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
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本文介绍了其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首先,适用对象必须符合中医诊断中的肩痹病(TCD编码:ZBFH91)或西医诊断中的肩关节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75.0*)。
疾病分期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康复期。
证候诊断为风寒痹阻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明确诊断为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并且患者适合中医治疗。
标准住院日为≤21天。
进入路径标准包括符合第一诊断、门诊治疗疗效不佳、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实施。
不能进入本路径的情况包括有手术指征、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曾经接受肩关节手术治疗或肩关节畸形。
中医证候学观察包括四诊合参,收集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必需的肩关节X线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可选择的项目包括肌电图、肩关节CT或MRI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法、针灸疗法、中频理疗疗法、其他外治法、口服中药汤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其他疗法。
口服中药汤剂的选择根据不同证候,风寒痹阻证可选用祛风散寒、祛湿通络的中药。
出院标准包括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二、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肩痹病(肩关节周围炎)(TCD编码:ZBFH91、ICD-10编码: M75.0*)的患者。
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时间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主要诊疗工作(第1天)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完成初步诊断重点医嘱(第2天)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意事项实施手法等治疗措施长期医嘱专科护理常规中医辨证治疗牵引疗法物理治疗松解类手法临时医嘱血、尿、便常规肩关节X线片血糖及其他必要生化检查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对症治疗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饮食指导安抚疏导、健康教育主要护理工作入院介绍入院健康教育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安排并指导陪护工作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住院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为:M75.011)。
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8住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 线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MRI 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2、推拿疗法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湿型:驱风散寒、利湿通络。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肩凝症(肩关节四周炎)中医诊断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四周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 个专业 95 个病种中医诊断方案》”。
(1)50 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常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 )肩周痛苦,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苦而引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阻碍。
(3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松散。
2.2295 病种中医诊断方案》”。
(1 )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半无外伤史,少量仅有稍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渐渐加重的肩部痛苦及肩关节活动阻碍。
a 痛苦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阻碍。
夜间痛苦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连续痛苦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显然,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初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双侧比较。
后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之外展、内外旋受限显然,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显然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阻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痛苦等症状。
(2)X 线检查:可无显然异样。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缩短、关节囊下部皱褶消逝,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松散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近似“溶骨性”损坏的表现,但经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简单与骨肿瘤鉴识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年)1.粘连先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痛苦,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少,但痛苦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显然减小,甚至影响平时生活。
3.恢复期:痛苦改良,肩关节功能活动改良。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称之为肩凝症。
该病多见于50岁左右的体力劳动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右肩比左肩更容易受到影响。
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尤其在夜间疼痛更为严重。
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西医诊断标准与中医类似,但需排除其他疾病,如骨肿瘤等。
肩凝症的疾病分期可分为粘连前期、粘连期和恢复期。
在粘连前期,病人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在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在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得到改善。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病人的证候进行诊断。
风寒湿痹型表现为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
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血瘀气滞型表现为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
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针灸、中药治疗等中医诊疗方案。
气血亏虚型是一种肩部酸痛的病症,劳累后疼痛会加重,伴随着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和四肢乏力等症状。
舌头颜色淡,舌苔少或舌苔白,脉搏细弱或沉。
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推拿治疗和口服中药汤剂。
针灸疗法的主穴包括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和合谷,而配穴则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治疗方法包括温针灸、电针刺激、拔罐、穴位注射、TDP照射等。
推拿治疗包括揉按肩背肌肉、点按肩背部有关穴位、肩周揉按、局部筋结的分筋、弹筋、点按肩部相关穴位、摇、拔、牵、抖肩关节和揉按点压上肢有关穴位及经络等。
口服中药汤剂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辨证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用力适到好处,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禁用暴力。
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休息和调整饮食,以促进康复。
风寒湿痹型的治疗方法是祛风散寒、利湿通络,可以使用乌头汤加减,包括麻黄、制川乌、白芍、黄芪、甘草、防风、羌活和桂枝等药物。
(完整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案⼀、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案》”。
(1)50岁左右发病,⼥性发病率⾼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肘、⼿及肩胛区,但⽆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痉挛和肌⾁萎缩。
肩前、后⽅,肩峰下,三⾓肌⽌点处有压痛,⽽肱⼆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两侧⽐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向的活动⼀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管痉挛⽽发⽣上肢⾎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部肿胀,发凉及⼿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近端,重者有类似“溶⾻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肿瘤鉴别开来。
(⼆)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甚⾄影响⽇常⽣活。
凯里市中医医院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临床路径(试行)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编码为:M75。
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诊断标准》,1994年6月28日)”、(2)西医临床分期诊断:参照李平华编著《肩周炎》规定得肩周炎分期标准执行,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规定得肩周炎辨证分型、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得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见附件)。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针灸治疗、(四)标准治疗时间≤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与肩关节周围炎(IC D编码为:M75.011)、2、病程超过一年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除外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4。
除外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与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得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得动态变化、(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得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2。
可选择得检查项目:如血沉等、(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1)体针(2)经皮穴位电刺激(3)电针(4)温针灸(5)平衡针灸(6)拔罐(7)穴位注射(8)TDP照射2。
其她疗法:如肩关节周围推拿、肩关节松解术、小针刀治疗、康复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1.肩部疼痛改善;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她疾病需要其她治疗、退出本路径。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凯里市中医医院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试行)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编码为: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诊断标准》,1994年6月28日)”。
(2)西医临床分期诊断:参照李平华编著《肩周炎》规定的肩周炎分期标准执行,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2.证候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公布)规定的肩周炎辨证分型。
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计划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计划(见附件)。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 患者适合并接受针灸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合适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编码为:M75.011)。
2. 病程超出一年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3. 除外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4.除外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合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静态变更。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检查,需要时行MRI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血沉等。
(八)治疗办法1.针灸疗法(1)体针(2)经皮穴位电安慰(3)电针(4)温针灸(5)平衡针灸(6)拔罐(7)穴位注射(8)TDP照射2.其他疗法:如肩关节周围推拿、肩关节松解术、小针刀治疗、康复治疗。
(九)完成路径标准1.肩部疼痛改良;2.肩关节活动度改良;(十)有无变异及原因阐发。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治疗。
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肩凝证(TCD:BNV262)西医:肩关节周围炎(ICD-10:M75.011)患者姓名:______ 性别:______ 年龄:______ 门诊号:_____进入路径时间:___年___月___日结束路径时间:___年___月___日标准治疗时间≤20 天实际治疗时间:_____天时间__年__月__日(第1天)__年__月__日(第2—5天)__年__月__日(第6—10天)__年__月__日(第11-15天)__年__月__日(第16-20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肩关节X线检查□完成初步诊断□确定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其他疗法□完成首次门诊记录□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疼痛、关节活动度评价□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疼痛、关节活动度评价□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疼痛、关节活动度评价□完成复诊记录□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中医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疼痛、关节活动度评价□完成复诊记录□制定随访计划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医师签名。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2.疾病分期(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为:M75.011)。
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X线检查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MRI等。
(八)治疗方法1.针灸疗法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湿型:驱风散寒、利湿通络。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得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 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得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就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得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得”扛肩”现象。
(5)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就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得关节囊与关节周围软组织得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得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就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得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
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肩凝症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二、诊疗(一)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2 个专业 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 1) 50 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常有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 2)肩周悲伤,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引起,肩关节活动功能阻挡。
(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 4) X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松懈。
2.西医诊疗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2 个专业 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量仅有略微外伤。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悲伤及肩关节活动阻挡。
a悲伤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阻挡。
夜间悲伤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
连续悲伤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
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悲伤加剧。
b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
后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
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阻挡,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悲伤等症状。
( 2)X 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缩短、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松懈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近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经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简单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初版社, 1995 年)1.粘连先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悲伤,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少,但悲伤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减小,甚至影响平常生活。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患者。
一、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症(TCD编码:BNV26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M75.01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
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证”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诊断标准:(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
(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右肩多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西医诊断标准: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它的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
诊断标准:(1)、肩部疼痛:起初是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尤其是肘部)扩散。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宊、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粘连前期、粘连期住院患者。
一、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凝证(TCD 编码:BNV26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码:M75.0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年)
2.疾病分期
(1)粘连前期:肩周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轻,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
方案”。
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肩凝证(TCD 编码为:BNV262)和肩关节周围炎(ICD-10 编
码为:M75.011)。
2.疾病分期属于粘连前期、粘连期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肩部骨折未愈合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8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肩关节 X 线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沉、MRI 等。
(八)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
2、推拿疗法
3.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风寒湿型:驱风散寒、利湿通络。
(2)瘀滞型: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3)气血虚型:补养气血,通络止痛。
4.其他疗法:雷火灸、穴位贴敷治疗、小针刀、物理治疗、拔罐等。
肩关节粘连严重者,行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肩部疼痛改善,视觉模拟评分≤2 分。
2.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达到≥4 级。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合并其他疾病,需要其他特殊治疗,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中医:肩凝证(TCD:BNV262)西医:肩关节周围炎(ICD-10:M75.011)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0天实际住院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