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_国内视角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特点_现状及趋势
- 格式:pdf
- 大小:137.17 KB
- 文档页数:2
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2022年是“十二五”的最终一年,2022年是“十三五”的第一年。
零部件是汽车产业进展最为重要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和零部件售后服务体系,为汽车工业的进展供应了强大支持。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低速进展的新常态已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详情如下。
据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从2022年的1.5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9万亿元,2022年估计将突破3万亿元。
此外,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从2022年的413.6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646.17亿美元。
更多最新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分析信息请查阅发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业行业进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讨论报告》。
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经济进展的新常态。
新常态的消失,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基本告辞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不平衡、不协调、不行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被抛弃。
能否适应新常态,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否良性进展的关键。
新常态考验零部件企业的综合实力。
在新常态下,2022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同企业的表现千差万别,总体来说,两极分化,势不行当。
所谓两极分化,就是指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分别出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企业群体和不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企业群体。
那些注意技术创新、长期下功夫开发新产品、积蓄足够技术资源的零部件企业,对经济新常态有很强的适应力量;反之,零部件企业适应力量就很弱。
凡是能够适应新常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都能够维持正常的销量、销售收入和利润,也就能够持续进展。
凡是不能适应新常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销量、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持续下滑,也就难以持续进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有数万家企业,整体规模不小,但是,低端产品过多,高端产品极少。
高端零部件附加值高,低端零部件附加值低。
一行业发展概况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 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 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 2007年水平;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 万辆和 2,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和 %,高于上年同期和个百分点;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 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 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首先, 收入水平方面, 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 2016 年 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 46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达6,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越发明显;以 SUV 为例,我国 SUV 销量由 2007 年万辆增长至 2016 年万辆,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数据来源:广发证券汽车工业数据;2、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状况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 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市场地位逐步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国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原有的整车装配与零部件生产一体化、大量零部件企业依存于单一汽车厂商以及零部件生产地域化的分工模式已出现变化;随着通用、福特、丰田等跨国汽车公司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其在扩大产能规模的同时,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取而代之的是与外部零部件企业形成基于市场的配套供应关系;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大大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并创造出庞大持续的市场需求;2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当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由美国、德国、法国及日本等传统汽车工业强国主导,并涌现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美元的大型汽车零部件集团;国内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实力仍显薄弱;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崛起,国际领先零部件巨头也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积极实施本土化战略;2015年全球OEM市场前十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3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采购全球化: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劳动成本较高,导致其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缺乏成本优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发达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向低成本国家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并且逐渐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在这一全球背景下,以中国、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供货系统化:世界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改革供应体制,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供应商采购;由单个零部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汽车厂商采购体制的变革,要求零部件供应商不断与之相适应,不但要求零部件供应商扩大自身实力、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做到系统化开发和供应,同时还要求其缩短开发周期,提供质量出色的产品;模块化供应使零部件厂商依附于单个汽车厂商的产业组织方式逐渐弱化,汽车零部件企业正走向独立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汽车产业轻量化:汽车轻量化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指汽车在保持原有的行驶安全性、抗震性以及舒适性等性能不降低, 且汽车本身造价不被提高的前提下,有目标地减轻汽车自身的重量;汽车轻量化是设计、材料和先进的加工成形技术的优势集成;可见汽车轻量化实际上是汽车性能提高、重量降低、结构优化、价格合理四方面相结合的一个系统工程;轻量化对于民用车型的意义, 集中在两点:提升对能源消耗的经济性与车辆性能的优化;相关资料显示:当汽车质量降低10%时,燃油效率可提高 6%-8%;汽车整车质量每减少100 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升;在油气煤资源的不可再生及大气环境保护的需求背景下,轻量化、绿色环保化已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可以说,在汽车产品同质化愈加严重的当下,轻量化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突破口;4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规模由于我国蕴藏着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且具有显着的资源成本优势,大型跨国零部件供应商加快于国内建立合资或独资公司的步伐,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带入国内市场;同时,欧美和日韩汽车厂商也纷纷涌入国内市场;全球整车产能向中国的转移和集中大大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进入上升通道,尤其是 2010 年以来,下游整车市场的旺盛消费需求驱动国内零部件行业实现较快发展;根据统计,截至2014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当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 34,186 亿元,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0, 亿元, 同比增长 %,累计实现总利润 2, 亿元,同比增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随着汽车工业整体的快速发展, 在近十余年间不论在规模还是技术,亦或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行业规模增长了十余倍,行业总产值从 2001 年的 1,365 亿元增长至 2014 年的 34,186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8%,高于汽车工业整体的增长速度;2001-201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情况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从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整体中的地位来看,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产业链的发展和成熟,汽车零部件产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近十余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占汽车工业总产值比率的逐步上升也在客观上说明了这一趋势, 根据统计,该比率已从 2001 年的 %上升至 2014 年的 %;随着全球零部件厂商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国内零部件厂商的发展壮大以及整车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调整, 预计未来零部件产业规模占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的比例将会进一步上升;5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格局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 且往往与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周边配套体系;我国目前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即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产业集群”, 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产业集群”, 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京津冀产业集群”,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产业集群”;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组织体系趋于集团化发展,其形成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整车企业对所属零部件企业进行整合,推动零部件业务外向型、中性化发展的结果;二是一些骨干零部件企业实现从单一产品向多品种发展的结果;伴随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国内形成了混合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生产格局;这些企业的产值和市场占有率都相对较高,具备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具有多车型配套、多市场供给的能力,与汽车厂进行同步开发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其中早期阶段民营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限制,多定位于汽车产业链的二、三级供应商,面向国内售后服务和海外出口市场;但近年来部分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凭借较为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突出的成本控制获得快速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则主要由跨国汽车厂商或零部件供应商建立, 其往往与汽车厂商建立有长期稳定的配套关系,且生产管理和技术开发具有突出优势,市场竞争实力整体较强;从国际竞争力来看,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竞争力仍然不高,尤其在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等关键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与传统汽车强国差距仍然较大;但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在部分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我国与传统汽车强国差距正逐步缩小;据中国质量报报道,在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铝合金车轮成就了为数不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一个标志性产品;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铝合金车轮出口国,市场覆盖全球知名汽车厂商;在我国汽车零部件细分行业中,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业已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6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加剧,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与海外市场开拓能力, 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加之传统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上述因素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持续增长;全球汽车厂商对国内汽车零部件采购的青睐,国家颁布的多项产业扶持政策对提升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支持,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①汽车零部件产业转移及全球采购逐步深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汽车厂商基于优化产业链、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纷纷推行整车制造的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和汽车零部件的全球采购战略,将部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转移至中国;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技术的引进和自主研发, 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制造水平正逐步得到全球厂商的认可,来自于全球汽车厂商的订单也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未来 5-10 年内,中国将不仅为国内汽车厂商提供配套, 而且还将继续扩大为全球整车行业输送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并有望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②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实现产品升级随着我国逐步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面对日益削弱的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以及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市场竞争及其空间挤压, 国内部分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强化技术开发增强创新能力、完善产品结构及生产智能化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的方向发展,在赢得全球客户认可的同时,提升了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地位;③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对外扩张步伐加快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零部件企业带来向外发展的良机;由于欧美零部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 大量企业出现减产、停产甚至破产的现象;与此同时,我国零部件企业得益于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回暖,短期内恢复正常经营;在这一行业背景下,国内零部件企业纷纷尝试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兼并收购及海外建厂的机会,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吸纳优秀人才以扩充研发实力;随着内资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不断提升及在国际市场上的布局拓展,我国零部件企业在出口整车配套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行业经营模式和竞争格局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 汽车铝合金车轮市场一般可分为整车配套市场及售后服务市场;其中整车配套市场OEM及售后服务市场AM的市场需求规模占比约为 80%和 20%;整车配套市场作为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的重要下游市场, 在其市场发展过程中,铝合金车轮供应体系基于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生产复杂性及专业化特征,并满足汽车厂商对于服务质量的严格要求, 逐步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结构, 即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制造商之间的供应关系划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多层级结构;其中,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汽车厂商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往往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向汽车厂商供应配套产品,依此类推;随着所处金字塔层级的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和技术要求也相应降低,因此该层级内零部件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市场竞争也就越激烈;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由于汽车消费市场对安全性、可靠性具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汽车行业协会推行相应的零部件质量管理标准, 即零部件供应商必须通过上述机构的第三方评审,方可有资格参与汽车厂审核;上述通过第三方审核的供应商只有通过由汽车厂主导的第二方评审,才可被汽车厂商确定为潜在供应商,并在被汽车厂授予项目后成为合格供应商;只有具备供货业绩,并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业绩积累后,合格供应商才有可能成为汽车厂的核心供应商或全球供应商;作为汽车厂和上一层级零部件供应商, 其通常不会采用独家配套的供应模式,而会选择供应商多元化模式,以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三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有利因素1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近年来,我国对汽车行业及其零部件行业加大了支持和鼓励; 2004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包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2009年 3 月,国务院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任务以及振兴汽车工业及其零部件工业所应采取的政策措施;上述产业政策的扶持有利于包括铝合金车轮在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2015 年,中央政府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在“供给侧改革”指导下,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将坚定不移地进行结构调整, 加快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向以中高端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的转型进程,提高技术含量,满足中产阶级及以上消费者的中高端消费需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培养一批有核心技术、有竞争力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促进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2在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宏观环境下,汽车市场空间巨大,同时带动了汽车铝合金车轮行业需求受益于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持续的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中国保持了长期较高的经济增速; 2006 年至 2015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复合增长率为 %;2006-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历史数据显示,汽车保有量和人均 GDP 高度相关;可以预计未来数年内,在内外部环境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的速度增长,将拉动汽车行业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需求持续增加;各国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与人均GDP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随着中国汽车销量的节节攀升,汽车消费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特别是 80后和 90 后逐渐成为汽车市场消费主体,这些有着极强个性的年轻车主,开始追求彰显个性、性能独特的车型, 汽车改装等售后服务逐渐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2014年 9 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鼓励汽车配件自由流通,并落实相关法规以保障所有维修企业享有同质配件维修的权利;这对我国零部件独立售后市场的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随着汽车文化的传播、消费者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售后消费需求对实用、品质、品牌的要求将会加强, “高端化、品牌化、品质化、个性化、定制化”已成为未来汽车售后市场的主流方向;4国际厂商全球化采购趋势日益明显国际汽车厂商为在全球范围内灵活高效配置资源, 积极推进零部件采购全球化;汽车车轮作为汽车零部件中制造技术较成熟的可模块化定制的标准件,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全球转移中的主要零部件产业;我国汽车车轮行业掌握了核心制造技术,在研发设计能力、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一致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备了很强的综合竞争力,吸引了大量国际汽车与零部件采购商,逐步扩大了在国外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市场中的业务规模;5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汽车车轮的铝化率汽车轻量化设计是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轻量化可以有效降低尾气排放量;另一方面,汽车轻量化设计有利于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车辆控制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能水平;目前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迅速,主要的轻量化措施是轻量化的结构与强度设计,包括汽车车轮的铝合金化等;目前,全球铝合金车轮的装车率超过 6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轮委员会的测算,目前我国乘用车铝合金车轮的装车率为 70%左右;未来随着铝合金车轮制造技术的提高,铝合金车轮强度将进一步优化,可以应用于更多车型,从而有利于铝合金车轮装车比率的进一步提高;2、不利因素1生产规模小、生产智能化水平不高成为制约我国铝车轮企业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瓶颈铝合金车轮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显着的规模经济性;虽然目前我国汽车车轮生产企业众多,但行业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智能化水平不高、产业集中度较低;与国际大型铝车轮生产企业相比,我国大部分铝车轮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投资不足,且生产效率较低,自动化、智能化制造水平不高的现状,不能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效应,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较低的行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使得生产规模、生产效率成为制约我国汽车车轮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瓶颈;2行业盈利能力面临上下游产业的压力对于汽车铝合金车轮生产厂商而言,其盈利能力面临上下游的双重压力;其上游供货商为大型的工业原材料企业,如电解铝生产商,这些生产商往往会把其上游基础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传递给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下游汽车厂商会把市场竞争降价的压力部分分解给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当销量下滑企业需要缩减成本时,汽车厂也会要求零部件厂降低价格;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升在自身领域内的技术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和管理能力水平, 不断使其下游的汽车厂商客户多元化,以增强其在产业链中的谈判能力,提高其盈利能力;3我国交通拥堵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出现大幅增加,主要大中型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问题, 由于全社会对于汽车社会的城市规划和不同规模城市的交通模式缺乏研究,使交通拥堵问题在部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迅速恶化;目前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已经带来诸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其中能源短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正成为制约我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上述负面影响日益加重,我国政府可能重新审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并推出限制性措施, 而社会环保意识和消费理念由此产生的转变也可能对汽车消费带来不利影响;4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使出口环境有所恶化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长迅猛,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了冲击,为保护本国汽车产业,一些国家出台了限制汽车及零部件进口政策;近年,欧盟、澳大利亚、印度纷纷对进口原产地为中国的铝合金车轮征收反倾销税;这些贸易限制政策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出口价格,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汽车车轮企业的出增长;四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在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各国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汽车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运输工具和生产力工具。
而从汽车工业产品的角度上来说,其本质上是由不同零部件组成的工业技术产品,无论是汽车产品经过长期使用所产生的零部件损耗,还是汽车自身功能性的提升需求,本质上都需要不同的汽车零部件,由此就催生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并且目前来看,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要求提升和国内汽车总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之下,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发展前景良好,并且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因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发展趋势;优化对策;研究分析前言: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改革创新,国内社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群众对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相关事物都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汽车产品。
而在汽车整车行业当中,汽车零部件行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处于汽车整车行业的上游地带,其与汽车行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在当前国内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汽车用户的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当代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将针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除此之外还会提出一定的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望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环境优化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关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概述所谓的汽车零部件,就是指一个成熟的汽车产品,除却机架以外所有的零件和部件都是汽车的零部件。
其中,汽车零件具体知识不能拆分的单个组建,部件则是指能够实现某一个动作或者是功能的零件组合。
从产业体系的角度上来说,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产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汽车行业发展一片向好的宏观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产业本身也实现了很好的发展[1]。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宏观环境分析汽车零部件业作为整个汽车工业的上游基础性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汽车制造水平,因此其行业动态备受关注。
本文将运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环境(politics)、经济环境(Economy)、社会环境(Society)、技术环境(Technology)四个方面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宏观环境进行简要的分析。
标签:汽车零部件;宏观环境;PEST分析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居民消费观念的日益转变,我国乘用车市场需求量显著提升,这也推动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长足的进步。
作为与汽车制造密切相关的上游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
因此,其发展前景与发展环境也备受业内瞩目。
下面,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对我国汽车零部件业的宏观环境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政治环境对于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我国政府一直扮演者着“支持者”的角色,在提高产业生产力、培植产业集群、激励产业内企业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湖北重庆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化建设将产生积极而久远的意义。
此外,随着十三五期间一系列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的出台,汽车零部件行业进一步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在政府主导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汽车的推行,也使得汽车消费环境加快改善。
与此同时,随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二手车流通管理方法》的出台更是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简化了二手车交易程序,二手车市场趋向良性发展。
这也直接扩大了我国社会的汽车保有量,最终推动了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的制造以及售后维修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作为可变因素,深刻影响着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
就国家整体的经济大环境而言,目前我国住宅、汽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形式的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推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期重要领域。
中国汽车底盘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行业综述1、定义汽车底盘是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以及制动系统四个部分。
在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汽车底盘后市场正呈现出更加活跃的发展态势。
五类底盘零部件产品介绍五类底盘零部件产品介绍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2、发展历程汽车EE架构的演变,将深刻改变传统汽车零部件及其后市场信息娱乐和自动驾驶(驾驶辅助)作为最快发展的领域,将在汽车零部件市场变革中起到引领性作用。
作为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关键部分,底盘在汽车开发中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
底盘零部件及其后市场产品的类型、功能也将发生很大变化,推动底盘零部件及其后市场转型升级。
汽车零部件发展历程汽车零部件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二、行业背景1、政策环境近些年,我国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底盘行业产品质量,如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工作的意见》,在确保安全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允许试点企业使用举升式设备开展底盘检验,不强制要求建设试验车道、驻车坡道、侧滑检测仪、驻车制动拉力计等设施或设备。
中国汽车底盘零部件行业相关政策梳理中国汽车底盘零部件行业相关政策梳理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产业研究院整理2、社会环境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巨大,规模逐年攀升。
近几年中国燃油车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发展迅猛,使得中国整体的乘用车市场规模呈增长趋势。
据统计,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达2356.3万辆,同比增长9.6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38万辆。
巨大的乘用车市场规模对底盘零部件的需求量也将水涨船高。
2019-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2019-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及增速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汽车底盘零部件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潜力预测报告》三、产业链汽车底盘零部件产业链分为三个环节,上游环节为配件厂,中游环节为分销及供应链,下游环节为消费。
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现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产品成本和技术性能还不能完全满意市场需求,社会配套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展依旧受到诸多制约。
加快新能源汽车持续创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升级,是我国科技进展重大战略需求。
以下是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现进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从国际上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水平的比较来看,我国新能源客车技术产业化规模居世界第一位。
涵盖了插电式、增程式、纯电动等多种技术路线,以及慢充、快充、电池更换、在线充电、双源快充等多种能源补给方式。
北美国家推广的新型能源动力汽车主要采纳了混合动力系统,总保有量达到1万辆;欧洲主要采纳混合动力系统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开头应用在线快充系统(钛酸锂负极电池与超级电容),推广数量约2500辆。
日本主要以混合动力客车为主,推广数量约1万辆。
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新能源轿车技术产业化水平居世界其次位,并且进入快速进展阶段,有望在2022年跃居第一位。
2022年,各类插电式、纯电动乘用车年销量超过5.5万辆。
我国的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秦”成为世界第四畅销的插电式车型,在动力电池产能限制状况下,实现了年销售1.5万辆。
美国仍旧是最大的新能源轿车销售国,2022年累计销售12万辆,其中插电式和纯电动轿车约各占一半。
日本仍旧以混合动力为主要技术路线,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合动力轿车销售市场,在纯电驱动方面年销量维持在3万辆左右水平。
欧洲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热潮快速兴起,大众、宝马、奔驰、沃尔沃纷纷推出各自的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估计2022年欧洲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将进度快速增长期。
从国际新能源汽车进展趋势来看新型锂离子电池和新体系电池技术进展迅猛,以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为基础的电机驱动掌握将在2022年实现规模产业化,智能化电动汽车技术下一个十年将有可能大大转变整个汽车工业格局,燃料电池汽车高端技术已开头进入市场。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一、行业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4.5%。
2.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技术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提高了技术竞争力。
许多企业实施了自主研发和创新战略,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
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过去,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以低端产品为主,现在逐渐向中高端产品转型。
一些企业开始加大对核心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和生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附加值。
二、趋势分析1.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政府的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来巨大机遇。
2.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化技术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例如,车联网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在未来将成为该行业的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将专注于研发具有智能功能的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3.核心关键技术的加强研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将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国际市场的拓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在国内市场已有较大发展,但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
未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几年,该行业将继续迎来市场规模的扩大、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同时,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拓展国际市场也是该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本课题成为了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本课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他们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产业效率、创新技术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建议。
其次,在实证研究方面,一些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深入研究了本课题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措施。
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本课题的理论基础,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相比,国外对本课题的研究更早,并且研究成果更为丰富。
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些国外学者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构建智能制造体系、推进跨国合作等方面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在实证研究方面,一些国外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对本课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对本国的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三、发展趋势分析基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本课题的研究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多学科交叉融合: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如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等。
未来,该课题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研究体系。
2. 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将成为本课题的研究趋势之一。
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本课题的问题,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国际合作与交流: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国际性和跨领域性。
未来,国际合作与交流将成为推动本课题研究发展的重要途径。
各国学者和机构可以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国际会议等形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本课题的研究进展。
汽车内外饰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行业综述汽车一般由动力总成、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和电气设备四大系统组成,其中内外饰件是车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零部件根据具体的功能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动力总成、车身系统、底盘系统和电气设备四个大类。
其中,车身系统是用来容纳驾驶员、载运乘客和装载货物的空间结构,其主要包括车身壳体、车门、外饰件、内饰件、座椅和车身附件等。
汽车车身系统的组成结构汽车车身系统的组成结构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二、社会背景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对乘用车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据统计,2022年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为2314.46万辆,预计截至2026年批发销量将达到2505.25万辆,2022年到2026年复合增率为2%。
乘用车销量的增加对内外饰的需求也将增加,行业发展前景巨大。
2022-2026年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及预测情况2022-2026年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及预测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汽车内外饰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三、产业链汽车内外饰件行业的上游行业是塑料行业和铜、镍、铬等金属原材料行业,下游行业是汽车行业,上下游行业与汽车饰件行业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汽车内外饰件下游客户主要为乘用车整车厂,下游行业的市场状况、增长速度、产品价格等对本行业产品影响较大,关联度高。
汽车内外饰件行业的上游行业是塑料行业和铜、镍、铬等金属原材料行业,下游行业是汽车行业,上下游行业与汽车饰件行业有着较强的关联性。
汽车内外饰件下游客户主要为乘用车整车厂,下游行业的市场状况、增长速度、产品价格等对本行业产品影响较大,关联度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产业研究院整理四、行业发展现状1、中国乘用车内饰件单车价值量中国乘用车内饰件单车价值量逐年增长,据统计,2022年中国乘用车内饰件单车价值为5000元,预计截至2026年价值量将增加到5203.02元,2022年到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1%。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各类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细化生产要求也逐渐形成新一轮的发展体系和理论指导。
与此同时,我国第二产业的各个生产部门也都在积极迎合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来进行自我革新与升级。
我国汽车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上升,对于汽车的整体需求也经历了有少量到多量、由量到质的要求转变,这也让我国汽车产业及其分支结构产业的发展面临了新一轮的挑战。
而作为汽车基本组成部分的零部件产业,也被投入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力度。
而本文就以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要研究基点,分析了它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以期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汽车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1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1.1零部件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中国汽车产业软肋由于汽车产业本身涉及到的核心技术比较多,而我国目前来看,在高尖端技术层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反映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上,就体现为相关的核心零部件被外资垄断,一些零部件生产和加工的核心技术缺失。
总体来说,体现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综合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这也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软肋。
这一缺点带来的危害,增加了我国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并成为外国通过垄断而进行不平等的经济交易的来源,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1.2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它的分支产业庞杂且众多,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其中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很容易受到忽视,并且由于汽车零部件自身的工程体量小且应用的频率和场景相对狭窄,因此就存在着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研发力度不足、资金投入的力度不够的局面。
事实上,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系统化发展理论越来越成为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理论指导,组成系统的每一生产要素都应当受到重视,相关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应当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实际资金支撑,来提高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水平。
汽车零部件行业前景分析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采用零部件全球采购策略。
同时,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减少甚至停止其部分不占竞争优势产品的生产,转而在全球采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整车厂商从采购单个零部件转变为采购整个系统。
这一转变不仅有利于整车厂商充分利用零部件企业专业优势,且简化了产品配套环节,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
系统供应商由于日益深入参与整车厂商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其技术和经济实力也逐步强大。
系统配套催生了零部件企业的模块化供应,在模块化供应中,零部件企业承担起更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工作,整车厂商在产品及技术上越来越依赖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车辆与零部件制造行业为什么有钱有财富因为汽车零部件供应是“暴利”产业。
根据查询车辆与零部件制造行业相关资料得知,车辆与零部件制造行业有钱有财富是因为汽车零部件供应是“暴利”产业。
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指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加工的工业,汽车零部件种类成千上万,涉及冶炼、化工、电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从原材料到成品,加工链长、有特色的产业,是支撑汽车产品发展和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2、汽车零部件行业前景好吗前景看好,得益于国内汽车产销量、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和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合计 3.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89%,利润总额为2825.26亿元。
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全球汽车配套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之一,全球化、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
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汽车零部件企业成本管理摘要: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要创新成本管理模式,采用更加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中运用作业成本法。
文章介绍了作业成本法的内涵、优点、目的、流程,分析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方案,探讨作业成本法应用的保障性措施,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汽车;零部件;企业管理引言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具有现金流量较少、规模不高、研发水平较差的特点。
近几年来,由于行业内外部环境变化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压力日益上升。
受外部经济因素的干扰,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供货商不断抬价,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管理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企业要对成本管理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
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不景气,导致企业产品销售难度加大,如果不能及时调整成本因素,就会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成本粘性问题。
成本粘性过高,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成本对资源配置或生产支出进行调整,导致企业难以及时调整内部资源,从而降低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因此,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作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上游企业,自身发展水平将对汽车工业产生直接影响,必须予以重视成本粘性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
1研究背景及意义1.1 国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现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在国外发展迅速,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再制造产业规模达到全球最大,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占2/3以上,现已作为一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汽车保有量大国,不仅在拆卸发动机等零件理论研究上取得一定进展,并且在零件再制造方面也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
德国零部件再制造为企业主导模式。
德国的再制造产品大部分在原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网络中流通至少90%的汽车零部件可以得到重复使用或合理处理,很少流向社会维修市场。
82《商场现代化》2005年11月(下)总第450期一、产业特点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等特点,部分子行业是地区工业化水平乃至工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
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多数子行业具有规模经济性和资本密集型特点,产业组织结构特征对行业发展非常关键。
二、产业发展现状1.全球视角当前世界汽车零部件工业现状大体分为四种类型:——西欧:汽车零部件工业相当发达,超过汽车制造业而走在前面;——美国、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工业与汽车制造业力量基本相当;——日本、韩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相当强大,但仍受主机厂制约;——中国、俄罗斯:汽车零部件工业基本上依附或从属于汽车制造业,没有相对独立地位。
2003年世界上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美国有20家,日本12家,德国9家,法国5家,英国、瑞典、意大利、加拿大各1家;50家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至少有一半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汽车电子产品。
2.中国视角外商投资踊跃,国外零部件集团正逐渐将高技术含量产品引入中国。
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近500家,美国的德尔福、日本的电装、德国的博世等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2002年外资零部件企业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4%。
近年来外资企业引入的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汽车电子类零部件产品逐渐增多,如摩托罗拉和西门子公司均开始在我国以合资方式从事汽车电子产品生产。
汽车零部件区位分布比较集中,出口基地集中在上海、江浙和福建一带,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上海、浙江、湖北、江苏、吉林和辽宁。
其中上海、江浙一带的零部件企业销售额约占全国零部件销售额的半壁江山;2003年销售总额排在前四名的是上海、浙江、吉林和江苏,分别为378.4亿元、155.63亿元、143.46亿元、135.59亿元。
产品研发能力及制造技术偏低。
主要零部件多停留在模仿阶段;制造工艺和质量仍与国外同行有相当差距;除上海零部件企业的研发及制造水平整体较高外,我国科技含量高的零部件目前综合竞争力还很薄弱;多数企业年开发费用不到销售额的1%,而像德尔福等企业的研发费用要占年销售额的5%~10%。
基于全球、国内视角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特点、现状及趋势曹伟东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摘 要]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特点,然后分别从全球、国内视角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汽车零部件产业 产业特点 现状 趋势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低。
一般零部件企业根据整车厂的图纸组织生产,由于主机厂引进不同国家的不同车型,与其配套的零部件公司格局也随之分散,法规、标准各成体系,造成我国汽车零部件五花八门,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很低。
汽车零部件工业投资严重滞后于整车投资。
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总投资498.58亿元,其中整车与零部件投资比例为1∶0.49。
而在汽车生产发达国家整车与零部件投资比例一般为1∶1.2~1.5,即零部件投资应大于整车同期投资的20%~50%。
数量众多的零部件厂生产集中度低,绝大多数产品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数量为发达国家的5~6倍,而产量只是他们的1/10;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套率约为8%,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
从下表中可知,目前我国只有进/排气门、转向节、万向节等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产量达到有效经济规模的一半以上。
表1:我国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代表性产品的平均产量与有效经济规模的比较资料来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三、产业发展趋势1.全球视角全球采购正在成为潮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纷纷减少内制率,增加外协率,面向全球,以零部件产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供货条件等择优采购。
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化趋势。
所谓系统集成就是把汽车零部件按其功能简化为系统组件再装到汽车上。
目前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向着系统配套的方向发展,整车厂从采购单个零部件转为采购整个系统。
系统化设计与供货不仅能使整车厂将新产品开发工作及成本部分地转嫁到零部件供应商,而且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简化配套程序。
而零部件供应商必须加强技术开发实力,为整车厂提供更多的系统产品和系统技术。
模块化供货趋势。
模块化供货方式是以模块为单元的配套供应体系。
模块按零部件和系统在汽车中的排列位置,形成一个高83《商场现代化》2005年11月(下)总第450期度集成的更大的部件,整车可分为几大模块。
模块化供应还提供了另一种配套模式,即“汽车工业园”。
零部件制造商围绕主机厂建立生产园区,使零部件通过传送带即时送达。
模块化供应方式使整车厂开发规模缩小,激发了零部件企业技术竞争。
产品向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化方向发展。
汽车电子化和汽车塑料化是大势所趋。
——电子产品是技术发展重点。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传动系统、防抱死系统和行驶控制系统、汽车用局域网络和车载计算机、电子防盗系统、停车距离预报警系统、路况摄像系统、电子导航系统、音识别系统等都在试制开发、试装车阶段。
据预测,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价值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2%~15%增加到25%~30%。
——塑料类制品不断增加。
钢制零件和铸铁零件分别减少18%和30%,塑料零件将增加58%。
以塑代钢的零部件广为采用,如车门内扳、保险杠阻流扳、仪表扳、操纵台及大多数车内饰件、塑料油箱等已应用相当普遍。
全塑发动机、底盘骨架、车身等皆在开发之中。
整体塑料车身的开发将导致汽车制造方法的革新,将仅使用4大块代替传统的75~100块车身部件,而且淘汰油漆线、加工线、冲压线。
2.中国视角在未来几年内,尽管整车厂将陆续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但零部件产业的差距不会以同等速度赶上来,即还达不到国外汽车整零企业之间“同步发展”这样一种先进的产业分工状态。
部分产业资源将继续得到优化升级。
比如具备一定经济规模的外资企业以及已经进入国内外采购系统的本土制造商等。
将有大量制造厂由于距离行业国际标准太远而被淘汰。
一些在强大地方保护政策下单一为某一家整车厂提供配套的二、三级零部件企业,以及那些技术与产品都依附于整车厂,没有独立产品、独立客户的零部件供应商,一俟整车改型换代,其生产能力就将大打折扣并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图1)。
图1: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集中过程发展预测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委会.《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200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R].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http://www.autoinfo.gov.cn[3]钱振为.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4]《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R] .天津开发区投资网. http://www.investteda.org/diaocha.asp一、我国软件业发展的现状1.我国软件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我国软件业起步较晚,现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据信息产业部人士透露,1995年,我国软件业销售收入只有68亿元,到2000年增长到了593亿元,而到了2004年则跃升到2300亿元。
软件业出口也由4亿美元增长到了26亿美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软件企业数量由2000年的73家增长到226家;销售收入50亿元的龙头软件企业达到6家。
在关键产品和重点领域方面,近年来我国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软件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从软件系统中间件到平台软件、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的整个产业体系,涌现了一批知名的软件企业,如东软、中软、用友、金蝶、中创和创智科技等。
此外,北京、上海、大连、成都、西安、济南、杭州、广州、长沙和南京10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软件业跨越式发展的实现。
2.我国软件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软件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
从总体上看,首先,企业规模小,并且分散,没有形成联盟,故抵御风险能力弱,其综合能力与世界级知名企业相比差距过大。
同时我国软件市场既不完善,也不规范,其巨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其次,软件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传统教育的弊病导致了培养的人才与实际应用脱节;另一方面,人才供给难以满足需求,每年对各种软件人才的需求大约在40万,而只能提供5万,缺口高达35万。
最后知识产权保护乏力,盗版猖獗,致使软件公司无法获得合理的收入和回报,继而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扩大和研发的再投入,从而削弱了我国软件企业的竞争力。
二、我国软件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我国软件业面临的机遇首先,国家在政策上支持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从2001年起,政府采购国内软件产品,“中国电子政务购置软件需要约250亿元,在政策扶植下,2005年中国软件市场销售额将达2500亿元”[1]。
尽管人们怀疑政府采购能否最终扶起羸弱的我国软件业,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就是这项政策的出台为我国软件企业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其次,我国高等教育20年来已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软件人才。
这批人才与大量归国人才相结合构成了极强的竞争优势,这些都令国外企业将目光转向中国,寻求与中国企业对软件项目的共同开发,这给中国软件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我国软件业面临的挑战提高我国软件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宋越萍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探讨了开发我国特色软件,创建国家品牌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等一系列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 软件业 软件企业 人才 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