:速度差+慢者速度=快者速度
快者速度-速度差=慢者速度
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3.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1)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2)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3)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4)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5)即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4.火车过桥:抓住加入了火车车长这一条件,抓住巧用火车上的
1)人与车
相遇:路程和=火车车长,速度和=车速+人速
火车车长÷(车速+人速)=相遇时间
追及:路程差=火车车长,速度差=车速-人速
火车车长÷(车速-人速)=追及时间
2)车与车
相遇:路程和=甲车长+乙车长,速度和=甲车速+乙车速
(甲车长+乙车长)÷(甲车速+乙车速)=相遇时间
追及:路程差=快车长+慢车长,速度差=快车速-慢车速
(快车长+慢车长)÷(快车速-慢车速)=追及时间
3)头对齐,尾对齐:
头对齐:路程差=快车车长,速度差=快车速-慢车速
快车车长÷(快车速-慢车速)=错车时间
尾对齐:路程差=慢车车长,速度差=快车速-慢车速,
慢车车长÷(快车速-慢车速)=错车时间
5.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变的关系
6.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多人行程、二维行程等。
7.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行程专题
●如果甲乙从A,B两点出发,甲乙第n次迎面相遇时,路程和为全长的2n-1倍,
而此时甲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时甲走的路程的2n-1倍(乙也是如此)。
总结:若两人走的一个全程中甲走1份M米,两人走3个全程中甲就走3份M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