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倾销与反倾销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9
浅论倾销与反倾销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加入WTO后,关税水平不断下降,非关税壁垒将逐渐减少,外国商品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如何保护我国产业免受不正当的侵害,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及正常的经贸秩序,是当前外贸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针对我国的倾销及反倾销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WTO;补贴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一商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价格销售到国外市场,在其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之间,由于人为操纵的价格差异,而导致其他竞争者处于不利的地位。
反倾销是WTO组织允许各成员国采用的保护国内产业,抵制非公平竞争的救济手段,随着关税降低及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减少,尤其是配额、许可证等限制进口措施的限制使用,反倾销逐步演化为世界各国最普遍采用的维护公平贸易环境,抵制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作为WTO 成员,一方面要通过反倾销等救济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反倾销措施抵御国外企业产品在我国实行大规模的倾销。
一、倾销(一) 倾销的历史由来及含义1.倾销的历史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论及了出口补贴,也就是现在的出口倾销问题。
《国富论》对出口补贴的论述,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倾销或补贴现象的一种反映。
随着2001年1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公布,倾销一词开始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2.倾销的含义(1)倾销在经济学上的含义。
倾销(dumping),作为商业政策名词,最早是在英国1903至1904年间关税的辩论会上提出来的。
在传统意义上,倾销就是指商品进入一国市场的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的价格。
然而这一看法并不是一个权威的定论。
(2)倾销在法律上的含义。
倾销在法律上的含义,除了应当包括经济学上的基本特征之外还应当包含法律判断及法律规制方面的特征。
(二) 倾销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列》的规定,倾销是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中国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中国出口贸易规模庞大: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之一,其出口规模大,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钢铁、纺织品、电子产品等。
这使得中国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对象。
2. 中国的价格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以低成本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为支撑,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然而,这也为其他国家提出倾销指控提供了理由。
3. 涉嫌倾销行为的普遍存在:倾销是指出口企业以较低价格销售产品,从而损害其他国家企业的利益。
一些中国企业可能存在倾销行为,而这也是其他国家提出反倾销调查的原因之一。
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贸易摩擦解决机制: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建立更加高效的贸易解决机制,通过对话、妥善处理贸易争端,减少贸易摩擦的发生。
2. 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中国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对低价劳动力的依赖,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中国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违法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和核心竞争力,减少反倾销调查的可能性。
4.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倾销和反倾销问题。
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调查,减少误解和争端的发生。
中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与其出口贸易规模庞大和价格竞争力有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贸易摩擦解决机制,推动产业升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倾销与反倾销案例
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常见现象,也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之一。
倾销是指一国企业向另一国市场大量销售产品,并以低于生产成本或市场价格的价格进行销售,以获取市场份额或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
而反倾销则是指受到倾销行为影响的国家采取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倾销行为的侵害。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倾销与反倾销案例是国际贸易中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钢铁、铝材、太阳能电池等产品进行了多起反倾销调查,并对涉及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而中国也对美国的一些产品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维护本国产业的正当权益。
在这些案例中,倾销方往往是出口国的企业,他们通过低价销售产品来获取市场份额,从而对受害国的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而受害国则通过反倾销措施,采取必要的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维护本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这种贸易争端不仅影响了双方企业的利益,也对双方国家的贸易关系和国际贸易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这些倾销与反倾销案例,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一方面,各国应当加强贸易监管,加强对倾销行为的监测和调查,及时采取必要的反倾销措施,防止倾销行为对本国产业造成严重危害。
另一方面,各国应当加强沟通与协商,通过对话解决贸易争端,避免贸易战的发生,共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总之,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问题,国际社会应当加强合作,共同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合作与协商,才能有效解决贸易摩擦,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倾销与反倾销案例倾销与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争端方式,也是各国之间经济利益的博弈。
倾销是指一国企业将产品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以获取市场份额或者排挤其他国家企业的行为。
而反倾销则是指受到倾销行为影响的国家采取的一种贸易救济措施,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损害。
下面将介绍两个倾销与反倾销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贸易争端方式。
案例一,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反倾销调查。
2011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了高额反倾销税。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严重损害了美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利益。
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损害。
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并称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中国太阳能电池企业也纷纷表示反对,认为美国的反倾销税将严重影响他们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双方在贸易争端上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终导致了一场国际贸易争端。
案例二,欧盟对进口中国陶瓷反倾销调查。
欧盟曾对进口中国陶瓷进行了反倾销调查,并对中国陶瓷产品征收了反倾销税。
欧盟委员会表示,中国陶瓷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这严重扰乱了欧盟陶瓷市场的秩序,损害了欧盟本国产业的利益。
因此,欧盟决定对进口中国陶瓷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损害。
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强烈的抗议,认为欧盟的反倾销调查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中国陶瓷企业也表示反对,称欧盟的反倾销税将严重影响他们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这一贸易争端持续了一段时间,最终双方通过谈判达成了一定的妥协。
以上两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倾销与反倾销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倾销行为不仅会扰乱国际市场秩序,损害其他国家产业利益,也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影响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而反倾销作为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是受到倾销行为影响的国家保护本国产业的重要手段,但也容易引发贸易争端,影响国际贸易秩序。
我国反倾销现状及应对措施反倾销是指一国为维护国内产业利益,采取法律措施打击和防范来自他国的倾销行为。
倾销是指将产品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口到其他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市场造成损害,而且也可能对本国的产业造成威胁。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包括倾销等非市场经济行为对中国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为了应对这一现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反倾销。
首先,我国建立了反倾销制度,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如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等。
这些机构负责调查和处理倾销案件。
当发现有不正当的倾销行为时,我国可以采取贸易救济措施,如征收反倾销税等。
这些措施旨在恢复市场秩序,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其次,我国加强了对反倾销机构的培训和建设。
培训机构提供专门的课程,培养专业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具备监测和调查倾销行为的能力,可以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采取措施。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信息交流和相互合作,加强对倾销行为的监测和应对。
另外,我国还加强了产业自律和创新能力的建设。
一方面,我国鼓励产业协会和企业协会等组织自主监管和自律。
这些组织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加强对成员企业的监管与监督,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另一方面,我国提倡加强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通过加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参与和倡导。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和制定规则,并倡导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体系。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产业利益。
总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反倾销形势,但通过建立反倾销制度、加强机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产业自律和创新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倡导公平贸易等措施,我国能够有效地应对倾销行为,维护本国产业的利益。
在面临未来的挑战时,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反倾销机制,提高监测和调查的能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为我国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倾销与反倾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日益重要,但是国际贸易中许多不公平的贸易堡垒和贸易歧视使中国经济遭到严重损失。
国际贸易战的热点之一是倾销与反倾销问题。
在我国产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时,不断地遭受一些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迫使我国一些产品被进口国拒之门外。
与此同时,国外企业的产品却长驱直入,给我国同类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加强反倾销对策的研究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倾销是指出口国(或地区)将本国(或地区)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法挤入另一国境(或地区)内,并因此对进口国(或地区)领土内已建立的某种产业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者对进口国( 或地区)新建的产业产生严重阻碍。
为此,进口国(或地区)的政府及企业向出口国(或地区)的政府及企业提出反倾销指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抵制该出口国(或地区)的产品进口到本国(或地区)。
由于倾销是一种人为地将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在进口国进行销售;并给进口国带来和将要带来实质性危害的行为,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倾销的本质都是一种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行为,遭到进口国政府及企业的反对,也受到各国的谴责。
反倾销指进口国政府采取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和支持企业对倾销行为进行抵制的各种政策和做法,其实质是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
反倾销(Anti-Dumping)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
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倾销存在;损害存在;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在这三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国际反倾销。
然而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法对其他国家进行反倾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以价格低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大举进军国际市场,对进口国同行业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产品国际贸易》课程结业论文题目:中国与反倾销姓名:刘相廷班级:农林经济管理(2)班学号:201040422422012年10月摘要:中国来受到反倾销调查的次数居于世界首位,这对中国企业与中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具体分析反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以寻求对策来改变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关键词:中国反倾销影响对策上海证券报2009年9月28日讯欧盟9月24日建议,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高达39.2%,当地时间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称,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39.2%的最终反倾销税。
据了解,这是第一个针对中国钢铁产品以“损害威胁”(等同于‘莫须有’的罪名)立案的反倾销案例。
中钢协有关负责人称,欧盟开启了国际钢铁业贸易保护的恶劣先例,对中国钢铁行业和中国无缝管企业造成很大伤害。
与刚刚召开的G20峰会各国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倡议是背道而驰的。
在欧盟作出裁定后的第二天,美国商务部紧随其后,宣布对中国碳钢和合金钢材质的无缝标准管、管道管和压力管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进行调查。
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施以98.37%的反倾销税,并对中国政府的补贴征收额外的反补贴税。
国庆刚刚过去,欧盟和美国就接连对中国企业扬起了反倾销大棒。
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构成严重威胁,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作为一个日渐开放的贸易大国,我国面临的反倾销现状十分严峻。
研究如何有效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反倾销,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极为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倾销与反倾销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
具体是指商品进入一国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市场上的价格,或者指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以人为的差别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
构成倾销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出口商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而国际市场上该产品的价格弹性大于本国国内;二是存在地理或关税上的壁垒,使得倾销到国外的商品不再低价流入国内市场。
倾销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进口国的经济或生产者利益造成了损害,干扰进口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进口国自身经济的成长和发展。
了解倾销的概念之后,顾名思义反倾销就是指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反制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
最终的反倾销措施就是对倾销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提高进口关税水平。
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各国要对某个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需要证明其存在倾销和其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不过该协议没有作出具体判断。
所以,反倾销措施这个WTO允许的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手段,就被各国频频用来反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
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壁垒保护国内产业已不大可能,而且关税减让是双方的,任何一方不得任意提高,而反倾销税的实施是单方的,进口国有自由裁量权,反倾销税也普遍高于关税,因此各国普遍采用这种既合法又便利的方法,转嫁经济危机,保护国内工业,甚至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进口产品挤出国内市场。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合法手段,中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并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破坏公平贸易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
但是,中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和歧视性政策的手段。
现在,确实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人为地夸大对方国家所谓倾销的幅度,并采取相关反倾销措施,给贸易出口国造成不应当的损失,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摩擦和动荡。
2 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分析2.1我国目前遭受反倾销的现状近年来,由于中国产品有巨大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在竞争中往往处于有利地位,中国产品遭受众多国家反倾销调查,情况令人担忧。
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5%猛增至目前的20%以上,远远超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
尤其在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后,以美国、欧盟为首的对华反倾销活动甚嚣尘上,全球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约450起,涉及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
反倾销调查国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到墨西哥、阿根延、巴西、印度、土耳其、印尼、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
这其中,美国,欧盟,印度,阿根廷,土耳其,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加拿大,巴西成为对中国发起贸易反倾销调查的前十位国家。
在裁定倾销立案中,中国占总案件的近20%,位于全球之首,成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
表格1:2001年—2008年世界及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情况对比表数据来源:WTOADInitiations:ByExportingCountryFrom01/01/95To:30/06/08。
WTOADMeasures:ByExportingCountryFrom01/01/95To:30/06/08。
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反倾销调查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却在不断增加,所占比例更是年年增长!到2007年我国所受反倾销调查已经占到世界反倾销调查数的1/3以上了。
数据触目惊心,让人不得不为我国产品的出口前景担忧,因此了解我国面临的反倾销现状并研究对策对于我国的外贸出口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些年来,较为典型的反倾销大案有:2002年美国对我国宝钢,鞍钢,武钢,安钢,本钢以及莱钢等6家主要钢铁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2005年针对我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案,涉案金额达2亿美元;2005年欧盟对我国产皮鞋的反倾销调查案,涉及涉案企业超过1000家,涉案金额高达6亿美元;2006年欧盟对我国彩电反倾销调查案,涉案企业包括厦华,海尔,海信,长虹,TCL和创维,几乎将我国主要彩电生产企业一网打尽;2009年4月,奥巴马上台后第一次对中国商品下手,“中美轮胎特保案”对中国轮胎行业打击很大,更是开创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影响恶劣。
2.2 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产品类别分析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种类也逐渐增多。
从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情况来看,1995 年至2008 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立案的产品达19 种。
遭遇立案调查前7 名的产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178 起),化工业及其相关产品(159 起),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94 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68 起),塑料、橡胶及其制品(52 起),杂项制品(47 起),建材及其制品(40 起),鞋帽、羽毛球、人造花等(17 起),矿产品(16 起),木质纸浆及其制品(15 起);这11 类产品共671 起,占总调查产品数的近90%。
这表明,这11项产品出口时应特别关注。
从我国被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产品来看,贱金属及其制品为117 起,化工产品及其相关产品为114 起,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为54 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43 起,塑料、橡胶及其制品33 起,杂项制品36 起,建材及其制品23 起,鞋帽、羽毛球、人造花等16 起,矿产品10 起,木质纸浆及其制品7 起,这11 类产品共453 起,占总调查产品数的60.97%。
由此看来,化工类产品和贱金属被实施措施的比例非常高,占我国被实施措施总数的一半左右。
1995-209对华反倾销调查前11名类别,数量极其被执行率类别调查数措施数贱金属极其制品 178 117化工业极其相关产品 159 114机器设备及其零部件 94 54纺织原料极其纺织制品 68 43塑料,橡胶及其制品 52 33杂项制品 47 36建材及其制品 40 23鞋帽,羽毛球,人造花等 17 16矿产品 15 7木质纸浆及其制品总计 671 117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网站<>中国贸易救济网3 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外贸出口,成为中国出口的障碍,而且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逐年扩大,这一问题将长期严峻地突显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
知己知彼,认真分析中国屡遭外国反倾销的原因有利于中国出口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就内外多方面的因素来分析一下我国面临严峻反倾销现状背后的一些主导原因。
3.1自身存在的问题3.1.1我国的外贸出口结构不合理从出口产品的结构来看,我国出口产品偏重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如纺织工业、轻工产业和农副业,此类产品的附加值相对偏低,人工费用占很大比重,出口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批量大、价格低。
廉价的劳动力正是此行业的比较优势之所在,这也是我国的国情。
劳动密集型产品威胁了进口国更多的就业职位,因此这些行业成为“反倾销”调查的“重灾区”便不足为奇。
从市场结构看,我国出口中有将近70%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这样必然会增加与这些国家产生贸易冲突的几率,从而使这些国家加大了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
3.1.2出口企业秩序不规范、恶性竞争,政府宏观调控偏向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出口受国家宏观调控,一度出现亏本出口以求换汇的目的。
虽然现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情况已发生改变,但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似乎还没有从市场经济中学会调整目标,重新定位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一味用从前的经营策略出口产品。
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时,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
在具体产品出口时,部份企业又会恶性竞争,不断压低价格报价,甚至不惜成本地同国内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竞争,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产品质量的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
3.1.3 营销策略不当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相应地仅仅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
比如,有些出口企业对进口国的社会风俗、消费群体及其心理缺乏了解,忽视出口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后续改进,而只能以廉价销售;有些出口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我国反倾销的概率。
3.1.4我国企业对反倾销诉讼的消极应对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经常出现无人应诉的局面,结果使对方不战而胜。
反倾销案件的国外律师费用较高(一般在10万-50万美元),涉案企业的经营金额相对较小,很多经济领域又没有商会或行业协会,无法形成整体的应诉实力,加之对国际商贸和WTO规则不熟悉,所以一些企业宁愿放弃涉案产品的出口也不愿应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