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与职能教案11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6
货币的职能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货币的定义、特征和职能•掌握货币的三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理解货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教学内容货币的定义和特征货币是社会经济交换中所广泛承认并用作支付手段的资产。
货币具备以下特征: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一种衡量价值的尺度,可以用来比较和表达不同物品的价值。
2.流通手段:货币作为一种通用媒介,便于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和流通。
3.价值储藏手段:货币具备价值保持一段时间的能力,可以作为财富的储存形式。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三大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
1.价值尺度:货币充当了一种衡量和比较不同物品价值的尺度。
通过货币,我们可以对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估和比较,为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
2.流通手段: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的媒介,方便人们进行交换和购买。
货币的存在减少了交换双方需求互动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率。
3.价值储藏手段:货币作为一种价值持久保存的形式,可以有效储存财富。
相比于其他形式的财富储存,货币的流动性更高,便于进行资产配置。
货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货币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1.促进交换: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便利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衡量价值: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对不同商品和服务进行比较,帮助人们做出经济决策。
3.储存价值:货币作为储存手段,可以储存财富并在需要时进行支出,提供了经济安全网。
4.支撑金融体系:货币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金融工具相互支撑,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例子,激发学生对货币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对货币的定义、特征和职能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对货币的理解和认识。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讨论货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然后展示讨论结果。
4.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深入分析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高一政治《11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政治》教材第三章《货币与经济》,主要详细讲解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具体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形式的发展以及我国货币制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
2. 使学生掌握货币的五大职能,并学会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货币制度的特点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难点:货币的职能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货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 知识讲解:1)货币的产生:从物物交换到一般等价物,再到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为例,讲解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4. 例题讲解:分析不同货币职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货币职能实例,并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2.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3. 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支付手段4)储藏手段5)世界货币七、作业设计1)购买商品时,消费者使用支付。
2)小明把1000元存入银行。
3)我国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2. 答案:1)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2)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3)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职能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以及我国数字货币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作业设计中的经济现象分析。
货币的本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思想政治》第11课第二框“货币的本质”。
教材主要阐述货币的产生及本质,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货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知道货币的职能,理解货币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难点: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货币起源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货币产生的思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货币的产生和职能,思考货币的本质。
3. 课堂讲解:讲解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
重点讲解货币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4. 例题解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理解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货币产生、职能、本质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货币的本质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2.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3. 货币的本质七、作业设计(1) 货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 货币具有哪些职能?(3)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2. 答案:(1) 货币产生的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人们需要一种普遍等价物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2)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分析和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高一政治《11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第二册,第十一章“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详细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及其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货币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理性对待金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教学重点: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货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货币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货币产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讲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进而阐述货币的产生过程。
3. 讲解货币的本质:从货币的定义出发,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揭示货币的本质。
4. 讲解货币的职能:结合教材,详细讲解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货币的职能,加深对货币职能的理解。
6.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货币本质及其职能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2. 货币的本质3.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货币产生的过程。
(2)分析货币的本质。
(3)举例说明货币的职能。
2. 答案:(1)货币产生的过程: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的出现,金属货币的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3)货币的职能:如人民币在我国的流通、支付、储藏等方面发挥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不是第一课的重点,也不是难点。
对本框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后面要学到的关于货币的知识。
货币的职能是学习的重点。
一、基本知识:1、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2、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3、货币的含义4、货币的本质5、货币的职能二、重点难点分析1.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是本框的难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1)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理解。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经历了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后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时候,货币就产生了。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和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强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货币在本质上就是一般等价物。
(2)根据货币的含义,通过分析比较货币与普通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联系和区别来理解。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从货币的作用来理解。
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商品交换在现象上看是物和物的交换,在本质上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这句话表达了金银和货币的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1)“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应改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我们的不能把金银和货币完全等同起来。
在货币产生之前,金银作为商品早已存在,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金银就是金银,它也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有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才成为货币。
黄金、白银可以用来做家庭用具、装饰品。
所以说“金银天然是货币”是错误的,只有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时,它才与别的商品不同了,成了货币。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原理》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详细讲解货币的本质。
内容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定义,掌握货币的职能,理解货币的本质特征。
2. 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性看待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
教学重点: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经济学原理》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货币使用场景,引发学生对货币本质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货币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本质特征;(4)货币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货币本质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货币本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货币的本质。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定义2. 货币的职能3. 货币的本质特征4. 货币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本质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深入思考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其他交换媒介的区别。
2. 例题讲解:解析货币本质的典型例题。
3. 小组讨论: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 作业设计: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货币的本质特征包括:可接受性、稀缺性、持久性、可分割性、可替代性和普遍性。
《金融基础》教案
教师:序号:
例如:假设在一定时期内待销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货币流通
速度为10次,则
(三)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货币暂时离开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
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存起来的职能。
简答题: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贮藏手段职如何能具有自发
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的职能。
如用于偿还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支付租金、银行借贷、捐款等。
支付手段最初起源于商品的赊购赊销。
例如:一定时期内待销商品价格总额1000亿元,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为50亿元,到期应支付债务总额为20亿元,相互抵销的总额为30亿元,
货币流通速度为10次,则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也包含着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五)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黄金至今仍然是国际间最后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财富转移手段。
举例讲解
公式
题型总结
提炼要点
举例讲解
公式
提炼要点
备注:教学环节可根据具体课程教学需要调整。
初中政治货币本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知道货币是一种商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本质,认识到货币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
3. 让学生掌握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教学重点:1. 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 货币的本质3. 货币的职能教学难点:1. 货币的本质2. 货币的职能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商品的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2. 教师提问:那么,如何衡量商品的价值呢?引入本课主题——货币的本质。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货币是如何产生的?货币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强调货币是一种商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教师讲解货币的本质,指出货币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
3. 教师讲解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的职能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 教师强调货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货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货币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掌握了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效果。
但在巩固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货币的职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货币的职能。
教学难点: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金融基础》这门课,这门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学好这门课的能让我们掌握必需的金融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书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和货币供求等。
所谓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要了解金融,首先要了解货币,货币是金融活动的起点。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第二环节讲新授课(70分钟)一、货币的本质(一)货币的产生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
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
[提问]你能说出现今世界上主要货币的名称吗?[学生回答]: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港币等。
[提问]在历史上还有哪些货币的形式?[学生回答]:金币、银币、铜钱、钱币、布帛、海贝等。
[演示]教师用幻灯片演示各种货币,展示历史上各种货币的形式。
[讲解]1、简单的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商品交换的二个阶段2、通过媒介的物物交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商品充当过货币。
随着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要求充当等价物的货币应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和保存、便于携带等自然属性,而黄金恰好具有这种属性,因此黄金自然地取代了其他货币商品,垄断了货币地位。
《货币的本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经济学原理》第四章第一节,主题为“货币的本质”。
详细内容包括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特征及货币制度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货币的职能和本质特征。
2. 能够分析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了解我国货币制度的基本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高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特征及其职能。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货币图片,引发学生对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兴趣。
2. 讲解:(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介绍货币的起源,以及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3)货币的本质特征:阐述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信用属性、法定属性等。
(4)货币制度:分析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等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现实生活中货币的使用为例,让学生分析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货币本质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2. 货币的职能3. 货币的本质特征4. 货币制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分析货币的职能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比较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
2. 答案:(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
世界货币。
(3)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金银复本位制——双重货币制度,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信用货币制度——以信用为保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分析现实生活中货币的职能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 使学生掌握货币的五大职能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金融素养。
教学重点:1.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 货币的五大职能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货币的五大职能的区分和应用。
2. 货币职能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货币吗?货币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2. 引导学生思考,引出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讲解货币的本质1.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 货币之所以能够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是因为金或者银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三、讲解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2. 流通手段: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3. 贮藏手段: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可以储存财富。
4.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用于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5. 世界货币: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一般等价物。
四、举例说明货币职能的应用1. 举例说明货币在购买商品、支付工资、储蓄等方面的应用。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货币职能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讨论1. 讨论货币职能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
2. 分析货币职能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
六、总结1. 总结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强调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金融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清晰等。
3. 学生对货币职能在经济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1.1示范教案(货币的本质教案:货币的本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第11课商品与货币,第一子目货币的产生与本质的内容。
具体包括:1. 货币的产生: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
2. 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 让学生掌握货币的职能,能运用货币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 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
2. 教学重点:货币的产生、货币的职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古代的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货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货币的产生与本质,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货币的职能,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货币的不同职能。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师批改并讲解答案。
6.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货币的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 货币的产生: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
2. 货币的本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2. 流通手段3. 支付手段4. 贮藏手段5. 世界货币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货币的产生过程。
2. 请解释货币的本质。
3. 请列举货币的五大职能,并简要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货币的本质教案(试用)第一章:货币的起源1.1 讨论货币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货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解释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计价单位的作用。
1.2 探索货币的演变:介绍货币的演变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数字货币。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货币及其特点。
1.3 分析货币的职能:解释货币的五大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计价单位、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货币在不同职能中的作用。
第二章:货币的供应与需求2.1 探讨货币供应:解释货币供应的概念和来源。
分析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2.2 研究货币需求:解释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分析个人和企业对货币的需求以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2.3 分析货币市场:介绍货币市场的构成和作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货币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
第三章:货币的创造与流通3.1 探讨货币的创造过程:解释货币的创造机制和货币乘数效应。
分析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中的角色。
3.2 研究货币的流通机制:解释货币的流通过程和支付体系。
分析货币流通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3.3 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解释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传导机制。
第四章:货币与经济的关系4.1 探讨货币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分析货币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和影响。
解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协调和配合。
4.2 研究货币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解释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原因。
分析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4.3 分析货币与汇率的关系:解释汇率和外汇市场的基本概念。
分析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货币的未来发展5.1 探讨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介绍数字货币的概念和分类。
分析数字货币对传统货币体系的挑战和机遇。
5.2 研究数字货币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分析数字货币监管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讨论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和中央银行的应对策略。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网课教案货币的概念和职能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下面是一个关于货币的概念和职能的网课教案的示例。
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的概念;2. 了解货币的职能;3. 理解货币的价值和货币供求关系。
教学内容:1. 货币的概念;2. 货币的职能;3. 货币的价值和货币供求关系。
教学方法:1. 讲解;2. 举例;3. 练习。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和概念讲解(15分钟)1. 运用故事或实例引入货币的概念,例如:小明用钱买了一杯果汁,这个过程中使用的就是货币。
2. 介绍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一种被政府或中央银行承认并用作交换媒介、支付手段、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一般等价物。
第二步:货币的职能讲解(30分钟)1. 解释货币的职能,即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重要作用。
2. 具体讲解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即人们用货币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3.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的讲解,即货币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4.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的讲解,即人们可以保存货币以便在未来使用。
第三步:货币的价值和货币供求关系(30分钟)1. 解释货币的价值是如何由人们的信任和共识决定的。
2. 介绍货币供求关系的基本原理,即货币的价值受到货币供给量和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
3. 与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影响货币供求关系的因素,例如经济活动和政府的货币政策。
第四步:练习与总结(15分钟)1. 给学生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2. 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货币的重要性和职能。
教学辅助工具:1. 故事或实例;2. PowerPoint幻灯片;3. 练习题。
这个网课教案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货币的概念和职能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的方式实现,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中积极参与并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的概念、货币的职能以及货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经济学和货币制度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2024年高一政治《11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一政治》第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详细内容涉及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以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理解货币的本质。
2. 掌握货币的三大职能,并能运用所学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3. 提高学生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货币的本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重点: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实践情景,如购物、支付等,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讲解:详细讲解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以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货币职能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货币的产生2. 货币的本质3. 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2) 流通手段3) 贮藏手段4.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2) 分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 答案:(1)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三大职能。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预期和货币因素等。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下跌、经济衰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理解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物价、货币政策等,培养学生的经济敏感度。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货币的职能。
教学难点: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制作PPT。
演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5分钟)
本学期我们将要学习《金融基础》这门课,这门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学好这门课的能让我们掌握必需的金融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书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和货币供求等。
所谓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要了解金融,首先要了解货币,货币是金融活动的起点。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第二环节讲新授课(70分钟)
一、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的产生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
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
[提问]
你能说出现今世界上主要货币的名称吗?
[学生回答]: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日元、港币等。
[提问]
在历史上还有哪些货币的形式?
[学生回答]:金币、银币、铜钱、钱币、布帛、海贝等。
[演示]
教师用幻灯片演示各种货币,展示历史上各种货币的形式。
[讲解]
1、简单的物与物的直接交换。
商品交换的二个阶段
2、通过媒介的物物交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商品充当过货币。
随着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要求充当等价物的货币应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和保存、便于携带等自然属性,而黄金恰好具有这种属性,因此黄金自然地取代了其他货币商品,垄断了货币地位。
[讲解]
(二)货币的本质
1、具有使用价值
1、货币是商品。
2、具有价值
1、具有表现、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能力
2、货币是特殊商品。
2、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分组讨论]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
1、从货币的起源看,充当货币的黄金或白银,本来也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并不神秘。
从货币的本质来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有了货币就可以买到一切商品,货币是社会财富的象征。
但世界上的事物并不都是商品,所以说“金钱不是万能的。
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货币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说“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讲解]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能够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这体现了货币的两个基本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又衍生了货币的其他作用,使货币在不同的场合,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价值尺度
[演示]
教师用幻灯片演示冰箱的图例。
[提问]
尺、天平、人民币各衡量冰箱的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尺用来衡量长度,天平用来衡量质量,人民币用来衡量价值。
[讲解]
货币的价值尺度,如同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一样,为商品交换提供了价值计量的依据。
[演示]
教师用幻灯片演示商场里商品和价格标签。
[提问]
同学们在市场上看到待售商品的标价,是商品的价值还是价格?
[学生回答]是价格
[讲解]
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就是商品的价格。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实实在在的货币,只要让人们明白某一种商品值多少钱,即商品价格。
[演示]
教师用幻灯片演示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分组讨论]
为什么原油价格会变动?
[讲解]
1、商品的价值
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2、币值
3、供求关系
[讲解]
(二)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确良 1、货币产生前:商品---商品(W ---W ) 2、货币产生后:商品---货币---商品(W ---G ---W )
[提问]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吗?
[学生回答]: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因为任何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决不会允许有人凭空拿走其商品。
[讲解]
(三)贮藏手段
概念:贮藏手段是指货币暂时离开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存起来的职能。
[演示]
教师用幻灯片演示某建筑工地,工人在挖地基时挖出了一个罐,里面装有大量银元和少量国民党制造发行的法币的残渣。
[分组讨论]
法币已腐烂变成残渣,假如是完好的,它还能不能使用?银元依然完好,它有没有用处?这些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总结]
法币即使完好也不能使用,银元却可以继续充当财富的代表。
这些告诉我们: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又是足值的货币,但纸币不能充当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讲解]
概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有清偿债务、支付税金、租金、工资的职能。
[分析]
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区别。
货币产生前后
商品交换的形
式的变化?
流通手段:在商品买卖中,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同一时间完成,通俗地说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不是一手钱一手货的现金交易。
如通过贷款购买汽车,这里货币充当的是支付手段,使用价值或价值使用权的让渡在时间上是分开的,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预支。
债务的清偿、支付赋税和支付工资也是如此。
[讲解]
(五)世界货币
概念: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1、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
2、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
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国际贷款、转移财产、战争赔款等。
[分组讨论]
现在人民币是不是世界货币?
[分析]
人民币和其他硬通货一样,要成为世界货币必须具备二大条件:1、是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只有当中国的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时,人民币才会在国际间被广泛使用。
人民币要想最终成为世界货币,国家实力是决定性因素。
2、人民币币值必须具相当的稳定性,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建立起良好的信用,这样才会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投资者的接受。
从目前情况来看,较之上述二大要求,可以说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日趋成熟。
美元、日元和欧元是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国际货币。
这三大货币国际地位的确定, 都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
因此一国货币能不能成为世界货币, 要看本国经济实力如何, 不管人民币能不能、何时能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高是不争的事实, 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8分钟)
课本第17页复习思考题填空、单选题、多选题。
第四环节小结(5分钟)
1、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
课本第18页复习思考题简答题:
【板书设计】。