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总线
- 格式:docx
- 大小:97.66 KB
- 文档页数:2
单片机总线的概念及分类单片机总线是指用于连接单片机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以及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总线分为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两类。
内部总线是指单片机内部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它通过总线添加各个模块之间数据传输的能力,实现了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流和协调工作。
内部总线主要分为三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是一条双向的传输线路,用于传输数据信息。
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带宽,一般来说,数据总线越宽,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常见的数据总线宽度有8位、16位、32位等。
单片机内部的各个模块可以通过数据总线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地址总线是单向传输线路,用于传递存储器或者外设的地址信息。
通过地址总线,单片机可以对外部存储器或外设进行寻址和访问。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单片机能够寻址的范围,地址总线越宽,单片机的寻址范围越大。
控制总线主要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各个模块的动作和工作状态。
控制总线包括时钟信号、读写控制信号、中断信号等。
时钟信号用于统一各模块的工作节奏,读写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中断信号用于通知单片机有外部事件需要处理。
外部总线是指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
外部总线可以连接外部存储器、IO口、定时器/计数器、串口等外部设备。
外部总线一般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外部总线的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信息,地址总线用于传递存储器或外设的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外部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单片机可以连接的外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
一般来说,外部总线越宽,单片机可以连接的外部设备越多。
总线结构可以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两类。
串行总线是一种通过单根传输线逐位传输数据的总线结构。
串行总线的传输速度比较慢,但传输线的数量少,电路简单,适合连接远距离的外部设备。
串行总线有常见的I2C总线(Inter-Integrated Circuit)、SPI总线(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和RS-232总线(Recommended Standard 232)等。
单片机总线
总线: 指能为多个部件服务的信息传送线。
1、地址总线(Address Bus,简写为AB)
地址总线可传送单片机送出的地址信号,用于访问外部存储器单元或I/O端口。
★地址总线是单向的,地址信号只是由单片机向外发出;
★地址总线的数目决定了可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单元的数目。
例如N位地址,可以产生2N个连续地址编码,因此可访问2N个存储单元,即通常所说的寻址范围为 2N个地址单元。
MCS—51单片机有十六位地址线,因此存储器扩展范围可达216 = 64KB地址单元。
★挂在总线上的器件,只有地址被选中的单元才能与CPU 交换数据,其余的都暂时不能操作,否则会引起数据冲突。
2、数据总线(Data Bus,简写为DB)
数据总线用于在单片机与存储器之间或单片机与
I/O端口之间传送数据。
★单片机系统数据总线位数与单片机处理数据的字长一致。
例如MCS—51单片机是8位字长,所以数据总线的位数也是
8位。
★数据总线是双向的,即可以进行两个方向的数据传送。
3、控制总线(Control Bus,简写为CB)
★控制总线实际上就是一组控制信号线,包括单片机发出的,以及从其它部件送给单片机的各种控制或联络信号。
★对于一条控制信号线来说,其传送方向是单向的,但是由不同方向的控制信号线组合的控制总线则表示为双向的。
总线结构形式大大减少了单片机系统中连接线的数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此外,总线结构也使扩展易于实现,各功能部件只要符合总线规范,就可以很方便地接入系统,实现单片机扩展。
51单⽚机I2C总线I2C总线是飞利浦公司推出的⼀种串⾏总线,所有器件共⽤两根信号线,实现数据的传输。
总线接⼝接了上拉电阻,默认为⾼电平,所以就可以⽤“当低电平出现”来标记出⼀种起始信号。
我个⼈把它想象成:许多⼈在⼀条⾛廊上的不同房间(器件)⾥,⼤家都把门打开,连出两根长长的听筒(⼩时候玩的那种),每个⼈都从两根⼤主线上各接⼀根到⾃⼰房间⾥。
两根听筒平时都是安静的(1)。
如果有某房间的⼈叫了⼀声(0),那剩下的⼈就知道,我们准备开始通话了。
为了保证秩序,⼤家选出⼀个⼈当领队,由他来主导通话的过程。
这就是总线的主机,其他⼈就是从机。
从机有多个,主机只有⼀个。
两根信号线,⼀根叫数据线SDA,⼀根叫时钟线SCL。
顾名思义,数据线⽤来传输数据,时钟线⽤来管理顺序。
怎么样表⽰开始,怎么样表⽰结束,⽤下⾯的图表⽰。
注意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先,我们知道怎么样算是通话的开始和结束(起始信号和终⽌信号)。
然后,规定怎样算是回答“可以”,怎么算是回答“不可以”(应答和⾮应答)。
接着,我们要知道谁向谁喊话,所以要给每个房间的⼈都赋予⼀个名字,也就是地址。
再⽤⼀个0或1表⽰⽅向,从谁到谁。
因此,数据传输的过程,⼤体就是如此:领队喊出“开始”,说出⼀个房间名,同时,所有房间的⼈确认是不是⾃⼰的。
领队表明⽬的,说出是向他传数据,还是从他那读数据;然后,确认是⾃⼰房间的队员给出应答,可以就开始传输数据。
完成后,主机/从机给出应答,表明收到了没有。
下⾯就是SDA上传送的数据格式。
(a)主机向从机发送数据S表⽰起始信号。
阴影表⽰主机发送。
A表⽰应答,上加划线表⽰⾮应答。
P表⽰停⽌。
(b)主机发送数据后,从从机读数据(c)传输过程中,想改变⽅向⽅法是,重复⼀次起始信号和从机地址,加⼀个⽅向位来改变⽅向。
SCL是⽤来管秩序的。
只要SCL保持⾼电平状态,SDA正在传的数据就不能乱动,只有把它拉低以后,SDA才能变化。
这样确保数据传输不会乱套,所以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SCL会不断地翻转。
单片机常用名词解释
总线: 指能为多个部件服务的信息传送线,在微机系统中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互通信。
地址总线(AB):地址总线是单向的,用于传送地址信息。
地址总线的宽度为16位,因此基外部存储器直接寻址64K,16位地址总线由P0口经地址锁存器提供低8位地址(A0~A7),P2口直接提供高8位地址(A8~A15)。
数据总线(DB):一般为双向,用于CPU与存储器,CPU与外设、或外设与外设之间传送数据信息(包括实际意义的数据和指令码)。
数据总线宽度为8位,由P0口提供。
控制总线(CB):是计算机系统中所有控制信号的总称,在控制总线中传送的是控制信息。
由P3口的第二功能状态和4根独立的控制总线,RESET、EA、ALE、PSEN组成。
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包括程序、原始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等。
只读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在使用时,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
因此一般用来存放一些固定程序,如监控程序、子程序、字库及数据表等。
ROM按存储信息的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三篇计算机系统扩展与接口应用第4章MCS-51微机系统扩展基础与存储器扩展4.1 MCS-51微机系统总线概念、结构与扩展基础MCS-51单片机主要应用于嵌入式应用中,即单片机并不作为独立的设备,而是作为其他设备的智能核心,在设备中起到检测、处理和控制等作用。
MCS-51单片机嵌入式应用系统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构成。
为了提高产品的性价比,MCS-51单片机的硬件与软件系统都要根据具体应用功能的需要,“量体裁衣”地进行设计。
由于IC工业的发展,目前构造单片机应用系统时需要的绝大多数功能都可以由某种相应的IC来实现。
这意味着设计单片机硬件系统主要的工作简化为:划分硬件系统的功能模块,按照功能选择IC,将CPU与IC“拼装”到一起,绘成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
CPU与IC的“拼装”必须确保:IC能在CPU的控制下,高速与可靠地相互交换信息。
计算机学家设计了计算机的“总线(BUS)”来实现这种拼装功能。
MCS-51单片机内部具有总线管理功能,可以扩展外部单元。
掌握单片机的三总线知识和扩展IC的三总线基本结构,对于掌握MCS-51微机系统扩展至关重要。
在单片机系统扩展中,为了易于学习,将复杂的硬件系统扩展拆开成各类IC的单独扩展,分别学习。
学会了各个典型芯片的扩展,就可以举一反三,像搭积木一样用各种IC 构成完整的硬件系统。
MCS-51通过总线扩展的IC可以分为两大类:存储器扩展和I/O扩展。
存储器扩展的特点是它们仅与CPU联系,不与外部信息直接联系,因此接口方式可以简化,不必带有应答方式;I/O扩展涉及的IC不仅要与CPU联系,还要与外部信息联系,因此往往需要具有选通和应答机制。
在本章介绍的存储器扩展,不仅给学习者提供了存储器扩展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说明了计算机三总线的工作原理、编址技术与地址空间分析方法。
4.1.1 三态在总线中的作用在总线扩展中,常要了解IC的端口引脚是否具有三态(three-state 或Tri-State)功能。
单片机总线概述,单片机的三总线结构
一、总线概述
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各器件要与微处理器相连,且必须
协调工作,所以在微处理机中引入了总线的概念,各器件共同享用总线,任何
时候只能有一个器件发送数据(可以有多个器件同时接收数据) 。
计算机的总线分为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等三种。
而数据总线
用于传送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信号,地址总线则用于选择存储单元或外设。
二、单片机的三总线结构
51 系列单片机具有完善的总线接口时序,可以扩展控制对象,其直接寻址能力达到64k( 2 的16 次方) 。
在总线模式下,不同的对象共享总线,独立编址、分时复用总线,CPU 通过地址选择访问的对象,完成与各对象之间的信息传递。
单片机三总线扩展示意如图1 所示。
1、数据总线
51 单片机的数据总线为P0 口,P0 口为双向数据通道,CPU 从P0 口送出和读回数据。
2、地址总线
51 系列单片机的地址总线为16 位。
为了节约芯片引脚,采用P0 口复用方式,除了作为数据总线外,在ALE 信号时序匹配下,通过外置的数据锁存器,在总线访问前半周期从P0 口送出低8 位地址,后半周期从P0 口送出8 位数据。
高8 位地址则通过P2 口送出。
单片机的三总线(一)引言概述:单片机是一种微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三总线是单片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单片机的三总线,介绍其作用和特点,以及与其他系统总线的比较。
正文内容:1. 三总线的定义和作用- 三总线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是单片机与外部器件进行数据和控制信号交互的通道。
- 地址总线用于指定存储器或外设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和状态信号。
- 三总线的作用在于实现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和控制。
2. 地址总线的特点和功能- 地址总线是单片机与外设进行地址传输的信号线。
- 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单片机的寻址能力,不同位数的地址总线可以寻址的存储空间大小不同。
- 地址总线的功能是指定存储器或外设的地址,使得单片机可以与特定的存储器单元或外设进行通信。
- 地址总线的宽度对单片机系统性能的影响- 地址总线的扩展和地址解码技术3. 数据总线的特点和功能- 数据总线是单片机与外设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 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单次数据传输的位数,不同位宽的数据总线可以传输的数据大小不同。
- 数据总线的功能是传输数据,使得单片机可以与外设进行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操作。
- 数据总线的宽度与单片机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总线的传输速率和时序要求4. 控制总线的特点和功能- 控制总线是单片机与外设进行控制信号传输的信号线。
- 控制总线包括片选信号、读/写信号、中断信号等,用于控制外设的读写操作和系统的中断处理。
- 控制总线的功能是传输控制和状态信号,使得单片机可以对外设进行控制和响应。
- 控制总线的时序要求和特殊功能信号- 控制总线的协议和编码方式5. 三总线与其他系统总线的比较- 与一般外设总线相比,三总线具有简单、快速、灵活的特点。
- 与高速外设总线(如PCIe)相比,三总线的性能有限,但应用范围广泛。
- 选择适合的总线方式需要根据系统需求和资源限制进行权衡。
单片机总线通信原理
总线通信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信号线,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
数据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线用于指定数据的存储位置,控制
线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和操作。
在总线通信中,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并行传
输和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是指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每个数据位占
用一个信号线,传输速度较快;串行传输是将数据位依次传输,通
过一条信号线进行传输,传输速度较慢但能够减少信号线的数量。
总线通信的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在通信开始之前,需要对通信设备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设置通信速率、数据格式等参数。
2. 发送端准备数据,发送端准备要发送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
发送缓冲区中。
3. 发送数据,发送端将数据通过总线发送给接收端。
在并行传
输中,发送端同时将多个数据位通过对应的数据线发送出去;在串
行传输中,发送端将数据位依次发送给接收端。
4. 接收数据,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
接收缓冲区中。
5. 数据处理,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行解码、运算等操作。
6. 通信结束,数据传输完成后,通信可以终止,或者继续进行
下一轮的数据传输。
总线通信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工业自动化、物联网、通信设备等。
它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协同工作,提
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单片机总线通信原理是通过总线连接多个设备,通
过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原理。
它包括初
始化、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和数据处理等步骤,实现设备之间的数
据交互和协同工作。
单片机中的I2C总线接口设计原理及应用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单片机系统中的外设设备间的通信。
本文将介绍I2C总线接口的设计原理及应用,包括原理介绍、硬件设计要点、软件实现以及应用案例等。
一、I2C总线接口的原理介绍I2C总线是由飞利浦(Philips)公司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它使用两根线(SDA和SCL)进行数据和时钟的传输。
其中,SDA线用于数据传输,SCL线用于时钟同步。
I2C总线接口的原理非常简洁,主要分为两个角色:主设备(Master)和从设备(Slave)。
主设备负责控制总线的访问和数据的传输,而从设备则响应主设备的指令,并将数据发送给主设备。
在I2C总线上,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7位或10位地址。
主设备通过发送起始信号和目标设备的地址来选择与之通信的从设备。
通信的开始由主设备发送起始信号(Start),结束由主设备发送停止信号(Stop)。
数据传输过程中,起始信号和停止信号的边沿触发时机非常重要。
起始信号是在时钟高电平时,数据线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而停止信号则是在时钟高电平时,数据线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
数据传输是在时钟低电平时进行,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个bit的数据,传输的顺序是从高位到低位,同时每传输完一个bit,需要由接收端发送应答信号。
二、I2C总线接口的硬件设计要点1. 电平转换器:由于I2C总线的工作电平是标准的3.3V或5V,因此需要使用电平转换器来适应不同的设备电平要求。
常用的电平转换器有双向电平转换器和单向电平转换器两种,选择合适的电平转换器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2. 上拉电阻:I2C总线上的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都需要连接上拉电阻,以确保在传输过程中电平稳定。
通常选择2.2kΩ到10kΩ的上拉电阻,使总线电平维持在高电平状态。
3. 保持电容:为了提高I2C总线的稳定性,可以在每个从设备的SDA和SCL线上连接一个保持电容。
单片机运行的基本条件工作电源、总线信号、时钟晶振工作电源、脉冲信号、时钟晶目录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结构概述1.3 目的2. 工作电源2.1 作用和重要性2.2 晶振电源与信号电源的关系2.3 常见的工作电源问题及解决方案3. 总线信号3.1 总线信号的定义和功能3.2 常见的总线信号类型及其特点3.3 总线信号调试和故障排除技巧4. 时钟晶振4.1 时钟晶振的基本原理和作用4.2 晶振频率选择与系统性能关系分析4.3 晶振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评估方法介绍5 结论5.1 主要观点总结5.2研究结论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在现代电子技术领域,单片机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应用的控制核心。
单片机的运行离不开几个基本条件,包括工作电源、总线信号和时钟晶振。
这些基本条件对于单片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工作电源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能供给,保证了单片机各种功能模块的正常工作。
总线信号实现了芯片内部各模块之间的通信与协调,促进数据与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时钟晶振则为程序指令执行和数据操作提供了时间基准,确保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行。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单片机运行的基本条件,并讨论其重要性以及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2 结构概述文章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叙述: - 引言:介绍文章背景、目的和结构; - 工作电源:讨论工作电源的作用、重要性以及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 - 总线信号:解释总线信号定义、功能,并介绍调试和故障排除技巧; - 时钟晶振:探究时钟晶振的基本原理与作用,讨论频率选择与系统性能关系以及评估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方法; - 结论:总结本文内容,阐述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
通过对这些基本条件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读者将更好地理解单片机运行的关键因素,并在实践中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项目中。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单片机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包括工作电源、总线信号和时钟晶振。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了解它们在单片机运行中的重要性,并学习如何调试和解决常见问题。
单片机总线频率和位数单片机总线频率和位数是单片机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单片机总线频率和位数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单片机。
一、单片机总线频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单片机总线频率指的是单片机内部各个模块之间传输数据的速度,通常以MHz为单位。
单片机总线频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单片机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单片机总线频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单片机的主频、总线的位宽和外设的速度等。
其中,单片机的主频决定了单片机内部各个模块的时钟信号,主频越高,总线频率也会相应提高。
总线的位宽是指单次传输的数据位数,位宽越大,传输速度越快。
外设的速度指的是与单片机相连的外部设备的传输速度,如果外设的速度较慢,那么单片机的总线频率也会受到限制。
二、单片机位数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单片机位数指的是单片机内部数据的位数,常见的有8位、16位和32位等。
单片机位数的大小决定了单次可以处理的数据量和单片机的计算能力。
单片机位数受到单片机内部寄存器位宽的限制。
寄存器位宽是指单片机内部寄存器可以存储的数据位数,位宽越大,单片机的位数也会相应增加。
位数越高,单片机可以处理的数据量也就越大,计算能力也就越强。
单片机总线频率和位数的选择与具体的应用场景有关。
一般来说,对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和复杂计算的应用,需要选择高总线频率和位数较大的单片机。
例如,工业自动化领域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和通信,此时需要选择高速的单片机。
而对于一些简单的控制应用,可以选择低总线频率和位数较小的单片机。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单片机的性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程序代码,减少不必要的数据传输和计算,提高单片机的运行效率。
同时,还可以选择适合的外设,确保外设的传输速度能够满足单片机的要求。
单片机总线频率和位数是单片机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单片机的运行速度和计算能力。
在选择单片机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适合的总线频率和位数。
为什么51单⽚机的地址总线是16位的,但是它却是8位机?位数指CPU处理的数据的宽度,参与运算的寄存器的数据长度。
如果总线宽度与CPU⼀次处理的数据宽度相同,则这个宽度就是所说的单⽚机位数。
如果总线宽度与CPU⼀次处理的数据宽度不同:(1)总线宽度⼩于CPU⼀次处理的数据宽度,则以CPU的数据宽度定义单⽚机的位数,但称为准多少位。
⽐如著名的Intel 8088,CPU是16位但总线是8位,所以它是准16位。
(2)总线宽度⼩于CPU⼀次处理的数据宽度,则以CPU的数据宽度定义单⽚机的位数。
少位宽不是指总线宽度,也不是存储器的宽度,像51单⽚机的地址总线是16位的,但是它是8位机。
像ARM的存储器也有⼋位的,但是它是32位机。
⽽是指CPU处理的数据的宽度,也就是CPU⼀次数据的吞吐量。
⽐如同⼀条指令:MOV R0 R2在51单⽚机⾥⾯,R0和R2都是8位的,所以51的CPU⼀次只能处理8位数据。
在ARM⾥⾯,R0和R2是32位的,所以ARM的CPU⼀次能处理32位数据。
这就是区别。
有啥复杂的, ⼀句话:参与运算的寄存器的数据长度。
8位单⽚机的数据总线宽度为8位,通常直接只能处理8位数据;16位单⽚机的数据总线宽度为16位,通常可直接处理8位或16位数据。
最本质的区别是内部CPU的字长不同,即CPU处理数据的最⼤位数不同,有8位和16位CPU的区别,你可以认为是ALU、寄存器的字长等。
有的32位DSP芯⽚其外部接⼝数据总线是16位的,根据这个来判断是不⾏的速度上有区别,取决于CPU、寄存器的字长。
8位单⽚机不能直接处理16位数据,要按照8位数据来处理,要分⼏个过程来完成。
⽽16位单⽚机,可直接处理16们数据,因为其ALU,寄存器等都是16位的,可⼀次完成8位单⽚机要多步完成的动作,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16位单⽚机有它的优势。
⽽且16位单⽚机⼤多数据接⼝都为16位。
说简单了就是16位的⽐8位快,8位的单⽚机发展时间长,且价格偏低。
单片机总线频率和位数
单片机总线频率和位数
单片机总线频率和位数,是指单片机使用的总线的传输速率和所能传输的位数。
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连接各个部件的数据传输通道,其传输速率和位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
1. 总线频率
总线频率指的是总线传输数据的速率,单位为Hz。
在单片机系统中,总线频率又被称为时钟频率,是指在一秒钟内总线传输的次数。
总线频率越高,单片机系统处理的数据量越大,其运算速度也相应提高。
在单片机系统中,CPU、存储器和外设都会使用总线进行数据传输,因此总线频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
通常情况下,单片机的时钟频率越高,其总线频率就越高,系统性能也就越好。
2. 总线位数
总线位数是单片机可以在一次数据传输中传输的位数。
在单片机系统中,通常使用8位、16位或32位总线。
总线位数越大,其传输数据量也越大,单片机系统的性能也就越好。
在单片机系统中,总线位数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其处理数据的位数。
例如,8位总线最多只能传输8位数据,因此其处理数据的位数也就限制在了8位以内。
而32位总线则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因此其处理数据的位数也就更高。
总之,单片机总线频率和位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
在设计单片机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总线频率和总线位数,以保证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
单片机总线
总线: 指能为多个部件服务的信息传送线。
1、地址总线(Address Bus,简写为AB)
地址总线可传送单片机送出的地址信号,用于访问外部存储器单元或I/O端口。
★地址总线是单向的,地址信号只是由单片机向外发出;
★地址总线的数目决定了可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单元的数目。
例如N位地址,可以产生2N个连续地址编码,因此可访问2N个存储单元,即通常所说的寻址范围为 2N个地址单元。
MCS—51单片机有十六位地址线,因此存储器扩展范围可达216 = 64KB地址单元。
★挂在总线上的器件,只有地址被选中的单元才能与CPU 交换数据,其余的都暂时不能操作,否则会引起数据冲突。
2、数据总线(Data Bus,简写为DB)
数据总线用于在单片机与存储器之间或单片机与
I/O端口之间传送数据。
★单片机系统数据总线位数与单片机处理数据的字长一致。
例如MCS—51单片机是8位字长,所以数据总线的位数也是
8位。
★数据总线是双向的,即可以进行两个方向的数据传送。
3、控制总线(Control Bus,简写为CB)
★控制总线实际上就是一组控制信号线,包括单片机发出的,以及从其它部件送给单片机的各种控制或联络信号。
★对于一条控制信号线来说,其传送方向是单向的,但是由不同方向的控制信号线组合的控制总线则表示为双向的。
总线结构形式大大减少了单片机系统中连接线的数目,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此外,总线结构也使扩展易于实现,各功能部件只要符合总线规范,就可以很方便地接入系统,实现单片机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