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 (2)
- 格式:doc
- 大小:117.50 KB
- 文档页数:3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数学教学案(2)初高中衔接2:乘法公式、因式分解(1)班级 姓名一、基础知识1、乘法公式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⑵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⑴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 ⑵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 ⑶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⑷两数和完全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⑸两数差完全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2.因式分解的方法(1) 提取公因式法:把各项都含有的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2) 运用公式法:逆用乘法公式;(3) 分组分解法:利用分组分解法,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合理的分组方法; (4)十字相乘法:①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2q x p x pq x q p x ++=+++进行分解。
特点:(1)二次项系数是1; (2)常数项是两个数的乘积;(3)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因数的和。
②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二次三项式 c bx ax ++2条件:(1)21a a a = 1a 1c(2)21c c c = 2a 2c(3)1221c a c a b += 1221c a c a b +=分解结果:c bx ax ++2=))((2211c x a c x a ++二、例题精讲例1:计算:⑴、)749)(7(2x x x +-+⑵、)93)(3(2++-y y y⑶、)1)(1)(1)(1(22+-+++-a a a a a a例2:⑴、已知4)2()2(2-=---b a a a ,求代数式ab b a -+222的值。
⑵、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高一数学精品教案(二)等差数列一、知识点提要:1.等差数列定义:a n+1-a n =d (常数),即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常数,叫等差数列,此常数用d 表示,称为公差.当d=0时,数列为常数列. 2.通项公式:a n =a 1+(n -1)d3.前n 项的和:)0(2)1(2)(11≠-+=+=d d n n na a a n S n n1na S n = (d=0)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a,b 的等差中项,且2b a A +=5.等差数列的性质:(1)数列{a n }成等差数列,则 ①a n =a m +(n -m)d(m,n ∈N*)②若m+n=p+q ,则a m +a n =a p +a q (m,n,p,q ∈N*) 特别地:若2t=p+q ,则2a t =a p +a q(2)证明数列{a n }成等差数列的方法: 定义法:a n+1-a n =d (常数) 中项法:2a n+1=a n +a n+2. 二、重点难点突破:1.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 -1)d 可知a n 是n 的一次函数,所以{a n }成等差数列B An a n +=⇔.2.由等差数列的前n 项的和公式2)1(1-+=n n na S n 可知{a n } 成等差数列.2Bn An S n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的和S n 还有如下特点:(1)前m 项的和记为S 1,次m 项的和记为S 2,再m 项的和记为S 3……则数列{S n }也成等差数列.(2)若n 为奇数,则21+=n n na S ;n 为偶数则)(2122++=n n a a n n ;.21nd S S =-奇偶三、热点考题导析例1.在等差数列中,a 6+a 9+a 12+a 15=20,求S 20. 思路一:比较S 20与已知条件.解法一:∵a 6+a 9+a 12+a 15=20,∴4a 1+(5+8+11+14)d=20, ∴2a 1+19d=10,又),192(220120d a S +=∴S 20=100. 思路二: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a 6+a 15=a 9+a 12=a 1+a 20,又由a 6+a 9+a 12+a 15=20,∴a 1+a 20=10,∴100)(22020120=+=a a S . 教师点评:在公式d n n na S n 2)1(1-+=中有4个字母已知其中三个就以求出另一个.已知两个条件也可以列出方程组解.由于2)(1n n a a n S +=如果求到1+a n ,也可以免去求a 1和d.本例中就无法确定a 1和d 的值.有时还可以设出S n =an 2+bn ,利用已知条件确定两个系数a 和b.再看例2.四个数成等差数列,把它们分别加上4,3,3,5后又依次成等比数列,求这四个数. 分析: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可依次设为a ―3d 、a ―d 、a+d 、a+3d ,然后列出a 、d 的方程组求解.解:设此四个数依次为a ―3d 、a ―d 、a+d 、a+3d ,依题意,得⎩⎨⎧+++-=+++++-=+-)53)(3()3()3)(43()3(22d a d a d a d a d a d a ∴ ⇒⎩⎨⎧=-+-=---0622403422d a d d a d{10==d a 或 {3=-=d a (不合舍去) ∴此四个数为―3,―1,1,3. 教师点评:这里使用了对称设元法,类似地,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可设三数为a -d ,a,a+d ,这种对称设元法可以简化运算.例3.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3=12,S 12>0,S 13<0. (1)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2)指出S 1,S 2,S 3,……,S 12中那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解:(1)依题意,有{{6011202121313021112120011111312<+>+⇒⎪⎩⎪⎨⎧<⨯+>⨯+⇒<>d a d a d a d a S S 将a 3=a 1+2d=12代入得: 3724-><-d (2)由S 12=6(a 6+a 7)>0,S 13=13a 7<0. 即a 6+a 7>0,a 7<0,故a 6>0,∴S 6最大.教师点评:等差数列的结构是:单调递增,单调递减或常数列.若递减且a 1>0,则前n 项的和S n 存在最大值,前多少项和最大,就是数列中前若干个正项的个数,因此这种题型就是要找出数列中的正、负的分界线处.类似地若a 1<0且递增,则S n 存在最小值. 学生演板(1){a n }为等差数列,且a n >0(n ∈N*)S 3=S 11,问此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最大?(n=7)(2)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S m =S n (m ≠n),求)0,021(1==-++⋅++n m n m S d n m a S 例4.两个等差数列{a n },{b n }它们的前n 项和之比为1235-+n n 求这个两个数列第9项之比.分析:可直把S n 代入,把分子、分母变成通项的形式.解:(法一)d n b dn a d n n nb d n n na S S nn '-+-+='-+-+='21212)1(2)1(1111 令821=-n ∴n=17 ∴991717b a S S =' 而383811723175991717==-⨯+⨯='b a S S (法二)38117231752/)(172/)(17171717117117117199=-⨯+⨯='=++=++=S S b b a a b b a a b a 教师点评:解法二较一巧妙,主要是灵活地运用了等差数列的性质(2)从而沟通了a n 与S 2n -1的关系.本题其实求任何的a k ∶b k 都可以.例5.已知数列{a n }中,a 1=1,)2(122≥-=n S S a n nn 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S n .解:当n ≥2时,1212--==-n n n n nS S a S S ,∴1121222))(12(2---+--=--=n n n n n n n n n S S S S S S S S S , ∴n n n n S S S S -=--112,即,2111=--n n S S ∴数列}1{n S 是首项为11111==a S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122)1(111-=⨯-+=∴n n S S n ,故121-=n S n 教师点评:(1)n ≥2时,a n =S n ―S n ―1反映通项与前n 项的和的联系; (2)注意}1{nS 是等差数列利用性质求出S n . 例6.是否存在常数k 和等差数列{a n },使Ka n 2―1=S 2n ―S n+1,其中S 2n ,S n+1分别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2n 项,前n+1项的和.若存在,试求出常数k 和{a n }的通项a n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这是一个探索性问题,一般先假设存在k.假设存在.设a n =pn+q(p,q 为常数),则Ka n 2―1=kp 2n 2+2kpqn+kq 2―1,),()2(23,)1(21212q p n pq pn S S qn n pn S n n n +--+=-++=+ 则),()2(23122222q p n pq pn kq kpqn n kp +--+=-++故有⎪⎪⎩⎪⎪⎨⎧+-=--==)(1222322q p kq pq kpq p kp 由①得p=0或23=kp 当p=0时,由②得q=0,而p=q=0不适合③,故p ≠0把23=kp 代入②,得;4p q -=把4p q -=代入③,又6481,2782732,23=-===k q p kp 从而得故存在常数=6481及等差数列2782732-=n a n 满足题意 四、课堂练习(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7―a 10=8,a 11―a 4=4.记S n =a 1+a 2+ ……+a n ,求S 13(156) (2)数列{a n }的前n 项和是S n ,如果S n =3+2a n (n ∈N*),则这个数列一定是( )A .等比数列B .等差数列C .除去第一项后是等比数列D .除去第一项后是等差数列 (A )(3)设等差数列{a n }前n 项的和为S n ,已知331S 与441S 的等比中项为551S ,434131S S 与的等差中项为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5325121+-==n a a n n 或)五、高考试题 (1)(2000年春季北京、安徽,13)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a 2+…+a 101=0,则有( ) A .a 1+a 101>0 B .a 2+a 100<0 C .a 3+a 99=0 D .a 51=51 答案:选 C分析:.0,0)(210109399310121=+∴=+=+++a a a a a a a 即① ② ③(2)(20XX 年全国理,3)设数列{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前三项的和为12,前三项的积为48,则它的首项是( ) A .1 B .2 C .4 D .6 答案:选B分析:∵前三项的和为12,∴a 1+a 2+a 3=12,332S a =∴ a 1a 2a 3=48,∵a 2=4,∴a 1a 3=12,a 1+a 3=8,把a 1,a 3作为方程的两根且a 1<a 3,∴x 2-8x+12=0,x 1=6,x 2=2,∴a 1=2,a 3=6.(3)(2000年全国文,18)设{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和,已知S 7=7,S 15=75,T n 为数列}{nS n的前n 项的和,求T n . 解: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75,7,)1(211571==∴-+=S S d n n na S n{{=-+=∴=-==+=+=+=+∴d n a n S d a d a d a d a d a n )1(21.1,2571375105157217111111解得即 .4941211).1(21221n n T n S n S n n n n -=∴=-+-+-+评注: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算能力. 六、考点检测(1)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2项的和为354,前12项中偶数项与奇数项的和之比为2732,则公差d=( ) A .3 B .4 C .5 D .6(2)等差数列{a n }的前m 项的和为30,前2m 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 ) A .130 B .170 C .210 D .260 (3)100与200之间所有是7的倍数但不是2的倍数的自然数之和为 .(4)二数列{a n },{b n }满足a n +a m =a m+n ,b n b m =b n+m ,(m,n ∈N*)、若a 1=1,则a n = .若b 1=2,则b n = .(5)数列{a n }的通项为a n =33-2n 。
高中数学第一章第2课教案
教学内容:集合及其运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式。
2.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3. 能够运用集合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定义、表示方式,集合的基本运算。
难点: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数学》第一册。
2. 教学课件。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集合及其运算的主题。
二、讲解
1. 集合的定义和表示方式。
2.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三、讲解案例
教师通过案例演示集合的运算方法及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集合运算的概念。
四、练习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五、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要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作业
布置作业:完成《数学》第一册相关练习题。
七、课外拓展
学生可自行拓展集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加深对集合的理解。
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同时,注重实际运用,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技能。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5篇)高一数学教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二)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
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高一数学教案全集5 篇二数学教案-圆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②点的轨迹,由于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弱,而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难懂。
第2课时 函数的最大(小)值学习目标 1.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会借助单调性求最值.3.掌握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方法.知识点一 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最值 条件几何意义最大值①对于∀x ∈I ,都有f (x )≤M ,②∃x 0∈I ,使得f (x 0)=M函数y =f (x )图象上最高点的纵坐标最小值①对于∀x ∈I ,都有f (x )≥M ,②∃x 0∈I ,使得f (x 0)=M函数y =f (x )图象上最低点的纵坐标思考 函数f (x )=x 2+1≥-1总成立,f (x )的最小值是-1吗? 答案 f (x )的最小值不是-1,因为f (x )取不到-1. 知识点二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1.图象法:作出y =f (x )的图象,观察最高点与最低点,最高(低)点的纵坐标即为函数的最大(小)值. 2.运用已学函数的值域. 3.运用函数的单调性:(1)若y =f (x )在区间[a ,b ]上是增函数,则y max =f (b ),y min =f (a ). (2)若y =f (x )在区间[a ,b ]上是减函数,则y max =f (a ),y min =f (b ). 4.分段函数的最大(小)值是指各段上的最大(小)值中最大(小)的那个. 预习小测 自我检验1.函数f (x )在[-2,2]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此函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1 22.函数y =-x +1在区间⎣⎢⎡⎦⎥⎤12,2上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 123.函数y =2x 2+2,x ∈R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 24.函数y =2x在[2,4]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等于________.答案 32一、图象法求函数的最值例1 已知函数f (x )=⎩⎪⎨⎪⎧x 2,-1≤x ≤1,1x,x >1.求f (x )的最大值、最小值.解 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当x =±1时,f (x )取最大值为f (1)=f (-1)=1. 当x =0时,f (x )取最小值为f (0)=0, 故f (x )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 反思感悟 图象法求函数最值的一般步骤跟踪训练1 已知函数y =-|x -1|+2,画出函数的图象,确定函数的最值情况,并写出值域.解 y =-|x -1|+2=⎩⎪⎨⎪⎧3-x ,x ≥1,x +1,x <1,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知,函数y =-|x -1|+2的最大值为2,没有最小值, 所以其值域为(-∞,2]. 二、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值例2 已知函数f (x )=x -1x +2,x ∈[3,5]. (1)判断函数f (x )的单调性并证明; (2)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f (x )是增函数,证明如下: 任取x 1,x 2∈[3,5]且x 1<x 2,f (x 1)-f (x 2)=x 1-1x 1+2-x 2-1x 2+2=3x 1-x 2x 1+2x 2+2,因为3≤x 1<x 2≤5,所以x 1-x 2<0,(x 1+2)(x 2+2)>0, 所以f (x 1)-f (x 2)<0,即f (x 1)<f (x 2). 所以f (x )在[3,5]上为增函数. (2)由(1)知,f (x )在[3,5]上为增函数, 则f (x )max =f (5)=47,f (x )min =f (3)=25.反思感悟 (1)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增,则f (x )的最大值为f (b ),最小值为f (a ). (2)若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递减,则f (x )的最大值为f (a ),最小值为f (b ).(3)若函数y =f (x )有多个单调区间,那就先求出各区间上的最值,再从各区间的最值中决定出最大(小)值.函数的最大(小)值是整个值域范围内的最大(小)值.(4)如果函数定义域为开区间,则不但要考虑函数在该区间上的单调性,还要考虑端点处的函数值或者发展趋势.跟踪训练2 已知函数f (x )=61-x+3(x ∈[2,4]),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设x 1,x 2是[2,4]上任意两个实数,且x 1<x 2, 所以f (x 1)-f (x 2)=61-x 1+3-⎝ ⎛⎭⎪⎫61-x 2+3=61-x 1-61-x 2=61-x 2-61-x 11-x 11-x 2=6x 1-x 21-x 11-x 2,因为2≤x 1<x 2≤4,所以x 1-x 2<0,1-x 1<0,1-x 2<0, 所以f (x 1)-f (x 2)<0,即f (x 1)<f (x 2), 所以f (x )在[2,4]上是增函数,所以f (x )max =f (4)=1,f (x )min =f (2)=-3.三、函数最值的实际应用例3 某产品生产厂家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得到下面有关生产销售的统计规律:每生产产品x (百台),其总成本为G (x )(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2.8万元,并且每生产1百台的生产成本为1万元(总成本=固定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收入R (x )(万元)满足:R (x )=⎩⎪⎨⎪⎧-0.4x 2+4.2x ,x ∈N ,0≤x ≤5,11,x ∈N ,x >5,假定该产品产销平衡(即生产的产品都能卖掉),根据上述统计规律,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利润函数y =f (x )的解析式(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 (2)工厂生产多少台产品时,可使盈利最多? 解 (1)由题意得G (x )=2.8+x , 所以f (x )=R (x )-G (x )=⎩⎪⎨⎪⎧-0.4x 2+3.2x -2.8,x ∈N ,0≤x ≤5,8.2-x ,x ∈N ,x >5.(2)当x >5时,因为函数f (x )单调递减, 所以f (x )<f (5)=3.2(万元),当0≤x ≤5时,函数f (x )=-0.4(x -4)2+3.6, 当x =4时,f (x )有最大值为3.6(万元),所以当工厂生产4百台产品时,可使盈利最大为3.6万元.反思感悟 (1)解实际应用题时要弄清题意,从实际出发,引入数学符号,建立数学模型,列出函数关系式,分析函数的性质,从而解决问题,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实际应用问题中,最大利润、用料最省等问题常转化为求函数最值来解决,本题转化为二次函数求最值,利用配方法和分类讨论思想使问题得到解决.跟踪训练3 将进货单价为40元的商品按50元一个出售时,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得到最大利润,售价应为多少元?最大利润为多少?解 设售价为x 元,利润为y 元,单个涨价(x -50)元,销量减少10(x -50)个,销量为500-10(x -50)=(1 000-10x )个,则y =(x -40)(1 000-10x )=-10(x -70)2+9 000≤9 000. 故当x =70时,y max =9 000.即售价为70元时,利润最大值为9 000元.二次函数最值分类讨论问题典例 已知函数f (x )=x 2-2x -3,若x ∈[t ,t +2],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 解 ∵对称轴x =1,(1)当1≥t +2即t ≤-1时,f (x )在[t ,t +2]上为减函数, ∴f (x )min =f (t +2)=(t +2)2-2(t +2)-3=t 2+2t -3. (2)当t ≤1<t +2,即-1<t ≤1时,f (x )min =f (1)=-4.(3)当1<t ,即t >1时,f (x )在[t ,t +2]上为增函数,f (x )min =f (t )=t 2-2t -3.设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g (t ),则有g (t )=⎩⎪⎨⎪⎧t 2+2t -3,t ≤-1,-4,-1<t ≤1,t 2-2t -3,t >1.[素养提升] 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最值与二次函数的开口、对称轴有关,求解时要注意这两个因素.利用二次函数图象,通过直观想象,进行分类讨论.1.函数f (x )=1x在[1,+∞)上( )A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B .有最小值无最大值C .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D .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考点 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题点 利用一次函数、分式函数单调性求最值 答案 A2.函数y =x 2-2x +2在区间[-2,3]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 ) A .10,5 B .10,1 C .5,1 D .以上都不对答案 B解析 因为y =x 2-2x +2=(x -1)2+1,且x ∈[-2,3], 所以当x =1时,y min =1,当x =-2时,y max =(-2-1)2+1=10.故选B.3.已知函数f (x )=⎩⎪⎨⎪⎧x +7,-1≤x <1,2x +6,1≤x ≤2,则f (x )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 )A .10,6B .10,8C .8,6D .以上都不对 考点 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 题点 分段函数最值答案 A4.已知函数f (x )=2x -3,当x ≥1时,恒有f (x )≥m 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RB .(-∞,-1]C .[-1,+∞)D .∅答案 B解析 因为f (x )=2x -3在x ∈[1,+∞)上为增函数, 所以f (x )min =-1,故满足f (x )≥-1. 又因为在x ≥1时,f (x )≥m 恒成立, 所以m ≤-1,故m ∈(-∞,-1]. 5.已知函数f (x )=⎩⎪⎨⎪⎧-x ,-1≤x ≤0,x 2,0<x ≤1,x ,1<x ≤2,则f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考点 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 题点 由函数图象求最值 答案 2解析 f (x )的图象如图:则f (x )的最大值为f (2)=2.1.知识清单: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定义.2.方法归纳:配方法、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 3.常见误区:(1)最值M 一定是一个函数值,是值域中的一个元素. (2)在利用单调性求最值时,勿忘求函数的定义域.1.下列函数在[1,4]上最大值为3的是( ) A .y =1x+2B .y =3x -2C .y =x 2D .y =1-x答案 A解析 选项B ,C 在[1,4]上均为增函数,选项A ,D 在[1,4]上均为减函数,代入端点值,可知A 正确. 2.函数y =x -1x在[1,2]上的最大值为( )A .0 B.32 C .2 D .3答案 B解析 函数y =x 在[1,2]上是增函数,函数y =-1x在[1,2]上是增函数,所以函数y =x -1x在[1,2]上是增函数.当x =2时,y max =2-12=32.3.若函数y =ax +1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则实数a 的值是( ) A .2 B .-2 C .2或-2 D .0 答案 C解析 当a >0时,由题意得2a +1-(a +1)=2,即a =2;当a <0时,a +1-(2a +1)=2,所以a =-2.综上a =±2.4.某公司在甲、乙两地同时销售一种品牌车,销售x 辆该品牌车的利润(单位:万元)分别为L 1=-x 2+21x 和L 2=2x .若该公司在两地共销售15辆,则能获得的最大利润为( ) A .90万元 B .60万元 C .120万元 D .120.25万元答案 C解析 设公司在甲地销售x 辆,则在乙地销售(15-x )辆,x ∈N , 公司获利为L =-x 2+21x +2(15-x ) =-x 2+19x +30=-⎝⎛⎭⎪⎫x -1922+30+1924,∴当x =9或10时,L 最大为120万元.5.已知函数f (x )=-x 2+4x +a ,x ∈[0,1],若f (x )有最小值-2,则f (x )的最大值为( ) A .-1 B .0 C .1 D .2 答案 C解析 因为f (x )=-(x 2-4x +4)+a +4=-(x -2)2+4+a ,所以函数f (x )图象的对称轴为x =2. 所以f (x )在[0,1]上单调递增. 又因为f (x )min =-2,所以f (0)=-2, 即a =-2.所以f (x )max =f (1)=-1+4-2=1.6.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4,6],若函数f (x )在区间[-4,-2]上单调递减,在区间(-2,6]上单调递增,且f (-4)<f (6),则函数f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 答案 f (-2) f (6)解析 作出符合条件的函数的简图(图略),可知f (x )min =f (-2),f (x )max =f (6). 7.函数y =3x +2(x ≠-2)在区间[0,5]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________. 答案2714解析 因为函数y =3x +2在区间[0,5]上单调递减, 所以当x =0时,y max =32,当x =5时,y min =37.所以y max +y min =32+37=2714.8.当0≤x ≤2时,a <-x 2+2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0)解析 令f (x )=-x 2+2x , 则f (x )=-x 2+2x =-(x -1)2+1. 又∵x ∈[0,2],∴f (x )min =f (0)=f (2)=0. ∴a <0.9.已知函数f (x )=|x |(x +1),试画出函数f (x )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决下列两个问题.(1)写出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2)求函数f (x )在区间⎣⎢⎡⎦⎥⎤-1,12上的最大值.解 f (x )=|x |(x +1)=⎩⎪⎨⎪⎧-x 2-x ,x ≤0,x 2+x ,x >0的图象如图所示.(1)f (x )在⎝⎛⎦⎥⎤-∞,-12和(0,+∞)上是增函数, 在⎣⎢⎡⎦⎥⎤-12,0上是减函数,因此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2,(0,+∞); 单调递减区间为⎣⎢⎡⎦⎥⎤-12,0.(2)因为f ⎝ ⎛⎭⎪⎫-12=14,f ⎝ ⎛⎭⎪⎫12=34,所以f (x )在区间⎣⎢⎡⎦⎥⎤-1,12上的最大值为34.10.某商场经营一批进价是每件30元的商品,在市场试销中发现,该商品销售单价x (不低于进价,单位:元)与日销售量y (单位:件)之间有如下关系:x 45 50 y2712(1)确定x 与y 的一个一次函数关系式y =f (x )(注明函数定义域);(2)若日销售利润为P 元,根据(1)中的关系式写出P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才能获得最大的日销售利润?解 (1)因为f (x )是一次函数,设f (x )=ax +b (a ≠0),由表格得方程组⎩⎪⎨⎪⎧45a +b =27,50a +b =12,解得⎩⎪⎨⎪⎧a =-3,b =162,所以y =f (x )=-3x +162. 又y ≥0,所以30≤x ≤54,故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 =-3x +162,x ∈[30,54]. (2)由题意得,P =(x -30)y =(x -30)(162-3x )=-3x 2+252x -4 860=-3(x -42)2+432,x ∈[30,54].当x =42时,最大的日销售利润P =432,即当销售单价为42元时,获得最大的日销售利润.11.若函数f (x )=k x在区间[2,4]上的最小值为5,则k 的值为( ) A .10 B .10或20 C .20 D .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 当k =0时,不满足.当k >0时,y =f (x )=k x在[2,4]上是减函数, ∴f (x )min =f (4)=k4=5,∴k =20满足条件,k <0时,y =f (x )=kx 在[2,4]上是增函数,f (x )min =f (2)=k2=5,∴k =10,又∵k <0,∴k =10舍去, 综上有k =20.12.已知函数f (x )=4x 2-kx -8在区间(5,20)上既没有最大值也没有最小值,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60,+∞) B .(-∞,40]C .(-∞,40]∪[160,+∞)D .(-∞,20]∪[80,+∞) 考点 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 题点 含参二次函数最值 答案 C解析 由于二次函数f (x )=4x 2-kx -8在区间(5,20)上既没有最大值也没有最小值,因此函数f (x )=4x 2-kx -8在区间(5,20)上是单调函数.二次函数f (x )=4x 2-kx -8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k 8,因此k8≤5或k8≥20,所以k ≤40或k ≥160.13.已知函数y =x 2-2x +3在闭区间[0,m ]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m |1≤m ≤2}解析 y =f (x )=(x -1)2+2,∵f (x )min =2,f (x )max =3,且f (1)=2,f (0)=f (2)=3,利用图象(图略)得1≤m ≤2.14.函数y =x +2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 12解析 令t =2x -1,t ≥0,∴x =t 2+12, ∴y =t 2+12+t =12(t 2+2t +1)=12(t +1)2, ∵t ≥0,∴当t =0时,y min =12.15.已知f (x )=x ,g (x )=x 2-2x ,F (x )=⎩⎪⎨⎪⎧ g x ,f x ≥g x ,f x ,f x <g x ,则F (x )的最值情况是( )A .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B .最小值为-1,无最大值C .最大值为3,无最小值D .既无最大值,又无最小值答案 D解析 由f (x )≥g (x )得0≤x ≤3;由f (x )<g (x ),得x <0,或x >3, 所以F (x )=⎩⎪⎨⎪⎧ x 2-2x ,0≤x ≤3,x ,x <0或x >3.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图略),可得F (x )无最大值,无最小值.16.已知函数f (x )对任意x ,y ∈R ,总有f (x )+f (y )=f (x +y ),且当x >0时,f (x )<0,f (1)=-23. (1)求证:f (x )是R 上的单调减函数;(2)求f (x )在[-3,3]上的最小值.(1)证明 设x 1,x 2是任意的两个实数,且x 1<x 2,则x 2-x 1>0,因为x >0时,f (x )<0,所以f (x 2-x 1)<0,又因为x 2=(x 2-x 1)+x 1,所以f (x 2)=f [(x 2-x 1)+x 1]=f (x 2-x 1)+f (x 1),所以f (x 2)-f (x 1)=f (x 2-x 1)<0,所以f (x 2)<f (x 1).所以f (x )是R 上的单调减函数.(2)解 由(1)可知f (x )在R 上是减函数,所以f (x )在[-3,3]上也是减函数,所以f (x )在[-3,3]上的最小值为f (3).而f (3)=f (1)+f (2)=3f (1)=3×⎝ ⎛⎭⎪⎫-23=-2. 所以函数f (x )在[-3,3]上的最小值是-2.。
高一数学教案精选13篇高一数学集合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5.教材中例子(P4)二、讲解新课: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
第三教时教材:定义域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分式函数、根式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同时掌握表示法。
过程:一、复习:1.函数的定义(近代定义) 2.函数的三要素今天研究的课题是函数的定义域—自变量x 取值的集合(或者说:原象的集合A )叫做函数y =f (x )的定义域。
二、认定:给定函数时要指明函数的定义域。
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如果没有给出定义域,那么就认为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集合。
例一、(P 54例二)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1)(-=x x f 2。
23)(+=x x f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02≠-x 3x +2≥0即 x ≠ 2 即 x ≥32-∴函数21)(-=x x f 的定义域是: ∴函数23)(+=x x f 的定义域是: {}2|≠x x ⎭⎬⎫⎩⎨⎧-≥32|x x 3。
xx x f -++=211)(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0201x x ⇒ ⎩⎨⎧≠-≥21x x ∴函数23)(+=x x f 的定义域是: {}21|≠-≥x x x 且例二、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14)(2--=x x f 2.2143)(2-+--=x x x x f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142≥-x ⎩⎨⎧≠-≠-≤-≥⇒⎩⎨⎧≠-+≥--131********x x x x x x x 且或 即: 33≤≤-x 4133≥-≤<-->⇒x x x 或或 ∴函数14)(2--=x x f 的定义域为: ∴函数2143)(2-+--=x x x x f 的定义域为: {x |33≤≤-x } { x |4133≥-≤<-->x x x 或或}3.=)(x f x 11111++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011110110≠++≠+≠xx x ⇒ 2110-≠-≠≠x x x ∴函数的定义域为:⎭⎬⎫⎩⎨⎧--≠∈21,1,0|x R x x 且 4.x x x x f -+=0)1()(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 ⎩⎨⎧≠-≠+001x x x ⎩⎨⎧<-≠⇒01x x ∴函数xx x x f -+=0)1()(的定义域为:{}011|<<--<x x x 或 5。
高一数学经典课程教案5篇高一数学经典课程教案5篇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数学经典课程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数学经典课程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高速公路上的实际例子,引起积极的思考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变量间的依赖关系.能够利用初中对函数的认识,了解依赖关系中有的是函数关系,有的则不是函数关系.2.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二、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领悟生活中处处有变量,变量之间充满了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三、教学方法:探究交流法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探索:阅读课文P25页。
实例分析:书上在高速公路情境下的问题。
在高速公路情景下,你能发现哪些函数关系2.对问题3,储油量v对油面高度h、油面宽度w都存在依赖关系,两种依赖关系都有函数关系吗问题小结:1.生活中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随处可见,并非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都有函数关系,只有满足对于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才称它们之间有函数关系。
2.构成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必须是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因变量都有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
3.确定变量的依赖关系,需分清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如果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变量是因变量,另一个变量是自变量。
(二)、新课探究——函数概念1.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2.从集合的观点出发,函数定义:给定两个非空数集A和B,如果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对于A中的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f(x)与之对应,那么就把这种对应关系f叫做定义在A上的函数,记作或f:A→B,或y=f(x),x∈A.;此时x叫做自变量,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
习惯上我们称y是x的函数。
第2课时奇偶性的应用学习目标 1.掌握用奇偶性求解析式的方法.2.理解奇偶性对单调性的影响并能用以比较大小、求最值和解不等式.知识点一用奇偶性求解析式如果已知函数的奇偶性和一个区间[a,b]上的解析式,想求关于原点的对称区间[-b,-a]上的解析式,其解决思路为:(1)“求谁设谁”,即在哪个区间上求解析式,x就应在哪个区间上设.(2)要利用已知区间的解析式进行代入.(3)利用f(x)的奇偶性写出-f(x)或f(-x),从而解出f(x).知识点二奇偶性与单调性若函数f(x)为奇函数,则f(x)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a,b]和[-b,-a]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若函数f(x)为偶函数,则f(x)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a,b]和[-b,-a]上具有相反的单调性.预习小测自我检验1.若f(x)的定义域为R,且f(x)为奇函数,则f(0)=________.答案02.若f(x)为R上的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则f(-1)________f(1).(填“>”“=”或“<”)答案>解析f(x)为R上的奇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f(x)在R上单调递减,∴f(-1)>f(1).3.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7,-3]上是减函数,那么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________函数.答案减解析∵f(x)为奇函数,∴f(x)在[3,7]上的单调性与[-7,-3]上一致,∴f(x)在[3,7]上是减函数.4.函数f(x)为偶函数,若x>0时,f(x)=x,则x<0时,f(x)=________.答案-x解析方法一令x<0,则-x>0,∴f(-x)=-x,又∵f(x)为偶函数,∴f(-x)=f(x),∴f(x)=-x(x<0).方法二利用图象(图略)可得x<0时,f(x)=-x.一、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解析式命题角度1 求对称区间上的解析式例1 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当x>0时,f(x)=-x+1,求当x<0时,f(x)的解析式.考点函数奇偶性的应用题点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解设x<0,则-x>0,∴f(-x)=-(-x)+1=x+1,又∵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当x<0时,f(x)=-f(-x)=-x-1.反思感悟求给定哪个区间的解析式就设这个区间上的变量为x,然后把x转化为-x,此时-x成为了已知区间上的解析式中的变量,通过应用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定义,适当推导,即可得所求区间上的解析式.跟踪训练1 已知f(x)是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x(1+x),求f(x)的解析式.解 因为x ∈(-∞,0)时,-x ∈(0,+∞), 所以f (-x )=-x [1+(-x )]=x (x -1). 因为f (x )是R 上的奇函数,所以f (x )=-f (-x )=-x (x -1),x ∈(-∞,0).f (0)=0.所以f (x )=⎩⎪⎨⎪⎧x 1+x ,x ≥0,-x x -1,x <0.命题角度2 构造方程组求解析式例2 设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f (x )+g (x )=1x -1,求函数f (x ),g (x )的解析式. 考点 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题点 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 解 ∵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 ∴f (-x )=f (x ),g (-x )=-g (x ), 由f (x )+g (x )=1x -1.① 用-x 代替x ,得f (-x )+g (-x )=1-x -1,∴f (x )-g (x )=1-x -1,②(①+②)÷2,得f (x )=1x 2-1; (①-②)÷2,得g (x )=xx 2-1.反思感悟 f (x )+g (x )=1x -1对定义域内任意x 都成立,所以可以对x 任意赋值,如x =-x . 利用f (x ),g (x )一奇一偶,把-x 的负号或提或消,最终得到关于f (x ),g (x )的二元方程组,从中解出f (x )和g (x ).跟踪训练2 设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且f (x )+g (x )=x 2+2x ,求函数f (x ),g (x )的解析式.考点函数奇偶性的应用题点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解∵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f(-x)=f(x),g(-x)=-g(x),由f(x)+g(x)=2x+x2.①用-x代替x,得f(-x)+g(-x)=-2x+(-x)2,∴f(x)-g(x)=-2x+x2,②(①+②)÷2,得f(x)=x2;(①-②)÷2,得g(x)=2x.二、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比较大小例3 设偶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当x∈[0,+∞)时,f(x)是增函数,则f(-2),f(π),f(-3)的大小关系是( )A.f(π)>f(-3)>f(-2)B.f(π)>f(-2)>f(-3)C.f(π)<f(-3)<f(-2)D.f(π)<f(-2)<f(-3)答案 A解析因为函数f(x)为R上的偶函数,所以f(-3)=f(3),f(-2)=f(2).又当x∈[0,+∞)时,f(x)是增函数,且π>3>2,所以f(π)>f(3)>f(2),故f(π)>f(-3)>f(-2).反思感悟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比较大小(1)自变量在同一单调区间上,直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2)自变量不在同一单调区间上,需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把自变量转化到同一单调区间上,然后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跟踪训练3 (1)已知偶函数f (x )在[0,+∞)上单调递减,则f (1)和f (-10)的大小关系为( ) A .f (1)>f (-10) B .f (1)<f (-10)C .f (1)=f (-10)D .f (1)和f (-10)关系不定答案 A解析 ∵f (x )是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减, ∴f (-10)=f (10)<f (1).(2)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为增函数,偶函数g (x )在区间[0,+∞)上的图象与f (x )的图象重合,设a >b >0,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f (a )>f (-b ); ②f (-a )>f (b ); ③g (a )>g (-b ); ④g (-a )<g (b ); ⑤g (-a )>f (-a ). 答案 ①③⑤解析 f (x )为R 上奇函数,增函数,且a >b >0, ∴f (a )>f (b )>f (0)=0,又-a <-b <0,∴f (-a )<f (-b )<f (0)=0, ∴f (a )>f (b )>0>f (-b )>f (-a ), ∴①正确,②错误.x ∈[0,+∞)时,g (x )=f (x ),∴g (x )在[0,+∞)上单调递增,∴g (-a )=g (a )>g (b )=g (-b ),∴③正确,④错误. 又g (-a )=g (a )=f (a )>f (-a ),∴⑤正确. 三、利用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解不等式例4 (1)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若f (-3)=0,则f xx<0的解集为________. 答案 {x |-3<x <0或x >3}解析 ∵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f (x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f (3)=f (-3)=0.当x >0时,由f (x )<0,解得x >3; 当x <0时,由f (x )>0,解得-3<x <0. 故所求解集为{x |-3<x <0或x >3}.(2)已知偶函数f (x )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则满足f (2x -1)<f ⎝ ⎛⎭⎪⎫13的x 的取值范围为( ) A.⎝ ⎛⎭⎪⎫13,23 B.⎣⎢⎡⎭⎪⎫13,23 C.⎝ ⎛⎭⎪⎫12,23 D.⎣⎢⎡⎭⎪⎫12,23 答案 A解析 由于f (x )为偶函数,且在[0,+∞)上单调递增,则不等式f (2x -1)<f ⎝ ⎛⎭⎪⎫13, 即-13<2x -1<13,解得13<x <23.反思感悟 利用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解不等式,一般有两类 (1)利用图象解不等式; (2)转化为简单不等式求解.①利用已知条件,结合函数的奇偶性,把已知不等式转化为f (x 1)<f (x 2)或f (x 1)>f (x 2)的形式; ②根据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一致,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脱掉不等式中的“f ”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组)求解.跟踪训练4 设定义在[-2,2]上的奇函数f (x )在区间[0,2]上是减函数,若f (1-m )<f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因为f (x )是奇函数且f (x )在[0,2]上是减函数, 所以f (x )在[-2,2]上是减函数.所以不等式f (1-m )<f (m )等价于⎩⎪⎨⎪⎧1-m >m ,-2≤m ≤2,-2≤1-m ≤2,解得-1≤m <12.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1,12.1.若函数f (x )是R 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f (-3)>f (0)>f (1) B .f (-3)>f (1)>f (0) C .f (1)>f (0)>f (-3) D .f (1)>f (-3)>f (0)考点 抽象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 题点 抽象函数单调性与不等式结合问题 答案 B解析 ∵f (-3)=f (3),且f (x )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f (-3)>f (1)>f (0). 2.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在[0,+∞)上是增函数,若f (a )<f (b ),则一定可得( ) A .a <b B .a >bC .|a |<|b |D .0≤a <b 或a >b ≥0考点 抽象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 题点 抽象函数单调性与不等式结合问题 答案 C3.已知函数f (x )为偶函数,且当x <0时,f (x )=x +1,则x >0时,f (x )=________. 答案 -x +1解析 当x >0时,-x <0,∴f (-x )=-x +1, 又f (x )为偶函数,∴f (x )=-x +1.4.奇函数f(x)在区间[0,+∞)上的图象如图,则函数f(x)的增区间为________.答案(-∞,-1],[1,+∞)解析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可知函数f(x)的增区间为(-∞,-1],[1,+∞).5.已知偶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减,f(2)=0.若f(x-1)>0,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3)解析因为f(x)是偶函数,所以f(x-1)=f(|x-1|).又因为f(2)=0,所以f(x-1)>0可化为f(|x-1|)>f(2).又因为f(x)在[0,+∞)上单调递减,所以|x-1|<2,解得-2<x-1<2,所以-1<x<3.1.知识清单:(1)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2)利用奇偶性和单调性比较大小、解不等式.2.方法归纳: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画出函数的简图,利用图象解不等式和比较大小,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和直观想象数学素养.3.常见误区:解不等式易忽视函数的定义域.1.设函数f (x )=⎩⎪⎨⎪⎧x 2+x ,x ≥0,g x ,x <0,且f (x )为偶函数,则g (-2)等于( )A .6B .-6C .2D .-2 考点 函数奇偶性的应用 题点 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 答案 A解析 g (-2)=f (-2)=f (2)=22+2=6.2.如果奇函数f (x )在区间[-3,-1]上是增函数且有最大值5,那么函数f (x )在区间[1,3]上是( ) A .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 .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 .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 .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答案 A解析 f (x )为奇函数,∴f (x )在[1,3]上的单调性与[-3,-1]上一致且f (1)为最小值, 又已知f (-1)=5,∴f (-1)=-f (1)=5, ∴f (1)=-5,故选A.3.已知函数y =f (x )是R 上的偶函数,且f (x )在[0,+∞)上是减函数,若f (a )≥f (-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 .a ≥2 C .a ≤-2或a ≥2 D .-2≤a ≤2答案 D解析 由f (a )≥f (-2)得f (|a |)≥f (2), ∴|a |≤2,∴-2≤a ≤2.4.已知函数y =f (x )是偶函数,其图象与x 轴有4个交点,则方程f (x )=0的所有实根之和是( ) A .4 B .2 C .1 D .0 答案 D解析 y =f (x )是偶函数,所以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所以f (x )=0的所有实根之和为0.5.设f(x)是R上的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若x1<0且x1+x2>0,则( )A.f(-x1)>f(-x2)B.f(-x1)=f(-x2)C.f(-x1)<f(-x2)D.f(-x1)与f(-x2)的大小不确定考点抽象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题点抽象函数单调性与不等式结合问题答案 A解析∵x1<0,x1+x2>0,∴x2>-x1>0,又f(x)在(0,+∞)上是减函数,∴f(x2)<f(-x1),∵f(x)是偶函数,∴f(-x2)=f(x2)<f(-x1).6.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x2+1,则f(-2)+f(0)=________.答案-5解析由题意知f(-2)=-f(2)=-(22+1)=-5,f(0)=0,∴f(-2)+f(0)=-5.7.已知奇函数f(x)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则满足f(x)<f(1)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考点抽象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题点抽象函数单调性与不等式结合问题答案(-∞,1)解析由于f(x)在[0,+∞)上单调递增,且是奇函数,所以f(x)在R上单调递增,f(x)<f(1)等价于x<1.8.若f(x)=(m-1)x2+6mx+2是偶函数,则f(0),f(1),f(-2)从小到大的排列是________.答案 f (-2)<f (1)<f (0)解析 ∵f (x )是偶函数,∴f (-x )=f (x )恒成立,即(m -1)x 2-6mx +2=(m -1)x 2+6mx +2恒成立,∴m =0,即f (x )=-x 2+2.∵f (x )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 轴,在[0,+∞)上单调递减,∴f (2)<f (1)<f (0),即f (-2)<f (1)<f (0).9.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当x >0时,f (x )=x 2-2x +3.(1)试求f (x )在R 上的解析式;(2)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写出它的单调区间.考点 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题点 求奇偶函数的单调区间解 (1)因为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所以f (x )为奇函数,则f (0)=0.设x <0,则-x >0,因为当x >0时,f (x )=x 2-2x +3.所以当x <0时,f (x )=-f (-x )=-(x 2+2x +3)=-x 2-2x -3. 于是有f (x )=⎩⎪⎨⎪⎧ x 2-2x +3,x >0,0,x =0,-x 2-2x -3,x <0.(2)先画出函数在y 轴右侧的图象,再根据对称性画出y 轴左侧的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1,+∞),单调递减区间是(-1,0),(0,1).10.已知函数f (x )=ax +b x +c (a ,b ,c 是常数)是奇函数,且满足f (1)=52,f (2)=174. (1)求a ,b ,c 的值;(2)试判断函数f (x )在区间⎝ ⎛⎭⎪⎫0,12上的单调性并证明. 考点 单调性与奇偶性的综合应用题点 判断或证明奇偶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单调性解 (1)∵f (x )为奇函数,∴f (-x )=-f (x ),∴-ax -b x +c =-ax -b x-c , ∴c =0,∴f (x )=ax +b x .又∵f (1)=52,f (2)=174, ∴⎩⎪⎨⎪⎧ a +b =52,2a +b 2=174.∴a =2,b =12. 综上,a =2,b =12,c =0. (2)由(1)可知f (x )=2x +12x. 函数f (x )在区间⎝ ⎛⎭⎪⎫0,12上为减函数. 证明如下:任取0<x 1<x 2<12, 则f (x 1)-f (x 2)=2x 1+12x 1-2x 2-12x 2=(x 1-x 2)⎝ ⎛⎭⎪⎫2-12x 1x 2=(x 1-x 2)4x 1x 2-12x 1x 2.∵0<x 1<x 2<12,∴x 1-x 2<0,2x 1x 2>0,4x 1x 2-1<0.∴f (x 1)-f (x 2)>0,即f (x 1)>f (x 2).∴f (x )在⎝ ⎛⎭⎪⎫0,12上为减函数.11.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减函数,且f (1)=0,则不等式f x -f -xx <0的解集为() A .(-1,0)∪(1,+∞)B .(-∞,-1)∪(0,1)C .(-∞,-1)∪(1,+∞)D .(-1,0)∪(0,1)答案 C解析 ∵f (x )为奇函数,f x -f -xx <0,即f xx <0,∵f (x )在(0,+∞)上为减函数且f (1)=0,∴当x >1时,f (x )<0.∵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在(-∞,0)上f (x )为减函数且f (-1)=0,即x <-1时,f (x )>0.综上使f xx <0的解集为(-∞,-1)∪(1,+∞).12.已知f (x +y )=f (x )+f (y )对任意实数x ,y 都成立,则函数f (x )是( )A .奇函数C.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D.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答案 A解析令x=y=0,所以f(0)=f(0)+f(0),所以f(0)=0.又因为f(x-x)=f(x)+f(-x)=0,所以f(-x)=-f(x),所以f(x)是奇函数,故选A.13.已知y=f(x)+x2是奇函数且f(1)=1,若g(x)=f(x)+2,则g(-1)=________.考点函数奇偶性的应用题点利用奇偶性求函数值答案-1解析∵y=f(x)+x2是奇函数,∴f(-x)+(-x)2=-[f(x)+x2],∴f(x)+f(-x)+2x2=0,∴f(1)+f(-1)+2=0.∵f(1)=1,∴f(-1)=-3.∵g(x)=f(x)+2,∴g(-1)=f(-1)+2=-3+2=-1.14.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1-x)=f(1+x),且f(x)在[1,+∞)上为单调减函数,则当x=________时,f(x)取得最大值;若不等式f(0)<f(m)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 (0,2)解析由f(1-x)=f(1+x)知,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又f(x)在(1,+∞)上单调递减,则f(x)在(-∞,1]上单调递增,所以当x=1时f(x)取到最大值.由对称性可知f(0)=f(2),所以f(0)<f(m),得0<m<2,即m的取值范围为(0,2).15.已知f(x),g(x)分别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和奇函数,且f(x)-g(x)=x3+x2+1,则f(1)+g(1)A .-3B .-1C .1D .3考点 函数奇偶性的应用题点 利用奇偶性求函数的解析式答案 C解析 ∵f (x )-g (x )=x 3+x 2+1,∴f (-x )-g (-x )=-x 3+x 2+1.∵f (x )是偶函数,g (x )是奇函数,∴f (-x )=f (x ),g (-x )=-g (x ).∴f (x )+g (x )=-x 3+x 2+1.∴f (1)+g (1)=-1+1+1=1.16.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 ,b ∈R ,当a +b ≠0时,都有f a +f b a +b >0. (1)若a >b ,试比较f (a )与f (b )的大小关系;(2)若f (1+m )+f (3-2m )≥0,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1)因为a >b ,所以a -b >0,由题意得f a +f -b a -b>0, 所以f (a )+f (-b )>0.又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所以f (-b )=-f (b ),所以f (a )-f (b )>0,即f (a )>f (b ).(2)由(1)知f (x )为R 上的单调递增函数,因为f (1+m )+f (3-2m )≥0,所以f (1+m )≥-f (3-2m ),即f (1+m )≥f (2m -3),所以1+m ≥2m -3,所以m ≤4.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4].。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
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
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更是从“变量说”到“对应说”,这是对函数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也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集合的思想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
本节《函数的概念》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
概念是数学的基础,只有对概念做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
本课从集合间的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起到了上承集合,下引函数的作用。
也为进一步学习函数这一章的其它内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二、重难点分析根据对上述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函数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应该是本章的难点。
三、学情分析1、有利因素: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变量观点下的函数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在本书第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这为学习函数的现代定义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函数在初中虽已讲过,不过较为肤浅,本课主要是从两个集合间对应来描绘函数概念,是一个抽象过程,要求学生的抽象、分析、概括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目标分析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用函数的定义判断函数,会求一些最基本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2、通过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逻辑思维、建模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对函数概念形成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超越的创新品质。
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案资料、好词好句、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lesson plan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数学教案教学设计10篇作为学校的一名老师,经常需要准备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高一数学教案(6篇)高一数学教案篇一1、学问与技能(1)把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2)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不同的定义方法;(3)了解如何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将任意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分别用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表示出来;(4)把握并能初步运用公式一;(5)树立映射观点,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2、过程与方法学校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就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
引导同学把这个定义推广到任意角,通过单位圆和角的终边,探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求法,最终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依据角终边所在位置不同,分别探讨各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以及这三种函数的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最终主要是借助有向线段进一步熟悉三角函数。
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态与价值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可以有不同的定义方法,而且各种定义都有自己的特点。
过去习惯于用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的“比值”来定义,这种定义方法能够表现出从锐角三角函数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推广,有利于引导同学从自己已有认知基础动身学习三角函数,但它对精确把握三角函数的本质有肯定的不利影响,“从角的集合到比值的集合”的对应关系与同学熟识的一般函数概念中的“数集到数集”的对应关系有冲突,而且“比值”需要通过运算才能得到,这与函数值是一个确定的实数也有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同学对三角函数概念的理解。
本节利用单位圆上点的坐标定义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
这个定义清晰地表明白正弦、余弦函数中从自变量到函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也表明白这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公式一).难点: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包括这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三角函数线的正确理解。
高一数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我为亲带来了5篇《高一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高中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关系。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3、在尝试、探索求反函数的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总结出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
4、进一步完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求反函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①函数的概念②y=f(x)中各变量的意义2、同学们在物理课学过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即S=vt和t=(其中速度v是常量),在S=vt中位移S是时间t的函数;在t=中,时间t是位移S的函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t=是函数S=vt的反函数。
什么是反函数,如何求反函数,就是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3、板书课题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
这样既可以拨去"反函数"这一概念的神秘面纱,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概念的必要性。
二、实例分析,组织探究1、问题组一:(用投影给出函数与;与()的图象)(1)这两组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这两组函数有什么关系?(生答:与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与()的图象也关于直线y=x 对称。
是求一个数立方的运算,而是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运算,它们互为逆运算。
同样,与()也互为逆运算。
)(2)由,已知y能否求x?(3)是否是一个函数?它与有何关系?(4)与有何联系?2、问题组二:(1)函数y=2x 1(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 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2)函数(x是自变量)与函数x=2y 1(y是自变量)是否是同一函数?(3)函数()的定义域与函数()的值域有什么关系?3、渗透反函数的概念。
高一上册数学教案5篇1.高一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教学过程:【问题1】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大家回忆一下教材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定义的?[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4】同学们知道用什么来表示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吗?集合与元素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
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问题5】“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1)(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问题6】例1的讲解。
同学们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问题7】例2的讲解。
请同学们思考课本第6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高一数学教学教案简短汇总6篇高一数学教学教案简短汇总6篇高一数学课件怎么写。
教学设计是老师对每一课时做的特定教学方式的规划,是一个老师对他的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一数学教学教案简短,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教学教案简短(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使学生能了解实数绝对值的意义。
3、使学生能了解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4、由实数的分类,渗透数学分类的思想。
5、由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分析重点: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难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点与数的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有理数?2、有理数可以如何分类?(按定义分与按大小分。
)二、新授1、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判断: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实数的定义: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按课本中列表,将各数间的联系介绍一下。
除了按定义还能按大小写出列表。
4、实数的相反数:5、实数的绝对值:6、实数的运算讲解例1,加上(3)若|x|=π(4)若|x-1|=,那么x的值是多少?例2,判断题:(1)任何实数的偶次幂是正实数。
()(2)在实数范围内,若|x|=|y|则x=y。
()(3)0是最小的实数。
()(4)0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解:略三、练习P148练习:3、4、5、6。
四、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实数,请同学们首先要清楚,实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有理数是怎样的关系,二是对实数两种不同的分类要清楚。
2、要对应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定义及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来理解在实数中的运用。
五、作业1、P150习题A:3。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高一数学教学教案简短(篇2)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高一必修二数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加强同学的直观感知。
(2)能依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同学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同学观测、争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使同学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四周,加强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同学的观测技能。
(2)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技能和抽象括技能。
二、教学重点:让同学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测、思索、沟通、争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四周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依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1)观测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思索: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同学争论)(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①有两个面相互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相互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2)以类似的方法,依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高一数学教案范文5篇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高中数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老师应该怎么制作教案,带领他们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呢?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教案大全,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高一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性质,能运用对数函数的相关性质解决对数型函数的常见问题.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对数函数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对数函数的性质向对数型函数的演变延伸.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复习对数函数的性质.2.回答下列问题.(1)函数y=log2x的值域是;(2)函数y=log2x(x≥1)的值域是;(3)函数y=log2x(03.情境问题.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如何求呢?二、学生活动探究完成情境问题.三、数学运用例1 求函数y=log2(x2+2x+2)的.定义域和值域.练习:(1)已知函数y=log2x的值域是[-2,3],则x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2)函数,x(0,8]的值域是.(3)函数y=log (x2-6x+17)的值域.(4)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例2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 (x)=lg (2)f (x)=ln( -x)例3 已知loga 0.751,试求实数a 取值范围.例4 已知函数y=loga(1-ax)(a0,a≠1).(1)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练习:1.下列函数(1) y=x-1;(2) y=log2(x-1);(3) y= ;(4)y=lnx,其中值域为R的有(请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2.函数y=lg( -1)的图象关于对称.3.已知函数(a0,a≠1)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实数m= .4.求函数,其中x [ ,9]的值域.四、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1)借助于对数函数的性质研究对数型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2)换元法;(3)能画出较复杂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五、作业课本P70~71-4,5,10,11.高一数学教案(二)教学类型:探究研究型设计思路: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得出德.摩根律,但是这个结论仅仅是猜想,数学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论证它的正确性,因此本节通过剖析维恩图的四部分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并对德摩根律进行简单的应用,因此我们制作了本微课.教学过程:一、片头(20秒以内)内容:你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集合的运算——自己探索也能发现的数学规律(第二讲)》。
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优秀篇)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一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必修二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应用;2.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3.能够应用数列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4.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a) 引入数列的概念(10分钟)•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定义和特点;•提示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来预测下一个数。
b) 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通过介绍数列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货币贬值、人口增长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a) 数列的分类与性质(15分钟)•给出不同类别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利用具体示例解释数列中的概念,如公差、首项、通项等。
b) 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20分钟)•以等差数列为例,用数学推导的方式讲解通项公式的求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找规律,提取数列中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通项公式。
3. 练习与巩固a) 小组合作探究数列(15分钟)•分为小组让学生互动合作,通过观察和分析给出的数列,找出规律并推测通项公式;•引导学生和小组讨论结果,并列举出多个例子验证通项公式的正确性。
b)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提供一些关于数列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数列的特性和通项公式,用数学语言和公式解答问题。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数列的要点(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教师对数列的要点进行总结,并给出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b) 拓展学习资源(5分钟)•提供学生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如相关的课外读物、网络教学视频等;•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评估1. 合作学习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评估学生对于数列特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高一数学必修二教案1学习目标1.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2. 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3. 能利用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问题3: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五边形的内角和是……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是新知1:从以上事例可一发现:叫做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数学中常用的合情推理。
新知2: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的性质的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的推理.新知3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些事物的 ,推出该类事物的的推理. 归纳是的过程例子:哥德巴赫猜想:观察 6=3+3, 8=5+3, 10=5+5, 12=5+7, 14=7+7,16=13+3, 18=11+7, 20=13+7, ……,50=13+37, ……, 100=3+97,猜想: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1 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2 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典型例题例1用推理的形式表示等差数列1,3,5,7……2n-1,……的前n项和Sn的归纳过程。
变式1 观察下列等式:1+3=4=,1+3+5=9=,1+3+5+7=16=,1+3+5+7+9=25=,……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变式2观察下列等式:1=11+8=9,1+8+27=36,1+8+27+64=100,……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例2设计算的值,同时作出归纳推理,并用n=40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变式:(1)已知数列的第一项,且,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例3:找出圆与球的相似之处,并用圆的性质类比球的有关性质.圆的概念和性质球的类似概念和性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心与弦(非直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与圆心距离相等的弦长相等,※动手试试1.观察圆周上n个点之间所连的弦,发现两个点可以连一条弦,3个点可以连3条弦,4个点可以连6条弦,5个点可以连10条弦,由此可以归纳出什么规律?2 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和另一条相交。
§1.3.1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第一课时单调性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二)解析:函数单调性研究的是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规律;其核心是从定量的角度探讨自变量增大时,函数值的大小变化;理解它关键在于如何从图象的变化趋势转换到式子的变化特征。
在初中学习函数时,已经重点研究了一些函数的增减性,只是当时的研究较为粗略,未明确给出有关函数增减性的定义,对于函数增减性的判断也主要根据观察图象得出,而本小节内容,正是初中有关内容的深化和提高。
研究了函数的单调性后可以为继续研究函数的最值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用图象探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也可以为我们继续探究函数的奇偶性、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提供方法依据,所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在思想上、方法上都为我们继续学习提供了基础,是函数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函数单调性形式化定义的形成),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以图识数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从图象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过程,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2.理解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二)解析:
(1)就是指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研究,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以图识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真谛。
(2)就是指能用三种语言描述特别是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函数的单调性的意义。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1)式子的大小是如何反映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增大而减小。
(2)单调区间是定义域的子集。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从定性描述转换到定量描述的理解不够,从变到不变的相对性理解不够.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从不等关系中去理解变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问题与题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 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说说它们分别反映了相应函数的哪些变化规律:
○
1 随x 的增大,y 的值有什么变化? ○
2 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
3 函数图象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 2.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观察其变化规律:
(1)f(x) = x ○1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 ______? ○
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随着x 的增 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2)f(x) = -x+2 ○1 从左至右图象上升还是下降 ______? ○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随着x 的增 大,f(x)的值随着 ________ .
(3)f(x) = x 2 ○
1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 f(x)的值随着x 的增大而 ________ . ○
2 在区间 ____________ 上,f(x)的值随 着x 的增大而 ________ .
3、从上面的观察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从上面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函数,其图象的变
化趋势不同,同一函数在不同区间上变化趋势也不同,函数图象的这种变化规律就是函数性质的反映,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引出课题)。
(二)研探新知
1、y = x 2的图象在y 轴右侧是上升的,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种“上升”呢?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得出:
函数y = x 2在(0,+∞)上图象是上升的,用函数解析式来描述就是:对于(0,+∞)上的任意的x 1,
x 2,当x 1<x 2时,都有x 12<x 22 . 即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具有这种性质的函数叫增函数。
2.增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 ,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increasing function ).
3、从函数图象上可以看到,y= x 2的图象在y 轴左侧是下降的,类比增函数的定义,你能概括出减函数的定义吗?
注意:
○
1 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
2 必须是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 x 2;当x 1<x 2时,总有f(x 1)<f(x 2) .
4.函数的单调性定义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是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三)质疑答辩,发展思维。
根据函数图象说明函数的单调性.
例1 如图是定义在区间[-5,5]上的函数y=f(x),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
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它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解:略
点评:从图像中看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是立即单调性的基础。
变式训练1函数x
∈
[-
x上的单调性为()
f2
x
)
(=在]2,1
A.减函数
B.增函数.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五、目标检测
《优化设计》1.5.1《自我测评》
六、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①函数的单调性;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定义法和图象法.
活动:学生先思考或讨论,再回答.教师提示、点拨,及时评价.
引导方法: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