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课堂教学的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其中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背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知识往往是学生觉得难以理解与掌握的部分,也容易被忽略。
如何有效地教授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已成为目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深入挖掘其内涵和重要性,本文旨在对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研究,旨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方法,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这项研究,也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工作。
最终目的是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本研究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图形与几何核心素养的研究和教学策略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进而指导他们更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可以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1-07-14T16:52:20.97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7期作者:张宏伟[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入张宏伟哈尔滨市育红小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入,如何通过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对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要求教师以教材中的内容为教学目标,还要把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小学数学虽然在成年人看来比较简单、具象,但是对知识储备量薄弱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很难在学习中形成各方面学习能力。
然而“图形与几何”一直作为小学数学教育阶段的重点知识内容,也一直都是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教学难题。
所以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开展高质量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是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引言核心素养是非常综合、系统的,是学生在日后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有所发展的必要品质,也是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关键内容。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和复杂性于一身的学科,与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联系密切,对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日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
图形和几何作为各个数学教育阶段中的重点内容,在小学阶段充当着基础作用,所以利用好这一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为他们打下牢固的几何知识基础,还能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1.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分析1.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不同图形存在的不同特点,把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象化,那么就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并在兴趣的支持下形成长期记忆。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探究图形与几何是贯穿数学学习全过程的重要内容,而在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作为第一个涉猎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的教学板块,其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有着重要奠基作用,因此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质量、学生的理解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到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程中体现出的核心素养内容(一)抽象理解此处的抽象理解是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相对于小学教材内容而言的,比如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中就有要求学生将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等三维物体的代表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整理绘制到纸上,实际上这就是将生活中事物提炼为简单图形,然后再对这些简单图形进行特征总结,从而去寻找简单图形的一些性质,进而再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也是为了锻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通过抽象方法得出特征性质的能力。
(二)想象能力直观现象能力在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全过程中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几何与图形的学习初期,学生需要能系统认识各类图形,在后期则需要在经验积累下养成一定的空间意识。
比如在“认识图形”中,学生需要形成对基本图形和简单立方体空间构成概念,形成对语言的条件反射;在“图形的运动”中需要学生找准平移、旋转、轴对称中的变量和不变量,将图形予以重新规划、组合;在“位置关系”方面,小学生需要能根据题目描述想象出空间中物体的方位和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推理判断推理判断包括合情推理及演绎推理,前者表示通过从外在表现进行认知,并加以总结和类比判断,后者是根据现有情况和已经知晓的规则性质进行证明推理。
合情推理可以包括认识图形、了解角等,演绎推理包括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判断图形运动情况等,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对图形的具体认知,促进其空间感、方位感的形成。
(四)应用实践应用实践就是所学知识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意在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局限于知识本身,而是让学生探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文将探讨图形与几何的核心素养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图形与几何的核心素养1. 观察和描述: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 分类和比较:学生能够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并能够比较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3. 构造和变换:学生能够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图形的构造和变换,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4. 推理和证明: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发现图形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1. 引导观察和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可以让学生观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让他们描述这些图形的边数、角度、边长等特征。
2. 游戏和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可以设计一款益智游戏,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和要求进行构造和变换,通过游戏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巧。
3. 定义和分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图形的概念框架。
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对正方形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将图形进行分类。
4. 培养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解欲望。
可以提问:“如何通过折纸将正方形变成等边三角形?”或者“如何通过变换图形,使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样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求解思维和创新能力。
5. 实践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可以给学生一些纸片,让他们通过折叠和剪裁将纸片变成不同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结语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引导观察和描述、游戏和活动、定义和分类、培养问题意识、实践和探究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设计适合小学学生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图形与几何的特点、小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困难、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及其实施。
一、图形与几何的特点:1. 图形与几何是一门具有空间性质的学科,涉及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2. 图形与几何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3. 图形与几何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适合通过视觉、感官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4. 图形与几何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学科,需要运用数学概念、方法和推理进行研究。
二、小学生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困难:1.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概念理解不深入,容易混淆和误解。
2.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名称和属性认知不全面,缺乏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
3.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的变换和运动概念理解困难,缺乏直观的感知和准确的描述。
4. 学生对于图形与几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缺乏系统性,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小学生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认识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形状、大小、位置等。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情境中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操作和变换,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思维和几何直观。
4. 制定系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阶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图形与几何能力。
5.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包括图形模型、拼图、图形工具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进行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最高表达,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越来越重视。
在小学数学课程“图形与几何”的部分当中,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对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前言: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学习,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概念,并促进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探讨“图形与几何”课程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实用的建议。
一、“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分析(一)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利用图表的直观性,老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物体的位置,从而锻炼他们的几何思维,进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
为了提高学生对物体的认识,我们会在课堂上提供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
例如,我们会教授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用积木拼出不同的形状,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基本原则。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出直觉性的思考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推理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关键,更是激发他们创新精神、发掘潜在智慧的重要手段。
推理有两种:合理性推理和想象性推理,前者依赖于已有的知识,需要借助实践经验和推理,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而后者则是通过深入探究,从中获取更多的见解。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渐朝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转变。
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图形与几何”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限制,图形与几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策略单一等问题。
探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1. 引入真实生活中的图形和几何问题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数学知识更加活灵活现。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生活中的图形和几何问题,如学生周围的建筑物、家具、文具等。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图形和几何的影子,从而激发学生对图形和几何的兴趣。
2. 强调图形和几何的应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图形和几何的教学也应该注重其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图形和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旅游、家居装饰等相关的图形和几何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图形和几何知识的实际应用。
3. 培养空间想象力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还要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图形与几何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立体图形组装、平面图形拼接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 培养数学探究精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精神,而图形与几何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精神的良好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1. 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图形和几何的教学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如教室、操场、实验室、图书馆等。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
数学核心素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作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
文章将阐述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原则与策略;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这些原则与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数学核心素养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关系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它包括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空间观念、几何直觉、推理能力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学抽象的概念,如点、线、面、体等,这是数学核心素养中数学抽象能力的重要体现。
“图形与几何”中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是数学核心素养中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提高直观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这些都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近年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图形与几何”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需要学生对形状、方位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形、给学生提供观察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注视细节,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对图形准确的观察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空间想象力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重要基础,对学生发展几何思维具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拼图游戏、搭积木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空间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图形与几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提供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图形与几何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探究等,增加学生对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兴趣。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领域课堂教学的策略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核心素养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主脉。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应以相关度最高的几个核心素养为着力点,兼顾其他核心素养。
基于不同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规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图形与几何”教学可重点关注观察、绘图、操作、知识融合、合作、探究、积累、实践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2022年新课标,核心素养被明确定义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和主脉。
以此为标志,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学主体,原先的知识目标融入到了核心素养中,成为其中一个分支任务。
这就要求,教学思想和结构需要重建,不再是围绕知识技能传授顺带渗透核心素养培养,而是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组织教学。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就此展开探讨。
一、和图形与几何相关度最高的核心素养数学的核心素养包含三个维度和十余个分项,并不是所有核心素养都可融合到某一特定教学内容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合理把握核心素养培养重心及相关策略。
所谓与“图形与几何”相关,是指学习及应用图形几何知识需要的必备品质,或较适宜通过图形几何教学培养的素养。
从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上分析:在数学眼光维度,抽象思维、空间观念的相关度最高,几何直观相关度也很高,但角度特殊——几何直观以图形几何知识为工具,但它的生成主要不在几何领域;在数学思维维度:推理能力相关度最高,运算思维有相关性,但不是重心;在数学表达维度:模型意识相关度高,数据观念相关度略弱。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1. 观察加绘图培养抽象思维图形几何相关的抽象思维是指将实际生活中的几何现象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能力。
很明显,这是物象向图象的迁移。
基于概念,最适宜的策略是先让学生观察物象,然后通过绘图方式把物象符号化。
比如让学生观察车轮,然后提示其忽略辐条、轮胎等元素,画出轮廓和车轴位置点。
这样就把具体物象抽象为了几何图形——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抽象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摘要: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图形与几何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科素养。
为了顺利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目标,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聚焦于图形与几何这一教学板块尝试现代化的教学对策,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巧,进而实现融会贯通和事半功倍。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引言: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存在密切联系,良好的核心素养有助于掌握关键技能和必备品格,进而主动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并实现活学活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调整教学思路,为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潜力挖掘做好准备。
借助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全面实现学生与图形与几何多方位接触,让学生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技巧,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首先,“图形与几何”是比较抽象的学习,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足,无法实现融会贯通和活学活用。
其次,教师如果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融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导致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知识记忆不够深刻和全面,存在走马观花、一知半解的问题。
最后,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比较落后,学生所获得的学习资源较为有限,无法全方位系统地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不够理想,数学核心素养无从谈起。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抓住图形与几何教学的重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大胆探索。
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重拾数学学习的能动性,保持较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比如在围绕圆柱与圆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数学数据,展示底面积半径为3cm,高为10cm的圆柱以及底面积半径为5cm,高为20cm的圆锥,让学生自主猜测与之对应的物体。
㊀㊀㊀㊀㊀128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空间观念培养策略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空间观念培养策略以 图形与几何 为例Һ骆颖钧㊀(广州市天河区泰安小学ꎬ广东㊀广州㊀510665)㊀㊀ʌ摘要ɔ 图形与几何 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ꎬ不仅如此ꎬ 空间观念 还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十大核心概念之一ꎬ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以 图形与几何 这一教学内容为例ꎬ探求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ʌ关键词ɔ核心素养ꎻ小学数学ꎻ空间概念ꎻ图形与几何ʌ基金项目ɔ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 开展微课教学的教师备课方式研究 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为例 (批准号:1201543888)的研究成果.在小学阶段ꎬ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ꎬ到底什么是空间观念呢?其实空间观念主要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ꎬ大小ꎬ位置ꎬ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ꎬ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ꎬ并进行交换的重要工具ꎬ具备良好的空间观念可以快速地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㊁正确地描述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以及依据语言的描述准确地画出图形等.在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中ꎬ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直观手段以及借助一些空间想象ꎬ让学生增强几何空间的数感能力.一㊁加强理论学习ꎬ进一步明确 空间观念 的内涵(一)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作为数学教师ꎬ我们要不断研读«数学课程标准»ꎬ这样我们会进一步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以及课题名称的解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ꎬ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ꎬ它主要是借助于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这一知识模块来实现的.空间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ꎬ并且贯穿于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全过程ꎬ从认识物体和图形到观察物体㊁从图形的拼组到图形的变换㊁从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到曲线围成的图形㊁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ꎬ知识间层层深入㊁环环相扣.(二)研读和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㊁文章由于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ꎬ因此ꎬ在研究 空间与几何 这类课程的过程中ꎬ教师需要认真的研读与课题有关的书籍和相关的教学杂志ꎬ深入地学习与该课程相关的教学理论ꎬ从而能明确培养小学生 空间观念 的准确内涵.二㊁探索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的策略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概念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ꎬ教师需要了解以及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ꎬ把握 图形与几何 的最基本概念ꎬ对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ꎬ通过设置的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的策略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快乐ꎬ进而对空间与几何的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如此ꎬ在情境中存在的问题ꎬ既可以是学生思维的指引方向ꎬ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ꎬ在空间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以及挖掘生活中的素材ꎬ通过创设生动㊁有趣㊁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ꎬ从不同方向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ꎬ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ꎬ这样可以培养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思维的能力.例如ꎬ在教学 圆的面积 一课时ꎬ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ꎬ在上课时我先展示出相关的课件ꎬ然后抛出问题: 根据课件出示的情境图ꎬ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他们发现工人叔叔在一个圆形的花坛里铺草坪.我接着问道: 那你们看到这些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叔叔需要铺多大面积的草坪?我顺势说道: 要求这个草坪的面积ꎬ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生说就是求圆的面积.我说道: 可是圆的面积我们没学过ꎬ不会求ꎬ那我们先把草坪的面积放下ꎬ一会再返回来看ꎬ现在我们先看看老师这有两个圆形纸片ꎬ你们看是哪一张大? 学生回答道: 白色的大. 我问道: 那白色的比黑色的大多少呢? 学生回答道: 我们需要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ꎬ用白色圆的面积减去和黑色圆的面积就是多出来的. 最后我总结到道: 第一次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计算出圆形草坪的面积ꎬ第二次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计算出黑圆和白圆的面积ꎬ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前ꎬ通过创设计算草坪的面积以及比较两个圆形纸片面积大小的实际情境ꎬ调动了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ꎬ在这个过程中便会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二)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策略学习起源于思考ꎬ思考起源于疑问ꎬ提出问题是引起思考的主要原因.当一名学生具备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ꎬ他就比其他人更愿意去思考和探索ꎬ从而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ꎬ强化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例如ꎬ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ꎬ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ꎬ在上课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ꎬ我问道: 我想要算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巧克力的面积应该怎么计算呢?谁还记得当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公式的? 学生经过提问ꎬ立刻回忆起来ꎬ当时我们是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和拼的方法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ꎬ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长ꎬ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的高ꎬ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我立刻又说道: 原来面积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剪㊁拼ꎬ借助已学过的图形得到ꎬ那我们能不能将圆通过剪㊁拼ꎬ组合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圆的面积呢? 学生提出疑问: 我们学习过的图形他们的边都是直的线段ꎬ可是圆的边是曲线ꎬ这怎么办? 通过不断引导ꎬ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圆的边是曲线这一问题ꎬ而这个问题就是本节课的关键ꎬ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教学过程中ꎬ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猜测ꎬ圆面积的推导也许与平行四边形相似ꎬ都是利用裁剪㊁组合的方式得到的ꎬ并引导学生提出 圆的边是曲线 这一疑问ꎬ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下转130页)㊀㊀㊀㊀130ahbꎬ所以:S圆=π OP2=πa2b2(b2-h2)ꎬS圆环=πa2-πahb()2=πa2b2(b2-h2)ꎬʑS圆=S圆环ꎬ由祖暅原理可知ꎬ12V椭球=πa2b-π3a2bꎬʑV椭球=4πa2b3.(二)知识迁移应用(2019年福建省省质检理科16题)陕西博物馆收藏的国宝 唐.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ꎬ杯身曲线内收ꎬ玲珑娇美ꎬ巧夺天工ꎬ是唐代金银细工的典范之作ꎬ该杯形几何体的主体部分可近似看作是由双曲线C:x23-y29=1的右支与直线x=0ꎬy=4ꎬy=-2围成的曲边四边形MABQ绕y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ꎬNꎬP分别为C的渐近线与y=4ꎬy=-2的交点ꎬ曲边五边形MNOPQ绕y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可由祖暅原理求得ꎬ据此ꎬ可求得该金杯的容积是(杯壁厚度忽略不计).参考答案:26π.六㊁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教学结果㊁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审视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ꎬ是自我认识㊁自我教育的过程ꎬ有助于揭示问题的本质ꎬ改进教学方法ꎬ改变教学观念ꎬ提高自身素质ꎬ提高教育质量.(一)课程设计而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ꎬ提供发展平台ꎬ更新教师观念ꎬ规范优化教学行为.根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采用 创设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证明 归纳小结 应用拓展 教后反思 的探究课教学模式的原因:目前大多数学教材对数学建模(1㊁2㊁3环节)过程都省略ꎬ而是直接给出 参照体 根据少数公理和原理演绎推理将知识展开ꎬ推得V球=43πR3. 构造参照体 是本课的难点ꎬ 构造参照体 是运用祖暅原理的关键ꎬ也是学习这一段教材(从柱体开始)的关键所在.本节课从 目测发现 大胆猜想 自来水实验 (这是强化 发现 ) 科学证明 进行先发现后内化的过程ꎬ本节课采用了 自来水实验 ꎬ也就回避了 构造性困难 .(二)从课堂的推进来看不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ꎬ设定较多的学生思考㊁学生计算㊁学生回答与学生板演的机会ꎬ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ꎬ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ꎬ激发探究兴趣ꎻ设置问题探究ꎬ引导学生质疑ꎬ有问题ꎬ学生就有了思考与讨论的载体ꎬ就有努力的方向ꎬ自然就 会动 了ꎻ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欲望ꎻ用自来水实验验证 猜想 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实验材料ꎬ让学生自己动手ꎬ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来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ꎬ鼓励学生探究实践ꎬ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三)从课堂效果来讲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ꎬ如沐春风ꎬ让学生感受探究成果ꎬ及时表扬肯定ꎬ激励学生.教师适时给学生一定的赞美ꎬ进行适时的激励ꎬ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ꎬ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总之ꎬ 创设情境 建立模型 解释证明 课堂小结 应用与拓展 教后反思 的探究课教学模式ꎬ既能使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高涨ꎬ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ꎬ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ꎬ增强学生问题探究意识㊁自主探究和交流协作精神ꎬ提高自学能力ꎬ开发学生智力.可以说采用该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确实能优化探究课堂教学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效果ꎬ促进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ʌ参考文献ɔ[1]于波.20世纪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ꎬ2008.[2]郑雪静ꎬ曾小平.寻求数学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融合[J].安顺学院学报ꎬ2007(4):84-86.㊀(上接128页)㊀㊀(三)动手实践㊁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知道ꎬ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ꎬ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ꎬ但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ꎬ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这些简单的形象思维ꎬ必须鼓励学生动手去实践操作ꎬ动手实践有利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体验ꎬ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ꎬ并不断建立更为完善的空间观念.例如ꎬ在教学 圆柱的体积 一课时ꎬ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这个水桶可以装多少水吗? 学生纷纷回答不知道.我又问道: 同学们装多少水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生回答道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水桶的体积是多少.我接着问道: 体积怎么求?我们以前学过谁的体积? 学生回答学过长方体的正方体的体积.我继续问道: 如果现在有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水桶ꎬ你们知道如何求他的体积吗? 学生回答用占地面积乘长方体的高.我接着问道: 圆柱好像和长方体有一点类似ꎬ都是可以立在地面上并且有一定的高度ꎬ那我们能不能找到圆柱体积的方法?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激烈的小组讨论后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也可以利用底面积乘高的形式来计算.随后我问道: 可是现在这个圆柱形的水桶的底面积和高我们都不知道ꎬ那该怎么办呢? 接下来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发了一个水桶ꎬ学生拿到水桶以后开始进行测量ꎬ让学生自己利用自己测量的数据来解决问题.等学生量完数据以后我问道: 你们测量的数据有哪些? 学生测量出这个桶的直径是20厘米ꎬ桶的高是30厘米.我接着问道: 根据你们现有的数据能不能计算水桶的体积?学生回答可以算出底面圆的面积ꎬ然后用底面圆的面积乘水桶的高就行了ꎬ即:r=20ː2=10(厘米)ꎬS圆=πˑ102=314(平方厘米)ꎬV圆柱=314ˑ30=9420(立方厘米)=9420(毫升).在这个教学过程中ꎬ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木桶的数据然后自己算出圆柱的体积ꎬ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ꎬ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ꎬ提高了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设置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堂活动ꎬ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空间观念.三㊁结束语总之ꎬ我们要考虑和顾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ꎬ由于年龄特点限制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ꎬ所以作为教师就要不断尝试和创新出适合学生的空间几何教学方法ꎬ从不同角度去建立学生的空间思维ꎬ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ꎬ从而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ʌ参考文献ɔ[1]李丹丹.浅谈如何在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2]毛稳娟.多途径 认识图形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认识长方形㊁正方形㊁三角形和圆 第一课时案例分析[J].新课程(上)ꎬ2018(4):128.[3]励旭旦.走出 图形与几何 教学中的假探索 以 图形的变换 为例谈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ꎬ2013(3):37-39.[4]陈桂留.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空间与图形 的教学[J].启迪与智慧(教育)ꎬ2012(11):1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合适的教学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合适的教学环境对于学习“图形与几何”这一内容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室中悬挂有趣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形的同时,获得一些几何知识。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和活动,如拼图、制作几何图形等,来增加学生对于几何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
二、生动的教学方法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视、听、说、写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几何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电子黑板、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具体的实物或抽象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学。
三、差异化的教学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速度都不同,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授课。
对于学习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更加灵活多样的活动来提升他们的兴趣;对于学习较慢的学生,教师可以注意讲解难点、重点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几何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拓展式的教学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拓展式的教学,即不仅要讲授课本上的知识点,还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几何知识和几何应用。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应用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实物、参观博物馆等,帮助学生将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形成性评价在“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师可以适时地通过课堂测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摘要:数学这一学科在教育知识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如何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设计到位,文章基于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就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引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因而难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但部分教师的教学只简单基于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知识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难以理解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策略,开展图形与几何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当前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对教材内容中哪些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哪些是需要学习的内容也不太清楚。
特别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也不清楚。
此外,教师还不会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在“圆柱体”这一节中,本文发现很多教师都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其实这样做只是在浪费时间,并且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课后也无法很好地巩固。
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知识掌握非常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后面课程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构建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构建教学设计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图形和几何图形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图形和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对图形以及平面几何图形的好奇心。
【摘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图形与几何”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
本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课内外教学资源,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从而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5—0130—02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方向,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为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因此,本文研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用的建议。
一、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小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形与几何”这部分知识相对抽象,知识点烦琐。
加之,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实践,重视理论教学,课堂教学趣味性不足,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1]。
2.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图形与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再由知识迁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整合力不足,学生只学会了理论知识,而不懂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导致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
3.教师教学技术落后。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3-04-05T15:11:44.4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2月3期作者:杨春芳[导读]杨春芳广元市朝天区朝天镇第二小学 628012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3)2-088-01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坚持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
小学阶段如何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生而言,几何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将几何学习的视野拓广到学生生活的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关于当前私家车停车难的问题情境:假如你是设计师,在有限的场地里会怎样设计停车位?问题一出: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表示要设计成长方形的停车位,也有部分学生根据日常观察,表示可以设计成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并计算比较,学生们最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是最佳方案,因为这样设计既节约场地面积,又方便停放。
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存在自己的身边,在探究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又如,《圆的认识》新课导入,我用课件播放生活中的井盖、茶杯盖、锅盖等圆形物品后提出问题:这些盖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
此时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开展学习活动。
通过学习,认识到因为圆形的每一条直径都是相等的,盖子做成圆形无论怎么放置都不会掉下去,体会到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将生活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与几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等核心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策略。
一、情境化教学策略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对物体形状、位置等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可以运用情境化教学策略。
在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场景,如教室、家庭等,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展示来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的图形和几何形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策略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索。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发现和理解图形与几何的规律和性质。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可以提供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图片给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几个平行四边形,并想办法验证它们之间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等。
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启发式教学策略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中,有些问题可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来得出结论。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测试假设,并通过试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给学生一些等腰三角形的图片,让他们推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通过实际操作或抽象推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四、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应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对于学习园的性质,可以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逐步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学习,然后逐步增加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课堂教学的策略
作者:王磊刘明山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41期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和重要抓手,教育部立项研究的核心素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素养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应达成的重要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本文就自己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核心素养如何体现与落实分享如下。
【关键词】核心素养 ;图形与几何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1-0133-01
一、图形与几何概念的直观教学
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应从直观开始,充分发挥几何直观作用、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完善提升、逐步生成概念,落实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素养,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要通过几何直观,让学生能够“看得见、说得清、想得通”,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数学认知具有“画面感”。
有利于学生语言的描述和归纳总结,进而抽象出数学模型。
如人教版教材:三角形的高的教学就可以用这种策略,先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直角三角板哪个高一些(以一条直角边为底);变换方式(斜边为底)再比一比,看看哪个三角板高,这样的实物情境直观导入,让学生在直观的高低比较中,初步建立“高”第一印象(三角形最高点到底边的上下距离),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高低时比的是两个三角板的哪一部分?结合实际情况观察、归纳得出:当一条直角边为底时,比的是另一条直角边(从锐角顶点到直角顶点的线段);当斜边为底时,比的是从直角顶点到对边的距离。
再引导比较两种情况的相同点,都比的是从顶点到对边的距离,逐步抽象出高的实际含义。
这样将生活中的“高”的经验和课堂教学联系,同时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三角形的摆放方式不同,高是不同的,进而理解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认知构建。
二、图形的倍积规律教学
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计算要以度量为基础,形成量化意识。
发展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数形结合和数学模型等素养。
如人教版教材“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很多教师让学生课前制作了
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将其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从最便捷的倍积角度引导学生明白了三角形的面积用底乘高再除以2。
但若从等积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和规律总结,因为学生在此之前,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是从等积度量得来的。
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是从等积割补的角度去理解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若延续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用度量的思维解决新问题,结合这些倍积规律再总结,发现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中,除以2是不同思路共性的特征,从而抽象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模型。
在这样的数形结合及观察比较中,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会更深刻。
三、图形运动的实践教学
图形的运动要以实践操作为基础,让学生在操作中明晰思路和方法。
落实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现实的实物操作经验为基础。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和层次决定了在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想象——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明确运动的过程,给学生的图形运动想象做好铺垫;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运动过程后,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或方格纸上画图表达出来。
总之,以操作为拐杖,让学生逐步能够在头脑中想象出图形的运动状态,以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图形的多元化教学
在图形的体积计算推导中不急于得到一个固定的结论,应多角度观察和多元化思考问题,落实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争取能多元的思考问题,探究解决,促进学生灵活、多元的理解。
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语音来表达现实世界。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1—12期.
[2]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 P221.
作者简介:
王磊(1981-),男,汉族,陕西省旬阳县人,本科学历,陕西省旬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数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刘明山(1971-),男,汉族,陕西省旬阳县人,本科学历,陕西省旬阳县城关镇中心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