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98.91 KB
- 文档页数:2
一、概述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
然而,在教学设计中,有时教师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将不同的数学概念整合在一起,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认识等。
本文将探讨在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数学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的概念与意义1. 大概念统摄的概念大概念统摄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将各种数学概念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框架。
这种整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个概念罗列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使得不同的数学概念能够相互呼应、相互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大概念统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完整和深入的数学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的意义初中数学学科涉及的概念较多,且各个概念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通联。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大概念统摄的方式,将各种数学概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完整和深入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学的内在逻辑,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大概念统摄下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 教学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教学设计应以整体性为原则,将各种数学概念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2)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应以系统性为原则,将各种数学概念按照系统性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和安排,使得它们能够相互呼应、相互贯通。
(3)启发性原则:教学设计应以启发性为原则,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布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
2. 教学设计的方法(1)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实践。
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层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性的教学服务,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初中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较为深奥、复杂,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如果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而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
一、确定分层标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确定不同的分层标准。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确定分层标准。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初中数学是一门连贯性很强的学科,高年级的知识点往往建立在低年级的知识点之上,如果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理解困难,那么就需要将这些学生分在基础层。
2.会做题的情况。
有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是遇到复杂的问题就不会做,这些学生需要置于提高层,进行此类难度的训练。
3.自学能力。
有部分学生能够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
这个例子可以把这样的学生分在拓展层,为他们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材料,促进他们的发展。
二、制定教学计划分层教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难度比较高,分层教学需要将学生分成基于个人的小组,然后为他们提供单独的课程,以满足个人需求。
由于师生的比例不可避免的会有所不合适,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难度。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较为简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稳固基础;对于提高层和拓展层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题目,以挑战学生的能力。
3.课程内容。
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内容也应有所不同。
基础层的学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提高层和拓展层的学生需要注重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有显著的效果。
三、教学方式分层教学是以单独的小班理念来制定自己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式,相对于整个群体的教学方式来讲,小班的教育课程更加个性化与差异化,更加精练明亮,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初中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开发当地特色资源,同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及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展,提高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生活性,让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方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课程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践是丰富知识经验的必要途径,单一的理论知识讲解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学习需求,当前的教学要注重综合与实践教学,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实践和综合活动丰富探究经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掌握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开发教学资源,保障活动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物质条件基础之上,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程中,不仅要给学生创造实践探究的机会引导深度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供足够的物质资源支持学生实践探究,确保教学资源的运用做到“三位一体”,保障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大禹治水”的图片和影视资料,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对幻方的幻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又能实现综合与实践活动多元化的导入,形象生动地了解幻方来源和历史,了解其多样性的特点。
每个学校可以为教学提供的资源不一样,但只要善于挖掘寻找就一定会发现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教育资源,既可以为教学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又能突出当地的特色,对学生了解当地文化和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合作学习,锻炼学习能力活动形式多样化是提高综合与实践活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活动方案,提高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如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和实地测量等,无论哪种活动形式都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要明确探究课题,让学生找准探究的方向,确保探究活动的效率;二要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自发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利用项目式学习推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项目式学习逐渐成为教育界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瓶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解能力有限,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
借助项目式学习的模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将更多地扮演实际问题的解决者和探究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
他们可以在团队中合作,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就和实践能力。
1.2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项目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独立或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项目式学习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讨论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正文2.1 项目式学习的定义及特点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项目或任务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
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式学习强调跨学科的整合。
在项目设计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还需要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综合性的认知。
有效推进初中数学思维的探索与实践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学科,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数学思维是其数学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
然而,如何有效推进初中数学思维的探索与实践,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初中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1. 通过启发性问题激发思维启发性问题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并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有多个解决途径,或是追本溯源的,让学生理解数学定理的由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主动思考、探索,并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模式。
2.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使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过程。
初中学生通过进行数学建模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建模,然后提供相应的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求解。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数学思维策略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策略,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例如,通过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推理和证明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策略,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各种问题。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并应用这些策略,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搭建一个积极、合作、创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挑战。
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团队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得到他人的启发和帮助,同时也能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分层教学作为当下新的教学模式,也被称为分组教学。
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并在事后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分层次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运用;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数学对学生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
不同的学生由于其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最终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也会不尽相同。
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大多采用一刀切的模式,不考虑学生个人的真实情况和内心情感,也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和差异。
这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解决差异性所带来的问题,反而会进一步拉大不同层级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会影响学生对学科的情感。
因此,老师要充分地将分层教学应用到自身的课堂当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做到有针对性地教学,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现状分层教学的概念比较成熟,分层教学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的分门别类,从而有区别地对待,制定相关的学习规划,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当中,分层教学却无法真正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真正教学会导致不同层级学生之间的攀比,甚至是抵触,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自信,盲目自大甚至会变得目中无人,而基础过差,学习不好的学生则会因此而变得更加自卑,变得害怕。
久而久之,不同层级之间的差别会逐渐显现,且越来越大,造成恶性循环难以挽回,这便无法充分地发挥教学应有的效果。
其次,分层教学不能在实际情况中真正发挥作用,甚至会导致学生之间差距的增大。
最后,分层教学缺乏有效的统一大纲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完全依靠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摸索,这便会大大降低其原有的价值,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
同时,因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经验也会受到时代的约束和限制,这便容易导致在实际运用中最终的结果与理想大相径庭,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情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质量。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实践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初中数学知识渊博,难易程度各异,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也不同,所以进行数学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较为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对于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多次的巩固与训练。
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同,有的学生有很强的数学逻辑能力,有的学生则数学基础较差,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精准的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教师教学负担加重。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和教学。
再次是家长对分层教学存在担忧。
有的家长认为分层教学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压力增加,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和学习动力下降。
三、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教学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分层教学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希望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让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力和加油站。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不断更新是许多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展示和追求的亮点,他们自觉反思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内涵,更加关注数学课堂中教的行为和学的方式的有效性。
如何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呢?以下结合本人几年来实践新课程的经历,谈谈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的探索实践与反思。
有效的数学教学更应体现数学的本质,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揭示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提炼数学的思想方法、体验数学的理性精神为核心,强调对更多学生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的关注,数学课堂的学习活动应充分体现数学味道,以智力活动反对形式主义,已有经验的简单再现和低水平重复很难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一、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教学数学如此抽象,人们在小学时或许还感受得到数学之美,但接触到更加抽象复杂的领域后,往往望而却步,所以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数学学习在很长一个时段需要相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撑。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不应只在新课发生前起作用,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很多课堂上,教师只在课前运用故事、问题、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后引入课题,之后则致之不顾而忽视情境的全程性。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绝不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不能只注重情境提供的方式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技术,采用的内容是否新颖时尚,营造的气氛是否热烈轰动等。
而是应该突出数学学习这样的主题,为了对学生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数学原理、数学公式或数学思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
所以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能否有利于数学本质的揭示及凸显数学本质之实为基本标准。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有的放矢地分层备课、分层讲课、分层训练及分层指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为的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一、分层教学思想溯源分层教学的思想,至少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孔子的这个观点,是指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教学方式.在欧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等,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指的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依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以达到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通俗地讲,分层教学就是分层而不分班,让学优生拔尖,中等生进步,学困生赶上.二、分层教学法的优势1.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之间存在着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其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统一施教和个体差异两者之间的矛盾.这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为学困生提供了“低起点”的数学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后来赶上.教学活动按照层次化的结构,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相应的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显而易见,这种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为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释放学习主动权初中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必然要将数学知识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几,分解成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分析与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3.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一般来说,对课堂内容实行分层,中档题会设为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中档题是联系三个层次的纽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设计高难度题目时,应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特点出发,巧妙地安排,把握好点拨的时机,务求第一层学生听得懂,第二层学生有所得,第三层学生思维提升.这两类题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维的创造性及灵活性,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三、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1.尊重差异,进行学生分层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通常情况下,对新生进行分层,会以其入学成绩作为依据;对其他学生进行分层,则主要按照上个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及各项考试成绩来划分,并且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评定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意志、品质以及能力等项目.对学生进行分层,可以通过教师观察来确定,也可以采用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事先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消除学生和家长的顾虑,使他们了解分层教学法的优点,明白每一层次的设计都是因人而设的,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全班学生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比较合适.第一层为学优生,表现为数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第二层为中等生,表现为数学基础中等,思维能力较好;第三层为学困生,表现为数学基础较弱,思维能力一般.要注意的是,学生在三个层次中的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会根据各项测试和考核的表现,重新调整学生在各个层次的分布.第一层的学生会为自己处于第一梯队而感到光荣,同时时刻提醒自己如果不继续努力将会被其他同学赶超而落入后两层;而第二、三层的学生会以第一层为目标,加倍努力,提升学习成绩.这样,会使各层次学生形成了竞争、激励的关系.2.因材施教,进行内容分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要以上述学生分层为基础,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分层设疑、分层提问的原则,力求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对号入座”.解题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手段.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学困生强化基础,中等生有所提高,学优生充分发展”的目标出发,找准切入点,为第一层学生设计难度较大的题目,为第二层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题目,为第三层学生设计难度较低的题目.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授“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知识后,要求学生理解“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法则,掌握“am·an=am+n(m、n是正整数)”的运算公式,并做以下题目:(1)a6·a4;(2)-b6·b3;(3)c5·c()=c8;(4)(-5)6×(-5)5;(5)改错:y3·y5=x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