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
- 格式:pdf
- 大小:188.16 KB
- 文档页数: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教学的启示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更加关注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与情景性。
这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组织者”,唤起学生经验背景,改变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与重现学习情景。
标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教学从桑代克提出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理论到现在,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目前为止,有大量的教师还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下受益,思考着学习的几个阶段并依此设计教学。
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弊端,他们持有一种客观的立场,忽视学习的主观因素;他们的研究简化了学习,脱离了真实的生活情景,缺乏对学习社会性以及情景性的关注。
所以在70年代末,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知识,更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
[1]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建立心理表征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这种表征既包括认知主义者强调的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学生头脑中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把握,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的解释与假设。
因此,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不同认识。
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因为人们不同的经验背景会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这启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提取原有经验,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过程与结果,建构主义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学习的导入、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结果。
[2]上课伊始,教师要利用各种唤醒学生的先前经验。
1.设计解释性”组织者”,把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联系起来,为学生建构新知识提供经验基础。
1960年奥苏伯尔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解释性”组织者”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一、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认为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与接受,更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经验、反思与互动,不断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教学过程设计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革,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旨在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环境。
该模式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的紧密结合,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该模式还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反思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的具体内涵、特点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文章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段落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学习理论的重要分支,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它站在认识论的高度,揭示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并强调了认识的能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这种建构是基于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
这一理论特别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
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局限性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对于实施“以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我们在热衷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不是尽善尽美的。
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赋予了知识、学习和教育以新的内涵,但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现状是:宣传、倡导的多,具体实施的少,国内外皆然。
为什么一种前景看好且初期实验已取得成功的教育模式却得不到有效实施呢?本文将探讨这一理论的缺陷并分析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身的缺陷1.知识的相对真理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客观世界是不能被人真实地反映的,人所认识的世界图像是按照人已有的认知图式,有目的地建构的,每一个主体只能认识自己所建构的经验世界,至于外部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根本无从知晓。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图式,或不同的旧有经验,所以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会产生不同的建构方式与结果。
没有一个世界比另一个世界更加真实,不存在唯一的真实或任何客观的实在。
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与主观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相同,而与科学精神是相悖的,也是与当代科学教育的目标相悖的。
2.如何评价知识的建构。
评价意味着根据某些标准对一个人或他的业绩所进行的一种鉴定或价值判断[1]。
如果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知识并非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述,具有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以自己特有的方法去建构对知识的理解,那么是否还需要提出最适宜的目标?事实上,有谁能比建构者更好地评价知识的建构呢?这种评价标准的模糊甚至丧失,可能导致学生最终无法建构出清晰的意义,教学也只能流于形式。
3.何谓“意义建构”?意义建构主义将学习的实质理解为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为了促进这种“意义建构”。
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浅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范一兵(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02)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教育新思潮,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认为:人们以自己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对学习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上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观点。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用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四个方面,结合以上四个方面,谈一下构建注意教学理论在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是通过个人的经验与探索发现的,即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因而知识是暂时性的,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当现在的教学中,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的,是人类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知识会发生的动态的变化,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呆板的传授给学生那些死的知识,而是要灌输给学生,知识也会增加与淘汰,让学生以一种灵活的态度来对待不断变化的知识。
(2)学生观。
建构主义认为,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积极、活跃的因素。
即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认知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认知结构的主体,因此,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探索性思维的发展,被动的学习过程会逐渐被淘汰,逐步对学生发现性学习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
(3)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意义的过程,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即学习不是简单的传授和接受知识。
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肩负着传递的使命,而且肩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
学习者通过互相协作达到与外部世界的理解共识,学习发生在真实情景中会变得更为有效。
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教学设计范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核心理念、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设计思路。
文章首先将对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奠定基础。
随后,将详细介绍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境创设、强调知识建构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终身学习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文章将总结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的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外部实体简单地被学习者接收和内化,而是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学习者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这种学习环境应该是真实的、复杂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深化。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还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探究和反思,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也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认知灵活性。
它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该尊重这些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路径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崭露头角,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这一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解读和建构。
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而应是知识的创新和生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不再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过程,而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合作过程。
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策略设计等方面的分析和阐述,我们将揭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同时,我们也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1.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
它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是一个个体主动建立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这种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经验的积累,而且是一种主动的活动,其中学生必须在实践和认知之间建立联系。
由此可以看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得到有效应用。
首先,积极探索有效能够实现构建主义理念的新教学模式。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充当学习指导者的角色,因此应尽可能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模式。
例如,应结合课堂“活动-反思-构建” 的教学活动,采用一些新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游戏、研讨会、探究发现和实践学习,让学生进行积极探究。
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以促进建构活动。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构建可实现的环境。
所以,应利用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机会去探究现实中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构建新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活动,以激发兴趣。
因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展示和实现自我,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不断重新构建新的知识。
当学生在活动中JavaScript过程,可以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学习。
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后,应注重学生的反思活动,帮助他们总结出学习成果。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新学习作出分析、思考、判断和评估,以便发展出新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及时调整、总结和充实自己的学习,使学习活动更为有效。
综上所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地应用在教学设计中。
为了落实该理论,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传统课堂模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影响的反思活动,以帮助学生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和技能;应注重学生的反思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充分利用课堂活动,让学生探究和实践现实中的情境,最终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学习、教学理论被看做对传统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学习并研究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同时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将对我们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教材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建构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17世纪末意大利哲学家维柯。
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有人称它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个体适应现实的结果,是个体经验的反映。
知识也不断地变革、升华,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知识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发展的、演化的。
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知识是不可能一用就准,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而每个个体都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知识,由于学习者的经验和文化背景不同,因而他们建构的知识及对现实的理解也会有差异。
(-)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和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
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一个同化一顺应一同化……循环往复的过程。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它同时包含了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起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三)建构主义师生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之间的关系,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首先概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社会互动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关注教学改革如何借鉴和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以改善教育实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们将分析建构主义理论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启示,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
我们还将综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其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理解和描述。
它认为,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空白的容器,等待被填满,而是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个体。
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理解和感知,主动地构建和解读新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并非是客观存在的、固定的实体,而是主观的、情境化的、不断变化的。
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和理解,通过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而建构的。
这种建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与个体的认知结构、经验、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
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共享知识、经验和观点,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社会性互动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建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他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认知结构、经验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他们的有效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与弊端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化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有利之处,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既有利也有弊,只有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科学有效地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有效地避免消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使用教学媒体,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教学过程与媒体组合的设计,可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
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提供大量事物的声像教材等学习资源,学科教学过程中辅助使用这些内容和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
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率提高。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开创思想教育的新局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目前学校工作与发展的中心任务,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将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媒体应用于教育,能使思想教育的一些道理形象化,使学生在声音和形象的感染下,在感情上与教育者产生共鸣,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3、从教学准备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软件设计课件的过程中,会参考大量的教学相关内容,丰富了教师自身的知识面。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参考或者借鉴网络上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从而形成一种对比过程,从对比中发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万家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共为三大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探究、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头脑中去主动建构所学知识。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对学习也赋予了新的意义。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D.J.Cunnighan,1991)。
因此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和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
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来源(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
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身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中的个体对同样的事件有不同的认知。
高级心理机能不同于低级心理机能的特点(1)它们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2)它们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抽象的,也就是各种机能由于有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它们实现过程的结构是间接的,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4)它们的起源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5)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
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第一篇: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学必须关心人的尊严;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
与此相应,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
所以,基本的学习观点是: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必须在师生中间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
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
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
基于这种观念,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重点,便是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使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如何发展个人对世界意义的形成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真正的学习关系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
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独特的品质,发现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
因此,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
可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只重视环境刺激、外显行为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只重视认知发展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不同的是,它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注重研究健康的、完整的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推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7篇)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篇1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为教育学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教学营造了另一种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创造有利的教学情景,促进其交流与合作。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主体性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也是教育教学所一直向往的境界。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20世纪8O年代建构主义兴起,并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哲学上,建构主义受到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知识社会以及科学史的影响。
因此正如斯拉文所说:“在教养心理学中正发生着一场革命,人们对他叫法不一,但更多的称他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体学派学习理论在当今的进一步发展,其奠基人皮亚杰明确指出,人不是发端于主客体,而是发端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其核心主旨是知识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来的。
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以及认知心理中的图式理论等均对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理解来探思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且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于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虽然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相同的理解。
简评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摘要】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其核心概念包括文化认同、认知发展和社会互动。
该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也有批评认为该理论过分强调结构性因素,忽视了个体差异和自主性。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和意义在于提倡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多元文化教育。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结合新科技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引领教育实践走向更加符合时代需求和学生特点的道路。
【关键词】关键词: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核心概念、影响、意义、应用、批评、争议、现实意义、发展展望1. 引言1.1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布鲁纳(Bruner)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
布鲁纳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灌输信息。
布鲁纳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提倡基于问题和情境的学习方式,以及将知识和经验纳入到学习过程中。
他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建构,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学习和教育的本质,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概念1. 结构主义观点:布鲁纳认为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改变人类思维结构中的固有模式。
他强调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思维结构展开,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认知模式。
2. 社会文化背景:布鲁纳认为教学和学习是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的,教育活动应该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环境、文化和社会习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习过程: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通过与他人互动和社会实践来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受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
而教学设计则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协商,自主建构的。
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
学生通过编码、储存、提取等过程,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内在知识。
言语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语言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语言交流,分享和协商各自的观点,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教学设计也有其自身的原则和步骤。
目标设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任务分配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交流方式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方面。
教师需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采用多种交流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深度参与。
以下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在高中化学课中,教师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设定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的化学实验任务,如测定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交流,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简答题简答题一、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及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1.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思想,从而更符合人类的学习特征。
2.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各种教学环境,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注重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广为采用,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二、简述经验之塔理论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戴尔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即:(1)做的经验:①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②设计的经验;③演戏的经验。
(2)观察的经验:①观摩示范;②野外旅行;③参观展览;④电视和电影;⑤静态图像、广播、录音。
(3)抽象的经验:①视觉符号;②言语符号。
基本观点:(1)“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但并不意味着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2)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3)教育不能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的经验,而必须想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三、简述常用的视听媒体及其教学应用方式视觉媒体设备:光学投影仪,照相机,视频实物展示台,大屏幕电子投影仪。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来实现学习。
在教师教育领域,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师至关重要。
通过引导教师了解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首先,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也是学习者的一种。
通过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教师培训课程,可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接受建构主义理论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参与多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竞赛等形式,实现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其次,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在教师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与学生、家长、同事等各方面的合作能力。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教师可以培养与他人共同建构知识的意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团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另外,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在教师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教师的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教学环境、虚拟实验室等方式,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建构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提升其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导教师了解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需要教师教育者和教师本身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创新发展。
试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一)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局限性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非常丰富,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目前,该理论备受教育界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以学为中心”的新课程改革,但是,它却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其原因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身还存在着一些缺陷;理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我国正处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对于实施“以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革新传统教学观念,促进主动、开放、有效的教学方面。
但是,我们在热衷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它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解析,探讨这一理论的缺陷以及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在近代,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意大利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Yico),他曾经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
从哲学角度看,康德则进一步拓展了建构主义思想,他揭示了认识的双向性运动: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
然而,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的则是瑞士的皮亚杰(),他的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这种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一、各学习理论的优缺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只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确实有明显的作用,对早期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的出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成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缺点:只强调外部刺激而完全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它的某些思想却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按照这一理论基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往往忽视了人们认识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仅仅依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框架设计的课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
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积极的作用。
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此外,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点:优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
用这种理论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适当的矛盾有助于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缺点:学生还是被刺激的对象,只是比行为主义好一点,注意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