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7
美国重返亚洲市场的原因近期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市场,美国和亚洲各国高层领导人之间活动频繁。
一时之间,美国的一系列动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同时也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
美国到底为什么会重返亚洲市场。
我认为美国回归亚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构建包围圈遏制中国中国现在在亚太影响力太大经济和军事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军事的发展让美国自身感到了威胁随着中国崛起以及与东盟国家关系越来越好美国感觉中国越来越可能对其霸权构成威胁。
美国战略东移的目标实际上牵制、遏制中国平衡中国的发展。
2.借亚洲刺激本国经济亚洲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区平均增长率在7%以上。
由于欧债危机升级美国经济复苏面临困难。
美国希望利用亚洲市场来实现奥巴马出口翻倍和创造就业的目标。
亚太目前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构成本地区经济活力的中国贡献很大美国如果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其老大地位堪忧所以它宣布回来并想主导。
3. 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与周边的邻国的种种争端令邻国现在都对中国感到担心要求美国回来以平衡中国这个机会对美国来说是很难得的。
4.其他原因。
转移美国国内视线掩盖当局执政无能尤其是经济管理上无能骗取选票 借机勒索勒索东亚和东南亚小国主动向其采购武器主动求其驻军 想从钓鱼岛海域和南中国海海域的丰富石油和矿藏资源储备中捞取好处让支持当局选举资金的美国能源巨商能够参与在中国相关海域的石油开采。
加强对中国对外贸易航道和石油运输航道的控制夹住中国外贸运输和石油进口的脖子。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在这一区域进行部署从未离开过,特别是在军事方面。
即使在小布什政府忙于反恐的时候,还加强了关岛一线的军事部署。
自从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强力推进既定部署,见缝插针,巩固亚洲地区同盟国家向心力,巧妙利用各种手段与非同盟国家关系,力争全面主导亚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秩序调整主动权。
美国亚洲战略调整的核心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进行东移,这一东移,不只是简单地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亚洲地区,而且从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加大了对中国政策压力的力度。
The Current Military Presence of USA in Southeast
Asia
作者: 赵毅
作者机构: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东南亚研究
页码: 59-6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美国;亚太再平衡;东南亚;军事存在
摘要:军事存在是美国在东南亚维护霸权的重要工具。
美国2010年宣布重返亚洲以后,继续强化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并且在经济上推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政治上推行人权价值观,这构成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
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主要以四种方式进行,即驻扎军队和军事装备、举行多边和双边军事演习、资助东南亚各国军事人员赴美国培训、对东南亚国家实施军售军援。
美国通过这些方式使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防务政策上倒向美国,也确保了美国在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
美国与苏联在亚洲的冷战竞争在20世纪中期,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冷战竞争愈演愈烈,成为当时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在亚洲地区,双方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以争夺影响力和控制地区。
这场竞争对亚洲地区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美国在亚洲的冷战竞争美国在亚洲的冷战竞争主要体现在对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支持上。
在二战后的冷战形势下,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防范苏联在亚洲地区的扩张。
其中最著名的是“亚洲防御计划”,旨在扩大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实力,并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军事同盟。
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日本和韩国在冷战时期成为美国最忠实的盟友和重要的军事基地。
除了军事上的支持,美国还通过财政、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帮助亚洲国家,使它们更加倾向于西方民主国家。
例如,美国通过引进西式教育、技术和管理知识,帮助了许多亚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亚洲贫困和落后的问题,并使亚洲国家在冷战阵营内更加依赖于美国。
二、苏联在亚洲的冷战竞争苏联在亚洲的冷战竞争主要集中在与中国的关系上。
在苏联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形成后,苏联开始在中国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并帮助中国建立了许多工厂和生产基地。
这导致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迅猛发展,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
然而,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开始同苏联疏远,逐渐将该国向苏联的依赖降至最低点。
这种疏远主要是因为中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以及苏联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掌控方式。
在中国逐渐成为独立的大国后,苏联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也受到严重的挑战。
三、影响美国和苏联在亚洲的冷战竞争对亚洲以及世界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冷战期间,亚洲国家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如亚洲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依赖、经济不平等以及文化同化等问题。
这一切都为一些亚洲国家带来了挑战,也使得亚洲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格局更加复杂。
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的影响力都有所削弱。
第七讲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其影响自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进入到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速了传统大国的衰落。
与此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出集体崛起的态势,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场大变局中,亚洲国家以其特有的潜质独占鳌头,其吸引力逐渐增强,一些国家纷纷加速了战略东移的步伐。
在各国战略东移的潮流中,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最令人瞩目,其影响也将最为深远。
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提出的背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形成具有极为复杂的背景,它是世界格局变化,亚洲格局变动,美国实力衰微和国家战略调整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欧美国家的“集体衰落”在冷战后的二十多年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的态势,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政治的长期稳定曾经让一些西方人士引以为豪,他们将西方世界称为世界的“稳定岛”。
然而,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个自诩为世界“稳定岛”的西方世界却陷入全面、深刻和持久的动荡与混乱之中。
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西方国家呈现出“集体沉没”的态势。
综合来看,西方世界的衰落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集体下沉。
经济领域问题是西方国家社会问题出现的先兆。
其次是社会问题日益沉重。
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快从经济领域传导到社会领域。
银行破产和企业倒闭引爆了失业潮。
危机期间,各国失业人口急剧上升。
在增加税收和公共支出减少双重政策的重压之下,就业问题无法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也逐渐减少,艰难的经济窘境沉重打击了人民的自信心。
最后是各国政治问题日益尖锐。
在经济和社会问题重压之下的欧美人民把矛头直接指向各国政府。
在一浪高过一浪游行示威浪潮中,深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各国人民用选票推翻了现政府,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先后发生了政权更迭事件,法国的萨科奇政府未能实现连任梦,在金融危机中黯然下台。
日本的自民党在危机中失去了长期执政地位,不得不让位于民主党。
而民主党的上台也没有给日本人民带来预期的效果。
朝鲜战争与冷战在亚洲的影响朝鲜战争,一场发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激烈冲突,不仅对朝鲜半岛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给整个亚洲地区带来了重大而复杂的影响。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朝鲜战争加剧了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
朝鲜半岛成为了这种对抗的一个前沿阵地。
战争的爆发使得原本就处于紧张状态的美苏关系更加恶化,双方在亚洲的军事部署和战略竞争进一步升级。
对于朝鲜半岛本身而言,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大量的人员伤亡、基础设施的损毁,使得朝鲜和韩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战争导致了朝鲜半岛的长期分裂,南北双方至今仍处于对峙状态。
这种分裂不仅给朝鲜半岛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成为了地区局势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国际关系方面,朝鲜战争改变了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格局。
美国通过参与朝鲜战争,进一步加强了其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
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在战争期间获得了大量的军事订单,为其战后经济的复苏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而中国,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毅然决定抗美援朝,这场战争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
经济上,朝鲜战争刺激了一些亚洲国家的工业发展。
战争期间,对军事装备和物资的需求增加,促使一些国家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例如,日本的制造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其后来成为经济大国奠定了基础。
然而,对于朝鲜半岛来说,战争导致了经济的严重衰退,战后需要长时间的重建和恢复。
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朝鲜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刻的心理创伤。
战争中的残酷场景、亲人的离散和死亡,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一些国家的民族意识觉醒,激发了民众对于和平和国家独立的渴望。
在军事方面,朝鲜战争推动了亚洲国家军事战略和战术的发展。
战争中,各种新型武器和作战方式的应用,为各国的军事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美国重返亚洲的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姓名:许倩学号:2011061005班级:工设111学院:艺术学院一美国高调重返亚太2012年是美国加紧调整亚太布局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里,美国强化美日韩同盟,拉拢缅甸、越南、印尼,高调插手南海事务,力推TPP,驻军澳大利亚,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以正式成员国身份出席东亚峰会,重构亚太布局意图明显。
如果说21世纪第一个十年,美国将视线全部投到了中东的反恐战争中,那么在第二个十年,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和本•拉登的被击毙,以及亚太经济体的快速崛起,美国新一轮的战略重点无疑将会转回亚太。
继希拉里在夏威夷发表美国的亚太政策演讲之后,美国再次强调其在该地区的“领导角色”,首次以成员国身份参加东亚峰会,此次会议被认为是美国正式重返亚太地区的标志性会议。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甚至表示,美国不是亚洲的拜访者,而是驻在国。
美国精心构筑的亚太布局,势必会使亚太力量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并对地区安全形势带来挑战。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五角大楼公布了一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
新战略暗示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并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转而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维护亚太安全与繁荣”。
二美国重返亚太的原因分析一是地缘政治的战略博弈原因。
中国现在在亚太影响力太大,美国作为世界老大必须重新夺回这个关键地区的影响力。
第二个原因是地缘经济。
亚太目前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构成本地区经济活力的,中国贡献很大,原来的四小龙包括现在的越南、印尼、泰国等几个“小虎”,干劲也都很足,再加上印度,这么十几个国家共同努力,地区经济很活跃。
美国如果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其老大地位堪忧,所以它宣布回来并想主导。
第三个原因是内政原因。
奥巴马当局认为小布什当政的8年,犯了一个战略错误,就是把反恐定位太高,定位为反恐战争,一切围绕着它转,重点放在了中东南亚地区,对东亚地区忽视了。
小布什的错误就是奥巴马的机会。
美国重返亚太亚太地区即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泛指太平洋沿岸的大国。
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文莱、中国、墨西哥、智利、巴布亚新几内亚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两个地区。
“美国回来了”,用奥巴马的话说,“美国将维护核心原则并与盟友密切合作,在塑造该地区及其未来中发挥更大、长远的作用”。
美国实行的是全球战略,但在战略部署上有所侧重。
自冷战结束,美国就开始了战略重心东移的进程。
然而,美国对亚洲的关注总是被一些重大事件所中断,如亚洲金融危机、反恐战争等。
现在,美国以“重振美国,领导世界”为核心目标,改变以往以反恐压倒一切的做法,逐步从伊、阿战场收兵,加快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并已采取了不少实质性措施。
随着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中美双方必然有着或多或少的碰撞。
美国对中美关系历来有种种说法,其基本定位是“非敌非友”关系。
这是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与一个崛起大国的特定关系,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
美国对华总体战略是合作与防范并举,采取综合手段遏制中国,让盟国出钱、出力、出面牵制中国。
与此同时,通过人道主义救援、军事交流、武器出售等方式加大了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渗透。
美国现如今已经下定决心结束弊大于利的战争,同时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其亚太军事战略调整的方向是:针对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着眼未来10~20年,深度整合空、海军战力,保持和改进美国的远征力量投送能力,确保美军在西太平洋战区的行动自由。
一是扩大亲美阵容,提高“集体安全”能力,企图把军事同盟关系作为“力量倍增器”,利用盟友独特的实力,维护其在亚太的利益。
二是重心后移,以关岛为枢纽,完善三线部署,在稳固东北亚的同时,加强在东南亚、特别是南海周边区域的军事存在;提升澳大利亚的地位作用,使之成为与日本遥相呼应的“双锚”。
三是更新前沿武器装备,部署大量先进海、空装备和新型导弹防御系统,大力提升亚太美军的快速反应和全维攻防能力。
2005年8月安阳工学院学报A u g .2005第4期(总第16期)J o u r n a lo fA n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T e c h n o l o g y N o .4(G e n .N o .16)*收稿日期:2005-03-06作者简介:王新谦(1963-),男,河南新野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史研究。
重返金兰湾———美国人的宿愿———兼论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王新谦(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 要:冷战结束后,美国战略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出于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和反恐需要,近年来,美国频频向越南示好,并加快与越南修好的步伐,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意欲重返金兰湾。
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世界各地战略家和周边国家的极大关注。
关键词:金兰湾;地缘战略;亚太地区;军事基地中图分类号:D 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05)04-0046-04 2003年11月19日,美国导弹护卫舰“范德格里夫特”号在越战结束后首次停靠越南港口。
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战略家和周边国家的极大关注和猜测。
一、金兰湾的地缘战略优势与冷战后美国战略大调整金兰湾位于越南东南海岸S 形突出岬角处,北纬12度线附近,庆和省境内,距胡志明市(西贡市)220英里。
在越南语中,金兰湾意为“淡水泊”。
它被高约400米的群山所环绕,制高点极易布防。
外围被许多小岛所屏蔽,港湾深入内陆达17公里,宽6公里,水面100多平方公里,风平浪静。
从高空向下看,金兰湾由冲空山半岛和凤凰山半岛像蟹螯一样南北合抱,形成葫芦形的内外两个港湾,湾口紧束。
内湾湾口仅宽1300米,名曰小口;外湾湾口宽3000多米,名曰大口。
湾内平均水深在16-25米,最深处达32米。
由于水深湾阔,湾内可停泊航空母舰和上百艘大型军舰,因此极具军事价值。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分布地图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
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军事基地的数量大大减少。
目前美海外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多万人;本土基地871个,其中海军基地242个,空军基地384个。
美军目前控制的海上咽喉包括: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印尼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红海南端曼德海峡、北端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与大西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古巴以北的佛罗里达海峡、从非洲南端到北美的航道、格陵兰——冰岛——英国航道。
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基地可分为3个区域:即欧洲、中东和北非区;亚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南北美洲区。
美国长期部署在全球基地的军队超过23万,其中主要集中在德国(7.5万)、日本(4.5万)和韩国(3.75万)。
另外还有部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14.5万人。
一、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历来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点,也是美驻军人数较多、军事设施最集中的地区,该区基地数量占美军海外基地总数的53%,并呈两线配置:中欧基地群、南欧基地群以及中东、西亚、北非基地群构成第一线的前沿基地;英国、冰岛和伊比利亚半岛的西欧基地群构成第二线的中间基地。
一共驻有约11.7万美军。
在驻欧美军的总数中有75603人驻在德国。
驻在德国基地的第一步兵师正在伊拉克服役。
美国还在德国驻有第一装甲师,并设有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美国空军在欧洲的总部和重要的后勤中心。
美国的作战飞机从德国的施庞达勒姆空军基地起飞。
美国在意大利驻有1.33万部队。
美海军第六舰队总部设在那不勒斯附近。
阿维亚诺空军基地是美国空军的作战基地,第173空降旅驻在维琴察。
大约有1.2万美军驻在英国,其中大部分是空军人员。
美国第三航空队的总部设在英国的米尔登霍尔。
在西班牙驻有约2000名美军。
美军做出战略调整“反介入”成重要任务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起在五角大楼举行记者会,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
相对于2004年提出的军事战略,7年后推出的美国新军事战略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调整。
大幅缩减国防预算总额仍居各国之首美国新军事战略的公布正值奥巴马政府面临紧缩预算的巨大压力之际,为了削减财政赤字,新军事战略提出大幅缩减国防预算——预计在今后10年内削减约489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
为此,除了削减军队和民防人员,美国还将推迟或减少使用一些高级武器系统,如F-35战机等,此外还将替换“俄亥俄”级潜艇的计划推迟两年执行,第二艘“福特”级航母的建造也将推迟两年。
虽然说削减预算,但美国2012年的国防预算仍高达5300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阿富汗战争的费用。
奥巴马在讲话中说:“未来10年,国防预算的增速将放缓,但实际国防预算仍会有所增长,因为我们的‘全球责任’要求我们(确保)‘领导地位’”,“我坚信,我也认为美国人民能够理解,我们可以保持美军的强大和国家安全,因为我们的国防预算规模(在未来)仍大于排在美国之后10个国家国防预算的总和”。
美军兵力将“瘦身” 但“超强地位”不变奥巴马说:“在延续了10年的两场战争结束之后,美军需要什么战略?美军将被精简,但我们必须让世界知道,美军将继续保持‘超强地位’,美军反应仍将是灵活、敏捷的,随时准备应对全面的突发事件和各种威胁。
”国防部长帕内塔宣布裁减美军人数、减少文职人员并推迟包括一艘新航母的建造计划在内的几项新武器项目的开发计划。
据美国国防部官员透露,从2015年开始到2016年,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将被削减,其中裁减步兵2.7万名和海军陆战队员2万名,共计裁减4.7万兵力。
美国官员表示,未来十年作为减小军队规模的一部分,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人员将减少10%~15%。
目前陆军基本规模是56.5万人,海军陆战队为20.1万人。
自年月奥巴马在日本发表“重返亚洲”地主题演讲后,美国地亚洲外交工作正在逐步推进.而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代表美国参加第六届东亚峰会,则成为美国正式重返亚太地区地标志.美国重返亚洲,是其外交重心从中东地区向东亚地区地转移.美国重返亚洲引起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人们地关注,而对于美国如此高调重返亚洲这一事件,更是引起了整个亚太地区紧张地气氛.美国到底为什么会重返亚洲市场,我认为美国回归亚太地原因主要有下面地几个方面:一、构建包围圈遏制中国,包括经济和军事发面.中国现在在亚太影响力太大,经济和军事地发展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军事地发展让美国自身感到了威胁,随着中国崛起以及与东盟国家关系越来越好,美国感觉中国越来越可能对其霸权构成威胁.美国战略东移地目标实际上是牵制、遏制中国地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首先从军事角度考虑.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军事大国,年军费预算为亿美元.美国武器更新换代快,那么旧地武器怎么处理就成了一个问题.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之后,支持亚太国家发展军事,卖给一些国家装备,在消耗掉旧武器地同时从中谋取巨额地军事利益.还有美国背负诸多对盟友地义务(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还有泰国),需要和这些国家共同防止朝鲜地武力行为.其次,中国这几年军事力量发展很快,特别是海军,还拥有了自己地航母,这对美国造成了巨大地恐惧.美国重返亚太地区之后,就可以在背后煽动亚太国家与中国发生和扩大矛盾(南海问题以及钓鱼岛问题就能说明),以此遏制中国成为一方霸主,巩固美国地军事地位.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次从经济角度考虑.亚太地区有大量人口和高速增长地经济体,其经济重要性是无可限量地.美国公司每年出口该地区地商品和服务超过亿美元.与此同时,亚洲国家也是美国经济地重要投资来源.当中国超越日本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地时候,世界地经济天平就朝着而亚太地区倾斜.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地经济动物,不得不重视和关注亚太地区地经济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站在中国崛起地角度考虑.中国地加速崛起是美国坚定重返亚太决心地关键因素.国际金融危机后,相对绝大多数国家地衰落,中国一直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年甚至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力地快速增长使其在亚太地区地影响力大幅提升.在经济领域中,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地领导核心,本地区多数发展中国家逐渐向其靠拢,东亚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强.加上中国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社会制度上与美国存在很大差异,这一切都促使美国将战略关注点转向亚太地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借亚洲刺激本国经济.亚洲是一个大有作为地地区,平均增长率在以上.由于欧债危机升级,美国经济复苏面临困难.美国希望利用亚洲市场来实现奥巴马出口翻倍和创造就业地目标.亚太是世界上经济最活跃地地区,构成本经济活力地中国贡献最大,美国如果在这个地区被排挤出去其老大地位堪忧,所以他宣布回来并想主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中国地崛起特别是与周边邻国地种种争端令邻国现在对中国感到担心,要求美国回来以平衡中国,这个机会对美国来说是很难得地.亚太地区,美国人最担心地是中国和日本,日本拥有强大经济力量,中国拥有巨大地潜力,美国知道任何单个国家是不会对他造成威胁地,但如果中日联手,那他地霸权地位到很大地威胁,因此美国重返亚太也是为了防止中日联手,让中日互相牵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个人原因.奥巴马总统在年月日宣誓就职,月日见记者地时候就宣布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洋总统.因为美国历届总统都是欧洲背景,而他出生在夏威夷,在印尼生活了年,对亚太有个人地情感和兴趣点.其次是希拉里是一个有战略思想地国务卿,想建功立业.他与莱斯不同,后者是一个俄国专家,个人兴趣点在对付俄罗斯.希拉里没有这个战略包袱,可以跳出来看,跳出来看就是亚太地区与美国未来地国运是联系在一起地.正是因为希拉里对外交涉猎不深,他可以比较客观地看美国未来前途,这样就有利于它支持奥巴马地外交战略转移.第三个关键人物是具体操盘手,即是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坎贝尔,他与希拉里地个人感情很好,深受重用.从总统到部长到局长,恰好连成一个班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美国重返亚洲地战略又是什么呢具体就是挑拨中国周边国家和中国地关系,二是大力扶持中国国内地亲美势力,三是大力向中国周边对中国不友好地国家军售.“·”后,美国在全球地反恐以中东为中心,牵制了其大量地外交军事资源.但随着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地相继结束,美国终于可以腾出更多地外交军事资源来正面应对中国地崛起.国《外交政策》双月刊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美国地太平洋世纪”地文章,明确阐述了美国未来十年地亚太战略:“把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大幅增加地投入锁定在亚太地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月举行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奥巴马不断强调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将留在亚太.他积极倡导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试图就亚太自由贸易区另起炉灶,进而将中国排除在外.美国官员指出,如果中国能够达到该自由贸易框架地规定便会被欢迎加入.但是,这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更好地保护外国产品在中国地知识产权、限制或者停止对国有企业地补助,凡此种种都将中国加入地门槛提得极高.奥巴马还一改昔日地温和态度,对中国地货币和贸易政策发起猛烈抨击.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澳大利亚,奥巴马大谈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军事存在.除计划澳洲驻军以外,美国政府还宣布向印尼出售架加装先进仪器地战机,以及向文莱出售黑鹰直升机.紧接着,奥巴马又在巴厘岛强调:美国作为太平洋强国、贸易强国、海上强国,航道自由、商贸自由及和平解决南海争议关系到美国地利益,但美方在南海争议上没有预设立场.可以说,美国地每一步棋里都有中国地影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美国重返亚洲对亚太地区,对中国地经济、军事各方面有什么影响呢一、亚洲比美国宣布“重返亚洲”之前更稳定了吗?显然不是.在美国宣布“重返亚洲”之前,中美两国和平相处得很好.但为什么美国一宣布意在“平衡中国”地“重返亚洲”计划之后,亚洲局势就剧变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美国宣布其新战略之前,中国和亚洲各国一直处于一个互相调适地阶段.亚洲国家尤其是东盟各国采取现实主义地务实外交政策,把中国地经济崛起视为一个机会,调整自己和中国地关系.同时,中国也把和亚洲国家关系地重心放在经贸关系上,低调处理战略关系,而在政治上承认东盟国家地领导地位.正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地这种互相调适,双方关系才获得了快速地进展,并通过各种区域地和国际地、双边地和多边地途径使得双方关系趋于制度化.一些国家以为美国会投入大规模地力量来应对中国,形成对立,从而想提前选择站在美国这一边,这尤其表现在那些和中国有海上领土主权纠纷地国家.尽管中国地选择到目前为止还是防御型地,但足以阻碍中国和这些国家关系地发展和深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美国“重返亚洲”正在改变亚洲国际关系地性质,即从重经济、轻战略转向重战略、轻经济.这是由美国国家能力特征决定地.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转型,其经济实力大不如从前.但美国地军事力量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地,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地对外政策从来就是经济和军事平行进行,但现在经济不行了,军事便先行,就是说,美国“重返亚洲”是以军事领先地.这就意味着美国在亚太地区引入了战略竞争.这种变化也迫使中国开始把重点从原先地经济层面转移到军事战略层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南海安全问题地消极影响自从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洲战略以来,其在南海问题上地干涉行为越发明显.首先,美国站在菲、越两国立场,支持两个国家对其领土主权地主张;其次,对南海国际航道自由航行地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质疑;再次,一些学者抛出中国“威胁论”地荒谬口号.南海主权地争端刚好为美国新政府插手亚洲地区事务提供了一个有利地机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离间了中国与其他国家间地关系,削弱中国在亚洲地区地影响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军事层面,美国已经与日韩进行了多次联合军演,加强、巩固了同盟关系,在削弱中国影响力、遏制并牵制中国实力地同时更是有利于美国自身维护南海地区地军事利益,使其充分发挥在亚洲地区地主导影响力.美国新政府对南海问题地介入,极易导致南海安全形势地恶化,美国以南海问题牵制中国,其“偏袒”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助长某些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地“气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美国重返亚洲对亚太地区安全秩序地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中地复杂因素继续增多.战略力量和大国关系开始新地调整,热点问题有新地变化.美国加快调整军事部署,增强在亚太地区地军事能力.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推进军事一体化.日本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和行使集体自卫权,军事外向化趋势明显.朝鲜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严峻.伊拉克、阿富汗局势仍然动荡,中东形势更加复杂.解决伊朗核问题进程曲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和宗教纠纷仍影响着国家间地互信与合作.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威胁依然严峻.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内部矛盾趋于上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美国强势重返亚洲,插手各国争端局势复杂化,面对这种局面,中国怎么办.首先,对美国亚太战略地调整,应该关注,但是我们要在一个清醒冷静认识地前提下来关注这个问题.就是说,搞清楚它地战略意图,这里既有客观地,即它必然要这么做地原因.目前,亚太地区在整个世界地位地上升,已经到任何国家都要重视地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战略重点移向亚太地区,非常正常,非常自然,它要维护它所谓地主导地位、领导地位,针对地就是中国,因为别地国家不可能被它视为挑战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最后,我们做出一个正确地、准确地战略判断是非常重要地.对于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正确地、有效地政策和策略,我们应该坚定地、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二十字方针:“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是一个完整地有机体,再有一个基本方针“和平发展”,这是绝对不能动摇地,这是符合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毋庸置疑,美国“重返亚洲”地根据是其所认知地“国家利益”,也就是说,美国地行为有其必然性.中国也很难改变其对自己地国家利益地认知,国家利益地冲突不可避免.但这并不是说,中美两国地战争不可避免.如果美国“重返亚洲”是要平衡中国力量,中国也必须找到平衡美国力量地手段.这种手段便是和平地保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美国新⼀轮全球战略的军事布局2019-04-15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呈现出“依托两约、⽴⾜两洲、控制海洋、挤压俄国、遏制中国、独霸世界”的明显特点。
近年来,战线过长、能⼒不⾜,称霸全球野⼼太⼤、资源有限等⽭盾,始终是制约美国安全与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
⾦融危机、经济衰退,再加上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让美国的综合伤筋动⾻,⾯对诸多挑战“捉襟见肘”。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军事战略的调整⾮常重视,经过充分的酝酿,2012年初,美国政府公布了题为《可持续的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防务战略重点》的美国军事战略报告。
美国的全球军事战略呈现出“依托两约、⽴⾜两洲、控制海洋、挤压俄国、遏制中国、独霸世界”的明显特点。
“两约”是美国军事主导世界的基础,指《北⼤西洋公约》和《美⽇安全保障条约》;“两洲”指欧洲和亚洲;“控制海洋”则是美国在重视太平洋和⼤西洋的同时,⼜将势⼒延伸⾄印度洋,海洋在其全球军事战略中的地位⽇益增加。
为维护唯⼀超级⼤国地位,美国对任何可能威胁⾃⼰的对⼿都不放过。
对军事⼤国俄罗斯,采取挤压政策;对⾼速发展的中国,采取“经济上交往,政治上演变,军事上遏制”的战略,在这⼀战略的指导下,美国调整了它的⼀系列战略部署。
重新认识战略环境,着⼒应对全新领域出现的多元化威胁。
美国提出其⾯临的5种主要安全威胁为:极端主义暴⼒活动,⼤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多极化趋势对美国造成冲击,“失败国家”造成的全球性问题。
美国新军事战略特别强调太空、海洋、⽹络空间等“全球公共领域”对未来国家安全和繁荣的重要性,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是“确保全球公共区域以及全球关联区域内的进⼊和⾃由调动”。
“全球公地”正成为美国维持其既有优势、谋求未来霸权的新领域。
今后美军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是要确保美军在全球公地⾃由地进⼊和调动,这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核⼼要素,也是美军的永久性使命;⼆是要继续保持核威慑和常规⼒量的绝对优势,⼤⼒发展太空、⽹络空间等领域的威慑⼿段,以适应在这些领域出现的挑战和威胁。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近期,美国在香格里拉对话上再次重申其重返亚洲计划,美其名曰“亚太再平衡战略”。
与此同时,庞大的美国战争机器向中国周边集结的大趋势十分明显。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究竟对中国有何影响?对此,资深国际评论员陈冰指出,美国“再再平衡”亚太战略,是美国重返亚洲的升级版,意味着美国对亚太事务将加强介入力度。
很显然,要排挤中国的影响力,阻挠中国的海洋主权声索,对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形成制约。
拉塞尔提出的“再再平衡”亚洲战略,rebalance within rebalance,意思是在过去几年的再平衡亚太格局的基础上,再加一把劲,使得美国在亚太地区有更大发言权。
“再再平衡”主张,有两层含义。
第一是,美国在东北亚局势上获得主导权后,将在东南亚加大介入力度,对中国的南海主权声索加强制约;第二是,美国在亚太加强军事介入后,将在经济、能源、教育、价值观、民间交流、公共外交等领域展开攻势,收获经济上的成果,并且用软实力来影响亚洲各国,收获人心。
美国的“再再平衡”,对中国带来的挑战很大。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强化对东南亚的介入,意味着将帮助自己的盟国,反对中国用武力收复主权,就是说,美国不让中国再进一步,要保持现状,保持中国很多岛屿和海域被越南、菲律宾等国占领、开采资源的现状。
在软实力方面,美国价值观染着普世价值色彩,往往有市场,或者说更容易惶惑东南亚国家,对明确反对普世价值的中国价值观形成挤压。
因此说,“再再平衡”亚太主张,对中国走向海洋,是一种明显的战略拦截。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目前,美军在亚太地区部署了约15万大军,其中陆军5万人,编为1个集团军司令部和2个师;空军约3.9万人,编有4个航空队、25个中队,约370架飞机;海军及陆战队6万人,装备包括1艘核航母在内的19艘战舰和390架飞机。
美国在太平洋的两条岛链上建有大量海、空军基地,重兵把守,牢牢控制着西太平洋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海峡、航道、海域和岛屿,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多座桥头堡。
美国印太战略的演进及对地区局势的影响美国印太战略是美国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一项战略计划,以推动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并通过推进自由贸易和安全合作来维护该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这一战略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自2007年起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实施。
随着中国崛起以及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崛起,美国印太战略开始转向亚太地区的发展和安全问题。
尽管美国并不是该地区的原住民,印太战略旨在保持亚太地区自由开放和安全稳定。
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主要方面:加强安全合作、促进自由贸易、维护海洋自由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些措施旨在建立印太地区的“安全、自由、开放、包容和有序”的秩序。
战略计划的演变表现出了美国对印太地区的重视,并且正面临著不同的挑战。
随着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印太地区的局势变得更为复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和贸易国,中美之间的争端已对印太地区的平衡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挑战,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从军事和安全角度加强三个主要盟国之间的合作,即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
美国积极推进区域自由贸易,支持外国直接投资并增加对亚洲的援助,以提高印太地区国家的发展水平。
美国的印太战略影响着这一地区的局势。
该战略的推进使印太地区的国家有机会制定共同利益和安全的政策,促进了地区间的合作和互信。
美国通过印太战略的推进来保护其自身利益,同时也为印太地区提供了发展和稳定的机会。
在未来,随着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美国印太战略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
例如,中国的崛起将继续成为该地区的焦点,而南海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等火爆问题也将持续存在。
美国通过加强战略伙伴关系、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维护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对抗中国美国全力以赴在亚太地区部署导弹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20年第14期李羚毕忠安编译编者按:本文系作者根据外文资料编译而成,文中的观点和数据不代表本刊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据路透社香港分社报道,随着中美在冠状病毒大流行问题上日益紧张的关系公开化,这两个太平洋大国之间的斗争也日益趋于长期化。
与此同时,美国最近相继推出了新武器、新战略,以期对抗中国的导弹能力。
如今,特朗普政府摆脱了冷战时期军备控制条约的限制,正计划在亚太地区部署地面发射远程巡航导弹。
根据白宫2021年预算提案和美国高级军事指挥官3月份在国会的证词,五角大楼打算为海军陆战队装备目前搭载在美国军舰上的系列“战斧”巡航导弹,同时在加速交付数十年来的第一批新型远程反舰导弹。
在经路透社香港分社发表的一份关于美国最新举动的声明中,中国敦促美国“在言行上保持谨慎,行动上停止在该地区‘移动棋子’,并停止在中国周边地区炫耀军事力量”。
美国旨在对抗中国在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方面的优势,并打算夺回中国在被战略家称为“远程战争”方面的领先地位。
据美国高级军事指挥官和五角大楼战略顾问透露并警告,中国军队已经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导弹部队,其装备的导弹拥有明显的优势,射程大多超过美国及其地区盟国。
基于此,美军拟在战术上进行彻底转变,即海军陆战队将与美国海军联合攻击中国海军的战舰,装备有反舰导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小型机动部队将成为中国舰船的杀手。
一旦发生冲突,这些部队将分散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关键点和所谓的第一岛链沿线。
第一岛链是从日本群岛延伸出来的一系列岛屿,穿过中国台湾、菲律宾,一直延伸到婆罗洲,包围着中国的沿海海域。
美国高级军事指挥官在今年3月的一系列预算听证会上向国会解释了新战略。
3月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戴维·伯吉上将对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表示,“配备精密导弹的海军陆战队小型部队,可以协助美国海军获得海洋的控制权,特别是西太平洋海域。
亚洲太平洋战争的全球影响亚洲太平洋战争是二战期间最具规模的地区冲突之一,它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争不仅仅改变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和军事战略带来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亚洲太平洋战争对全球的影响。
一、全球战略格局的改变亚洲太平洋战争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也标志着二战全球阵势的转变。
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兴起迅速威胁到了西方列强的利益,因此,美国和其盟友发动反击,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改变了战略格局,使得美国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并对后来的国际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亚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亚洲太平洋战争激发了亚洲各国追求独立的激情。
在战争期间,由于欧洲列强被卷入战斗,亚洲国家得到了相对的空间,开始了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
战后,亚洲国家纷纷获得独立,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体系和独立的外交政策。
亚洲太平洋战争为亚洲国家争取到了更多的自主权,并且对殖民主义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为后来的民族独立运动提供了榜样和动力。
三、经济和贸易重心的转移亚洲太平洋战争破坏了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基础,为美国成为二战后世界最强大的经济体打下了基础。
作为战争的赢家,美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迅猛发展。
同时,战争也使得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国家开始崛起,例如日本、中国和韩国等。
战后,这些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四、国际安全格局的改变亚洲太平洋战争导致了战后国际安全格局的整体变化。
首先,此次战争对于联合国成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表明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其次,亚洲太平洋战争使得战争威胁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加强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在战后形成了美国与日本、韩国等盟友之间的安全联盟体系。
五、冷战的开端亚洲太平洋战争后,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由于苏联对日本的入侵并未实现,而美国通过原子弹攻击日本的举动大大加强了对抗苏联的警告。
此后,苏联与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冷战恶化。
冷战时期的亚洲地区与国际合作冷战时期,亚洲地区承受着东西方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带来的巨大压力与影响。
尽管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对立,但亚洲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使得合作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冷战时期亚洲地区与国际合作的背景、形式和影响。
一、背景冷战时期,亚洲地区成为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重要战略竞争地域。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试图将其势力延伸到亚洲地区,并以亚洲为前线对抗苏联的战略目标。
同时,苏联也通过支持共产主义国家和革命运动,试图在亚洲地区扩大其影响力。
这种对抗关系使得亚洲地区成为美苏之间争夺的焦点。
二、经济合作尽管亚洲地区在政治上受到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影响,但经济合作在整个冷战时期仍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争夺亚洲地区的支持,美国和苏联都积极发起了经济援助计划。
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通过向亚洲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来建立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关系。
苏联也通过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来吸引亚洲国家的支持。
这种经济合作帮助亚洲国家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为美苏争夺亚洲的影响力提供了一种竞争手段。
三、安全合作冷战时期亚洲地区的安全形势紧张,国际合作在维护亚洲地区的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在亚洲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军事同盟,如美日安保条约、美韩同盟等,以牵制苏联在亚洲扩张的势头。
同时,亚洲国家也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中,共同应对冷战时期面临的威胁。
例如,东南亚条约组织(ASEAN)成立于1967年,旨在促进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支持,以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
四、区域合作冷战时期,亚洲地区的各个国家纷纷意识到通过区域合作来解决共同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亚洲地区的合作组织如东盟、亚洲开发银行等相继成立。
这些组织通过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促进了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此外,一些亚洲国家还积极参与到国际组织中,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通过参与国际事务来发挥影响力,维护自身的利益。
五、影响冷战时期的亚洲地区与国际合作对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新时期的国家安全今年4月2日,我有幸聆听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关于国家战略方面的讲座。
金教授深入浅出,给人以全新的视野,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合金教授所讲,在这里我浅谈新时期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和深化。
当代中国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中华民族整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不受任何重大损害,保证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社会成长、政治现代化过程不受大的干扰,保证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边界主权及基本尊严不受外部势力的侵犯。
因此,中国国家安全在新时期的思考,不仅要有传统国防意义上的解释,更要有大战略的宽广意识,尤其要仔细把握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一)、必须考虑现阶段主要大国关系的特点,对相互间可能的对抗(或不易对抗)的前景做出评估;(二)、必须研究当下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各种主要威胁,分辨这些威胁的性质和轻重缓急;(三)、必须梳理我国与一些邻国之间存在的主权纠纷,提出解决或缓和这些纠纷的大体思路;(四)、必须研判中国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对外部能源、原材料和市场的动态需求,规划保障这些需求的远投能力和战略安排;(五)、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精神,对于包括海外劳工、旅游者和留学生在内的中国公民群体可能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危险有所防范;(六)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义务,前瞻性地分析国家安全的外部函数与改善条件,确定我们国家维护本地区乃至全球安全的新使命。
一、应对大国摩擦:保持低强度与可控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大事件,标志着冷战结束、国际政治和安全格局演化到一个新的阶段,以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为显著标志的“一超多强”的金字塔形力量结构逐渐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贸易和人员流动迅速占据了各国议事日程的靠前位置,各主要大国之间全面对抗乃至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大大下降。
这一局面的形成恰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入新时期相吻合,有助于中国在“无大战”危险、无被入侵之忧的国际环境下加快国内现代化步伐,发展与改革方面的绝佳机会。
未来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罗伯特·斯格尔思 [美]50多年来。
世界各国一直把美国作为国际领袖。
大部分亚洲政府欢迎美国在本地区的存在,以帮助他们维护安全和稳定。
他们知道美国人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是一支占领军,因为如果他们要美国人走,他们就会离开。
这些国家由于美军的长期存在而得到了保障,而靠远征军的暂时进入或干预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在地面驻守的士兵(水兵、飞行员或陆战队员)的可信性和威慑作用代表着承诺和稳定。
面对面的交往和“脚踏实地”是克服距离障碍的唯一途径,并确实在陆地上影响支持美国利益的事件。
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利益是在东北亚,因为这里有传统的5个战事频繁的国家,它们是:北朝鲜和南朝鲜、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有人认为,要勾画下个世纪的战略未来,美军必须作好撤回到西起阿拉斯加,到夏威夷东至关岛的安全区的准备。
这样做将使《日美安全条约》失效。
相反,另有一些在亚洲和美国的战略思想家认识到在朝鲜和日本维持美军存在的益处。
麦克尔·奥哈龙是布罗克林学院的外国政策研究项目的研究员,他注意到在该地区保留军队有助于保持华盛顿的影响。
他坚持说,美军的存在是抗击东北亚不稳定的一个威慑。
本文认为,如果美国孤立自己,并在军事上从亚洲撤出,这对该地区的稳定以及美国的安全都将是个灾难。
本文要说明的是,在东北亚强大的地面存在将为进入21世纪增添战略分量。
美国从东北亚撤离将在战略格局中留下一个大真空,这会导致严重的军备竞赛,对朝鲜半岛控制的竞争,西太平洋海上和空中交通线控制的争夺,并且可能会引发核武器竞赛。
美国需要在亚洲有包括空军、海军和陆军在内的力量平衡的军事存在。
●欧洲的榜样在欧洲,美国加入北约缓解巴尔干的混乱受到欢迎,部分原因是欧洲的居民将美国看成是没有领土要求的诚实的中间人。
当苏联垮台和德国统一时,法国、德国和英国政府私下里一贯坚持请求美军在欧洲大陆的存在。
一位德军高级官员在1991年访问美国陆军部长时解释说,美国必须承诺在欧洲至少保持一个集团军的地面存在才能使其有信誉并使北约有保障。
德国人相信,考虑到历史状况,他们永远不会受到欧洲其他人的真正信任,但是美军在他们国土的继续存在,使德国的邻国们确信德国不再会对欧洲大陆构成威胁。
最近,乔治·凯南,美国冷战战略的设计师,回忆1949年时在美国有关—个分裂的和解除武装的德国的争论,提醒我们在欧洲对德国的不安全的忧虑。
他指出:“欧洲其他国家的疑虑很容易或完全会与把德国看成是欧洲大陆大国的惨状联系在一起;除非这些其他欧洲国家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感到不别扭,这些疑虑才会消除。
”90年代初的争论不是美国是否应在德国存在,而是要保持多大规模的部队才能使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有信誉。
最终,美国的计划者和其他北约同事决定,要保持一支“全能、满员的集团军大小的部队,再加相应的空军、海军、后勤、通讯和其他的指挥、控制和情报”资源,以确保它是一支“强军”,这就需要大约10万人。
保持前沿存在可使美军短时间内在欧洲进行重大的独立战斗时有灵活性,而使用得到全面支持(集团军规模)的部队是大家都接受的美国对北约重大贡献的标志。
低于上述规模将使美国和它的北约盟友在欧洲没有一支作战有效性、国家独立性和政治上有分量的部队。
低于上述规模也竟味着美国不能对该地区,包括非洲发生的其他突发事件作出快速反应,会严重影响美国对北约的承诺。
●欧洲的例子适用于亚洲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的有效性和长期性的经验在全世界都适用,特别是在亚洲。
在亚洲不存在欧洲的那种传统上的力量平衡,这使美国的存在成为保持平衡的关键。
在亚洲,有些人对有关美目双边结盟的有效性及美军的存在依然有争议;尽管有些民众不同意,但美军的存在仍受到欢迎,亚洲的许多人认为,美军的存在可抑制企图控制亚洲大陆或南中国海的海上交通线的大国的兴起。
亚洲人民关注中国和它未来的潜在实力。
就像对德国保持警惕的欧洲人,亚洲人也不会忘记历史,也没有忘记日本,中日战争(1894~1895年),俄日战争(190l~1905年),1931 年在满洲里创立的傀儡国,1937年侵略中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在亚洲的朋友和盟友并不公开谈论美军在日本的存在抑制日本的军国主义这个事实,但许多亚洲人为美军驻守东北亚而达到以上目的感到高兴。
虽然中国原则上公开反对在外国驻军,但中国领导人私下里承认,美军在日本的存在是防止军国主义的一道屏障。
这些中国领导人同样私下承认,美国地面部队的存在使朝鲜半岛的局势稳定。
同时还有俄罗斯,虽然现在已经破产,但它的亚洲部队正注视着下一顿美餐。
俄罗斯的军工企业正在向亚洲出售军火,并且其军用装备相当不错。
俄罗斯的科学家正在帮助中国变得更加强大。
然而,我们不要因为俄罗斯目前的问题而感到得意。
请记住纳粹在大约1935年时才开始重新武装德国,到1941年,他们就有了巡航导弹、远程大炮、性能良好的飞机(战争结束时有了喷气式飞机)。
尽管1935 年时德国的经济状况不佳,但在让军队放手大干三年后,希特勒就在全世界发动了战争。
莫斯科的部队在准备作战方面目前还不行,但是它在远东的军队却是由地面、空中,海上和水下各部队合而成的平衡的部队,俄罗斯在东北亚仍是不可缺少的一员。
●另外一种危险的未来请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美国在东北亚的存在,那么战略格局将会是什么样呢?美军很可能会沿阿拉斯加、夏威夷到关岛这一条线部署。
如果美国的这种撤离会给传统的盟友任何信心的话,或许在澳大利亚应有预置的供应品。
从海上部署到该地区的主要运输线的时间将比以前要长,而真正代表美国对该地区承诺大小的地面存在则要比过去弱。
除了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岛屿链”以外,海上交通线将会是中国控制的扩展了的安全领域的一部分(第一岛屿链指的是日本以西的水域、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和婆罗洲)。
这很重要,因为今天中国的“近海”海军在“第一岛屿链”之内有海上拒敌任务,这一链是中国的近海。
然而中国的海上目标是要发展海军,以便能控制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外中国一直称之为“第二岛屿链”的地方。
第二岛屿链从阿拉斯加到阿利亚纳群岛,穿过斐济岛和澳大利亚。
中国控制这一海域将使原本自由、不受限制通航的关键的海上交通线置于中国潜艇和水面舰船的拒敌任务之下,他们得到岸基(到那时甚至是航母舰载)飞机的支持。
如果俄罗斯从目前的经济困境中恢复过来,它也将成为在西太平洋竞赛中的主要成员。
日本在上一段所说的地缘战略格局中,将再也得不到美国对亚洲安全足够的保障。
东京不可能允许它的梅上交通线因自由通航受阻或不让它使用这一海域而受别人控制,日本很可能会扩展它自己的海上巡逻区域并加强它的海上、空中和地面力量。
这将使亚洲的其他国家惊慌并恢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
不管朝鲜在对抗中是否会和解、统一或分裂,它都既不信任中国也不信任日本。
朝鲜会因为预见到和其邻国或在邻国之间有潜在的冲突而扩展它自己的军队。
东南亚国家注意到中国的某些军事建设或一个崛起的俄罗斯和日本的相应反应,如果经济上负担得起,很有可能建设他们自己的军队。
如果没有美军的存在,亚太地区和今天相比将成为一个更加危险、更不稳定和更不安全的地区。
此外,中国声称南中国海的领海的大部分地区将置于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控制之下。
●核武器方面:稳定与扩散美军在本地区的存在,是美国的核威慑能扩展到我们在韩国和日本的盟友的原因之一。
和欧洲一样,美国常规部队的驻守提供了一种威慑选择,这种选择因为有核武器而得到加强。
因此,美国的核威慑也因为它对该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作出贡献而受到欢迎。
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可能会抱怨,说美国的核武库对中国是个威胁,但是他们在私下里讨论时承认,如果没有美日和美韩防御条约提供的扩展了的威慑,那么韩国有可能发展核武器,并且日本也会跟着学。
中国的领导人甚至意识到。
如果美国不按照1979年的台海关系法提供常规防御武器,台湾可能发展核武器。
日本军事战略家对南朝鲜表示了他们的关切。
因为有可能受到北朝鲜发展核能力的威胁,如果没有美国扩展了的威慑的保护,南朝鲜也许会作出发展自己的武器的反应。
当然,南朝鲜有必要的技术水平来研制核武器。
一旦朝鲜半岛统一,因为北朝鲜早巳有核能力,日本将会面对一个核武装的半岛。
那时东京会重新审视受到日本民众支持的只使用常规武器进行防御的承诺。
中国和日本的战略思想家承认,扩展威慑的继续会抑止日本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核武器。
贝利·普森和安德鲁·罗斯这两个美国人说了同样的看法,“日本领导人不太会发展一个核武库来作为抗击朝鲜压力的屏障”。
一些朝鲜和日本的战略思想家认为,强大的美国外交再加上持续扩展的威慑,也许会使统一后的朝鲜的政权相信,他们应该拆除北朝鲜已经建立起来的核设施而不是去改进它们。
●历史的眼光亚洲有一些在历史上很突出的冲突区。
在东北亚,日本和朝鲜将朝鲜半岛称为“匕首和桥梁”,对日本来说,是进入满洲里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桥梁,如果被中国、俄罗斯或朝鲜利用则成为刺向日本心脏的一把匕首.朝鲜和中国及日本的历史值得一提.早在公元前3世纪,朝鲜半岛的北部和满洲里(中国东北)是合二为一的。
朝鲜的“辰国”在公元前194年在现在的平壤建有首都,这是一个中国化的国家,它的官僚机构和文献都很象中国的,该国,直持续到公元12年。
再从6世纪以后,朝鲜的文献和管理体制本质上是孔夫子的那一套。
在第10、11世纪,朝鲜也深受中国的影响。
日本于1592年入层朝鲜,有效地占领了半岛大部分地方。
1598年,中国军队将日本人赶出平壤,但是日本在1597年又派大军往朝鲜。
只是在1598年,经过一系列漫长的谈判之后,日本才从朝鲜半岛撤离。
1894年、 1904年、1931年、1937年,日本进攻了北部,跨过朝鲜半岛,首先占领了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然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占领了中国东部的所有地方。
再向南,1873年在东中国海的“第一岛屿链”之内,中国和日本在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发生冲突,这一地区的冲突不仅涉及对土地和资源控制的竞争,而且由于涉及到岛屿链和海峡,对贸易至关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也有(现在仍然继续有)重要影响。
中日历史上的竞争今天在对钓鱼岛的争端上反映出来。
两国(和台湾)都声称钓鱼岛是其领土,该岛位于冲绳西大约200英里,在冲绳岛链的末端80英里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归还台湾以后日本保留了对这些岛的控制,而中国想要恢复在她看来是古有领土的控制。
钓鱼岛由5个岛组成,都无人居住,最大的一个有2.5英里长、1英里宽。
这些岛屿有重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为争夺附近地域的海底矿产权和捕鱼权),但在安全方面,它们更重要。
这和东中国海的西沙群岛的作用相仿,该岛自从1974 年以来就在中国人的控制之下,那时解放军进攻了这些岛屿并赶跑了越南军队。
拥有这些岛屿也使中国能从侧翼攻击台湾并控制台湾南部的地域。
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必须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日本继续声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当然,一个解释是仅仅潜在的捕鱼和矿产权,就足以使该岛的重要性对东京来说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