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油画·1977年)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影像”与“影人”:《遵义会议》百年恢弘之双重银幕解码作者:杨立杰来源:《电影评介》2021年第13期100年前,在历史的不断考验和见证中,中国共产党最终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不懈奋斗史,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作为一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影片,电影《遵义会议》首次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完整再现了1935年遵义会议前后那段荡气回肠的光辉历史,用镜头回溯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事业实现伟大转折的全过程,旗帜鲜明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伟力,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形成的必然性,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的初心、崇高的使命和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解码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之道,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世界之问。
一、影像之维:以银幕之美,求历史之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百战百胜的思想理论武器,始终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方向。
遵义会议是确立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领导地位的伟大开端。
电影选取了最具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这一历史事件,讲述了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与“左”倾教条主义思想交锋之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中国革命道路,不断走向成熟的非凡过程。
影片用饱满的镜头,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长征初期以李德、博古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危害和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觉醒。
影片设置三条情节线,紧紧围绕这一伟大觉醒展开叙事,三条线相互交织,互相推进,最终解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这一问题。
《形式表达》教学设计课题形式表达单元第一单元第2课学科美术年级七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本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与探究,总结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并归纳和总结出艺术家是如何在美术作品中去利用美术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所要传递的情感与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并能够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动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探究与分析!从点线面空间等不同的素材元素中去进行作品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学习目标【艺术表现】: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去归纳和总结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并学会探究艺术家是如何利用美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创意实践】:通过对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进行探究与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总结,能够归纳出艺术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并尝试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基本的艺术语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探究、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了解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艺术语言的使用方法和手段,并尝试用这种方法自主进行美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文化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传达的精神,能够通过美术作品的学习和感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重点能够有效的归纳和总结出美术作品的常用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难点能够利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自主地对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并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阶段1、知识回顾【教师提问】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美术作品来表达情感,欣赏了艺术家们用美术作品来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先辈们的敬畏。
大家还记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类型的美术作品吗?生:自主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并展示课件】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有中国画转战陕北!版画作品人桥以及油画作品送别!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借助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缅怀革命历史,寄托革命情感,弘扬革命精神!教师继续展示课件图片并提问:师:那同学们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哪些?表现形式又有哪些呢?生:自主回答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今天的课程的学习一起来探究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艺术语言及表现形式,接下来请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题《表现形式》!(教师展示课题并进行板书)《表现形式》(二)讲授新课阶段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哪些【图片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提问:师:看图总结,说说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有哪些?生:自主回答师: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由点、线、面、色彩、空间等造型元素,以及重复、对比、均衡等形式原理构成。
红⾊经典:图说沈尧伊⽤⼀⽣画长征【翻拍与汇编】图说沈尧伊⽤⼀⽣画长征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1:⽑泽东 1994-1997年作(⽹络图⽚)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2 沈尧伊 1994-1997年作(⽹络图⽚)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3:刘少奇 1994-1997年作(⽹络图⽚)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邓⼩平 1994-1997年作(⽹络图⽚)沈尧伊1943⽣于上海。
画家。
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民⼤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兼擅油画、版画、连环画以及插图,且作品颇丰。
是⾃“⽂⾰”始⼀直活跃于画坛的颇有影响的实⼒派画家;⼀个忠诚、坚定、痴迷的“红⾊”⾰命主旋律画家。
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1》全图(184cmX504cm)1994-1997年作(本⼈翻拍画册)红⾊经典《沈尧伊历史油画作品》庆祝中华⼈民共和国成⽴60周年-画册《沈尧伊历史油画作品》主要是作者2006年以来⾰命历史题材油画的新作:组画《转折》和《在太⾏⼭上》。
作为过程展⽰,也收录了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的主要历史画作品。
(洪哥警影本⼈2014-8-6从京东⽹购书该画册;以下全部图⽚由洪哥警影2014-9-28翻拍画册)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1 沈尧伊 1994-1997年作(本⼈翻拍画册)油画《遵义会议-1》局部-1 沈尧伊 1994-1997年作(本⼈翻拍画册)⾛进遵义会议(摘要)——沈尧伊的创作笔记与作画⼩结油画《遵义会议》(184cmX504cm)是为中国⾰命历史博物馆创作的,从1994年8⽉起历时⼆年半,四易其稿,上画布⼜⽤了⼀半年时间。
创作之隙,也偶作⼩记。
现略加整理,以为⼩结。
⼀、透明度继1988年到1993年的6年间,我画了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共计926幅,其中有关遵义会议的26幅。
我与画稿⽂字作者王素谈到,要画⼀幅遵义会议全体与会者的肖像群体画⾯,即连环画的137幅,巍巍的⼩说《地球的红飘带》中关于遵义会议场景的描写基调,它后来成为油画《遵义会议》的基本格局。
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
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
在此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
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
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
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
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
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
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
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
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
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
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
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
革命历史主题性绘画:在探索中前行作者:吴晓洵来源:《军营文化天地》2016年第02期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的艺术创作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题性绘画更是饱受各种艺术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仍然有一大批具有历史责任感和勇于社会担当的艺术家,坚守自己的艺术信念和艺术理想,一直在这一领域奋力实践、探索前行,形成了不同以往的形态和格局,创造出富有当代气息和当代情怀的艺术佳作。
《红星照耀中国》《遵义会议》沈加蔚的《红星照耀中国》(1987)和沈尧伊的《遵义会议》(1994),可谓在图绘经典历史事件方面有所突破、具有新意的代表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是改革开放初期非常具有开创性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作者经过十多年的资料准备和史实考证,于半年之内一气呵成。
“红星照耀中国”是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战地纪实报道《西行漫记》的副标题,以此来为画作命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气息。
这幅巨幅画作长达10.98米,由6部分组成,画面人物多达124位,其中102位是有真名实姓的历史人物。
这幅史诗性的群像作品描绘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大批延安时期中国革命的重要领导者、参与者的生活经历,记录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历史场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团结、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在画作中,领袖人物自然地融合在同志中间,不做刻意地突出,人物刻画同等对待,依次铺展开来,形象各个传神,构图错落有致,“红光亮”不见了,“高大全”没有了,众星捧月式的神化描绘也不见了踪影,随之而来的,是朴素、真诚和实在。
正像作者所追求的那样,历史画不是历史事件的图解,而应是通过对历史的思考挖掘历史的本质,从而体现当代艺术家对这段光辉历史的深入理解。
创作于1994年至1997年间的大型油画《遵义会议》是画家沈尧伊进入新时期以来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也是新时期以来涌现出的重要作品之一。
遵义会议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意义重大,但是关于遵义会议的历史影像很少,因此也激发了创作者的极大热情。
【油画】崔晓晓:大型组画《伟大的长征》主题绘画创作感想自小我就崇尚英雄、崇尚军人,长大从军是我童年时代无限向往的未来。
犹记得,在刚懂事的时候,每每见到戴有红领章帽的解放军,我总是会走上前仔细打量,发自内心地崇敬他们。
英雄的伟岸形象从此在我心中扎根萌发起来。
1979年,应征入伍的我圆了自己的军人梦。
这一年,中国边防部队实施对越自卫反击战,我是抱着到前线参战卫国的心情入伍的,结果天不遂人愿,我被派往了呼伦贝尔边防部队。
《搬家式行军二》28.5x19cm后来,我成了一名专业美术工作者。
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表现历史题材、革命英雄题材绘画作品成了我新的梦想。
我一直在寻找机会,寻找一个能赋我创作激情的主题。
2016年,我构思确立《伟大的长征》组画,2017年开始查阅大量有关长征的史料、着手创作,2018年踏上重走长征之路。
历时三年,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伟大的长征》之中,今年我终于完成了《伟大的长征》主题绘画创作“工程”,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过草地》 240x200cm 布面油画为什么说《伟大的长征》主题绘画是一项创作“工程”呢?因为仅凭一人之力,用大型组画的形式创作完成红军长征史的并不是很多。
历史题材绘画创作是一项很费心血、颇多周折的艺术创作活动:从先期查阅大量史料开始,到走完长征路全程,这是体力加毅力的考验过程;更艰难的是从构思到立意,我创作了很多草稿,反反复复推敲,在画面构图、色调、人物造型直到绘画语言的表述,都进行了多次的充分论证。
因为长征留存下来的照片有限,特别是“遵义会议”这个重要历史事件,当时并未留下照片,给创作造成很多局限,致使“遵义会议”成为创作难度最高的一个环节。
可以说,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历尽艰辛。
遵义会议旧址之二(贵州遵义) 19x14.3cm 纸本水彩我分三次走完了长征路全程。
2018年我开始进行实地考察。
054[西北美术]NORTHWEST FINE ARTS长征美术作品的艺术表达及其新时代美育价值/张丽娥摘要:长征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史诗。
长征之路艰苦卓绝,长征美术作品利用视觉造型、情感渲染、色彩构 图等方式再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浴血奋战的长征历史图景,表达了对长征精神内核的深刻理解。
在新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掘并弘扬长 征美术作品在构筑信仰之美,抒写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美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长征精神艺术表达美育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艺术是对现实的表达、提炼和 升华,长征精神的内核决定了长征美 术作品的表达方式。
当代艺术家通过 绘画、雕塑、版画等艺术形式将红军 长征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勾连,在 色彩和造型表达中将观众记忆中的长 征印象激活,历史和战争在这个过程 中得到更为直观清晰地还原与重现。
一、K征戈术作品的艺术及达(一)诗意中书写历史长征美术作品饱含国家意志与 民族情感,通过革命浪漫主义与革 命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将中国革 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一次重要战略 转移进行诗意再造,诠释了坚定不 移、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
李可染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经典长征美术作品《长征》,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手法,将毛泽东诗词《长征》中万水千山的诗意进行重现:高耸云天的峭壁悬崖下,一支红军队伍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向远方的征途跋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在山水画的诗意中成功视觉化。
沈尧伊油画《遵义会议》着力刻画了历史人物在思想交锋时刻的神情和思想世界,并将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与浓郁的历史气息在作品中交融,通过沉稳凝重的色调,营造出会场内景的怀旧感。
艺术利用视觉的认知和感受形成一种重要的历史书写方式。
长征美术作品艺术地还原当时的社会历史事实,以诗意的笔法将长征中最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历史事件进行表现,建立起一种比语言描述更有效果地沟通历史与当下的方式。
(二)悲情中彰显崇高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悲剧是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光明正义在与黑暗邪恶的斗争冲突过程中毁灭,进发出悲怆中带着优美,磨难中见出崇高的独特审美特质。
78Z'Magazine 丨2019丨CULTURE 文化中等城市核心期刊·长征·责任编辑丨龚 琴关于毛泽东题字『遵义会议会址』的前前后后及『唯一』说考文—■周国珍悬挂于遵义会议会址大门的金光闪闪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理所当然是所有遵义会议纪念体系展示中首先向观众介绍的内容。
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纪念馆人都骄傲地向观众说:这是毛泽东同志为革命纪念馆唯一的一幅题字(现在的解说词已经有所改动)。
我不但是这么说的,在向客人们讲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时,这幅题字,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遵义会议高度关注足能表明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史极端重要的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关于毛泽东的这幅题字,为了弄清它的前前后后,我曾进行过探究,经历了一个过程。
1991年11月12日,我向馆里的领导,全国知名资深专家们请教,他们告诉我,1964年会址维修结束后,贵州省委是派的省博物馆的副馆长吴业军和业务秘书罗会仁前往北京请杨尚昆(曾以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政委身份出席遵义会议并在解放后为遵义会议会址的确定起过重要作用,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转呈毛主席题好“遵义会议会址”六字后带回来保存于省博物馆的。
他们说,这是毛泽东同志于解放后为革命纪念馆唯一的一幅题字,并于1991年收录于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名匾》一书。
根据专家们提供的情况,我于1992年5月20日上午在贵州省遵义会议会址(龚 琴/摄)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9文化厅文物处办公室正好碰上了罗会仁同志,就毛主席题“遵义会议会址”字一事向罗会仁同志作了请教,他告诉我:“那大概是63、64年的事了,会址维修落成后的一天,我们好几个人站在会址大门的门面处,其中有人提出,应该请人为大门题个匾。
记得省里的有张叔成,文化局长田兵,遵义的有李志奇等在一起,研究时大家认为这个匾理所当然地应该请毛主席题。
2021/12文/韩文超[遵义市美术馆遵义市油画学会]【摘要】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遵义美术的发展,从1982年吴光鼎、赵虹两位遵义画家先后前往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求学深造,至今恰好40年。
期间,为提升遵义美术界的整体水平,在著名军旅版画家杨田力的大力支持之下,以赵虹、吴光鼎为主教的几位青年画家,参照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的教学课程,在遵义红花岗区剧院开办了名为“遵义美术讲习所”的美术教学班。
“讲习所”从1985年初开办,至1985年秋结业,虽仅历时半余年,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坚实了遵义的美术基础教育,营造了良好的美术创作氛围,进而促进了遵义美术的发展。
回顾这40年,讲习所的这批学员与教师,也已在美术及相关领域有所成就,逐渐成长并成为遵义乃至贵州美术界的重要力量。
这个遵义的美术群体,承载和见证了遵义一个时期的美术发展历程。
【关键词】美术讲习所;中央美院研修班;贵州油画;遵义美术;全国美展记忆与剖面——“遵义美术讲习所”40年(1982—2021)20世纪80年代初,在遵义地区文联、美协尚未成立的情况下,著名革命军旅版画家杨田力主持“遵义文艺创作室”工作,并积极组织推动遵义相关文艺事业。
1985年初,为提升遵义美术界的整体水平,指导美术创作,在杨田力的同意与支持下,由赵虹、吴光鼎、徐惠健三人为主教,在遵义的红花岗剧院举办了名为“遵义美术讲习所”的美术教学班。
从吴光鼎于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结业回到遵义,到赵虹赴中央美术学院研修,讲习所教学从3月开班至9月历时半年时间,并于次年元月结业,由“遵义市美术工作者协会”颁发结业证书,先后有20余位遵义青年画家进入讲习所研习。
在讲习所之后的30余年里,讲习所的相关师生在美术道路上继续各自的探索。
而从群体的角度出发,以“讲习所”的师生情缘、教学成就为剖面和线索,足可一探遵义美术40年发展历史的一抹光彩。
一、1982—1987:从中央美院研修班到遵义美术讲习所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有着“油老大”的谓称,其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
龙源期刊网
《遵义会议》(油画·1977年)
作者:彭彬
来源:《百年潮》2014年第01期
美术点评
彭彬的油画《遵义会议》选取会议闭幕后,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步出会场,与等候在门外的战士与群众相见时的情景。
作者创造性地将原本较为狭窄的走廊拓宽,将毛泽东刻意安排在领导人的最前面,也居于整幅画面构图的中心,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刘少奇等人紧随其后。
左侧的一组战士颇具戏剧化的造型,表达了红军战士对毛泽东的信赖和拥护。
画面的主要光线从毛泽东旁边的拱形空间照射到走廊之内,也照亮了在场几乎所有的人物形象,暗喻了毛泽东的光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党史解读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决定仍由中革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名为鸡鸣三省的村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3月中旬,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是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集中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其进程的舵手!这些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取得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画典》
定价78元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