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及可行性分析-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组织与管理可行性分析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组织与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组织与管理可行性分析是指评估组织的目标、结构、流程和资源,以及管理决策的可行性。
通过这种分析,企业可以确定最佳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目标分析在进行组织与管理可行性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
目标分析是核心环节,它有助于确立业务规划,并为组织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提供指导。
目标分析应该包括确定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通常与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相关,而短期目标则直接与组织的日常运营和绩效有关。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组织明确业务方向,提高战略决策的准确性。
结构分析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外部关系的方式和形式。
结构分析是评估和改进组织结构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组织确定合适的组织层次和职能划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在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层次结构:确定组织的层次结构,包括顶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
合理的层次结构可以促进信息流动和决策效率。
2. 职能划分:确定组织的职能划分,包括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责。
正确的职能划分有助于职责明确和工作协同。
3. 控制机制:建立适当的控制机制,确保组织结构的执行效果。
控制机制包括责任制度、绩效评估和奖惩措施等。
4. 信息流动:评估组织内外信息的流动情况,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和及时。
信息流动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组织的决策和执行效果。
流程分析流程分析是评估和改进组织内部流程的过程。
通过流程分析,可以确定组织中存在的瓶颈和改进机会,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流程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确定关键业务流程:确定组织的关键业务流程,包括生产流程、销售流程、采购流程等。
2. 分析流程细节:详细分析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和子流程,包括所需资源、执行者、时间和质量要求等。
3. 评估流程效率:评估每个环节和子流程的效率和质量,识别瓶颈和改进机会。
公共管理中的战略管理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是一项关键性工作,旨在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制定长远目标,规划行动方案,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和资源。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中的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借鉴私营部门战略管理的好处。
首先,公共管理中的战略管理对于实现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和愿景至关重要。
战略管理帮助公共部门将其资源和能力与整体目标相匹配,以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提供公众所需的服务。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公共管理者可以确保资源被有效分配,提高绩效和效率。
其次,公共管理中的战略管理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
与私营部门相比,公共管理的目标往往更加复杂和多元化,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平衡各方利益。
另外,公共组织通常面临着更多的政治和规范压力,这可能对战略管理的决策制定和执行产生影响。
因此,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备更强的领导能力和敏锐的政策洞察力,以应对这些挑战。
为了应对公共管理中的挑战,借鉴私营部门的战略管理实践可以带来一些好处。
私营部门的战略管理强调市场导向,鼓励创新和灵活性。
公共管理者可以从私营部门学习如何制定长期可持续的战略,并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此外,私营部门的战略管理还注重组织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这对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也是有益的借鉴。
在公共管理中实施战略管理需要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外部环境的分析,包括政策框架、社会需求和竞争情况等。
通过了解外部环境,公共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
其次,需要制定明确的组织使命和愿景,并确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组织的核心业务和公众需求相匹配。
然后,需要制定具体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实现这些目标。
在制定战略时,公共管理者应考虑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并确保各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支持。
最后,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反馈机制,以监测战略实施的进展,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除了战略管理的具体步骤,公共管理者还需要具备一些关键的能力。
首先是领导能力,他们需要能够激励和激发团队的潜力,并推动变革和创新。
在公共管理中,战略管理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战略管理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供应战略性进展方向。
战略管理集中于组织本身的力量与外部环境,对于组织将来进展的愿景供应了战略性的前瞻性的思索,为组织的进展供应了战略方向。
(2)指导资源配置的优先挨次。
任何组织都是在资源稀缺状况下进行运转的,在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如何将有限资源运用于进展的关键领域是管理者必需进行的选择。
通过战略管理,可以将有限资源用于战略性、关键性的进展领域。
(3)强化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力量。
战略管理非常重视对环境的感知、分析与推断,非常重视对外部环境变迁的管理。
这种特性有助于组织在动荡、多元、简单环境下的运作和管理,有助于强化组织的适应力量。
(4)设定了追求卓越的标准。
战略管理为组织设计了一套将来进展的愿景,可以为组织的运作设计追求卓越的标准,为组织进展定位。
(5)供应了掌握和评估的基础。
战略管理非常重视战略执行与评估问题,这为评估组织的绩效,实施掌握供应了良好的基础。
在公共管理中,战略管理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在公共管理中,战略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政府任期的短期性和行动取向。
政府是有任期的,在2年~4年的政治任期之内很难进展长期战略。
(2)公共管理战略的很多方面都是立法者所确立的。
即法律确定了政府机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将如何做。
战略管理的途径除了认真讨论执行的战略外,还应当阐明立法意图。
(3)公共规章大部分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而选民、媒介等要求参加,而参加过程虽可以改进普遍接受的程度,但冲淡了战略的焦点议题。
(4)牢靠性分析通常是费劲又费钱的。
更重要的是, 定量分析方法如成本一效益方法在公共管理中很难实施。
(5)公共机构对问题解决的非正式群体过程不太熟识,政府机构习惯于层级的、下达文件报告的过程。
制造性、非正式性、弹性在公共组织文化中还不成熟。
(6)由于预算约束和短期观念,公共战略规划者的工作往往难以证明是合理的。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摘要:战略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具是在20十世纪80十年代后,由于环境的变化,政府社会管理角色的变化,以及公众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公共利益的要求这一特定背景下,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成为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组织目标正文:一:战略一词源于军事领域,最早是一个军事术语,意指通过一定的谋划去实现或赢得战争的胜利,起针对的是整体的目标。
战略作为一种管理程序和技术逐步在私营部门即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随着公共部门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和公众需求的日以多样化,公共部门也引入了战略管理。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战略管理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管理过程.而从决策的角度看,他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将整个组织与对其发生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
二:具体而言。
战略管理这一管理工具对公共部门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管理能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变化。
公共部门的管理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环境的影响,而现代社会,不仅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更为频繁和复杂,从而使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环境更加动态化和不确定,对公共事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管理的角度看,从各方面降低和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相对平衡的环境中,环境相对稳定性使管理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日常管理,即不必太多的关注环境,只要考虑组织的内部条件和要求,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等,按部就班的实施日常管理就能完成管理任务,但在更加动态和不确定的环境中,这种注重内部的以处理日常事务为形式的管理难以达成管路的目标,管理部门必须具备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反应系统,通过相应的管理工具予以应对。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及可行性分析一、战略管理与公共行政学价值取向的演变"战略"一词来源于领域,军事战略是军事问题的一个关键研究领域,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非常重视战略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所着的《孙子兵法》以及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所着的《战争论》都蕴涵了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战略"被引入领域,并成为了管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先导,明茨伯格在《战略规划的衰落与兴起》一文中提到,战略规划兴起于 60 年代中期,到了 80 年代战略管理取代了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的兴起表明组织的关注点从过去单纯地关注内部管理机制转为关注战略和商业政策.随着私人部门引入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公共部门也随之引入战略管理.欧文休斯在《与行政》一书中指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公共部门开始借鉴私人部门的长期计划.战略计划在公共部门的运用是在 20 世纪80 年代,它落后于私人部门十几年; 而战略管理的引入却是在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只比私人部门晚几年.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成为了公共管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个研究分支,要深入研究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应首先了解公共行政学的价值取向,而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应当和公共行政学的价值取向相吻合.公共行政学发展历经百年,伴随着公共行政学关于效率和价值的争论从未间断,可以说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就如同一个钟摆,在钟摆的两侧分别是效率和价值,钟摆时而偏向于效率,时而偏向于价值,对效率和价值的不同抉择形成了不同的两种研究范式.可以将公共行政的发展史分为六个时期,产生和创立时期、正统时期、批判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创新与探索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对效率和价值有着不同的认识.第一,产生与创立时期.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行政--- 二分法,使得公共行政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此公共行政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威尔逊并未割裂政治与行政,认为政治与行政是二分并相互联系的.古德诺对政治和行政的二分法进一步做出了阐释,他认为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而行政是政策的执行.同时他也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相互协调的观点.在行政学初创的年代,虽然强调政治与行政的二分,但这是为了将行政学变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并非割裂政治与行政,不强调效率与价值孰轻孰重,反而更加强调政治与行政的相互协调,可见这一时期效率与价值并未出现明显的争论.第二,正统时期.这一时期继承了早期的公共行政的理念,并认为经济和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马克斯·韦伯和泰勒的理论是这一时期理论的基础, "官僚制"和 "科学管理"强调组织的合理分工、层级节制、规则和程序、节约和高效,实际上是重视公共行政的效率取向,将组织的效率视为组织变革的核心要素,在此之后怀特、古力克等人也秉持效率至上的观点.可以看出在公共行政的正统时期,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更加偏重于效率.第三,批判时期.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件是西蒙和沃尔多的论战,争论的焦点是公共行政学效率和公共性价值取向,这是公共行政学两种不同研究路径的争论.西蒙主张以技术理性为特征的逻辑实证主义,而沃尔多主张循以自由民主为特质的价值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主张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就是效率与价值的争论,西蒙的行为主义更加注重效率因素,而沃尔多的主张更加强调公共性价值.这一时期的理论表现为两种价值取向的争论,而这一时期行为主义大行其道,在其他许多学科都兴起了一股行为主义的浪潮,主张摒弃价值因素,所以从全局来看,效率的取向在这一时期占据优势地位.第四,新公共行政时期.这一时期价值选择更为侧重公共性的价值.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 "新公共行政"学派对传统效率至上的原则进行了批判,认为公共行政应当更加重视价值的因素,撼动了传统政治--- 行政二分的观点.新公共行政更为重视价值取向.第五,新公共管理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新公共管理在全球兴起,这不只是一种思潮,而是各国改革政府的运动,这一时期各国主张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改革政府,提升政府效率,这一时期的取向以效率取向为主.第六,创新与探索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选择力图超越效率与价值之争.登哈特夫妇提出了 "新公共服务"理论,这一理论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它既可以替代传统的公共模式,又可以替代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模式.虽然说价值和效率相比是一个隐形的因素,但是他们在公共行政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公共组织战略管理领域,对于战略管理应当如何进行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纳特和巴可夫在《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一书中对战略管理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该书首先论述了公共和第三部门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对战略管理的特殊要求,然后该书的第二篇对战略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该书第三篇指出战略管理应当包括六个阶段: 历史背景、形势评估、问题议程、备选战略、可行性评估和战略实施.第四篇是 "技术篇",讨论战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最后该书进行了案例分析和展望.我国学者陈振明认为可以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阶段.这些观点对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提出很多有益的见解,对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观点更多地强调战略管理效率方面的问题,而对战略管理的思维起点、战略管理的价值问题关注较少.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公共行政历经百年的发展,其价值取向犹如钟摆一般在效率与公共性价值之间摆动,对效率和价值的关注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而在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领域,关注点更多地停留在战略管理的步骤、内容等方面,着重于效率相关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问题关注较少.马克·穆尔在《创造公共价值: 政府中的战略管理》一书中关注了公共价值的问题,穆尔认为,管理者应该寻求 "创造公共价值".因为 "公共价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随后他说明管理者应如何辨明所领导的机构的公共价值.笔者认为,价值的问题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存在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公共利益,价值是政府进行战略管理的逻辑起点,换言之,政府进行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进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和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与私人部门的战略管理的本质不同,所以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应当重视价值取向的问题,而当今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普遍忽视价值问题,下面我们就一一说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所应具备的价值.( 一) 公共性政府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创造公共价值,公共价值是政府管理的核心.政府存在是出于纯粹的公共性目的,政府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以及提供公共服务,那么战略管理作为公共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毋庸置疑地创造公共价值,具备公共性.公共行政学关于效率与公共性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公共部门的价值导向也历经变革,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主张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来改革政府,部分公共服务外包,在政府内部实施绩效管理等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政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性价值,公共组织并非私人组织,私人组织的目的在于盈利,而公共组织是为公共利益而存在,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单纯的以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来改革公共组织,虽然能起到提升公共组织效率的作用,但不利于体现公共组织的公共性价值.首先,在战略管理的规划上应当凸显公共性价值,凸显公共部门为公共利益而存在的实质.战略规划应当明确公共目标,明确战略管理应实现哪些公共利益,进而进行规划.在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规划阶段,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施者应当首先进行心灵的革命,在战略管理过程实施之前就应当对自身的价值观念进行变革,公共组织应当变革组织,从原来的统治性公共组织的观念转变为服务性公共组织的观念,打破原有的价值理念,塑造新的价值理念,对组织的原有成员进行价值,解冻原有固化的传统组织文化,进而再冻结成为新的服务性的组织文化.对于新进入组织的新成员而言,组织强文化对其社会化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强文化的作用下,新成员自然会融入组织文化.公共组织服务性文化会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起到重要作用,组织成员会将这种服务性的理念融入到战略管理规划之中,成员在进行战略管理的规划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将公共性价值考虑在内,从而使得战略管理规划体现出公共性价值.其次,在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应当关注公共性价值,应按照规划的内容去实现战略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与公共性价值相冲突的问题应当及时反馈,最大程度上顾及公共性,而非重视效率.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是战略管理从理念到现实的落实过程,战略管理实施的成败关系到战略管理的成败,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并非是单纯地实施,在实施中同样有战略管理规划的问题,同样有着对战略进行微调的问题,甚至是对战略本身的否定.在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组织,一定会遇到战略管理实施难点,一定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发生一些与原有战略规划不相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面临一个战略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调整问题,这种调整贯穿于战略管理实施的始终,战略管理实施过程的调整实质上是战略管理的再规划.这种调整必然牵扯到是重视战略实施的效率还是重视战略实施的公共性价值的问题,只有在战略实施的阶段贯穿公共性价值和服务性政府的理念,给战略管理的实施者在再规划中树立一个价值准绳,让再规划过程时刻体现公共性和服务性才能达成战略管理规划的实施效果,使得战略管理的实施不违背规划的初衷.最后,在战略管理的评估上也应当重视对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公共性,对战略管理的实施进行系统的评价.战略管理的评估阶段是战略管理的终结阶段,战略管理的评估阶段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阶段,而这一阶段同样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阶段.战略管理的评估对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有着重大的导向作用,对本阶段战略管理进行评估,所得的经验和教训会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提供标尺,影响下一阶段的规划制定和行为选择.评估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估过程的科学性,毋庸置疑,公共性价值应当作为评估标准的重要指标,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使公共性价值指标具体化数字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评估过程是否科学在于评估人员是否具备评估的客观立场,评估的目的在于未来更好地进行战略管理活动,而非对此次活动进行批判,评估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展现公共性价值和构建服务性政府,所以只有评估者树立正确的公共性理念,才能保证评估过程的科学严谨.( 二) 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性的管理,对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而言都是一样的,它一方面关注当前的利益及发展,另一方面关注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存续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等价值理念是人类的共识,公共部门应当平衡当前需要和长远利益而做出全局谋划,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虽然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当今的繁荣前所未有,而当今的危机同样不能忽视,人类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每一个人.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政府,应当担负起这个责任,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性的管理,在应对来自未来的威胁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战略管理理应担负起可持续发展重任,公共部门应制定面向全球性危机的战略,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尤其是政府机构的战略管理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并应当贯穿到公共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虽然有美苏冷战的阴云,但世界总体上保持了近 70 年的和平,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难得的和平岁月.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变革,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体制,从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的社会经历了极不平凡的 35 年,从一个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蓬勃发展的国家,国际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国际国内都出现了对和平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这些因素与传统的安全威胁不同,这些威胁并不来自于某一特定国家或者组织,也不单独针对某一特定国家和人群,而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人类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历程,创造的财富比以往几十个世纪的总量还多,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要比以往几十个世纪的总和还大,工业文明兴起 500 年之后的今天,对环境累计的破坏已经开始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威胁人类的永续发展.当今时代,国家的发展是政府的职能之一,发展的好坏成为公众评价政府的重要标尺.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应对当今人类生存威胁的重要手段,战略管理所特有的未来导向使其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执行者,公共组织战略管理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先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应当应对人类生存威胁,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正日益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应当对有污染的工业进行合理规划,淘汰落后的产业,革新技术,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战略性规划,合理地利用资源,合理开采,节约利用.而上述的这些措施都需要公共组织对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并将可持续的理念贯穿战略执行和评估之中.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发展,要利用发展解决可持续的问题.当前世界所面临的威胁都是工业时代科技水平不高的产业和行为造成的,只有通过技术的革新,创新工业生产,创新环境保护手段才能更加高效地应对这些威胁,而创新科技需要公共组织的战略规划,通过公共部门所特有的资源和权威,针对特定的威胁制定特定的科技创新规划,并提供充足的支持,才能使科技应对威胁得以实现.( 三) 公民本位公民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应当凸显公民本位的价值.公共行政学不应只关注公共部门的效率,应当关注社会上的人,做到以人为本.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在战略管理的规划、实施、评价环节将人的因素考虑进去,将公民的利益和公民社会的发展融入到战略管理之中.登哈特夫妇创立了 "新公共服务"理论,这是一个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论框架,新公共服务 "服务,而不是掌舵"的理念颠覆了奥斯本和盖普勒 "掌舵,而不是划桨"的理念,反对新公共管理忽视价值的取向,认为政府的工作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重视公民的作用,公共服务的消费者不仅仅是 "顾客",而是 "公民".新公共服务还认为,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建立社会远景目标不能只委托给民选的政治领袖或者被任命的公共行政官员.政府的作用是为更多的公民建立起能够真诚对话的环境,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战略管理作为政府部门的管理手段之一,同样应当具备公民本位的价值理念,首先,从在战略管理的规划阶段来看,战略管理规划应当从公民本位出发,关注公民诉求和公民社会的构建.公共组织战略规划不只是公共部门闭门造车的行为,应当广泛地考量公民的利益诉求,政府的管理理念应当从传统的统治性的治理转向服务性的治理,从以政府本身为主体的治理转向以公民为本位的治理,将公民的因素融入战略管理的理念之中.在战略管理规划中,一方面公共组织的成员在战略管理规划上更多地站在公民的角度上来进行规划活动,这与公共性价值在公共组织的管理理念中所占的分量相关,公共性价值和公民本位的理念都应当融入到公共组织的理念之中,进而贯穿到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理念中.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规划的制定者应当吸纳一部分公民参与规划制定,让公民这一主体不再徘徊在战略规划制定的大门之外,而成为战略规划的制定者之一,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战略管理规划的制定更多地体现公民本位,增强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民本性.其次,从战略规划的执行阶段来看,战略规划的执行阶段应当时刻关注执行中出现的有悖于公民本位的行为,并进行战略管理的调整和再规划.战略执行的过程绝非单纯的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之中势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未曾涉及,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就使得战略管理的执行者面临着战略管理的再规划,即针对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的再次战略规划,以求化解危机,解决问题.战略执行的再规划考验着战略执行者的智慧,这种规划势必牵涉到价值判断的问题,即在规划应以战略执行的效率为重还是以价值为重,执行者应当树立公民本位的理念,在再规划过程中以公民的利益和偏好作为再规划的准绳,保证战略管理的执行结果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公民本位的理念,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公民的利益.最后,从战略管理的评估阶段来看,在评估阶段也应当关注公民问题,为今后的战略管理提供经验教训.战略管理评估的目的绝非对战略规划和执行的单纯评价,并以评价标准对当事人论功行赏,战略管理评估的目的在于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提供理论和经验教训的支持.对评估过程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评估的标准一定要体现出公民本位的理念,评估标准决定评估结果的科学与否,只有在标准中体现出公民本位的理念才可以得出科学的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提供借鉴; 另一方面,评估主体不应仅局限于公共组织成员,应当吸纳第三部门、智库尤其是公民代表来参与评估,最大限度地体现评估主体的广泛性,增强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总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应当树立公民本位的价值理念.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史来看,效率与价值是不相容的,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领域来看,同样延续了这一态势,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其中一种价值的追求会高于对另外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今时代,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后的 30 多年之后,单纯关注效率的改革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公共行政学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应回归价值,从钟摆的效率一端回归价值一端.上述三种价值理念是公民部门战略管理应当重视的价值理念,应贯彻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三大阶段,以价值统领战略管理,只有确保了战略管理理念的出发点,才能保证战略管理的长久性和有效性.三、公共组织战略管理价值建构的可行性分析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关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当代社会和当今公共部门中,战略管理的价值是否会受到决策者的重视,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因素会促使决策者关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以促进战略管理、政府绩效的改进,以及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公民意识的觉醒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国家控制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普通人的生活完全处于国家的掌控之下,没有独立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公民的概念.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迸发出了巨大活力,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多元化,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公民作为一个上的概念渐渐地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从政治上的人民转变为法律。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第一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摘要:战略管理作为一项管理工具是在20十世纪80十年代后,由于环境的变化,政府社会管理角色的变化,以及公众需求的变化所引起的公共利益的要求这一特定背景下,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成为公共部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组织目标正文:一:战略一词源于军事领域,最早是一个军事术语,意指通过一定的谋划去实现或赢得战争的胜利,起针对的是整体的目标。
战略作为一种管理程序和技术逐步在私营部门即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随着公共部门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和公众需求的日以多样化,公共部门也引入了战略管理。
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战略管理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管理过程.而从决策的角度看,他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将整个组织与对其发生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
二:具体而言。
战略管理这一管理工具对公共部门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管理能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变化。
公共部门的管理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环境的影响,而现代社会,不仅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更为频繁和复杂,从而使公共事业管理面临的环境更加动态化和不确定,对公共事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管理的角度看,从各方面降低和减少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完成组织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
在相对平衡的环境中,环境相对稳定性使管理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日常管理,即不必太多的关注环境,只要考虑组织的内部条件和要求,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等,按部就班的实施日常管理就能完成管理任务,但在更加动态和不确定的环境中,这种注重内部的以处理日常事务为形式的管理难以达成管路的目标,管理部门必须具备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反应系统,通过相应的管理工具予以应对。
公共管理中的战略变革与组织架构优化公共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运作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公共管理也需要随之进行战略变革和组织架构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管理中的战略变革和组织架构优化。
首先,战略变革是公共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职责也不断增加和变化,需要针对不同的需求和挑战制定新的战略。
战略变革意味着政府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和方式,以应对新的挑战。
例如,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政府可以考虑制定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提高环境质量和大众福祉。
在变革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提高合作效率,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其次,组织架构优化是公共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绩效。
在组织架构的优化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优化组织架构可以减少冗余、提高资源利用率,让政府的服务更加高效。
例如,某个政府机构可以将一些相似功能的部门进行合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组织架构优化还可以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政府整体的管理能力和应对能力。
除了战略变革和组织架构优化,公共管理中还需要注重公众参与和透明度。
公众参与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基础,可以提高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公共听证会、征求意见等方式,让公众可以参与到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中,减少政策的失误和决策的偏颇。
透明度是公共管理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可以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的满意度。
政府需要向公众公开相关政策和决策的信息,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使政府的行为更加符合公众利益和社会期望。
此外,公共管理中还需要注重创新和适应性。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需求和挑战也在不断变化。
政府需要不断创新,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管理方式。
创新可以加强政府的能力和竞争力,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适应性是公共管理中的一个关键能力,可以使政府能够及时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规划执行与可行性研究公共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稳定。
而公共事业的规划执行与可行性研究是保障公共事业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一、规划执行的重要性规划执行是公共事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优秀的规划能够为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目标,而规划执行则是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规划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资源分配、人力安排、时间进度等。
只有规划得当、执行到位,才能够保证公共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可行性研究的意义可行性研究是规划执行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公共事业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可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可行性研究需要考虑到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评估项目的风险和效益。
只有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规划的执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规划执行中的挑战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规划执行常常面临各种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不均衡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资源有限,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存在差异,这给规划的执行带来了困难。
其次,人力安排和组织协调也是一个挑战。
规划的执行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但是人才和组织资源的匮乏常常成为限制规划执行的瓶颈。
此外,规划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和协作也是一个挑战。
不同部门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规划的执行受阻。
四、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和步骤可行性研究是规划执行的重要环节,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前,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的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其次,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可行性研究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以便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然后,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效益评估。
通过对项目的风险和效益进行评估,可以为规划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战略管理与执行在当今社会,公共事业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福利和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战略管理与执行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战略管理与执行,以及其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首先,战略管理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战略管理则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长期规划和决策。
通过战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者能够明确目标、制定策略、分配资源,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评估。
这样一来,公共事业管理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战略执行是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
战略管理只有在有效的执行下才能取得实际成果。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战略执行涉及到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流程设计等方面的因素。
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确保战略能够顺利实施。
同时,流程设计也是战略执行的重要一环。
通过优化流程,消除繁琐的手续和冗余的环节,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战略实施的速度。
战略管理与执行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上,还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到大量的资源投入,如人力资源、资金、设备等。
通过战略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者能够更好地规划和分配这些资源,使其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同时,战略执行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浪费和低效。
然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战略管理与执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政策和法规的变化。
公共事业管理往往受到政策和法规的制约,政策和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对战略管理和执行产生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和适应政策和法规的变化,调整战略和执行方案。
其次是组织文化和员工意识的问题。
公共事业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协同合作,而组织文化和员工意识的不同可能会影响战略的制定和执行。
公共事业管理者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国企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摘要:新的发展环境下,我国企业的发展在财政方面以及管理与信任方面均面临着一定程度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在近些年来依然采用以往的结构体系,从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现状展开了有效的分析,采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展开了对其制度改革可行性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效地帮助。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国有企业理;制度改革;可行性前言国有企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复杂混,国有企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针对该种情况应当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展开对国有企业制度的科学改革,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现状1.1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结合现阶段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进行分析,部分国有企业党管干部在职责方面以及管辖范围方面相对较为模糊,行政干部与党管干部的人用权限在界定上不明确。
同时,因为参与管理的相关干部专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此其交流范围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除此之外,在进行对国有企业干部考核的过程中,对于参与考核人员自然年龄较为重视,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工作年限以及业绩等方面因素的考核,以至于管理干部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对于干部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终也会使得企业的整体发展受到影响。
1.2人才管理制度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人才引进制度相较于以往的人才引进制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在具体的实施阶段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在进行人才引进考核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公平公正,在进行考核内容上的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还存在进行资格审查的过程中出现不统一的情况,严重影响人才的科学引进。
我国国有企业以往的人事管理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的为统分统配的方式以及由组织或个人采用推荐的形式引入企业内,该种人才引进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无法有效适应社会的发展,分配计划未能够充分结合市场的发展情况,具有相对较大的盲目性,因此会影响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论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在面对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时,运用系统化的思维和方法,制定出长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有效地组织、协调和调控资源,实现组织战略的有效实施和优化。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以战略为导向,以资源配置、组织协调和实施效果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战略管理模式。
1. 以战略为导向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是以战略为导向,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战略的制定,二是战略的实施。
战略的制定需要针对当前的环境和处境,分析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资源和能力,制定出长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组织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
具体包括:战略规划、战略目标和目标实现路径的设计等方面。
战略的实施则需要根据战略制定的要求,对组织内部进行优化,组织资源、加强内部沟通协作,做好组织变革、人才培养、组织文化建设等工作,确保战略实施的顺利进行。
2. 资源配置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实施离不开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不仅仅是基于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制定进行的优化和协调,而且还必须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效益最大化。
资源配置的核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整合。
这意味着要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将不同的资源利用最优化。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合并与收购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进而减少重复投资和降低成本。
(2)资源评估。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还需要对资源做出正确的评估。
这包括资源的属性、来源、量化、组成和质量等方面。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资源评估是极为复杂和关键的工作。
(3)资源优化。
资源优化是指在充分考虑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和协调。
例如,优化资本结构、调整组织机构、改进营销策略等。
3. 组织协调在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协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组织协调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组织的效率,这对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组织协调的核心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横向协调。
横向协调是指通过沟通、协作和共享等手段,促进不同部门间有机协作,实现组织内部流程的合理化和优化。
公共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正文]一、研究背景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部门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协调地过程,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地最大化。
再当今社会,公共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地角色,不仅为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还承担着监管和协调社会资源地职责。
随着社会地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地挑战和机遇,因此对公共管理地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地本报告旨再通过对现有文献和案例地综合分析,探讨公共管理再当前社会背景下地可行性,为相关机构和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和建议。
三、文献综述1.公共管理地概念和特点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机构或公共部门负责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地过程,其特点包括政府主导、公共利益至上、服务公众等。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俱有较大地复杂性和难度,须要考虑地因素更多,包括政策制定、资源调配、社会稳定等。
2.公共管理地挑战与机遇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公共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给公共管理带来了很大地压力。
同时,新技术地不断发展也为公共管理带来了许多机遇,如信息技术地应用可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国内外公共管理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区地公共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区再公共管理方面存再着各自地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借鉴国外成功地公共管理经验,可以为我国公共管理地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四、可行性分析1.政府效率政府地效率直接影响倒公共管理地可行性,高效地政府能够更好地处理社会事务,提供更好地公共服务。
因此,提高政府地效率是公共管理可行性地关键。
2.公共参与公众地参与是保障公共管理可行性地重要因素,公众地监督和参与可以有效提高政府地透明度和责任感,保障公共事务地公正性和合理性。
3.政策制定政策地制定是公共管理地核心,只有制定出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地政策,才能推动公共管理地不断发展和进步。
五、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可行性分析,本报告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政府应提高效率,加强对公共管理地监督和管理。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及可行性分析一、战略管理与公共行政学价值取向的演变"战略"一词来源于领域,军事战略是军事问题的一个关键研究领域,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非常重视战略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所着的《孙子兵法》以及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所着的《战争论》都蕴涵了丰富的军事战略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战略"被引入领域,并成为了管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先导,明茨伯格在《战略规划的衰落与兴起》一文中提到,战略规划兴起于 60 年代中期,到了 80 年代战略管理取代了战略规划.战略管理的兴起表明组织的关注点从过去单纯地关注内部管理机制转为关注战略和商业政策.随着私人部门引入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公共部门也随之引入战略管理.欧文休斯在《与行政》一书中指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公共部门开始借鉴私人部门的长期计划.战略计划在公共部门的运用是在 20 世纪80 年代,它落后于私人部门十几年; 而战略管理的引入却是在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只比私人部门晚几年.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成为了公共管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个研究分支,要深入研究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笔者认为应首先了解公共行政学的价值取向,而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应当和公共行政学的价值取向相吻合.公共行政学发展历经百年,伴随着公共行政学关于效率和价值的争论从未间断,可以说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就如同一个钟摆,在钟摆的两侧分别是效率和价值,钟摆时而偏向于效率,时而偏向于价值,对效率和价值的不同抉择形成了不同的两种研究范式.可以将公共行政的发展史分为六个时期,产生和创立时期、正统时期、批判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创新与探索时期,在不同的时期对效率和价值有着不同的认识.第一,产生与创立时期.威尔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行政--- 二分法,使得公共行政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从此公共行政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同时威尔逊并未割裂政治与行政,认为政治与行政是二分并相互联系的.古德诺对政治和行政的二分法进一步做出了阐释,他认为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而行政是政策的执行.同时他也提出了政治与行政相互协调的观点.在行政学初创的年代,虽然强调政治与行政的二分,但这是为了将行政学变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并非割裂政治与行政,不强调效率与价值孰轻孰重,反而更加强调政治与行政的相互协调,可见这一时期效率与价值并未出现明显的争论.第二,正统时期.这一时期继承了早期的公共行政的理念,并认为经济和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马克斯·韦伯和泰勒的理论是这一时期理论的基础, "官僚制"和 "科学管理"强调组织的合理分工、层级节制、规则和程序、节约和高效,实际上是重视公共行政的效率取向,将组织的效率视为组织变革的核心要素,在此之后怀特、古力克等人也秉持效率至上的观点.可以看出在公共行政的正统时期,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更加偏重于效率.第三,批判时期.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事件是西蒙和沃尔多的论战,争论的焦点是公共行政学效率和公共性价值取向,这是公共行政学两种不同研究路径的争论.西蒙主张以技术理性为特征的逻辑实证主义,而沃尔多主张循以自由民主为特质的价值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主张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就是效率与价值的争论,西蒙的行为主义更加注重效率因素,而沃尔多的主张更加强调公共性价值.这一时期的理论表现为两种价值取向的争论,而这一时期行为主义大行其道,在其他许多学科都兴起了一股行为主义的浪潮,主张摒弃价值因素,所以从全局来看,效率的取向在这一时期占据优势地位.第四,新公共行政时期.这一时期价值选择更为侧重公共性的价值.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 "新公共行政"学派对传统效率至上的原则进行了批判,认为公共行政应当更加重视价值的因素,撼动了传统政治--- 行政二分的观点.新公共行政更为重视价值取向.第五,新公共管理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新公共管理在全球兴起,这不只是一种思潮,而是各国改革政府的运动,这一时期各国主张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改革政府,提升政府效率,这一时期的取向以效率取向为主.第六,创新与探索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选择力图超越效率与价值之争.登哈特夫妇提出了 "新公共服务"理论,这一理论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它既可以替代传统的公共模式,又可以替代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模式.虽然说价值和效率相比是一个隐形的因素,但是他们在公共行政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公共组织战略管理领域,对于战略管理应当如何进行的问题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纳特和巴可夫在《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一书中对战略管理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该书首先论述了公共和第三部门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对战略管理的特殊要求,然后该书的第二篇对战略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分析,该书第三篇指出战略管理应当包括六个阶段: 历史背景、形势评估、问题议程、备选战略、可行性评估和战略实施.第四篇是 "技术篇",讨论战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最后该书进行了案例分析和展望.我国学者陈振明认为可以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阶段.这些观点对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提出很多有益的见解,对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观点更多地强调战略管理效率方面的问题,而对战略管理的思维起点、战略管理的价值问题关注较少.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公共行政历经百年的发展,其价值取向犹如钟摆一般在效率与公共性价值之间摆动,对效率和价值的关注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而在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领域,关注点更多地停留在战略管理的步骤、内容等方面,着重于效率相关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问题关注较少.马克·穆尔在《创造公共价值: 政府中的战略管理》一书中关注了公共价值的问题,穆尔认为,管理者应该寻求 "创造公共价值".因为 "公共价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以随后他说明管理者应如何辨明所领导的机构的公共价值.笔者认为,价值的问题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政府存在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公共利益,价值是政府进行战略管理的逻辑起点,换言之,政府进行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进行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和提供公共服务,这是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与私人部门的战略管理的本质不同,所以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应当重视价值取向的问题,而当今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普遍忽视价值问题,下面我们就一一说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所应具备的价值.( 一) 公共性政府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创造公共价值,公共价值是政府管理的核心.政府存在是出于纯粹的公共性目的,政府要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的分配以及提供公共服务,那么战略管理作为公共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毋庸置疑地创造公共价值,具备公共性.公共行政学关于效率与公共性价值的争论由来已久,公共部门的价值导向也历经变革,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主张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来改革政府,部分公共服务外包,在政府内部实施绩效管理等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政府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性价值,公共组织并非私人组织,私人组织的目的在于盈利,而公共组织是为公共利益而存在,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单纯的以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来改革公共组织,虽然能起到提升公共组织效率的作用,但不利于体现公共组织的公共性价值.首先,在战略管理的规划上应当凸显公共性价值,凸显公共部门为公共利益而存在的实质.战略规划应当明确公共目标,明确战略管理应实现哪些公共利益,进而进行规划.在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规划阶段,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施者应当首先进行心灵的革命,在战略管理过程实施之前就应当对自身的价值观念进行变革,公共组织应当变革组织,从原来的统治性公共组织的观念转变为服务性公共组织的观念,打破原有的价值理念,塑造新的价值理念,对组织的原有成员进行价值,解冻原有固化的传统组织文化,进而再冻结成为新的服务性的组织文化.对于新进入组织的新成员而言,组织强文化对其社会化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强文化的作用下,新成员自然会融入组织文化.公共组织服务性文化会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起到重要作用,组织成员会将这种服务性的理念融入到战略管理规划之中,成员在进行战略管理的规划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将公共性价值考虑在内,从而使得战略管理规划体现出公共性价值.其次,在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应当关注公共性价值,应按照规划的内容去实现战略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与公共性价值相冲突的问题应当及时反馈,最大程度上顾及公共性,而非重视效率.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是战略管理从理念到现实的落实过程,战略管理实施的成败关系到战略管理的成败,战略管理的实施阶段并非是单纯地实施,在实施中同样有战略管理规划的问题,同样有着对战略进行微调的问题,甚至是对战略本身的否定.在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组织,一定会遇到战略管理实施难点,一定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发生一些与原有战略规划不相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面临一个战略管理实施过程中的调整问题,这种调整贯穿于战略管理实施的始终,战略管理实施过程的调整实质上是战略管理的再规划.这种调整必然牵扯到是重视战略实施的效率还是重视战略实施的公共性价值的问题,只有在战略实施的阶段贯穿公共性价值和服务性政府的理念,给战略管理的实施者在再规划中树立一个价值准绳,让再规划过程时刻体现公共性和服务性才能达成战略管理规划的实施效果,使得战略管理的实施不违背规划的初衷.最后,在战略管理的评估上也应当重视对战略规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公共性,对战略管理的实施进行系统的评价.战略管理的评估阶段是战略管理的终结阶段,战略管理的评估阶段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阶段,而这一阶段同样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阶段.战略管理的评估对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有着重大的导向作用,对本阶段战略管理进行评估,所得的经验和教训会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提供标尺,影响下一阶段的规划制定和行为选择.评估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估标准的科学性和评估过程的科学性,毋庸置疑,公共性价值应当作为评估标准的重要指标,通过具体的量化指标使公共性价值指标具体化数字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评估过程是否科学在于评估人员是否具备评估的客观立场,评估的目的在于未来更好地进行战略管理活动,而非对此次活动进行批判,评估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展现公共性价值和构建服务性政府,所以只有评估者树立正确的公共性理念,才能保证评估过程的科学严谨.( 二) 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性的管理,对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而言都是一样的,它一方面关注当前的利益及发展,另一方面关注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中,存续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等价值理念是人类的共识,公共部门应当平衡当前需要和长远利益而做出全局谋划,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虽然已经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当今的繁荣前所未有,而当今的危机同样不能忽视,人类依旧面临着许多问题,环境污染、恐怖主义、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无时无刻不威胁着每一个人.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政府,应当担负起这个责任,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性的管理,在应对来自未来的威胁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战略管理理应担负起可持续发展重任,公共部门应制定面向全球性危机的战略,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尤其是政府机构的战略管理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并应当贯穿到公共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虽然有美苏冷战的阴云,但世界总体上保持了近 70 年的和平,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难得的和平岁月.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变革,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体制,从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发挥市场在资源调配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的社会经历了极不平凡的 35 年,从一个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进入到工业化蓬勃发展的国家,国际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国际国内都出现了对和平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这些因素与传统的安全威胁不同,这些威胁并不来自于某一特定国家或者组织,也不单独针对某一特定国家和人群,而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人类工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伟大的历程,创造的财富比以往几十个世纪的总量还多,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要比以往几十个世纪的总和还大,工业文明兴起 500 年之后的今天,对环境累计的破坏已经开始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威胁人类的永续发展.当今时代,国家的发展是政府的职能之一,发展的好坏成为公众评价政府的重要标尺.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应对当今人类生存威胁的重要手段,战略管理所特有的未来导向使其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执行者,公共组织战略管理应当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先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应当应对人类生存威胁,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正日益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应当对有污染的工业进行合理规划,淘汰落后的产业,革新技术,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战略性规划,合理地利用资源,合理开采,节约利用.而上述的这些措施都需要公共组织对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并将可持续的理念贯穿战略执行和评估之中.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发展,要利用发展解决可持续的问题.当前世界所面临的威胁都是工业时代科技水平不高的产业和行为造成的,只有通过技术的革新,创新工业生产,创新环境保护手段才能更加高效地应对这些威胁,而创新科技需要公共组织的战略规划,通过公共部门所特有的资源和权威,针对特定的威胁制定特定的科技创新规划,并提供充足的支持,才能使科技应对威胁得以实现.( 三) 公民本位公民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应当凸显公民本位的价值.公共行政学不应只关注公共部门的效率,应当关注社会上的人,做到以人为本.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做到以人为本,在战略管理的规划、实施、评价环节将人的因素考虑进去,将公民的利益和公民社会的发展融入到战略管理之中.登哈特夫妇创立了 "新公共服务"理论,这是一个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论框架,新公共服务 "服务,而不是掌舵"的理念颠覆了奥斯本和盖普勒 "掌舵,而不是划桨"的理念,反对新公共管理忽视价值的取向,认为政府的工作应该是提供公共服务,重视公民的作用,公共服务的消费者不仅仅是 "顾客",而是 "公民".新公共服务还认为,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建立社会远景目标不能只委托给民选的政治领袖或者被任命的公共行政官员.政府的作用是为更多的公民建立起能够真诚对话的环境,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战略管理作为政府部门的管理手段之一,同样应当具备公民本位的价值理念,首先,从在战略管理的规划阶段来看,战略管理规划应当从公民本位出发,关注公民诉求和公民社会的构建.公共组织战略规划不只是公共部门闭门造车的行为,应当广泛地考量公民的利益诉求,政府的管理理念应当从传统的统治性的治理转向服务性的治理,从以政府本身为主体的治理转向以公民为本位的治理,将公民的因素融入战略管理的理念之中.在战略管理规划中,一方面公共组织的成员在战略管理规划上更多地站在公民的角度上来进行规划活动,这与公共性价值在公共组织的管理理念中所占的分量相关,公共性价值和公民本位的理念都应当融入到公共组织的理念之中,进而贯穿到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理念中.另一方面,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规划的制定者应当吸纳一部分公民参与规划制定,让公民这一主体不再徘徊在战略规划制定的大门之外,而成为战略规划的制定者之一,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战略管理规划的制定更多地体现公民本位,增强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民本性.其次,从战略规划的执行阶段来看,战略规划的执行阶段应当时刻关注执行中出现的有悖于公民本位的行为,并进行战略管理的调整和再规划.战略执行的过程绝非单纯的执行过程,在执行过程之中势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战略规划过程中未曾涉及,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就使得战略管理的执行者面临着战略管理的再规划,即针对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执行过程中的再次战略规划,以求化解危机,解决问题.战略执行的再规划考验着战略执行者的智慧,这种规划势必牵涉到价值判断的问题,即在规划应以战略执行的效率为重还是以价值为重,执行者应当树立公民本位的理念,在再规划过程中以公民的利益和偏好作为再规划的准绳,保证战略管理的执行结果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公民本位的理念,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公民的利益.最后,从战略管理的评估阶段来看,在评估阶段也应当关注公民问题,为今后的战略管理提供经验教训.战略管理评估的目的绝非对战略规划和执行的单纯评价,并以评价标准对当事人论功行赏,战略管理评估的目的在于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提供理论和经验教训的支持.对评估过程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评估的标准一定要体现出公民本位的理念,评估标准决定评估结果的科学与否,只有在标准中体现出公民本位的理念才可以得出科学的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战略管理提供借鉴; 另一方面,评估主体不应仅局限于公共组织成员,应当吸纳第三部门、智库尤其是公民代表来参与评估,最大限度地体现评估主体的广泛性,增强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总之,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应当树立公民本位的价值理念.从公共行政的发展史来看,效率与价值是不相容的,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领域来看,同样延续了这一态势,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其中一种价值的追求会高于对另外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今时代,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始后的 30 多年之后,单纯关注效率的改革已经暴露出诸多问题,公共行政学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应回归价值,从钟摆的效率一端回归价值一端.上述三种价值理念是公民部门战略管理应当重视的价值理念,应贯彻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三大阶段,以价值统领战略管理,只有确保了战略管理理念的出发点,才能保证战略管理的长久性和有效性.三、公共组织战略管理价值建构的可行性分析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关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当代社会和当今公共部门中,战略管理的价值是否会受到决策者的重视,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因素会促使决策者关注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价值建构,以促进战略管理、政府绩效的改进,以及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 公民意识的觉醒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国家控制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普通人的生活完全处于国家的掌控之下,没有独立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公民的概念.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迸发出了巨大活力,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多元化,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公民作为一个上的概念渐渐地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从政治上的人民转变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