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8
沁园春雪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古诗欣赏”章节中的《沁园春·雪》。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全词的朗读与解析,逐句理解诗意,解析作者毛泽东的写作背景及意图,探讨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通过诗歌学习欣赏雪的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雪》,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分析诗词的意象,掌握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3. 了解作者毛泽东的文学地位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词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
教学重点:朗读与解析诗词的节奏、韵律及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雪景图片,让学生描述对雪的印象,自然导入诗词的学习。
2. 朗读诗词:全班同学齐读《沁园春·雪》,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强调韵律美。
3. 逐句解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词,讲解关键词汇,理解诗意。
4. 例题讲解:选取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解析,分享心得。
6.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毛泽东及其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沁园春·雪》。
2. 在黑板上列出诗词的难点、重点词汇。
3. 以图表形式展示诗词的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首小诗。
2. 答案示例:以“雨”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作品,如《七律·长征》等,进一步了解其文学成就。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介绍古诗词的定义和起源1.2 分析古诗词的分类和形式1.3 探讨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第二章: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解读2.1 讲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和主题表达2.2 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2.3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第三章:古诗词的情感表达与审美鉴赏3.1 探讨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3.2 分析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魅力3.3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鉴赏和评价第四章: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4.1 介绍古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4.2 分析古诗词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4.3 探讨古诗词在历史中的传承和影响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鉴赏5.1 分析具体古诗词案例,解读其思想内容5.2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实践鉴赏和创作尝试5.3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的讨论和分享第六章:诗歌的形式与韵律6.1 介绍古诗词的常见形式,如五言、七言、词、律等6.2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包括平仄、押韵等6.3 指导学生通过韵律感知诗歌的美感第七章:诗歌的修辞手法7.1 介绍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7.2 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和作用7.3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诗歌第八章:诗歌的意象与象征8.1 讲解意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8.2 分析具体的诗歌意象和象征意义8.3 指导学生通过意象和象征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第九章: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技巧9.1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9.2 分析如何把握诗歌的结构、情感、主题等9.3 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和技巧进行诗歌鉴赏第十章:诗歌的创作与表达10.1 激发学生的诗歌创作兴趣10.2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基本步骤10.3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评价和讨论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教学教案,分为十个章节。
重点内容包括:一、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了解古诗词的定义、分类、形式以及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登高》优质公开课课程教案(详细)第一章节: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登高》诗的基本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结构和修辞手法。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文学的敏感度。
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节:教学内容2.1 课文介绍介绍《登高》诗的背景,包括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时代背景。
解释《登高》诗的题目和诗句的意义。
2.2 诗句解析分析《登高》诗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包括对仗、排比、拟人等。
解读每句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第三章节: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登高的景象,引导学生对登高活动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登高活动的经验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2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登高》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情感。
3.3 诗句解析与讨论教师分析诗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解释每句诗句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节:实践活动4.1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登高》诗的启发,创作自己的登高诗或作文。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人杜甫和其他角色,表演《登高》诗的情景。
学生通过表演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第五章节: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登高》诗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5.2 教师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适用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六章节:教学评价6.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程度和创作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诗句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意境的把握。
(2)朗读和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白。
(2)简介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齐读诗歌,增强语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静夜思》。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撰写一篇关于《静夜思》的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语文课教案:古诗文鉴赏引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通过对古诗文的鉴赏,让学生领略古人的诗意境界,启发学生的文学情怀。
一、古诗文的意境表达1. 古代诗人通过婉约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赞美。
请学生欣赏并默读《登鹳雀楼》。
2. 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细节,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表达。
3. 打开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进行个人的情感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二、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分析1. 介绍古代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 通过学习《静夜思》,请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不同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背景文化解读1. 介绍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如《春江花月夜》背后的唐代盛世和文化繁荣。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登鹳雀楼》的解读,了解南京的历史背景,并对古代朝廷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 鼓励学生从当代的视角来思考古代诗人的作品,以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古诗文。
四、古诗文的个人创作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写下自己的古诗文。
2.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分享学生的个人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评价以及互相学习。
结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韵味与美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诗词背景介绍- 诗词语言赏析- 诗词意境感悟- 诗词创作启示教学步骤1. 诗词背景介绍- 介绍作者: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 解读题目:分析诗题,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主题。
2. 诗词语言赏析- 字词解析:分析诗词中的生僻字、关键字,解释其含义。
- 句式分析:分析诗词的句式结构,如对仗、排比等。
- 修辞手法:讲解诗词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诗词意境感悟- 描绘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诗词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如喜悦、忧伤等。
- 价值观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中的价值观,如爱国、敬业等。
4. 诗词创作启示- 写作技巧:分析诗词中的写作技巧,如构思、用词等。
-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词创作实践等方面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 诗词文本: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词。
- 参考资料:有关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的资料。
-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等。
教学建议-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指导。
-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
-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词学习的氛围。
以上为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鉴赏古诗词思想内容的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
4. 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3. 代表性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鉴赏方法,代表性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并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代表性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古诗词的思想价值。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深入鉴赏,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古诗词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鉴赏方法,搜集代表性的古诗词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理解和感受,检查作业的质量。
3. 课堂测试:进行简单的测试,检验学生对古诗词思想内容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作为教学案例。
2.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古诗词。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古诗词的解析和评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次课: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鉴赏方法。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教案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题西林壁》古诗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题西林壁》这首古诗。
让学生理解《题西林壁》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苏轼和他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苏轼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解释《题西林壁》的题目意义,引导学生对诗文产生兴趣。
2.2 诗文朗读与背诵:带领学生朗读《题西林壁》,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
鼓励学生背诵《题西林壁》,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苏轼的生平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苏轼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文的背景和意义。
3.2 诗文讲解:逐句讲解《题西林壁》,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感受诗的美。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诗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释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创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古诗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古诗。
5.2 文化欣赏:向学生介绍其他苏轼的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猜谜语、填空题等形式,巩固对《题西林壁》的记忆和理解。
公开课教案范文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公开课是关于《古诗词鉴赏》的教案。
在这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下面是课堂教案的详细内容: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3.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欣赏古诗词;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和个人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诗词朗读的音频,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并了解古代诗词的朗诵方式。
2. 普及知识通过幻灯片和图片展示,介绍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和主题内容,让学生对古代诗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欣赏名篇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展示其原文和翻译,解读诗词的背景和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4. 互动讨论根据学生的主题理解和个人情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表达对诗词的感受和思考,并分享他们对诗词的个人理解。
5. 创作实践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进行诗词创作,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 总结归纳通过小组展示和讲评,总结学生的诗词创作成果,再次强调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手段和资源1. 音频设备和音频素材;2. 幻灯片和图片展示设备;3. 课堂互动讨论的小组分组卡片;4. 学生诗词创作展示的板书。
五、教学评价方式1. 通过观察学生在欣赏和讨论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2. 诗词创作的成果评价主要从内容和表达方式两个方面进行。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去参观古代文化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2.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古代文学的资料,撰写一篇相关的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方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欣赏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古诗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及具体教学步骤等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有条理地进行古诗欣赏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古诗的基本特点和常见体裁。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一首经典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
3. 合作学习法:教师分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学生合作阅读、解读和欣赏,并进行小组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 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图像或播放一段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 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是什么?2. 正文- 教师示范朗读一首古诗,并解读其中的态度、意境和表达方式。
-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和解读一首经典古诗,并尝试自己朗读和解读。
-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首古诗,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阅读、解读并欣赏该首古诗。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组内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欣赏更多的古诗,可以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和分享。
- 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诗,并进行小组交流和分享。
4.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欣赏对我们的成长和生活有什么启示?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诗歌解读和表达能力为主要依据。
古诗鉴赏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古诗,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诗人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等方面的内容。
2.让学生通过鉴赏感受到诗歌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与古诗的接触,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鉴赏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情感意象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鉴赏古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诗歌的审美标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特点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感受古诗中的音、韵、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
2.情感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深入解读古诗中的情感意象,了解诗歌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创作鉴赏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古诗的语言节奏和意蕴,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
四、教学方法1.讲解授课老师可以采用讲解授课的方式,通过背诵古诗、解词、同反义、辨析、排比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渐领悟古诗中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
2.分组合作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别负责背诵、理解、解说和创作古诗,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3.多媒体展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的内涵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课前预习的认真程度、课堂听讲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个别表现的突出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作业质量: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作业的准确度和深度、作业的独立思考和创作程度等方面的内容。
3.学生考核成绩:既包括课堂小测验、质量评分、口头答辩等形式的测试,也包括期末考试和评分等方面的内容。
六、结语通过古诗鉴赏小学语文教案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古诗鉴赏不仅是一种文学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古诗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古诗,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
2. 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感情表达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
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种风格的古诗;
2. 准备诗词鉴赏的相关知识讲解。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鼓励学生描述图片所表达的意境和感受,并引出古诗的能力。
Step 2 欣赏古诗(15分钟)
教师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并组织学生进行欣赏。
通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请几位学生为大家朗读古诗。
Step 3 学生表达(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看法,并给出理由。
Step 4 诗词鉴赏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古诗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并结合具体的古诗进行解析和讲解。
Step 5 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古诗,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
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公开课教案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诗二首(鸟鸣涧、暮江吟)》公开课教案1一、学生分析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
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
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
学习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1.《古朗月行》古诗。
2.《古诗二首》。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一)师板书“暮江吟”。
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
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习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
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
古诗文鉴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文鉴赏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使其能够对古诗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
2. 古诗文的分类和流派。
3. 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
4. 选取经典古诗文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介绍古诗文的知识点和鉴赏方法。
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古诗文的合作鉴赏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古诗文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古诗文。
4. 创作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创作和互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首经典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2. 讲解:教师介绍古诗文的概念和特点,以及鉴赏方法和技巧。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古诗文的合作鉴赏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些经典古诗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赏析,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文的内涵和意义。
5. 创作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的创作,然后相互交流、评价和改进作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古诗文。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评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能力和个人表现。
2. 作业评估:评价学生的古诗文鉴赏作业,包括对经典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合作能力。
4. 创作互评评估:评价学生的古诗文创作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经典古诗文选集。
2. 古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
3. 古诗文的解读和赏析参考书籍。
七、教学反思通过古诗文鉴赏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到古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草》这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 朗读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与体会。
2. 诗歌意境的感悟与描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讲解课件。
2. 学生准备诗文朗读录音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初读诗文:学生自读诗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3. 解析诗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解释关键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文的意境。
4. 朗读训练: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气、节奏和情感朗读诗文。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朗读心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意境感悟。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录制自己的朗读作品,并发给教师进行评价。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七、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朗读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朗读作品的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欣赏学生的朗读作品。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 课题:《静夜思》####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静夜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李白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静夜思》。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
2. 诗人情感的表达。
####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诗人李白简介、诗歌背景、相关图片等)。
2. 生字卡片。
3. 诗歌朗诵音频。
####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静夜思》的韵律美。
2. 介绍诗人李白及其生平,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静夜思》,注意字音和节奏。
2. 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3.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对诗歌整体的理解。
##### 三、细读诗歌,深入理解1. 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2. 提问: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怎样的意境?3. 学生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
4. 教师总结:诗人通过描绘月光、霜等自然景象,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四、品读诗歌,体会情感1. 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情感的表达。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如孤独、思乡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理解。
##### 五、拓展延伸,积累文化1. 介绍李白的其他诗作,如《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风格。
2. 鼓励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李白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 六、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 布置作业:背诵《静夜思》,并尝试用现代汉语复述诗歌内容。
####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朗读、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12唐诗五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十二章,主题为“唐诗五首”。
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静夜思》这五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背景知识,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 通过学习五首唐诗,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唐诗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作者、背景、主题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分享一个关于唐诗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五首唐诗的作者、背景、主题,详细解读每首诗的意境、韵律和修辞手法。
3. 互动:邀请学生朗读唐诗,共同分析诗句中的优美词语和表达技巧。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唐诗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唐诗。
7. 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作者、背景、主题3. 意境、韵律、修辞手法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翻译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示例:诗歌:《望庐山瀑布》翻译:远远望着庐山的瀑布,仿佛银河从九天垂落,壮观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
感悟:诗人通过对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让我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 拓展作业:查找其他唐诗作品,与同学分享并交流鉴赏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唐诗五首,让学生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组织一次“唐诗朗诵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古诗词的美。
---课程名称:高中古诗词公开课授课对象:高中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
- 鉴赏古诗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 跨越时空,体会古诗词的时代背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古诗词的文本、PPT、教学课件等。
- 学生准备:预习所选古诗词,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话题引入:从学生感兴趣的古代文化现象或历史事件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音乐、视频等,营造课堂氛围。
3. 课题揭示: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二、新课导入(20分钟)1.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注意节奏、韵律和语气。
2. 内容分析:逐句讲解古诗词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主题探讨:分析古诗词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艺术赏析:鉴赏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如意象、修辞、结构等。
三、互动环节(15分钟)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古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3. 诗歌朗诵: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展示学习成果。
四、总结提升(10分钟)1.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古诗词,拓宽知识面。
3. 作业布置:布置与古诗词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五、课后反思(5分钟)1.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反馈: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进行反馈。
---备注:1. 教案内容可根据具体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2.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获奖
一、教学设计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
1. 培养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艺术;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1. 介绍诗词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分析并解读一首经典的古诗或现代诗;
3.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欣赏和创作活动。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
通过展示一段诗词或诗词相关的图片、音乐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诗词鉴赏的好奇心。
第二步:诗词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0分钟)
简要介绍诗词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诗词的形式、韵律、意象等方面的分析。
第三步:诗词解读与分析(15分钟)
选择一首经典的古诗或现代诗,与学生共同阅读,并进行诗词
的解读与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意旨。
第四步:诗词欣赏和创作活动(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的欣赏活动,可以使用诗词朗诵、背诵或创
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于诗词的热爱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在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
的成果。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以及诗词创作
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古代或现代诗词,参加诗词鉴赏比赛或创作比赛等。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考试说明》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想】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
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
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
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问题是:1、不会利用已有的信息;2、鉴赏的思维流程不合理;3、对古诗词传统审美意识的缺乏;4、不会就诗论诗;5、理解诗句不合语境或牵强附会;6、把握不住古诗词中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这些问题中既有鉴赏常识的问题,也有鉴赏要领与方法的问题。
三、古典诗歌鉴赏的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是鉴赏古典诗歌的三个环节。
1.了解是鉴赏评价的基础。
首先要了解诗的语言,特别是依据诗的语境去准确了解诗中的词语。
比如李煜有首《浪淘沙令》的词,开篇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这里的“阑珊”是说残春的寂寞冷落,对于一个亡国之君,倍觉凄苦哀婉;辛弃疾有首《青玉案》的词,结尾处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人没有弄懂“阑珊”为何意,想当然地解释为“灯火辉煌的样子”,其实“阑珊”的本义是“将尽”、“衰落”之意,在辛词中是“残灯”的意思。
还有人把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的“床”理解为我们今人睡的床,据此生发解说当然是讲不通的,这时的“床”应解作“井栏杆”,不是在屋里,而是在外面“举头”才为“望明月”。
其次要了解名物,古人说读诗的要领是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常出现梅、菊、兰、竹、松柏、绿杨(柳)、杜鹃、鸣雁等等,虽然作为诗人创造的物的意象在各自的诗里有不同的含义,但又都是与这些事物本身的基本特征相关并由此而生发开来的。
比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第17题诗歌鉴赏题,选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这就需要考生明白“柳”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柳”与“留”谐音,一般用来表达留恋、眷恋之意,如王昌龄《闺怨》中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句;刘禹锡《竹枝词》中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句,韦庄《台城》诗中有“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句,唐人无名氏的《别诗》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名句,李白《忆秦娥》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句,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千古绝唱。
第三,要了解典实。
即要了解诗中的典故和涉及到的史实。
假如对史实不了解,对诗的理解就不够准确。
如杜甫有首《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是一首歌颂诸葛亮的怀古诗,对诗的最后一句有两种解释,一是说诸葛亮没能将吴国灭掉,是他一生的遗憾;认为他失去了良机;另一种解释认为这个“失”是“失误”,因为历史事实是当时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情势为刘备制定了“联吴抗曹”的大政方针,历史的发展证明,联吴则胜,吞吴则败。
我们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果不弄懂“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不弄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不弄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不弄懂“佛狸祠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史实和典故,就不可能读懂这首词。
第四,要了解背景,即了解时代背景和一首诗的具体写作背景,不了解背景,很难说是真的读懂了。
如对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人认为第三四两句是“悲伤语”、“沉痛语”、“谐谑语”,是反对战争的;而有人则认为是“豪放语”,是“赞扬边塞战士意气豪壮的牺牲精神的”。
孰是孰非,恐怕离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就说不清了。
王翰生活在盛唐时期,当时国力强盛,人民的精神振奋昂扬,许多知识精英都向往军功,歌颂从军征战和献身精神也是一种时尚,如王维《少年行》就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句子可以为证,所以三四句应视为“豪壮语”。
对具体写作背景的了解可举柳宗元的《江雪》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很容易地这四句诗看成是写景佳作,可以说一句一幅画,天地间是如此纯洁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一位老渔翁乘一叶小扁舟独自垂钓,闲情逸志,境界绝妙。
但诗是言志的,这首五绝是诗人被贬永州之后所作,此时他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就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在政治上失意的苦闷。
2.感悟是欣赏诗歌时所产生的会心和共鸣。
你对诗歌的“象外之境”有了感悟,就是通过对诗的意象分析而进入了意境,和诗人产生了共鸣。
苏轼有一首《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他为惠崇和尚画题写的诗。
如果题画诗只是把画中所画景物描绘出来,并不能算是高明的诗作,此诗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创造了新的意象和意境。
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感受,我们能领悟到蕴含在画面里的意兴、情韵和思想。
画面描绘的是水乡春色。
首句点染出冬去春来的勃勃生机,作为画面主体的鸭子在水中嬉戏,诗人并没有描绘鸭子的多少、大小、动作、色泽、神态,而是突出了诗人对初春的那种敏锐的感知。
画可以画出水,却画不出水暖,更画不出鸭子对水暖(即春意)的感受。
但画中小鸭在水中自由欢快嬉戏的情景,就蕴含了一种意兴情韵,使人感到鸭子一定是感觉到了水暖,感觉到了春意。
诗人准确地把握了画面上没有画出却蕴含在戏鸭这一特定意象之中的精神,用准确生动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做到了“得其意而忘其形”,我们读者也从中受到了感染,在内心也同样感受到春水的暖意和春天带给人们的欣喜和振奋。
第三句既是实景,也融入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
第四句又融进了民间的传统习俗,(用蒌蒿和芦笋可解河豚之毒,味道很鲜美)于是诗人产生联想,鸭子嬉戏江水之日“正是河豚欲上”之时,联想极富生活情趣。
3.联想是指在诗歌鉴赏中由于意象、意境的抒发,在鉴赏者学问、修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艺术想象。
一种联想是诗歌所创造的意象和意境在鉴赏者心中的直接映现。
当然这种映现也融进了鉴赏者对象生发出来的,却明显地离开了原诗的情境,而有了新的开拓和发挥。
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词中三个人的句子来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词),这是一种对事业对学问的企望和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词),这是一种对事业、对学问的执着专一的追求和献身精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词),这是一种在事业、学问追求中理解实现时的欢悦。
我们有时常常引用一些古诗词名句,所引用的虽与原诗意思相关,但常常是另有所指,超出了原诗的情境。
当我们对一首诗歌作了上述的分析后,它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倾诉什么,发现什么,追求什么,解释什么,批评什么,描绘什么,忧虑什么,思考什么,表达什么,只要结合诗歌的全体内容就能够作出相对正确的诠释。
附录:还要了解一点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