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2届高考地理复习精品资料地球运动专题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6
地球运动一、考向讲解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特征与自转的地理意义”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为中频考点,近5年课标卷中出现2次,其中时间计算与地球运动特征的考查难度较大。
这两个考点知识具有规律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考题区分度大的特点。
2.涉及本专题的高考题,首先让学生在各种地球运动图、光照图或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地理信息,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然后通过分析、解决具体的情境事件,考查地理实践力。
二、知识体系一般特点:方向、周期、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晨昏线判定时差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日界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间上:四季空间上:五带太阳视运动的特点:圆周运动、复合运动、方向、速度三、考点精讲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方向本质都是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
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2)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约15°/h。
线速度: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最大,约1670km/h;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0。
1)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4)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
(5)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个恒星年,需时365日6时9分10秒或365.2564日。
(6)公转的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小结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极地俯视北逆南顺周期:恒星日速度:角速度极点为零,其余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年速度:近日快,远日慢【典例】(2020·衡阳一中模拟)下图为南京某中学天文爱好小组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的图片。
高三地理复习-地球运动教案高三地理复习-地球运动知识梳理及经典例题[知识梳理]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方向①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周期:①自传: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
1太阳日为24小时。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E1P到E2P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②公转: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
(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3.速度①地球自转: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
地球各地角速度相等,15°/小时,两极为零。
②地球公转速度(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单元《地球的运动》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主要围绕“地球的运动”这一主题,介绍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基础知识和认识;围绕围绕这一主题,学习地球运动的客观规律和波浪运动的概念;探讨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时差和季节的联系;如何看懂日出日落的现象;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规律,协助定位传播工作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2)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时差及季节变化;(3) 掌握地球围绕地心轨迹及波浪运动;(4) 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日出日落的影响;(5) 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并运用到定位传播工作中去。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差与季节的变化,地球围绕地心轨迹及波浪运动,日出日落的现象,地球运动的规律,定位传播的运用。
四、教具准备1. 教辅资料:《地球的运动》地理图卷、地理图片、国内外天气图,及室外气象条件资料;2. 教具活动:地球模型,影片等。
五、教学流程Ⅰ、课前导入1. 热身活动:“运动与生活”小游戏,与同学一起参与,激发大家开展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兴趣。
2. 导入活动:小组活动,老师把课前准备好的相关照片和影片放给学生参考,师生讨论相关概念,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解。
Ⅱ、知识内容1. 首先结合微积学元素,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客观规律,明白“天”的出现背后的科学思想。
2. 师生一起介绍地球的轴心偏转,以及偏转角和本轨角的具体概念,巩固学生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理解3. 通过模拟实践,让学生体会地球公转所能产生的季节变化,进一步明确季节变化的客观现象。
4. 让学生体会时差的存在,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与其他地区交流,间接让学生体会时差的存在。
让学生理解“地球围绕地心轨迹及波浪运动”的原理,以及它们的结果;日出日落的现象的影响因素,以及利用地球运动规律,辅助定位传播工作。
2012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1)、地球运动(大纲全国卷6~7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 题。
1.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答案】B【解析】:考查地球公转运动造成北南半球昼夜长短(日出早晚)的差异。
6题6月上旬地方时5时日出,证明该地一定在北半球,排除A、D。
C项北冰洋沿岸不可能,这个日期北冰洋沿岸离极昼区都不远,14个小时的昼长太短,而地中海沿岸则刚好合适。
选B.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答案】C【解析】:考查地球运动(太阳视运动)造成日出、日落方位的时空变化。
直射点此时在北半球,故全球除极昼区和极夜区之外,都应该是东北起、西北落!选C.(安徽卷文综30~31)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
完成3~4题。
3. 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考察太阳方位问题。
如图:6月当地地方时12点到18点之前,北半球除极昼区之外,太阳方位都应该如图所示。
题干中给出的时刻是16:00到16:45分,所以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树荫应该朝向东北方向,所以应该选择①区域是最佳的!4.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A. 5月1日B. 6月1日C. 7月1日D. 8月1日【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的地球运动规律是:一天之内地物的影子在地面转过的角度反映了昼长状况。
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越小昼长越短;也就是说,昼长越长转过的角度越大,昼长越短转过的角度越小。
据此,第31题就应选昼长最长(即离夏至最近)的7月1日,C为正确选项。
(北京卷文综1~)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案:地球运动专题需要注意的问题:太阳日的理解和飞行中感觉一天长短问题: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 4小时,为一天。
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答案:D点拨: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
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答案:A点拨:图中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且自南向北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即纬度在北纬60度附近。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A点拨: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的周长,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度大,运动周长增大,速度增大。
例题3:某日酒泉昼长11时20分,西昌昼长11时40分。
某航天专家上午11时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
据此和下图分析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为:A.11时40分B.14时30分C.11时30分D.11时14分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
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知识结构】旋转中心: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地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球自转周以遥远恒星为参考点:1个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运期以太阳为参考点:1个太阳日,时间长度为24小时动速角速度:两极点为0,其余各地均为15度/小时的度线速度:赤道最大,随纬度的升高而变小,两极点为0一旋转中心:太阳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特公转周期:一个回归年,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点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速度:随日地距离而变化,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昼夜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地球昼夜现象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自转交替昼夜交替昼夜半球分界线:晨昏圈地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人类起居作息的基本时间单位球成因:由于地球的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自地方时东边的时刻总是比西边的时刻早(来到)转变化规律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与经度每隔10,地方时相差4分钟时时差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0差区时区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原则上以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界线”日界线日期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日期应减去一天变更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应加上一天地球自转与地球自转——赤道平面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黄道平面度数23026’之间作周期性回归移动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春分—秋分(北半球夏半年):昼夜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长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变化冬至日北半球昼最最短秋分—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地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球正午由北纬23026’向南北递减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公太阳夏至日北纬23026’及其以北地区度由直射纬度向其南达一年中最大值南纬23026’及其以南地区转高度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与变化由南纬23026’向南北递减同一地点:直射点离当地季冬至日南纬23026’及其以南地区越近,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越大节北纬23026’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四季的形成:同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太阳辐射随季节而变化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四季天文四季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划分春秋: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气候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北温带)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我国传统四季划分: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要点梳理】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①地球运动的两种形式:自转和公转②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自转速度:角速度——除两极,角速度相同,15度每小时。
专题01 地球的运动规律考情解读:(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侧重于考查地球宇宙环境的探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方时、区时、日界线、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及四季的变化等主干知识。
(2)从命题形式看,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光照图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考查,二是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试题设计。
(3)从能力要求看,本讲侧重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计算能力等。
2019复习中注意:①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各种图形对基本原理、规律进行阐释。
②能够进行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特别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时区的计算以及季节的判断。
③注重原理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相关计算等问题。
重点知识梳理:一、地球及其运动规律中的“对称”法则探究地球的球体形状决定了其有多方面的对称性表现及地理意义,主要表现见下表:【特别提醒】(1)对称中心是以点为中心的对称,对称轴是以线为中心的对称。
对称中心的示意顺时针旋转180°和不旋转是完全重合的。
(2)明确对称的要素、特征,是分析具体问题的关键。
二、方向的判断与纬度高低的判定1.方向的判断【特别提醒】(1)方向是指以某一地理事物为中心,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中心事物的空间方位;纬度高低指从赤道到两极的纬度的大小。
(2)明确确定方向的方法,知道经纬线(度)的作用并通过生活经验加以落实尤为重要。
(3)关键——建立空间概念,把握经纬网的作用和意义。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地球的运动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运动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3. 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1. 地球运动的定义和类型。
2. 地球自转的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公转的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来了解地球的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地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自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区差异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如计算不同地区的区时差。
第三章:地球公转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公转的定义和特征。
2.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 地球公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
2.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运用地球公转的知识,如预测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3. 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
3. 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来了解地球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意义,如气候、生态环境等。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第2讲地球的运动【导学提示】内容精析地轴的空间指向,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意义。
方法指导〔1〕比较分析法。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是与人类关系最亲密的两种运动,是研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前提,应从方向、周期、速度方面来比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从而掌握地球运动的根本规律。
(2)充分利用教材及地图册中的示意图片,结合地球仪等直观教具进展复习。
要借助实际演示建立空间观念,并落实在图上,从而培养自己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想像才能、逻辑思维才能以及理解记忆才能等。
(3)充分利用图解法,进一步加深有关知识的理解。
如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列图图解来认识:通过上图不但知道各节气的时间是是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还可以得出:3月21日至9月23日直射点在北半球,9月23日至第二年的3月21日直射点在南半球,从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挪动,12月22日至第二年的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挪动。
【自主探究】一、地球的自转1、方向读地球的自转方向图,完成以下要求:〔1〕在上面图中分别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绕轴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365日6时9分10秒B.24小时C.23时56分4秒D.一个恒星日答案:CD3、速度〔1〕角速度以下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150/时B.南北两极点的自转角速度最大C.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因纬度而异答案:AC〔2〕线速度以下关于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才能提升站】讨论:有人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有人说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还有人说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那么地球自转方向是一样的吗?提示:都是对的,只不过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已。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运动的方向和周期。
2.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 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3.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的意义。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地球运动的动态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地球自转: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天),引导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
3. 讲解地球公转:介绍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年),引导学生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4. 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讲解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地球五带等现象。
5. 巩固知识: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运动的意义。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力求简洁明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授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如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的教学体验,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七、评价与评估本节课的评价应侧重于学生对地球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现象的解释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讲义一、地球的公转1.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3.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4.速度:(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二、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1.概念: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的赤道面与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是23°26′。
如图。
2.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如图。
三、主要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影响,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描述。
如图。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计算公式:H=9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直射点和所求地点同在南半球或北半球时用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别在赤道南北两侧时两数相加。
高中地理必修 1《地球的运动》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认识日夜长短的产生和中午太阳高度的观点;2、学会在“二分二至日照图” 上 , 说明日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3、总结出日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4、加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想能力。
教课重难点1、日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2、南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和中午太阳高度发展变化的过程教课过程[ 导入新课 ]在“地球运动的一般特色”和“太阳直射点的挪动”中, 我们知道 , 因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致使黄赤交角的存在, 惹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使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类变化的详细表现就是“日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板书新课题 ) 。
[ 学习新课 ]日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日夜长短的变化 ( 板书 )( 一) 日夜长短的产生 ( 板书 )我们知道 , 日夜的分界限叫晨昏线 , 见“图片资料” 二、北半球夏至日光照黑板表示图 , 简称黑板图 , 图中的 ABC半圆弧为晨线 , 与之正相对的半圆弧是昏线。
晨昏线构成的大圆圈将纬线切割为昼、夜两段:1、昼长 ( 板书 )处在日间半球的纬线所跨经度, 叫昼长。
比如黑板图中 A 点所在纬线日间所跨经度 360 度, 昼长 24 小时 ,B 点所在纬线日间所跨经度180 度, 昼长 12 小时 ,C 点所在纬线日间所跨经度0 度, 昼长 0 小时 ,E 点所在纬线日间所跨经度210 度 , 昼长 14 小时。
2、夜长 ( 板书 )处在黑夜半球的纬线所跨经度, 叫夜长。
比如黑板图中 A 点夜长 0 小时 ,B 点夜长 12 小时 ,F 点夜长 10 小时 ,C 点夜长 24 小时。
昼、夜的长短就由昼、夜半球纬线所跨经度数的大小所决定。
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晨昏线一直与太阳光芒垂直, 并跟着太阳直射点的挪动而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挪动。
所以晨昏线与纬线、经线的关系就不停地发生变化。
高中物理地球专题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运动与地震、火山和地热现象的产生机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表面的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1.请简要描述地球的形成过程,并说明地球大气层的形成原因。
2.地球内部的结构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二、地球的运动与地震
1.请解释地球运动的概念,并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2.什么是地震?地震的发生原因有哪些?
三、火山和地热现象的产生机制
1.火山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请简述火山喷发的过程。
2.地热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地热资源在能源方面的作用有哪些?
四、地球表面特征
1.地球表面的特征有哪些?请简要描述地球的地形特征。
2.地球的海洋资源和陆地资源分别有哪些?海洋资源和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挑战?
以上为本次地球专题训练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自己在物理地球专题方面的能力。
愿你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希望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地球运动专题当物体和地球没有相对运动时,随着地球从日出(或太阳日某个时间)到再次日出的时间为24小时,为一天。
但飞机、车、船运动时,感觉一天长短不同,可以比24小时长或短,如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不一定正东,可以是向东、东南或东北),,感觉一天时间短于24小时,短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但不是飞行时间,如果逆地球自转方向(正西、西南或西北),感觉一天长于24小时,长的时间为飞行途中所跨的经线段的时间间隔。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A.一个恒星日B.一个太阳日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答案:D 点拨: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
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答案:A 点拨:图中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大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且自南向北减小,说明位于北半球,即纬度在北纬60度附近。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A 点拨: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的周长,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度大,运动周长增大,速度增大。
例题3:某日酒泉昼长11时20分,西昌昼长11时40分。
某航天专家上午11时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
据此和下图分析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为:A.11时40分B.14时30分C.11时30分D.11时14分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日。
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主要是在西昌经历的,如果航天专家没有运动,在西昌经历的一天为24小时,白天为11时40分,现在他一方面随地球自转,一方面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动,感觉一天时间应该比实际周期短,而且发生运动时间在11点以后的3小时范围内,应该在白天,所以短的时间是在白天范围,短的时间为从东经98度到东经102度的经度差所消耗的时间,为16分钟,即航天专家感觉一天的白天时间为11时40分-16分=11时14分。
例题4:下图中的左图为某日某时刻30°N纬线圈的昼夜状况,右图为72.5°E经线的昼夜分布状况,据图中信息回答(1)~(2)题。
(1)P地位于T地的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答案:A 点拨:30°N纬线圈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有极夜现象,所以右图中的P点右侧为北极点。
P点位于北半球高纬度,72.5°E经线上,综合起来,P地位于T地的东北方向。
(2)若该日一架飞机在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降落。
途中飞行员始终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A.东北、5小时B.西北、6小时C.东南、5.5小时D.西北、5.5小时答案:B 点拨:飞机从F(赤道,72.5°E)出发时,F地正好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点,此时T地地方时为0:30分,正值黑夜。
根据左图中的白昼经度,计算出白昼时间为11小时,日出时间为6:30分。
注意一天中晨昏线位置不变,只是地球上的地点不断运动,各条经线顺序经过晨昏线。
飞机出发时位置和各地时间见下图。
飞机一方面向西北方向飞行,另一方面,飞机和T地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飞行中,飞机始终在晨线以西,当飞机到达T地时,T地正好到达晨线位置,该时间段为从0:30分—6:30分,时间为6小时。
飞机到达T地后,随着T地进入白昼,不能再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了。
二、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地球自西向东运动,在运动的地球上看太阳,表现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球大圆上自东向西运动,即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例题1: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差_________度。
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向_________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 (多或少几小时)小时。
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___________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全称)。
答案:(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汛(洪水);炎热干燥(2)0;南(3)少12;逆时针;阿留申低压点拨:(1)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夏至日,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都是距离直射点最近的一天,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
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即从夏至到秋分,北半球为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为雨季,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汛期,而亚平宁半岛南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干季节。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值相等,差值为0。
由于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即冬至日,北极圈为极夜,昼长为0,赤道昼长为12小时,所以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短12小时。
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半球为冬季,热带季风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北部沿岸海水向西流动,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
例题2:地球上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这一天是A.7月1日B.1月1日C.10月1日D.4月1日答案:C点拨:太阳直射点移动幅度与极昼极夜幅度相同,移动23°26′用三个月,即90天,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南移动过程中,从北极点向南出现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23°26′,北极圈内极夜范围占不到1/10,用时间约90天*1/10=9天,日期为9月23日+9天,为10月2日,故C对。
例题3: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1)~(2)题。
(1)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A.a B.b C.c D.d答案:C点拨:a位于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直射点逆自转方向运动,从a到b,b为春分,d为夏至日6月22日,直射点从d到c运动,所以c为秋分日。
(2)当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A.悉尼昼长夜短,且夜渐长B.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C.我国冬季风活动频繁D.我国北方河流进入汛期答案:D 点拨: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为从冬至到春分,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正向赤道方向运动。
此时期我国位于冬季,北方河流为枯水期。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垂直。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都是00。
随着地球自转和直射点运动,晨昏线位置不断变化。
晨昏线与经线夹角也就不断变化,最大夹角为23°26′,为夏至和冬至时,最小为0,为春分和秋分时。
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或极夜纬度之和为90度。
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纬度等于90度-直射点纬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是18时。
例题1: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 点拨:飞机飞越晨昏线时地方时为19点,位于正午12点之后,应该为昏线,19点日落,当地昼长夜短,为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昏线向右倾斜,晨线向左倾斜,故正确答案为图②。
例题2: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区域的昼夜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弧是晨昏线的一部分,其中AB弧属于_______线。
(2)图示时刻比较可信的现象是()A.台湾东侧的洋面有一台风即将登陆B.扬州迎来了新一天的曙光C.黄河的含沙量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D.南极中山站的队员们正在紧张地工作(3)此时,从波斯湾驶往新加坡的一艘油轮为_______风_______流航行。
答案:(1)晨(2)D (3)逆;逆点拨:根据大陆轮廓判断出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再根据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该图为12月22日的日照图。
南半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因此AB弧是晨线,CB弧是昏线。
图中季节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据此可对第(2)题各选项作出判断。
此时我国的扬州处于白天。
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并推动海水形成逆时针的大洋环流,所以轮船从波斯湾驶往新加坡应为逆风逆流。
例题3:如太阳直射20°N,那么A.70°N以北为极夜区B.晨昏线与南北纬70°纬线相切C.20°N纬线上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值D.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答案:B 点拨:太阳直射20°N,晨昏线与南北纬70°纬线相切,北纬70°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0°N纬线上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值应该在夏至日,太阳直射20°N,直射点可能正在向北,也可能正在向南移动。
例题4:下图中N为北极点,弧POQ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
(1)一旅游者16时位于图中H点,则A.此时刚日出 B.旅游者的影子位于西南方C.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D.北京的昼长在变短答案:C 点拨:16时位于晨昏线上,在正午12点之后,应该位于昏线上,昼长为8小时,此时晨昏线与北纬70度纬线相切,直射点位于南纬20度纬线上,北半球为冬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比较快。
由于没有给出直射点移动方向,所以不能判断北京的昼长在变短还是在变长。
此时直射点位于M所在经线,且位于南半球,即位于H点西南方向,所以位于H地的旅游者的影子位于东北方向。
(2)一飞机欲从Q地飞往P地,其最短航行路线是A.沿弧QOP从Q飞往P B.沿QNP从Q飞往PC.沿纬线从Q飞往P D.沿QMP从Q飞往P答案:A 点拨:经过地心、Q地、P地的大圆,正好是晨昏线经过的大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