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摸索中探索合作小组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路径(一)确定合理的小组人数考虑座位因素,6人为最好的。
6人可以选择2排3歹力这样任何两个同学之间都能够很好的交流。
如果班级人数大约50人,可以分为8、9组,因为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数量要适中。
如果分组过多,就会使组员人数太少,其可能出现想法不够的情况,而且花费的时间也会更长。
如果每组选用8人左右,就会出现很多人远离讨论的状态,不能欧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
(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在进行小组学习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进行评选出小组的组长,然后各组长及其成员之间进行沟通,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
接下来,老师指导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语言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作为发言人,其他同学补充发言,或者采取轮流发言的形式; 书写好看又快的同学可以做记录员;其他同学对本小组的结果进行补充,并点评其他小组的成果,使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三)提前安排讨论议题可以根据老师的课堂经验、教学情况提出问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这种是最基本的小组讨论,其效果也比较差。
因为其问题太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的意义;如果问题难度角度,时间上又不够充分,致使探究没有深度,因此,讨论议题要提前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四)培养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学生都比较喜欢受到老师夸奖和赞扬,对于小组探究学习也不例外,所以说集体荣誉感对于小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小组可以进行有效的探究合作。
老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建立组员之间的信任, 进而实现小组成就感。
首先,组员和组长之间可以自由选择,使小组成员的关系和谐,便于交流。
其次,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在小组活动中,对表现良好的小组进行鼓励,如:小组成果在黑板报上展示、申请播放电影等。
另外,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小组PK活动,如:地理趣味小知识比赛、地理常识抢答等。
在这种环境中使小组之间能够更好的合作。
最后,成立老师指导小组,针对班级中比较内向或者基础薄弱、在小组中很容融入的同学,老师可以另外建立小组进行培养。
•••••••••••••••••小组合作的学习反思(精选7篇)小组合作的学习反思(精选7篇)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组合作的学习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组合作的学习反思篇1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当我布置好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学生的反映不能令我满意。
有的“你争我夺”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甚至天南海北地东拉西扯,高谈阔论,说了许多偏离了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有的学生在讨论时不能以理服人而与同学发生争执;还有的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表面上看学生们簇拥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似乎成了课堂的主人。
可实际上那些性格内向的和学困生,他们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他们害怕提出的问题会引起同学的嘲笑,以至选择沉默。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发现问题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既能动得了也能动的好?我认真地思索着,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取决于教师的引导。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中“乱”而有序。
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是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所以,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小小的调整:1.教师在小组合作分配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成员搭配问题,对于学案中的A、B、C、D不同等级的问题,要细化到个人,好、中、学困生都有。
从而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完成任务只是少数学生的个人表现的现象,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避免了组内冲突问题,更好地加强了团结合作精神。
小组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已经成为很多组织中常见的工作模式。
有效的小组建设可以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创造力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小组建设的实施方案,旨在帮助团队提高合作效率,促进团队的创新和发展。
二、建设内容1. 定义团队目标和角色小组建设的第一步是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每个成员的角色。
团队成员应该共同协商和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确定每个成员的具体职责和角色。
一个明确定义的目标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同时可以提高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
2.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是一个高效团队的关键。
为了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团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定期开展团队会议: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团队会议交流工作进展、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会议应该有明确的议程和时间安排,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和发表意见。
•使用在线协作工具:团队可以使用在线协作工具,如项目管理工具、即时通讯工具和共享文档工具,方便团队成员分享信息、合作编辑和即时交流。
•建立沟通渠道:团队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的沟通渠道,如电子邮件群组或在线论坛,方便成员之间交流和互动。
3. 鼓励创新和团队合作小组建设的目的是促进团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团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开放的工作环境:团队成员应该感到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论是否成功。
•鼓励团队合作:团队成员应该学会相互支持和合作。
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定期进行项目回顾等方式鼓励团队合作。
•奖励团队成果:当团队达到预期目标时,应该给予团队成员适当的奖励或表彰,以激励团队持续努力和创新。
4. 持续改进和评估小组建设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团队应该定期对团队建设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团队成员的需求。
评估可以通过收集团队成员的反馈、观察团队的合作情况和追踪团队的工作成果来进行。
合作小组建设实施方案背景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中,合作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的作用,我们决定建立一个合作小组来促进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
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作小组的建设,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创造力和效率。
步骤1. 小组成立- 选择小组成员:我们将选择团队中具有不同技能和经验的成员来加入合作小组。
- 任命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将负责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工作,并与其他团队成员保持沟通。
2. 设定目标和任务- 确定小组的目标:我们将与小组成员讨论并确定小组的目标,确保每个人都理解和接受这些目标。
- 制定任务清单:小组负责人将与小组成员一起制定详细的任务清单,并确定每个任务的截止日期和责任人。
3. 促进信息共享- 建立沟通渠道:为了促进信息共享,我们将建立一个专门的沟通渠道,如邮箱、即时通讯工具或共享文档平台。
- 定期会议:小组成员将定期举行会议,分享他们的进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4. 提供支持和反馈- 提供资源支持:我们将为合作小组提供必要的资源,如培训材料、工具和技术支持。
- 定期反馈:小组负责人将定期与小组成员进行反馈,以鼓励他们的努力并提供改进建议。
预期成果通过实施这个合作小组建设方案,我们预期获得以下成果:- 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和效率-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 促进知识和信息的共享- 增强团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实施时间表风险和控制措施在实施合作小组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风险:- 缺乏团队成员的时间和资源- 沟通和协调困难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我们将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尽量协调团队成员的时间表,避免冲突-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支持- 加强沟通和协调,确保团队成员理解和接受任务- 定期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结论通过实施合作小组建设方案,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促进团队的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合作。
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引言:在今天的社会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所,小组合作都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
然而,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巧。
一、明确目标和任务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之前,首先要明确目标和任务。
明确目标可以帮助小组成员集中精力并保持一致的方向。
任务的明确性可以帮助小组成员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从而更好地分配工作和资源。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进行有效小组合作探究的关键。
小组成员之间应该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沟通,相互倾听和尊重。
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讨论和在线平台来促进沟通和信息共享。
此外,小组成员还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促进沟通,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在线协作工具。
三、分工合作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分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小组成员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任务,并按照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分工。
分工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并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
四、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决策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确保决策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小组成员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决策机制。
可以采用投票、协商和专家意见等方式来做出决策。
同时,小组成员还应该学会接受多数人的决策,并在决策执行过程中保持团队的一致性。
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是进行有效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
小组成员应该互相支持、鼓励和帮助,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标。
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还应该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六、及时反馈和调整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及时反馈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小组成员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小组成员还应该学会接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并及时进行修正。
七、解决冲突和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冲突和问题是难以避免的。
小组成员应该学会有效地解决冲突和问题,避免冲突升级和影响合作进程。
实验区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总结:团队合作与经验分享。
一、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是课题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实验区,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由多个团队共同完成,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任务。
在初期的时候,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困难,比如说不同团队之间的沟通冲突、任务分配不均等问题。
然而,在经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调整之后,我们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加强了交流合作。
我们每周都会召开会议,对工作进展进行汇报和研讨,如果遇到难题会集思广益地解决问题,正是这种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关于经验分享在课题研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不断积累沉淀。
在实验区,我们非常注重经验分享,这不仅是一种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反省,发现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机会。
我们鼓励团队成员互相分享各自的经验,开展不定期的经验交流会,让每个人都能分享自己的发现、技巧和心得。
分享过程中,我们不仅会对他人的贡献进行赞赏,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推动大家一起进步。
我们还致力于申报公开课,并鼓励有能力的团队成员在公开课上分享自己的经验。
公开课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也可以向更多人传递自己的经验,起到了传播和复制的作用。
我们还会在社交平台上面分享一些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章、视频和资料,帮助更多人了解行业动态和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未来展望2023年,我们实验区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多快速进展和重要成果,但是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未来的发展充满着挑战和不确定性。
在未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会继续坚持团队合作和经验分享的精神,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建设更加优秀的研究团队。
同时,我们还会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努力为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课题研究是一项不断需要探索和学习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创新,努力实现更高的目标。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实践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行的指导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即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
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互动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来促进学习。
2. 团队意识: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通过共同合作实现共同目标。
3. 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1. 小组成员的选择:小组成员的合理选择是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
在进行小组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保证小组成员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
2.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制定学习目标,明确每个小组需要达到的成果和表现。
3. 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竞赛、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推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4. 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澄清疑惑,并保持对小组的及时跟进和反馈。
5. 组织及时有效的小组交流: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互动和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案例1. 课堂合作讨论: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堂合作讨论环节。
如何做好小组建设第一篇:如何做好小组建设如何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1、小组划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2、小组管理——自我管理,责任明确3、小组文化——每个小组必须拥有“两个一”:即一条具有积极鼓励意义的目标格言,一套严格细致,具有约束力的“组规”。
4、小组的组建组建的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合作与竞争的良好局面。
组建的方法:在分组的时优劣兼顾、男女比例平衡。
每6人为一组。
5、小组成员分工: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①、正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
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
在其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周内在校表现情况,负责开好周一的小组会议。
2、学科组长:分管各科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总公布,○将成员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到量化评比栏中。
同时,负责统计一周中组内成员在该学科的发言次数并填好统计表。
6、小组讨论的要求:⑴、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到全组讨论。
⑵、小组讨论的形式有: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一帮一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7、小组成员的发言: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
若有些学生在没有经过思考的情况下站起来,只是简单的重复前面同学的观点或者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样的参与是无效的.要求每人一周内至少主动发言不少于10次(老师点名不算),学科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学习个人心得•相关推荐小组合作学习个人心得800字(精选11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个人心得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个人心得篇1夏老师跟我说让我在这次班主任论坛上发个言,说实在的每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如果要找一找它们的共性,这就比较难。
每个老师在指导兴趣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都会积累自己的方法,没有什么可比性。
所以我谈谈自己在科技兴趣小组训练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1、与同行之间多联系,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消息。
我们都知道,如果你要真正带好一个兴趣小组,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有时投入跟产出是不能成正比的。
除了加强学生训练,自己不断地探索创新外,也不能一味地闭门造车。
例如:在这次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同音乐组一样我也在早在暑假里就开始了准备,只不过我所做的准备是单枪匹马的做的,为了收集材料光商业城就去了十多趟。
最为重要的是,一开始就与朝晖初中的黄金堂老师就研究了制作的方法,集中两个人的思维。
之所以与朝晖初中的黄老师合作,就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利益的竞争,可以毫无保留的分析。
为了做这只船,我还请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的施泽民老师来指导。
所以我想,很多时候做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完成的。
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请一些比自己强,甚至是专家来指导。
当然,专家的指导有时你也只能做为参考。
就像我刚才所说的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施泽民老师的指导,我也只是参考了他的部分意见,我觉得不合理的,也就不用了。
2、训练工作有层次,比赛战术合理。
科技比赛,同其他的比赛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说要找一个相似的,那我觉得就是体育比赛。
有很多的内容,也都是竞技型的。
一是要找冷门,二是要讲战术。
科技比赛每二年就有八大类比赛,每个学校可以选择其中的四类比赛。
比如智能机器人比赛、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就是偏冷型的。
基础教育参考·2019/07合作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建设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保障。
“团队建设”虽然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教师对这个词并不陌生。
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团队建设同样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
一、制订合作学习团队目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
”如果一个合作学习团队没有目标,那团队成员就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以,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团队目标,小目标可以是一个活动、一次课堂教学;大目标可以是学习小组一个月、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
那么,合作学习的团队目标要怎样制定呢?通常,合作学习的团队目标应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性明确的目标,是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当学习小组的团队建立后,首先必须明确中、长期团队目标,因为它是小组合作努力的方向,犹如茫茫大海上指路的灯塔。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学习任务清晰,才能使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心里有数,知道自己要和团队成员一起做什么、怎么做,从而促成小组成员之间真正的合作。
2.可衡量性团队目标应该是可以衡量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笼统的文字描述,而是可以量化的明晰任务。
例如,在合作学习快要结束时,可让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团队有哪些发现,并让其他小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改。
这样,就能通过各个团队的发言辨别出哪个小组的结果更接近理想的答案,教师也能从中知道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哪些学生还需要继续努力。
3.可接受性团队目标可远可近、可大可小,可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景,但都需要遵循“可接受性”这个原则。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知,教师要在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前提下,设计出使学习小组的成员能够通过合作、努力而达成的目标,也就是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
如果团队目标使学生感到压力巨大、没有信心、缺乏动力,不仅难以达到或实现,甚至会挫伤成员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个目标也就不具有可接受性;但是如果目标任务过于简单或缺乏挑战性,也难以促使团队成员进行深度思考,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这个目标也不具有可接受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作者:陈青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21期文/陈青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主要的活动方式。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提出了指导策略。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活动方式德洛尔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健康地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切合需求,选择分组研究性学习常见的活动组织形式有个别探究式、小组合作式。
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之初,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分组后,学生固定在一个小组内活动,往往会出现各组各自为政的情况。
由于对其他小组的活动内容缺乏了解,没有共同的经历,导致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所得变得不完整。
因此,在不同的活动阶段,可以让学生针对同一活动内容,依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组。
如,在《关爱眼睛》主题活动,在研究初期可以按不同的活动内容,如“眼睛功能”“用眼习惯”“眼睛营养”“近视问题”“其他疾病”等进行分组。
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往往对其他小组的活动缺乏相应的了解。
因此,可以让学生针对同一内容,从不同侧面进行二次分组。
如,各组共同进行“近视问题”的探究,可以分成调查组、采访组、表演组、宣传组等。
所以,在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主题活动中,学生分组可能并不只有一次,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组别承担不同的任务,以获取不同的体验与收获。
二、自由组合,适当调整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大多采取兴趣分组、自主分组的方法,这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产生超级大组或组内人数太少,二是学生在组合时缺乏理性思考,仅根据个人喜好来分组。
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笔者尝试过一种分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确立主干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的学生可以胜任组长的职位,然后将这几位组长分到不同的小组,这样就可以较好地保证各组主干力量的均衡,便于公平竞争。
小组合作学习及合作小组的建设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研究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研究活动。
以研究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小组研究这一形式,减轻学生研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研究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研究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
小组合作研究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研究,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
合作研究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天下教育的重要课题。
在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共同的研究方针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
为了达成共同的研究方针,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研究、互相帮助,使小组的研究举动建立在协调的空气中。
小组合作研究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熟悉;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XXX认为,研究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研究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
小组合作研究以研究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研究的主导推动因素。
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研究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研究的合作者。
因此,小组合作研究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小组建设心得体会作为一个团队成员,我在小组建设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以下是我对小组建设的一些体会心得。
首先,小组建设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
一个成功的小组建设离不开清晰的目标和任务分配。
在我们的小组项目中,我们首先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我们希望达到的成果。
然后,我们将项目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并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
这样,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贡献,能够更好地协作和完成任务。
其次,沟通和合作是小组建设的关键。
在小组建设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能够促进理解和共识的达成。
我们经常通过团队会议和讨论来交流我们的想法和进展,通过各种沟通渠道分享信息和协调工作。
通过多方沟通和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第三,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文化。
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文化对于小组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它能够促进成员之间的信任、尊重和支持。
我们的小组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制定了一些原则,如诚实、积极和尊重。
我们互相鼓励和帮助,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这样的工作氛围能够激发成员的潜力,提高团队的效率和成果。
第四,学会团队管理和决策。
在小组建设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团队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性。
作为团队成员,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资源管理和任务分配,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做出合理的决策,并在团队中达成共识。
这需要我们运用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技巧,以及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从小组建设中我还学到了坚持和团队精神。
小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只有坚持下去,并发挥团队精神,我们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我们的小组项目中,我们面临了各种挑战,但我们从未放弃,并始终相信团队的力量。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坚持,我们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
总结起来,小组建设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会的过程。
《工程测量》第二阶段离线作业一、填空题:1.标准方向线的种类有(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方向)。
(第四章,第三节)2.在倾斜地面进行丈量水平距离的方法有(平量)法、(斜量)法。
(第四章,第一节)3.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该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第四章,第三节)4.直线的象限角是指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夹的(锐)角,并要标出所在象限角。
(第四章,第三节)5.某直线的反方位角为123°20',则它的方位角为(303°20'),象限角为()。
(第四章,第三节)6.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和工具)、(观测者)、(外界条件的影响)三方面的原因产生的。
(第五章,第一节)7.独立观测值的中误差和函数的中误差之间的关系,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第五章,第一节)8.某线段长度为300m,相对误差为1/3200,则该线段中误差为(9.4mm )。
(第五章,第二节)9.设观测一个角度的中误差为±8″,则三角形内角和的中误差应为(±13.856″)。
(第五章,第三节)10.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水准点可分为(临时性标志)和(永久性标志)二种。
(第五章,第四节)二、选择题:1.距离丈量的结果是求得两点间的(B)。
(第四章,第一节)A.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C.折线距离2.用钢尺丈量平坦地面两点间平距的公式是(A)(第四章,第一节)A、D=nl+qB、D=KlC、D=nl3.坐标方位角是以(C)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动到测线的夹角。
(第四章,第三节)A.真子午线方向;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4.( C )是由标准方向线的北端开始顺时针旋转到该直线所夹的水平角。
(第四章,第三节)A、天顶距B、竖直角C、方位角D、象限角。
5.测量工作中,常用(B)来表示直线的方向(第四章,第三节)A、水平角B、方位角C、竖直角6.罗盘仪是用来测定直线( C)的仪器。
课题研究中的团队建设与协作技巧团队建设与协作技巧在课题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形成一个团队和协作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目标、规划方案、强化沟通、鼓励创新等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来阐述团队建设与协作技巧在课题研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首先,明确目标和规划方案非常重要。
当团队成员们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方案时,他们往往会更清晰的知道该如何分工和合作,这会在整个团队的协作过程中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也是很多成功的团队努力的结果。
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够知道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地位和任务,领导者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和监督。
此外,团队成员们应该相互了解彼此的能力和爱好,以此来掌握合适的分配任务,同时也能够提供很好的协作机会和帮助。
其次,团队协作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沟通是团队协作的核心,任何问题或者挑战都需要团队成员们相互协商并且提出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电话、邮件或者即时通讯软件等多种方式,提升团队协作中的沟通效率。
与此同时,如果有一些事情需要调整或改善,团队成员们也应该快速地向团队领导者汇报。
如果团队领导者能够依据团队成员们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就能够使团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另外,鼓励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课题研究中,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所有的团队成员都能够鼓励创新,就能够减少团队协作中的冲突,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鼓励创新并不是只靠激励手段或者奖励制度,而是需要团队成员们相互信任,关注彼此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每个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在整个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只有经常性地进行交流,并且把经验和知识分享给其他成员,才能够使得团队在课题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团队建设还需要加强领导者的统筹与协调。
团队领导者需要在整个团队协作过程中,具备很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有着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
团队领导者还需要客观地看待团队成员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协作过程中及时给出反馈和指导,以此来帮助团队成员们进一步优化解决方案和提升团队的协作效率。
如何建立优秀的学习小组和合作关系在日常学习中,组建学习小组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途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找到志同道合、互相补充的学习伙伴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不容易,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建立优秀的学习小组和合作关系。
一、了解自己与组员建立优秀的学习小组,首要之务是了解自己。
你是否适合和别人合作学习?你的个性、学习风格和时间安排是否适宜和他人合作?如果你对以上问题都可以给出明确的回答,那么你就可以开始着手寻找合适的组员。
同时,了解组员也同样重要。
最好的学习小组的组员之间,要建有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而且最好相互之间有着总体上的“交换价值”,即期望通过与组员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升。
更进一步地说,要了解组员的性格、学习风格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协作。
二、建立共同目标和价值观一个成功的学习小组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这可以激发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推动小组不断发展和壮大。
为此,小组应该明确学习计划和目标,每个成员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表。
同时,小组成员应该以相互尊重、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作为基本原则,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明确分工和互补性一旦小组成员共同了解彼此的情况并确定共同的目标,接下来就需要明确分工和相互之间的互补性。
每个学习小组成员都应该在自己的领域或是专业上有深入的知识,因此在分工时应该发挥优势,每个成员为小组的学习和研究贡献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这样一来,小组成员之间不仅可以相互补充,而且可以在共同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互相提高。
四、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模式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模式是一个成功的学习小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小组成员无法有效地沟通和协调工作,期望取得成功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
在建立小组时,可以通过共同使用工具软件和建立社交媒体群组等方式来保持沟通和协作的畅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和耐心,避免人身攻击和对立情绪的产生,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协作。
五、鼓励和支持彼此建立学习小组的最终目的是在学习中彼此协同提高,因此,在小组学习中,应该互相鼓励和支持。
小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一、引言合作学习小组是当前小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小组建设的背景、意义、方法、实践效果等方面,对小学教育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进行探讨。
二、小组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教育中,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合作学习小组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合作学习小组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三、小组建设的方法1.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5-6人左右。
2.明确职责:每个小组要确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组活动;其他成员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3.制定规则:制定小组活动规则,包括讨论时间、发言顺序、倾听要求等,确保小组活动的有序进行。
4.给予支持: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包括提供学习资料、组织活动、指导方法等。
四、实践效果和反思通过实践,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教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交流;其次,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倾听他人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会出现争执和矛盾,导致讨论无法顺利进行;有些小组的成员参与度不均衡,有些学生过于积极,而有些学生则比较被动;还有些小组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探索有效的小组项目合作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场所,小组合作已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小组项目中,有效的合作方法却并不容易实现。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的潜力并取得优异的成果,我们需要探索并实践一些有效的小组项目合作方法。
首先,明确目标和角色分配是实现有效小组项目合作的第一步。
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确保每个成员都清楚地了解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并根据个人的技能和才能来分配角色。
每个成员都应该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并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和责任。
这种明确性有助于避免沟通误解和任务重叠,提高小组的整体效率。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是促进小组项目合作的关键。
小组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实现合作的基础。
为了确保信息的畅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使用在线协作平台、建立即时通讯群等。
此外,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并分享观点和想法,以促进合作和创新。
另外,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文化对于小组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支持和信任。
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鼓励成员分享知识和经验,并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团队成员应该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整体,只有通过共同合作和协作才能实现项目的成功。
此外,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也是实现小组项目合作的关键要素。
在项目计划的初期,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并确保每个成员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任务。
了解每个成员的时间限制和个人需求,合理分配工作负荷,以避免产生过度压力或任务滞后。
同时,及时调整计划,应对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
最后,及时反馈和总结是实现小组项目合作的重要环节。
定期进行项目评估,及时反馈小组成员的工作表现和项目进展情况,为项目的改进提供指导和建议。
并在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复盘,总结成功经验和问题教训,为未来的项目合作积累经验和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实现有效的小组项目合作需要明确目标和角色分配、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文化、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总结。
课堂小组讨论分工
实施高效课堂是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承载这教育的发展与未来.高效课堂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是进行小组建设,这是高效课堂教学之关键.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模式和不断地摸索,使我得到了更多的感悟.
一、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宗旨是让每个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课堂环境里,通过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可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获得心智的发展,绽放生命的活力.
二、小组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都要遵循一个原则,要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应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
三、小组内部,要细化分工,职责具体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所以组长一定要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要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组长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本组成员景象合理的分工,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机会.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感觉到“我很重要”,为小组建设贡献力量.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不断地改进,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我们的高效课堂真正走向正轨.。
引导学生合作探索的实施策略在教育中,合作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想法和合作学习。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施策略,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1. 建立组内规则在进行合作学习前,老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团队合作的规则和标准,以确保组员都了解彼此的角色和责任,并为即将开始的团队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些规则和标准可以包括评估的形式及标准、完成任务的时间表、通信方式、处理冲突的方式等。
2. 分组方式在分组时,老师应该尽量使组员之间相似,以确保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和合作。
此外,要确保组员之间相互依存,以便各组员相互支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使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在分组前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以便学生之间相互认识。
3. 鼓励互相帮助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以确保组员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这可以通过让组员分担任务来实现,以充分发挥组员的才能。
此外,为了确保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老师需要时时关注组员之间的互动,及时解决沟通和协作方面的问题。
4. 基于目标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老师应该设定具体的目标,以便学生集中精力并共同努力。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以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学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分享各自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果,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估和提供有关学习表现的反馈。
5. 评估和反馈在合作学习中,评估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以便确定学生的表现,并为未来的学习提供参照物。
此外,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并为未来的学习提供有关学习表现的反馈。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有效的实施策略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并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体验。
在摸索中探索合作小组建设从今年的五一假期归来,我们学校开始了新学习的课堂改革。
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老师们放弃传统的教育思想,从课堂上开始改革,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讨的能力。
在具体的实践中,学生合作小组的建设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没有接触过,所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索着前进。
首先,合作小组的建立。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第一次,按我们的理解,这个合作小组应该是优生带动差生,所以每个小组自然就是各个学科及其纪律表现的好中差的搭配。
我们分组的时候就由老师指定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任组长,然后按照学习和纪律的好中差的协调而成。
这样的小组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问题就出来了:很多差生在小组里自卑感很强,在合作讨论时,几乎融入不了小组的学习,而优生呢,也很苦恼,纷纷抱怨带动不了这一帮人,还要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有的学生因为性格不合,在一个小组里边总是有很多校摩擦。
所以,第二次分组的时候,几乎是全班学生都要求他们自己组合,我想,这也可尝试一下,至少可以减少一些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让一个小组更加团结。
没想到的是,这次分组居然分出了两个所谓的差生组,因为他们不再愿意和那些所谓的优生在一个组了!当时,我迅速的调整了小组的考核方案,按照考核办法,这两个小组单独竞赛评分,其他的几个小组竞赛评分。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来了:因为是自由组合,大家都是好朋友,所以相互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会引起学生分心,有的时候窃窃私语,有的时候打打闹闹,小组纪律相当散漫;在差生组里,学生们各个学科成绩都不怎么样,所以在讨论时,几乎无从下手,而且,他们做作业时遇到难题,大家都不会,又没人督促,所以,这一部分学生课上课下几乎没有收获,这个分组方案的问题弊端太大了。
第三次分组,我们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
这一次,老师不指定组长,把一个班级里学习和表现相当的学生较为均衡的分成九个小组,然后叫来每个小组里较为出色的两个到三个学生来商量,协调学生性格、协调各个学科水平、协调纪律表现,这样,一个小组里,既避免了学生之间的一些矛盾,又可避免上课时学生讨论不起来的现象,也避免了上课讨论后没人起来展示成果的现象,从目前看来,效果较以前要稍好些。
其次,合作小组的运行。
一个小组建立起来后,要把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也有一些困难,因为每个小组的特点不一样,学生性格也千差万别,所遇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所以需要一个较为健全的考核方案。
首先,我们给每个组员分工明确,每个学科、小组清洁、小
组纪律、文明礼仪甚至两操都分有专人管理,他们各司其职,让每个学生都做小组的主人,既管别人也服从别人的管理,这样,小组里没有闲人,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平常对班级事务不太关注的学生。
其次,小组考核和个人考核相结合。
我们把学习小组的考核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学习,二是纪律。
在学习方面,重在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问题、能合作探究并能条理清晰地展示成果的,给小组集体和个人分别加分,回答问题有创意的要单独加创意分。
课后主要考核学生的预习和复习的情况,对预习情况良好和作业完成情况好的小组和个人也要分别加分。
在纪律方面,对学生的一日常规进行考核,如个人扣分,则小组扣分。
这样,就把学生的操行成绩和小组的考核成绩结合起来,学生在思想上加以重视,效果就要好一些。
再次,合作小组的评比。
小组运行后,对表现好的小组要进行表彰。
我们设计了几个表格。
一个是小组课堂表现评分表,由专人负责记载每天每个小组的课堂加减分,一个星期汇总一次;一个是小组的常规考核表,由纪律委员负责记载学生的操行成绩,一周汇总一次;一个是学习情况考核表,由学习委员收集各科代表的情况,总结出每个小组的学习常规成绩;然后,一周后,由班级推举出的三个公认为公平公正的同学统计成绩,汇总在一个总表上,最后,成绩上墙,综合评定出优秀小组,给予“星星”奖励。
对于个人,学生通过考核,可评为“学习之星”,“纪律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等,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但是,在小组建设中,我们也有很多困惑,需要各位专家给予指点。
第一,我们无论怎么分组,都避免不了学困生的边缘化和个别小组的边缘化。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确实融入不了小组,尽管老师很注意这个问题,上课时也经常关注这部分学生,但是性格内向或者不善表达,使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时感到自卑,久而久之,学生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而被边缘化了。
一些小组也如此,如果一周接一周的考核靠后,小组里就会弥漫一种消极情绪,这种情绪逐渐蔓延,也会让这个小组丧失斗志,从而被边缘化。
第二,小组奖惩不够力度。
一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上缺乏进取心,纪律上却自觉性,他对于这种小组考核后的奖励办法根本无所谓,什么之星对他来说,觉得太过幼稚,对于小组扣分之类事淡漠,即使因为他小组扣分了又能奈其他何?所以,小组考核对这部分学生缺乏约束力;还有一些同学,在合作小组运行之初,是很投入的,也很积极,可是时间一长,他们觉得就是每周得个什么星又怎么了,又值不了几个钱,中考又不能加分,久而久之,也逐渐会丧失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